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002570 贝因美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11】 贝因美(002570)接力"微笑行动" 余姚城郊一间简陋平房里,5个半月大的男孩小雨喝完奶,甜甜地在妈妈怀里 睡去。小雨长得白白净净,很是可爱,但他的"兔唇",却时刻提醒着父母,这是一 个有缺陷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困,小雨很有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时机,90后的打工父 母正寻求一切机会,让孩子可以灿烂地微笑。 前不久,知名婴童企业贝因美(002570,)通过媒体的报道看到小雨的故事后, 当即决定,在公司19周年庆之际,延续企业19年来坚持的公益事业,联手中国微笑 行动组织和媒体,接力"微笑行动"。 以"育婴专家"为品牌定位的贝因美,了解到像小雨这样的情况在新生儿中并不 少见,大约六七百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是唇腭裂患儿。一些孩子因为口腔颌面部的 先天性畸形,无法正常进食、说话,甚至连一个最简单的微笑都无法展现给最爱他 们的父母。部分家境贫困的唇腭裂孩子最后放弃了治疗,永远失去了完美的微笑。 为了让小雨和更多家境贫困的唇腭裂孩子得到帮助,为了让更多宝宝拥有微笑 的权力,贝因美宣布捐赠总价值100万的物款,并公布征集热线95105377转9,在全 国范围公开征求有手术需求的100个唇腭裂宝宝,免费资助这些宝宝完成手术。 前天,小雨作为贝因美资助的第一例唇腭裂宝宝,在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顺 利完成了手术,有"战地玫瑰"美誉的闾丘露薇,专程从香港赶至杭州,见证了这感 人的一幕。 作为一直热心公益,关注婴童健康成长的知名婴童企业贝因美,自成立之日起 即关爱弱势群体,19年来,贝因美持续实施"爱婴工程"、"育婴工程"和"亲母工程" 三大独特的公益事业,坚持爱心援助困难多胞胎家庭、儿童福利院、贫困婴幼儿家 庭、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地震受灾孤儿等。 谈及此次捐赠"微笑行动"的初衷,贝因美公众事务部总经理鲍晨表示:"爱是 贝因美不变的品牌精神。"宝贝因爱而美"这是贝因美的品牌寓意。贝因美相信,只 要有爱,每个孩子都能变成美丽的天使。我们关注到那些因为兔唇残疾而被剥夺了 微笑权利的孩子,希望借助"国际微笑行动组织"这个公益平台,用爱心帮助他们重 拾微笑,重拾对生活的自信,并想告诉他们:宝贝,因为有爱你也会笑的很美!" 【出处】每日商报【作者】 【2011-09-30】 审计风暴揭出贝因美(002570)"伪高新"将补缴税款5892万元 这是又一个上市公司“伪高新”被监管部门查实的案例,且也是目前公开信息 中上市公司高新资格“掺假”最严重、追缴补税金额最高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审计署正式的审计报告早已于6月发布,东湖高新当时即 公告高新资格“被查”并需补税的情况,而贝因美却直至昨日方才披露。更值得关 注的是,贝因美4月12日挂牌上市,此前中介机构是否核查其高新资质存“掺假” 嫌疑?此后又是否知情审计署的监管动态及严重后果? 贝因美9月29日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杭州滨江区国家税务局的通知,由于不 符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条件,需补缴2008年、2009年税款5892.7万元。 公告称,根据《审计署关于浙江省国家税务局2009年至2010年税收征管情况的 审计决定》(简称《审计决定》),审计署认定,贝因美在2008年申报高新技术企 业资格时,前三年实际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5%;且申报的发 明专利与其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不直接相关。查阅资料,贝因美此前已有东湖高新 、精艺股份等上市公司披露过因监管部门查实高新资格“掺假”而需补税的情况。 但以掺假程度与补税金额来衡量,贝因美为目前最严重者。 当日,贝因美股价跳低1.49%开盘,盘中一路震荡下行,并创下29.00元的历史 新低,最终报收于29.30元,跌幅高达5.12%。该收盘价已较其IPO发行价42元“破 发”超过30%。 更引人质疑的是,贝因美于4月12日挂牌上市,据今被曝“原形”未及半年, 在已知案例中不仅耗时最短,而且时间相对滞后。 记者详查《审计决定》发现,该文件与审计署于6月27日公布的《2011年第34 号:国家税务局系统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结果》(简称《审计结果》)相互关联。《 审计结果》介绍:审计署对国家税务总局和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等18个省区市 国税系统2009年至2010年的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开公告。 据《审计结果》,审计署抽查了148户高新技术企业,有9个省市的认定管理机 构将17户不符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导致其2009年至2010年享受减免税优惠26.6 5亿元。其中,5户不拥有核心知识产权;2户产品不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 术领域》规定的范围;3户申报的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收入没有相关性;3户高新技 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未达规定标准;3户研发费用占销售 收入的比例低于规定比例;1户科技人员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 《审计结果》还称,审计结束后,审计署向各地国税部门出具了审计报告,依 法下达了审计决定,截至目前,国税总局及各省级国税局已部署了整改工作。 记者虽未获悉《审计决定》具体于何时下发至浙江国税局,但据上述文件,理 应早于《审计结果》发布的6月27日,为何贝因美9月底才收到浙江国税局通知并公 告此事? 同时,东湖高新的案例亦可印证上述质疑。6月20日,东湖高新公告,鉴于审 计署对湖北省国家税务局2009年至2010年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认定公司2007年 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应补缴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基于此,公司已 于2011年6月17日补缴税款1774.4万元及滞纳金490.27万元。 此外,贝因美现仅将补税按会计差错进行财务处理,尚未提及相关监管部门是 否将对此进行处罚、公司高新技术资格是否已取消、若未取消会否对2011年复审造 成影响等事项。 由于高新资格可为企业带来10%的所得税减免,一旦失去,将较大程度地影响 贝因美往后三年的利润水平。 客观而论,贝因美绝非上市公司“伪高新”最后一例。本报曾连续刊发《补税 “后遗症”揭开IPO企业“高新”认证现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面临严格复审 部分公司税收优惠或终》等多篇报道,随着监管部门的深度介入,预计将有更多企 业被揭开“画皮”。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9-29】 高新企业资格不符 贝因美(002570)将补税5892.7万 贝因美今日披露,公司于近日收到杭州滨江区国家税务局的通知,由于不符高 新技术企业资格条件,需补缴2008年、2009年税款5892.7万元。 公告称,根据《审计署关于浙江省国家税务局2009年至2010年税收征管情况的 审计决定》,审计署认定,贝因美在2008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时,前三年实际 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5%;且申报的发明专利与其主要产品的 核心技术不直接相关。以减免的2008年度和2009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计,需补 缴税款5892.7万元。 该事项将减少公司净资产及资金5892.7万元,影响2008年、2009年度净利润分 别为1082.2万元、4810.5万元。公司将于9月29日补缴上述税款。依据相关规定, 本事项应为会计前期差错,公司拟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更正相应年度财务报表,具 体需经审计机构审核确定,并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将不影响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 。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8-18】 大举买入贝因美(002570) 社保基金或被套 贝因美昨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两只全国社保基金组合在二季度大举买入公司 股票近9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26.02%。但从目前股价来看,社保资金可能悉 数被套。 半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108组合、602组合期末分别持有公司股份780.45万 股和115.44万股,合计持股占期末流通股比例为26.02%。 从公开信息来看,社保资金建仓很可能就在贝因美刚上市的前三天。交易所披 露的龙虎榜显示,4月12日、4月13日和4月14日,连续三天分别有一个机构席位上 榜,大举买入贝因美1.89亿元、9182万元和2191万元,累计耗资约3.03亿元。如果 以上述3天贝因美44.2元的加权成交均价计算,且社保资金尚未割肉出局的话,其 浮亏比例应在20%左右。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8-17】 贝因美(002570)中期净利1.95亿元 同比增长1.49% 贝因美(002570)周二晚间发布中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5亿元, 同比增长1.49%。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2亿元,同比增长18.18%。实现每股收益0.49元, 同比减少2%。 公司同时预计今年1-9月份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为-10%-20%。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1-07-06】 贝因美(002570)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宏辞职 贝因美(002570)今日公告,谢宏因个人健康原因请求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 及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董事会7月5日已接受 其辞呈并生效。同日,公司监事郑延海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称他们的离职不会影 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陈雅琼 【2011-04-16】 贝因美(002570)澄清未经环保核查上市传闻 近日,网上盛传"环保组织致信深交所,指贝因美未经环保核查上市",贝因美 (002570)今日对此进行澄清,表示公司不属于需要履行上市环保核查手续的行业 和企业。 传闻的主要观点是,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属于重污 染行业,且存在跨省生产经营情形,应属于在上市过程中需环保核查的范围之内, 应履行相应的上市环保核查手续。该文指出贝因美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记录,其《招 股说明书》中"近三年来没有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事件发生,没有严重环境违法行 为和受环境行政处罚的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描述有明显错误。 贝因美对此表示,根据对申请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等一系列相关规定, 贝因美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均不涉及酿造固体饮料的生产,不属于在首发申请文件 中需要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并履行相应上市环保核查手续的行业及企业 。 安达市环境保护局曾就2007年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污水超标排放对该公 司处以10万元的罚款。但该事件发生于2007年度,且由于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 司严格落实了环保"三同时"制度,实现了达标排放,于2008年12月通过了环保验收 ,因此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情况没有错误。另外,公司也不存在跨省生产经营 情形。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04-15】 贝因美(002570)假摔真涨 国产婴幼儿奶粉有潜力 作为国内婴幼儿奶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贝因美上市三个交易日的表现,再 次让市场看到机构投资对乳制品消费的追捧。究其原因,除了外围因素影响,更重 要的是,今年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 部结束。这意味着,经过行业的一轮重新洗牌后,不能达到生产条件的小型乳企被 淘汰出局,行业龙头公司的盈利水平将相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则派生出 二级市场乳制品股的新一轮投资机会。 新股贝因美刚刚上市三个交易日,却已经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作为国内婴幼儿食品领域的领导品牌,贝因美在上市前后就受到多家知名券商 的齐力推崇,券商们表示,贝因美是2008年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国内知名婴 幼儿奶粉企业之一,2010年公司在国内国产品牌中,婴幼儿营养米粉和婴幼儿配方 奶粉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毛利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所占比重已达89.89%,高端奶粉 销售占比达到80%-90%,公司行业整合和成长空间巨大,后市非常看好。 机构扫货游资跟进 上市当日即4月12日,贝因美早盘表现并无亮点,盘中甚至一度破发,但是收 盘后成交龙虎榜显示,当日,一家机构趁机大举买入1.89亿元,占了当天成交金额 的近四分之一!三家浙江游资也趁机大捡筹码,东方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中 信金通杭州庆春路营业部、上海证券温州永强大道营业部分别买入1402万元、1381 万元和910万元,分别位居买入榜第二至第四位。哪怕是排在卖出榜前五位的"打新 专业户",在卖出的同时也在大举买入,有的甚至买入金额多于卖出金额。上榜的 五家游资全部是"国信系"游资,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卖出378万元, 买入金额却达到416万元,净买入金额38万元。 虽然4月12日的龙虎榜显示了机构的动向,但耐心的机构们并不就此轻举妄动 ,4月13日开盘后,贝因美的股价并没有高举高打,仅上涨了2.38%。但收盘时,公 司股价坚决封上涨停板。事实上,这时候机构资金仍在大举吸货。收盘后的成交龙 虎榜显示,4月13日一家机构又大手笔买入9182万元,占了当日成交金额的12.54% 。这样,短短两个交易日,机构共买入贝因美2.81亿元,即使以每天的成交均价计 算,其股数也达到655多万股,占了流通股比例的19.04%! 4月14日,贝因美再次以33%的换手率登上了龙虎榜。资料显示,当日机构买入 力度有所减弱,但居买入席位第一名的仍旧是机构,14日当天净买入2190万股。记 者粗略统计,从4月12日上市到4月14日,机构一共吃进了700余万股贝因美股票, 占贝因美总流通股本的20%还多! 为什么贝因美会如此受追捧?行业分析师在收盘后对贝因美做出的点评是:" 国内婴幼儿奶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的地位无可取代,发行价较为合理,后 市继续看涨。" 核污染加速国产奶布局 近期日本地震及核辐射的消息传出后,不少家长担心日本奶粉新货受到核污染 ,因此大量购买现有日本奶粉,导致脱销。在日本奶粉市场让出部分份额的同时, 国内龙头企业光明乳业和伊利股份等,正暗自发力。 一方面,是日本奶粉存量告罄;另一方面,是新货要面临核污染的质疑,在这 种情况下,我国国内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正加速布局抢占市常 "这对伊利自然是好消息。"伊利董秘办人士昨日表示,"伊利公司目前在国内 婴幼儿奶粉方面做得最好,管理机构也想树立标杆企业,把婴幼儿奶粉这块做大做 强。"而另一家国内乳业巨头的行动也丝毫不落后,光明乳业总经理郭本恒曾公开 表示:"我们看重婴幼儿奶粉市场,但现在是试水,光明奶粉真正发力应该还在明 后年,形成支柱应该在两三年之后。"据郭本恒透露,2010年光明奶粉业绩做到3.5 亿元,今年目标是翻番,明年要翻两番。"在光明乳业的盘子里,销售收入达到20 亿元左右才能算是真正的支柱。"郭本恒说。 光明乳业近日发布最新消息称,光明乳业未来将在婴幼儿奶粉领域发力,并计 划将2011年奶粉销售收入同比实现翻番。据了解,光明乳业与新西兰国家农业研究 院合作研发的全新婴幼儿高端奶粉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奶源和市场向龙头集中 今年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部结 束。截至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 ,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 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 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将一律停止生产 乳制品。此次整改的通过率仅为54.68%,大大低于预期。 安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刘铭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对婴幼儿奶 粉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更甚,对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判断,行业将会迎来 新一轮整合,部分中型规模的企业与其过剩产能也将会被淘汰。奶源和市场将进一 步向行业和区域的龙头公司集中,更加有利于如伊利、蒙牛等全国性的龙头公司。 我们认为,位于市场集中度本来已经很高的一线城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 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因此能够存活的公司基本都能够满足整改的要求。如上海、北 京的城市型乳企在当地市场受益有限,但光明、三元如果能够抓住有利时机,积极 开拓周边市场和资源,如华东和华北市场,将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大通证券行业分析师张喜表示:"大批不能达到生产条件的小型乳企被淘汰出 局,有利于降低行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系统性风险。而我国乳品行业的集中度很高 ,行业前五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约60-70%左右,淘汰这些小型乳企之后, 市场自然会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更加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困扰我国乳业的原奶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由于过剩产 能的淘汰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行业龙头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将相应得到一定程度 的提高。"我们预计,行业的龙头公司针对市场和奶源的新一轮扩张即将开始。"张 喜判断。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靖曦 【2011-04-12】 贝因美(002570)今日挂牌 4月12日,贝因美(002570)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公司是国内奶粉行业的 领军企业之一,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常目前,贝因美的产品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2010年底,贝因美奶粉通过香港STC标准验证后在香港上市,公司产品同时还 通过了乳品新国标的检验。根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2010年1-10月,贝因美婴幼 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8%,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按照投资项目由急到缓的次序投向以下项目:黑龙江贝因 美乳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配方奶粉工程项目,北海贝因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 000吨米粉项目。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林喆,黎宇文 【2011-04-12】 贝因美(002570)实施多元化战略 要做婴童业综合运营商 “生命因爱而生,宝贝因爱而美。”对于将在中小板上市的婴童行业领跑者贝 因美(002570)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身践力行的使命目标。 资料显示,贝因美IPO前股权结构的一个特点,就是众多创投公司扎堆持股, 并且其中不乏中金、中信、中投、平安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介入,这反映了众多 机构对公司未来投资价值的看好。 贝因美董事长谢宏表示,上市后,贝因美将正式启动同心多元化品牌战略,将 从“单一产品制造商”,逐步走向“提升内涵的品牌商”,最终发展为“面向婴童 行业的综合运营商”。 婴童市场广阔 根据Euromornitor的统计,2010年我国婴幼儿食品市场规模在420亿元,其中 配方奶粉为368亿元,占比87%,辅食为53亿元,占比13%。预计2015年,我国婴 幼儿食品市场规模可达9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成熟的婴幼儿食品市场通常具有很高的行业集中度,以美国为例,仅美赞臣、 雅培、雀巢3家企业就已占据97.1%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婴幼儿食品 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婴童行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国家规定2011年3月底之前未重新获得生 产许可的相关企业将被停产。中金研究员预计,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婴童 行业品牌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直至淘汰的马太效应将充分显现,行业将正式进入淘 汰整合期。类似贝因美这样的行业领导品牌的优势或将凸显。 可控奶源加进口保障质量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原奶质量问题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竞争 力的重要体现。 贝因美表示,公司的奶源主要来自非自有可控奶源基地以及国外进口,这样的 模式既避免了高昂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又保证了高品质的奶源供给,成为贝因美 既能保持高速成长,又能维持较高利润率和品牌美誉度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贝因美的奶源基地位于“中国奶牛之乡”的黑龙江安达市,处于被称 为“黄金奶带”的北纬43度到52度区域内,奶源品质优越。此外,贝因美也从爱尔 兰、荷兰、新西兰以及芬兰等地进口奶源,主要原料供应商均为世界顶尖的乳制品 原料供应商,产品质量过硬。 技术研发能力突出 婴幼儿奶粉的竞争本质上是配方的竞争,每一种新的营养元素的添加都基于长 期研究,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优质产品,因此配方能够形成企业的“护 城河”。 贝因美自成立起就致力于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研究。贝因美与上海市儿科医学 研究所携手成立“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贝因美母乳研究中心”,率先开展中国母 乳成分研究,且明显区别于基于国外母乳成分研发的国外产品配方。 从研发投入上看,贝因美研发投入远高于国内同行。贝因美2008年、2009年和 2010年的研发费用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9%、3.14%和2.76%。而行业平均披露 研发费用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千分之二左右。 贝因美目前拥有28项专利权、13项专利申请权,并已掌握多项与婴幼儿食品相 关的关键技术。公司主导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营养米粉均为公司自主创新 项目。 成熟有效的销售渠道 贝因美在全国成立了26家分公司,拥有超过2200家经销商、覆盖近8万个零售 终端,分别在6个营销大区各配置一名销售总监,另外还配置了一名重要客户(KA 大卖场)销售总监。在渠道模式上,公司将零售终端客户划分为现代零售客户和专 业婴童客户,根据不同渠道客户的特点和重要性采取经销商模式或KA模式进行销售 。 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公司KA模式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8.68%,经销商模式 收入占比77.1%。与经销商模式相比,KA模式有利于缩减中间流通环节,提高贝因 美产品的毛利率。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李欣 【2011-03-30】 贝因美(002570)今日网上申购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今日(3月30日)进行网上申购,申购简称“ 贝因美”,申购代码“002570”。 公司董事长谢宏昨日表示,在未来三年内,贝因美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积 极拓展网络销售等新渠道。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行渠道经验共享计划,进一步提升各 类终端业态的销售能力,与客户共同成长,共享供应链效能改善创造的价值。伴随 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规模效应,公司盈利水平将保持高水平。同时随着公司品牌 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公司会依据相关业务多元化的理念,在孕婴童用品、玩教具等 相关领域积极拓展。未来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秉持国际化的战略,发挥本 土化优势,持续努力,从婴童食品品牌迈向婴童生养教全案解决者,成为婴童业综 合运营商。有业内人士称,贝因美拥有国际化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加之在产品配方 上专门针对华人,并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管理体系,令贝因美更具优势。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高晓娟 【2011-03-29】 贝因美(002570)IPO发行价42元 投资价值获机构认同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自3月22日刊登招股意向书以来,公司高层与 保荐机构平安证券组成路演团队,在上海、北京、深圳与询价机构进行路演推介活 动,今日公司在中小企业路演网进行网上路演。公司刊登发行公告,发行价格确定 为42元,每股收益按照2010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 的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为42.42倍,公司投资价值获机构普遍认可。 从路演期间分析师出具的研究报告看,机构普遍看好贝因美在婴童食品领域的领导 地位和发展前景。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赵家福,赵大芳 【2011-03-29】 贝因美(002570)发行价定格42元 贝因美(002570)今日刊登发行公告,发行价格确定为42元,对应的市盈率为 42.42倍。公司今日在中小企业路演网举行网上路演。据悉,自3月22日刊登招股意 向书以来,贝因美高管人员与保荐机构平安证券组成路演团队,在上海、北京、深 圳与询价机构进行路演推介活动,公司投资价值获机构普遍认可。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子女从小的 健康和教育的投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据国家人口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预测,从2008年起我国将迎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且将持续十几年 ,我国出生率和出生人数将明显增加,预计对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总需求产生有利影 响,发展空间毋庸置疑。贝因美作为中国婴童产业的领跑者,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加 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凭借公司领先的竞争优势和强大的研发及生产能力,获得持续 快速增长。 贝因美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围绕现有的核心业务板块,着重提高主营业务 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营养米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推动公司盈利水平不断攀 升。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李欣 【2011-03-22】 贝因美(002570)今起招股 拟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刊登A股招股意向书,标志贝因美正式登 陆中国资本市常贝因美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发行后总股 本不超过42605 万股。此次公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黑龙江贝因美乳业年产5万吨配 方奶粉工程等3个项目,计划募集资金8.72亿元。据悉,贝因美公司主要从事婴幼 儿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赵家福,赵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