秀强股份(300160)盈利预测
◆预测指标◆
| 指标名称 | 2022(实际) | 2023(实际) | 2024(实际) | 2025(预测) |
|---|
◆预测明细◆
| 报告日期 | 机构名称 | 评级 | 每股收益 2023预测2024预测2025预测 | 净利润(万元) 2023预测2024预测2025预测 |
|---|
◆研报摘要◆
- ●2023-10-27 秀强股份:季报点评:产品多元化发展,Q3业绩稳步提升(天风证券 鲍荣富,孙谦)
- ●我们小幅调整借贷款利率得情况,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2.2/3.1/4.1亿元(前值23-24年为2.4、3.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 ●2023-01-09 秀强股份:家电玻璃龙头,大股东赋能发力BIPV(天风证券 鲍荣富,王涛,孙谦)
- ●公司为家电领域玻璃深加工领先企业,在消费承压的情况下公司传统家电玻璃业务仍实现12.5%的营收增速(22Q1-3),公司募投项目转型升级,预计将新增家电智能玻璃80万片,笔电智能玻璃150万片。新能源相关业务方面,短期看特斯拉户用充电桩玻璃产品可率先贡献业绩,且目前公司为特斯拉户用充电桩玻璃的核心供应商;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智能玻璃200万片,BIPV组件在建产能500MW,产能投放后需求消化有保障。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1.88/2.4/3.2亿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认为公司后续有BIPV相关业务,23年25倍PE估值较为合理,目标价7.8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2018-02-22 秀强股份:玻璃成本提升+南京秀强亏损致业绩低于预期(浙商证券 刘正)
- ●前期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16.82亿、19.64亿,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88亿、2.51亿、3.41亿,在未来玻璃原片成本压力犹在以及南京秀强可能持续亏损致教育产业业绩低于预期的背景下,基于审慎原则,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86亿、16.03亿、18.61亿,分别下调0.61亿(-4.22%)、0.79亿(-4.7%)、1.03亿(-5.24%),预计可产生归母净利润1.53亿、1.97亿、2.6亿,分别下调0.35亿(-18.62%)、0.54亿(-21.51%)、0.81亿(-23.75%),对应EPS分别为0.26元、0.33元、0.44元,对应当前股价估值23倍、18倍、14倍,下调评级至“增持”评级。
- ●2018-02-07 秀强股份:教育业务有望加快推进,公司估值优势凸显(上海证券 张涛)
- ●中长期看好公司“幼教+玻璃”双主业发展,暂不考虑定增项目影响,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7-2019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4/1.64/1.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4/0.28/0.33元/股,对应PE分别为23/20/17倍(2018年2月6日收盘价5.63元/股计算)。近期,创业板大幅调整,公司股价随之出现大幅调整,我们认为公司教育业务在进行积极的内部整合后,18年有望加大教育业务投入、加快推进“收购+新建+联盟”模式,同时玻璃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前期大股东进行增持,增持均价7.79元/股,与当前市价形成较大幅度倒挂,具有一定安全边际。股价调整后公司估值优势凸显。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 ●2018-02-01 秀强股份:2017年业绩预告:秀强教育亏损拖累业绩,18年推进“收购+新建+联盟”(上海证券 张涛)
- ●由于公司家电玻璃增速下降及南京秀强教育亏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17-2019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4/1.64/1.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4/0.28/0.33元/股,对应PE分别为30/26/22倍(2018年1月31日收盘价7.20元/股计算)。公司幼教业务转为以自建园为主,未来单园盈利能力或将提升,且拟定增布局儿童素质教育培训领域,有望成为幼教利润新增点。玻璃业务整体保持稳定发展,拟定增建设智能玻璃生产线完善产品结构。中长期看好公司“幼教+玻璃”双主业发展,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同行业研报摘要◆行业:非金属矿
- ●2025-10-24 中材科技:季报点评:营收利润持续高增,期待特种玻纤布业务发力(天风证券 鲍荣富,王涛)
- ●当前公司玻纤景气相对底部向上+特种布逐渐释放,叶片量增可观,锂膜拖累有限,新业务稳定贡献利润。考虑到公司特种电子布业务相关产品已完成头部客户的认证及批量供货,今年为0-1进度,明年或将量价释放,我们将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6/20/26亿元提高至19/29/3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 ●2025-10-24 中国巨石:季报点评:Q3营收利润同比高增,公司玻纤龙头优势稳固(天风证券 鲍荣富,王涛)
-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全球粗纱龙头及电子布龙头,具备成本及产品结构优势,有望持续夯实自身竞争力。考虑到公司业绩同比增幅较优,上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5/42/46亿元(前值30/35/3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 ●2025-10-24 中国巨石:行业平衡下,量价共促盈利水平同比持续改善(东兴证券 赵军胜)
-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4.11、40.23和46.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5、1.00和1.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值分别为17.99、15.25和13.14倍。公司作为全球玻纤行业龙头,综合优势突出,盈利水平持续改善,行业新平衡下,受益新需求改善,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新发展空间,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 ●2025-10-23 福耀玻璃:Q3业绩符合预期,主业量价齐升&毛利高位稳健(中信建投 陶亦然,程似骐,李粵皖)
- ●公司聚焦汽玻主业,市占率提升与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长期来看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随着天幕玻璃、HUD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持续渗透,新功能不断加成,ASP将持续提高。同时铝饰条业务产能不断爬坡,拓展公司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亿元、110亿元,对应当前PE为18X、15X,维持“买入”评级。
- ●2025-10-23 菲利华:2025年三季报点评:3Q25净利润同比增长80%,定增扩充石英电子纱产能(民生证券 尹会伟,孔厚融)
- ●公司是国内航空航天石英玻璃纤维主导供应商,拥有石英玻璃纤维材料、立体编织材料、复材结构件完整产业链。公司推出国内首创10.5代TFT-LCD光掩膜基板,填补精加工领域空白。定增扩充石英电子纱/布产能,满足下游AI服务器、5G通信等新兴需求。新兴领域的布局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动能。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39亿元、6.34亿元、8.6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93x/64x/47x。我们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及在全产业链的布局,维持“推荐”评级。
- ●2025-10-23 中国巨石:20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业绩稳步增长,盈利有望再修复(银河证券 贾亚萌)
- ●在“反内卷”倡议下,行业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恢复;此外,玻纤高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以及产能不断释放,规模优势逐步增强,龙头地位持续巩固,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34.83/40.62/45.97亿元,每股收益为0.87/1.01/1.15元,对应市盈率18/15/14倍。基于公司良好的发展预期,维持“推荐”评级。
- ●2025-10-23 中国巨石:2025年三季报点评:电子布销量高增,价格望持续修复(中泰证券 孙颖,聂磊)
- ●结合近期行业复价表现以及公司后续项目投产节奏,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5.1、40.5、47.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5、15.1、13.0倍,PB为1.9、1.7、1.5倍,维持“买入”评级。
- ●2025-10-23 中国巨石:Q3营收延续增长,关注量增+复价推动盈利修复(兴业证券 季贤东,陈宣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母净利润25.68亿元,同比增长67.51%,主要系公司产品量价齐升所致。其中,Q3实现营业收入47.95亿元,同比增长23.17%;实现归母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54.0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72.57%。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8亿元/40.94亿元/47.19亿元,10月22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8.0倍/15.2倍/13.1倍,维持“增持”评级。
- ●2025-10-22 金力永磁: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磁材需求韧性强,25Q1-3公司业绩高增(西部证券 刘博,滕朱军,李柔璇)
- ●公司发布25年三季报,公司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7.1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8.99亿元,同比增长12.59%,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9.49%,较上年同期增加9.46个百分点,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61.81%,扣非净利润4.30亿元,同比增长381.94%,出口总收入9.42亿元,占营业收入17.54%,同比基本持平。考虑稀土价格变动等因素,我们预计25-27年公司BVPS分别为5.73、6.36、7.15元,PB分别为7.0、6.3、5.6倍,维持“增持”评级。
- ●2025-10-22 金力永磁:量价齐升利润高增,新兴市场布局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中信建投 王介超,覃静,郭衍哲,汪明宇)
- ●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不断扩张,当前建成4万吨/年产能,力争在2027年达到6万吨/年,并具备先进的人形机器人磁组件生产线。公司为领先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充分受益新能源汽车、风能、节能电机、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3/10.2/12.0亿元,对应PE为76/54/46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