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公司报道☆ ◇000062 深圳华强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10】
深圳华强(000062)成功发行25亿中期票据
    记者昨日从深圳华强(000062)集团获悉,深圳华强集团25亿中期票据在中国银
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注册。本次中票发行由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注
册金额25亿元,期限3年,是深圳重点文化企业与深圳金融业代表企业强强联合的
典型案例,不仅给华强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而且为深圳文化企业创新
融资方式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11-11-04】
深圳华强(000062)芜湖拿地建电子市场
    11月2日,深圳华强(000062)全资子公司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取
得芜湖市国土资源局出让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深圳华强将在该地块上建设
电子专业市常该地块土地面积为7.94万方米,成交金额7.14亿,其中商业、办公面
积不得少于项目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电子数码商城建筑面积不得少于4万平方米
。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11-04】
深圳华强(000062)逾7亿芜湖拿地
    深圳华强 (000062)公告,11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
限公司取得芜湖市一地块使用权,成交金额为7.14亿元,该地块面积7.93万平方米
。公司表示,公司将在该地块上建设电子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公司主业,进一步推
进公司的异地扩张,逐步实现全国连锁经营的实体交易平台。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11-10-31】
深圳华强(000062)前三季净利3948万元 同比下降74%
    深圳华强(000062)周日晚间发布三季报,公司7-9月净利润938.54万元,同
比下降90.5%。
    1-9月,公司盈利3947.77万元,同比下降73.84%,每股收益0.06元。
    1-9月,公司营业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48.84%,主要系电子商务业务规模
扩大,电子市场新增店面面积,华强广场酒店业务增加所致。
    公司表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的两家主要参股公司亏损
导致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公司在异地的项目有费用发生却尚无收益产生,以及所得
税增加。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1-09-27】
深圳华强(000062)控股股东股权结构或发生变动
    深圳华强(000062)周一晚间公告称,接公司控股股东华强集团通知,恒健投
资将其所持华强集团9%的股权转让给景丰投资,在该事项得到完全履行后,恒健投
资将不再持有华强集团股权。
    该项交易已于9月23日获得广东省国资委批准,尚需办理后续手续。
    公司表示,该事项对公司实际控制关系不构成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
人未发生变化,华强集团仍持有公司74.96%的股份。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1-03-23】
深圳华强(000062)北日系元件"一日一价""自炒家"推手
    穿梭在中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批发市场--深圳华强北的各个电子城中,能明显
感受到商家不自觉流露出的愉悦心情。从3月11日日本地震开始,他们在震前以平
价购入的"日系"电子元件销售价以一日一价的速度节节攀升。
    最高单品涨幅达150%
    根据深圳市华强北电子
    市场价格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一期"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
,在3月14日至3月21日这一周中,华强北电子市场综合指数上涨4.53%,突破100点
,为三年来最大涨幅,其中电子元器件指数剧涨7.87%。
    该公司数据运营总监吴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
况来看,整个华强北的电子原配件"只要跟日本有关的,价格都刷刷地猛涨",据他
观察,从震后到昨日为止,"日系"电子原配件平均累计涨幅大约在20%。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电子元器件涨幅排行榜中,上周单个产品涨幅前三名被日本
无线电(JRC)的三款不同型号放大器包揽,涨幅均超出原价一倍,涨得最厉害的
一款型号甚至达到了震前价格的1.5倍。紧随其后的是东芝的几款电源电路,涨幅
在九成左右,东芝一款半导体三极管价格也翻了一番。
    并非所有价格"爆炸"的都是日资背景,美国SST、Spansion的闪存、三星的电
容器等产品也保持了60%以上的上涨。
    对于非"日系"元器件为何也来涨价潮里凑热闹,吴波表示地震后最开始上涨的
的确是以东芝为代表的日系元件,但紧接着SST、三星等品牌也"跟风涨",实际上
这两款非日系元器件供应量基本没有受到地震影响。
    "自炒家"是推手
    "日系"元件价格"连级跳",人们第一反应会认为是震后日本工厂设施受损、电
力不足、交通未恢复等情况导致货源紧张造成的,但当记者在华强北电子市场里随
机询问几家电子商家时,他们均表示可以保证"充足供货",并表示地震后销量与往
常相当,并没有出现市场需求激增。
    在电子科技行业混迹十余年的吴波解释,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惯例是整个行业保
持83天的产品库存,即工厂仓库储备30天库存,供应商储备30天库存,接手的散户
自己储备23天库存。"震后83天的库存足以支撑下游企业寻找到另外一家可替代的
元器件供应商。"他说,因此现在很多与日系芯片厂家有订单的企业也并不是特别
紧张。
    吴波认为,此轮震后市场价格暴增很大程度上是炒家运作的结果,"这个行业
历来都是炒家的天下"。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上周五,华强北一个闪存在上午是7.9
元,中午跌到3.8元,收盘时回升到5.5元,可见得市场中很多买家其实都是炒家,
而且"一般都是自己炒自己"。
    吴波将这些"自炒家"分为三类,一是原生产厂,二是供应商,三就是电子市场
里这些小散户公司,每经一道流通程序就会将价格调高一轮,这种"自炒"在行业内
并不是无先例可循。
    关于未来走向,吴波认为,经过地震后三天的连续上升,电子元器件价格已经
在上周四、周五时有所回调,上涨行情已经近乎结束,现在基本算是一个合理的价
位,未来将围绕此价位振动。
    企业寻找替代元件
    日本地震对日本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究竟影响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数字化
评估结果。本报记者获得某全球500强日资电子企业驻深圳全球采购办公室对自己
企业在日本地震中的一份影响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该日资企业在岩手县、仙台县
等多地的工厂受灾,部分产品"影响到半年后可能仍无法消除",更多产品是三四个
月的影响。另外在影响原因一栏中,多数注明"电力"。据了解,日本目前的电力系
统并未完全恢复。
    由于类似这家500强企业受地震影响的日资企业众多,原本主要采购"日系"元
器件的企业也开始寻找非"日系"的替代方案。
    业内普遍预计,日本地震对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影响或将在二季度末显现,彼时
库存已经基本消耗完毕,吴波也预计,日系供货紧张后,非日系的可兼容替代元件
或许将是下一波电子市场行情的拉动者,国内企业以及欧美系、韩国等电子元件企
业均有机会在日本的困难时期分得一杯羹。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10-06-18】
深圳华强(000062)否认在海南建科技园
    近日国内多家财经网站转载深圳华强将会在海南建立高科技园,届时将有资产
注入。深圳华强(000062)今日针对传闻进行澄清,该市场传闻缺乏任何事实依据
,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可能误导投资者。
    深圳华强经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经营管理层核实,上述传闻不属实
。迄今为止,深圳华强没有在海南建立高科技园的任何计划和实际行动(包括接洽
、洽谈等)。近期,深圳华强也没有类似的投资计划,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专业市
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等。
    同时,深圳华强表示,公司的控股股东依法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行使出资人的
权利,没有超越股东大会直接干预公司的决策和经营活动。深圳华强还强调,公司
已于2009年11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有关情况已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郑昱

【2009-12-09】
深圳华强(000062)定向增发实施完毕
    深圳华强今日公告称,12月10日,本次发行新增股份35801.78万股上市,根据
深交所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10日公司股价不除权,不设涨跌幅限制。
    公司称,截至11月23日,本次重组涉及的资产过户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公司已
经合法取得华强发展100%股权的所有权,公司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全部48.67%的股
权、广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已全部过户给华强集团。目
前,深圳华强已办理完毕本次新增股份35801.78万股的登记手续。
    此外,根据《验资报告》,深圳华强原注册资本30893.20万元,截至11月23日
,深圳华强已收到华强集团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35801.78万元,深圳华强变更后的
累计注册资本为66694.98万元。(吴芳兰)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11-03】
深圳华强(000062)亏损资产与大股东置换
    深圳华强拟向大股东深圳华强集团出售东莞三洋48.67%股权、广东三洋50%股
权和三洋设计10%股权,同时购入华强集团直接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3家公司
的转让价格合计5796万元,与拟购入资产的转让价格差额为14.8亿元,差额部分拟
以4.18元/股向华强集团定向增发3.54亿股补齐。
    据分析,公司此举意在剥离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且亏损严重的资产,经营重心
将转为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彭飞)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10-19】
深圳华强(000062)澄清国有资产流失嫌疑
    处于"改制门"风波之中的深圳华强今日公布澄清公告,对涉嫌国资流失等传闻
进行澄清。
    此前有报道称,公司对于东莞三洋等3家公司股权股权转让采取高买低卖的形
式,涉嫌国资流失。
    深圳华强对此表示,公司于2004年向华强集团购入东莞三洋等3家公司股权,
是因为当时彩电产业景气度正处于上升通道。收购之初,该部分业务确实为公司带
来了良好的收益。但是,从2006年起,国内彩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下降,到
2008年公司启动重组时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同时,东莞三洋等公司的日方股东
--日本三洋集团自2006年以来出现财务紧张和战略上的重大变化,严重影响其对平
板电视产业的支持力度。此次重组后,公司的业务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公司
拟剥离东莞三洋等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且亏损严重的资产,厘清业务方向,突出主
业;为保护广大公众股东利益,本次重组中对该部分拟出售资产的估价,已在净资
产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溢价。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10-15】
深圳华强(000062)陷改制门:高买低卖股权 涉嫌国资流失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深圳华强的重组计划,已于10月10日通过中国证监会上
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通过。对于深圳华强来说,重组的光明前景似乎
就在眼前。也就在10月10日当天,深圳华强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业绩预告显示
,预计2009年1~9月净利润为-1200万元,经营上的困境,使得深圳华强的重组显得更
为紧迫。
    然而,就在重组进展到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因为媒体曝出其几年前改制过程中
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深圳华强深陷"改制门"风波之中。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
监管力度的今天,深圳华强改制风波的出现,为其重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埋下了不确
定因素。
    1.7亿买进5800万卖出
    围绕着深圳华强重组的争议,一直就不曾平息。
    根据深圳华强公告的定向增发方案,深圳华强将其持有的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三洋)48.67%股权、广东华强三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
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洋设计)全部
1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大股东华强集团,转让价格为5796.38万元。而正是在5年前的
2004年,深圳华强以1.7亿元的高价,从华强集团手中购买了上述资产。高买低卖之
间,价格相差了1.12亿元。
    正是因为对此存在争议,很多深圳华强的小股东自发组织了一个"反对票联盟",
在去年11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对深圳华强的重大重组方案投出了反对票。但是,因
为该重组方案获得了79%的赞成率,还是获得了股东大会通过。
    深圳华强为什么会对上述三项资产进行高买低卖?还是要从5年前买入这三项
资产和此后几年彩电业的变化寻找答案。
    2004年4月28日,深圳华强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认为,平板电视将逐渐取代传
统C R T电视的地位,成为今后的主流,而华强三洋的A V视频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C 
R T电视,还包括高端的平板电视,市场前景良好。受让这三家公司股权将有助于优
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彩电业快速向平板转型,而在平板电视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家电企业
集体陷入困顿,华强三洋在平板彩电市场也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上述三家公司不但没
有给深圳华强带来预想的收益,相反,每年还带来上千万的亏损。其中当年以1.18亿
收购的东莞三洋,2005年至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1406万元、-5675万元和-1.14亿元,
2008年1-9月再次亏损3177万元。"由于在技术创新上没有跟上,我国彩电业在平板
电视上前几年集体落伍,这是全行业的重大失误。"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一针见
血地指出。
    深圳华强总经理周红斌此前也对此做出解释称:当初大股东华强集团将东莞华
强三洋等三家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是出于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如今将这三家公司
接手过去同样是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不同的是这四年来,环境和条件发生的巨
大变化是企业个体无法控制的。
    不过,在2003年和2004年,华强集团都对东莞三洋做出过不利的评估结论,称其
收益水平与其净资产和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因
存货产成品评估增值致使流动资产增值、建造成本上升。有这个不利结论在先,却
能以1.18亿高价卖给上市公司,确实蹊跷。知名股市观察家皮海洲对此撰文指出,深
圳华强大股东华强集团在这批不良资产的一出一进之中,净赚了1个多亿。
    资产评估涉嫌国资流失
    除了上述三项资产的高买低卖受到质疑外,华强集团在2003年的改制过程中存
在的疑点,也再次被拧了出来,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2003年9月,华强集团启动M B O改制,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运作,2005年12月M B
 O完成,并得到了国资委的批准,深圳华强的实质控制人也从国有企业变成了民营控
股公司。但是,在华强集团的改制过程中,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也是如影随形。
    早在2005年11月,就有声音质疑华强集团股权改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据1994
年深圳华强电子工业总公司(即华强集团前身)财务报表显示,当年底,其总资产为13
.49亿元,净资产为5.67亿元。经过此后多年的发展,该集团的总资产和净资产也是
更上一层楼。但是,据深圳中勤信资产评估公司出具且经广东省财政厅核准确认的
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2年9月30日,华强集团国有净资产为53949.98万元人民币(其
中就包含上市公司深圳华强6.36亿元权益)。8年过后,华强集团的资产净值不但没
有增长,反而有缩水现象,这使得中勤信的评估备受质疑。
    后来,原华强集团原工作人员郭石(署名)在接受某媒体专访时指出,华强集团并
没有如实披露改制时评估的净资产。事实真相是:华强集团除拥有上市公司深圳华
强公司6.36亿元权益外,还拥有不少优良资产,主要以土地、房产、股权投资形式存
在。
    但是,在华强集团改制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却指出:"根据对华强集团截至评估
基准日的资产结构的分析,部分资产的收益无法预测(如在建工程、部分长期投资等
),不能采用收益法对其整体评估,故本次评估未采用收益法对采用加和法的评估结
果进行验证。同样基于上述原因,本次评估也未对华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益
法进行验证。"报告书中列明:"华强集团的固定资产2.2442亿元。其中:建筑物1.00
79亿元;各类设备697.78万元;在建工程1.1645亿元。"
    以华强集团旗下的电子元器件市场"华强电子世界"为例,在评估报告中,该项资
产被评估为1000万左右。但据记者了解,深圳华强每年从"华强电子世界"收取的租
金都在4000万元左右(2007年,深圳华强年报中的4231.86万元的租金收入正是来源
于此)。显然,这样的评估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
    此外,评估之时,华强集团还有"华强广场"2.8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华强花园A
 BC楼"1万多平方米裙楼的在建工程,在深圳梅林还有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以及在东莞塘厦有占地1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2.2亿的固定资产,显然没有将这些
土地资产计算进去。
    记者就此事致电深圳华强,但是,不论是总机还是董秘座机及手机都无人接听。
    重组计划陡生变数
    深圳华强多年来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之中,上市公司深圳华强和大股东华强集
团的各种关联交易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此次改制风波再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使得
深圳华强正在进行的重组计划陡生变数。
    近期以来,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五粮液(000858,股吧)、
紫金矿业(601899,股吧)等蓝筹公司都因历史问题正在接受证监会的调查。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证监会将紫金矿业和五粮液作为典型案例来抓,表明
管理层加大监管力度的决心,对市场震慑力很大。
    长城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深圳华强
改制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证监会很难对此不闻不问。如果证监
会对此介入调查,很可能会打乱深圳华强的重组步伐。"不过,将深圳华强的高买低
卖定性为国有资产流失失之偏颇,而资产评估方面的历史问题也很难去一一查证,其
M BO改制也是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的。因此,深圳华强重组计划最终的实施,可能
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出处】南方都市报【作者】高凌云

【2009-08-04】
深圳华强(000062)每10股派0.5元人民币现金
    (000062)深圳华强:2008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深圳华强2008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0.5元人民币现金(含税)。
    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09年8月11日,除息日为:2009年8月12日。
【出处】【作者】

【2009-02-14】
深圳华强2008年净利同比下滑6成 
    本报讯 受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的影响,2008年深圳华强(000062)的业绩明
显下滑。报告期内,深圳华强共实现营业收入17.95亿元,较去年减少22 %,营业
利润3889.28万元,较去年减少38.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59.54万元
,较去年减少60.83%。2008年度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2008年末总股本为基
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
    深圳华强表示,2008年公司继续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处置了一些收益水平不
高或不符合主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股权,并于报告期内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拟将
亏损严重的视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剥离,同时置入电子专业市场与商业地产等
资产,实现公司在主业方向上的根本性转变。
    深圳华强称,此次重组完成后,公司主业将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资产基本剥
离,公司拥有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各环节上完整的资源,营运能力增强,主营业务盈
利能力大幅提高,收入来源稳定可靠,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1-20】
深圳华强(000062)08净利预减57% 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深圳华强(000062)发布2008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08年度净利润为4500
-5000万元,同比下降57%-61%;基本每股收益为0.15-0.16元。
    公司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出处】【作者】

【2009-01-13】
未受监管部门调查 深圳华强(000062)谴责不实报道
    1月12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署名文章《深圳华强疑被掏空资产 证监局介
入调查》。文中称,包括深圳证监局正在对深圳华强进行调查,且调查已经月余;
深圳华强2007年转让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损害上市公
司的利益。深圳华强今天刊登公告,对这种捏造信息进行了痛批。
    深圳华强表示,公司目前未受到包括深圳证监局在内的任何监管单位对公司任
何事项的调查,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于2007年转让了持有的全部芜湖市方特欢
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该关联交易程序合法合规,交易价格公允,且及时
进行了信息披露,不存在任何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公司一直通
过参股芜湖市华强旅游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参与芜湖旅游城项目,目前公司仍持有
其35%股权。文中所述转让的是刚注册成立、尚未开始运作的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设立后一直没有参与投资和经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主
题公园。
    深圳华强董事会认为,《经济观察报》及该文章作者捏造并散布不实消息,歪
曲事实,诋毁公司名誉,破坏公司形象,并可能误导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形势和
公司价值作出错误判断。公司对《经济观察报》和该文作者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表
示极大的愤慨和谴责,已迅速将此事报告了深圳证监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委托
律师致函该报及作者,要求其在包括该报在内的相关媒体上公开澄清事实,赔礼道
歉,并保留对该报和作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1-12】
深圳华强(000062):称并未受到任何监管机构的调查 
    全景网1月12日讯 深圳华强(000062.SZ)周一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并未
受到任何监管机构的调查,且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经济观察报》今天刊登文章《深圳华强疑被掏空资产证监局介入调查》称:
(1)深圳证监局正在对深圳华强进行调查,且调查已经月余;(2)公司2007年转
让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
    公司强调,公司未受到包括深圳证监局在内的任何监管单位对公司任何事项的
调查;同时,公司于2007年转让了所持有的全部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
公司股权,该关联交易程序合法合规,交易价格公允,且及时进行了信息披露,不
存在任何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深圳华强周一因上述消息临时停牌一天。(全景网/陆泽洪)
【出处】全景网【作者】陆泽洪

【2008-12-02】
陷股改后遗症 深圳华强(000062)破净增发
    11月28日,深圳华强(000062.SZ)股东大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然而,仅18个人参
与,而且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华强集团意思相悖。
    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
后,主营业务将从毛利率较低的视频产品,转换到毛利率较高的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及
电子交易网络、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等相关配套增值服务业务。"但是,看似有利公司
发展的重组方案却引起投资者强烈反对,究其原因,质疑有二:
    其一,根据方案,公司拟购买华强集团旗下的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下称华强发展)100%股权,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2006年底,华强发展下属华强
房地产净资产分别为7366.40万元、26651.56万元,2007年已达32384.96万元,而今
年1-9月则高达129726.21万元,两年九个月净资产增加16倍,今年前九个月增加4倍
。其二,深圳华强面临股改承诺约束。
    对此,深圳华强总经理周红斌以不方便解释作答,董秘黄志敏则回应,华强房地
产主要资产华强广场今年4月刚到结算期,资产理应大幅增长。
    尽管最终以占参与表决股东所持表决权79.44%比例通过该项议案,但种种质疑
下,2006年已顺利通过MBO和业务要约收购双重考验的深圳华强,能否再次顺利迈过
重组坎,投资者正拭目以待。
    低价增发时点
    "大股东意图明显,一方面注入资产高估,一方面增发价低于公司净资产。"持有
50万股的吴先生11月28日表示:"而且股东大会提出的疑问,公司管理层也没有回答
。"
    11月13日,深圳华强推出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显示,置入资产方面,拟购买的标
的资产--华强发展账面值约97383.06万元(未经审计),预估值约160000万元,华强发
展拥有华强房地产、华强投资、华强市尝华强世界、华强指数和华强网络6家子公
司。
    另一方面,从深圳华强剥离出的资产看,拟出售标的资产东莞三洋、广东三洋和
三洋设计3家公司预计转让价合计为4270万元,3家公司账面净资产值分别约-522.86
万元、7698.48万元、2639.29万元,本次交易拟出售3家公司相应股权的预估值分别
约0万元、4000万元、270万元。
    深圳华强拟购买的和拟出售的标的资产预估值差额为-155730万元,深圳华强需
以4.18元/股向华强集团定向增发155730万/4.18=37255.98万股支付差价,如果深圳
华强完成上述交易,华强集团持股比例从45.95%增加到75.50%,深圳华强总股本变
为:3.09亿股+3.75亿股=6.75亿股。而截至今年9月末,深圳华强每股净资产4.36元
。
    联合证券某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大股东现金认购,必定摊薄每股净资产,大
股东以资产溢价认购则摊薄更多,而且这个价位置换可以等到牛市再来减持。"
    对于上述分析,多数股东大会持反对意见的投资者表示认同--在此低价时点,大
股东以4.18元/股认购,而且注入股数超过总股本,明显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如果非
要采取目前注入方式,也应该先购买深圳华强持有的招商轮船(601872)股权,不足部
分再定向增发。
    而董秘黄志敏表示,对于本次增发时点,的确有一些中小投资者提出质疑,但得
到大多数股东赞成。
    股改后遗症
    低买高卖获利只是深圳华强资本运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来自股改承诺。
    2006年,深圳华强顺利通过MBO,其实质控制人也从国企变成民营控股,随后,华
强集团承诺,如果上市公司2006-2008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低于20%,则向流通股股
东每10股追送2股。
    尽管2007年深圳华强净利润增长20.96%,为11641.06万元,但今年三季度净利润
仅795.26万元,四季度利润如无法实现20%的增长,华强集团或许不得不10送2。
    恰巧此时,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完成交易后,公司总股本变为6.75亿股,华强集团
持股变为75.50%,而流通股依旧为1.67亿股,也就是说,此时再实施10送2,不但大股
东持股比例降幅变少,而且大股东支出的股权价值也会相应缩水,对大股东来说,的
确可算上是两全其美。
    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却被盘剥。
    多位分析人士也表示,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先期股改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相关承
诺陆续到期,出现了部分承诺期内因触及履约条款而未履行承诺的公司。
    经济进入下行周期,陷入"股改承诺危机"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已有多家公司两
年前白纸黑字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这包括吉电股份(000875)、江钻股份(000852)
等,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大股东可延长股改承诺有效期,而并非盘剥中小投资者的利
益。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2008-12-01】
华丽转身还是重蹈覆辙?深圳华强(000062)定向增发惹质疑
    尽管反对和弃权票数量达到参与表决股东投票数量的21%,深圳华强(000062
)重大重组方案还是以79%赞成获得了11月2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一场由小股
东发动的“反对票联盟”宣告失败,作为此次反对联盟的召集人、以均价15元买入
50万股的吴先生感到十分的沮丧。
    而重组方案经股东大会的通过也意味着深圳华强资产重组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根据重组方案,公司将以5796.38万元的价格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全部48.67
%的股权、“广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出售给大股
东华强集团。4年前,这批资产从大股东手里买来时的价格是1.7亿元。
    另外,深圳华强以15.37亿元购入华强集团直接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
,差额部分以4.18元/股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3.54亿股股票方式补齐。让投资者
疑问的是,比上市公司市值还高的“华强发展”能变成下“金蛋”的“母鸡”吗?
    “高买低卖”的亏本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796.38万元出售给大股东华强集团的三家公司正是四年
前从其手上购买的,当时购买三家公司的总共价格为1.7亿元。四年的时间里,三
家公司不仅没有给深圳华强带来预想的收益,相反,每年还带来上千万的亏损,其
中当年以1.18亿收购的东莞三洋更是每年亏损超过5000万元,去年亏损金额甚至高
达1.14亿元。
    然而,正是这样一桩现在看来“十分不划算”的买卖,当年却被当作“加强主
业、转型彩电”而被宣传。
    记者查阅到2004年4月28日发布的公告获悉,当时深圳华强董事会认为,高清
晰、大屏幕、平板显示及数字化的高端产品将逐渐取代传统的CRT电视的地位,成
为今后的主流,而华强三洋的AV视频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CRT电视,还包括高端的
液晶电视(LCD-TV)、等离子电视(PDP-TV)、液晶背投电视及液晶正投(投影仪
)等,市场前景良好。受让这三家公司股权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形
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遗憾的是,受让三家公司股权后不仅没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反却
成了企业的包袱。更让人费解的是,受让公司之一的东莞华强三洋受让前主营收入
为15.18亿元,主业利润为2亿元,净利润1984.75万元。 而收购之后,东莞三洋的
业绩每况愈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东莞三洋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522.86万
元。
    在对本报记者关于是否存在“高买低卖”的问题时,深圳华强总经理周红斌表
示,当初大股东华强集团将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是出于对上市公
司的发展着想,如今将这3家公司接手过去同样是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不同的
是这四年来,环境和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企业个体无法控制的。
    “华强发展”值15亿吗?
    除了对连续亏损的东莞三洋的质疑外,许多投资者对新注入的“华强发展”的
实际价值也抱有怀疑态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告诉本报记者,以目前15
.37亿评估价来算,华强发展的价格甚至还高于上市公司目前的市值。
    “一个以华强广场为主要资产的‘华强发展’怎么能比拥有华强北商业区三栋
建筑等多处物业的上市公司价值还要高?”他对华强发展的评估价表示质疑。
    收购报告称,华强发展是一家控股型公司,目前有下属子公司7家,即华强房
地产、华强投资、华强市尝华强世界、华强指数、华强网络和华强电子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这些公司业务主要是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
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截至三季度末,华强发展净资产9.74亿元,按15.37亿元的
预估值算,收购溢价高达约5.63亿元。
    在这7家子公司中,华强市尝华强指数和华强网络均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能力
较高的为华强房地产、华强世界。其中,华强房地产2008年1-9月实现净利润11680
.40万元,华强发展相应投资收益为8176.28万元,约占华强发展净利润的77%,是
其利润主要来源。
    不过,分析人士称,华强房地产主要资产为“华强广潮,其近年的营业收入及
净利润主要来自华强广场的房屋销售收益,即该公司的净利润主要为房地产销售收
入,而并非是电子专业市场经营收入。深圳华强通过收购间接持有华强房地产70%
股权后,主要利用华强广场的裙楼进行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其未来收入及利润与华
强房地产此前收入及利润并不具可比性。
    而记者周末去华强广场现场调查的时候,华强广场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在楼
盘销售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盘的人寥寥无几,一位黄姓的售楼商务代表告诉记者
,目前华强广场的办公写字楼单价每平方米大约在2.4万元左右,价格还可以视楼
层和朝向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除华强房地产外,此次深圳华强通过收购华强发展间接收购的另一主要资产为
华强世界70%股权。根据收购公告,华强世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位于深圳市华强北
路和深南中路交汇处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嘲华强电子世界”。
    不过,记者留意到,这个“华强电子世界”正是上市公司自有的物业。去年,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4231.86万元的租金收入正是来源于公司出租给经营大型电子元
器件专业市场华强电子世界形成的。
    令投资者感到疑惑的是,“华强电子世界”本是上市公司的物业资产,为何上
市公司自己不去经营,反倒租赁给大股东控股的华强世界呢?而华强世界通过借鸡
生蛋的方式低价租入高价租出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后,上市公司又以数亿元的高溢
价来收购华强世界的股权?
    “新华强”的近忧远虑
    事实上,对于目前的深圳华强而言,资产重组似乎又是唯一的出路,半年报显
示,由于投资收益下降和彩电业务的亏损,上半年亏损了3317.4万元,而这也成为
触发追加对价的条件。
    因为深圳华强在股改中曾承诺,2006至2008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即按照2005 年度净利润2514.93万元为基准计算,2006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301
7.92万元,或2007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3621.50万元,或2008年度的净利润未达到4
345.80万元。否则大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追加对价每10股送2股。2007年,深圳华
强比前年增长20.96%。不过,今年上半年深圳华强却亏损了3317.4万元,前三季度
净利为795.26万元,显然,如果业绩得不到改善,深圳华强将在2008年度触发追加
对价的条件。
    不过,通过资产重组将上市公司主业明确定位于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
的开发, 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是否能摆脱四年前受让东莞三洋等三
家公司希望成为彩电股并成为利润增长点却蒙受巨额亏损的阴影,成为周红斌总经
理所言的“新华强”,仍是个未知数。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8-11-24】
访深圳华强(000062)总经理周红斌女士:新起点 新华强
    2008年11月13日,深圳华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62,以下简称
“深圳华强”或“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一经公告,引起了社会上的一定关
注,各方评价褒贬不一。记者带着一些问题走访了深圳华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
理周红斌女士。
    笔者:周总,能否介绍一下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
    周红斌总经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上市公司购入控股股
东华强集团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同时向华强集团出售上市公司目前持有的东
莞三洋全部48.67%股权、广东三洋全部50%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股权,购入和出
售资产的价格之差约14.8亿元,上市公司将以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3.54亿股股份
补齐,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发行价格按照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董事会会
议决议公告日2008年10月20日前20个交易日深圳华强股票的交易均价为依据,确定
为4.18元/股。
    本次重组置入的华强发展实际上是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旗下共有7家控股子
公司,分别是:深圳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强房地产”)、深圳市华
强电子世界有限公司(简称“华强世界”)、深圳华强电子市场投资有限公司(简
称“华强投资”)、深圳华强电子市场有限公司(简称“华强市潮)、深圳华强电
子交易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华强网络”)、深圳市华强北电子价格指数有限公司
(简称“华强指数”)、深圳市华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其中最主要的有4家子公司。华强房地产是房地产企业,主要资产是新建成的
“华强广潮,经营面积和建筑规模、档次都远高于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华强电子
世界”物业;华强世界是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公司,在业内的品牌知名度很高,管理
人员在电子专业市场领域摸爬滚打了10来年,经验相当丰富;华强网络主要经营华
强电子网www.hqew.com,这个网络在国内乃至全球电子元器件专业网站中都排名第
一,是将来公司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的核心平台;华强指数主要经营“华强北·中国
电子市场价格指数”,这个指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是影响全球电子产品和电子元
器件交易的风向标。
    可以说,这次重组华强集团把与电子专业市场有关的优质资产全部装入了上市
公司,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将比目前有极大的提升。上市公司将改善目前主业不太
清晰的状况,围绕电子专业市场进行相关的开发、经营,同时建设和完善电子交易
平台,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上市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矗
    笔者:公司和集团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周红斌总经理:公司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做强做大上市公司是包括华强集团在内的全体股东的根本愿望。通过资
产重组,突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是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
条重要途径。
    第二、此次资产重组拟注入的资产是华强集团多年经营积累的优良资产,是华
强集团原有的主业和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因上述资产主要涉及电子元器件供应和电
子数码产品销售的交易市尝商业物业、网上交易平台及指数系统,与上市公司原有
主业在产业上的关联度极高,它们与上市公司原有的电子制造业,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产业链。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电子”二字。
    第三、将上述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想法由来已久,选择当前时机,主要在于对
上述资产自身的完善和调整工作直到资产重组停牌前才刚刚完成。比如拟注入的“
华强广潮物业是在今年9月才完成整体验收,“华强电子网”在今年8月才完成升级
改版开始重新对外招商等等。这些工作一经完成,我们马上进行了停牌,开始着手
资产重组的各项工作。因此,准确地说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时候,而是各项工
作的推进,恰前赶到”了这个时候。
    笔者:能否概括一下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对于上市公司的意义。
    周红斌总经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业务和资产结构,依托
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前景以及深圳华强北地区电子专业市场在全国电子行业内
巨大影响力的优势,实现上市公司的全面转型。转型后的深圳华强,将首要定位于
电子专业市场的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商,加大对电子专业市场及电子交易网络和
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的相关配套增值服务的开发建设、升级力度;同时通过市场开发
带动电子信息产业深度配套业务的发展,做好电子专业市场综合配套服务行业的发
展商,将上市公司业务扩延至包括电子商务、电子价格指数的发布、广告等电子专
业市场行业服务链的各个环节,依托市尝做强主业、发展高端服务产业。
    本次重组后,“华强广潮、“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和“华强电子
网”等与电子专业市尝配套商业地产以及电子交易平台有关的核心优质资产全部进
入上市公司,同时上市公司剥离目前已经陷入全行业普遍亏损境地的彩电业务,这
将显著改善上市公司业务结构、突出主业、提高行业地位、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上
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提高的同时,对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能
力也大大提高。
    此外,本次重组以后,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经常性关联交易将大幅减少
,潜在同业竞争问题也将得到解决,这样,上市公司的运作将更加规范,更有利于
维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基于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性资产重组,并非为挽
救亏损企业和维持上市地位的财务性重组。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
主要业务将转变为电子专业市场及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
综合运营,对未来长时期上市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具有战略意义。
    笔者:有投资者认为本次重组拟注入的“华强广潮资产估值偏高,您怎么看待
这个问题?
    周红斌总经理:来过深圳华强北的人都知道,“华强广潮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于深圳市最繁华商业区域———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核心位置,区域
内有华强电子世界、赛格电子市尝新亚洲电子市尝都会100电子市尝茂业百货、天
虹商尝女人世界、深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及公共配套设施。“华强广潮由国
际著名商业楼宇设计公司美国HOK设计事务所设计,中建四局承担建设,各项设计
建设指标在目前华强北的所有新楼盘中堪称最高。
    地段如此优越、设计建设标准如此高档的“华强广潮,在其估值过程中,充分
考虑了当前楼市景气度不高等各种不利因素,通过严格的测算程序加以评估出来。
目前公告的“华强广潮评估值已经扣除了大约15亿元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
税收因素,而这些税收在公司持续持有上述物业的情况下是无需交缴的,因此上述
评估值是在非常客观、甚至是“悲观”的条件下得出的。比如,与“华强广潮比邻
的一商业物业的裙楼首层以近3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售出,姑且不论其与“华强广
潮在设计和建筑档次上的差异,仅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它与“华强广潮的差距也是
一目了然。如按照上述交易案例给“华强广潮定价,则“华强广潮裙楼首层约1万
平方米的评估值就是30亿元,其评估净值就超过15亿元,况且“华强广潮仅裙楼就
有六层之多。由此可见,华强集团为上市公司的大局和长远利益计,其决心是相当
大的,态度上是毫无保留的。
    我相信,华强广场与原“华强电子世界”一起,凭借占据四分之一条华强北主
商业街的稀缺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子交易市场,其未来将具有更
高的市场价值。
    笔者:有投资者认为华强集团对于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存在“高价买入、
低价卖出”的问题,大股东的动机值得商榷,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周红斌总经理:首先强调的是当初大股东华强集团将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
注入上市公司是出于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如今将这3家公司接手过去同样是为
上市公司的发展着想。不同的是这4年来,环境和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企业个体
无法控制的。
    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是2004年进入上市公司的,当时彩电产业景气度正处
于上升通道,人们对液晶、等离子等新兴显示技术相关的平板电视的前景十分看好
,当时股市对彩电生产企业的估值也比较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股东华强集团
出于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目的,将与彩电业务有关的3家公司同时注入上市公司。2
005年,该3家公司也给上市公司带来几千万元的利润。但是从2006年起,全球经济
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材料的价格飞涨。不仅如此,国美、苏宁的迅速崛起使得制造
商逐渐失去了渠道的话语权,同时国外少数面板生产企业牢牢控制了占彩电成本70
%的显示器的价格,彩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一压再压,目前已经处于全行业亏
损状态。
    本次重组对东莞华强三洋这3家公司的估价,在考虑3家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的同
时,更多地是考虑到了上述3公司是由大股东注入的历史事实。为此,在确定卖出
价格时,我们与大股东协商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因此交易价格已经在净资产的基础
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溢价,以尽可能地为社会公众股东多争取一些利益。
    笔者:重组报告书反复提到,深圳华强未来将以电子专业市场为主业,电子专
业市场是怎样一个概念,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周红斌总经理:电子专业市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流通渠道之一。电子信息
产品和产业链由研发、制造、流通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专业市场承担了流通环
节的重要职能,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特有的渠道模式。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
IT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专业市场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主
流渠道。与家电IT连锁、厂商自营并列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三大流通渠道。
    我们认为,电子专业市场未来是仍大有可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电子专业市场是电子信息产业与商业地产高度融合的产物。与住宅房地
产需求和发展表现出来的大幅波动不同,商业地产发展的波动性较小,表现出了城
市发展内在的一种刚性需求。电子专业市场融合了电子信息产业和商业地产两股高
速发展的推动力,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电子专业市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集聚效应,往往以“
科技一条街”、“电子一条街”的形式出现。相对集中的核心商圈一旦形成,商业
人气的凝聚力往往经久不衰。
    (3)电子专业市场的专业分工相对明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电子元器件
为主的电子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另一类是以IT数码产品为主的终端消费电子产品市
常相对明确的专业分工是电子专业市场自身竞争力的体现,符合未来经济和贸易发
展的方向。
    总体来看,电子专业市场积聚了商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为电
子制造业的产品销售、产业配套和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利的支持,对节约社会成本和
提高产业经济的效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电子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仍大有可为。
    就深圳华强北的电子专业市场而言,其发展趋势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走向专业化特色街区。目前,华强北是以电子专业市场为主体、以电子
信息产品为特色、多种商业业态并举的商业街区。随着业态的发展变化,华强北将
成为以电子专业市场为主体、以数字化电子信息产品为特色的专业特色街区。
    (2)产业“软化”改变经营模式。电子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向消费者端移动
,消费者是链条的最终端,电子产业链在向后移动,OEM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把握消
费者需求、产品定义和客户服务上,电子制造商更加关注客户需求,越来越倾向于
购买“半成品”甚至是“准成品”迅速完成自己的产品开发。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趋于“软化”,作为生产资料产品的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将
越来越趋于模块化、平台化,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方式、电子整机制造企业的采购方
式,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作为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元器件专业
市场的经营方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在元器件特别是IC经营中起到越
来越大的作用,“华强电子网”(www.hqew.com)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充分反映了这
一趋势。
    (3)经营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
作为终端产品的数字化消费电子产品将极大地丰富,未来电子专业市场的发展,终
端产品市场将占据更大的发展空间。2005年以来华强北多家数码市场的开业,已经
显示出华强北电子市场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未来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发展重点,将
是数字化消费电子产品。
    笔者:次贷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专业市场有什么影响?
    周红斌总经理: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经造成了全球的经济衰退。其影响已
经波及我国,但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观察。我国近期出台了
4万亿元的拉动内需方案,意在减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我们市场的实
际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我个人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不会产生大的改变。自20世纪90年
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成
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
速度基本保持在8%至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1.5倍。当前,世界电
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仍在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硬件与软件在
各种创新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完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推陈出新。电子信息技
术仍将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人类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占全国工业的
比重为12%;增加值1.3万亿元,增长18.2%,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产业规模
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前列。
    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流通环节的电子专业市场,其未
来发展是有较坚实的基矗我们也会保持密切观察,并及时做出必要调整,以将发展
过程中周边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我想,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其抗风险能
力已经大为提高,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相比,我们的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
承受能力和危机化解能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同时由于我国IT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日
常消费领域,因此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专业市场的波动性相对其它行业要
小的多。
    笔者:本次重组后,公司将拥有“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广潮,这些商业地
产的价值对深圳华强北的总体发展状况有依赖,您怎样看待华强北未来的发展前景
?
    周红斌总经理:我对华强北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华强人”最早在这里拓荒、
发展,这个区域也是以我们企业的名称来命名。
    华强北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深圳市福田区。狭义的华强北指南起深南路,北至
红荔路的华强北路段及两侧。广义的华强北指东起燕南路,西至华富路;南接深南
路,北抵红荔路的一片区域,有时也包括深南大道南的临街建筑,如统建楼、世贸
广场等。这片区域南北长约930米,东西宽约1560米,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据统计,在以电子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华强北商业圈,在1.45平方公里范围内,
拥有电子专业市场27家,市场经营面积46万平米,专业市场面积超过深圳全市总量
的1/5,电子产品经营商家近3万家,其中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近20
家,年交易额370多亿元,每天人流量在50万人次以上,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
子信息产品集散地,也是电子配套、家电、珠宝、钟表、服装等专业市场聚集的商
业旺区。
    如今,华强北是中国大陆交易额最大的商业街,是大陆最有影响力的电子市场
之一,也是一个业态十分丰富的商业街区。华强北创造了国内同类市场四个全国第
一:销售额第一、电子专业市场经营面积第一、经营电子产品种类第一、商业覆盖
率第一。2008年华强北商业街凭借其在经营规模、经营档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
、品牌效应和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的优势,被中国电子商会正式授牌“中国电子第
一街”,此举标志着行内确认了华强北商业街在全国电子商业界的龙头地位。
    笔者:最后,请周总展望一下深圳华强本次重组后的发展前景。
    周红斌总经理:本次重组后,华强集团目前拥有的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
产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等相关优质资产将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目前与电子专
业市场开发、经营和服务无关的视频产品业务将被剥离出去。
    位于“中国电子第一街”深圳华强北路核心地段的商业物业———“华强广潮
、提供配套增值服务的中国唯一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
指数”、全球电子元器件行业专业网站排名第一的“华强电子网”(www.hqew.com
),以及在电子专业市场运营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品牌号召力的“华强电子世界”
均将一次性进入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主业将明确定位于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
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主业突出,业务结构清晰,潜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诸
多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上市公司将在大股东“华强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坐拥深圳市中心区商业物业
资源,凭借深圳华强北大型电子专业市场基地稳定增长的现金流以及“华强电子世
界”在电子专业市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逐步走入全国各大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商圈
,实现跨区域连锁经营,同时凭借“华强电子网”(www.hqew.com)在电子元器件
行业网站的龙头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通整个电子产业供应链,打造电子行
业国内最大的从B2B到B2C、C2C含“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一体的全
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专业市场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的完美结合。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本次资产重组,一方面改变和突出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
务,一方面将电子专业市场这一华强传统优势产业与资本市场实现了对接,其发展
前景将更加广阔。从这个崭新的起点出发,一个崭新的“深圳华强”将大有作为!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11-13】
拟剥离三洋彩电 深圳华强(000062)15亿元购华强发展
    深圳华强(000062.SZ)今日公告称,公司将剥离不盈利的三洋彩电资产,并从
控股股东华强集团购入房地产资产。
    根据公告,为改善业务结构,突出上市公司主业即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
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深圳华强拟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
全部48.67%的股权、广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出售给华强
集团,同时购入华强集团直接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转让价格差额部分以向华
强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补齐。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公司董事会会议通过。
    其中,拟购入的标的公司华强发展转让价格为15.37亿元,拟出售的标的资产
东莞三洋、广东三洋和三洋设计三家公司转让价格合计为5796万元。此次交易拟购
入与拟出售的标的资产转让价格差额为14.79亿元,用于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全
部股份。
    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为4.18元/股,预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为3.54亿股
,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和中国证监会核准。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2008-11-13】
深圳华强(000062)调整标的资产交易价格
    本报讯深圳华强(000062)的资产重组细则今日亮相,标的资产的价格较之前
的方案有所调整。公告显示,深圳华强拟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48.67%股权、广东
三洋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10%的股权全部出售给华强集团,同时购买华强集团持有
的华强发展100%股权,差额部分以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补齐。
    较之前披露的信息而言,部分置出资产评估值有所上调,新确定的上述三家公
司的股东全部股权价值评估值分别为0元、1.1亿元、2744.26万元,根据公司对东
莞三洋、广东三洋和三洋设计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8.67%、50%和10%,因此,此次交
易拟出售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为0元、5521.95万元和274.43万元,合计5796.38 万
元。根据此前重组方案,深圳华强此次购入华强发展预估值约为16亿元,新确定的
华强发展100%股权评估值下调为15.37亿元。 
    根据上述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此次交易拟出售资产和拟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
差额也出现变动,为14.79亿元,按照非公开发行股份价格4.18元/股,此次非公开
发行股份的数量确定为3.54亿股。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10-28】
深圳华强(000062)大股东低价借鸡 上市公司高价买蛋
    四年前,深圳华强(000062)花1.74亿元从大股东华强集团手中收购了三项股权
资产:四年后,华强集团拟以0.43亿元价格重新收回上述资产,同时,深圳华强还
拟再出资16亿元收购华强集团其他资产,而该收购的合理性也存在较大疑问。
    四年巨亏75%
    10月20日,深圳华强公告称,拟将持有的东莞三洋48.67%股权、广东三洋50%
股权和三洋设计10%股权出售给华强集团,同时拟以16亿元收购华强集团拥有的深
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强发展”)全部100%的股权,差额部分以4.
18元/股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3.73亿股股票方式补齐。
    2005年至2007年,东莞三洋净利润分别为1406万元,-5675万元和-1.14亿元,
2008年1-9月再次亏损3177万元。截至三季度末,东莞三洋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
为-522.86万元。
    广东三洋和三洋设计的情况仅略好于东莞三洋。截至三季度末,广东三洋和三
洋设计的净资产分别为7698.48万元和2639.29万元,2007年两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7
.04万元和365.29万元。
    东莞三洋、广东三洋和三洋设计均属亏损或微利的资产,将其出售给大股东似
无可厚非,但问题的是,这些不良资产恰是深圳华强从华强集团手中购入的。
    2004年,深圳华强分别出资1.18亿元、247.87万元和5336.29万元从华强集团
手中收购了东莞三洋48.67%股权、三洋设计10%股权和广东三洋50%股权。深圳华强
当初公告称,该收购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赢利能力,为股东带来更高回报;但
实际上,交易完成后不久,东莞三洋就出现了持续的大额亏损,并对深圳华强业绩
造成沉重负担。
    仅四年,东莞三洋净资产就因持续亏损从2.17亿元骤降至-522.86万元,广东
三洋和三洋设计净资产也同时出现下滑。深圳华强1.74亿元投资仅值0.43亿元,四
年损失达75%以上。
    此次,华强集团再以“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提升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为名义,拟收回上述资产,并将持有的华强发展100%股权以16亿元价格置入上市公
司。
    收购实为买房
    深圳华强称,华强发展是一家控股型公司,目前有下属子公司6家,即华强房
地产、华强投资、华强市尝华强世界、华强指数和华强网络,这些公司业务主要是
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运营。截至三
季度末,华强发展净资产9.74亿元,按16亿元的预估值算,收购溢价高达约6.26亿
元。
    2006年和2007年,华强发展分别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和8509.56万元,今年前
三季度,华强发展实现净利润1.06亿元。虽然华强发展盈利能力明显高于置出资产
,但盈利水平能否保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16亿元预估值是否合理也值得商
榷。
    在这6家子公司中,华强市尝华强指数和华强网络均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能力
较高的为华强房地产、华强世界(华强投资的主要资产是其持有华强世界70%股权,
在此忽略不计)。其中,华强房地产2008年1-9月实现净利润11680.40万元,华强发
展相应投资收益为8176.28万元,约占华强发展净利润的77%,是其利润主要来源。
    华强房地产主要资产为“华强广潮,其近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主要来自华强
广场的房屋销售收益,即该公司的净利润主要为房地产销售收入,而并非是电子专
业市场经营收入。深圳华强通过收购间接持有华强房地产70%股权后,主要利用华
强广场的裙楼进行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其未来收入及利润与华强房地产此前收入及
利润并不具可比性。
    此次华强房地产的预估值是根据华强广场已售均价及周边同类房地产市价,扣
除流转税、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后得出的,定价的参考标准为:写字楼及公寓均
价约2.6万元/平方米、商业裙楼均价约7万元/平方米,预估该部分资产价值为29.6
亿元,加上其他流动资产并扣减负债后,华强房地产预估值约为17.5亿元。
    由此可见,虽然深圳华强称收购华强房地产是为了发展电子专业市场经营,但
实质上收购的是华强广场没有售出的剩余地产项目。而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楼市
“量价齐跌”,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华强收购大股东未售出的房产,合理吗?
    大股东低价借“鸡”上市公司高价买“蛋”
    除华强房地产外,此次深圳华强通过收购华强发展间接收购的另一主要资产为
华强世界70%股权。截至三季度末,华强世界账面净资产1.30亿元,整体股权预估
值4.60亿元,评估增值高达3.30亿元,相应70%股权预估值3.22亿元。
    2006年和2007年,华强世界净利润分别为4035.20万元和6393.38万元,2008年
1-9月净利润5496.76万元,按预估值4.60亿元计算,此次深圳华强收购华强世界的
市盈率约为7.19倍,仅从市盈率角度来分析,收购价格还比较合理。
    但公告显示,华强世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位于深圳市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交汇
处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嘲华强电子世界”,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市场内的电子元
器件经营者缴纳的柜台和场地租金。
    2007年,深圳华强有一项4231.86万元的租金收入。该项租金收入是深圳华强
将位于深圳市华强北的物业整体出租给华强世界,用于经营大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市
场华强电子世界形成的。
    由此不难看出,华强世界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额利润主要是租用上市公司的物业
资产,即上市公司先将“华强电子世界”物业出租给华强世界,华强世界再将从上
市公司手中租赁的“华强电子世界”出租给商户,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华强电子世界”本是上市公司的物业资产,为何上市公司自己不去经营,反
倒租赁给大股东控股的华强世界呢?而华强世界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低价租入高价
租出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后,上市公司又以数亿元的高溢价来收购华强世界的股权
,这合理吗?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08-10-22】
深圳华强(000062)剥离三洋彩电资产
    合资品牌三洋目前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继从家电连锁卖场中撤柜后,三洋彩
电的投资人也开始撤离。昨日,三洋彩电投资人之一的深圳华强(000062)公告称将
剥离三洋彩电资产。公告显示,深圳华强拟将东莞三洋48.67%的股权、广东三洋50%
的股权和三洋设计10%的股权出售给华强集团。
    目前,三洋电视日益 "边缘化",先前曾爆出其退出国美苏宁等大型连锁卖场,此
后三洋表态将弱化一二级市场,发力进军三四级市场,并推出适合三四级市场的CRT
和平板产品,但此举并未彻底消除市场对三洋彩电质疑。
    "三洋彩电近年来日益边缘化,找不到自身的定位。"兴业证券家电分析师时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洋不仅已经无法在一级城市的合资阵营中找到一席之地
,在以国产品牌为主的二三级市场也难以插足。"目前,日本三洋对于彩电业务采取
的是收缩战略,他们将投资集中于新能源和环保项目。在有限的投资中重视的领域
仅存洗衣机和小家电,这两项也是目前的盈利重点。"时红向记者表示,对于三洋彩
电,随着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下滑,投资方也有逐步放弃的姿态。
    但三洋内部人士则不这样看待,销售部部长钱继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洋
彩电仅是由上市公司转移到集团中,并不会改变既定的发展战略。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袁媛

【2008-10-20】
深圳华强(000062)非公开发行收购华强发展
    深圳华强(000062)今日公告,拟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全部48.67%的股权、
广东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出售给大股东华强集团,同时购
买华强集团拥有的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全部100%的股权,差额部分将以
向华强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补齐。深圳华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基准价定为
4.18元/股,预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约为3.73亿股。
    深圳华强称,此次交易以今年9月30日为基准日,拟购买的标的资产账面值约
为9.74亿元,预估值约为16亿元;拟出售的标的资产对应东莞三洋、广东三洋和三
洋设计等3家公司预计转让价格合计为4270万元;此次交易拟购买与拟出售的标的
资产预估值差额为15.57亿元,用于认购非公开发行的全部股份。
    根据规则,深圳华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基准价定为4.18元/股,预计非公
开发行股份数量约为3.73亿股。目前华强集团持有深圳华强45.95%的股份,此次发
行完成后,华强集团将持有深圳华强约5.14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约为75.50%,处
于绝对控股地位。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截至目前,华强集团已将
除上市公司以外的与电子专业市场及配套产业有关的资产悉数纳入华强发展,华强
发展也已将其原先持有的与电子专业市场主业无关的下属子公司股权剥离出去。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万晶

【2008-10-20】
增发+置换 深圳华强(000062)欲揽集团优质资产
    在停牌一个月后,深圳华强的资产重组方案终于今日亮相。
    深圳华强今日公告,经董事会审议,公司决定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48.67%股
权、广东三洋50%股权以及三洋设计10%股权全部出售给控股股东华强集团,同时购
买华强集团拥有的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强发展”)100%的股
权,差额部分以向华强集团定向增发股票方式补齐。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深
圳华强的主营业务将从毛利率较低的视频产品,转换到毛利率较高的电子专业市场
经营及电子交易网络、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等相关配套增值服务业务。
    根据重组方案,深圳华强此次购入华强发展资产账面值约为97383.06万元,预
估值约为16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深圳华强拟出售的东莞三洋、广东三洋和三洋
设计等3家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值分别约为-522.86万元、7698.48万元和2639.29万元
,预估值分别约为0万元、4000万元、270万元,预计转让价格合计为4270万元。由
于拟购资产与出售资产间存在155730万元的差额,深圳华强为此将以4.18元/股的
价格向华强集团定向增发为37255.98万股,增发完成后华强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持股
比例将增至75.50%
    深圳华强表示,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将承继目前华强集团和公司自身的电子
专业市场经营和开发等优质业务,其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均优于上市公司原有
的业务和资产。据深圳华强初步测算,假定本次重组在2007年1月1日完成,2007年
公司合并备考财务报表实现的净利润约为2.54亿元,每股收益也将达到0.37元/股
。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徐锐

【2008-10-20】
大股东助力深圳华强(000062)主业转型
    将认购3.7亿股股份,向上市公司注入华强电子世界100%股权
    本报讯 深圳华强(000062)今日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公告。公司称
,由于上市公司经营的视频产品处于全行业持续亏损状态,深圳华强拟出售视频相
关业务,退出视频生产和销售行业,并将购买大股东华强集团旗下优质资产,通过
资产置换,转型为专业电子专业市场的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商及综合配套服务行
业的发展商。
    公告称,本次交易深圳华强拟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全部48.67%的股权、广东
三洋全部50%的股权和三洋设计全部10%的股权出售给华强集团,同时购买华强集团
拥有的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全部100%的股权,差额部分以向华强集团非
公开发行股票方式补齐。
    按照本次交易的2008年9月30日为基准日,拟购买的标的资产账面值约为97383
.06万元(未经审计),预估值约为16亿元;拟出售的标的资产对应的东莞三洋、
广东三洋和三洋设计等3家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值分别约为-522.86万元、7698.48万
元、2639.29万元(未经审计),相应股权预估值分别约为0、4000万元、270万元
,合计为4270万元;本次交易拟购买与拟出售的标的资产预估值差额为155730万元
,将用于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全部股份。按照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基准价
即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4.18元/股计算,预计本
次交易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约为37255.98万股。以此计算,本次发行完成后
,华强集团将持有深圳华强约51451.98万股股份,持股比例将由45.95%上升为75.5
0%,成为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华强集团同时承诺:本次交易实施完成后,本
次交易所认购部分股份自交易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
    由于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多家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圳华
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强电子市场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房地产开发
有限公司、深圳华强电子市场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强电子世界有限公司、深圳市华
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价格指数有限公司、深圳华强电子
交易网络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控制及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公告披露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2007年实现净利1.22亿元,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1.57亿元
。假定本次重组在2007年1月1日完成,2007年公司合并备考财务报表实现的未经审
计净利润约为2.54亿元(未经审计),发行后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将达到0.37元/
股。
    公告称,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司也因此十分看好作为电
子信息产品的主流渠道的电子专业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根据规划,此次交易完成
后,深圳华强将以电子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电子交易平台的
综合运营为核心业务,以深圳华强北“华强电子世界”和“华强广潮为旗舰店,在
全国各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布局设点、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性品牌的策略。在此基础
上,实现足够规模的品牌扩张和市场扩张,形成全国性的市场网络,为客户提供更
加高端的增值服务。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