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 东吴证券 | 吴劲草,阳靖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事件:7月30日,公司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融资39.9亿元。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增发前公司总股本的30%。 本次定增40亿元,将主要用于支撑门店升级改造:公司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亿元(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改造等项目。公司拟通过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通过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引进自动分拣线、AGV机器人等先进自动化设备,并配置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TM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等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仓储配送系统。 定增发行对象、定增股票数量及发行价格: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含35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公司或借助本次增发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者来支持公司长远发展。 永辉超市近期继续快速推进老门店调改,以及长尾门店关闭:根据永辉超市官网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7月30日,公司已开业门店共计517家,其中调改门店数达146家。这意味着2025年初至7月30日,公司完成115家门店的调改,并关停258家门店(我们认为其中主要为长期亏损的门店)。根据公司定增预案,未来将用增发资金进一步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期待公司加速调改和关闭长尾门店之后,中长期业绩逐步实现修复。考虑公司调改和关店进度快于预期,我们对公司财务模型进行调整,将20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8.7/2.4/14.3亿元,调整至-8.7/4.4/10.9亿元,考虑调改店推进和关闭长尾门店之后公司远期业绩有望展现较好弹性,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调改进程不及预期,关店及调改费用导致亏损,定增审批和进度尚有不确定性等 |
2025-07-22 | 东莞证券 | 邓升亮 | 增持 | 首次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国内超市龙头。公司是国内连锁超市龙头之一,在本土超市中具备领先地位。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快速扩张,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永辉超市2023年销售规模达855.5亿元,按销售额计算为2023年中国连锁超市第二大企业,仅次于拥有沃尔玛、山姆两大超市品牌的沃尔玛(中国)。疫情后线下商超普遍承压,公司积极推进门店调改,短期内关店和改造导致成本费用飙升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承压,但2024年公司门店坪效已实现触底回升,改革效果有望逐步显现。 投资看点一:全面胖改,首店效应亮眼。公司自2024年6月启动了全面自主调改。在门店层面进行了从员工薪资、工作时间、卖场规划、商品重整、供应链、价格优化、服务提升等各方面的系统性调整。在供应链层面,公司全面去KA化并逐步搭建供应链,强化生鲜优势。在管理层面,公司调整组织架构,提升组织运行效率,集中资源能力护航调改。新的组织架构在营运上实现“总部-大区-门店”三层管理,全国划分为28个大区,减少了管理层次,给予一线更多授权。 投资看点二:获名创优品战略投资,拟26年完成全部门店调改。公司2024年获名创战略投资,骏才国际(实控人为名创产投)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9.40%。入股后公司变革明显提速,截至2025年6月27日,永辉“胖东来模式”全国调改门店已达124家,其中6月26日至28日全国15家学习胖东来模式的调改门店集中焕新开业,预计2025年8月底前调改门店将突破178家。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连锁超市龙头,近年来受到疫情冲击和线上分流等压力影响业绩下滑。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2024年6月接受胖改后启动学习胖东来模式自主调改,推动门店、供应链及管理层面的全面改革,并得到了名创产投的战略投资。名创系入股后加速推动公司变革,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200家左右,并将关店250-350家,短期内门店歇业和闭店形成大量成本导致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基于公司调改门店的业绩表现、持续性和低效门店的关闭,我们看好公司门店调改完成后轻装上阵,坪效和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6元和0.05元,对应估值分别为-84.97倍和105.83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调改进度及效果可能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消费意愿变化、短期业绩波动等风险。 |
2025-06-12 | 西南证券 | 陈柯伊,谭陈渝 | 增持 | 首次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本土全国性商超龙头,规模优势仍在。公司是国内率先实行“农改超”的企业,是生鲜超市的先驱,生鲜营收占比接近50%。截至24年在全国29个城市共开设775家门店,全国化布局规模优势明显。2)社零数据回升,新零售模式逆势增长。据统计局数据,24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25年1-4月同比增长4.7%,整体表现回归增长趋势。分业态来看,超市业务零售增速相对更稳定。另外如山姆会员商店、胖东来等新零售模式逆势增长,胖东来22-24年营收CAGR为55.8%,优于传统超市。3)永辉学习胖东来调改,人货场全面升级。24年永辉开始学习胖东来进行门店调改,提高员工福利待遇、选品更新比例超过60%、货场布置全面升级更注重消费体验。调改后门店重新营业短期内均实现客流和销售额的翻倍增长。 全国化布局,生鲜超市行业领先。公司是全国化布局的连锁生鲜超市,截至24年共有775家门店,并且门店类型包括普通大众民生超市、精致生活超市和仓储超市,能够覆盖不同人群所需。近年来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和实体零售消费需求变革,公司营收持续下滑,但亏损幅度有所收窄,25Q1实现盈利。公司是首家“农改超”生鲜超市,在行业领先地位仍在。 社零数据回升,新型商超模式兴起。据统计局数据,我国社零总额增速经历短期下滑后已重新回到增长趋势,25年1-4月累计同比增长4.7%。分业态来看,超市24年零售增速2.7%,优于百货和专卖店,表现在五种业态中相对更稳定。另外在传统商超普遍式微的情况下,新型零售模式如山姆一类会员仓储超市则逆势增长,而胖东来作为本土超市凭借良好的服务和优秀的选品异军突起,近三年以55.8%的复合增速快速逆袭。 学习胖东来调改门店,短期反馈良好。永辉超市24年开始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门店调改,从人货场三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升级,人方面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以及提供人性化设施;选品方面进行全面汰换升级,换新率普遍在60-70%,引入更多进口品牌、胖东来品牌和自由品牌,同时增设中央厨房;场方面对货场装修进行调整,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调改后重新开业的门店普遍迎来消费者热烈反响,客流和销售额都实现翻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调改后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有待验证,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0.07、0.07、0.12元,对应26-27年PE分别为74、40倍,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风险、调改门店持续性不及预期的风险。 |
2025-06-05 | 国金证券 | 赵中平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零售行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过去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盈利不佳留给投资者零售业很难投资的固有印象,其背后根源于“入场费+联营制”传统模式带来的行业高度同质化问题,在渠道稀缺性不再,线上冲击到来的时代整个行业因此陷入泥潭。近两年中国已出现“以买手制为核心”的新型零售模式(胖东来/奥乐齐/Costco),在线下消费占比达70%的中国,优质线下零售龙头有望复制美国1970s后/日本1990s后的故事,成长出贡献长期高收益率,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优秀零售公司。 永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永辉商业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走向精选型零售路线,新型模式具备在后消费时代长期快速增长的潜力:①货的改革:通过取消数十年入场费制度实现裸价采购,完全恢复选品话语权,降低不合理高价,增加高质量商品;加工食品重视度大大提升,顺应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下加工食品需求,增加获客能力。②人的改革:通过优选门店点位+新增烘焙熟食品类,核心客群已从45岁以上忠于品牌的传统群体转换为25-45岁忠于价值的年轻群体,推动客单价提升,降低对传统大牌依赖。③场的改革:避开老城区,在收入较高和年龄年轻社区开店,全面升级卖场,增加人性化服务。 永辉在胖东来式改造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模仿胖东来模式的超市众多,但永辉超市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①中国人对生鲜蔬菜的钟情成为中国公司超越海外同行最佳切入口,生鲜销售占比高、获客能力强,但经营难度也最高,永辉20年全国化生鲜经营专属经验构筑难以逾越的护城河。②永辉规模优势长期赋能,对于标品,裸价采购+规模优势=更低进货价,对于自有品牌,规模优势带来代工厂更优质+成本价更低优势。③上市地位融资优势。转向胖东来模式对资金需求较高,非上市企业较难承受,这阻碍了相当多同行的模仿。胖东来式调改特点是“需要全面改,改一点是没用的”,因此门店调改费用和中央工厂建设费用带来的资金需求将相当的区域型、规模不大的竞争对手挡在门外。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为571.04/1068.21/1242.11亿元,同比-15.50%/+87.10%/+16.30%;归母净利润-4.73/12.78/18.33亿元,同比-67.75%/N/A/+43.40%。鉴于短期调改带来的变化较快,我们以2027年盈利预测为基础,给予2027年35倍PE,目标价7.00元,目标市值为641.59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调改门店客流量下滑、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 |
2025-05-01 | 开源证券 | 黄泽鹏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公司经营业绩受门店调改影响明显承压 公司发布年报、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675.74亿元(同比-14.1%,下同)、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2024年同期为-13.29亿元);2025Q1实现营收174.79亿元(-19.3%),归母净利润1.48亿元(-80%)。考虑门店调改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38/4.10/11.95亿元(2025-2026原值2.88/8.38亿元),对应EPS为-0.08/0.05/0.1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6-2027年PE为114.1/39.2倍。我们认为,公司向品质零售转型进展顺利,随调改店逐渐盈利,长期经营拐点可期,估值合理,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短期拖累盈利能力 分行业看,2024年公司零售业/服务业分别实现营收637.68/38.06亿元,同比分别-13.5%/-22.8%;分产品看,生鲜及加工/食品用品(含服装)分别实现营收288.25/349.43亿元,同比分别-12.8%/-14.0%。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0.5%(-0.8pct),盈利能力下滑主要系公司在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优化过程中主动推裸价、控后台。20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1.5%(-1.4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6%(+1.0pct)/2.4%(+0.4pct)/1.5%(+0.0pct),费用率整体呈抬升趋势,毛利率短期承压。 稳态调改店实现盈利,有望加速推进品质零售转型 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提出“三个聚焦、一个反对”:即聚焦核心供应商、核心大单品(未来目标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及长期主义,反对采购随意更换供应商。基于此,永辉超市有望快速推进供应链革新并向品质零售转型。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共调改47家门店,其中41家“稳态调改店”(开业满3个月)已实现稳定盈利,预计2025年6月底,永辉超市全国调改门店将突破124家,2026年农历春节前目标锁定300家。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激烈;调改情况不及预期;同店增长放缓等。 |
2025-04-29 | 东吴证券 | 吴劲草,阳靖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事件:永辉超市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76亿元,同比-14.1%;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10.3%。扣非净利润-24.1亿元,同比-22%。2025Q1,公司收入为175亿元,同比-19.3%;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80%;扣非净利润1.4亿元,同比-77%。公司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关店影响。 采购改革、关店计提、公允价值损益影响短期业绩:①采购改革影响短期毛利率,2024年/2025Q1公司毛利率同比-0.78pct/-1.35pct,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此过程中,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②2024年对集团长期亏损或准备闭店门店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8亿元。③2025Q1公司持有的Advantagesolutions股票本期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2.49亿元。④营业外支出有所增长,主要是闭店门店同比增加,长期待摊费用报废所致。 采购改造影响毛利率:2025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21.50%/0.76%,同比-1.35pct/-2.5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额为16.63%/2.45%/0.24%/1.46%,同比+1.04/+0.43/-0.10/+0.01pct。研发费用下降主要是因为前期信息系统爱发已基本完成。 门店调改和关店在快速推进,关店影响短期收入:①2024年底公司门店数为775家,同比净减-225家;经营面积同比-21%。2025Q1继续关闭长尾门店,门店数同比减少273家。门店和经营面积的减少使公司收入下降,但这也是未来要扭亏为盈的必经之路。②调改店仍在快速开店,2024年底/2025Q1/一季报披露日,公司调改店数量分别为31/47/61家,看好调改店推广后助力公司业绩改善。③未来公司或仍保持较高的门店调改/关闭的步伐,根据3月17日公司的股东大会,公司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目标2025年年底调改门店数量将达到200家,并关闭250-330家;到2026年全部存量门店完成调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整体经营基本面在持续得到改善,包括采购、商品结构、供应链改善,以及门店端调改店加速开店、长期亏损门店关停等。考虑公司供应链改造的短期利润影响和关店成本,我们下调公司短期业绩指引,并给予较高的远期业绩预期。我们将公司2025-26年归母净利润从2.7/5.6亿元,调整至-8.7/2.4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考虑调改店推进和关闭长尾门店之后公司远期业绩有望展现较好弹性,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波动、调改效果和复制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等。 |
2025-01-03 | 华福证券 | 赵雅楠,高兴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国内生鲜龙头超市,实现全渠道布局 永辉超市是一家全国性的生鲜龙头超市,现已逐渐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上市,其主营业务为通过线下门店端+线上出售精选商品,主要产品为生鲜及加工、食品用品等。以“绿色、人文、科技”为经营理念,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安全、健康、高性价比的生鲜产品。永辉超市拥有丰富的线下门店资源,是公司的核心经营壁垒之一。永辉超市门店覆盖了全国主要省份和地区。截至2024年6月30日,永辉超市进入全国29个省份,已开业的门店数量达943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达86家,储备面积65.53万平方米。 逆境中探索出路,战略转型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4年以来,业绩下滑、陷入经营困境的永辉超市通过胖东来帮扶和自身学习胖东来两种模式,在全国多地对门店进行调改,包括调整商品结构、卖场布局、提升服务及员工待遇等,调改后的门店在品质、销售额和客流上均有较大提高。2024年9月23日,名创优品宣布,拟以62.7亿元现金,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 供应链优化提效率,商品力调优稳收入 2024H1永辉超市供应链重点推进组织、制度、流程调优,提升各环节运作效率;不断调优商品结构,优化源头采购,提升商品力。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商品引入效率,24H1永辉超市新品数20276支,淘汰22480支,新品引入率22.5%,淘汰率24.9%。永辉未来将持续加强商品力建设和品控管理,改进现有品类经营管理思路与流程。 源头直采建立垂直供零关系,自有品牌更具价格竞争力 24H1永辉自有品牌实现销售额12.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积极推进,增加自有产品的曝光率和成交率。在自有品牌的运营方面,永辉基于提质增效的双方向,以三大业务主线推动业务增长,依靠供应链新模式建立商品力和品牌力。永辉通过源头直采,建立更垂直的供零关系,减少中间冗杂环节,让自有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为688.87/768.60/837.66亿元,增速分别为-12%、12%、9%,归母净利润为-2.47/3.58/6.87亿元,增速分别为81%、245%、92%,对应EPS分别为-0.03元、0.04元、0.08元。由于家家悦、重庆百货、红旗连锁三家龙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均为连锁超市、日用百货等,且三家公司在各地域都是龙头超市企业,与永辉超市在业务上存在很大程度相似性,在行业内具有可比性,选取家家悦、重庆百货、红旗连锁作为可比公司。因永辉超市在积极调改和后续与名创优品的合作上大有可为,采取PS估值法,可比公司24-26年的平均PS为0.68/0.65/0.63,永辉超市24-26年的PS为0.90/0.80/0.74,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调改成效不及预期;人力、租金成本大幅提升;拓店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明显加剧。 |
2024-12-20 | 海通国际 | 李宏科,汪立亭,胡佳璐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核心观点 复盘:中国超市龙头,在转型变革中成长。①发展历程:行业红利期(2010-14年)强化规模效应,开店和同店共同驱动,生鲜供应链优势显著;变革期(2010-19年)被电商分流致同店回落,积极探索到家和小店但回报率较低;后疫情时代(2019-23年)收缩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剥离无效投资,同时成立富平子公司夯实生鲜供应链。2024年启动新一轮变革调优期。②组织架构:历经五任董事会和至少三种组织架构,新一轮变革调优期名创拟收购永辉29.4%股权,同时新聘任两位副总裁,分别负责到店到家业务。 经验与教训:创新渠道形态为主,而未变革供应链。永辉自2015年以来探索永辉生活、超级物种、mini店、会员店,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公司更注重前端业态模型,即如何更快更便利地触达用户,而未涉及后端供应链变革。 零售的核心是供应链,线上or线下、大店or小店,只是用户购买商品的不同渠道,买的核心还是商品和服务。我们相信未来公司将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优化机制、凝聚组织、重质提效,奔赴新一轮胖东来引导的“真诚与美好”。 本轮调改的核心:商品与服务。①进展: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开21家,预计25年春节前40-50家,25年拟调改超100家。②要点:供应链提高加工类占比,大比例汰换食百,引流逻辑从单一生鲜品类拓展至生鲜+加工;同步优化门店硬件与管理机制。③效果:调改门店收入多有显著增长,胖东来帮扶调改店日销提升10倍左右,永辉自主调改店日销提升6倍左右,开业效应褪去后调改效果仍需持续跟踪。④跟踪判断:我们建议,门店层面看UE(即调改店日销),公司层面看同店。我们认为,中国零售行业已过了仅依赖粗放开店的“量”增阶段,未来的成长驱动更多来自于“质”增,即提高单店效益,以高坪效高周转去强化规模效应。 展望:回归零售本质,迈向星辰大海。我们认为,中国线下零售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加剧是外因,自身效率欠佳是主因。新一轮调优变革推进前台门店和中后台供应链全面调优转型,供应链改革的核心抓手在于:①差异化的商品力,通过自有品牌、品质定制等逐渐形成渠道的品牌心智;②规模化地降成本,推动盈利模式去KA,打造高效透明的采销体系。另同时需同步推进组织机制的优化。本轮调改战略正确,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4-26年收入各699、726、777亿元,同比增长-11.2%、3.9%、7.1%,归母净利各-8.06、3.55、6.70亿元,同比增长39.3%、144%、88.8%;考虑到公司净利率仍在修复初期,给予2025年1倍PS,对应合理市值726亿元,目标价8.0元,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调改进展及效果不及预期;投资收益和减值损失等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
2024-11-20 | 东吴证券 | 吴劲草,阳靖 | 增持 | 首次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永辉超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之一,近年来经营有所承压。根据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永辉超市的经营规模(协会估算口径,含税)为855.5亿元,仅次于沃尔玛集团的1202亿元。在过去数年中,由于行业层面和竞争层面的原因,永辉超市的经营情况明显承压。从最能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坪效上看,2023年公司坪效为0.99万元,相比2019年累计下滑21%。2023年,公司营收786亿元,同比-13%;公司归母净亏损为1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52%。 疫情恢复&竞争业态补贴退坡,超市行业迎来转机:近年来我国超市行业规模增速长期跑输电商,也跑输社零总额。2019-202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我国超市/电商/社零总额的复合增速为3.6%/12.1%/4.4%。跑输的原因主要是行业受到电商的侵蚀和各类新业态的挤压。但此前对超市行业影响最大的疫情(已结束)、电商(逐渐趋于成熟)、社区团购(扩张放缓&补贴收窄)均好转,以超市为代表的线下零售迎来整体性转机。 永辉超市模仿胖东来等优秀同行调改门店,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看好调改店复制:永辉超市正在向胖东来等优秀同行学习,截至11月8日,永辉超市胖东来调改门店已经开业13家(含胖东来帮扶&自主调改)。公司预计到2025年春节前,调改门店数量将达到40~50家。目前已开业门店的调改效果非常突出,调改门店重新开业之后客流量、日均销售额均较调改前有数倍增长,大多数门店试运营销售额是调改前的5倍或以上。当然,这其中必然存在新店效应,调改门店稳定下来之后的业绩和模型是更为重要的经营指标。 精减亏损门店&经营提效&会计准则特性,未来公司利润率有望修复:①关闭亏损门店,公司门店数从2024年初的1000家,下降至2024M10的804家,短期可能会有关店费用,但改善长期盈利。②优化中后台费用开支,公司管理/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21.55/4.28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18.87/3.18亿元。③新租赁准则特性,费用前高后低,2021年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当年增加了14.4亿元租赁相关费用,未来使用权资产摊销和租赁负债利息将逐年减少,降低租赁相关费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永辉超市作为国内龙头超市,且近期学习胖东来调改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是未来经营弹性较大的企业。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2/2.7/5.6亿元,同比+61%/+152%/+109%。对应2025/26年P/E为146/70倍。考虑未来调改门店的盈利改善&复制空间较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波动、调改效果和复制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名创入股相关事项不确定性等。 |
2024-11-06 | 海通国际 | Hongke Li,Liting Wang,Rebecca Hu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永辉超市(601933) 投资要点: 公司10月31日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三季度实现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6.4%;归母净利润-3.53亿元,扣非净利润-6.92亿元。摊薄EPS-0.0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1%。 同时公司公告聘任高级管理人员,为更好地发展到家业务和物流体系,聘任林红东先生(81年)为公司副总裁,为更好地建设COO门店运营管理体系,聘任王守诚先生(91年)为公司副总裁。 简评及投资建议。 1.2024年三季度收入下降16.4%,综合毛利率减少1.69pct。前三季度收入545亿元,同比下降12.14%,其中3Q24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6.4%。收入下降主因:①客流、客单下滑影响同店销售;②公司门店优化调改同时淘汰关闭了部分尾部门店,门店数量减少。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0.79pct至20.84%;3Q24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69pct至19.19%。毛利率下降主因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属于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影响。三季度公司新开门店2家。 分区域,前三季度东南、华北、华东、华西、西南、华南、华中地区收入同比各降12.03%、10.34%、15.17%、10.84%、5.86%、12.30%、11.50%。 2.2024年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增加0.34pct。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22.32%,同比增加0.07pct;3Q24期间费用率23.92%,同比增加0.34pct。其中3Q销售费用率19.10%,同比减少0.04pct;管理费用率2.88%,同比增加0.48pct;财务费用率1.64%,同比减少0.06pct;研发费用率0.30%,同比减少0.05pct。 3.三季度归母净利-3.53亿元,扣非净利-6.92亿元。3Q24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403万元、投资收益1.07亿元;利润总额-4.46亿元,有效税率同比增加6.69pct至16.21%。最终3Q24归母净利润-3.5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92亿元。 4.加速战略转型步伐。在胖东来的帮扶下,永辉通过标杆门店调改,逐步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截至三季度末已完成10家门店调改,其中自主调改7家,调改门店营收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首个开业的郑州信万广场店截至9月30日日均营收约153万元,并在9月实现盈利;新近恢复营业的北京喜隆多店,开业10日日均营收约160万元。预计到春节前,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将达到约40-50家,新增上海、兰州、天津、重庆、沈阳、深圳等多个城市。 5.发力自有品牌。公司裁减冗余SKU,聚焦精品,打造爆品,着手建立端到端的自有品牌体系。截至三季度,自有品牌营收15亿元,占比2.75%,合计275支,其中生鲜84支,食用品195支。第三季度上市23支SKU,品类涉及玉米油、西梅干、紫衣腰果、有机杂粮、洁面柔巾、酵素洗衣液等。 6.前三季度线上销售额占比21.21%。公司前三季度线上销售额115.7亿元,同比下降5.63%,占比21.21%;“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780家门店,实现销售额63.1亿元,同比下降1.1%,日均单量31.4万单,同比提升0.96%。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776家门店,销售额52.6亿元,同比下降10.54%,日均单量19.7万单。 维持对公司的判断。我们认为,超市行业近年受渠道分流、通缩环境与消费力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经营承压。但永辉等龙头企业依然具备生鲜供应链优势。自我变革下,短期的阵痛在所难免,但穿越周期,迎来实质性的扭亏拐点,是实现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永辉超市的一系列转型动作已经收到了阶段性的正向反馈,有望在后续实现经营指标的全面改善。 更新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收入各699亿元、726亿元、777亿元(原预测为726、718、745亿元),同比增长-11.2%、3.9%、7.1%,归母净利各-8.06亿元、3.55亿元、6.70亿元(原预测为0.91亿元、3.56亿元、8.12亿元),同比增长39.3%、144%、88.8%。考虑到公司净利率仍在修复初期,我们维持PS估值方式,给予2025年0.8倍PS(原为2024年0.5x),对应合理市值581亿元,目标价6.40元(+60%),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线上业务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和减值损失等的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