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内
流通市值:2231.77亿 | 总市值:2235.82亿 | ||
流通股本:72.34亿 | 总股本:72.47亿 |
立讯精密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6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5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4-30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4月26日,立讯精密公告2024年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报告以及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1Q25单季度营业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1H25归母净利润64.8-67.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51.9-57.1亿元,同比增长4.7%-15.2%。 多元化布局助力稳健经营,技术和产品优势不断增强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2024年综合毛利率10.4%,相较于2023年的11.6%下降1.2pct,主要系个别智能可穿戴产品在2024年出货,但因产能利用不足导致亏损、全球布局导致国内产能短期过剩以及海外扩产前期空投,目前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准。1Q25单季度营业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要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产业有较高的成长,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1Q25综合毛利率11.2%,同比增加0.4pct。主要原因是内部持续精益管理和人效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化。 消费电子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2240.9亿元,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公司以“场景生态、AI赋能、全球协同”三位一体战略开启新篇章,同时以“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在OEM和ODM领域完成从零部件到系统方案的全链条突破,实现业务进化三级跳:纵向上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横向上持续推进客户业务拓展,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全场景的九大产品体系,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健康医疗等领域。 通讯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6.3%,主要增长来源于零部件业务的增长,公司在零部件业务上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竞争格局,通过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公司在互联产品上既有显著技术优势,又有成本优势,目前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在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份开始已经跟多家客户进行预研。光连接产品方面,公司800G硅光模块处于量产阶段,1.6T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同时在LRO/LPO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布局。热管理方面,公司已经完成产品线的全场景开发和覆盖,2025年热管理产品线的营收和利润均有望超过100%增长。公司不仅将在国内快速导入所有云厂家及设备厂家,还有望突破北美1-2家CSP(云服务提供商)客户。电源管理方面,公司的三次电源产品已经通过了北美核心客户的认证,并且在2024年10月底已经量产。目前公司在北美已有十多个项目处于量产或者开发状态,希望通过三次电源在北美建立的客户影响力,加快一次和二次电源的导入速度。 汽车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48.7%。1Q2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50%。立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品线极为丰富,在每个产品大类下都有诸多细分产品,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独立供应商中产品线最广的企业之一。汽车线束方面,作为公司最成熟的产品类别,占据了汽车业务60%的份额,2024年,公司斩获众多新项目定点,预计在2025年陆续量产落地,2025年的线束业务营收有望成为中国线束企业的第一名,市场地位越来越明确。汽车连接器方面,高压连接器已稳定为头部车厂批量供货,而低压、高速连接器在主流车厂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智能控制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产品均获得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将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基于汽车智能化演变趋势从局部智能化向整车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预计2025年公司将在智能底盘领域实现营收从0到1的关键突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213、249亿元,对应EPS为2.34、2.94、3.44元/股,对应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PE为13.0、10.4、8.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 ||||||
2025-04-30 | 天风证券 | 潘暕,包恒星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yoy+15.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yoy+22.03%。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617.88亿元,yoy+17.9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44亿元,yoy+23.17%。预计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64.75-67.45亿,yoy+20-25%。 点评:24年业绩符合预期,横向拓展+垂直整合+全球化布局持续强化竞争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yoy+15.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yoy+22.03%。分业务板块看,电脑/汽车/通讯/消费电子/其他分别实现营收90.02/137.58/183.60/2240.94/35.81亿元,yoy+20.15%/+48.69%/+26.29%/+13.65%/+4.13%,毛利率分别为18.9%/16.1%/16.4%/9.1%/18.9%,yoy-1.87pct/+0.20pct/+0.60pct/-1.50pct/+0.05pct。电脑/消费电子毛利率有所下滑,汽车和通讯毛利率略有提升。分子公司来看,2024年立铠实现营收910亿元,实现净利润15.2亿元(23年同期立铠实现营收790亿,实现净利润19.7亿元),营收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主要由于部分产品表现不及预期,24年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33亿,同比增长62%。2024年销管研等运营费用率为5.94%,yoy-0.36pct,主要系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公司内部不断创新并通过AI应用来提升运营效率。 25H1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趋势。25Q1公司实现营收617.88亿元,yoy+17.90%,主要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产业有较高的成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0.44亿元,yoy+23.17%,主要原因是内部持续精益管理和人效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化。预计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4.31-37.01亿元,同比+17%-27%;扣非归母净利润27.82-33.02亿元,同比+0-19%。 消费电子:横向扩展+纵向整合持续拓展长期成长空间。以“场景生态、AI赋能、全球协同”三位一体战略开启新篇章,同时以“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在OEM和ODM领域完成从零部件到系统方案的全链条突破,实现业务进化三级跳:纵向上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横向上持续推进客户业务拓展,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全场景的九大产品体系,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健康医疗等领域。 通讯业务:电连接业务具备全球竞争力,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完整技术矩阵。电连接: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经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开始与多家客户进行预研;光连接:800G硅光模块处于量产阶段,1.6T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现阶段还是以7纳米的产品为主,后续随着5纳米的发布也会迭代到5纳米产品,同时LRO/LPO等关键技术在非常早期就进行了布局;热管理:预计25年全年营收和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增长;电源管理:模块电源产品已通过北美核心客户认证,于24年10月底量产,同时公司具备一次、二次、三次电源能力。 汽车业务:延续强势增长势头,多产品线支持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汽车线束:着重发力高压、高速线束领域。24年公司斩获众多新项目定点,预计在2025年陆续量产落地;汽车连接器:2024年,高压连接器已稳定为头部车厂批量供货,低压、高速连接器在主流车厂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智能控制:24年除EMS模式项目,自主研发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产品均获得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预计25Q4将进入批量供货阶段。24年新布局智能底盘产品线,预计25年实现营收从0到1的突破;动力系统:2024年实现了这类产品的批量稳定供货,25年将启动JDM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24年整体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从175/210亿元下修到165/205亿,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24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化运营风险、半年报业绩预告为初步测算,具体以实际披露为准、新产品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2025-04-29 | 东莞证券 | 罗炜斌,陈伟光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66和116.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3%和14.81%。2025Q1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4和2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7%和10.36%。 点评: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收入方面,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分业务来看,消费性电子、通讯、汽车、电脑业务收入分别为2,240.94、183.60、137.58和9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 26.29%、48.69%和20.15%,各项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利润方面,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接近业绩预告中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接近业绩预告下限区间。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年毛利率为10.41%,同比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42%,同比提升了0.1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费用率下降。 指引H1稳健增长。公司25Q1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业务增长较快;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4和2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7%和10.36%。Q1毛利率为11.18%,环比提升3.3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有所改善;净利率为5.47%,环比提升0.2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另外,公司预计H1归母净利润为64.75-67.4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1.91-57.11亿元,同比增长4.67%-15.15%。 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经营韧性凸显。公司制造基地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印度、墨西哥、德国等国家。通过'本土创新+全球交付'的产能配置模式,公司能够灵活调配资源,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特性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全球贸易摩擦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成为头部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综合能力的合作伙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2.27和2.80元,对应PE分别为14和11倍。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
2025-04-29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及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三大业务板块布局深厚,通过内生+外延的发展模式,有望加强竞争实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2025Q1盈利能力同比小幅提升。2024年公司营收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10.4%,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净利率5.4%,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毛利率11.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净利率5.5%,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 同时2025H1业绩预告同比稳健增长,打消“对等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短期影响的疑虑。公司同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64.8亿元-67.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51.9亿元~57.1亿元,同比增长4.7%~15.2%。 各业务板块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板块营收增速较快。分业务来看,消费性电子营收2240.9亿元,同比增长13.65%,营收占比为83.4%,毛利率9.1%,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83.6亿元,同比增长26.3%,营收占比6.8%,毛利率16.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37.6亿元,同比增长48.7%营收占比5.1%,毛利率16.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90.0亿元,同比增长20.2%,营收占比3.4%,毛利率18.9%,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 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布局顺利,内生+外延的发展模式强化增长动能。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持续巩固在国际大客户的OEM业务的市场地位,同时大力拓展ODM系统集成能力,借助外延并购,将公司服务国际大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底层技术经验,结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优势,赋能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和初创品牌。目前公司ODM业务涵盖智能AR/VR眼镜、智能声学产品、智能办公设备等,未来产品矩阵有望不断丰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汽车业务领域,一方面,公司着力完善自身产品矩阵,形成从整车线束、连接器到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动力系统的完整产品矩阵,并重点打通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以更开放的生态合作模式参与整车智能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外延收购扩展市场、客户、产能布局。2024年9月,公司启动了对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公司有望与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实现深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通信及数据中心方面,随着AI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带来需求增加,公司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铜缆高速互联、光高速互联、热管理及电源管理四大板块,推出了如224G KOOLIO CPC(共封装铜互联)、Intrepid Cable Cartridge1.6T OSFP DR8光模块、800G OSFP光模块、1.6T OSFP ACC有源铜缆等创新产品。未来公司将通过前瞻技术布局和灵活业务配合模式,扩大在电连接、光连接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前瞻布局散热和电源领域产品,以高速互联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做客户和产品拓展。 估值 因公司业务结构略有调整,我们小幅调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每股收益2.34元/2.79元/3.36元,对应市盈率13.2倍/11.1倍/9.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汇率风险、管理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 ||||||
2025-04-29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马智焱,黄佳琦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我们调整立讯精密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调整目标价至人民币37.2元,潜在升幅18%,重申“买入”评级。 重申立讯精密的“买入”评级:立讯精密业绩表现稳定,长期战略方向清晰,执行力较强。在2024年,公司在消费电子、通讯、汽车三个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4%、26%、49%。从中短期来看,公司收购的莱尼和闻泰将分别在海外汽车和国内ODM业务贡献增量,并在将来提供更加显著的利润增长。立讯在大客户的增长逻辑的基础上,正在打开通讯和汽车两个板块的成长天花板。作为AI时代重要的受益者之一,立讯精密当前市盈率为14.3x,估值具备吸引力。 近三个季度利润增速稳定:在2024年的四季度和2025年的一季度,立讯精密的单季度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接近20%的同比增速,增长强劲且比较稳定。公司指引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中位数将同比增长22%,与此前5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接近。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讯等多个板块业务的成长。公司4Q24和1Q25的毛利率分别为7.9%和11.2%。海外产能带来的稼动率影响在今年一季度得到改善。立讯今年上半年利润指引大体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根据近三个季度的业绩及指引,我们调整公司2025年、2026年的盈利预测。·业绩会要点及展望:1)公司在消费电子的9个板块中持续深耕,增加研发投入,多个产品和品类具备较大成长空间。2)在通讯领域,立讯着重于高速互联产品,深化AI趋势下的热管理、电管理等布局,并拓展边缘计算的布局。3)公司布局汽车的线束、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等四个领域,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布局。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法对立讯精密进行估值。我们分别给予立讯精密2025年消费电子、电脑、汽车、通讯和工业及其他业务15x、10x、26x、25x和20x的目标市盈率。我们得到人民币37.2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18%。 投资风险: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下半年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玩家利润率承压,复苏慢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增加,费用增加较快,拖累业绩表现。收购业务整合与协同表现弱于预期。 | ||||||
2025-04-28 | 平安证券 | 徐勇,徐碧云,郭冠君,陈福栋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15.91%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22.03%YoY)。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平安观点: 经营稳健,半年度业绩预增: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15.91%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22.03%YoY),扣非后归母净利116.94亿元(14.81%YoY)。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10.41%(-1.17pctYoY)和5.42%(0.14pctYoY),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88亿元(17.90%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44亿元(23.17%YoY),业绩符合预期。分业务来看:消费电子、电脑、汽车和通讯产品2024年营收分别为2240.94亿元(13.65%YoY)、90.02亿元(20.15%YoY)、137.58亿元(48.69%YoY)和183.60亿元(26.29%YoY),营收占比分别为83.37%、3.35%、5.12%和6.83%。各项业务进展顺利,智能模组不断实现跨产品与跨领域应用;系统封装工艺顺利量产,产品渗透率及应用范围未来可望持续提升;智能可穿戴和手机组装业务新、老产品依规划如期进展。费用端: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9%(0.01pctYoY)、2.36%(-0.03pctYoY)、-0.19%(-0.40pctYoY)和3.18%(-0.35pctYoY),费用率控制较好。公司产品布局涵盖零部件、模组和系统组装产品,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垂直一体化自制能力,具有从关键材料、零件、模组、核心工艺以及各阶段数据的闭环管理。另外公司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75亿元-67.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1.91亿元-57.11亿元。 平台优势显著,多领域齐头并进:产品布局上,公司从单一的消费电子市场连接产品厂商发展为综合覆盖连接线、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方面,公司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了从零组件、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在连接器、连接线束、扬声器、震动马达、音圈马达、大小精密结构件、射频天线、蓝牙模组、WIFI模组、无线充电模组、声学模组、屏幕模组、SiP等多个关键产品领域,公司凭借前沿的材料创新、先进的工艺与制程优化,为客户稳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零组件。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拓展ODM业务版图,依托长期服务国际一流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高精度的底层技术经验,结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优势,为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初创品牌,量身打造一站式落地解决方案。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前瞻性布局数据中心零组件,并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囊括Cable Cartridge高速背板互连系统、Koolio共封装铜互连架构、1.6T OSFP DAC和AOC、冷板液冷系统、120kW液液交换CDU、27.5kW Power Shelf等。此外,公司亦布局4G/5G基站等通信射频类产品,完善通信业务产品矩阵。汽车业务:包含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动力总成等电子电器产品,目前客户矩阵已成功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2024年9月,公司正式启动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借助此次收购,公司有望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深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以及战略协同。 投资建议:公司在巩固、增强自身消费电子客户份额的同时,积极布局通信及汽车等新兴优质领域,发展为综合覆盖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充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基于年报,我们调整公司25/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为161.40/192.04/226.37亿元(25/26年原值为162.90亿元、196.18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4/12/10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有部分对境外销售并采用外币计算,汇率波动会对其财务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2)下游应用领域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等,下游应用领域增速不及预期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3)国际贸易摩擦走势不确定的风险: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会对产业链公司产生一定影响。 | ||||||
2024-12-11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万玮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投资要点 内生+外延式并购,提升终端市场竞争力。立讯精密是我国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品类核心零部件、模组及系统级产品。公司从连接器出发,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技术突破和工艺制程优化,借助资本市场收购,收购的方向是标的主要是具有相同产品、不同市场以及具有相同市场不同产品,一方面更快地扩大原有业务规模体量的基础上,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另一方面,减少全球化布局时从“0”到“1”的建设风险。 从零部件到整机组装,深度绑定消费电子优质客户。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零件→模组→系统”的全面覆盖,深度绑定大客户,2023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业务实现营收1744亿元,营收占比为75%。随着AI技术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穿戴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终端市场迎来量价双提升,公司整体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消费电子业务未来将带动公司营收继续稳健增长。 拥抱算力时代,AI服务器千亿市场规模。当前AI大模型参数正快速从千亿级向万亿级甚至更大的量级跨越,庞大的运算量使得下一代AI集群在高速互联性能上有着更苛刻的要求,公司在电连接、光连接、电源、风冷/液冷散热、射频等产品上有深厚技术积累,目前在GB200NVL72单柜中,立讯精密可以提供包含电连接、光连接、电源管理、散热等产品,解决方案价值量约209万元,预计未来可接触总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顺应汽车市场趋势,打造全球汽车Tier1领导厂商。随着“车路云”时代的开启、海内外自动驾驶项目的快速落地,以及智能座舱娱乐体验的日益丰富,海量的信息交互带动了智能汽车的舱内外高速互联需求,单车电子电气零部件占比快速提升。公司从线缆连接器出发,目前已经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在国内主流品牌客户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进入快速放量的阶段;海外市场中,公司收购LeoniAG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项目预计明年完成,汽车业务在海外实现0-1的建设。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2630.6/3137.00/3665.9亿元,归母净利润136.0/171.5/209.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形势波动,技术创新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核心技术泄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2024-11-12 | 华鑫证券 | 毛正,何鹏程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 立讯精密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1.77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归母净利润90.75亿元,同比增长23.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17亿元,同比增长15.43%。 投资要点 24Q3业绩环比提升,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79亿元,同比增长27.07%,环比增长43.73%;归母净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长21.88%,环比上升25.76%;扣非归母净利润31.58亿元,同比增长9.71%,环比上升13.74%。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Q3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11.75%,环比下降0.94pct;实现销售净利率5.47%,环比下降0.76pct。 AI赋能消费电子,公司绑定海外头部客户有望持续受益 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AI不断向端侧靠近,手机作为端侧AI落地的最佳终端设备之一,AI手机处于产业爆发前夕。苹果在WWDC2024发布会上推出了自己的生成式AI,Apple Intelligence。其功能主要包括写作工具、图像处理工具、理解文字重要程度以及进化版Siri等。IPhone16为首款为Apple Intelligence从头开始设计的机型,预计后续新款IPhone也都将搭载Apple Intelligence。未来,AI将是推动手机销量周期性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根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2024-2027年CAGR为59.45%。公司在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积累深厚,凭借扎实的产品研发能力、领先的自动化制程开发水平、高效的精益制造能力以及高品质的交付标准等多方面的优秀表现,持续收获核心客户高度的评价与充分的肯定。此外,公司计划在2032年实现消费电子板块除大客户外的收入体量达到千亿人民币规模,业绩稳定性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AI赋能消费电子,引爆下一轮换机潮的周期中持续受益。 收购莱尼拓展汽车业务,通讯业务进展超预期 汽车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在消费电子领域所积累的快速迭代能力和成本控制意识,已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公司于9月份公告收购莱尼,莱尼是一家专业从事线束系统和汽车电缆开发、生产及销售的老牌企业,在欧洲、中东、非洲、美洲和亚洲都有成熟的运营主体,同时与全球主流客户拥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次收购能够提升公司在研发/采购资源、客户渠道还有全球化的生产供应能力,推动公司向全球Tier1前十的目标前进。通讯业务方面,公司今年通讯板块业务进展超预期,目前已进入全球主流云厂商及设备应用客户的供应池,为主流客户在技术无人区开展前沿项目的研发,如448G平台高速互联方案的预研。随着国内外云厂商高算力项目的加速落地,我们认为通讯板块业务在未来2-3年有望显著增厚公司利润。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653.23、3123.38、3586.27亿元,EPS分别为1.89、2.41、2.9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5、16.9、14.1倍,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AI赋能消费电子的趋势。同时,汽车和通讯业务板块有望为公司业绩创造新的增量,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4-11-08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詹浏洋,李书颖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核心观点 内生外延,3Q24业绩稳健增长。公司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营收1772.77亿(YoY+13.67%),归母净利润90.75亿(YoY+23.06%),靠近此前业绩预告的20~25%同比增速的上限。对应3Q24营收735.79亿(YoY+27.07%,QoQ+43.73%),归母净利润36.79亿(YoY+21.88%,QoQ+25.76%),扣非净利润31.58亿(YoY+9.71%,QoQ+13.74%)。内生外延共同推动营收增长,苹果Airpods4、Watch10新品整机与iPhone16增量零部件如照相按钮模组、VCM、结构件等放量,汽车、非A和通讯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去年底收购的Qovor位于北京和德州封装资产从3Q24开始全面并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财务费用波动较大,Vision Pro投入与回报不平衡产生相关费用。3Q24毛利率11.75%(YoY-2.01pct,QoQ-0.94pct),主要因为:1)组装业务营收占比提升;2)威讯低毛利业务并表;3)子公司立铠精密受Vision Pro影响,吸收了较大的成本费用损失。费用方面,3Q24公司管、销、研费用率总体平稳,财务费用因汇兑损失增加而增加。此外,由于月底的汇率评价损益计入经常性损益,而外汇套期保值操作盈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会计科目归属差异造成Q3扣非利润增速低于归母利润增速,公司实际表现正常稳健。 收购Leoni,强强联合,加速成为全球汽车头部Tier1。公司9月13日公告,为加快推进公司汽车业务全球化进程,提升公司汽车线束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将收购LeoniAG的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K的100%股权。莱尼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缆、电线和线束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医药器械等领域。此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战略协同,在提高自身运营效率与研发创新能力的同时,快速形成公司在全球汽车线束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中国车企出海以及海外传统车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垂直一体化服务。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全面深度布局消费电子业务、汽车互联业务、通讯互联业务,并在AI算力、汽车智能化浪潮中都实现了精准卡位,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133/172/205亿元,同比增速21/30/20%,当前股价对应PE23/18/1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份额提升不及预期。 | ||||||
2024-11-01 | 中原证券 | 邹臣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71.77亿元,同比+13.67%;归母净利润90.75亿元,同比+23.06%;扣非归母净利润81.17亿元,同比+15.43%;2024年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735.79亿元,同比+27.07%,环比+43.73%;归母净利润36.79亿元,同比+21.88%,环比+25.76%;扣非归母净利润31.58亿元,同比增长+9.71%,环比+13.74%。公司同时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1.43–136.91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114.86–127.13亿元,同比增长12.76%-24.82%。 投资要点: 业绩稳健成长,外延并购等因素影响短期毛利率。由于消费电子板块的电脑周边设备等传统产品保持稳健增长,海外头部客户推出的新产品也带来明显的增长动能,汽车及通讯板块高速增长,以及外延扩张的贡献,推动公司2024年三季度营收持续成长。由于子公司立铠精密部分产品表现不及预期以及并表两家新公司,影响公司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为11.72%,同比下降0.08%,24Q3毛利率为11.75%,同比下降2.01%,环比下降0.94%;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率为5.52%,同比提升0.21%,24Q3净利率为5.47%,同比下降0.66%,环比下降0.76%。 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竞争优势突出,有望充分受益于AI终端新时代。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多年,持续精进以声、光、电、热、磁、射频为核心的底层技术,在新工艺、新制程的加持下,具备快速规模化量产和制程工艺创新能力,为全球头部品牌客户提供从零部件、模组到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产品落地服务,并获得诸多客户的高度认可。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达到3.099亿台,其中苹果出货量为5450万台,同比增长9%,季度出货量创历史记录。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进入AI新时代,苹果的人工智能服务AppleIntelligence已正式上线,有望引领新一轮终端换机潮。目前立讯精密已覆盖北美大客户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全品类产品,基于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及提升市场份额,有望充分受益于AI终端新时代。 “工艺+底层技术”横向拓展至通讯、汽车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基于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积累和不断打磨的综合能力,公司已构建“工艺+底层技术”的能力拼图,并持续将能力横向拓展至通讯、汽车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通讯及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深耕电连接、光连接、风冷/液冷散热、电源管理、射频等产品,构建了柜内互联、柜间互联、服务器、交换机、基站射频等完整解决方案服务体系;在高速互联领域,公司进入全球主流云厂商客户,公司224G电连接产品将连接器、铜缆和线束组装进行全链条垂直一体化整合,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竞争力,公司448G高速互联解决方案在技术交流、产品测试上也得到众多技术机构和品牌客户的认可;随着国内外云厂商高算力项目的落地,公司通讯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成长。公司汽车业务已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借助分布海内外的多个生产基地为全球头部主机厂提供完整的产品落地服务;莱尼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电缆和线束供应商,收购莱尼将助力公司进入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持续增长,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公司汽车业务有望继续快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全球精密制造领先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竞争优势突出,已覆盖北美大客户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全品类产品,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及提升市场份额,有望充分受益于AI终端新时代,公司将已构建“工艺+底层技术”的能力持续横向拓展至通讯、汽车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通讯及汽车业务有望继续快速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为2555.03/3083.33/3513.93亿元,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136.65/172.29/204.72亿元,对应的EPS为1.89/2.38/2.83元,对应PE为22.34/17.72/14.9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