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688322)经营分析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688322 奥比中光 更新日期:2025-11-0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级应用设备          |  26887.04|   9242.95| 34.38|       61.74|
|3D视觉传感器            |  13632.06|   7414.04| 54.39|       31.30|
|其他                    |   1832.58|    545.54| 29.77|        4.21|
|工业级应用设备          |   1131.82|    738.58| 65.26|        2.60|
|其他业务                |     63.43|     31.63| 49.87|        0.15|
├────────────┼─────┼─────┼───┼──────┤
|境内                    |  40049.31|  16001.74| 39.96|       91.97|
|境外                    |   3434.19|   1939.36| 56.47|        7.89|
|其他业务                |     63.43|     31.63| 49.87|        0.15|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AIoT                    |  29813.34|  15484.47| 51.94|       52.82|
|生物识别                |  23105.48|   6379.15| 27.61|       40.93|
|工业三维扫描            |   2645.71|   1605.85| 60.70|        4.69|
|其他                    |    518.66|    -59.10|-11.39|        0.92|
|其他业务                |    362.72|    173.15| 47.74|        0.64|
├────────────┼─────┼─────┼───┼──────┤
|消费级应用设备          |  29586.69|  11485.71| 38.82|       52.42|
|3D视觉传感器            |  21268.68|   9400.45| 44.20|       37.68|
|其他                    |   2620.39|    946.60| 36.12|        4.64|
|工业级应用设备          |   2607.42|   1577.61| 60.50|        4.62|
|其他业务                |    362.72|    173.15| 47.74|        0.64|
├────────────┼─────┼─────┼───┼──────┤
|境内                    |  50056.97|  19654.58| 39.26|       88.68|
|境外                    |   6026.22|   3755.79| 62.32|       10.68|
|其他业务                |    362.72|    173.15| 47.74|        0.64|
├────────────┼─────┼─────┼───┼──────┤
|直销                    |  54443.79|  22459.03| 41.25|       96.45|
|经销                    |   1639.40|    951.34| 58.03|        2.90|
|其他业务                |    362.72|    173.15| 47.74|        0.64|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级应用设备          |  10345.80|   4208.54| 40.68|       48.50|
|3D视觉传感器            |   8226.23|   3544.21| 43.08|       38.56|
|工业级应用设备          |   1569.32|    937.77| 59.76|        7.36|
|其他                    |   1163.58|    370.63| 31.85|        5.45|
|其他业务                |     26.64|     13.27| 49.80|        0.12|
├────────────┼─────┼─────┼───┼──────┤
|境内                    |  18281.84|   7111.08| 38.90|       85.70|
|境外                    |   3023.10|   1950.07| 64.51|       14.17|
|其他业务                |     26.64|     13.27| 49.80|        0.12|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生物识别                |  19551.55|   6989.22| 35.75|       54.31|
|AIoT                    |  12300.01|   6085.19| 49.47|       34.17|
|工业三维扫描            |   3052.81|   2202.87| 72.16|        8.48|
|其他业务                |    803.41|     67.84|  8.44|        2.23|
|其他                    |    187.39|      7.20|  3.84|        0.52|
|消费电子                |    105.42|      0.47|  0.44|        0.29|
├────────────┼─────┼─────┼───┼──────┤
|3D视觉传感器            |  22191.92|   9434.91| 42.52|       61.64|
|消费级应用设备          |   7968.08|   3214.65| 40.34|       22.13|
|工业级应用设备          |   2953.86|   2132.17| 72.18|        8.21|
|其他                    |   2083.32|    503.22| 24.15|        5.79|
|其他业务                |    803.41|     67.84|  8.44|        2.23|
├────────────┼─────┼─────┼───┼──────┤
|境内                    |  31337.13|  12982.10| 41.43|       87.05|
|境外                    |   3860.05|   2302.85| 59.66|       10.72|
|其他业务                |    803.41|     67.84|  8.44|        2.23|
├────────────┼─────┼─────┼───┼──────┤
|直销                    |  34721.31|  15006.32| 43.22|       96.45|
|其他业务                |    803.41|     67.84|  8.44|        2.23|
|经销                    |    475.87|    278.63| 58.55|        1.32|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成立以来,公司
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百万级的产品量产保障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已在下
游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一批行业龙头客户并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且在一些细分
行业逐步成为行业客户的标配产品。公司持续不断孵化和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
系列,在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3D打印)、AIoT、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
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已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之一。根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
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
3D视觉传感器能够让智能终端具备3D视觉感知能力,从而使得智能终端由“看清世
界”到“看懂世界”进化。3D视觉感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仍在不断
拓宽,行业经历了起步、初级发展时期,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近年来,随着底
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经历了从工业级向消费级
拓展的过程,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迭代,让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同时随
着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
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
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
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产业商业成熟度不断提高,推动着3D视觉感知技术
及产品逐步向生物识别、AIoT、机器人、三维扫描(3D打印)、消费电子、工业视
觉、汽车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拓展。3D视觉感知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
日趋完善。
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发布的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全
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172亿美元。
(二)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
”,致力于让所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
公司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
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百万
级的产品量产保障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已在下游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一批行业
龙头客户并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且在一些细分行业逐步成为行业客户的标配产
品。近年来,公司持续不断孵化和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在生物识别、机
器人、三维扫描、AIoT、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已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通用料件和定制料件。
公司综合考虑订单需求、市场需求预测并结合采购周期情况进行备货采购,不断提
高采购安排的合理性,保障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
通用料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通用感光芯片等,由公司根据3D视觉感知产品的技
术需求进行选型,通过系统化测试后进行批量采购。
定制料件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后,再采取Fabless模式
委托专业代工厂生产,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芯片及iToF感光芯片等自研芯片;第二类
是由公司提供功能规划、产品技术参数等需求,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样品,通过
系统化测试迭代后进行批量采购,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衍射光学元件等光学器件
;第三类是由公司设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图纸,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生产,主要
包括结构件、PCB板等。
2、生产模式
公司3D视觉传感器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激光投影模组组装、RGB成像模组组装
、IR成像模组组装、成品组装及测试等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取内部生产的方
式,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测进行生产。
公司消费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内部生产和委托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结合客户订
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测进行生产。
公司工业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自主加工生产方式,产品完成设计、开发后,定制化
采购零部件,并自主完成软硬件组装及调试。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向境内外客户销售产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并聚
焦刚需下游市场进行业务突破,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性价比的新产
品,整体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同时,公司全栈式的研发能力和全领域的技术路线布
局,为技术迭代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底层动力,如今在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各
类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公司均具备明显的先发、技术及产品规模化等优势。随
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公司多年来在各类创新下游应用领域的培育和布局
初见成效,公司成功迎来“经营拐点”。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新兴领域
与产品,并积极探索其与公司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围绕以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
为刚需的下游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持续提升公司的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以
“让所有终端都能看懂世界”为使命,致力于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
觉产业中台”,成为3D传感行业全球龙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46.93万元,同比增长104.14%;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356.32万元。公司整体业务
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向好趋势明确。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聚焦刚需下游市场,完善多元化市场布局
报告期内,伴随着大模型技术发展、智能设备终端升级及具身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等
带来的各种机遇,公司持续推进3D视觉感知技术在各行业、各应用场景的加速推广
和落地,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性价比的新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大
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与各领域
头部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生物识别方向
(1)线下支付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更好地促进了3D视觉传感器在诸如线下零
售、自助货柜、餐饮、医疗以及交通等支付场景中的应用。公司与生态合作伙伴紧
密协作,共同研发了适应不同形态和配置需求的智能终端设备,旨在满足各场景个
性化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售货机、校园/企业团餐以及商超大屏自助收银等
领域,自助式的刷脸支付体验正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科技为购物带来的便捷
与愉悦。
(2)医保核验
近年来,随着全民参保计划的稳步实施、全民参保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及有关部门对
医保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手续和优化流程等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医保数字化建设
正逐步落地。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利用公司的3D视觉感知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被保险人
信息和确定就诊人的生物特征,通过国家医保局认证的“人脸识别+实名+实人”同
步核验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医保盗刷、医保欺诈等情形,同时可为更多的医保参保
人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就医体验。报告期内,公司全流程“智慧医保刷脸就医”
已在全国各大省份落地。伴随越来越多项目形成的良好示范效应,将加快医保场景
应用的落地,助力公司业务的加速拓展。
(3)“碰一下”支付
“碰一下”支付是支付宝基于近场通信技术推出的新型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用户只
需解锁手机“碰一下”支付设备,收银员也无需拿出扫码枪便可以完成全套支付流
程,极大地提高了商家的经营效率以及客户的支付速度。目前,为满足用户在不同
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支付宝已推出扫码支付、刷脸支付以及“碰一下”等支付方式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合作伙伴蚂蚁集团,通过“碰一下”整机设备产品在各类零
售场景的落地,持续优化提升支付便利性,为用户和商家创造新价值。
2、AIoT方向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的有机融合与协同
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赋予了各类智能终端“人工
智能化”的空间,催生出了各式各样智能化终端应用,同时催生出了各类新型AI端
侧硬件对于3D视觉能力的需求。
为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机遇,公司高度重视各类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拓
展公司下游新兴业务场景,近年来的市场多元化布局策略已见成效,目前在三维扫
描、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慧农牧、AR/VR技术、动作捕捉、
空间拍摄建模等领域均有涉猎。具体如下:
(1)机器人
2015年以来,公司凭借“研发+制造”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围绕服务机器人、工
业机器人、ROS教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类型机器人,推出了丰富且全面的机
器人视觉感知产品方案,提供单目结构光、双目结构光、激光雷达、iToF等全技术
路线3D视觉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实现识别、导航定位、避障、路径规划、三维重建
、人机交互等功能。公司正在搭建的“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将持续开展机
器人视觉传感器、AI视觉感知和多模态交互大模型、机器人OS与云端数字孪生软件
平台、量产测试与数字工厂等课题研发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3D视觉感知技术发
展,紧抓具身智能历史发展机遇,为后续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服务机器人方面,公司已与云迹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机器人、LionsB
ot等多家国内外服务机器人客户实现了业务合作,覆盖了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
配送、商用清洁、ROS教育等应用场景。在养老陪伴机器人场景,公司与韩国领先
的护理机器人公司RoboCare进行合作,陆续推出了多款机器人产品,为不同场景下
的老年人护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搭载了公司Gemini335L双目结构光相机的机器
人SILBOT可用于老年人激活脑力和进行预防痴呆的认知训练,通过捕捉现场学员的
动作反应和位置,可让机器人实时与学员进行“情感交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
郁情绪。
工业机器人方面,3D视觉感知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显著
提升各类智能终端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通过配
备3D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的距离测量、避障导航、物体识别以及三维地图重
建等诸多功能。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高效地执行分拣、搬运和排障等任务,极大地
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报告期内,公司联合韩国领先的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与解决方
案提供商Twinny推出了最新款NarGo订单拣选机器人。通过搭载两台公司的Gemini3
35双目结构光相机,NarGo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定位、路径规划、避障和交互等功能
,让机器人成为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同时,比利时人工智能公司Captic
凭借公司的AI视觉系统,推出了“三位一体”的产品组合方案“Captic AIR(AI-P
owered Robotics),可实现每分钟70次的高速挑选,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仓储、
物流、建筑、食品工业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方面,目前市面上人形机器人视觉方案包括深度相机(结构光以及iToF
)、激光雷达、纯视觉等,且深度相机的方案为主流。公司与微软合作的Femto系
列iToF深度相机、近年推出的Gemini335系列、Gemini336系列3D结构光深度相机等
产品兼顾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价比和实用性,可用于各类型人形机器人在室内
外复杂场景下执行视觉应用,目前公司已就相关产品/方案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
进行适配。报告期内,搭载公司3D视觉传感器的“天工”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形
机器人马拉松赛事的冠军。天工Pro机器人在头部、胸部、腰部和后背各配置了一
款公司Gemini330系列深度相机,帮助其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了精准的环境感知和自
主导航等功能。
(2)三维扫描
近年来,三维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亦持续拓宽,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工业设
计、瑕疵检测、模拟装配、逆向工程、医学信息、艺术文博与数字文物典藏、3D展
示、3D打印等诸多场景。此外,AI、VR/AR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大量对实物
三维信息采集和数字化的需求,对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的灵活使用,可以有效降低
三维建模的技术门槛,协助创造全真、全息的三维内容。根据Research And Marke
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D扫描仪市场需求为49亿美元,2030年将增长至88亿美元
。
此外,三维扫描作为数据获取的关键技术,不仅为数字孪生提供构建所需的精确几
何信息,驱动其在实景、工业等领域广泛落地,还为AI建模提供丰富数据。与此同
时,数字孪生与AI建模又促使三维扫描技术更好地服务各行业,推动行业的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以自研多核异构三维重建芯片技术的软硬件引擎为基础,助力合作
伙伴创想三维推出了Otter Lite及Raptor Pro两款新品。其中Otter Lite以“真无
线,无界限”设计突破边界,搭载四目双焦镜头,系统支持20mm~2000mm全域扫描
,0.05mm高精度,配合Wi-Fi6无损高速传输,单帧3D成像技术天然防抖,扫描过程
更加流畅。工业级Raptor Pro则凭借22线交叉激光+7线平行激光双引擎,实现0.02
mm+0.08mm/m体积精度,让整车扫描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在软件方面,通过深度融合公司最新的软件算法技术体系,创想三维推出Cr
ealityScan4扫描软件,完善了扫描软件的整体功能,并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伴随着人工智能、三维扫描产业市场体量的不断增长,公司将持续探索并不断推出
行业领先的三维扫描解决方案,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公司将进一步
增强市场开拓力度,深耕细分行业头部客户,加速场景落地,为改善公司的经营业
绩打下良好基矗
3、工业三维测量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以及高精度三维测量国产化的大趋势,不
断优化升级三维全场应变测量、三维光学扫描测量、三维光学弯管测量等工业级应
用设备及软件,持续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风电能源、3C电子、生物医学、材料
研究、汽车等领域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完成合作落地。3D视觉感知技术可以被用
来实现微米级的工业扫描、工业检测等功能,还可以用于产品检测、质量控制等环
节,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高品质输出。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新拓西安经营持续加速
,针对不同场景需求进行产品迭代研发,底层技术不断升级优化。
4、海外业务方向
公司依托创始团队深厚的国际化研发及学术背景,在成立初期就着手布局海外市场
,于2014年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用于服务海外客户,成为国内极少数建立海外销
售渠道且能稳定向客户销售3D视觉感知产品的本土企业。年初以来,公司持续优化
完善主流产品线以覆盖更多应用场景,积极拓展海外客户,接入国际核心生态。
海外客户方面,公司助力韩国领先的移动机器人/方案提供商Twinny推出Nargo机器
人,可在无需改造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轻松部署于物流中心,大大释放劳动力压力和
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公司携手韩国护理机器人公司RoboCare,已陆续推出多
款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为老年人护理提供解决方案,已在韩国80多个地区投入使
用;波兰软件设计公司Lavavision结合公司Astra系列和Gemini系列相机提供的深
度图像数据,推出了创新的互动软件平台Motioncube,可支持各种交互模式,如触
控、互动地板、互动墙面、体感游戏和现实增强等,为儿童带来沉浸式的教育和娱
乐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在Automate2025展会上宣布与WDL Systems等五家领先的技术分销
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丰富公司3D视觉技术的全球伙伴生态。通过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公司的3D视觉产品将通过更广泛的销售渠道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为各
行业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采购和技术支持服务。
此外,基于此前公司在海外布局的各类应用生态,如英伟达机器人平台、Mac OS平
台支持等,公司通过技术生态整合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市场积极推动公司
的3D视觉传感器在各类场景的应用,公司的海外影响力正持续提升。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优质海外业务平台作用和品牌优势,深入细化对海外市场和
具体项目的分析研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加强海外市场的走深走实开拓,进
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的海外影响力。
(二)优化产品系列,聚焦机器人与AI视觉应用场景
3D视觉感知已逐渐步入大规模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拥有诸多潜在的细分应用
场景领域和需求增长爆发点,行业面临良好市场机遇。公司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
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不断优化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重点满足具身智能、AI
视觉、3D打印以及海内外开发者平台市场需求,为迎接中长期市场需求爆发奠定了
坚实基矗年初至今,公司针对机器人和AI视觉应用场景,推出了新一代工业级双目
3D相机Orbbec Gemini435Le,该款新品同时具备长距高精度感知和精准边缘轮廓还
原能力,在场景适配性上表现卓越,使得单台相机便可满足避障、识别等不同差异
化的功能需求,并可大幅简化系统集成复杂度,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机器人等
工业自动化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
技术体系,对各核心技术进行持续的研发迭代,在结构光、dToF、双目等主流技术
路线、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统等底层技术方面均有储备和布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共1,903项(其中发明专利990项),软件著作
权117项;累计获得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479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17
项。
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核心技术打造多种视觉产品/方案,赋能生物识别、机器人
、三维扫描、数字重建等千行百业。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3D视觉感知全栈式、全领域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3D视觉感知技术属于跨学科技术,涉及光、机、电、芯片、算法等多个专业,科学
合理的研发体系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
术系统性研发,自主研发一系列深度引擎数字芯片及专用感光模拟芯片并实现3D视
觉传感器产业化应用,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公司之一。
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
,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通过对系
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统、软件开发及量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深入
研究,公司开发出结构光、iToF、双目视觉传感器、dToF单线激光雷达及工业三维
测量设备,同时积极布局面阵dToF、面阵Lidar等前沿技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领
域或场景。通过对3D视觉感知技术全领域和全栈式的研发布局,公司纵向具备了从
底层到应用层、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级开发设计能力,且横向具备了不同技术路线
间相互借鉴和促进的研发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了对3D视觉感知技术的深度理解和融
合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支撑公司保持细分行业的技术领
先优势。
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三维视觉传感器研
发及产业化应用”、“3D视觉感知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
、省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近年来,公司荣获众多奖项,包括“微型3D智能传感器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20年度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3D视
觉芯片及全平台兼容的高分辨率光学测量系统”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结构光深度相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
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大视野高分辨率的消费级机器人3D视觉系统”获得“广
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面向3D视觉感知的结构
光深度计算引擎芯片”获得“深圳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面向海陆交通安全的视
觉理解及其计算优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22年度CSIG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903项,取得授权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
479项。
2、人才优势—光学测量基因深厚、多学科交叉的核心团队
优秀的创新人才团队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支撑,是公司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
要保障。公司创始人黄源浩先生是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和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
曾先后在4个海外科研机构从事光学测量相关的博士后研究,是国内3D视觉感知技
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以创始人为核心搭建的研发团队,由芯片、算法、光学、软件
、机电设计等多学科专业背景人才组成,多数拥有海内外知名大学教育背景,具有
全球化视野。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十余年的实战经验,多年来并肩攻克了诸
多技术难点,形成了公司在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方面独有的方法和经验。
在人才引进及激励方面,公司已建立严谨的选人用人、人才培养等机制,搭建了全
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同时,公司实施股权
激励计划和落地员工购房免息借款项目,采取与人才共同分享企业成长利益的激励
机制,形成独有的核心人才优势和特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博士24名(含5
名博士后)、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4名、各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8
名;研发人员数量335名,占比约43.45%。
3、产业链优势—集聚全球性供应链和行业头部客户的上下游资源
3D视觉感知产业链长,需要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算法研究、系统集成、解决
方案提供在内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研发及应用,
3D视觉感知产业已形成一条包括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涵盖元器件供应商或代
工厂、3D视觉感知方案商及各类应用场景客户,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形成
了较高的行业门槛和壁垒。
公司目前已具备上游环节中的传感器模组生产商能力、中游环节中的完整3D视觉感
知方案商能力及下游环节中的各类应用算法能力,近年来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
、百万级的量产保障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已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之一,在产业链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与各行业头部客户建立了良性合作关系,且在部分细分行业
逐步成为行业龙头客户的标配产品。一旦选用公司产品,客户在硬件结构设计及软
件算法调试方面都需进行专项适配,故而形成较强的客户黏性;公司与各行业头部
客户建立的良性合作关系也反向推动了公司产品的迭代升级,促进公司对各细分行
业的深度理解,进而定义出更适配行业刚性需求的产品。此外,行业龙头客户与公
司协同合作开发,优先选择成熟产品实现大规模量产,进一步拉大了公司与竞争对
手的差距。
4、量产优势—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实现百万级规模的生产能力
3D视觉传感器的构造精密,生产工艺复杂,量产难度高,能否实现大规模量产是衡
量企业是否全面掌握3D视觉感知技术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
成立初期即自主进行专用生产设备的开发,自主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工具和测试流
程,自主研发标定与对齐、自校准与补偿等多类核心设备及关键技术,已成功开发
并规模量产被众多细分行业龙头应用的3D视觉感知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场景
高标准要求,对标国际科技巨头。公司已规模量产的双目、结构光及iToF产品性能
优异,对标业内主要竞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市场认可度较高。
2018年,公司成功突破百万级量产交付;2020年,公司自建工厂投产,为支撑后续
大规模需求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初,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在佛山
顺德正式动工,截至目前一期已顺利投产,顺德基地通过对部分生产环节进行智能
化、自动化改造升级,能够有效优化产品结构和完善产品性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
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公司未来充分发挥成本优势,提高整体经营效率。此外,顺德
基地通过扩容生产基地和发挥项目当地产业聚集优势,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
规模,满足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公司已先后服务全球超千家客户及众多开发者,未来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
完善和量产成本的持续降低,将加速3D视觉感知技术在其他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和渗透。
5、品牌优势—高效赋能全球客户,树立良好行业口碑
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及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优势,近年来充分发挥海外业务平
台作用和国际化品牌优势,不断深入和细化具体项目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发布最
新一代工业级双目视觉解决方案Gemini435Le,具备业界领先的深度感知性能,可
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机器人及室外场景等工业自动化领域。同时,公司主动扩大
全球分销网络,增强市场覆盖和客户支持能力,在Automate2025展会上公司宣布与
WDL Systems等五家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丰富了公司3D视
觉技术的全球伙伴生态。
公司秉承“成就客户追求卓越奋斗共赢长期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夯实现有的系统
性设计和全栈式优化的技术研发实力,致力于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
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北京市科学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等奖项。报告期内,公司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产品获授“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
业”。
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AI视觉与机器人视觉产业
中台”,致力于让所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未来,公司将依托现有品牌优势
,继续发挥在服务客户方面的资源、技术、管理和先发优势,不断强化公司核心竞
争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创新,成为3D传感行业全
球龙头。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把握2D视觉向3D视觉跃迁的时代契机,专注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构建了“全
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通过“深度+广
度”双向驱动,打造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实现主流3D视觉
感知技术的全面协同发展。
公司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并已形成相应知识产权。通过对多技术领域及不同
层次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相互贯通,不同技术路线的底层核心技术可相互协同创新。
公司一方面开发出性能优异、质量可靠的3D视觉感知产品,另一方面不断实现产品
技术迭代创新和产品系统升级优化。公司通过对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
光学系统、软件开发、量产技术等关键核心的深入研究,开发出结构光、iToF、双
目视觉传感器,及dToF单线激光雷达、工业三维测量设备,并积极布局面阵dToF、
面阵Lidar等前沿技术。
公司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如下:
关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公司已成功开发并规模量产出被众多细
分行业龙头应用的3D视觉感知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场景的高标准要求;另一
方面体现在由“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所支撑的系统级优化能力,不仅提高了开发
效率与技术性能指标,也加快了储备技术的开发进程。具体如下:
(1)消费级3D视觉感知技术先进性
公司消费级3D视觉感知技术先进性体现在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
统、软件开发及量产技术等方面:
1)系统设计
3D视觉感知产品是系统级产品,公司开发相应模拟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在新产品或
技术开发初期,对各个环节及零部件进行全局及局部模拟,并通过搭建实验环境进
行功能验证,多次优化直至达到最优系统性能。公司依托从底层到上层技术的全栈
式布局,在系统设计时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入优化与融合,使得系统设计更加合理;
此外,结构光、iToF、dToF等技术路线在基础原理上的共通性使得新技术产品在系
统设计时,可以借鉴其他技术的成熟模型,缩短系统设计周期。
系统设计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性能及产品系统层面的创新。在产品性能方
面,公司3D视觉传感器产品的性能已获得了广泛商业应用认可;在产品系统创新层
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芯片设计
公司自成立起就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芯片团队,具备数字及模拟芯片的研发实力。公
司设计的芯片类型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计算芯片、iToF感光芯片、dToF感光芯片、结
构光专用感光芯片等。目前已成功完成五代深度引擎芯片、三款dToF感光芯片、两
款iToF感光芯片的开发。
①深度引擎芯片
3D结构光深度引擎的理论基础是机器视觉中立体匹配算法。为得到图像中每个点的
视差,深度引擎需要实时采集目标的散斑图像,与存储的参考散斑图像进行特征匹
配。深度引擎芯片集成了中央处理器、总线控制器、内存子系统、结构光深度引擎
、主动/被动双目深度引擎、RGB ISP、IRISP、图像编码器、图像压缩模块、安全
加密模块、输入输出子系统以及各类高速模拟接口等功能模块,是系统级SoC芯片
,包含了完整的系统、软件/固件及算法,在满足高性能运算的同时,大幅降低了
功耗,缩小了芯片的物理面积,加强了深度引擎处理能力,丰富了用户输入输出方
式。
公司结构光/双目深度引擎芯片从MX400、MX6000、MX6300、MX6600到MX6800迭代,
已形成系列产品,功能不断增强、成像质量不断提升、支持的分辨率逐代提高,MX
系列芯片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②iToF感光芯片
iToF感光芯片是iToF3D视觉传感器的核心器件,与结构光/双目技术不同,iToF技
术主要依靠接收端感光芯片在单个周期内采集多次光信号,并通过换算得到距离信
息。
公司基于BSI背照式65nm+65nm Stacking堆栈式工艺的像素设计,优化了像素内电
子转移速度,在系统架构设计上采用列级高速高精度ADC以及高速MIPI接口设计,
实现超高深度帧率,研发出了可以支持脉冲调制、连续波调制、抗多机干扰等优异
性能的iToF感光芯片。
③dToF感光芯片
基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的dToF测距原理,通过向物体发射激光散斑,并利
用SPAD接收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子,通过TDC(Time-to-Digital Converter,即时间
数字转换器)测量光子飞行时间,经多次统计处理得到目标物体的深度/距离信息
。dToF感光芯片是dToF技术中难度最大、门槛最高的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衡量
dToF感光芯片的先进性:SPAD像素性能、像素阵列结构、TDC性能、淬灭电路性能
、数据后处理电路的精度、吞吐率、功耗等指标。
2024年,公司发布最新高性能dToF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LS635,在激光雷达底层技
术的自主研发上再进一步。LS635是一款采用行业先进的3D堆叠工艺的背照式SPAD-
SoC芯片,优化了BSISPAD像素探测效率,提出了创新性的高性能数据后处理算法,
显著提高了芯片的测距能力以及解距速度,最远可实现350米的全量程高精度测量
,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场景。得益于先进工艺以及设计能力
,LS635在光学参数和电学参数上都极具优势,可以在低功耗、高性能和最小面积
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多项指标都位于业界前列。
④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
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中的接收端需要利用感光芯片采集结构光图像,目前普遍选用
通用感光芯片。但结构光3D深度引擎算法存在特殊性,比如当基线方向与感光芯片
的数据读出方向不一致时,就要求在算法层面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以适应感光芯片
,因此通用感光芯片存在帧率下降、额外计算资源消耗等问题。
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针对结构光成像技术的应用场景,针对性考虑其应用的多元性
,将全局快门和卷帘快门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在专用感光芯片上融入各种预处理算
法,缓解后续算力芯片的算力要求,减少接口并提高速度,以实现最佳的成像性能
。
3)算法研发
①深度引擎算法
深度引擎算法用于实现深度信息的计算,包括结构光深度引擎算法、双目深度引擎
算法、iToF深度引擎算法等,这些算法一般通过PC端研发、FPGA优化验证,最后形
成芯片底层语言,并固化到芯片中。与传统由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深度计算相比,深
度引擎算法更有优势,并专用于深度引擎芯片,能够以更低功耗实现更快速、更高
精度的深度信息计算,是3D视觉技术走向消费级并得以不断推广的关键。
深度引擎算法先进性最终体现在芯片或传感器产品性能上。公司的深度引擎算法经
过多次迭代,在搜索种子点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优化,大幅降低了内存与功耗,同
时还通过神经网络提升了亚像素精度。
②消费级应用算法
消费级应用算法是基于3D视觉传感器获取的目标场景的三维信息,面向下游消费级
应用开发出的算法方案,是构筑具体应用场景与3D视觉传感器硬件之间的桥梁。
应用算法的先进性主要通过应用体验来体现。在推动产品应用过程中,公司向上层
应用算法拓展,开发骨架跟踪、图像分割、三维重建、VSLAM、沉浸式AR等应用算
法。公司骨架跟踪算法已在多平台落地,支持2D及3D骨架识别与跟踪,帧率可达到
30fps,无明显丢症抖动等现象;图像分割算法在直播等场景中落地了基于3D图像
分割的抠图应用,支持多平台,帧率可达到30fps,边缘无毛刺,无明显延迟;三
维重建可实现20s内完成人脸的纹理及三维重建,效果逼真。
4)光学设计
3D视觉传感器采用三维光学测量原理。涉及光学系统,包括局部光学系统(比如结
构光3D视觉传感器中的散斑激光投影器件)、全局的三维测量光学系统(如激光雷
达的共轴、离轴光学系统等),光学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测量性能。
公司光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设计、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激光投影器件设
计、镜头设计及光学系统设计等。
5)软件开发
为便于用户更为便利地使用公司3D视觉传感器进行开发和应用,公司配套推出二次
开发软件工具包SDK,该SDK随3D视觉传感器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SDK获取彩
色图、深度图,也可以使用相应的API接口将原始深度、彩色数据转换成点云数据
。SDK包含3D视觉传感器硬件规格书与结构示意图、API、帮助文档、示范例程以及
工具软件。
6)量产技术
3D视觉传感器的核心器件激光发射模组包含电路板、激光发射器、透镜组以及衍射
光学元件等元器件,其组装工艺较传统镜头组装工艺要求更高;此外,3D视觉传感
器主要三大组成部件,激光发射模组、IR成像模组及RGB模组在组装时对光轴要求
极其严格。
公司“从0到1”研发和设计相关产品量产工艺,先后研发了激光发射模组高精度组
装与测试、主要部件三合一光轴AA、标定对齐等全链条的量产工艺核心设备,使公
司成为全球少数实现3D视觉传感器百万级量产的企业之一。此外,公司将产品设计
与量产工艺设计相互融合,比如在产品设计端利用算法实现温度误差补偿,降低量
产工艺中硬件热性能要求以及相关热测试要求,或者通过在量产工艺中提升标定精
度来降低产品设计中对相关算法的高要求。
(2)工业级3D视觉感知技术先进性
1)系统设计
公司针对工业级应用开发出多个检测系统,并通过不断市场化打磨迭代,提升系统
水平。
2)算法设计
公司在三维工业测量领域研发并形成了摄影测量、图像相关匹配、多目视觉弯管重
建、双目结构光三维重建等底层核心算法,实现自主可控和自由调校。
3)软件平台
为支持软件开发的高效、协同和可持续性,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搭建工业软件开发
平台,可实现接口统一、本地继承并调校、功能的多样化及授权的差异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共1,903件(其中发明专利990件),累计申请软
件著作权117件;累计获得专利1,112件(其中发明专利479件),累计获得软件著
作权117件。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以上为公司报告期内主要在研项目。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546.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4.14%;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1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356.32万元;实现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18.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1,109.51万元。
五、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3D视觉感知产品在部分细分领域虽已实现
规模化应用,但公司尚处于下游扩张初期且相关领域仍处于爆发早期,规模效应尚
未完全显现;同时,为保持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按照“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
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进行研发布局,仍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
应对措施: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46.93万元,归母净利润6,019.0
1万元;但2025年度尚未结束,公司实现全年盈利尚存在风险。
公司将结合最新行业发展和竞争态势,提高技术研发效率,紧抓具身智能和AI终端
行业爆发的机遇,不断推出竞争力高、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公司将坚定不移推
进长期价值成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成本把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3D视觉感知技术迭代创新的风险
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格局,主流方案涵盖结构光、iT
oF、dToF及Lidar等。作为技术创新驱动型企业,公司早已构建了“双轮驱动型”
技术体系:纵向维度形成覆盖光学设计、芯片开发、算法优化的全栈式研发能力;
横向维度完成结构光、iToF、dToF、Lidar等多技术路线的深度布局,形成多维技
术储备矩阵。
在人工智能与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双重驱动下,3D视觉感知行业正经历技术范式快速
演进期。当前下游应用场景呈现智能化需求指数级增长与解决方案迭代周期缩短的
双重特征,客户对深度感知精度、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度提出更高要求。该市场
动态演化特征对公司现有技术储备的迭代升级能力构成一定挑战。
应对措施:公司未来将继续保持研发创新,围绕“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
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通过“深度+广度”双向驱动,对各项核心
技术进行持续的研发迭代,促进产品技术创新和性能优化升级。公司将紧跟市场需
求变化趋势,加快储备技术的开发进程,持续推动研发中心产学研深度合作,以确
保公司技术及产品的领先优势。
2、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3D视觉感知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
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当前公司多项技术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核心技术保
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导致核
心技术泄密,将对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按照已建立的研发流程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核心技
术保密管理,并与核心技术人员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等,尽可能地
防范技术泄密和人才流失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力度,鼓励员工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申请专利,保护技术成果。
3、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同行业公司对
于核心技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强对原有核心技术人才的培
养激励和新型人才的引进,则存在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需要,持续优化和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措施
。公司已于报告期内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个归属期的归属
工作,并于2024年度完成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发布和授予工作,将公司
中长期利益与员工经济收益挂钩,增加员工凝聚力及工作积极性,助力公司与员工
双赢。
(三)经营风险
公司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生物识别领域的线下刷脸支付和医保
核验等场景,AIoT领域的各类型机器人、三维扫描等场景及工业三维测量领域等。
上述主要应用场景部分还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内外部的影响因素
较多,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除此之外,3D视觉感知技术的产品应用和技术布
局需要公司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前瞻性基础技术研发、产业化技术研
发等工作。上述应用领域能否如期商业化、商业化规模是否能达到足够市场容量及
公司的技术产品是否能够匹配规模商业化需求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如
果不能保持稳定增长,将会对公司“高强度研发投入—应用场景收入增长—反哺研
发投入”的良性循环商业模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跟踪行业竞争态势,把握行业风向,战略聚焦到以公司核心
技术为刚需的应用场景,围绕自身核心技术持续研发并推出满足主要客户需求的产
品系列,促进产品线扩展与市场应用拓展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四)宏观环境风险
2025年上半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地缘政治矛盾与供应链重
构形成共振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
平稳、稳中向好,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以人工智能、具身智
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集群加速成型,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创新动能。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法规和贸易政策等宏观
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各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政策,3D视觉感知行
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日趋完善,应用场景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给
公司相关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但未来若国内外宏观环
境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如产品市场需求动力不足、消费回暖不及预期等,将为公司
及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关注国际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根据
相关情况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方针,积极应对风险;另一方面将不断提升研发能力、
智造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增强内生创新能力与更广泛的国内外市场拓展,增强公
司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西安奥比拓疆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           -|
|深圳蚂里奥技术有限公司    |       2000.00|     1469.05|    29333.66|
|深圳市远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1000.00|           -|           -|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      14000.00|           -|           -|
|深圳奥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052.63|           -|           -|
|深圳奥芯微视科技有限公司  |       5900.00|           -|           -|
|杭州山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           -|
|新拓三维技术(西安)有限公司|       2500.00|           -|           -|
|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2500.00|           -|           -|
|奥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6000.00|    -1037.61|      120.04|
|奥比中光(广东顺德)科技有限|      10000.00|           -|           -|
|公司                      |              |            |            |
|佛山奥日升技术有限公司    |       3100.00|           -|           -|
|上海阅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           -|
|上海迦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上海绿叶传媒有限公司      |             -|           -|           -|
|上海奥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000.00|           -|           -|
|ORBBEC SINGAPORE PTE. LTD.|          0.01|           -|           -|
|ORBBEC INTERNATIONAL LIMIT|        140.00|           -|           -|
|ED                        |              |            |            |
|ORBBEC 3D TECHNOLOGY INTER|             -|           -|           -|
|NATIONAL, INC.            |              |            |            |
|Joyful Vision Limited     |          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