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88 鸿泉物联 更新日期:2025-10-28◇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智能网联产品、智能座舱产品及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软件平台开
发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智能网联 | 17970.62| 6467.40| 35.99| 53.78|
|智能座舱 | 6332.55| 1603.45| 25.32| 18.95|
|控制器 | 4461.16| 1453.21| 32.57| 13.35|
|软件平台开发 | 3969.37| 2850.65| 71.82| 11.88|
|其他业务 | 537.83| 198.57| 36.92| 1.61|
|其他 | 143.64| -11.64| -8.11| 0.43|
├────────────┼─────┼─────┼───┼──────┤
|境内 | 32742.16| 12272.40| 37.48| 97.99|
|其他业务 | 537.83| 198.57| 36.92| 1.61|
|境外 | 135.17| 90.67| 67.08| 0.4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物联网 | 50650.92| 19173.09| 37.85| 96.81|
|其他业务 | 1669.45| 327.69| 19.63| 3.19|
├────────────┼─────┼─────┼───┼──────┤
|智能网联 | 28116.93| 9283.65| 33.02| 53.74|
|控制器 | 9074.58| 3279.06| 36.13| 17.34|
|软件平台开发 | 7187.59| 4918.86| 68.44| 13.74|
|智能座舱 | 6271.83| 1691.52| 26.97| 11.99|
|其他业务 | 1669.45| 327.69| 19.63| 3.19|
├────────────┼─────┼─────┼───┼──────┤
|其他业务 | 1669.45| 327.69| 19.63| 95.28|
|国外 | 82.70| 56.09| 67.82| 4.72|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智能网联 | 15575.88| 5089.15| 32.67| 63.96|
|控制器 | 2721.20| 986.31| 36.25| 11.17|
|软件平台开发 | 2701.43| 1685.59| 62.40| 11.09|
|智能座舱 | 2464.74| 609.70| 24.74| 10.12|
|其他业务 | 727.79| 286.01| 39.30| 2.99|
|其他 | 163.06| 14.84| 9.10| 0.67|
├────────────┼─────┼─────┼───┼──────┤
|境内 | 23593.90| 8363.01| 35.45| 96.88|
|其他业务 | 727.79| 286.01| 39.30| 2.99|
|境外 | 32.40| 22.58| 69.69| 0.13|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物联网 | 39783.29| 15970.46| 40.14| 97.19|
|其他业务 | 1151.52| 302.49| 26.27| 2.81|
├────────────┼─────┼─────┼───┼──────┤
|智能网联 | 28394.82| 9347.57| 32.92| 69.37|
|软件平台开发 | 6105.64| 4740.77| 77.65| 14.92|
|控制器 | 3009.14| 1238.98| 41.17| 7.35|
|智能座舱 | 2273.69| 643.14| 28.29| 5.55|
|其他业务 | 1151.52| 302.49| 26.27| 2.81|
├────────────┼─────┼─────┼───┼──────┤
|其他业务 | 1151.52| 302.49| 26.27| 96.38|
|国外 | 43.20| 20.18| 46.72| 3.62|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鸿泉物联是一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等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出行工
具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云平台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
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C3
962)。
面对当前出行工具智能化、网联化的变革,鸿泉物联正努力让驾乘变得更加智能,
致力于成为出行工具智能网联变革发展的首选伙伴。
(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以“成就客户、认真负责、自律进娶专业知远、合作共赢”为价值观,以“降
低交通运输的代价”为使命和初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V2X等技术,研
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控制器及软件平台开发等业务,公司致力于
成为出行工具智能网联业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领导者。
1.智能网联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增强驾驶系统、车载联网终端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的硬件,具体包括各类行驶记录仪(双模、单北斗)、T-BOX、OBD(尾气排放检测
系统)、eCall、传感器及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
T-BOX、OBD、eCall
行驶记录仪,满足GB/T19056-2021国家标准,主要用于对重卡等车辆的行驶速度、
时间、里程、位置等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具有灾备存储功能,同时基于硬件设备
采集传输的数据,通过内含驾驶行为专家库和不良驾驶模型的嵌入式软件模块分析
处理,向使用者提供包括驾驶行为分析、最优驾驶指导(如油气耗管理)、全生命
周期管理、“汽车后市潮服务(如商用车车险、车贷、物流等)、整车厂管理(如
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环节)等功能。部分产品具备“单北斗”
功能和“V2X”的信息交互功能。
T-BOX,可直接与汽车CAN通信,获取车辆状态、车况信息等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分
析,并且将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上传到后台,可提供车联网、车辆信
息实时上传、远程诊断、OTA、V2X、尾气排放检测(OBD)、车辆监管等功能,部
分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集成eCall功能。
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车载智能终端(如AI-BOX、智能车载录像机等)、
以及内嵌人工智能算法的多种智能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终端及具备分析管理作用
的大数据云平台共同构成。该系统能够通过智能终端、传感器与摄像头实时采集车
内外的环境数据,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包括驾驶员
身份及分神识别(DMS)、盲区行人车辆监测(BSD)、车道偏离识别(LDW)、360
环视、罐体转向识别等一系列ADAS功能,显著降低车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提升司机的驾驶安全度。
2.智能座舱产品: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终端,具体产品包括车机(中控屏)、仪表及
其他座舱产品。
车机(中控屏),主要用于实现车辆的人机交互,提高司机驾驶体验,提供影音娱
乐、车载导航、驾驶信息提醒、胎压监测、360环视显示等功能。
仪表,主要由各种仪表盘、指示器、警示灯报警器等组成,为司机提供所需的车辆
运行参数信息,包括商用车和两轮车仪表,其中部分产品具备双系统功能。
车载中控屏、仪表是出行工具智能座舱的重要产品之一,公司将围绕智能座舱主题
概念开发多种产品,包括一机双屏、一机多屏等座舱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融合程度
及综合供应能力,以满足包括商用车、两轮车、乘用车等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3.控制器产品:具体产品主要包括车身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网关、国七后处
理eHeater、车身域控制器;集成温控系统、热管理控制器、车载空调控制器、车
载冰箱控制器、座椅控制器、长滑轨控制器、按摩控制器等控制器产品。
控制器,主要用于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后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到执
行器执行相关动作。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始从分布式架构
向域集中式架构、中央超算+区域控制架构方向演变,公司将打好基础控制器开发
能力,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域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能力。
4.软件平台开发:主要包括政务监管平台和主机厂车联网平台的开发、迭代、运维
等服务,并探索数据利用场景。
车联网平台
政务监管平台,主要包括环卫车、渣土车、商砼车、危化品车等专项作业车的监管
调度平台,以及应用于市容环卫、水务防汛、气象、林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智慧
城市政务管理平台,是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等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联网平台,主要包括为商用车、工程机械、两轮车等主机厂开发的数据分析、营
销服务管理等TSP平台,有助于主机厂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司生产的各类车载终端产品与开发的软件平台具有较强的粘性和协同效应。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整车厂、政
府客户、运输公司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设备终端、配件销售及软件平台开发业务,并
获取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已建成了高效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开发。目
前公司研发体系分为研发中心与研究院两大板块。
研发中心主要针对具体产品进行开发与技术迭代,以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研发方向。
在研发过程中,通过客户、市尝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客服等全部门共同
参与的IPD体系(集成式产品开发体系)运作,确保产品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同
时,也满足功能、性能、质量、成本、工艺、客户服务等多个层面的要求,显著缩
短了研发周期,大大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在技术预研成功后,由产品部门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并进入正式立项流
程。产品研发在项目经理主导下,由总工程师进行技术架构设计、质量设计及成本
规划。此后通过产品经理、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视
觉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集中设
计评审,以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的需求、软硬件、结构、质量、工艺、成本及售后服
务进行充分规划和考虑,使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研发效率最大限度达到预定
目标。
产品研发结束后,公司研发部门将组建产品生命周期维护功能小组,持续响应客户
的新需求并迭代升级,使每一款产品在其全生命阶段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研究院则主要承担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前沿技术探索及预研的重任,目前以5G
通信、V2X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组合导航等为主要的研发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研发平台化建设,优化研发资源结构配置,有效提高了研发效
率和产品化能力。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管理实行供应链管理模式,推行物资采购信息化,实施第三方物流和准时
制采购。公司结合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
料采购计划,供应链中心负责所有采购物资的管理、配送工作;在采购价格上,通
过招标、询价等比价方式进行确定。公司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对于交付周期较长的
原材料,一般通过销售预测确定预计使用量并联系供应商提前进行备货;对于部分
生产过程中普遍适用的通用型材料维持合理的安全库存,保证生产连续性及产品交
付不受影响。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供
应商的选择上,实行优胜劣汰管理机制,逐步淘汰规模孝产能不足、质量不稳定的
供应商,择优选择供货能力强、质量稳定、信誉度高的供货方。同时,公司对供应
商就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交付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优秀供应商和
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保证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满足公司需求。为
了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公司杜绝独家供货行为,对采购入库的产品
均进行严格的检验。
目前,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芯片、模组、组件(液晶屏、摄像头等)、电子
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PCB、钣金件、线束等,供应链中心运营部根据
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经审批后形成采购计划,供应链中心采购部向供应商进行
采购并跟踪交货进度。同时,公司会及时判断市场供需形势,维持安全库存。
公司制订了《采购控制程序》、《合格供方评定控制程序》、《主备供应商管理制
度》、《新供应商导入管理制度》、《供应商二方审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质量保证、内部管理体系、供货能力、价格高低等多项指标进
行考察,由供应链中心、质量中心和研发中心分别进行评分考核和等级评定,作为
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依据,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保证原材料采购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劝以销定产”模式,以销售订单为基础编制生产计划,根据客户需求适
时扩产,同时公司也会对部分标准化产品保留适当安全库存。公司销售部门获得客
户订单后,供应链中心运营部会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生产中心生产部依据
生产计划、生产负荷和在制产品情况将生产计划分解为每日的生产工单,依据工单
安排生产。公司充分利用ERP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将订单分解成BOM(物料清单),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需求计划配送物资上生产线。公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推
行精益化生产理念,全过程严格有序,设备下线后通过ERP系统进行报工、经质量
检验合格后入库,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制度,确保高质量与高效率生产。
公司硬件生产环节主要包括SMT贴片焊接、DIP插件封装、程序烧写、老化、整机组
装、质量检验等工序。公司全面贯彻《6S管理细则》,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并持
续改进,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公司制订了《生产计划控制程序》、《试生产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流程制度,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与及时性。
公司浙江湖州安吉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配备了多条自动化的生产线
,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前装整车厂的审厂要求,有利于公司前装业
务的拓展。
5.销售模式
根据客户类型的不同,公司主要销售模式可分为前装业务和后装业务两类。
5.1前装业务销售模式:前装业务是指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整车厂,由整车厂装配完
成后再将整车出售给其终端客户的模式。
前装业务中,公司会在了解客户需求后进行技术交流、定制研发、订单执行、货款
回收等工作,并直接向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相比于后装业务而言,前
装业务具备供货需求稳定、客户粘性强,业务可持续的优势,有利于客户资源管理
,但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进入门槛:前装整车厂客户对供应商快速响应和配合各种
定制化需求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且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也有着更为严格的
标准。
整车厂客户会根据行业经济趋势、产品需求情况、生产能力等做出年度产量预测,
与公司沟通当年的采购意向。重要客户采用先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方式,预先确定
价格、付款条件、质量保证及交付方式等合约条款,再以订单形式向公司提出供货
需求。
公司依托品牌、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已与多家品牌商用车
主机厂、乘用车主机厂、tier1客户、两轮车主机厂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
其提供全面的智能网联产品解决方案,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之一。
5.2后装业务销售模式:后装业务是指面向市场中现有的存量商用车、专项作业车
销售相关产品,主要客户包括政府部门、运输公司、车队等,主要应用车型包括货
运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作业车辆(如渣土车、商砼车、环卫车)等。
相对于前装客户,后装客户具有分布地域广、单客户采购金额孝市场开拓具有地区
性等特点。公司作为渣土车管理行业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在后装领域有着丰富的市
场开拓与产品定制化研发经验。
后装业务开拓初期,为快速提升公司后装市场份额,公司会在部分区域择优选取经
销商采用经销模式,与经销商优势互补、渠道共生。后装客户会根据所在地市管控
要求和安装进度,以订单形式向公司提出供货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前装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水利等基建投资加速落地,商用车
市场在结构性分化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根据中汽协及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
至6月,重卡销量约为53.33万辆,同比增长约6%。受益于国四以旧换新政策、出口
市场延续强劲增长势头等,重卡市场呈现“波动回升、逐季走强”的态势。商用车
市场的整体回暖,特别是重卡销量有显著回升,这对公司的智能网联产品传统业务
的需求形成了直接拉动,对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公
司凭借在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稳固的头部客户资源,持续获
得订单,业务量同步有所增长,行业领先的竞争地位得以巩固和强化。
报告期内,公司在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亦取得较大的进展,乘用车的网联终端和控
制器产品持续规模化量产,同时获得多个新客户和新项目;两轮车则进入规模化放
量初期,未来将有望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3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3,344.01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其中,在公司主要销售的终端
产品中,智能网联产品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5.37%;智能座舱产品收入6,332.
55万元,同比增长156.93%;控制器产品收入4,461.16万元,同比增长63.94%;此
外软件平台开发业务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年初制定的经营策略,努力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经营
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首先,在产品布局方面,公司依托在车联网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能力,紧密追踪技
术创新趋势,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改进性能并降低成本,确保为客户提
供优质产品。在智能网联产品线,公司重点投入行驶记录仪与T-BOX技术升级,推
动多功能深度融合。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两轮车等多领域客户
。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eCall和NG eCall产品的开发,并通过卢森堡交通部
(SNCH)的严苛审核,正式获得了欧盟紧急呼叫系统eCall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公
司的eCall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这将为公司业务
开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多产品的融合开发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智能座舱产品线,基于成熟的中控屏技术平台,公司已研发出端屏二合一集成
方案及多功能数字仪表等定制化产品,为商用车和两轮车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方案
,持续得到客户的认可,销售收入也持续增长。在控制器产品线,公司形成了多元
化布局,涵盖热管理控制器、车身控制模块,以及座椅控制器、空调控制器、冰箱
控制器等,全面适配商用车与乘用车应用场景,其中在商用车领域,公司不断引领
客户技术变革,在商用车车身域控和国七后处理控制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
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公司对研发团队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精简管理层级
以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优化研发流程的职能分配与环节衔接,确保了运作更加高效
合理。同时,公司根据各研发项目进度动态调配人员,使人员配置更趋科学,有力
保障了项目的高效、保质交付,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兴企”
,持续加强与高校合作,积极引进汽车电子领域人才,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报告期内,在确保开发项目正常推进的前提下,研发费用进一步收敛,逐渐形成正
向循环。
最后,在内部治理方面,公司持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流程体系。通
过内部培训及企业价值观建设,进一步优化各项制度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治理水
平。在生产运营端,公司着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公司治理
端,公司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的及时性、真
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认真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同比去年同期,已通
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公司将原回购股份变更
用途用于注销,以另一种方式积极回报投资者,也积极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
形象。
展望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深度把握宏观经济与政策机遇,聚焦重卡国四车辆以旧
换新政策、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及全球出口动态三大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商用车业
务;推进乘用车网联终端产品海外出口项目的落地及新客户的推动,各类控制器项
目的顺利量产;抓住两轮车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客户并跟进项目规模化量产
。此外,公司也将密切关注汽车电子政策细则出台与执行窗口,精准捕捉出口趋势
变化,确保高效承接政策红利,加速拓展市场份额,为营收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明专利已达68项,各类专利
、软件著作权等合计累计获授428项,有效的保护了公司知识产权,同时围绕主营
业务已形成了核心专利保护,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此外,随着公司业务和产品的
扩展,公司逐年加大对研发、技术的资金和人力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
用达到6,253.17万元,研发人员371人,达到员工总数的55.62%。公司现有的技术
研发体系具备持续的创新与开拓能力,研究院负责对未来前沿技术进行预研和试验
,研发中心负责新技术落地和产品更新迭代,形成了合理的技术创新体制。(2)
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长期注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服务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坚
持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科学化管理体系和长效化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了一支经验
丰富、能力互补、凝聚力强的人才团队。自公司创立以来,核心管理团队一直保持
稳定,具有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近几年行业遇到较大困难时
期,核心人员仍保持着较强的凝聚力。研发团队不断壮大,坚持自主创新,开发了
多项技术成果,保证了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营销团队具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能
够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向,挖掘潜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服务团队长期从事一线
客户服务,具备完善的服务理念和成熟的服务模式;管理团队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能够支撑公司整体发展。
(3)客户资源优势
“成就客户”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公司基于自身的行业地位及研发实力专注
于面向整个智能网联行业前后装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围绕自动驾驶、
5G通信、V2X、车身控制器等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商业潜力的新兴业务领域进行积
极探索,协助新兴业务参与市场竞争。经过多年积淀,公司与诸多优质客户形成了
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成为陕汽、北汽福田、安徽华菱、苏州金龙、北奔、
三一重工、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大运集团、徐工汽车、小康集团、斯堪尼亚等大
型整车厂的主要供应商,同时在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广汽集团、春风动力、银轮
股份、安道拓等成为公司重要合作伙伴。公司已有且不断扩展的前装客户资源将有
效助力公司未来业务向横纵两个方面持续开拓,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向前装客户提供
更多优质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发挥头部供应商优势和建立强有力的竞
争壁垒,推动营收稳步增长。
(4)多元化产品布局优势
公司在现有智能网联业务相关产品之外,积极通过内部研发、投资并购、技术合作
等进行多元化产品布局,不断丰富产品线,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新研发了eC
all网联终端产品、智能座舱系列产品,都为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控
制器领域,公司逐步量产了车身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网关、国七后处理eHea
ter、车身域控、集成温控系统、热管理控制器、车载空调控制器、车载冰箱控制
器、座椅控制器、长滑轨控制器、按摩控制器等控制器产品,并逐步向高端域控产
品方向延伸。
(5)原材料供应链优势
公司生产的智能网联产品包含复杂的软硬件技术,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涉及电子、
通信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全面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是公司保持成本优势与供应安
全的重要条件。在多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积累了一批长期合作的优质供应商,同时对关键原材料长期保持六个月以上的战
略储备和滚动备货,保证上游供应产能,提升产品交付能力。目前公司原材料供应
情况基本稳定,同时公司持续推进芯片等物料的国产替代方案。随着乘用车领域的
T-BOX、控制器等产品的放量,将形成更大规模的采购量,公司供应链对成本管控
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6)细分市场先入优势
公司是较早进入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在2010年公司即为苏州
金龙开发了“G-BOS智慧运营系统”,将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应用于客车领域,这早
于2011年底交通部对“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
联网联控系统的强制性要求,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公司也是国内较早研发、应用渣
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企业。公司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实现批量供应渣土车高级辅
助驾驶系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对渣土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领域具有深刻的
认识,积累了详实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行业落地经验,具备极强的客户粘性。因此
,公司在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近年来,经过持续的客户开拓和产品
开发,公司在乘用车的细分品类控制器和两轮车智能化业务也建立先发优势。
(7)开发经验优势
通过多年与整车厂的合作,公司团队深入了解了整车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
的各个环节,在与整车厂技术长期沟通配合中,在车辆结构、动力系统、尤其在整
车电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车载设备的特殊使用场景和复杂的电气要求有丰
富的相关设计经验。同时对整车厂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智
能设备、联网设备以及大数据的需求,有准确和深刻的理解。丰富的开发经验有利
于公司快速理解客户需求,缩短开发时间。
公司具有较强的工程化和量产能力,基于多年商用车较强的成本管控要求和开发经
验,公司的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方案有大规模的量产经验,这为乘用车和两轮
车客户的降本增效诉求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8)质量优势
公司已通过CMMI3、ISO9001、IATF16949、GB/T33000等体系认证公司具有先进的质
量管理体系,并建立了通过CNAS认证的专业实验室。
经查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2025年上半年每月发布的道路货运车辆车载终端质量
统计数据(其主要对终端类型、上线车辆数、经纬度合格率、定位时间合格率、速
度合格率、方向合格率进行分类评价,并进行终端数据的综合评价),显示公司生
产的网联终端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均处于行业领先,深受市场和客户的好评。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战略,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组建了一支前沿技
术研究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横跨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自动化、通信工程等多专
业的,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
一直以来,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新兴技术的发展,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及最新技
术成果不断对各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更新迭代,实现新的产品应用。通过对各项
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整合,公司在丰富了产品种类的同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
质的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
(1)智能增强驾驶技术:
1.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技术:已形成包括非绿区驾驶、车线不匹配、制动力矩不足、
急加速等节能和安全相关的不良驾驶模型,并持续不断的更新。
2.边云协同计算技术: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反馈引入到计算回路中,形成双向的信
息交流与控制机制。
(2)基于人工智能的商用车辅助驾驶技术和特殊算法:
1.深度学习框架HQNN:可应用于MCU产品中,实现人脸检测、图像分类、物体检测
功能。
2.商用车盲区监视技术:对商用车右前、后侧盲区行人等活体进行精确识别、判断
。
3.商用车驾驶员监视技术:对驾驶员脸部行为进行精确识别、判断,对分神、瞌睡
、打电话、抽烟、双手脱离方向盘等不良驾驶状态进行预警。
4.商用车特殊环境图像识别技术:针对商用车多在夜晚、城郊道路运行的特点,积
累了大量特殊环境下的训练数据。
5.商用车安全带识别技术:针对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状态的检测。
6.商用车360°环视技术:针对商用车车型高大且复杂的特点,配合多路摄像头拼
接,实现透视车身360°环视模型。
7.商用车车牌、交通标示识别技术:针对商用车车高特点,扩大识别号,有针对性
开发的对车辆周围的交通信号要素识别、判断和预警。
8.相关ADAS技术还在不断丰富和优化中。
(3)专项作业车智能感知及主动干预技术:
1.专项作业车智能感知技术:采用视频分析、传感器感知等方法,获取车辆状态,
已实现车厢举升状态识别、车厢顶盖是否密闭、车厢载货种类、车辆空重载判断等
,感知范围和感知精度行业领先。
2.专项作业车主动干预技术:当专项作业车出现超载、未按规定路线行驶、非法卸
货等违规行为时,通过对车辆进行缓慢降速和在安全区域限制二次启动等方式引导
司机恢复正常驾驶状态。
3.卷扬乱绳识别技术:针对大型履带吊、塔吊等车型卷扬钢绳串绳、断绳等情形定
制开发特有算法,以提前识别、预警。
4.搅拌罐转向识别技术:针对水泥搅拌车罐体不稳定、运转故障、倒转等问题定制
开发特殊算法,实现提前检测和预警。
5.抛洒滴漏识别技术:针对垃圾清运车、渣土车等车辆,通过后置摄像头识别车辆
运输过程是否出现抛洒滴漏的情况,进行预警。
6.车身清洗识别技术:针对工程车出工程场地需清洗后才能进入社会道路的要求,
开发特定算法识别车辆是否清洗并进行预警。
(4)数据与云平台技术:
1.HQEC2云平台技术:由分布式接入层、分布式文件系统、基于无共享架构的多维
度数据库、分布式计算框架组成,具备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高安全
性、低时延、低成本等特点。
2.商用车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以HQEC2为基础构建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支持
稳定接入大规模车辆。
3.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自主研发形成NT-Framework、API-Gateway等业
务开发框架,RSP-Framework实时流数据处理框架、GA-Engine空间分析引擎和X-Ga
teway数据接收网关。
(5)硬件工程化能力、终端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技术:
1.车载电源稳定技术:商用车运营的恶劣环境针对性设计,产品符合ISO-7637最高
标准。可适应+10.8V~+32V电压范围,容忍各种类型的正弦波和脉冲叠加、短路、
地偏移等现象。多种保护机制,能够承受过压、过载等冲击,待机功耗≤1mA。
2.车载防振防护技术:针对商用车运行时的剧烈颠簸,硬件架构采用刚度设计,硬
盘隔振支架谐振频率低、谐振点倍数孝衰减速度快。
3.车载电磁兼容性技术:针对商用车运行电磁环境的复杂性,静电防护能力可承受
空气放电≥±15KV/20次、接触放电≥±8KV/20次,辐射、传导及抗干扰能力符合I
EC-CISPR-25及ISO-11452标准,超出车载电子行业标准要求。
4.车载环境适应技术:终端可适应-40℃~+85℃环境,可承受-40℃~+85℃冷热冲击
和95%以上的湿度环境,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54,部分产品满足IP67。
(6)基于国产化MCU的自主化快速原型仿真技术:
1.快速控制原型仿真技术是在控制策略开发过程中,用户先在Matlab/Simulink提供
的软件环境里进行建模和仿真。再利用Matlab/Simulink提供的自动代码生成的功
能,将控制策略模型自动生成标准C代码经过编译下载到一个标准的嵌入式硬件平
台加以执行。可以驱动真实的受控对象工作,从而在真实环境下验证控制策略。在
算法的验证过程中,用户无须自己开发硬件,无须编写硬件驱动,无须关心C代码本
身的缺陷,可以在线调参,用户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策略本身,从而有效克服传
统控制器开发方式的缺陷,加快了产品开发进度。
2.随着国产化MCU的大量应用,国产化工具链支持较弱,只需要做工具链适配后即
可满足OEM开发需求,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从而加速产品开发速度。
3.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OEM厂商更专注于应用本身,可减少其在基础软件中
所投入的人力,降低开发成本。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全面提升智能网联产品、智能座舱产品、控
制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研发投入6,253.17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
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75项,有效的保护了公司自主知识产权,随着客
户类型和产品类型逐步丰富,公司的综合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3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3,344.01万元,已实现扭亏为盈。
五、风险因素
1.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感知技术、芯片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公司所处的智
能网联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市场景气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行业内公司持续进
行技术研发投入,准确地把握技术与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
相结合,在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新产品开拓上保持应有的竞争力。
如果公司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成果不及预期、未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或未
能持续对产品进行创新迭代,公司将面临核心竞争力下降、客户流失的风险,这将
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之一,行业内企业想要保持持久的竞争
力,必须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长期
以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高效精干的研发团队,截至
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71人,占员工总人数的55.62%。公司历来重视研发
人员在公司的稳定性与长期成长,并为此制定了完善的考核与激励办法。
虽然公司对稳定研发团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随着造车行业新进入者增多,行业竞
争的加剧,未来如果发生公司薪酬水平相较同行业竞争对手丧失竞争优势、研发团
队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落实等情况,将对公司新引进研发人员造成困难,甚至导致
现有研发人员出现大量流失,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大客户依赖的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以商用车整车厂为主,基于商用车制造行业集中度高的特性,公司客
户也较为集中。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为2.27亿元,占当期销售额的比
重约为67.98%,主要系行业特殊情况导致,公司仍需继续保持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和
客户开拓的步伐。
公司自2010年开始与陕汽保持密切深度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对其供货量保持
高位,被其他供应商替代或取消供货的风险较校但如果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质
量及供货能力无法持续达到陕汽或其他主要客户的要求,不排除未来被替代或取消
供货的可能,这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公司立足现有客户基础上
,一方面继续开拓商用车智能网联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市
场,提高公司相应产品市场份额,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对大客户依赖的风险。
4.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芯片、模组、组件(液晶屏、摄像头等)、电子
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PCB、钣金件、线束等,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
成本比例较大。受地缘政治、中美关税战的影响,全球供应链有较大不确定性,可
能会对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所需关键原材料芯片等产生影响,若未来公司生产所需关
键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公司无法及时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则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最大程度优化自身产能资源配置,和关键物
料供应商建立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材料供应及价格问题显现之前就已
做了相应的准备,对包括芯片在内的关键原材料保持六个月以上的战略储备和滚动
备货。同时,公司也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进行应对,包括优化设计方案、寻找替代
物料、强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严控良品率等。
5.市场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仍以商用车为主,因此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产销量与公司的业务发
展情况关联较为紧密。尽管公司已逐步拓展了乘用车、两轮车等市场,但目前体量
较小,预计2025年下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商用车的占比仍较高,因此商用车的产
销量波动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
比分别增长4.7%和2.6%。根据方得网数据,2025年上半年重卡累计销量53.33万辆
,同比增长约6%,后续公司仍需关注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以及地产、基建及物流
的需求情况,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商用车需求不足,行业长期不景气将会对公司
产品的出货量造成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公司业绩。
6.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作为政策影响较强的行业,相关的行业发展政策及其
落实情况影响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2025年
,“国四”重卡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情况、车载紧急呼叫系统国家标准发布和实施
情况、“车路云”具体的落地实施补贴政策、“单北斗”推广落地政策等都将对公
司产生一定影响,如落地实施的情况好,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但
未来不排除政策调整或是落实不及预期的可能。
7.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3.4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0.31%,比例较上年
同期有所上升。公司对下游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回款政策基本在3-6个月,受整体宏
观经济变化影响,下游商用车主机厂的经营压力较大,账期有所延长,虽然公司加
大催收力度,但仍存在实际账期继续延长的风险。
8.宏观经济风险
当前国外发达经济体面临着高通胀的压力,同时大国竞争加剧,局部不稳定因素不
断凸显,在此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复苏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依然面
临着就业、消费、地产、需求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
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诸如生产制造、进出口等行业造成冲击,减弱公路运
输需求,导致商用车需求基本量出现下滑,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HOPECHART IOT MIDDLE EAST | 10.00| -| -|
|AUTO SPARE PART TRADING L.| | | |
|L.C | | | |
|上海弦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389.58| 1259.30|
|上海成生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462.24| 4549.91|
|北京域博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 201.00| 67.27| 171.71|
|司 | | | |
|安吉鸿知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安吉鸿途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杭州叮咚知途信息技术有限公| 833.33| 59.14| 974.54|
|司 | | | |
|杭州鸿泉园区管理有限公司 | 100.00| 23.86| 837.63|
|浙江鸿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8000.00| -214.83| 25121.86|
|香港鴻泉物聯實業有限公司 | 1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