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药业(605177)机构评级
近一年内

东亚药业(605177)评级报告详细查询
东亚药业
(605177)
流通市值:23.51亿 | | | 总市值:23.96亿 |
流通股本:1.13亿 | | | 总股本:1.15亿 |
点击报告标题可查看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2023-11-01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东亚药业(605177)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2023年10月30日,东亚药业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7.55%;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40.11%;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49.40%。单季度看,公司Q3实现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49%;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62.11%。 毛利率环比提升,盈利能力改善趋势有望持续 公司2023年Q1-3毛利率分别为22.24%、26.76%、29.91%,呈环比改善趋势,主要由于重要原材料青霉素G钾盐、溴素等价格在过去两年持续攀升后开始下行,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投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等。随着酶法应用范围的扩大、规模效应等,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可转债顺利发行,募投产能将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完成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已于7月12日到账;且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于8月2日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浙江善渊“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和江西善渊“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随着后续募投产能的落地投产,将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 基于抗生素需求回暖,产品量价齐升,海外拓展蓄势待发,增长动力强劲。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4.19/16.17/22.87亿元,同比增长20.3%/13.9%/4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1.86/2.44亿元,同比增长35.1%/31.7%/31.2%;对应PE分别为24x/19x/1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2023-09-21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 | 增持 | 首次 | 查看详情 |
东亚药业(605177) 主要观点: 抗菌药领域优秀企业,品类丰富,工艺领先公司是国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并且成功开发出国内领先、环境友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从起始物料青霉素开始,全产业链合成头孢克洛原料药的公司。 抗生素量价齐升,海外拓展蓄势待发 量:临床治疗对抗生素存在刚性需求,市场规模庞大并持续增长。常规诊疗恢复、流感爆发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事件带动抗生素需求提升。价:如公司占比较高的头孢克洛系列自上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行,同时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等因素产品价格上涨,价差改善带动毛利率提升。品种拓展、技改、新产能释放将推动业务后续的稳定增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注册海外市场药品批件,如头孢克洛原料药现已取得日本、韩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药品批件。随着后续海外市场拓展及技改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可转债募投项目开启新征程,制剂业务扬帆起航 2023年8月公司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6.8亿元。主要投向1)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2)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项目共包含19个药品品种的制剂、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治疗领域涵盖抗细菌药、皮肤用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糖尿病用药、肾脏疾病用药等领域。两项目预计建设工期3年,建成5年后达产,预计2025年将开始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4.25/16.27/23.04亿元,同比增长20.8%/14.2%/4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1.82/2.43亿元,同比增长39.9%/24.6%/33.2%;对应PE分别为23x/18x/14x。基于抗生素需求回暖,产品量价齐升,海外拓展蓄势待发,新产能释放在即,增长动力强劲,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汇兑损益风险。 |
2023-08-21 | 山西证券 | 魏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东亚药业(605177)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25.94%;实现归母净利润5461.10万元,同比增长30.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6.14万元,同比上升41.75%;实现EPS0.48元。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4.28%、8.10%,分别同比提升2.67、0.26个百分点。 2023单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加8.60%,净利润3139.10万元,同比增加60.86%,扣非归母净利润2842.63万元,同比增加94.75%,实现EPS0.28元。 事件点评 头孢克洛原料药及中间体量价齐升。上半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收入及毛利率增长,带动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①随着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投入使用,产品销售得到恢复,新车间达到正常产能后单位成本下降,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增长;②随着下游需求复苏,头孢克洛原料药及中间体量价齐升导致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增长。上半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实现销售收入49,994.00万元,同比增长36.08%。公司主要原材料青霉素G钾盐、溴素等价格在过去两年持续攀升后开始下行,带动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67个百分点,为24.28%。 在头孢克洛领域,公司已掌握头孢克洛原料药关键中间体7-ACCA的生产技术,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可以从起始物料青霉素开始,全产业链合成头孢克洛原料药的公司之一,公司在国内头孢克洛原料药市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7-ACCA也是公司经营多年的主导产品之一,公司头孢克洛及关键中间体7-ACCA项目被列为“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此外,头孢克洛原料药已取得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药品批件,产品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其他头孢类品种上,头孢美唑、头孢唑肟中间体产品系用于生产头孢美唑钠、头孢唑肟钠原料药的关键中间体,已积累了罗欣药业、齐鲁安替、哈药集团、福安药业、药友制药等多家制剂企业。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能综合利用率创历史新高。 坚持新产品开发,品种拓展+产业链前向、后向延伸,目标国际一流药企。公司战略目标是在大健康领域,以原料药为基础,产业链向前布局中间体的延伸、材料化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产业链往后,涉足仿制制剂、改良型创新药、特医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目标是发展成为特色中间体、高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的国际一流药企。 新产品方面,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3,066.20万元,同比增长59.06%。头孢妥仑匹酯、头孢美唑、非布司他、卢立康唑等新产品正在不断投产,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 可转债获批,加快转型升级。上半年可转债项目获批,大股东参与优先配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扩大经营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扩种公司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公司增添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凭借“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成本优势,加快公司转型升级。此外,8月公司公告拟回购部分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37亿元、1.74亿元、2.36亿元,同比增长30.8%、27.1%、35.9%,对应EPS为1.20、1.53、2.08元,PE为23.74、18.69、13.75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风险;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风险;产能利用不足的风险;折旧摊销增加的风险;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等。 |
2023-05-16 | 山西证券 | 魏赟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东亚药业(605177)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抗菌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重要供应商。 主导产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 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 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 现有三个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基地, 分别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东亚药业, 以头孢外品种为主)、临海市(东邦药业, 以头孢类品种为主) 和江西省彭泽县(江西善渊, 以中间体和侧链为主)。 研发基地分别建在上海张江(上海右手) 和杭州下沙(杭州善礼), 三门县还同时在建大健康综合产业生产基地。 头孢类抗菌药物领域公司占据竞争优势。 公司已掌握头孢克洛关键中间体 7-ACCA 的生产技术, 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可以从起始物料青霉素开始, 全产业链合成头孢克洛原料药的公司之一。 公司在国内头孢克洛原料药市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市场份额占比 50%左右。 此外, 公司已掌握生物酶法催化法制备头孢克洛技术, 具备成本优势, 在日本、 欧洲、 韩国、 巴基斯坦等国家实现了酶法催化技术产品的注册, 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销售区域和客户群。 新品种拓展+产业链前向、 后向延伸, 目标国际一流药企。 公司战略目标是在大健康领域, 以原料药为基础, 产业链向前布局中间体的延伸、 材料化学、 合成生物学等领域; 产业链往后, 涉足仿制制剂、 改良型创新药、 特医食品、 化妆品等领域, 目标是发展成为特色中间体、 高端原料药、 制剂一体化生产的国际一流药企。 新产品方面, 头孢妥仑匹酯、 头孢美唑、 非布司他、卢立康唑等新产品正在不断投产, 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 从中期的角度, 可转债项目之一的制剂产能建设, 将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 提高利润水平。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 1.37 亿元、 1.74 亿元、 2.36亿元, 同比增长 31.2%/27.1%/35.3%, 对应 EPS 为 1.21、 1.53、 2.07 元, PE为 17.8、 14.0、 10.4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风险; 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风险; 产能利用不足的风险; 折旧摊销增加的风险; 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等。 |
东亚药业(605177)股票投资评级:1、股票评级则是依据对股票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的判断给出其投资级别,是各个机构的评级标准,一般有强烈推荐、买入、增持、持有、卖出之类的评级结果;2、股票中的评级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等各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排列顺序?顺序应为: 买入>增持>推荐>谨慎推荐;3、
买入:相当看好,觉得股价还会上涨,而且幅度不小 ;
增持:看高一线,股价有创新高的可能;
强烈推荐:积极看涨;
推荐:看好后市,但又不是很确定(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数) ;
优大于市:比大市(大盘指数)表现得要优秀,比如大盘涨20%它可能能涨30% 。
说明:
机构评级可以提供参考,但是买入并不代表股票就会涨起来,相反的事情常发生。中国的蓝筹股一般机构评级是有点作用的,但只能说明在这个价位买进去风险低,对于长期持有实现收益的概率较大。但对于短期投机的散户一点也没用。
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从事为公司债券等证券打分或者评级。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风险,从而决定债券发行人是否能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金融市场的一般情况,以及发行人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