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600150)融资融券 - 股票F10资料查询_爱股网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0150 中国船舶 更新日期:2025-11-0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10-|635549.3|33665.50|35337.38|   17.24|    1.17|    3.73|
|   30   |       6|        |        |        |        |        |
├────┼────┼────┼────┼────┼────┼────┤
|2025-10-|637221.2|40460.80|41781.02|   19.80|    4.15|    3.36|
|   29   |       5|        |        |        |        |        |
├────┼────┼────┼────┼────┼────┼────┤
|2025-10-|638541.4|44354.02|35458.62|   19.01|    4.80|    6.23|
|   28   |       6|        |        |        |        |        |
├────┼────┼────┼────┼────┼────┼────┤
|2025-10-|629646.0|55272.95|52210.63|   20.44|    5.68|    0.85|
|   27   |       6|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10-31】
券商观点|深海科技行业深度报告:深海科技,“蓝色增长极”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10月31日,国元证券发布了一篇资本货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深海科技,“蓝色增长极”。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报告要点: 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科研与产业双向发力 在“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下,深海科技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凸显其政策高度与发展潜力。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政策合力,推动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的持续攻关。在此背景下,中科院深海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若干核心设备的研发突破。同时,科研成果不断向产业端转化,带动中下游企业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形成科研与产业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为深海科技产业链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头部企业加快构建技术主导型生态当前,深海科技产业已形成涵盖上游原材料与关键零部件供应、中游装备制造以及下游多元化应用的产业链条。材料企业、工程装备企业与能源企业不断拓展产品矩阵,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并加快市场化布局。2024年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达到114亿元,占全部IPO融资总额的17%,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为产业发展注入了长期动能。依托资本化运作与市值增长预期,头部企业正加速推动上下游协同整合,强化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生态体系,从而为深海科技在能源开发、资源勘探及其他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关键技术稳步突破,深海装备走向体系化自主可控深海科技具有技术门槛高、系统集成度强等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在核心装备方面存在较强的对外依赖。随着国家重大专项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中国船舶及其科研机构在深海采矿车、万米级无人潜航器等方面不断完成样机试验,推动我国由“装备跟跑”向“并跑、部分领跑”转变,不仅体现了单项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标志着深海装备研发逐步迈向体系化、自主可控的发展阶段。投资建议上游材料与零部件方面,建议关注宝钛股份、西部材料、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游装备制造方面,建议关注中国中车、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亚星锚链、中天科技、中集集团、海兰信、亨通光电;下游多元应用方面,建议关注中国海油。风险提示政策与监管风险、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资金投入与回报风险、市场与产业链配套风险、环境与国际竞争风险、产业集中度与竞争格局风险、安全与运维风险、地缘与资源获取风险。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10-31】
中国船舶:10月30日获融资买入3.37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船舶10月30日获融资买入3.37亿元,当前融资余额63.5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4%,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30336654991.00353373807.006355493647.002025-10-29404608000.00417810169.006372212463.002025-10-28443540192.00354586175.006385414632.002025-10-27552729473.00522106277.006296460615.002025-10-24293554389.00339112029.006265837419.00融券方面,中国船舶10月30日融券偿还3.73万股,融券卖出1.1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2.17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621.33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30421668.001344292.006213296.002025-10-291524295.001234128.007272540.002025-10-281757760.002281426.006961462.002025-10-272076040.00310675.007470820.002025-10-2471440.00110732.005575892.00综上,中国船舶当前两融余额63.62亿元,较昨日下滑0.28%,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30中国船舶-17778060.006361706943.002025-10-29中国船舶-12891091.006379485003.002025-10-28中国船舶88444659.006392376094.002025-10-27中国船舶32518124.006303931435.002025-10-24中国船舶-45554488.00627141331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31】
年内A股并购重组超200起 资本赋能产业“加速跑” 
【出处】证券时报

  2025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多项政策利好下,资本赋能产业转型显成效,从境内产业整合到跨境资源配置,从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布局到智能制造产业链延伸,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各项举措正在落地开花。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30日,年内A股市场披露的并购交易达到222起(含首次披露和进展披露),涉及上市公司244家;仅10月份A股上市公司就披露了逾百起并购重组事件的进展情况。其中,130起并购重组计划为首次披露,近四成公布了交易金额,合计超过3000亿元。
  从重组目的来看,“产业导向”特征显著,横向整合、垂直整合、战略合作共计128起,集中反映出企业通过资源协同、产业链整合,实现强化行业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的核心需求。以“资产与战略优化”为目的的重组合计47起,凸显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探索新增长曲线方面的主动布局。
  在交易方式选择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96起)与协议收购(84起)是企业的主要选择。同时,二级市场收购、增资、资产置换、要约收购、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成为重要补充。部分企业还通过整合多种收购方式、实施组合化操作,覆盖不同需求层次,适配各类交易场景。
  从并购进度来看,当前处于推进阶段的交易有120起;已完成交割的并购交易共54起,对应交易金额突破3700亿元;此外,明确宣告终止的并购案例有48起。
  在并购活动的参与方中,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以147家的数量占据绝对主导,体现出其在资本市场并购活动中的活跃性与灵活性;地方国企59家,央企25家,其并购重组活动多集中在半导体、能源、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其他所有制企业24家,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生态。
  今年的并购重组市场不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案例。中国神华以“打包注入”模式整合13家能源企业,全力打造全产业链能源旗舰;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加快向国际一流投资银行迈进的步伐;富临精工联手宁德时代共同对其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以深化合作并推进磷酸铁锂研发、储能市场拓展等业务。
  其中,“A控A”并购案例频现,推动整个产业从“分散竞争”向“集约发展”转型,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例如,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被业内视为国产算力产业链从“碎片化追赶”迈向“体系化突围”的标志性事件。2025年9月16日,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股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双方将整合旗下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动力装备等核心资产,形成覆盖船舶设计、建造、维修全产业链的超级平台,“中国巨轮”即将启航。
  2025年的中国并购市场,正迈入一场意义深远的深度变革期。高效的审核机制让并购交易流程不断“提效减时”,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则提供了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与此同时,政策对市场生态的引导与重塑,正推动并购重组从“企业单打独斗”走向“多方联动、协同赋能”。随着并购重组的重心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优化,从短期财务投资转向长期产业协同,其在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擎价值,也将愈发凸显。

【2025-10-30】
机构评级|华泰证券给予中国船舶“买入”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30日,华泰证券发布关于中国船舶的评级研报。华泰证券给予中国船舶“买入”评级,目标价不超过48.62元。其预测中国船舶2025年净利润为118.19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2家机构发布了中国船舶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48.62元,最低目标价为42.00元,平均为45.31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118.19亿元,最低为69.37亿元,均值为84.5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3.94%。其中,评级方面,9家机构认为“买入”,2家机构认为“强烈推荐”,1家机构认为“推荐”。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10-30华泰证券倪正洋买入11819000000.000048.62002025-10-21方正证券李鲁靖推荐9708000000.0000--2025-10-12广发证券代川买入10285000000.0000--2025-09-16国金证券满在朋买入11064000000.0000--2025-09-07长江证券赵智勇买入7347000000.0000--2025-09-06招商证券郭倩倩强烈推荐7356000000.0000--2025-09-02华源证券孙延买入7207000000.0000--2025-09-01浙商证券邱世梁买入7131000000.0000--2025-09-01东吴证券周尔双买入7417000000.0000--2025-08-29诚通证券范云浩强烈推荐7005000000.0000--2025-08-27中信证券刘海博买入8181000000.000042.00002025-05-29国联民生吴爽买入6937000000.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10-30】
一个月交付4艘 沪东中华刷新中国LNG船交付纪录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由沪东中华建造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米赫泽姆”号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文嫣)10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自主研建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米赫泽姆”号向船东交付。10月31日,中船沪东中华还将交付同为第五代LNG船型的17.4万立方米LNG大型船“绿能月”号。
  加上本月已交付的另外2艘LNG船,沪东中华单月共交付4艘第五代LNG船,为历史首次。这标志着我国造船能力大幅提升,LNG船的技术指标、效率指标、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沪东中华自主研建的第五代“长恒”系列LNG船是国际市场明星产品,2021年发布至今已累计承接34艘订单。该型船集全球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和最强环保性能于一身,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大幅提高了船舶综合性能指标,降低了船舶建造成本,缩短了建造周期,全船国产化率已提升至80%以上,满载液化天然气量可供上海市居民使用半个月。
  该系列船配置了全球首套再液化装置和国内自主研发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船舶航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和LNG消耗,提高能效,为船东节约成本,因此受到市场热捧。该型船还安装了避碰系统,能自动规避近距离航行中的船舶,大大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米赫泽姆”号是沪东中华建成的第55艘LNG船。今年前10个月,沪东中华已经累计交付8艘大型LNG船,提前2个月达到2024年全年交付水平,圆满完成“十四五”LNG产能倍增计划。
  当前,沪东中华手持LNG船订单50多艘,同时在建20多艘,2025年全年有望交付大型LNG船11艘,再创全国单年交付数量新纪录。“十四五”期间,得益于沪东中华在大型LNG船、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等绿色船舶的建造能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内LNG产业链国产化配套率同步提升。沪东中华引领材料、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国内LNG船配套供应商已发展到130多家,形成数百亿产值的配套市场,推动大型LNG船的国产化配套率达80%以上。

【2025-10-30】
我国已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近70%订单 
【出处】中国能源报

  两艘国产LNG船今明交付,我国已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近70%订单。
  从中船集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今天(30日)在上海交付,而明天还将有同一型号另一艘船交付用户。两天接连交付的这两艘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今天和明天交付的这两艘LNG大型运输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集全球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和最强环保性能于一身,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了设备的国产化率,还大幅提高了船舶综合性能指标,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次满载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可供上海市居民使用半个月。
  中船沪东中华总装三部部长助理杜益刚:我们配置了全球首制地再液化系统装置和国内自主研发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船舶航行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能效。同时,这艘船上还配置了避碰系统,它能够提高我们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沪东中华手持LNG船订单已达50多艘,同时在建24艘,今年全年有望交付大型LNG船11艘,将再创全国单年交付数量新纪录。
  中船沪东中华总经理助理营销部部长王佳颖:几年前,我们一年也就交付4到5条(LNG)船,这个单月交付4条LNG船,连续交付LNG船标志着我们在这个建造领域有了一个重大突破。并且未来我们也会保持这样一个产能,这也标志着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建造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目前中国已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近70%订单
   LNG大型运输船是专门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船舶,因液化天然气温度在零下163摄氏度,所以LNG大型运输船也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
  另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消息,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截至2025年6月,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8.8%,船舶工业利润率达到9.71%,创近十年新高。
  在中船沪东中华造船厂,记者看到,今年这家船企接到的绿色船舶订单占比已经超过80%,是近5年最高水平。船型覆盖集装箱船、LNG运输船等主力船型,燃料也从液化天然气拓展到了甲醇、液氢等,高端化、绿色化已经成为中国造船的新名片。
  中船沪东中华总经理助理营销部部长王佳颖:针对目前市场形势变化,我们还会进一步优化,建设智能绿色工厂,减少无效工时损耗,使我们整个生产更平顺、效率更高。加大船舶研发设计投入,开拓一些新的绿色智能船型,后续也会逐步走向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领跑市场。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就此表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全球航运业绿色变革、扩大产业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船舶工业将以国家减排战略为指引,加快全行业绿色转型步伐,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高端船型研发等领域发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中国是目前全球各国中唯一一个能够全谱系生产产品,满足海事工业各方面需求的国家。中国船舶工业在绿色船舶的总装建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与我们建设全球绿色供应链有很大关系。我们始终坚持融入全球,主要是通过技术革新、技术创新,同时我们也坚持产业能力建设。

【2025-10-30】
“两船”合并后发布首份财报 
【出处】江苏经济报

  10月28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业绩创历史新高。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47.63亿元,同比增长4.76%;归母净利润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为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润为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
  财报指出,营收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利润增长主要由于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财报提及,此次中国重工纳入中国船舶合并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追溯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
  去年9月,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与中国重工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公告此前指出,本次重组将解决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之间在总装业务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各成员单位专业化体系化协调化发展,实现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前述交易是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当时,根据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原本分散于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资源汇聚至一个更为强大的“资本容器”中,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邵冰燕

【2025-10-29】
股东追踪|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进中国船舶前十大流通股东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近期中国船舶发布2025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以下变化:3位股东新进,3位股东退出,3位股东的自持流通股份增加,1位股东的自持流通股份减少。新进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本期持有1.826亿股,占流通股比例2.43%;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本期持有1.17亿股,占流通股比例1.55%;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本期持有515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69%。退出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上期持有439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98%;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上期持有421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94%;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上期持有419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94%。自持流通股份增加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上证50ETF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加96.60%至8622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加81.07%至7203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加95.45%至5550万股。自持流通股份减少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少4.52%至1.528亿股。机构或基金名称持有数量占流通股比例自持流通股份变动比例股份类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89亿股26.43%不变流通A股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175亿股2.89%不变流通A股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826亿股2.43%新进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528亿股2.03%-4.52%流通A股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17亿股1.55%新进流通A股华夏上证50ETF8622万股1.15%96.60%流通A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7203万股0.96%81.07%流通A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5550万股0.74%95.45%流通A股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5157万股0.69%新进流通A股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856万股0.65%不变流通A股小科普:证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业务,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投资风格偏向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国家队”角色,进行市场托底。汇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级别的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进行多元化的国内外投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稳健投资,注重价值和宏观经济趋势,对国有企业的持股较多。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战略储备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以保障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投资风格偏向稳健、长期,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平衡,倾向于获得稳定的长期回报。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金,支持半导体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投资风格偏向产业导向型,更关注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险资(保险资金):由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规模庞大且流动性要求高。投资风格偏向稳健、保守,偏好低风险、高稳定性的资产,如债券、优质蓝筹股和基础设施项目。信托(信托公司):提供信托服务,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和运用财产,为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提供桥梁。投资风格较为灵活,涵盖了房地产、股权、固定收益类产品等领域,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多样化。外资(外资机构):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代表,涵盖对冲基金、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风格偏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注重全球资产配置、行业龙头和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反应灵敏且策略多变。牛散:指的是指盈利能力非常好的散户,选股能力强,具有超强的股市洞察能力,牛散一般都能跑赢市场,并且获得不错的收益。牛散又名大户,散户中成功之后,就成了牛散。

【2025-10-28】
财报速递:中国船舶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8.52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10月29日,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根据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对其本期及过去5年财务数据1200余项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算及跟踪分析,中国船舶近五年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具体而言,营运能力、现金流优秀,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质量良好。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从营收和利润方面看,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基本每股收益为0.99元。中国船舶对此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为: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净利润变动原因为:(1)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2)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4060.23亿元,应收账款为109.55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95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08.05亿元。财务状况较好,存在5项财务亮点根据中国船舶公布的相关财务信息显示,公司存在5个财务亮点,具体如下:指标类型评述成长净资产同比增长率平均为184.87%,处于行业前列。应收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为14.35(次/年),公司收帐迅速。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平均为1.98%,公司现金流优异。收现主营业务收现比率平均为106.75%,公司收入的变现能力很强。成长当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44.82%,利润增长表现出色。综合来看,中国船舶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当前总评分为3.83分,在所属的国防军工行业的81家公司中排名靠前。具体而言,营运能力、现金流优秀,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质量良好。各项指标评分如下:指标类型上期评分本期评分排名评价营运能力4.754.3212出色盈利能力3.193.8919良好成长能力4.443.7721较强资产质量4.003.5225较高偿债能力2.192.3544尚可现金流4.884.578充足总分3.903.8312良好关于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本站财务诊断大模型根据公司最新及往期财务数据和行业状况,计算出公司的财务评分、亮点和风险,反映公司已披露的财务状况,但不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财务评分区间为0~5分,分数越高说明财务状况越好、对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越大。财务亮点与风险评述中涉及“平均”关键词的取指标5年平均值,没有“平均”关键词的取最新报告期数据。上述所有信息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财经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了解更多该公司的股票诊断信息>>>

【2025-10-28】
中国船舶: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 
【出处】本站7x24快讯

  中国船舶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347.63亿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前三季度营收为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润为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

【2025-10-28】
前三季度中船集团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出处】中国经济网

  记者10月27日从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企开放日暨品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中船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科技创新效能稳步增强,船海海工产业顶压前行,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前三季度,中船集团交付了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第五代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甲醇预留等多型汽车运输船(PCTC)、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等一大批“国之重器”,以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签订批量9000TEU级集装箱船等一批“双高”绿色船型。
  此外,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释放产能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长期经营质量与效益;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统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LCO)接卸作业,率先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完整生态闭环。
  值得一提到是,“爱达.魔都号”自2024年1月1日首航以来,已成功运营151个航次,服务超过58.6万人次国内外宾客;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坞内起浮,有望在2026年年底前交付。

【2025-10-28】
中国船舶:10月27日获融资买入5.53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船舶10月27日获融资买入5.53亿元,当前融资余额62.9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29%,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7552729473.00522106277.006296460615.002025-10-24293554389.00339112029.006265837419.002025-10-23245012025.00270009679.006311395059.002025-10-22347447052.00353362308.006336392713.002025-10-21649467010.00579366080.006342307969.00融券方面,中国船舶10月27日融券偿还8500股,融券卖出5.6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07.6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0%,融券余额747.08万,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72076040.00310675.007470820.002025-10-2471440.00110732.005575892.002025-10-23521115.00517570.005572740.002025-10-22199640.002620275.005600615.002025-10-212500381.001295553.008165250.00综上,中国船舶当前两融余额63.04亿元,较昨日上升0.5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7中国船舶32518124.006303931435.002025-10-24中国船舶-45554488.006271413311.002025-10-23中国船舶-25025529.006316967799.002025-10-22中国船舶-8479891.006341993328.002025-10-21中国船舶71574278.00635047321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7】
中国船舶:公司订单饱满,在现有船队船龄老化以及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结构性变革等因素驱动下,对公司新接订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10月27日讯,有投资者向中国船舶提问, 最近半年订单情况怎么样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的关注。近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场虽然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显示,我国造船完工量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新接订单量66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5%;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242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3%。此外,2025年1—9月,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8%、67.3%和65.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3.5%和58.6%。目前,公司订单饱满,在现有船队船龄老化以及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结构性变革等因素驱动下,对公司新接订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公司也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把握市场特点规律,强化市场开拓,公司将按惯例在半年报和年报中对生产经营情况作出详细披露与分析。谢谢!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10-25】
中国船舶: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2.94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船舶10月24日获融资买入2.94亿元,当前融资余额62.6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3%,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4293554389.00339112029.006265837419.002025-10-23245012025.00270009679.006311395059.002025-10-22347447052.00353362308.006336392713.002025-10-21649467010.00579366080.006342307969.002025-10-20158914797.00300569675.006272207039.00融券方面,中国船舶10月24日融券偿还3100股,融券卖出2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7.14万元,融券余额557.59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471440.00110732.005575892.002025-10-23521115.00517570.005572740.002025-10-22199640.002620275.005600615.002025-10-212500381.001295553.008165250.002025-10-201050189.00666399.006691902.00综上,中国船舶当前两融余额62.71亿元,较昨日下滑0.72%,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4中国船舶-45554488.006271413311.002025-10-23中国船舶-25025529.006316967799.002025-10-22中国船舶-8479891.006341993328.002025-10-21中国船舶71574278.006350473219.002025-10-20中国船舶-141229504.00627889894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5】
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 近六成净利同比增长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 本报记者 董添
  A股三季报加速披露。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21时,A股共有108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三季报,647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59.74%。从行业角度看,业绩大幅回暖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半导体、化工、工业金属等行业。从分红角度看,截至目前,A股共有51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
  三季报看点多
  前三季度,不少公司净利取得数十倍甚至超百倍的大幅增长。其中,晶瑞电材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1.87亿元,同比增长11.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8亿元,同比增长19202.65%。
  还有不少公司则是三季度按下了业绩“加速键”。其中,华伍股份10月23日晚间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9.94亿元,同比增长16.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120.72万元,同比增长70.84%。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3.68亿元,同比增长24.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31.63万元,同比增长4202.15%。
  另有不少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洛阳钼业10月24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454.85亿元,同比下降5.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2.8亿元,同比增长72.61%。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总和。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升,叠加铜产品产销量同比实现增长,促进利润表现较好。
  头部上市公司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神华10月24日晚间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31.51亿元,同比下降16.6%;净利润390.52亿元,同比下降10%。报告期内,公司煤炭销售量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导致煤炭销售收入下降;售电量及平均售电价格下降导致售电收入下降。
  大手笔分红频现
  从分红角度看,截至目前,A股共有51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35家公司每10股拟派发现金股利超过1元(含税)。
  10月24日晚,国光股份对外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公司拟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以公司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无线传媒10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7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5亿元。当晚,无线传媒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47亿元,同比下降3.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6.57万元,同比增长11.37%。
  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上市公司分红的核心动力。宝丽迪发布的分红方案显示,公司拟以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约3575.73万元(含税)。宝丽迪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同比增长4.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1.25%。
  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涉及转增股份。斯菱股份10月22日晚间披露的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拟以公司现有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共计派发3190万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5股,合计转增股本7177.5万股。公司当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5.81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亿元,同比增长2.17%。
  近八成公司预喜
  业绩预告方面,剔除已发布三季报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A股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91家预喜,预喜比例约为79.82%。其中,略增14家、扭亏7家、预增70家,已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中,79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预计超过1亿元,50家超过3亿元,21家超过10亿元。剔除金融股,立讯精密、中国船舶、山东黄金、越秀资本、亿联网络、领益智造、瀚蓝环境、建投能源等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居前。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5亿元至61.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4.3%至126.39%。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生产保交付,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均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净利润增幅方面,85家上市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预计超过10%,67家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50%,29家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优异的业绩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以生益科技为例,公司10月23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2亿元至24.6亿元,同比增长76%至79%。报告期内,公司覆铜板销量同比上升,覆铜板产品营业收入增加,同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率,推动盈利水平提升。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收盘,生益科技股价报58.5元/股,当日涨幅为5.03%。

【2025-10-24】
中船集团七〇四研究所获得9船(套)高端客滚船减摇鳍订单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近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旗下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中标9船(套)高端客滚船减摇鳍研制项目,客户为意大利格里马尔迪(Grimaldi)集团,再次刷新中国船企一次斩获国外减摇鳍最大订单纪录。
  该9艘客滚船是格里马尔迪集团“下一代客滚船计划”的核心项目,将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升级,打造兼具高运力、低碳排放与邮轮级舒适性的新一代地中海级和汉萨超级星级高端客滚船,由招商工业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建造,计划于2028年至2030年陆续交付。这是继2021年2船(套)Finnlines高端客滚船减摇鳍研制项目之后,衡拓船舶与金陵船舶的再度牵手。
  衡拓船舶根据整船设计总要求,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设计结构方案,对新船减摇鳍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量身定制面向高端客滚船的高端减摇鳍。近年来,衡拓船舶全系列减摇家族产品昂首阔步走向国际市场,陆续在欧洲、中韩、中日和国内客滚船航线上“生根开花”,累计达近百船套,不仅产品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品牌相媲美,而且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水涨船高”,跻身国际主流供应商之列。

【2025-10-24】
中国船舶: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2.45亿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船舶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2.45亿元,当前融资余额63.1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10-23245012025.00270009679.006311395059.002025-10-22347447052.00353362308.006336392713.002025-10-21649467010.00579366080.006342307969.002025-10-20158914797.00300569675.006272207039.002025-10-17346239256.00304451486.006413861917.00融券方面,中国船舶10月23日融券偿还1.46万股,融券卖出1.4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52.1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5%,融券余额557.27万,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10-23521115.00517570.005572740.002025-10-22199640.002620275.005600615.002025-10-212500381.001295553.008165250.002025-10-201050189.00666399.006691902.002025-10-17700132.001452254.006266528.00综上,中国船舶当前两融余额63.17亿元,较昨日下滑0.39%,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10-23中国船舶-25025529.006316967799.002025-10-22中国船舶-8479891.006341993328.002025-10-21中国船舶71574278.006350473219.002025-10-20中国船舶-141229504.006278898941.002025-10-17中国船舶40908073.00642012844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10-23】
中船集团七〇四所大批量承接多用途粮食运输船低速轴带电机系统 
【出处】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作者】中国船舶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中船集团七〇四所成功承接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15艘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运输船低速轴带发电机系统项目,创下一次性最大批量承接纪录,为世界粮食日增光添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多用途粮食运输船作为连接产区与销区的重要桥梁,其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粮食供应链的顺畅与稳定。中船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两大央企的携手合作,将助力中国构建畅通高效、绿色环保且成本可控的粮食运输体系,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作为中国船舶低速轴带发电机领域的创新引领者,七〇四所根据粮食运输船的特殊工况,量身研制结构更为紧凑、谐波和协同控制更为出色、运行更为平稳,而且噪音更低、效率更高、绿色环保更优的新型低速轴带发电机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国自有粮运船队的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环保”的多重目标,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
  船舶轴带发电机系统是由主机驱动的船舶发电装置,利用主机富裕功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运行费用、改善机舱管理运行条件、降低碳排放等综合效能。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完全契合全球绿色航运发展趋势,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因此得到全球造船界和航运界的高度重视和青睐。目前,由七〇四所研制的船舶低速轴带发电机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在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和化学品船等各种船型上,累计逾百台套。(蒋山 苏朝君)

【2025-10-23】
中船集团七〇四所斩获9船套欧洲高端客滚船减摇鳍订单 
【出处】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作者】何宝新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旗下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全球客滚船航运领域翘楚——意大利格里马尔迪(Grimaldi)集团9船套高端客滚船减摇鳍研制项目,再次刷新中国船企一次斩获国外减摇鳍最大订单纪录,进一步彰显了衡拓船舶作为国际主流供应商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美誉度,书写“中国造品质好、国际化创新高”新篇章。
  该9艘客滚船是格里马尔迪集团“下一代客滚船计划”的核心项目,将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升级,打造兼具高运力、低碳排放与邮轮级舒适性的新一代地中海级和汉萨超级星级高端客滚船,由招商工业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建造,计划于2028年至2030年陆续交付。这是继2021年2船套Finnlines高端客滚船减摇鳍研制项目之后,衡拓船舶与金陵船舶的再度牵手。
  衡拓船舶高度重视该项目,根据整船设计总要求,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设计结构方案,对新船减摇鳍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量身定制面向高端客滚船的高端减摇鳍。
  一是采用获得优秀专利奖的高升力襟翼鱼尾鳍技术,单鳍面积达到16平方米和18平方米,将其升力系数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二是采用拓扑优化等轻量化技术,与国际上同系列减摇鳍相比,不仅重量更轻、操纵更灵便、效能更优,且减摇效果可达80%以上,显著改善和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乘员舒适度、运营准点率,以及班轮的经济效益。
  衡拓船舶是我国唯一集自主设计、制造、服务为一体的船舶减摇研发机构和供应商,已形成“减摇鳍、减摇水舱、抗倾水舱、减摇陀螺”等全系列减摇家族产品,在船舶姿态控制领域位居行业领跑地位,其“衡拓船舶”品牌“减摇鳍”产品已被列入《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名录(2024)》和《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近年来,衡拓船舶全系列减摇家族产品昂首阔步走向国际市场,陆续在欧洲、中韩、中日和国内客滚船航线上“生根开花”,累计达近百船套,不仅产品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品牌相媲美,而且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水涨船高”,成功跻身国际主流供应商之列。

【2025-10-22】
A股多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超1000%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A股三季报密集披露。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21时30分,A股370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233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62.97%。
  10月22日晚间,149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千方科技、横店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0%。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2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华研精机、三棵树、行动教育、联科科技前三季度分红金额居前。其中,行动教育10月22日晚间发布的第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53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的有197家,超过50%的有95家,超过100%的有53家。剔除扭亏影响,光华科技、千方科技、横店影视、万辰集团、仕佳光子、神通科技、永鼎股份、光庭信息、永和股份等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居前。
  剔除扭亏影响,光华科技、千方科技、横店影视3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0%。
  千方科技10月22日晚间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52.56亿元,同比下降2.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9亿元,同比增长1098.97%。公司表示,持有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
  同日晚间,横店影视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8.95亿元,同比增长1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6亿元,同比增长1084.8%。前三季度,公司拟每10股派1.4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878.8万元。
  从行业角度看,业绩大幅回暖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半导体、化工、工业金属等行业。
  23家公司发布三季度分红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分红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2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华研精机、三棵树、行动教育、联科科技前三季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金额居前。
  行动教育10月22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股本约1.19亿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5962.56万元(含税),占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71.49%。本次利润分配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以斯菱股份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还涉及转增股份。
  斯菱股份10月22日晚间披露的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以公司现有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共计派发3190万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5股,合计转增股本7177.5万股。公司当晚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5.81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4亿元,同比增长2.17%。
  行业头部公司工业富联10月20日晚间披露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3元(含税)。截至9月30日,工业富联总股本约为198.58亿股,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的股数为769.74万股,以198.5亿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65.51亿元(含税)。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截至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1.13亿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13.96亿元。
  超八成公司预喜
  业绩预告方面,截至目前,A股146家上市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121家预喜,预喜比例约为82.88%。其中,略增23家、扭亏10家、预增88家,已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上述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9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限预计超过1亿元,61家超过3亿元,20家超过10亿元。剔除金融股影响,立讯精密、中国船舶、盐湖股份、山东黄金、越秀资本、亿联网络、领益智造、瀚蓝环境、建投能源等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居前。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5亿元至61.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4.3%至126.39%。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生产保交付,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均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净利润增幅方面,剔除扭亏影响,111家上市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预计超过10%,98家超过30%,81家超过50%,38家超过100%。硕贝德、先达股份、楚江新材、英联股份等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下限超过1000%。

【2025-10-22】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入选“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出处】中国船舶官微

  10月13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〇二所牵头负责总体设计和集成建造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入选。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抢占载人深潜技术制高点。近年来,在海底资源勘探、环境调查、深渊科考、深海考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奋斗者”号载人人数多、有效载荷大、电池容量高、潜浮速度快、海底作业时间长,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具备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工程)》评选,经由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评选委员会审议后确定,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次入选项目涵盖航天探索、资源开发、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一同入选的还有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全球重大工程创新成果。

【2025-10-22】
国家级船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中船集团 
【出处】中国船舶官微

  近日,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正式公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建设“船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为建设主体,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服务产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转化、协同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功能性载体。
  一直以来,中船集团将知识产权作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构建“集团顶层指导—专业中心组织—院所企业联动”的高效协同模式,落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组织全级次存量有效专利分级分类,积极参与专利池建设,有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此次获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中船集团继今年5月获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船舶产业分中心”后,在知识产权领域斩获的又一国家级重要平台,标志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核心能力再获认可。
  下一步,中船集团将继续坚持面向船舶全产业链、服务国家大局的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地位和资源优势,聚焦强化产业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转化对接服务、推进专利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核心职能,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具有产业特色和引领效应的运营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船舶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