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002618 丹邦退 更新日期:2022-06-2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1-04-|20558.04| 0.00| 384.52| 4.47| 0.00| 2.40| | 29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2-06-20】 丹邦退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3日共净流入1099.06万元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持续流入 丹邦退06月20日DDE大单资金(主力资金)净流入182.03万元,两市排名1244/4734。近3日丹邦退主力资金持续流入,3日共净流入1099.06万元。 【投顾分析】 该股今日DDE大单净额为正,且最近3日均量亦为正,表明近期主力资金买入居多,主力资金短期处于流入趋势;投顾建议:投资者对该股短期走势可持乐观态度。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2-06-18】 【沪深股通】丹邦退6月17日获外资卖出4000.0股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数据显示,2022年6月17日,丹邦退获外资卖出4000.0股。截至目前,陆股通持有丹邦退79.87万股,占流通股0.15%,累计持股成本49.30元,持股亏损97.71%。 丹邦退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43.04%,陆股通累计净卖出1.55万股,占流通盘0.00%,区间平均卖出价0.95元;最近20个交易日上涨3.67%,陆股通累计净卖出9.67万股,占流通盘0.02%,区间平均卖出价0.87元;最近60个交易日下跌50.22%,陆股通累计净卖出9.67万股,占流通盘0.02%,区间平均卖出价1.63元。丹邦退近期外资成交明细一览表日期持股量占流通股(%)日净买入额(元)日净交易量(股)累计持股成本(元)2022-6-1779.87万0.154489.44844000.049.302022-6-1680.27万0.150.00.049.062022-6-1580.27万0.150.00.049.062022-6-1480.27万0.15-1.01万-1.15万49.062022-6-1381.42万0.150.00.048.382022-6-1081.42万0.150.00.048.382022-6-981.42万0.150.00.048.382022-6-881.42万0.150.00.048.382022-6-781.42万0.150.00.048.382022-6-681.42万0.150.00.048.38 【2022-06-16】 丹邦退06月16日主力资金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丹邦退06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61.19万元,涨跌幅为9.57%,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1.00%,两市排名64/4731。 投顾分析 丹邦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资金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丹邦退今日大涨9.57%,主力拉升明显。 【2022-06-15】 【沪深股通】丹邦退6月14日获外资卖出1.15万股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数据显示,2022年6月14日,丹邦退获外资卖出1.15万股。截至目前,陆股通持有丹邦退80.27万股,占流通股0.15%,累计持股成本49.06元,持股亏损98.21%。 丹邦退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11.39%,陆股通累计净卖出1.15万股,占流通盘0.00%,区间平均卖出价0.79元;最近20个交易日下跌19.27%,陆股通累计净卖出9.27万股,占流通盘0.02%,区间平均卖出价0.83元;最近60个交易日下跌62.55%,陆股通累计净卖出9.27万股,占流通盘0.02%,区间平均卖出价1.71元。丹邦退近期外资成交明细一览表日期持股量占流通股(%)日净买入额(元)日净交易量(股)累计持股成本(元)2022-6-1480.27万0.15-1.01万-1.15万49.062022-6-1381.42万0.150.00.048.382022-6-1081.42万0.150.00.048.382022-6-981.42万0.150.00.048.382022-6-881.42万0.150.00.048.382022-6-781.42万0.150.00.048.382022-6-681.42万0.150.00.048.382022-6-281.42万0.150.00.048.382022-6-181.42万0.15-4.59万-4.51万48.382022-5-3185.93万0.16-3.04万-3.61万45.90 【2022-06-07】 丹邦科技再陷内部争端 退市前还将面临哪些冲击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安宇飞 陈浩 每经实习编辑 杨夏 时隔两年,丹邦退(002618,SZ;昨日收盘价0.79元;市值4.33亿元;以下简称丹邦科技)再次陷入了“内斗”风波。 2020年,丹邦科技原高管举报公司董事长刘萍学历造假等问题,一场内斗轰轰烈烈,最终刘萍被中南大学追回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如今,在丹邦科技退市前夕,公司再次面临内部争端。2022年5月28日,公司发公告称,股东深圳市浩石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浩石投资”)对年度股东大会临时增加了一系列提案,包括罢免刘萍非独立董事职务、提名新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等,一场围绕公司董事会控制权的争斗已“箭在弦上”。 除此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已有上百名中小投资者委托了律师,将分批次对丹邦科技发起诉讼,并追溯管理层和前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 “内忧外患”之下的丹邦科技在退市前夕又还将面临哪些冲击和影响? 数据来源:启信宝杨靖制图 提议罢免实控人董事席位 “得知丹邦确定要退市,我们非常愤怒!我们也实在想不通,好端端的公司怎么搞成了这样?”5月30日下午,浩石投资全权代表金爱刚在微信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开资料显示,金爱刚现任深圳市银座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深圳市宝安区人大代表。 此前在5月28日,距离丹邦科技退市前最后一次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不足10天的日子,公司发布的一则关于股东浩石投资增加临时提案的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 丹邦科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5月26日收到浩石投资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的《关于提请增加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 在《告知函》中,浩石投资提出了罢免刘萍、张红艳、徐明华三位现任董事等议案,同时提出了提名许小虎、胡朝辉、吴涤非和蔡泽民四人为公司新任董事的议案。 其中,刘萍是丹邦科技目前的实控人和董事长,在多次减持以后,截至4月21日,刘萍通过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丹邦科技8.06%的股份。 近期丹邦科技管理层频繁发生变动。4月28日,公司公告称财务负责人陈东东辞职;5月10日,公司公告称总经理谢凡和监事会主席任琥辞职。同时,谢凡和陈东东双双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至此,公司董事会仅剩刘萍、张红艳、徐明华三名董事。在相关公告中,丹邦科技表示,公司拟补选陈林、王永超为董事,并聘任陈林为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永超为公司总经理。 如若浩石投资提请增加的临时提案全部顺利通过,浩石投资一方将占据丹邦科技新一任董事会过半席位,有望获得公司董事会控制权。 为什么要提议罢免刘萍等人董事职务?金爱刚表示,浩石投资方面认为刘萍等管理层要为丹邦科技退市负全部责任,其诉求是想让公司恢复正常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金爱刚向记者表示:“浩石投资成立之前就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公司,期间对丹邦科技有些调研,感觉这个公司的业务符合我们的投资方向,所以公司成立之后就开始购买丹邦科技的股票。” 金爱刚称,浩石投资成立的目的是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未来积极看好该赛道,除丹邦科技以外,公司还对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等国内做PI膜的企业进行了调研。 2月14日,丹邦科技收盘价为2.46元/股,到6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已经跌至0.98元/股,跌幅已经超过了60%。 金爱刚称,之前也看到了丹邦科技和刘萍的负面消息,但刚开始以为仅仅是公司股东内斗所致。“丹邦是国内最早做PI膜的,技术一度十分领先,我们坚信它有积累,所以才会继续增持股票。万万没想到购买股票后各种负面信息不断加剧,期间股票不断下跌,我们为了摊薄成本,唯有不断增持。”金爱刚表示。 金爱刚强调,“我们是想推动公司恢复正常,挽回损失。” 5月31日上午,为核实金爱刚的说法,记者拨通了刘萍的电话。当记者说明来意后,刘萍在电话中表示,“现在我出差了,不在深圳,有什么事跟我们董秘联系。”随后,刘萍挂断了电话。记者随后联系了丹邦科技证券部,一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要咨询领导再回电。截至发稿,记者尚未获得明确回复。 并非公司第一次“内斗” 此次在退市前夕,公司实控人董事席位被提议罢免,并不是丹邦科技第一次陷入股东间的“内斗风波”。此前刘萍就曾被丹邦科技原高管举报过学历造假及公司财务造假等问题。 在今年一季度末的时候,丹邦科技第二大股东还是深圳市丹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侬科技”),持股比例为3.18%。启信宝显示,丹侬科技三名自然人股东刘文魁、邹盛和、王李懿分别持股50%、25%、25%,其中刘文魁和刘萍为叔侄关系。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邹盛和、王李懿和刘萍为早年相识的同事和朋友,并多次出借资金给刘萍。2008年,深圳丹邦科技有限公司(丹邦科技前身,以下简称“丹邦有限”)开始筹划改制上市,刘萍兑现承诺,由丹邦投资将其持有丹邦有限18%的股权以1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文魁、王李懿、邹盛和投资设立的丹侬科技。 但在公司上市以后,邹盛和、王李懿和刘萍之间渐生嫌隙,双方矛盾最终公开化。2020年10月,邹盛和、王李懿在网上公开了此前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监局提交的举报函,实名举报刘萍及其配偶谭芸、刘文魁及其配偶存在重大信息不披露、欺诈发行、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刘萍还被邹盛和举报学历造假。 2020年12月,丹邦科技发公告称,公司关注到有网络上网名为“邹盛和”的用户发布相关帖子,帖子称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技术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形,并引发了部分媒体转载,经公司自查,不存在该网络用户所称的情形。 没过几天,在2020年12月底,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就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显示,经中南大学查实,刘萍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时所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造假,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决定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 为何走到退市这步? 在金爱刚的口中,浩石投资“坚信”丹邦科技有PI膜等技术积累。2021年财报也显示,丹邦科技是全球极少数掌握微电子级PI膜、高端2L-FCCL、COF柔性封装基板到COF芯片封装全产业链中各环节主要材料制造工艺并大批量生产的厂商之一。 那么,拥有“先进技术”的丹邦科技,又是怎样走到退市这一步的?这和公司“云里雾里”的财务状况有不小关系。 丹邦科技成立于2001年,在2011年上市。上市之初,公司的主营产品有FPC(柔性电路板)、COF(覆晶薄膜)及COF柔性封装基板。 不过,临近上市的时候,丹邦科技的财务状况就不容乐观,存在着高资产负债率等问题。当年,丹邦科技曾被人戏称为“裸奔上市”,因为它把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甚至发明专利都拿去抵押融资了。 丹邦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用于抵押的房屋建筑物账面净值为1.24亿元,占公司房屋建筑物净值比例的100%;用于抵押的机器设备账面净值为3582.17万元,占公司全部机器设备比例的17.92%;用于质押的专利权账面净值为3542.2万元,占公司全部专利权账面净值的100%。 截至2010年底,丹邦科技资产负债率为49.81%,而兴森科技、天津普林、超声电子、沪电股份这4家同行业上市公司同期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只有18.28%。 上市以来,丹邦科技的“业绩巅峰”出现在2014年,那一年公司实现营收5.02亿元,实现净利润9093.37万元。随后,公司就出现了净利润“跳水”的情况,从2016年到2019年,公司净利润都在1700万元到2600万元区间浮动。 或许是为了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丹邦科技重金投入PI膜和TPI膜的研发及生产线搭建。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在PI膜和TPI薄膜上的预算投入已超过10亿元,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 但大量的投入,却长期没有换来相应的收益。2020年,公司PI膜业务仅实现营收245.22万元,占总营收比重仅有5.03%,那一年贡献公司核心利润的产品仍是上市之初就在做的FPC,该产品实现营收4115.79万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4.47%。 并且在2020年,丹邦科技还出现了业绩大幅跳水,净利润亏损8.11亿元,一年亏光了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那一年,由于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无法核实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真实性,对公司出具了非标意见。 2021年,丹邦科技PI膜产品终于“站了起来”,实现营收6867.69万元(年报中“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一栏又披露为6271.38万元),占总营收比重跃升至59.08%。与此同时,该产品的营收真实性却遭到了质疑。 去年丹邦科技PI膜主要客户为易捷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收回款项244.1万元,仅占对其销售收入3991.04万元的6.12%。但深圳广深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因为无法确认相关交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真实性等问题,再次对丹邦科技出具了非标意见。 由于2021年4月30日,丹邦科技已经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此后的首份年报又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公司就此走上了退市的道路。 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由于丹邦科技股票即将退市,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数为3.19万人。所以对丹邦科技的管理层来说,目前面临的麻烦还不只来自浩石投资,也有上百名中小投资者的索赔。 4月21日,丹邦科技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今年以前,因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违规而受到利益损害的投资者如果想索赔,不仅需要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往往还需要等行政处罚的结果。 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的前置程序被取消,无须等到监管部门对相关公司的行政处罚下发后再进行索赔。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娄霄云律师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所属的团队已经代理了约150名丹邦中小投资者的索赔案件,这些投资者的损失金额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测算,在2500万元左右,“因为我们有几个大户,有人亏了500万元。” 目前,中小股东的核心诉求有哪些?娄霄云表示,主要是证券索赔,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肯定要赔偿投资者。同时,也会追溯时任管理层和前会计师事务所责任。据了解,将在6月8日开庭的案件原告为李泽军在内的5名投资者。娄霄云对记者说,操作这类案件一般都是几个先起诉,后面才会批量起诉,以减少法院扣除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将于6月8日开庭的案件,被告方包括丹邦科技、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丹邦科技控股股东,以下简称丹邦投资)、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以及刘萍、谢凡、龚艳、陈文彬。 其中,刘萍是公司董事长,谢凡曾任丹邦科技董事和总经理,龚艳和陈文彬曾任丹邦科技独立董事。那么,在以往的同类型案件中,投资者的胜诉机会有多大,是否能得到赔偿?娄霄云表示,上市公司退市以后,实际上有大量的案件到最后有判决但是不太容易执行。 【2022-06-02】 “内斗”再现 索赔将至 丹邦科技“内忧外患”之下将走向何方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时隔两年,丹邦退(002618,SZ,下文统称“丹邦科技”)再次陷入了“内斗”风波。 2020年,丹邦科技原高管举报公司董事长刘萍学历造假等问题,一场内斗轰轰烈烈,最终刘萍被中南大学追回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如今,在丹邦科技退市前夕,公司再次面临内部争端。2022年5月28日,公司发公告称,股东深圳市浩石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浩石投资”)对年度股东大会临时增加了一系列提案,包括罢免刘萍非独立董事职务、提名新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等,一场围绕公司董事会控制权的争斗已“箭在弦上”。 除此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已有上百名中小投资者委托了律师,将分批次对丹邦科技发起诉讼,并追溯管理层和前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 “内忧外患”之下的丹邦科技在退市前夕又还将面临哪些冲击和影响? “管理层要为丹邦科技退市负全责”?实控人董事席位被提议罢免 “得知丹邦确定要退市,我们非常愤怒!我们也实在想不通,好端端的公司怎么搞成了这样?”5月30日下午,浩石投资全权代表金爱刚在微信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开资料显示,金爱刚现任深圳市银座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深圳市宝安区人大代表。 此前在5月28日,距离丹邦科技退市前最后一次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不足10天的日子,公司发布的一则关于股东浩石投资增加临时提案的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 丹邦科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5月26日收到浩石投资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的《关于提请增加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 在《告知函》中,浩石投资提出了罢免刘萍、张红艳、徐明华三位现任董事等议案,同时提出了提名许小虎、胡朝辉、吴涤非和蔡泽民四人为公司新任董事的议案。 图片来源:丹邦科技公告 其中,刘萍是丹邦科技目前的实控人和董事长,在多次减持以后,截至4月21日,刘萍通过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丹邦科技8.06%的股份。 近期丹邦科技管理层频繁发生变动。4月28日,公司公告称财务负责人陈东东辞职;5月10日,公司公告称总经理谢凡和监事会主席任琥辞职。同时,谢凡和陈东东双双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至此,公司董事会仅剩刘萍、张红艳、徐明华三名董事。在相关公告中,丹邦科技表示,公司拟补选陈林、王永超为董事,并聘任陈林为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永超为公司总经理。 如若浩石投资提请增加的临时提案全部顺利通过,浩石投资一方将占据丹邦科技新一任董事会过半席位,有望获得公司董事会控制权。 为什么要提议罢免刘萍等人董事职务?金爱刚表示,浩石投资方面认为刘萍等管理层要为丹邦科技退市负全部责任,其诉求是想让公司恢复正常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金爱刚向记者表示:“浩石投资成立之前就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公司,期间对丹邦科技有些调研,感觉这个公司的业务符合我们的投资方向,所以公司成立之后就开始购买丹邦科技的股票。” 金爱刚称,浩石投资成立的目的是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未来积极看好该赛道,除丹邦科技以外,公司还对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等国内做PI膜的企业进行了调研。 2月14日,丹邦科技收盘价为2.46元/股,到6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已经跌至0.98元/股,跌幅已经超过了60%。 金爱刚称,之前也有看到丹邦科技和刘萍的负面消息,但刚开始以为仅仅是公司股东内斗所致。“丹邦是国内最早做PI膜的,技术一度十分领先,我们坚信它有积累,所以才会继续增持股票。万万没想到购买股票后各种负面信息不断加剧,期间股票不断下跌,我们为了摊薄成本,唯有不断增持。”金爱刚表示。 金爱刚强调,“我们是想推动公司恢复正常,挽回损失。” 5月31日上午,为核实金爱刚的说法,记者拨通了刘萍的电话。当记者说明来意后,刘萍在电话中表示,“现在我出差了,不在深圳,有什么事跟我们董秘联系。”随后,刘萍挂断了电话。记者随后联系了丹邦科技证券部,一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要咨询领导再回电。截至发稿,记者尚未获得明确回复。 并非第一次“内斗”,丹邦科技曾遭举报 此次在退市前夕,公司实控人董事席位被提议罢免,并不是丹邦科技第一次陷入股东间的“内斗风波”。此前刘萍就曾被丹邦科技原高管举报过学历造假及公司财务造假等问题。 在今年一季度末的时候,丹邦科技第二大股东还是深圳市丹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侬科技”),持股比例为3.18%。启信宝显示,丹侬科技三名自然人股东刘文魁、邹盛和、王李懿分别持股50%、25%、25%,其中刘文魁和刘萍为叔侄关系。 丹侬科技股权结构 图片来源:启信宝截图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邹盛和、王李懿和刘萍为早年相识的同事和朋友,并多次出借资金给刘萍。2008年,深圳丹邦科技有限公司(丹邦科技前身,以下简称“丹邦有限”)开始筹划改制上市,刘萍兑现承诺,由丹邦投资将其持有丹邦有限18%的股权以1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文魁、王李懿、邹盛和投资设立的丹侬科技。 但在公司上市以后,邹盛和、王李懿和刘萍之间渐生嫌隙,双方矛盾最终公开化。2020年10月,邹盛和、王李懿在网上公开了此前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监局提交的举报函,实名举报刘萍及其配偶谭芸、刘文魁及其配偶存在重大信息不披露、欺诈发行、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刘萍还被邹盛和举报学历造假。 2020年12月,丹邦科技发公告称,公司关注到有网络上网名为“邹盛和”的用户发布相关帖子,帖子称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技术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形,并引发了部分媒体转载,经公司自查,不存在该网络用户所称的情形。 没过几天,在2020年12月底,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就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图片来源:中南大学官网截图 《决定》显示,经中南大学查实,刘萍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时所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造假,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决定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 宣称有“领先技术”,丹邦科技如何走到退市这步? 在金爱刚的口中,浩石投资“坚信”丹邦科技有PI膜等技术积累。2021年财报也显示,丹邦科技是全球极少数掌握微电子级PI膜、高端2L-FCCL、COF柔性封装基板到COF芯片封装全产业链中各环节主要材料制造工艺并大批量生产的厂商之一。 那么,拥有“先进技术”的丹邦科技,又是怎样走到退市这一步的?这和公司“云里雾里”的财务状况有不小关系。 丹邦科技成立于2001年,在2011年上市。上市之初,公司的主营产品有FPC(柔性电路板)、COF(覆晶薄膜)及COF柔性封装基板。 不过,临近上市的时候,丹邦科技的财务状况就不容乐观,存在着高资产负债率等问题。当年,丹邦科技曾被人戏称为“裸奔上市”,因为它把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甚至发明专利都拿去抵押融资了。 丹邦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用于抵押的房屋建筑物账面净值为1.24亿元,占公司房屋建筑物净值比例的100%;用于抵押的机器设备账面净值为3582.17万元,占公司全部机器设备比例的17.92%;用于质押的专利权账面净值为3542.2万元,占公司全部专利权账面净值的100%。 图片来源:丹邦科技招股书 截至2010年底,丹邦科技资产负债率为49.81%,而兴森科技(002436,SZ)、天津普林(002134,SZ)、超声电子(000823,SZ)、沪电股份(002463,SZ)这4家同行业上市公司同期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只有18.28%。 上市以来,丹邦科技的“业绩巅峰”出现在2014年,那一年公司实现营收5.02亿元,实现净利润9093.37万元。随后,公司就出现了净利润“跳水”的情况,从2016年到2019年,公司净利润都在1700万元到2600万元区间浮动。 或许是为了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丹邦科技重金投入PI膜和TPI膜的研发及生产线搭建。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在PI膜和TPI薄膜上的预算投入已超过10亿元,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 但大量的投入,却长期没有换来相应的收益。2020年,公司PI膜业务仅实现营收245.22万元,占总营收比重仅有5.03%,那一年贡献公司核心利润的产品仍是上市之初就在做的FPC,该产品实现营收4115.79万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4.47%。 并且在2020年,丹邦科技还出现了业绩大幅跳水,净利润亏损8.11亿元,一年亏光了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那一年,由于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无法核实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真实性,对公司出具了非标意见。 2021年,丹邦科技PI膜产品终于“站了起来”,实现营收6867.69万元(年报中"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一栏又披露为6271.38万元),占总营收比重跃升至59.08%。与此同时,该产品的营收真实性却遭到了质疑。 去年丹邦科技PI膜主要客户为易捷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收回款项244.1万元,仅占对其销售收入3991.04万元的6.12%。但深圳广深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因为无法确认相关交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真实性等问题,再次对丹邦科技出具了非标意见。 由于2021年4月30日,丹邦科技已经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此后的首份年报又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公司就此走上了退市的道路。 公司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上百名中小投资者将发起索赔 由于丹邦科技股票即将退市,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东数为3.19万人。所以对丹邦科技的管理层来说,目前面临的麻烦还不只来自浩石投资,也有上百名中小投资者的索赔。 4月21日,丹邦科技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今年以前,因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违规而受到利益损害的投资者如果想索赔,不仅需要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往往还需要等行政处罚的结果。 但在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的前置程序被取消,无须等到监管部门对相关公司的行政处罚下发后再进行索赔。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娄霄云律师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所属的团队已经代理了约150名丹邦中小投资者的索赔案件,这些投资者的损失金额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测算,大约在2500万左右,“因为我们有几个大户,有人亏了500万”。 目前,中小股东的核心诉求有哪些?娄霄云表示,主要是证券索赔,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肯定要赔偿投资者。同时,也会追溯时任管理层和前会计师事务所责任。 据了解,将在6月8日开庭的案件原告为李泽军在内的5名投资者。娄霄云对记者说,操作这类案件一般都是几个先起诉,后面才会批量起诉,以减少法院扣除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将于6月8日开庭的案件,被告方包括丹邦科技、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丹邦科技控股股东,以下简称“丹邦投资”)、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以及刘萍、谢凡、龚艳、陈文彬。 图片来源:启信宝截图 其中,刘萍是公司董事长,谢凡曾任丹邦科技董事和总经理,龚艳和陈文彬曾任丹邦科技独立董事。 那么,在以往的同类型案件中,投资者的胜诉机会有多大,是否能得到赔偿?娄霄云表示,上市公司退市以后,实际上有大量的案件到最后有判决但是不太容易执行。 【2022-06-01】 前5月35股退市创纪录,还有8只在路上,涉及121万户股东!24年205股离场,“应退尽退”提速 【出处】金融界 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A股“新陈代谢”持续提速。 从ST平能1月24日终止上市,到3月22日*ST新亿锁定“2022年A股首家强制退市公司”的头衔,再到5月31日晚间*ST网力公告退市,A股年内退市公司数量已增至33家,创出历年新高。 年内35公司确定退市,还有8家触及“红线”,涉及121.2万股东 截至5月31日,退市新亿、退市中新、退市拉夏、东电退、长动退、*ST艾格、ST平能7家公司已完成退市程序。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新亿为财务类原因退市。*ST艾格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退市。东电退、长动退属于其他原因被终止上市的情形。ST平能因被龙源电力拟换股吸收合并内而终止上市。 除此之外,腾邦退(300178.SZ)、丹邦退(002618.SZ)、圣莱退(002473.SZ)、华讯退(000687.SZ)、德奥退(002260.SZ)、退市易见(600093.SH)、退市明科(600091.SH)、退市罗顿(600209.SH)、退市昌鱼(600275.SH)、退市游久(600652.SH)、退市中天(600856.SH)、退市中房(600890.SH)、退市西水(600291.SH)、退市绿庭(600695.SH)14只股票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ST德威(300325.SZ)、*ST众应(002464.SZ)、*ST天首(000611.SZ)、*ST猛狮(002684.SZ)、*ST金刚(300064.SZ)、*ST晨鑫(002447.SZ)、*ST绿景(000502.SZ)、*ST厦华(600870.SH)、*ST科迪(002770.SZ)、*ST新光(002147.SZ)、*ST环球(600146.SH)、*ST宝德(300023.SZ)14家公司也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不仅于此,上述35家公司之外,还有*ST数知(300038.SZ)、*ST聚龙(300202.SZ)、*ST金泰(600385.SH)、*ST海医(600896.SH)、*ST海创(600555.SH)、*ST当代(000673.SZ)6家公司已触及“退市红线”处于停牌状态,等待交易所的“宣判”。同时,*ST济堂(600090.SH)、*ST邦讯(300312.SZ)也是“准退市”公司,两家公司双双被立案调查,交易所拟终止上市。 上述43家公司涉及股东数超121.2万户。 24年超200家公司告别A股,今年退市数量创纪录,退市制度逐步完善 1900年开市至今,A股已走过32个年头。1999年琼民源A因证券置换而退市成为A股第一家退市公司。2001 年 2 月 23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正式出台,PT 水仙因连续四年亏损于当年 4 月被终止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被终止上市的上市公司。 1999年以来的24年间,共有205只股票退出A股舞台(含吸收合并、私有化、股权置换)。2019年以前,仅2004、2005、2006、2007以及2015退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0家及以上,此后A股退市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前五个月已有35家确定“离场”,超过2021年的23家创出历史新高,而这一规模在未来的7个月里势必会进一步扩容。 回顾过去,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不过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在注册制的契机下,作为重要配套制度的退市制度正快速完善,A股生态也得以进一步优化。 1993年,《公司法》的颁布搭建起退市制度的初步框架,2001年退市机制正式出台,至今的20多年中,我国退市制度主要经历以下四次内容完善。 1.多元化退市制度构建。2006 年和 2012 年,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中小板和创业板退市制度。退市制度针对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完善,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各层次资本市场的退市需求。 2.增加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2014 年 10 月,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增加了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3.健全主动退市与完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18 年 7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2020 年 3 月新《证券法》生效,沪深证券交易所对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修订,构建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 4 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20年12月底正式发布的退市新规在退市标准的科学性和退市流程的高效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4.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2022 年 2 月,三大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联合发布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解决退市公司挂牌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退市公司配合度不高、主办券商承接机制不畅等问题。 退市制度梳理 退市知识 如果不慎遭遇退市股该怎么办?我们一起看看退市的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股票退市?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的股票不能在证券交易所继续挂牌上市并交易了。 02 退市有哪些类型? 退市主要包括主动退市及强制退市两大类,其中强制退市的指标又分为4类: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 退市新规各板块规则变动 03 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如果持有该股是否血本无归? 一般而言,大多数公司退市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注:交易类退市不设整理期),在这段时间投资者可以进行交易。根据新规,退市整体期为15天,在这段时期内,股票简称上会加一个明显的标识,比如退市**,**退等来区分风险。 在整理期,投资者可以卖出股票,但如果需要买入整理股票的,需要签署退市整理交易权限。另外,开通权限需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等门槛。 由于整理期首日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退市股票一般会在当日出现大幅下跌,空头力量充分释放后走势基本维持平稳。金融界特别提醒,退市股炒作风险需警惕,切勿“刀口舔血”。 04 股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持有退市股还能卖出吗? 如果投资者在整理期没有及时卖出该股,那么在退市整理期满后,交易所将在五个交易日内对其股票进行摘牌,公司退市。公司被摘牌后,股份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持股的股东可以在股转系统进行股份转让。但需要注意的是开通新三板需要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验,且开通权限1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一类200万(基础层)和二类100万(创新层)的要求。 在股转系统交易的股票不设置涨跌幅限制,以做市商交易模式为主,退市板块成交量极低,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往往形同于“归零”。过往仅出现过极少数退市企业重新上市的案例,如招商南油(原长航油运)、国机重装等。 目前的退市整理期和《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为中小股东提供了时间来应对,也为后续股份转让做了保证。同时,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民事救济或赔偿。 毫无疑问,2022年是将是A股的退市大年。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随着A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渐深化,对于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尽量在投资者的时候规避业绩连续亏损和出现虚假财报的个股,擦亮双眼,投资须谨慎。 【2022-05-31】 三股今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圣莱退盘中大跌超80% 【出处】证券时报网 *ST圣莱、*ST腾邦、*ST丹邦昨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圣莱退(002473)31日开盘报1元下跌80%,盘中最低至0.88元跌幅达83%。截至发稿,该股报0.99元跌约81%。 *ST圣莱30日晚间公告,公司于2022年5月23日收到深交所《关于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公告指出,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2年5月31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1日,如证券交易日期出现调整,公司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随之顺延。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不计入退市整理期。公司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请股票全天停牌的,累计停牌天数不得超过五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间,公司将不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腾邦退(300178)低开60%报0.32元,盘中最低至0.29元跌幅达63.75%。截至发稿,该股报0.3元下跌62.5%。 *ST腾邦昨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于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2年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1日。公司股票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丹邦退(002618)低开超30%报0.76元,盘中最低至0.74元跌幅约32%。截至发稿,该股报0.88元下跌约19%。 *ST丹邦昨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2022年5月31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1日。 公司提示,公司股票将在退市整理期交易15个交易日,交易期满将被终止上市,敬请投资者审慎投资,注意风险。 【2022-05-31】 独家资金:主力进散户逃前10股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5月31日大单净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大单净量=dde大单净流入量/流通股本股票简称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DDE散户数量实时资金主力意图丹邦退7.463386.32万173.81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高铁电气6.504656.73万-3050.51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东田微6.505174.29万-613.08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英集芯5.514640.17万-642.73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农发种业5.488.71亿-1.01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莱特光电4.693193.85万-799.66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腾邦退4.10729.65万-1487.58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北玻股份4.061.48亿-115.40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必易微3.853411.30万-1526.90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新农开发3.401.31亿-87.08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散户数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散户数量表示卖出大单数和买入大单数的差与笔数化流通盘的比值,相当于是对散户数量增减的一个估算值。当日散户的参与度大小,散户参与度越小表明筹码在被少数大资金收集。股票简称DDE散户数量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实时资金主力意图哈焊华通1468.24-7.29-6400.96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之江生物773.01-1.46-6915.89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金埔园林740.21-2.75-1667.78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ST香梨633.14-2.20-4371.54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旗新材622.21-2.82-2388.33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热景生物613.26-0.85-4335.66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汽股份594.72-2.73-5158.42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拓新药业582.70-1.71-5946.61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国投中鲁513.23-3.53-1.24亿点击查看主力监控茂硕电源508.56-6.54-1.80亿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2022-05-31】 不到半年32家公司退市 市场“优胜劣汰”提速 【出处】红星资本局 ■ 进入5月后,市场似乎加快了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红星资本局,这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我们的市场体量来看,已经到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与注册制等改革也有关系。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这些退市或触及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的实控人从“浙江女首富”沦为被执行人,也有公司长期财务造假,净利润一度从盈利“大变脸”为巨亏50亿元。 群像 今年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这一波退市潮中,不乏“中国最励志女企业家”、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原型、曾经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这样的风云人物,其实际控制的*ST新光被终止上市,而曾经的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ST金刚(300064.SZ),也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背景 在进入5月后,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似乎正在加快。 专家指出,退市提速与注册制等改革也关。新规下,空壳企业、僵尸企业没有了运作的空间,只能“快速且高效地退出市场”。 改革强化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有利于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面孔 1 周晓光 从小摊贩到浙江女首富 登上富豪榜同年被列为被执行人 在所有被“淘汰”的上市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ST新光(002147.SZ)。 作为*ST新光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周晓光被称为“中国最励志女企业家”,她也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原型,曾被认为其代表了一种敢闯敢拼的商人精神。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出生于1962年的周晓光是家中的长女,需要照顾1个弟弟及5个妹妹。她在16岁时走上了创业生涯,从老家走到义乌沿街叫卖绣针、刺绣图案等。 上述报道称,周晓光在1985年嫁给了做绣花样的虞运新,两人用攒下的钱在义乌买下一个摊位经营饰品。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在1995年投资700万建立饰品加工厂,即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逐步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首饰和时尚饰品制造商。 到2016年,周晓光和虞运新夫妇通过资本运作,使新光集团借壳方园支承上市,并将股票简称更名为“新光圆成”,后被实行风险警示先后变更为“ST新光”、“*ST新光”。 发展至今,*ST新光旗下的主要业务有两大块,一块是集中在浙江地区的房地产业务,另一块是生产、制造精密机械产品,包括回转支承和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等。 2018年3月,周晓光以185亿元财富值登上《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位列第26名,她也被称为“浙江女首富”。 同年年9月,*ST新光收到了来自监管机构的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控股股东(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光集团”)的数十亿的债券违约问题。同样是在2018年9月,周晓光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新光集团的债务危机就此被引爆。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从2019年到2021年,*ST新光的营收分别为16.93亿元、16.69亿元和17.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85亿元、-32.57亿元和7.01亿元。 不过,*ST新光2021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况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今年5月24日,*ST新光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深交所的决定书,*ST新光被终止上市。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6月1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面孔 2 郭留希 “人造钻石大王”财务造假 从盈利几千万元到亏损超50亿元 除了*ST新光外,将进入退市整理期的*ST金刚(300064.SZ)也值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ST金刚曾是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培育人造钻石饰品等,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 同样在5月24日,*ST金刚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深交所的决定书,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中,其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记者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ST金刚的营收分别为9.55亿元、4.78亿元和7.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97亿元、-12.36亿元和-11.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ST金刚曾在财务数据上“大变脸”。 2020年初,*ST金刚先发布预告称,其在2019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743.80—9634万元;而后,其再发公告称,前一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并修正为亏损45—55亿元。 从预计盈利几千万元到亏损超50亿元,数据相差巨大,这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其财务造假的内幕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显示,*ST金刚通过自有资金循环、虚假出售亏损子公司等方式虚增利润,还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数十亿元。 2021年9月,*ST金刚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证监会的文件,查明了其涉嫌违法的事实。其中,2019 年末虚增净资产18.56亿元,2019年、2020年年末追溯调整后的净资产可能为负,可能触及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最终,*ST金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等。同时,其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郭留希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其他相关负责人也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注册制等改革发力 “优胜劣汰”警醒投资者 不仅仅是*ST新光和*ST金刚,红星资本局发现,在进入5月后,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似乎正在加快。 5月24日,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东电退被摘牌;5月25日,退市游久、退市中天、退市昌鱼、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罗顿6家上市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5月26日,退市易见、华讯退也进入退市整理期。 除此以外,*ST圣莱(002473.SZ)、*ST丹邦(002618.SZ)、*ST科迪(002770.SZ)、*ST新光、*ST环球(600146.SH)、*ST厦华(600870.SH)、*ST晨鑫(002447.SZ)、*ST金刚、*ST绿景(000502.SZ)和*ST德威(300325.SZ)等,也将在未来进入退市整理期。 红星资本局通过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约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记者,这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我们的市场体量来看,已经到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与注册制等改革有关。 “以我们的上市公司数量、每年IPO的数量来看,目前每年有30-50家上市公司退市,这都会是非常正常的。”董登新称,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有所增强,不会再对部分上市公司抱有幻想,慢慢觉醒过来。 董登新认为,经过注册制改革后,借壳、买壳的意义不大,且在当前的退市新规下,空壳企业、僵尸企业没有了运作的空间,快速且高效地退出市场,强化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有利于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2022-05-29】 实控人董事席位被提议罢免!这只退市股要陷入内斗?还正被立案调查 【出处】北京商报【作者】董亮 *ST丹邦(002618)如今正陷入多事之秋,公司退市已板上钉钉,现在股东更是要提请罢免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的董事职务。5月28日,*ST丹邦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市浩石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浩石投资”)提请罢免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刘萍的董事职务,同时还提请罢免公司两位独立董事。值得一提的是,浩石投资于今年2月刚刚成立,成立后不断增持*ST丹邦,目前已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上述举动被认作意在谋求*ST丹邦实控权。实际上,*ST丹邦已是一只退市股,即使提交了听证申请,但并没有改变公司被宣告退市的命运,公司将于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此外,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丹邦目前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东提请罢免实控人董事职务 据*ST丹邦最新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股东浩石投资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的《关于提请增加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告知函》。提议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增加审议罢免刘萍董事职务,以及罢免张红艳、徐明华两人独立董事职务等议案。 据了解,刘萍系*ST丹邦实控人,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研发中心主任。2001年,刘萍一手创办了*ST丹邦,并推动公司实现上市。 浩石投资则持有*ST丹邦3.29%股权。公告显示,截至5月26日,浩石投资持有公司股票1801.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9%。值得注意的是,浩石投资是今年才成立的企业。资料显示,浩石投资成立于2022年2月14日,至今刚成立逾三个月,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从事投资活动、社会经济咨询服务等。 成立以来,浩石投资不断增持*ST丹邦,目前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持股8.08%的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娄霄云看来,浩石投资成立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谋求*ST丹邦实控权。 公告显示,*ST丹邦将于6月6日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届时上述议案是否能够获得通过也将揭晓。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ST丹邦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并未有人接听。 将于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值得注意的是,*ST丹邦已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将于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资料显示,*ST丹邦主要经营两大产品,即柔性电路板(FPC)以及聚酰亚胺膜(PI膜)。其中,FPC是连接电子零件用的基板和电子产品信号传输的媒介,而PI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按照用途分为一般绝缘和耐热为主要性能指标的电工级和赋有高挠性、低膨胀系数等性能的电子级。 2020-2021年,*ST丹邦归属净利润连亏两年。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ST丹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872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8.11亿元;2021年,*ST丹邦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16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2.21亿元。 据了解,因*ST丹邦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4月30日,*ST丹邦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1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ST丹邦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自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值得一提的是,*ST丹邦还曾向深交所提起听证申请,不过这并没有改变公司即将面临退市的命运。 *ST丹邦面临的烦心事还不止如此。今年4月22日,*ST丹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21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此外,自3月底以来,*ST丹邦股价一路下跌。交易行情显示,3月31日-4月29日,*ST丹邦区间股价累计下跌逾五成,期间大盘累计跌幅为10.13%,远远跑输大盘。截至公司停牌前,*ST丹邦股价仅剩1.09元/股,总市值为5.97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董亮丁宁 【2022-05-27】 年内A股退市公司增至29家,11家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银柿财经 5月26日晚,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ST绿景、*ST金刚、*ST晨鑫、*ST猛狮4家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至此,2022年以来,A股退市公司增至29家。 其中,7家已经退市,分别为退市拉夏(603157.SH)、退市中新(603996.SH)、退市新亿(600145.SH)、东电退(000585.SZ)、长动退(000835.SZ)、*ST艾格(002619.SZ)、ST平能(000780.SZ)。 11家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分别为华讯退(000687.SZ)、退市易见(600093.SH)、退市明科(600091.SH)、退市罗顿(600209.SH)、退市昌鱼(600275.SH)、退市游久(600652.SH)、退市中天(600856.SH)、退市中房(600890.SH)、退市西水(600291.SH)、退市绿庭(600695.SH)、德奥退(002260.SZ)。 此外,还有11家将进入退市整理期,分别为*ST腾邦(300178.SZ)、*ST丹邦(002618.SZ)、*ST圣莱(002473.SZ)、*ST科迪(002770.SZ)、*ST新光(002147.SZ)、*ST厦华(600870.SH)、*ST环球(600146.SH)、*ST金刚(300064.SZ)、*ST晨鑫(002447.SZ)、*ST猛狮(002684.SZ)、*ST绿景(000502.S)。 7家已经退市 截至5月25日A股已经摘牌的公司有7家,其中,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新亿三家为财务类原因造成退市。另外,东电退、长动退属于其他原因被终止上市的情形。*ST艾格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被摘牌退市。此外,ST平能因被吸收合并原因退市。 2022年以来退市公司 银柿记者整理了因财务类原因退市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11家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除去2022年以来已经退市的7家A股公司外,还有22家A股公司已经走在退市路上。其中有11家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情况。在11家公司中有7家在退市整理期首日跌幅超50%,另外4家股价表现相对正常股票来说也是大幅下跌。 处在退市整理期11家公司 11家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外,截至目前已经公布退市整理期日期的A股公司还有11家,其中3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31日,2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1日,2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2日,另外4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6日。11家公司共涉及股东约24万人。 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11家公司 12家暂停牌等待交易所决定 除去上述29家已明确退市的A股公司,还有12家在4月底已经发布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至今一直处于停牌状态,其中大部分接下来也将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进入退市整理期。12家公司最近一期股东数合计约32.8万人。 12家公司发布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2022-05-26】 唏嘘!A股退市名单再添两家,涉及3万股东!昔日“电子大王”卖冻肉保壳终失败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ST新光、*ST科迪两公司刚宣告退市,5月25日晚又有两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 *ST厦华、*ST环球两公司先后公告称,公司5月25日收到上交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自6月2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的交易日期为6月23日。截至最新报告期,*ST厦华的股东户数为1.21万,*ST环球为2.07万。 目前已经退市并被摘牌的公司有ST平能、退市新亿、*ST艾格、长动退、东电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7家公司,德奥退、华讯退、退市明科、退市易见、退市罗顿、退市昌鱼、退市西水、退市游久、退市绿庭、退市中天、退市中房11家公司尚处在退市整理期,*ST圣莱、*ST腾邦、*ST丹邦、*ST新光、*ST科迪以及5月25日晚宣告退市的两家公司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退市常态化、注册制全面铺开、制度短板加快补齐等因素,市场约束机制将不断健全,国内上市公司有望加快优胜劣汰,上市公司将更加聚焦主业,注重可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昔日厦门“电子大王”告别A股 曾经风靡一时的厦门彩电生产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还是告别了A股。 *ST厦华5月25日晚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29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关于对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的专项核查意见》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3.77万元,营业收入1.52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金额为零元。 上述情形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北有青岛海尔海信,南有厦门厦华夏新。”凭借出产的精品国货,厦门曾一度被人们熟知。其中,厦华电子是厦门的“电子大王”,更是曾经中国彩电行业的“霸主” ,曾将TCL、创维、长虹、海尔、海信、康佳等彩电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在上世纪末,厦华陷入了多元化扩张的泥潭,2014年公司停止了原彩电业务并进行了相关资产、负债与人员的清理。2015年开始拓展电子通信产品采购与销售的小额供应链业务,但该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低,主营业务羸弱,盈利能力不足。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3.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2017年公司营收下滑95.33%至0.17亿元,净利润亏损0.12亿元。 随后的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0.31亿元、0.28亿元、0.09亿元。但进入2021年,也是退市新规执行落地的一年,公司营收突然大幅增长1691.69%至1.52亿元,但净利润仍亏损0.05亿元。 “冻牛肉”收入保不了壳 为了保持上市地位,公司费尽心机,突然大量新增进口牛肉等业务,公司营收突然暴增至1亿元以上。 但随后交易所也立即下发问询函,问题直指公司营业收入大幅新增进口牛肉等业务真实性、公司营业收入扣除等核心。 *ST厦华此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中坚称,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农产品及食品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农产品—肉类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公司还认为,农产品—肉类—进口冻牛肉/猪肉业务是可持续性的,该项业务不属于“未形成或难以形成稳定业务模式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但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审计意见中均表示,由于未能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审计意见尚未形成,无法发布最终意见。 直至4月24日,在监管下发的督促风险提示工作函中,会计师事务所“绕过”公司,给出了最终审计意见,认为结合取得的审计证据,同时根据上交所退市指标营业收入扣除的相关规定,经该所管理委员会讨论,拟将公司冻牛肉的营业收入列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 公司于4月30日披露2021年财报,但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公司的营业收入金额为零元。交易所随即下发了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和监管工作函,由此公司也提前锁定了退市名单。 *ST环球年报难产 与*ST厦华一起退市的还有*ST环球。因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于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月30日,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年年度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此外,因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年报,5月6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全资子公司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地处中国香港,中国香港总部对旗下业务全面统筹管理,公司核心财务及管理人员全部在中国香港。 但自3月以来,因香港疫情暴发,环球星光的管理及财务团队几乎全员波及,致使年报编制及日常工作在当时近乎停滞。 在风险提示公告中,公司提到,公司高度重视年报披露工作,2月中旬起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即开始了美国子公司的审计、3月中旬起中兴财会计师开始年报审计前期准备工作、3月23日起中兴财9名会计师先后到达上海开展审计工作、3月29日公司与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正式签订审计约定书。 但受上海突发疫情管控影响,审计师无法到公司现场执行重要审计程序及检查重要资料,也无法及时完成函证、现场访谈等审计程序。 目前,公司董事会、管理层正积极全力推进年报披露和审计工作,但由于上海市的疫情封控状态仍未解除,公司很可能无法确保在4月30日前完成年报审计工作并出具2021年年报。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公司已向有关监管部门做了汇报。 绩差公司退市速度明显加快 “有进有退”本是成熟市场的常态,在市场制度不断完善之下,A股绩差公司退市速度明显加快。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据交易所预估的数据,今年退市公司或再创新高。 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如此大量公司退市与2020年交易所发布的退市新规有关。退市新规对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标准进行了完善。 其中,财务类指标运用了组合财务指标,替换原有的单一财务指标,并且强调财务指标的交叉适用; 交易类指标将原有的面值退市修改为“1元退市”,同时新增市值退市指标; 规范类指标新增信批、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以及半数以上董事对年报、半年报不保真两类情形; 重大违法类指标则引入了量化财务造假退市标准。 光大银行认为,退市制度改革从两方面推升上市公司质量:一方面,退市制度完善、细化和严格,改变了上市公司以往“只进不出”的思维,那些只想上市“圈钱”,甚至财务造假、利益输送的公司将被强制退市,同时,随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逐步全面铺开,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用脚投票,市场约束机制得到强化;另一方面,退市制度改革,提升市场效率,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助于资源向优势的上市公司集聚,加快优质公司的成长。 【2022-05-25】 18万股东踩雷!一天暴跌60%,什么情况 【出处】证券之星 大盘全天震荡反弹,上证指数涨超1%,收复3100点。 盘面上,港口股全天强势,盛航股份涨停。汽车整车板块午后再度走强,中通客车9连板。此外,油气、电力、特高压、传媒、养殖等多个板块轮番活跃,市场呈现板块热点快速轮动的特征。 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近4000只个股上涨,个股呈现普涨格局,两市再现百股涨停。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7622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282亿。 截止收盘,沪指涨1.19%,深成指涨0.7%,创业板指涨0.32%。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4.0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0.4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3.65亿元。 多只退市个股暴跌 虽然个股呈现普涨,但很明显这份热闹不属于退市股们。 上周三(5月18日),*ST罗顿、*ST中房、*ST中天、*ST明科、*ST游久、*ST昌鱼6家上市公司同日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按照最新数据计算,这六家公司股民数量加起来为18万,今日起将开始退市倒计时。 今日,6只A股集中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根据相关规定,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开盘均大跌超60%,另外,退市游久低开超31%,退市明科低开超23%。 截止收盘,退市昌鱼跌61.86%、退市罗顿跌60.10%、退市中房跌59.04%、退市中天跌59.04%、退市游久跌21.57%、退市明科跌8.2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2022年A股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到21家,接近2021年全年23家的水平,而2021年23家退市公司数量又远远超过往年退市数量。近期监管层退市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3日晚,深交所决定*ST丹邦、*ST圣莱、*ST腾邦三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紧接着昨日晚又公布终止*ST新光和*ST科迪上市公告。 近些年,监管层一直在持续深化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强化上市公司信披主体责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优化发行、退市等机制。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2021年退市新规就开始显威,今年更是持续发力,可见监管层彻底清退差公司、壳公司的决心。 观典防务迎来科创板首秀 与此同时,今日北交所转板第一股观典防务迎来科创板首秀。不过预想中的火热局面并未出现。观典防务早盘直接低开20%,截止收盘,观典防务跌23.63%。 据了解,观典防务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领先的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企业。作为精选层首批32家企业之一,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设立,观典防务转换为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3月31日,上交所同意观典防务转板至科创板。 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1年,观典防务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80亿元和2.30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5.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0.42万元、5346.08万元和7228.79万元,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1.61%、52.76%和53.21%。 至于观典防务此次转板的意义,业内认为,观典防务的快速转板,对于其他计划转板的企业起到借鉴意义。这也意味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资本市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市场体系形成,接下来建立覆盖全市场的转板制度须渐进式推进。 A股后市展望 从技术上看,从4月下旬开启的此轮反弹或许只能定义为超跌反弹行情,且市场在上行过程中始终处于量价背离状态,也为随时到来的调整留下了隐患。 虽然市场短期可能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但中长期一些积极的信号仍然值得引起关注:疫情压力当前已有明显的边际缓解,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进入到阶段性复产复工过程,社会生活秩序不久将得到全面恢复;央行继续强化“宽信用”政策预期,释放稳增长、稳地产的强烈信号,后续稳增长政策或将继续加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至于后市,国盛证券指出4月27日两市指数低点大概率或将成为全年低点,且伴随着低点出现,近期出现较大力度反弹,短期虽有调整,但更多的是技术性调整,这并不改中期看多观点。 周二指数不断下挫伴随着量能放大,或表明近期获利盘以及恐慌盘出现,有利于市场快速清洗浮筹,考虑到当前市场信心依然较高,因此,可轻指数重个股,重点关注锂电池、光伏等趋势赛道板块核心个股的低吸机会。 【2022-05-25】 惨烈!4股单日暴跌60% 超10万户投资者“踩雷”!小心 还有这些公司面临退市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作者】证券时报 今日,6只A股集中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根据相关规定,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开盘均大跌超60%,四家公司投资者户数超10万户,另外,万退市游久低开超31%,退市明科低开超23%。 退市制度越来越严格 自新《证券法》实施及退市新规的落地以来,A股退市机制执行得越来越严格。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依托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退市板块,按照“顺畅衔接、适度监管、防范风险、形成合力”的原则,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堵点、风险点进行优化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2022年A股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到21家,接近2021年全年23家的水平,而2021年23家退市公司数量又远远超过往年退市数量。近期监管层退市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3日晚,深交所决定*ST丹邦、*ST圣莱、*ST腾邦三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紧接着昨日晚又公布终止*ST新光和*ST科迪上市公告。 目前触发强制退市的情况包括四类: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其中财务类指标“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一条,对部分主营业务表现不佳、依靠非主营收入“保壳”的企业最具杀伤力。 申万宏源表示,总体来看,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会起到震慑效应,有助于激励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稳健经营。从整体来看,退市新规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净化了资本市场环境。 退市股炒作风险需警惕 在退市股交易中,仍有部分投资者抱有强烈的投机心态参与炒作。如此前的乐视网退市后在三板市场从0.19元仅半年的时间就暴涨至最高2.56元,飙升12倍多,且在高峰时成交量达6000多万元。随后又一路暴跌至0.49元。 去年底退市的华泽钴镍在三板市场演绎着不败的神话,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涨停,从没下跌过,股价由0.38元,上涨至目前1.06元,飙升179%。 受三板退市股暴涨的影响,今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个股成交均大幅增加,截至午间收盘,退市昌鱼换手率超10%,而此前其换手率不超过1%。退市中房换手率超11%,此前的平均换手率也只在1%左右;退市罗顿、退市中天、退市游久、退市明科换手率也均大幅增长。 在投机资金的介入下,今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个股全部低开高走,最强的退市明科由开盘0.65跌23.53%,直线拉升至最高0.83元仅跌约2%,高点较低点上涨28%。 上市公司集中退市现象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净化市场的投资环境, 震慑无序投机炒作,打破乌鸡变凤凰的幻想,引导长期投资理念,优化股市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而退市股的暴炒,仍时刻警醒我们,市场风险教育还任重道远,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2-05-25】 太罕见 这只退市股很“抗跌” 砸盘也最少 什么情况?这些准退市股破净(附名单)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陈见南 数据宝 有净资产支撑的退市股,表现相对抗跌。 5月17日晚间,*ST罗顿、*ST中房、*ST中天、*ST明科、*ST游久、*ST昌鱼同步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 今天早盘,上述6只退市股开始进入退市整理期。其中,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均低开超60%,退市游久低开超31%,退市明科低开超23%。 截至上午收盘,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等个股均跌超58%,而退市游久和退市明科表现相对抗跌,退市游久跌超22%,退市明科跌超8%。 这只退市股很“抗跌”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上述6家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退市游久、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昌鱼等5家公司因2021年营收未过亿且净利润亏损被强制退市,退市中天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 对于退市股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股价表现大相径庭的情况,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或许是因为部分个股净资产较高的缘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报,退市游久每股净资产接近2元,退市明科每股净资产超过1.89元。 退市明科不仅仅是最抗跌的退市股,同时也是砸盘最少的个股。数据宝统计,今天早盘退市明科成交额仅为1521万元,6只退市股中最低。此外,该股换手率也是6只个股中最低的,不到5%,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场内资金在当前价位有所惜售。 今年退市股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今年退市股数量有望创出历史新高。数据宝统计,包括上述六只退市股,以及昨日晚间宣告退市的*ST腾邦、*ST丹邦、*ST圣莱等三只个股,今年退市股票已经有20多只。 此外,还有不少A股公司也面临退市风险,包括*ST易见、*ST晨鑫、*ST天首、*ST科迪、*ST金刚、*ST宝德、*ST当代、*ST德威、*ST丹邦、*ST邦讯、ST辅仁等。 数据宝统计,目前有20多股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据证券时报报道,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 这些准退市股严重破净 退市股进入退市整理期半日“仅仅”跌超8%,在A股历史上实在是太罕见。以今年退市的几只个股为例,退市新亿进入退市整理期第一天暴跌近73%,长动退跌超66%,东电退跌超67%,退市中新跌近48%,退市拉夏跌超32%。 上述大部分个股退市时每股净资产为负。因此,对于这类个股股价重挫,市场预期较为充分。与此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以退市明科为例,对于其中每股净资产较高的准退市股票,一旦出现股价暴跌的情况,则可能出现高风险高回报的捡漏机会。 数据宝统计,有6只退市股或准退市股每股净资产在1元以上且最新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其中,市净率最低的是*ST明科,为0.45倍。 责任编辑:何予 数据宝 【2022-05-24】 数万股东踩雷!新光圆成、科迪乳业宣告退市,年内已有22家公司被终止上市 【出处】银柿财经 5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新光圆成(002147.SZ)、科迪乳业(002770.SZ)股票终止上市。 银柿财经记者据交易所公告及数据整理发现,截至5月24日,A股年内已有1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的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准备进入退市整理期,具体包括*ST华讯(000687.SZ)、*ST圣莱(002473.SZ)、*ST丹邦(002618.SZ)、*ST艾格(002619.SZ)、*ST腾邦(300178.SZ)、*ST明科(600091.SH)、*ST易见(600093.SH)、*ST罗顿(600209.SH)、*ST昌鱼(600275.SH)、*ST游久(600652.SH)、*ST中天(600856.SH)、*ST中房(600890.SH)、*ST科迪(002770.SZ)、*ST新光(002147.SZ)。 除了上述公司外,还有不少公司因触及退市标准,目前已经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但由于上市公司可能进行申辩,因此交易所尚未下达最终的终止上市决定,具体包括*ST济堂(600090.SH)、*ST环球(600146.SH)等。 据公告,*ST新光和*ST科迪此前也曾提交申辩材料,但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通过申辩避免退市的可能性很小。 剔除转板和合并等情况后,年内有8家公司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或已经退市,具体包括东电退(000585.SZ)、长动退(000835.SZ)、德奥退(002260.SZ)、退市新亿(600145.SH)、退市西水(600291.SH)、退市绿庭(600695.SH)、退市拉夏(603157.SH)、退市中新(603996.SH)。 【2022-05-24】 一夜三股终止上市 A股退市频率持续加快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lucas 一夜之间,*ST腾邦、*ST丹邦、*ST圣莱股票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三家公司自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与此同时,5月24日,还有退市拉夏、退市中新和东电退3只股票被摘牌。申万宏源投资策略分析师程翔表示:“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 一天内3家公司退市 5月23日晚间,深交所公告称,*ST腾邦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ST腾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已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与*ST腾邦一同退市的公司,还有*ST丹邦、*ST圣莱。其中,*ST丹邦因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1年,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另外,2022年4月21日,公司还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同样因触发了财务退市指标,*ST圣莱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加之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了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东电、中新、拉夏摘牌 5月24日,A股还有退市拉夏、退市中新和东电退3只股票被摘牌。2022年以来,A股已有东电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长动退、*ST艾格、退市新亿、观典防务、ST平能8家公司完成退市。退市时,上述公司股价区间为0.35元/股至10.95元/股,每股净资产区间为-0.22元至7.46元。 从退市原因来看,ST平能终止上市的原因为吸收合并,重组后简称龙源电力。而其他公司的退市原因则不同,其中 *ST艾格在2022年3月4日至3月31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成为今年首只面值退市股;观典防务则是北交所转板第一股,该公司股票在北交所终止上市后,将集中从北交所市场跨市场转登记至上交所市场。 另外,东电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长动退、退市新亿因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而退市。其中,退市新亿是2022年第一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该公司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2022年3月30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4月21日。长动退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将成为2022年首只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 对此,财通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师李美岑表示:“目前的退市整理期和《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为中小股东提供了时间来应对,也为后续股份转让做了保证。”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政之认为,多只个股宣告退市,常态化退市制度逐步建立,A股新陈代谢加速。畅通的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顺利实施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够缓解注册制下的市场扩容压力,同时实现A股上市数量的动态平衡,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记者 张曌 【2022-05-24】 *ST丹邦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林经楷 *ST丹邦(002618.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2年5月23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2022年5月31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1日。 【2022-05-24】 A股“新陈代谢”逐渐加速:年内已有21家公司宣布退市,“退市常态化”为全面注册制提供动态平衡 【出处】经济观察网【作者】周一帆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A股市场的“新陈代谢”开始逐渐提速。 5月23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决定*ST丹邦、*ST圣莱、*ST腾邦三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算上上述3家公司,截至5月24日,今年已有21家A股股票宣布退市,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一数量已经接近2021全年的23家。实际上,自2020年末退市新规出台后,A股退市速度明显提升,去年退市的23只个股,亦远高于此前1999-2019年的年均退市数量6只。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政之认为,更为畅通的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顺利实施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够缓解注册制下的市场扩容压力,实现A股上市数量的动态平衡,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常态化的退市制度下,A股全面注册制实施就更有保障。 “难兄难弟”栽在财务指标 从公告内容看,最新被深交所宣布退市的3家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ST丹邦。根据公告,该公司因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深交所表示,*ST丹邦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导致最终被判退市。 无独有偶,*ST圣莱亦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随后,根据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因此被深交所宣布退市。 *ST腾邦也是类似,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ST腾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触及年报重大异常退市。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三家公司共有近7万股东不幸踩雷,其中*ST丹邦股东总户数仍有3.19万,*ST圣莱有0.48万,*ST腾邦则有3.24万。 “新陈代谢”提速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查看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今年退市个股的数量相比去年已经大幅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2022年A股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到21家,接近2021年全年23家的水平。除深交所5月23日宣判退市的3家公司外,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东电退、退市新亿、*ST艾格、长动退等7家公司已经被摘牌,而被称为A股“钉子户”的德奥退,在停牌33个月后亦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同期公司还有退市西水、退市绿庭。 除此之外,*ST游久、*ST明科、*St中天、*ST中房、*ST昌鱼、*ST罗顿、*ST易见、*ST华讯8家公司也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除了确定退市的上述个股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超过20家公司亦有可能在今年被宣布退市。其中7家公司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均为负值,8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3家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实际上,根据交易所公告,沪深两市中还有超过40家公司处在退市边缘,毋容置疑的是,在今年A股市场“新陈代谢”加速之下,退市个股将大幅刷新历史数量。 申万宏源分析师程翔指出,总体来看,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会起到震慑效应,有助于激励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稳健经营。从整体来看,退市新规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净化了资本市场环境。 【2022-05-24】 7万股民踩雷!3家公司宣告退市!监管出手,这A股突遭立案!刚刚,19万手封死跌停!8万股民懵了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江右 中国基金报 江右 又3家A股公司宣告退市,7万股东踩雷。 据证券时报,在2021年财报披露后,*ST腾邦、*ST丹邦、*ST圣莱最终还是等来了退市宣判。 5月23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决定*ST腾邦、*ST丹邦、*ST圣莱三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5月23日晚间,深交所公告称,*ST腾邦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27日,*ST腾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公司已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0.3.10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ST腾邦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ST腾邦曾自称是“中国商业服务第一股”,公开信息显示,经过数年经营,腾邦国际主营业务已涵盖机票平台、旅游平台、差旅管理、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 无独有偶,与*ST腾邦一起退市的还有*ST丹邦。 *ST丹邦因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此外,*ST圣莱也被宣判退市。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截至最新报告期,*ST腾邦股东户数有3.24万,*ST丹邦有3.19万,*ST圣莱有0.48万。 正在遴选重整投资人,突遭立案 好好的在重整,突然遭立案了。 *ST凯乐突然遭立案,而刚连拉4个涨停板,也在尾盘泄了下来,市场似乎提前感知了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凯乐股东户数8.45万户。 近期股价强劲,正在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的*ST凯乐,突然遭到立案调查。5月23日晚间,该公司公告,2022年5月2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刚刚,*ST凯乐开盘跌停,超19万手封死跌停板。 公司表示,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ST凯乐因为资不抵债,债务违约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几天前刚开始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股价也因此表现强劲,似乎将要迎来希望。 5月20日,*ST凯乐公告称,为维护广大债权人、职工等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推动凯乐科技重整成功,临时管理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 并对意向重整投资人提出基本要求: (一)意向重整投资人应当是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主体(不限于自然人),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二)意向重整投资人应当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三)意向重整投资人应当具备与本项目相适应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四)符合上述资格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向重整投资人在确定职责、分工以及相互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参与投资。 网友:感觉还是危险,放我出去 资不抵债、债务违约,好不容易重整有所进展,开始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却突然遭遇立案。网友们开始担心重整能否成功,以及接下来的股价表现。 有网友表示,感觉还是微信,也有表示希望能够“出去”,也有担心要凉了。 股价连拉4个涨停,尾盘突然跳水 *ST凯乐近期股价走势强劲,先是连拉3个涨停后,23日再度盘中涨停,相当于连拉4个涨停,不过23日尾盘跳水。在晚间利空出来之前,股价提前“先跳为敬”。 5月23日,*ST凯乐收涨2.18%,收报2.34元,总市值23.3亿元。 *ST凯乐,戴帽前为凯乐科技,于2000年7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及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光纤、光缆、通信硅管及其它通信管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2年2月17日,公司收到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债权人湖北鑫轻塑化有限公司沙市分公司因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向荆州中院提出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编辑:舰长 【2022-05-24】 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A股市场新陈代谢呼应注册制改革 【出处】上海证券报 ◎记者王乔琪刘礼文○编辑全泽源 退市新规显威之下,A股又有3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 5月23日,深交所发布消息,*ST圣莱、*ST腾邦、*ST丹邦3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其中,上海证券报曾对*ST圣莱“催肥式保壳”手法进行深度调查和报道,其保壳“梦碎”的核心原因正是报道中重点质疑的输配电业务收入真实性问题。 上述3家A股公司黯然谢幕,可能是今年退市大潮中的缩影。“退市新规后,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的推进将继续加速尾部公司边缘化的趋势,从而减小退市新规运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运作,将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反过来为注册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3家A股公司宣告退市 自上市以后,*ST腾邦、*ST丹邦、*ST圣莱3家公司均出现了业绩连年下滑、股价“跌跌不休”的情况,一步步走向了退市的深渊。 今年3月中旬才获聘的年审机构,以一份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宣告”了*ST圣莱的命运。*ST圣莱5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中,因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审计机构对*ST圣莱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根据退市新规,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曾寄望于通过破产重整来化解危机的*ST腾邦,同样宣告离场。2011年2月于创业板上市的*ST腾邦,一度是国内10万家机票代理商中唯一上市的企业。2018年以来,*ST腾邦便处于债务缠身、诉讼不断的窘境。业绩方面,*ST腾邦2019年和2020年累计亏损超26亿元。 因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腾邦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终,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且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腾邦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因2020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同时2021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ST丹邦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ST丹邦于2011年9月上市,主营挠性电路与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柔性FCCL、芯片封装COF基板等。2020年起,公司发生流动性危机,业绩连年亏损,高管“内斗”不断,后因短期内两次变更年审机构引起监管部门关注。今年4月21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综合来看,3家公司均是已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典型“壳公司”,被市场“出清”的结局并不令人意外。根据相关规定,3家公司终止上市后,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公司股票将被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A股退市逐步进入常态 上述3家A股公司退市,可能是今年退市大潮中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以及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退市效率大幅提升。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2家上市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其中退市绿庭、退市西水等多家公司已进入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 与此同时,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依托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退市板块,按照“顺畅衔接、适度监管、防范风险、形成合力”的原则,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堵点、风险点进行优化完善。 可见,建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的方向越发明晰,“应退尽退”的共识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正逐步构建。 开源证券分析认为,注册制的推进将继续加速尾部公司边缘化的趋势,从而减小退市新规运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运作,将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反过来为注册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最终形成资本市场的正反馈。 【2022-05-23】 一夜之间,又有3只A股被强制退市!涉及近7万股东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齐金钊 5月23日晚,深交所公告,*ST腾邦、*ST丹邦、*ST圣莱三只股票终止上市。 中证君了解到,3家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目前,3家公司股东户数合计近7万。 3家公司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5月31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1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巅峰时市值近400亿 *ST腾邦从文旅巨头到资不抵债 *ST腾邦被提示退市风险前证券简称为腾邦国际,如今这家成立了24年、在A股上市11年的老牌公司,将成为2022年创业板第一只退市的股票。 2021年5月6日起,*ST腾邦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4月27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腾邦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214.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4.7亿元,同比扩大40.4%,归属股东的净资产为-11.5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公开资料显示,在*ST腾邦最高光的时刻,其市值曾一度接近400亿元。在旅游类上市公司中,曾与携程和华侨城A比肩,其年营收超过50多亿元。 围绕“以机票为入口、以旅游为核心、以金融为翅膀、以互联网为手段”的产业生态圈,*ST腾邦曾先后投资/收购欣欣旅游、八爪鱼在线旅游、捷达旅游、宝中旅游、喜游国旅、主题公园运营商巧趣文化等一批旅游企业,并出海到马尔代夫收购当地水上飞机公司,战略投资俄罗斯航空公司艾菲航空,拿下多条直飞航线等。 2019年初,*ST腾邦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杠杆断裂引发财务体系崩溃。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被宣布强制退市前,*ST腾邦还向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的申请。5月19日,*ST腾邦公告,公司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公司重整申请,公司未能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多家公司发布退市、摘牌公告 5月23日晚,还有*ST丹邦、*ST圣莱两家公司披露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决定。此外,德奥退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终止上市的复核申请,并被深交所受理。东电退则公告,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4日被深交所摘牌。 深交所公告,*ST丹邦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圣莱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德奥退公告,公司于5月16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终止上市的复核申请。5月23日公司收到深交所《复核受理通知书》。若深交所上诉复核委员会作出维持终止上市决定,该决定为终局决定。 东电退公告,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4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予以摘牌。公司A股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原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设立并代为管理的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退市常态化机制逐步形成 A股退市制度持续优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形成。 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全面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严格退市监管。退市新规精简了财务类退市的退市流程,退市效率大幅提升。根据退市新规,第一年触及财务类指标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则交叉适用各项财务类指标,任一指标不达标都会直接退市。 今年2月25日,证监会起草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分别发布了配套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再次指出,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随后,沪深交易所均发布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信息披露指引,立足于规范破产重整等事项信息披露,完善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和退出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 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来看,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退市新规实施之下,A股市场退市效率提升,退市周期缩短,市场生态得以优化。对资本市场而言,部分盈利性较差企业被强制退市,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市场整体环境更加清朗,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发现”功能。 【2022-05-23】 腾邦、丹邦 、圣莱达被宣布终止上市 A股“新陈代谢”提速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 5月23日,深交所发布公告,*ST腾邦、*ST丹邦、*ST圣莱股票终止上市,上述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同日,上述上市公司分别披露了被终止上市的公告。其中,*ST圣莱股从5月5日开市起停牌,股票停牌前价格达到5.19元/股,成为少见的相对高价的退市股。 高价股被终止上市 据*ST圣莱披露,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ST圣莱触及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按照规定,*ST圣莱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深交所申请复核,但复核期间,上述决定不停止执行。在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继续在风险警示板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资料显示,4月30日,*ST圣莱收到深交所关于终止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并表示公司将按照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在期限内提交书面陈述及申辩等材料;但直至本次被深交所叫停上市,上市公司并未披露申辩具体进展。 *ST丹邦同样因连续两个会计年度无法出具审计意见,触发终止上市。 5月12日,公司称已在申请听证的期限内向深交所提交了听证申请,如公司未按期参加听证,将被视为放弃听证权利,或公司参加了听证但深交所最终仍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债权人上诉申请重组 除了*ST圣莱,*ST腾邦面对终止上市也并未选择“躺平”,而债权人选择上诉。 *ST腾邦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债务缠身、诉讼不断。2019年、2020年持续亏损,并被审计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触发股票终止上市。 作为控股股东腾邦集团债权人,深圳市联日照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曾在2020 年10月10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深圳中院决定对控股股东腾邦集团及其子公司腾邦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预重整期间为三个月;但2021年12月15日,深圳中院认为腾邦集团的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较低,对其启动重整程序,不利于保护债权人,不符合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价值,深圳中院裁定不予受理申请人联日照耀对被申请人腾邦集团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 联日照耀随后在去年12月16日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但5月19日最终被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据统计,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其中以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为主。 海通证券指出,近年来A股退市逐渐常态化,对财务造假等行为实行“零容忍”。据统计,2019年以来A股退市速度明显加快,2019-2021年退市数量分别为10、16、20家,同比增速分别为100%、60%、25%,仅这三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就占到A股全部退市数量的31%。而且近年来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因财务造假而退市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2021年A股因财务造假而退市的公司分别有5、9、10家,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2022-05-23】 雷声滚滚!这3家公司将终止上市 超6.9万投资者“踩雷” 【出处】和讯网 5月23日,*ST腾邦、*ST丹邦、*ST圣莱等3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这2家公司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均为2022年5月31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ST丹邦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ST丹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3月末,*ST丹邦的股东人数为31912户。 2022年4月27日,*ST腾邦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0.3.10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3月末,*ST腾邦的股东人数为32421户。 *ST圣莱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3月末,*ST圣莱的股东人数为4774户。 统计显示,截止2022年3月末,上述3家公司的股东人数为69107户。 上周(5月18日),*ST中房、*ST明科 、*ST昌鱼、*ST游久 、*ST中天、*ST罗顿等6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这6家公司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均为2022年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 此外,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也于当日发布关于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称,公司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于2022年5月24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2022-05-23】 *ST丹邦被终止上市! 于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北京商报 (记者董亮丁宁)5月23日晚间,深交所官网显示,深交所决定终止*ST丹邦(002618)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公告显示,因*ST丹邦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ST丹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表示,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4条的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3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2022-05-19】 9万股民踩雷!6年营收造假超500亿 “区块链第一股”退市!*ST华讯也告别A股 【出处】证券时报 6家公司刚宣告退市,又有一批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 5月18日晚,*ST华讯、*ST易见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交易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自5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6日。截至2022年3月31日,两家公司拥有股东户数接近9万户。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其中逾九成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除已退市并被摘牌的*ST艾格、退市新亿外,目前处在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有5家公司,还有2家公司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交易所摘牌。 除了上述已被判退市的公司外,还有一批公司处于等待宣判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5公司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又有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5月18日晚,*ST华讯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关于华讯方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ST华讯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4月28日,*ST华讯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19亿元且营业收入为0.35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21.32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ST华讯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5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本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截至今年1季度末,公司拥有股东超过4.5万户。 无独有偶,与*ST华讯一起被强制退市的还有*ST易见。5月18日晚间,*ST易见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ST易见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7月7日起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7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9.72亿元。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上交所决定终止*ST易见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2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16日。 “区块链第一股”6年营收造假超500亿 *ST易见除了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外,还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4月19日晚,*ST易见公告,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的违法事实为:2015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未按期披露2020年年报。 《告知书》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公司以各类虚假业务各年合计虚增收入分别为44.41亿元、119.2亿元、120.04亿元、104.7亿元、109.87亿元、64.29亿元,占各年度披露的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26%、73.68%、75.20%、72.18%、71.59%、66.16%,6年时间合计虚增收入562.51亿元。 各年虚增利润分别为0.43亿元、6.84亿元、11.47亿元、11.21亿元、12.4亿元、39.75亿元(考虑易见股份2020年自行计提的坏账准备),占各年度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49%、69.33%、96.46%、110.06%、142.94%、33.07%,6年时间虚增利润82.12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连续亏损。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告知书》中公司涉嫌违法的事实和财务数据予以核实,预计公司2016年至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公司将尽快对2015年至2020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ST易见还存在未及时披露2020年年报违法事实。2021年4月30日,易见股份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2020年年报,公司股票将自2021年5月6日起停牌。2021年7月6日,易见股份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 此外,*ST易见在2015年度至2018年度报告中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5年至2018年9月、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易见股份控股股东为九天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冷天晴,易见股份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ST易见曾被誉为A股“区块链第一股”。易见股份原名“禾嘉股份”,前身是四川上市公司禾嘉股份,于1997年上市。2016年,禾嘉股份开展区块链业务,宣布与IBM展开合作,联合开发“易见区块系统 1.0”系统,在此过程中,IBM提供基于超级账本Fabric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2017 年开始,禾嘉股份公司主营业务全部为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为反映公司所处行业和发展需要,禾嘉股份于同年4月更名为易见股份。随后,易见股份也在市场名声大噪,成为“A股区块链第一股”。 截至最新,*ST易见股票收盘价格为0.78元/股,较公司股价历史高点已跌去97%。公司截至1季度末拥有股东户数接近4.4万户。 *ST华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交易所宣判退市的前夕,*ST华讯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月9日晚间,*ST华讯公告,公司于2022年5月9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对于被证监会调查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ST华讯此前诸多运作存在蹊跷,包括重整申请法院不予受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股东大举减持、审计报告难产、变更年审会计师事务所等。 *ST华讯已经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流动性不足的原因,*ST华讯未能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清偿义务,今年4月26日,*ST华讯还新增了列入名单。此外,*ST华讯正处于债务高企、资金短缺艰难困境,同时*ST华讯破产重整未被法院受理、债务逾期诉讼导致的主要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等。 上市公司被宣判退市,大股东的日子也不好过。据*ST华讯公告,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所持*ST华讯部分股份将被执行第一次司法拍卖,执行拍卖的股份数量12569万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55.69%,占公司总股本的16.41%。如前述股份公开拍卖最终成交,将可能会造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目前此次拍卖事项尚在公示阶段。 还有25家公司等待宣判 2021年是退市新规落地执行的第一年,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A股退市公司将超过40家。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目前, *ST艾格、退市新亿已被摘牌,退出A股市场;退市中新和退市拉夏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东电退、长动退、德奥退、退市西水、 退市绿庭5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 除了上述已经宣告退市的公司外,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收到交易所退市前事先告知书的公司有25家,包括*ST邦讯、*ST金刚、*ST猛狮、*ST晨鑫、*ST丹邦、*ST德威、*ST圣莱、*ST当代、*ST宝德、*ST天首、*ST科迪、*ST新光、*ST绿景、*ST东海A、*ST厦华、*ST济堂、*ST众应、*ST海医、*ST数知、*ST环球、*ST网力、*ST聚龙、*ST金泰、*ST腾邦、*ST海创。 上述公司多数是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目前处在等待交易所决定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师程翔认为,总体来看,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会起到震慑效应,有助于激励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稳健经营。从整体来看,退市新规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净化了资本市场环境。 【2022-05-18】 同一天 A 股 6 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出处】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刘敏 5月17日晚,A股6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ST游久、*ST明科、*ST中天、*ST中房、*ST昌鱼、*ST罗顿公告均显示,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将于5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上述6家公司股东合计超过18万户。二级市场上,截止5月18日收盘,上述6家公司股价年内均已跌超60%。 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这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的原因都是触及相关财务类退市指标,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有的公司甚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ST游久、*ST罗顿、*ST中房、*ST明科、*ST昌鱼等5家公司因2021年营收未过亿,且净利润亏损被强制退市;*ST中天则是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 具体来看,*ST游久已多次在退市边缘徘徊,最终成为今年以来第二只退市游戏股。*ST游久前身为爱使股份,为剥离亏损煤炭资产,于2015年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全面转型互联网游戏行业。期间公司以高达41倍的溢价率收购了游戏公司“游久时代”,重组完成后于次年更名“游久游戏”,其主营业务也由煤炭采销转变为煤炭采销及网络游戏运营。 此后,*ST 游久在 2017 年、2018年分别亏损4.22亿元、8.91亿元,导致公司股票“披星戴帽”。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1582.73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056.66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581.99万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披星戴帽”公司保壳难 *ST罗顿、*ST中房、*ST明科、*ST昌鱼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79万元、269万元、1771万元、1.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0万元、2938万元、5194万元、2888万元。其中,*ST昌鱼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尽管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1016.55万元,但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452.56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568.86万元。因此,公司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由此可见,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后,“披星戴帽”公司的保壳难度明显增加。 交易所方面表示,退市新规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新增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目的是为更精准地刻画描述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力求出清空壳公司。在适用该指标时,退市新规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年审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ST中天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从业绩来看,2018年至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亿元、-31.65亿元、-10.43亿元、-68.54亿元。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出A股市场,*ST艾格、退市新亿已退市并被摘牌;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也已走完退市整理期,将于5月24日被正式摘牌。另外,除目前已公告要退市公司外,还有多家“*ST”公司已收到交易所决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函,分别有*ST邦讯、*ST猛狮、*ST晨鑫、*ST丹邦、*ST金刚、*ST德威、*ST圣莱、*ST当代、*ST宝德、*ST天首等。 从目前来看,退市新规精简了财务类退市的退市流程,是退市公司增多的原因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无关营收扣除事项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在退市边缘的公司影响较大,同时也对那些通过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捐赠等方式做大营收、规避退市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2020年末退市新规出台后,A股退市速度明显提升,更为畅通的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顺利实施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够缓解注册制下的市场扩容压力,同时实现A股上市数量的动态平衡,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常态化的退市制度保障下,A股全面注册制实施可期。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