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070 碧水源 更新日期:2025-08-0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环保行业(水处理及水生态)| 722972.34| 220155.38| 30.45| 84.56| |市政行业(市政与给排水、 | 131964.21| 28681.31| 21.73| 15.44| |光科技) | | | | | ├────────────┼─────┼─────┼───┼──────┤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 424178.44| 131376.42| 30.97| 49.62| |运营服务 | 298793.89| 88778.96| 29.71| 34.95| |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 83459.21| 15675.56| 18.78| 9.76| |市政与给排水 | 48505.00| 13005.75| 26.81| 5.67| ├────────────┼─────┼─────┼───┼──────┤ |外埠地区 | 675358.20| 196720.53| 29.13| 79.00| |北京地区 | 179578.34| 52116.17| 29.02| 21.00| ├────────────┼─────┼─────┼───┼──────┤ |直销模式 | 854936.54| 248836.69| 29.11|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环保行业(水处理及水生态)| 291884.28| 84430.58| 28.93| 84.64| |市政行业(市政与给排水、 | 52955.66| 11476.30| 21.67| 15.36| |光科技) | | | | | ├────────────┼─────┼─────┼───┼──────┤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 154235.18| 42183.90| 27.35| 44.73| |运营服务 | 137649.10| 42246.67| 30.69| 39.92| |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 30572.28| 7203.05| 23.56| 8.87| |市政与给排水 | 22383.38| 4273.25| 19.09| 6.49| ├────────────┼─────┼─────┼───┼──────┤ |外埠地区 | 276484.92| 76337.22| 27.61| 80.18| |北京地区 | 68355.01| 19569.66| 28.63| 19.82| ├────────────┼─────┼─────┼───┼──────┤ |直销模式 | 344839.94| 95906.88| 27.81|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环保行业(水处理及水生态)| 826443.27| 249734.92| 30.22| 92.31| |市政行业(市政与给排水、 | 68852.23| 8785.22| 12.76| 7.69| |光科技) | | | | | ├────────────┼─────┼─────┼───┼──────┤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 554073.59| 166479.17| 30.05| 61.89| |运营服务 | 272369.68| 83255.75| 30.57| 30.42| |市政与给排水 | 46682.37| 7584.81| 16.25| 5.21| |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 22169.85| 1200.41| 5.41| 2.48| ├────────────┼─────┼─────┼───┼──────┤ |外埠地区 | 723464.74| 199546.89| 27.58| 80.81| |北京地区 | 171830.76| 58973.25| 34.32| 19.19| ├────────────┼─────┼─────┼───┼──────┤ |直销模式 | 895295.49| 258520.14| 28.88|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环保行业(水处理、固废及 | 300101.82| 82720.43| 27.56| 90.97| |水生态) | | | | | |市政行业(市政与给排水、 | 29783.96| 4511.80| 15.15| 9.03| |光科技) | | | | | ├────────────┼─────┼─────┼───┼──────┤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 175370.88| 49267.81| 28.09| 53.16| |运营服务 | 124730.94| 33452.62| 26.82| 37.81| |市政与给排水 | 21517.39| 3828.84| 17.79| 6.52| |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 8266.57| 682.95| 8.26| 2.51| ├────────────┼─────┼─────┼───┼──────┤ |外埠地区 | 255470.02| 66582.85| 26.06| 77.44| |北京地区 | 74415.76| 20649.37| 27.75| 22.56|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整体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新形势和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强调要以高品质 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 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 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同时对水务行业的投资、建设、运营等提出更 高要求。 近年来,水务行业发展总体平稳。虽然我国水资源面临总量持续下降、时空分布不 均衡、人均水资源量不足等问题,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持续深入, 且随着水务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水务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 国家水利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782.5亿立方 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6%。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35%,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但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大水利 投资,持续改善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质管理,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我国水利建设 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 .35万亿元,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为投资重点。污水处理方面 ,在国家环保政策带动下,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和污水 处理能力持续提高,但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随着相关政策向农村污水治理与城 市排水管网等短板领域倾斜,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供水方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用水人口增速有所减缓,县城、镇、乡用水人口均出现下降,用 水人口增长乏力一定程度制约供水企业供水规模的增长。但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 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以及水利建 设投资加快推进,供水企业供水规模仍有新的增长空间。 政策规范化对水务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防范新增 政府隐性债务,要求PPP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 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政部修订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强调鼓励民营企业通过 直接投资或者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2024年12月,国家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 工作的通知》,强调规范实施PPP新机制、严格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合理使用特 许经营模式、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规范盘活存量资产等事项。一方面有助于引 导水务特许经营项目提高质量,但更严格的付费机制将限制水务PPP市场增长空间 。 (二)行业主要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2023年,中 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 、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确定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 项实施方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长江保护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 指导意见》《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规划纲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 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典型地 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工业废水循 环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农业 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关 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工业水效 提升行动计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 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 》《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刺激水务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为水环境治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矗 2024年,我国环保行业政策进一步深化。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 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 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2024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针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高效利用、产业发展和政策机制构建等提出要求。 《意见》鼓励对各类再生资源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对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 项目进行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提质改造,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装备研 发和推广应用。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节约用水条例》,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 水行政法规,旨在通过加强用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 理的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水资源损失、防止水资源浪费,合理、有效利用 水资源的活动;同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 案》,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其中提出要加快 推进城市更新、供水、污水处理、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等相关领域基础设施的更新 和改造,以及实施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等,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住 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 知》,提出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 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国家 发改委先后印发《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污染 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直接相关的 综合治理类项目,同时加强和规范污染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提高中央资 金使用效益,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 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 碳约束性指标。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 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 批行业企业碳 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 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矗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到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 快构建新展格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 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24年10月,财 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印发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提出自2024 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要求对取用地 下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对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 定额先进值的相关纳税人,减征水资源税。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后,水资源 税收入全部归属地方,适当增加地方自主财力。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全 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路径,以综合许可管理 为前提,明确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优化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推动将工 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海洋工程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 环境管理要素全覆盖、排放量管控全覆盖。 随着一系列提高水质标准,支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短缺的系列相关 政策和国家级战略陆续出台,水务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公司发展提出新 要求。 (三)膜技术发展情况 膜法水处理技术作为行业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可以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 带来了水处理技术的革命。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 过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自来水深度净化、农村微污染水处理、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等,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对支 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膜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膜产品发展实际 ,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推动膜产业发 展,重点发展膜与膜材料、膜装备(含工程成套设备)、膜应用及运维服务三大主 导产业,逐步形成以膜与膜材料为核心、膜装备为主体、膜应用及运维服务(工程 设计与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促进膜产业链协调、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产 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全面提升膜 产业发展质量。 膜与膜材料处于膜产业链的顶端,是膜产业的核心,在膜产品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 的引领作用。按照“重点提升、重点推进、重点培育”发展思路着力发展膜与膜材 料产业,通过“重点提升”,提升一批存量产品性能,使膜与膜材料存量产品迈向 中高端,化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重点推进”,加速重大科技成果 转化,发展一批高端膜与膜产品,扩大增量;通过“重点培育”,瞄准前沿,填空 补短,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国内急需的“短板”产品,培育一批新 的经济点,突破膜与膜材料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膜与膜材料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引 领膜产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膜装备产业处于膜产业链的中游,是膜产业的主体,发展先进膜装备对拉动上游膜 与膜材料产业,带动下游膜工程与应用服务业至关重要。因此,要紧抓“中国制造 2025”发展机遇,立足我国膜装备产业现状,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核心, 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大力发 展智能化、个性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各类膜装备和工程成套装备,提高膜装备的 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膜应用服务是膜与膜材料、膜装备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膜产业化、加快 国产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拓宽延伸膜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在膜产业链中处于 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着力提高膜应用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膜应用服务产业, 重点发展集成服务、配套服务和运维服务三大服务业,鼓励水务投资运行,壮大膜 应用服务产业,使之发展成为膜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公司主要通过 研发与制造高科技的核心膜材料、膜元件、膜组器系统、吸附材料等,结合配套工 艺技术、工程施工与运营管理等综合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市政污水与工业废水处 理及资源化、工业供水、高品质再生水与饮用水、民用净水、海水淡化、湿地保护 与重建、城市及流域生态系统、高原盐湖提锂及盐湖资源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整体 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前期技术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实施与系统集成、工程项 目建设、产品销售、运营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目前公司主要在污水资源化、高品 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资源化五大领域深化应用。同时公司重要子 公司良业科技主要通过创意设计和集成实施为城市、景区及家用与商用领域提供光 科技整体服务。 公司在北京、天津建有国际先进的膜生产制造基地,是全球一流的膜产品生产商和 先进的环保装备制造商之一。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 、超滤、纳滤、反渗透)及吸附材料,并形成超微滤膜、工业纳滤膜、工业反渗透 膜、工业零排放膜、锂吸附剂及系列一体化产品。 其中超微滤膜产品包括IV型中空纤维帘式微滤膜组件、S-MBRU膜生物反应器组器、 V-MBRU振动膜生物反应器组器、H-MBRU阵列膜生物反应器组器、RUF浸没式超滤帘 式膜组器、SUF浸没式超滤帘式膜组件、RUF浸没式超滤柱式膜组器、UF浸没式超滤 帘式膜组件、RUF浸没式超滤柱式膜组器、SUF浸没式超滤柱式膜组件、OWUF外压式 超滤膜组件、OWUF外压式超滤膜组器等;工业纳滤膜产品包括DF系列纳滤膜元件、 G系列高压分盐纳滤膜元件、UDF新型纳滤膜元件;工业反渗透设备膜产品包括SW系 列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BW系列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ULP系列超低压反渗透膜 元件;工业零排放膜产品包括ZD系列工业零排放膜元件;一体化产品包括智能一体 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智能户型污水净化罐(IHWT)、智能一体化浸没式超滤 设备(CUT-S)、智能一体化外压式超滤设备(CUT-O)、应急净水车、智能一体化 海水淡化系统(ICSD)、智能一体化船用海淡装置(ICSD-S)、智能一体化污泥脱 水装备(ICST)等。此外,公司建有锂吸附剂生产线,可生产钛系锂吸附剂、铝系 锂吸附剂等。 公司自主研发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其微滤膜采用支撑结构具有永久亲水性, 强度高、寿命长、通量大的特点,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IV类,节省土地约50%, 已成为解决我国“水脏”问题的支撑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高标准污水处理、医院废水处理等;最新研发的振动膜生 物反应器(V-MBR)技术利用膜组器机械振动的方式代替膜池的高强度曝气,在降 低能耗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氮、磷的去除效率,与传统曝气MBR相比,V-MBR出水总 氮可降低3~5mg/L,全流程运行能耗可降低20%以上,实现节能、降碳和提质三重效 果,符合国家正在推进的污水资源化与碳减排政策,并已于2020年被收录进《国家 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公司自主研发的超滤膜以高产水水质、强抗 污能力、高精的过滤精度及长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深度处理、高品质 饮用水、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及RO/NF预处理领域。 公司通过多年自主创新成功研发第四代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反渗透膜生产线,生产 出的产品可有效实现选择性脱盐率,满足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系列纳滤膜、苦咸水膜 、海水淡化膜等家用与工业膜产品的生产需求。其中纳滤膜具有高选择性分离、高 系统回收率、低运行压力、低运行成本及耐污染和耐溶剂性等优势,并实现有价资 源回收、物料分离等,广泛应用于城镇给水深度处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低脱盐 给水深度处理、高硬度高盐给水部分脱盐水质提标、高品质饮用水、工业废水资源 化等领域;纳滤膜和MBR组合的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技术可实现将市政污水转化 为达到地表水II/III类标准的高品质新水资源,有效实现治理水环境和开发新水源 的双重目标。新研发的G系列高压分盐纳滤膜可用于物料特种分离、(近)零排放 分盐、盐湖卤水提锂、垃圾渗滤液浓缩等。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 膜,在脱盐率、产水量、抗污染能力、运行压力、使用寿命、节能等方面具有重要 优势,不同系列的反渗透膜可广泛用于高浓度海水淡化处理、高浓度苦咸水脱盐、 水源脱盐、工业中水回用及废水处理、工业废水零排放浓缩、饮料用水及纯净水生 产、电子和电力行业高纯水制备、深度脱盐处理的二级过滤等领域。 目前公司具备年生产微滤膜和超滤膜2,000万㎡、纳滤膜和反渗透膜1,900万㎡、锂 吸附剂10,000方的设备生产制造产能规模优势,公司将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两条主线,为解决我国城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不 懈努力。 (二)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项目与收入类型,将主要业务分为环保整体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市政与 给排水工程以及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1.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通过工程项目推动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的发展,主要根据地方政府及相 关业主发出的包含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再生水、自来水、工业废水及资源化、海水 淡化等在内的水务类项目,及盐湖提锂与盐湖资源化等项目的招标计划,准备投标 或者竞争性磋商来获得项目。对于直接产品与服务销售类项目,通常由公司或子公 司与业主签订设备销售合同。对于EPC项目,通常由公司或子公司碧水源建设与业 主签订总承包合同。对于PPP/BOT项目,由业主与公司或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 议或项目合同,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负责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同时,公 司为客户持续提供后续的核心部件膜材料、膜元件的更换服务。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收入主要包括直接膜与设备销售收入、各类水务及盐湖提锂等业务项下的膜及设备 、吸附材料销售与相关EPC收入等。 2. 运营服务 对于PPP/BOT/ROT等投资类项目完成建设及调试验收工作后将进入运营期,公司将 按照项目合同约定,定期收取相应运营服务费用,根据项目类型,收取污水处理服 务费或供水服务费或可用性服务费等。对于委托运营项目,公司按照项目合同约定 ,定期收取相应运营服务费用。一般运营项目会设置保底水量,且在运营初期的几 年内逐年递增,在实际水量没有超过保底水量的情况下,运营收入一般按照合同约 定的保底水量计算,在实际水量超过保底水量的情况下,运营收入将随着实际处理 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公司运营服务收入主要包括项目公司自主运营项目收入及 委托运营的收入等。 3. 市政与给排水工程 公司市政与给排水工程板块项目主要由公司EPC项目中土建与安装部分构成,业务 主要由子公司碧水源建设负责实施。碧水源建设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专业业务资质,主要业务为承接给排水工程、水 厂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小区市政工程和管网工程等。市政与给排水工程收入主 要包括EPC项目中土建与安装工程收入。 4. 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重要子公司良业科技主要以科技和创意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城市、景区和家庭的 光科技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板块主要涵盖城市大型滨水夜游项目、知名景区 夜游项目、城市文化旅游夜景观光带、光影文旅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智慧城市照 明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和智慧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良业科技在中 国科技光影秀行业综合业绩规模领先,且率先实现向夜间文化旅游行业转型,打造 了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案例。良业科技主要的业务模式为EPC及少量管理运 营,为城市及景区大型滨水夜游项目、文旅项目、智慧照明项目等提供创意方案设 计、策划、实施、运营以及智能产品、智慧家居产品的销售等。光科技整体解决方 案收入主要为子公司良业科技及其子公司的收入。 (三)技术与业务优势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 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大优势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在核心技术、产品和水务运 营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MBR-DF双膜 新水源技术,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是全球 范围内少数可大规模生产PVDF带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公司之一,且产量居国际前 列,并在大型MBR技术项目承建规模与数量方面跻身国际先进企业行列。 科技研发方面,公司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V-MBR),对总氮去除效果显著,可获得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的优质再生水 ,能耗较传统MBR降低20%以上,设备安全性提升30%,设备成本降低25%,符合国家 目前的碳减排目标,在实际工程中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属国际领先。公司可以将污水 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技术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 水,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相较于其他深度水处理系统,该技术系统运行压力可降 低60%-70%,能耗下降60%-65%,有效助力节能降碳。针对半导体细分领域,开发出 高脱盐率、高TOC去除率、低能耗及低溶出的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性能指标达 到行业领先水平;针对工业领域低盐和高盐两大应用场景,定向开发出两款反渗透 膜产品,进一步提升工业零排领域竞争力;开发出基于聚烯烃反渗透膜的正渗透元 件,进一步拓展聚烯烃基反渗透膜的应用领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及工艺优化,海 水淡化膜收率、脱盐率和脱硼率进一步提升;高效分盐膜GT、GH的收率提升10%的 同时,脱盐率提升至99%;苦咸水膜脱盐率提升至99.8%,且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显 著提升。多款产品实现降本增效,产能提升15%-30%。进一步提升国产膜供应链稳 定可控,引领国产膜原材料替代进口,联合上游企业、协同攻关,引入国产无纺布 、聚砜供应商,在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开发出低电阻、高寿命 电解水制氢隔膜,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攻克盐湖提锂关键技术,成功开发技术先进 的锂离子筛和成套工艺路线,建成锂吸附剂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成功中标紫金矿 业拉果错盐湖提锂项目。自研精确加药系统累计推广16个项目应用精确碳源投加或 精确除磷药剂投加系统,药耗降低10%-20%。科技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中交集团 、行业协会等的高度认可。2024年,新获批省级科研项目1项,中交集团科研项目2 项。公司原创技术成果屡获肯定,“低维护-短流程膜法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荣获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强化传质和自由基生成的臭氧类高级氧化水处理 技术与应用”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低能耗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及装 备研发与应用”荣获中交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环保装备 技术创新奖,“高效绿色‘吸附+膜’耦合提锂技术研发及应用”和“市政高品质 饮用水生产用纳滤膜材料和装备开发及工艺示范应用”分别获得中国膜工业协会科 学技术奖一、二等奖。 截至目前,公司参与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首都水系、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 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 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 再生水厂、多个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亦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 与者,发力布局国际市场,并积极拓展工业零排放、盐湖提锂与资源化等工业与新 材料赛道。从运营能力看,以运营服务为核心的科研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水 务行业企业获胜的关键因素和盈利的核心环节。截至目前,公司膜技术涉及水处理 总规模超2,200万吨/天,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70亿吨,成为我国实现 污水资源化的骨干力量。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膜技术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多个 成功的污水资源化案例,承担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大规模MBR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 工程”(4.5万吨/日)、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MBR工程“武汉北湖污水处理 厂”(80万吨/日)、国内最大的再生水厂“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厂”(100万吨/日 )、国内第一座新水源厂北京翠湖新水源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等项目 。大型海水淡化应用工程方面,公司在山东建有两个十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应用 ,分别为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10万吨/日)和山东鲁北海水淡化工程(15万 吨/日)。其中,2016年碧水源在董家口成功应用的海水淡化双膜法工艺是中国首 个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 化。项目建成至今,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有效解决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和 董家口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及应用示范项目”。碧水源投资建设的山东鲁北高新区海水淡化项目,用以解决鲁 北高新区各大企业工业用水短缺问题,项目总建设规模15万吨/日,被列为山东省 建设中14个重点海水淡化基地之一。碧水源还承接了山东青岛百发二期海水淡化工 程(10万吨/日)、天津大港海水淡化厂(10万吨/日)、山东烟台裕龙炼化海水淡 化工程(8万吨/日)等多个海水淡化预处理单元超滤膜的国产化替换与应用工作。 碧水源持续布局电解水制氢隔膜、工业领域高压反渗透膜、特种分离纳滤膜、生物 医药膜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4年,公司开发出高脱盐率、低能耗、低溶出的超 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超纯水反渗透膜SC的成功问世,加快了高端膜材料国产化替 代进程。此外,公司高效分盐膜、超微滤膜脱盐率、产品通量等性能进一步提高, 锂吸附材料实现吸附容量与吸附效率双突破。在新材料领域,碧水源针对盐湖提锂 领域研发了吸附剂和分离浓缩膜产品,其中钛系吸附剂为子公司华特源原创技术, 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突破性产品,目前已于紫金西藏拉果错盐湖实现全球首次应用。 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积极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 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处理工艺和运营环节的节能降耗、污水处理未来厂等多 个方面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和市场布局,努力实践环保和节能降碳的协同创新。公司 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建设绿色工厂,积极开展系列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从节能降耗、超低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实现膜产品生产绿色化。解决膜生产 过程中原材料浪费、设备耗能高、膜产品回收再利用等问题。目前,膜生产过程实 现了水、溶剂与添加剂的循环利用,每年节省原材料成本近千万元;膜应用方面, 进行废旧膜产品再生回用,实现了对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持续发展。在碳 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环保能源一体化势在必行,公司在实现污水处理厂资源和 能源的循环利用道路上一直进行积极探索。公司正在研发的面向可实现资源循环、 能源回收、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未来厂,运用纳米级高精度膜分离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高效回收污水中的资源和能源,将污水处理厂升级为兼具保护环境、补充水 资源、能源再利用和磷等资源回收等多功能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可从治理环节实现 节能减排目标。 2024年,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相关科 研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住建部华夏建设奖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环保装备技术创新奖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核心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组织开展的《绿色技 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公司累计参编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15项。碧水源 总公司和膜科技公司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获2024年北京企业百强第78名、高 精尖企业百强第6名、制造业企业百强第22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公 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包括产 品生产与工艺应用,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全系列膜与设备制造 、膜技术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全的膜产品生产商之一和先 进的环保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承建大规模(10万吨/日以上)MBR工 程最多的企业;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应 用于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补给用水,已成为我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核心技 术,并在节能降耗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的“MBR-DF”技术可 以将污水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是国内唯一拥有该技术 并完成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自主开发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性能 进一步提升,以“UF-RO”为核心的双膜海水淡化集成技术,具有产水量高、抗污 染能力强等特点,节能降耗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质、稳定 的淡水资源。公司以聚烯烃基材代替传统原材料,开发出高效选择性纳滤膜,可节 约原材料成本50%以上,年产能达50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绿色化,并应用于家用净 水器、饮用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等多个领域。 此外,公司针对半导体细分领域,开发出高脱盐率、高TOC去除率、低能耗及低溶 出的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针对工业领域低盐和高 盐两大应用场景,定向开发出两款反渗透膜产品,进一步提升工业零排领域竞争力 ;开发出基于聚烯烃反渗透膜的正渗透元件,进一步拓展聚烯烃基反渗透膜的应用 领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及工艺优化,海水淡化膜收率、脱盐率和脱硼率进一步提 升;高效分盐膜GT、GH的收率提升10%的同时,脱盐率提升至99%;苦咸水膜脱盐率 提升至99.8%,且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多款产品实现降本增效,产能提 升15%-30%。进一步提升国产膜供应链稳定可控,引领国产膜原材料替代进口,联 合上游企业、协同攻关,引入国产无纺布、聚砜供应商,在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方面 迈出坚实的步伐。开发出低电阻、高寿命电解水制氢隔膜,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攻 克盐湖提锂关键技术,成功开发技术先进的锂离子筛和成套工艺路线,建成锂吸附 剂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成功中标紫金矿业拉果错盐湖提锂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 V-MBR装备加速升级,在具备同时实现节能、降碳和提质的三重效果基础上,成本 不断降低并在多个示范工程上成功应用;公司全力推进膜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自行 设计并建设了绿色低碳及数智化管控于一体的全自动化膜元件生产线等,推动公司 绿色低碳与数智化建设。智慧水务发展方面,公司自研精确加药系统累计推广16个 项目应用精确碳源投加或精确除磷药剂投加系统,药耗降低20%-30%,自研数据中 心完成数据填报系统开发并上线,解决无法自动采集数据获取问题。 创新是公司的灵魂和发展源泉,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通过强大的技 术创新、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发展前进,立志成为一家有灵魂的创新型 环保领军企业。 (一)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约3%以上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致力于用核心膜技术 紧紧围绕国家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提供务实的整体 技术解决方案。 1. 公司主要研发项目进展情况 公司专注于膜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 业零排、盐湖资源化五大领域,并确保公司处于行业领军地位。 3. 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38项,正在申请且被受理专利75项,截至2024 年12月31日专利共计612项。 (二)管理模式创新 公司始终将人才战略放在首位。在人才管理与培养方面,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 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以行政管理方向作为上升通道的单通道模式,率先在研发、设 计等关键流程单元开展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建设,梳理了公司职级体系,明确各管 理序列职位与技术序列职位职级,匹配相应的任职资格、职责、薪资福利标准等, 促进各类人才成长,保持核心人才稳定性。 在人才吸引与保留方面,公司建立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用人机制 ,特别是通过强化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科技人才,并 根据发展战略,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增强 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人才激励与创新方面,公司坚持以绩效为导向,激发团队活力,推动组织能力持 续提升。鼓励各单位在管理模式上的不断创新,追求打造高质量管理团队,为企业 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矗 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新业务拓展,充分发挥膜技术、膜材料和膜产品的核心优势 ,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稳定发展的同时,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业务融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实现更大更强的发展目 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9,365,432.14元,同比下降4.51%;实现利润总额2 76,607,724.29元,同比下降72.5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84,976.85 元,同比下降92.34%。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公司重要 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较大亏损导致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 较大降幅。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 攻坚之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 关键一年。按照深化改革、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公司协同创新发展,积极服 务国家战略。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 公司坚定有力落实国家和公司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公司不断发挥膜技术专业 优势,积极融入美丽中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公司落实黄河流域大保护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陆续落地污水处理项目。公司持续深入“12256”发展战略, 即持续提升打造以膜技术为引领的世界一流水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集膜 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个国际领先”优 势;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 水淡化、盐湖提锂、工业零排“五大业务领域”进行重点发力;聚焦主责主业、产 品持续领先、提升市场份额、做实项目管理、优化资产布局、强化价值机制“六大 增长引擎”。 公司坚定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巩固优势。公司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 发力,巩固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等业务核心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战略性新 兴产业,围绕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资源化等新材料领域,积极培育壮大新兴 产业,构筑公司未来发展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聚焦主业基础上 ,公司业务实现多元拓展。公司通过打造华特源、设计院、医药膜等战新平台,公 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持续转化,促使膜产业链发生质变。公 司以新质生产力为根基的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彰显了膜科技“国家队”的行业领导 力,巩固了未来发展“新优势”。 公司坚定业务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2024年水务环保市场面临增量饱和 、竞争激烈等严峻形势,公司始终以科技作为市场导向,以产品作为试金石,不断 提升中标项目含金量,市场业绩稳步推进。公司陆续中标换膜市场项目,大大提升 了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专注工业细分市场,推动反渗透膜实现国产化替代。污 水资源化方面,公司依托MBR等先进技术,先后与温州水务集团联合中标温州滨海 净水厂项目,中标太原市龙城项目。高品质饮用方面,公司依托公司“UF+DF”双 膜工艺等先进技术,中标昌图县供水项目、祁阳市供水工程项目。海水淡化方面, 公司依靠双膜海淡技术和成熟的国产替代经验,碧水源海淡市场发展稳健,联合魏 桥集团和滨化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山东滨州北海经开区海水淡化工程”,进一步 巩固公司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品牌形象。2024年,在海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 司加强重点国别深耕,在马来西亚市场持续深耕细作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毛利塔尼 亚与纳米比亚等新市常此外,公司工业反渗透膜片出口至迪拜,家用反渗透膜元件 出口到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等多地,公司出海速度不断加快。 公司坚定攻坚科技研发,创新优势集聚。秉持“创新是公司发展第一动力”理念, 公司聚力膜核心技术攻坚和应用,聚焦高端膜材料技术研发,公司膜产品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公司搭建了“1+5+N”科研平台,打通了研发、生产、设计、运营的“ 全链条”,科研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和 中国海洋大学,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现已开展科研立项11项。 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一等 奖等6项科技奖项。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和变革,全面提升 核心竞争力,展现了膜技术研发“策源地”的创新动力。2024年,碧水源荣膺北京 高精尖企业百强第6名,企业百强第78名、制造业企业百强第22名。 公司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定党建引领。公司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扎实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了党委“把关定向”作用。公司顺利召开公司第一次 党代会,为公司未来五年党建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聚焦源头治理,大监督体 系持续发力,筑牢了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屏障。2024年,荣获全国、首都“五一劳动 奖章”双荣誉项,打造了混改党建的“新品牌”。公司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提升 公司凝聚力。党的领导深度融合公司治理。统筹规范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推动“ 三重一大”清单与党委会、董事会、总裁办公会议事清单衔接融合,进一步清晰界 定各议事主体权责边界和决策流程。公司坚持打造混改特色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 了强大精神动力,把稳了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成本管理、经营规模、品牌、技术、服 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继续保持创新优势,进一步降低公司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相关风 险。同时,保持公司持续平稳的快速发展,提振发展信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 向,持之以恒、精准发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 和创新力度,加快战略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释放新质生产力,实现公司高 质量发展。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切实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 国家政策有利于水处理行业发展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 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污染防治攻坚要向纵深推进,要坚持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深入碧水保卫 战。“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动长江 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目标,结合国家 过去几年颁布的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行动计划》《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 021年)》《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 实施方案》《长江保护法》《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 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 划》《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提升水处理标准、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 、发展生态与循环经济、强化节能降碳政策,公司紧抓治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 缺与保护饮用水安全的良好机遇,全面稳步发展。特别是目前我国多地区对高品质 水环境与再生水有刚性需求,同时区域性污水排放标准、污水资源化、自来水及饮 用水标准的提升,工业零排放及资源化、高品质海水淡化、以及有价资源提取等需 求均对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等,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难得 的机会和重大的机遇,也为公司的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污染治理仍有较大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 河湖海湾沿线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直排、汛期污染严重 、局部地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 《节约用水条例》,作为我国首部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有助于保障我国水资 源安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为解决排水管网短板,2024年3月,住房城 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 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 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2 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的指导意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鼓励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推动 专业化市场主体为主具体负责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逐步将不 同时期、不同主体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系统纳入统一运维范围。该 政策或将进一步释放农村污水市场空间,同时促使县城、乡镇污水企业合并重组, 推进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 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需要,公司将积极参与国家的生态环保规划建设,践行创新兴国的国家战略,参与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 力,更好地统筹发展以核心技术为优势,努力为国家重大环保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国家环保治理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公司将不忘 初心,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之术,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深化和巩固公司 在水处理与膜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在保持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高品质饮 用水等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加大对盐湖 资源化、工业零排、数字化建设等方向的科技研发。扩大产能规模和服务质量,丰 富公司业务产业链,提升现有产品的品质与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产品和服务 的竞争力。 2. 国家政策有利于膜技术产业发展 国务院公布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及膜材料制造技术 分别列入了环保节能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规划中,为膜技术与膜产业的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基矗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 发展含高性能膜材料的新材料技术,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不断加强战略高新 技术的发展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 施方案(2023-2035年)》提到,要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新材料领 域,面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探索,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预研制高端分离 膜、光学膜、新能源薄膜、导电膜等特种膜材料标准。2020年,公司荣获工信部“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入选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工信部《国 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荣获“中国膜行业专利优秀奖”等。2021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双膜法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 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2024年,公司“低 维护-短流程膜法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碧水源和 膜科技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膺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第6名,企 业百强第78名。公司自主研发的“双膜法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深度脱氮膜生物反 应器(MBR)技术和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膜的结合,是可同时解决水环境污染 和水资源短缺的开创性技术。这种技术可高效去除污水中有害物质、难降解有机污 染物和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氮、磷无机污染物,将城镇生活污水、黑臭河水等劣Ⅴ 类水超净化处理,稳定提升到优于地表水Ⅲ类的高品质新水源。结合浓水处理,回 收率可达100%,具有节能降耗的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 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占地面积少,出水水质高的膜工艺在污水资源 化利用市场下大有可为。同时,近期的推进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建设对于水处理领域 来说,公司可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补给用水的污水 资源化技术,是我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更是在节能降耗上达到世界 领先水平。此外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包括拉动 新技术应用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等,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为环保及创新的快速 发展增加了动力,催生和刺激环保行业与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司业务提供了广 阔发展空间。 3. 与中交集团协同效应逐步释放 中交集团与碧水源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战略引领、公司治理、科技创新、 业务发展、人才队伍等方面相互协同,取得积极成效。公司通过改革创新、重构发 展战略、强化公司治理、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精益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勇拓新领 域新赛道等,实现平稳发展。 战略协同方面,中交集团和碧水源坚定服务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 战略目标,聚焦水务产业链海水淡化、污水资源化和高品质城市直饮水三大领域建 设,筑牢细分行业核心优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水务产业链,更好的服务 国家发展战略。治理协同方面,公司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规范党委前置研 究工作机制,推动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推进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和 公司其他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有机统一。在保障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经营管理重大 事项的权力机构的指导下,始终坚持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定 位,做强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科学、专业的决策作用;做实监事会,充分保障 和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规范行权履职的监督评价作用;做活经营层,确保 经理层做好“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系列工作。公司加快推动对标世界一流 价值创造行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央企混改治理体系。科技协同方面,公司聚焦科 研创新,逐年增加研发投入。中交集团加大对公司创新资源扶持,明确公司科技型 企业定位,以打造水务产业链链长单位为目标,依托中交集团城乡水环境技术研发 中心、中交集团水务创新联合体、膜法水处理原创技术策源地、水务环保绿色低碳 分中心,建立“1+5”科技创新体系,共同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并加强科技人才培 育,不断夯实碧水源科技研发基础,推动公司研发成果再创新高,共同实现科技进 步。市场协同方面,公司紧密跟随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市场布局,优化市场业务方 向和布局,聚焦“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放、盐湖资源 化”五大业务领域,实现与中交体系的市场协同和互补,并实现“一带一路”海外 业务布局,先后中标多个海外项目,海外竞争实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人才协同方 面,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和需求,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实现人才互通,促进双方文 化、管理的深度融合。 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与创新力度,加快战 略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1. 污水资源化领域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 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等规划意见 已陆续出台,《长江保护法》明确了长江流域部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严于国 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污水资源化已成 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 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 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投资 在2,000亿元左右。 公司创新方向始终围绕国家政策和战略方向进行研发布局。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生 物反应器(MBR)技术装备,具有抗污染能力强、运行稳定、通量高和能耗大幅降 低的特点,是世界MBR技术三大独立技术体系之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核心产 品中空纤维膜的平均孔径、纯水通量、机械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MBR技术装备为核心的“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 和“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2项技术分别于2009年、2017年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膜生物反应器设备多次获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国家战 略性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等荣誉。公司针对MBR能耗高的技术痛点,研发出 以膜组器的往复运动替代传统曝气MBR的空气吹扫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 术装备,开发出以振动MBR为核心的污水资源化全流程集成技术,重点解决膜池的 高能耗问题,降低MBR运行成本,并有效提升了MBR工艺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能力,显 著降低MBR运行维护成本。建成全球首座大型振动MBR示范工程,规模化应用水平达 到国际领先。该技术被收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及 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并于2024年获得中交集团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 公司将充分利用膜技术在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污水资源化整体解 决方案,深耕污水资源化利用市常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资源化需求, 提供全生命周期水资源管理与处理。同时向着“未来水厂”方向突破,一方面强化 氨氮的选择性分离与脱除,另一方面加强污水回用以及污水中其他能源和氮磷资源 的回收利用,进一步提质增效,促进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膜技术应用于污水资源 化领域,不仅技术先进,而且经济可行,公司将加大膜技术的应用研发与推广,打 造更多污水资源化示范标杆项目。 2. 高品质饮用水领域 “十四五”期间,国家对供水安全保障、节水型城市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 最新要求,针对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消毒副产物等特征微量污染物的风险控制 与去除,饮用水水质在达标基础上的要求进一步提升。2021年,现行《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2006)也已完成修订,新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 749-2022)已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涵盖了饮用水中各种可能影响健康 的因素,尤其是关注了水体中对人类有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质。与原标准 相比,新标准落实了国家标准化改革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检测能力 建设和相关工艺设施改造升级,健全水质管理体系,保障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 其他相关标准的适配性等。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 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 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左右。 公司在城镇自来水厂推广以DF膜为核心的高品质饮用水制备技术。目前已成功在江 苏、云南、山西、辽宁、贵州等地进行了市场应用,出水效果优良,产生了积极影 响。典型业绩太仓第二水厂,设计规模5万吨/天,其水源为水质较差的长江水系的 地表水,存在以二甲基异莰醇为代表的季节性超标情况,工程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 去除水中的TOC、PPCPs、POPs稻瘟灵等有机物,以满足高品质饮用水需求。 未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和实施,供水厂提标工作将提上日程,国家对高品 质饮用水的需求持续提升。公司将紧抓行业机遇,推广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压选择 性纳滤(DF)膜,在城镇自来水厂推广高品质饮用水制备技术,布局自来水厂提标 改造、再生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及小区供水设备市场,挖掘城市供水业务潜能,并通 过DF高品质饮用水制备技术、UF饮用水技术为基础的市政饮水解决方案和家用商用 净水方案来保障饮水安全。 3. 海水淡化领域 当前,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采 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的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 模需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 海水淡化规模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海水淡化规模20万吨/日以上,同时 强调要实现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 提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对海水淡化的日益重视,海 水淡化未来前景十分可观。根据《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3万吨/日,比2022年新增16.59 万吨/日。距离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290万吨/日的目标仍有上升空间。目前 海水淡化已作为重点内容被纳入《“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十四五”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规划以及《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 21年)》中。天津市、河北盛山东盛江苏省等沿海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划、计划、 政策,鼓励促进当地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市场需求正在逐步释放。 公司经过多年联合攻关,潜心研制出海水淡化膜及工艺技术,反渗透膜产品具有运 行压力低、产水量高、脱盐率高、抗污染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并通过持续研发迭代 升级。截至目前,公司的海水淡化已经升级迭代至第四代高精度生产线,实现全流 程自主设计,国内采购、加工、组装应用的先进技术,并针对高产水量、高脱盐率 的不同需求,研发不同产品应用,其效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此外,公司始终坚持 绿色低碳,坚持清洁生产,目前已可实现溶剂全部回收,原料费用、运营维护成本 等随着技术升级均有效减少,膜片品质提升,并促进公司形成生产安全、环境友好 的间接效益。 公司将充分发挥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具有耐压能力高、运行成本低、脱盐率高且 稳定等优势,拓展海水及高盐浓度苦咸水的处理业务。“自产转外销”,在满足自 身需求条件下,发挥公司海水淡化膜的产能优势向市场销售,扩大海水淡化膜处理 市场影响力和收入规模。持续开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专注于核心设备国产化 ,系统设计标准化,双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集成和工程实证;通过支撑材料结构强 化、界面聚合反应工艺调控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膜产品清洗耐受性和使用寿命,形 成长寿命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系列产品,持续提高海水淡化膜产品的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海内外市场的需求。持续加强应用领域强链,实现海水淡化与关联项目 对接、水电联产等形式应用,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4. 盐湖资源化领域 随着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推动,新能源也持续蓬勃发展。新能源需求不断提 升,锂资源的需求也将持续高涨,提锂产业也将步入加速进程。根据自然资源部发 布的《2019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我国锂矿资源中盐湖卤水的潜在资源量约 占全国锂资源总量的90%以上,主要分布于青海和西藏等地。盐湖作为我国重要资 源,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青海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体系。2021年12月,青海 发布《青海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计划到2035 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形成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盐湖产业集群。2022年3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 作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实施“科技援青”,要健全盐湖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机 制,提升盐湖产业竞争力。盐湖组成成分复杂,且不同地区差异度较大,我国盐湖 资质较国外主要盐湖资质相比,镁锂比高,部分地区盐湖锂浓度较低,对锂的提取 和分离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获得4款核心产品,铝系锂离子选择性吸附剂、钛系锂离子选 择性吸附剂、耐高盐卤水的特种分离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产品。其中,纳滤膜和反渗 透膜产品已应用于盐湖提锂产线项目,运行稳定且分离效果良好。此外,公司研发 攻克了“吸附+膜法”盐湖提锂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为盐湖提锂提供一揽子整体解 决方案。 由于盐湖提锂多为“一湖一策”,公司未来将推广使用自主开发的“吸附+膜”耦 合提锂技术及关键产品,发挥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长寿命等特点,为盐湖 提锂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运用于盐湖提锂项目。根据盐湖提锂多为“一湖一 策”的特点,持续对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应用,为盐湖提锂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效、能 耗低、稳定性强的技术方案,抢占技术和市场优势。 5. 工业零排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 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印发 《“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推进工业节水减污、开展节水型工业园 区建设,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废水近零排放试点工程;工信部印发《“十 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高效、低耗、难处理的废水回收技术和装 备等;工信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废水 循环利用提升行动,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 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2022年工信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 ,提出到2025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等。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使得工业废水资源化需求快 速提升,实现“零排放”和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成了工业水处理的主导方向。国家 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使得工业废水资源化需求快速提升,实现“零排放”和无害化 处理工业废水成了工业水处理的主导方向,也为工业零排提供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据前瞻研究院预测,中国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市场规模“十四五”末将达到3588亿 元。 公司是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全的膜技术企业之一,具有强大的膜产品制造、装备制 造与工程背景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SUF浸没式超滤膜、OWUF外置式超滤膜可用于 工业废水预处理过程;DF30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和DF90超低压高脱盐纳滤膜可高效 分离浓缩PVDF、PVP等高分子聚合物;BW苦咸水反渗透膜可用于高浓度含盐工业废 水处理,产水可作为高品质再生水回用于工艺生产和冷却水。2024年,公司中标漳 州金峰经济开发区金宝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金宝污水处 理(一期)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为整合各方资源促成项目落地的典型案例,有效 增加碧水源工业废水治理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由于工业废水零排处理工艺包含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再生水回用-含盐废水膜处 理-蒸发结晶处理等流程,其中膜处理工艺对于膜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公司将在工 业零排领域重点针对新能源行业废水、高分子化工行业废水及海水资源化三大领域 ,针对性持续提升以膜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技术与工艺,为助力我国实现工业废水零 排放及资源回收利用作出贡献。 (三)公司发展战略 1. 公司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 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实现碳中 和宏伟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奠基期。公司将坚持“12256”总体发展思路, 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碧水源将围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通过“加快布局膜产业、优化战新产业”等9 个方面、21项具体措施,加快打造“两个世界一流、三个国内领军”的标杆企业, 加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碧水源力量。 2. 公司2025年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碧水源持续推进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打 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军”的标杆企业关键一年。公司2025年的工作指导思想: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12256”发展战略,持续落实全周 期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膜 技术企业、世界一流的水务企业。 为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八大方面的工作: (1)坚定服务国家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围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加 快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统筹兼顾短期利益和 长期发展,持续深化细化“12256”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型企业“领头羊”。 (2)坚持科技强基,创新驱动公司发展。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 展格局,瞄准膜材料、膜技术、膜装备行业前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 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完善科研人才体系 。 (3)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掌握好节奏,控制好风 险,深入推进重大专项行动,加强四能改革,强化资产管理。 (4)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市场增长。瞄准五大业务领域,不断开拓新业务,统筹 区域经营网络,巩固国内市政市场,加速海外业务布局,深耕区域市场开发,巩固 和扩大市场份额。 (5)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碧水源科技型上市企业属性,加快发展 海水淡化、工业零排、医药膜等战新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落地,打造新的 业绩增长点。 (6)加快结构转型,打在发展样板。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军”的标杆企业, 加快业务转型,打造细分赛道专精特新企业,做大水处理膜产业,深耕工业零排领 域并形成品牌,推动水务运营版块建设并打造样板。 (7)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当前,外部风险挑战不断集聚,公司面临压 力巨大,要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守好合规经营底线,防范法律风险,提升安全管 理效能,防范安全风险。 (8)持续强根铸魂,坚持党建引领。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以高质量党建为高质 量发展新突破汇聚力量,努力打造上市混改企业党建标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 面夯实基层基矗深化党业融合互促,加快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文化深入人心,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2025年,随着行业集中率提升、政策形势转变,我国水务行业已逐 步从规模扩张向精细运营、智慧化、绿色低碳化发展。碧水源作为膜行业领军企业 ,将强化担当,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和价 值创造能力,切实发挥公司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科技创新、 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将碧水源打造成以膜技术 为引领的世界一流水务企业。 公司将积极履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责任,坚持科技创新基因,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 体系,用先进的国产化的高科技技术与产品,持续为我国用水安全、生态文明建设 贡献力量。公司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主体责任,坚持长期主义,以提升价值为己任 ,重视利益相关方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将通过战略、治理、科技、市尝人 才五个手段充分释放公司高质量新动能,为提升公司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奠定坚实 基础,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 新质生产力为锚点坚持党的领导,持续科技攻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核心竞 争力。 (四)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1. 技术创新保持领先风险 膜技术是一项跨学科高新技术,其发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将膜技 术产业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突显了我国对膜技术的重视。目前, 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均涉足该领域,加剧了膜技术行业产品与技术的创新竞争。在中 国水处理领域强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公司近几年对产品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并不断 研发新产品,在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已实现大 规模应用,且一直处于市场前列,公司膜技术的创新日新月异。近年来,国内陆续 出现同类型膜相关科技公司,亦有部分以膜技术、膜产品为核心业务的环保科技企 业登陆资本市常国内外膜技术类公司对于膜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和竞争态势, 使得公司面临技术创新保持领先的风险。 中国城乡、碧水源作为中交集团水务产业链的“链长单位”与建设核心单位,也将 进一步携手优化科技创新布局,继续保持公司膜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围绕国家战略 、中交集团、中国城乡科技创新布局,聚焦膜产业链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通过 强化科技研发立项、保持并提升研发投入等方式,持续巩固公司膜技术引领性优势 ,在高端膜产业原创技术持续实现重大突破与应用,同时盐湖资源化、工业零排等 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了公司配套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有效应对了技术创新 保持领先风险,并实现了产业落地转化。 2. 业务开拓风险与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已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成效明显,但 同时也意味着优质污水处理项目资源有所减少。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市场呈现并购 重组加剧、项目趋于中小型化的特点,有限的市场空间和项目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将 会给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新的挑战,而污水处理项目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 也使得买卖优势向卖方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参与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 同时,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所固有的地域分割等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因素依然存在, 使得公司进入新污水处理市场尤其是获取风险较低、收益稳定项目的难度加大,影 响公司未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与中交集团、 中国城乡深入融合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逐步实现从“领军国内”到“进军海 外”的跨越变化。但在面对公开化、透明化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业务开拓风险仍然 存在,公司未来业务规模发展仍然面临挑战。此外,大型央企、地方国企跨界进军 水务行业,加速行业洗牌,使国资体系背景对水务行业的引领作用日趋显现,以国 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水务领域的大型企业竞 争日益加剧。因此,公司若不能在技术创新、成本管理、经营规模、品牌、技术、 服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保持优势,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 公司将通过内部架构调整,持续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各市场主体的业务范畴和功 能性定位,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和内外部资源,逐步将现有市场网络细分业务方向, 推行全国市场差异化布局,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市场竞争,防范业务开拓 风险。同时深化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业务开发网络的协同,持续通过高端商务对 接加强项目前期商务运作,通过发挥各自市尝技术、产品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丰富和扩大项目信息来源,持续调整优化合作模式,细化项目投资分析 ,加强风险识别管控,做到项目获取合法、合规、有利、有益。 3. 人才短缺及人才流失风险 人才竞争是膜法水处理技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公司经过十多年的业务 积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是构成公司强大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矗公司 现有核心技术人员在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等主要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 同行业企业的人才竞争策略,可能会对公司技术人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存在 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如何在稳定发展的通道上保持高效的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提 高管理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始终面临的挑战。 公司深入推进“四能改革”,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机构能增能减,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持续建立与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相匹配 的人事体制机制。持续通过内育外引、关键岗位竞聘上岗、推行干部能上能下等策 略,推行实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持续加强外部高质量人才引入,优化内部 人才的培养与晋升,解决人才瓶颈。持续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以奋斗者、贡献者为 本的考核导向,激活个体与团队动能。分条线分步骤推进公司岗位、职位体系梳理 、薪酬体系变革,不断完善以价值创造、业绩贡献为依据的岗位职级晋升、定薪调 薪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团队活力,进一步提升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能力,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频次。 4. 管理风险 近几年,公司在经营规模上迅速扩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经营管理、组 织、财务及生产管理的难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公司下 属数百家各类参控股公司,尽管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同 时,央企集团规范的管理引入为公司的管理提升注入了新的力量。但由于各分支机 构在地理位置分布、人文、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众多分子平台公司实施权 责明确、授权充分、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机制仍需要逐步建立、落实和细 化调整的过程,因此可能出现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对控股子公司控制不足的管 理风险,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规范化运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公司的综合管 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正处于转型调整阶段,如何做好 综合管理,特别是制定好激励机制对于一家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中交集团、中国城乡和碧水源的融合不断深入,央企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 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已为公司管理的细化升级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科学合理界定权责边界,逐步落实和加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权责体 系,实现治理主体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探索中国特色国企混改治理体系,进一 步优化管理架构,防范和弱化管理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5. 季节性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公司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或其平 台企业,因此工程进度和工程款结算受政府预算和支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特征,通常上半年为技术方案准备、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项目实施及回款主要集 中于下半年,因此公司的现金流存在季节性特征。若公司不能较好地应对该季节性 特征,特别是现金流的大幅波动,将对公司正常经营与业务造成影响,带来季节性 风险。随着公司运营项目的逐渐增多及项目结构转型,季节性风险已开始呈现逐渐 减弱的态势。 公司将持续加强工程结算、项目回款的管理和推进工作,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同时 持续提升财务质效,丰富融资渠道和方式,提升在手运营项目质效,增强自身应对 季节性现金流波动风险能力。 6. 应收账款增大与现金流减少的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特别是EPC项目增加,以及国家宏观形势变化特别是对地 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和降杠杆等融资政策调控,公司应收账款出现增长态势。尽 管公司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2年内,同时公司货币资金相对较充裕,但若公司 不能有效管控应收账款规模,做好项目公司的融资工作及EPC工程款的清收工作, 并增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回收,将给公司带来经营性风险,特别是短期现金流短缺 的风险。 公司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等方法,合理运用银行长、中、短期借款, 综合授信,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探索研究ABS,REITS等新型融资手段可行性,积 极应对资金需求。同时,公司加强对长账龄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通过成立专项领 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逐个研究攻关。为进一步激励和支持应收账款清收,公司 制定专项奖励办法并随实际情况每年调整优化,有效地推动了公司应收账款的清收 ,提升了归口部门的积极性。逐步降低和减弱应收账款增大与现金流减少的风险。 7. PPP项目政策调整风险 我国于2014年推出了基础设施行业投融资PPP模式政策,以及污水处理行业优先以P PP模式推进的政策指引下,污水处理行业在过去几年中都主要以PPP模式的业务方 向发展。2017年,继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 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和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 知》等相关文件,PPP迎来了强监管周期。随后,财政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 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对PPP业务的规范管理。2023 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 导意见》,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随着政策不断规范与调整,PPP 业务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随着全国各地提标改造的推广趋势以及对公共卫生更高的要求,膜技术的应用越来 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的深度融合,公司主动对PPP类项目投 资标准进行调整,以更为严格的风控标准和收益指标进行管控,纯水厂类PPP项目 及EPC项目将逐渐增多并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重点,相关风险也将逐渐降低。另 外,公司PPP项目逐步进入运营期,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随着国家发 改委2018年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及2020年发布 《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价格机制的完善 也将为公司运营收入提供更多的保障。公司业务开发部门、市场主体密切跟踪国家 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化,探讨分析对公司的影响,通过内部讨论研判和外部专家咨询 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通报相关事项,经审议后妥善调整经营 和业务开拓策略,以应对PPP项目政策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影响,降低可能产生的相 关风险。 8. 项目管理及运行稳定性风险 生态环境部2022年11月发布《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并自2023年1月1 日起施行。全国有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排污口的重点监测点,公司目前已完成在全 国范围内的业务布局,污水处理项目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公司亦有部分项目 属于环保部重点监测点,也表明公司参与的各类项目对区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 于技术专业性,污水处理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对技术适用性要求较高,虽然 公司已经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才、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了对项目工程的质量 管理,但由于公司运营项目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若不能加强项目全方位的持续 管理,可能存在项目运行稳定性风险。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营规模管理要求和标准,公司设立运营事业部作为运营项目的 业务管理部门,负责运营项目的全周期资产管理,持续提升运营效益和收益。运营 事业部根据各项目所处地区不同等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合适项目方案,并经过专家 进行论证评估的专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对处 于重点监测点的单位进行不定期自查与督查,保障运营合理稳定等。同时,公司持 续加强对运营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通过内部培养选拔和外部引进的方式,逐渐建 立起了一个专业能力强、管理流程规范、项目经验丰富的运营队伍。 9. 财务成本波动风险 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年来实现有效降低,已逐渐回归到健康态势。随着银行利率的变 动,公司的利息成本也有一定波动,当资金面紧张时,公司也会面临贷款利息增加 的风险,公司的财务成本也可能有所增加。 目前随着公司逐渐调整业务结构以及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的深度融合,公司财务 成本实现了有效降低,财务质效得到显著提升。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融资成 本大幅降低,财务费用支出持续减少,逐渐向稳中降低的方向发展。通过持续加强 授信、担保、融资等财务管理工作,巩固和扩大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与范围,通过年 度资金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等手段,统筹做好前期谋划,稳妥应对公司经营与业务 开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与安排,降低财务成本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10. 毛利率波动风险 过去几年,公司通过独有的技术与产品,使公司一直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毛利率。随 着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大,特别是过去几年在参与各类PPP模式项目时,大量PPP项目 中存在较多非公司核心技术的工程业务,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随业务扩大而有所降 低,因此公司存在业务扩大所带来的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PPP项目的政策调整及公司主动对业务模式的优化升级,通过与中交体 系进一步深化合作、双向融合,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自主研发 核心产品优势,持续进行颠覆性膜技术产品研发和现有技术产品优化迭代升级,公 司逐渐回归以城镇乡村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资源 化、工业零排等主营业务,主要销售膜产品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提高此部分高毛 利的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构建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强成 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助力公司毛利率企稳回升。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湖州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7905.00| -| -| |新余航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 -| |滁州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5000.00| -| -| |定州京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 -| |新县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6843.00| -| -| |滦平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责任| 10000.00| -| -| |公司 | | | | |大理京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定州市冀环危险废物治理有限| 4610.00| -| -| |公司 | | | | |漾濞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0896.27| -| -| |玉门东镇新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2642.30| -| -| |玉门碧禹泓盛水务有限公司 | 27165.32| -| -| |大连小孤山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6600.00| -| -| |新疆昆仑新水源科技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新疆碧水源环境资源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瓜州碧水明珠水务有限公司 | 1608.00| -| -| |益阳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7913.54| -| -| |古浪县清源环境有限公司 | 4856.40| -| -| |方城县碧水源兴裕环保科技有| 5000.00| -| -| |限公司 | | | | |方城县碧水源新裕水务有限公| 4811.96| -| -| |司 | | | | |昆明滇投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昌图碧清源水务有限公司 | 6738.87| -| -| |定远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762.24| -| -| |眉山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800.00| -| -| |昌江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0000.00| -| -| |昌黎空港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 20000.00| -| -| |公司 | | | | |宜都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 |砀山京水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 5620.86| -| -| |司 | | | | |砀山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7987.62| -| -| |吉安碧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150.00| -| -| |宜都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4031.87| -| -| |碧水源华南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0| -| -| |碧水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08000.00| 9054.78| 1981860.54| |碧水源香港环保有限公司 | 6.58| -| -| |祁阳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5000.00| -| -| |杭州上塘河文旅有限公司 | -| -| -| |南京城建环保水务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福建漳发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秦皇岛太平洋引供水有限公司| 8090.00| -| -| |林州碧水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 3503.46| -| -| |秦皇岛碧水源再生水有限公司| 8000.00| -| -| |秦皇岛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30000.00| -| -| |司 | | | | |宝丰县碧水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8410.00| -| -| |精河县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5165.00| -| -| |格瑞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 -|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绥中惠清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12805.71| -| -| |宝丰碧水源林业科技发展有限| 24000.00| -| -| |公司 | | | | |绥中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952.31| -| -| |宽城碧水源环保有限公司 | 5500.00| -| -| |绥化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5515.22| -| -| |天津市宝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 -| -| |有限公司 | | | | |绥化碧清水务有限公司 | 7675.09| -| -| |梧州市碧水源环保水务有限公| 3200.00| -| -| |司 | | | | |绥化碧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681.31| -| -| |南京淮风灯彩文化旅游有限公| -| -| -| |司 | | | | |绩溪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0320.00| -| -| |欣水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9134.15| -| -| |宿州碧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 -| |肇州县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 1181.00| -| -| |司 | | | | |武威市碧水新村环境发展有限| 2502.12| -| -| |公司 | | | | |肇源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6385.58| -| -| |舞阳县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 10778.76| -| -| |司 | | | | |武汉星月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 -| -| -| |公司 | | | | |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2044.36| -15083.48| 528870.32| |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 -| -| -| |京分公司 | | | | |苍溪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1449.09| -| -| |黑龙江碧水源环保工程有限公| -| -| -| |司 | | | | |苏州兴运文化有限公司 | -| -| -| |天津市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20900.00| -| -| |司 | | | | |黎城碧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1998.89| -| -| |西充碧水青山科技有限公司 | 27470.10| -| -| |武汉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0000.00| -| -| |南通碧源水务有限公司 | 100.00| -| -|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碧水源环保| 18000.00| -| -| |科技有限公司 | | | | |山东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5000.00| -| -| |西安碧水湾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 -| |西安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000.00| -| -| |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 23661.05| -| -| |公司 | | | | |吉林市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 10000.00| -| -| |司 | | | | |西安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250.00| -| -| |永嘉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8190.00| -| -| |额敏县新水源再生水有限公司| 660.56| -| -| |西安碧源水务有限公司 | -| -| -| |汕头市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20000.00| -| -| |司 | | | | |南京金宁创展文化旅游有限公| -| -| -| |司 | | | | |汝州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8800.00| -| -| |江苏岭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 -| -| |西藏碧水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50000.00| -| -| |(有限合伙) | | | | |青岛水务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 -| -| -| |公司 | | | | |西藏碧海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山西太钢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 27500.00| -| -| |公司 | | | | |诸暨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 -| |江苏惠民水务有限公司 | -| -| -| |吉林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 -| |江苏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 9000.00| -| -| |公司 | | | | |贵州仁怀碧水源水务发展有限| 29255.82| -| -| |公司 | | | | |隆昌市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7686.23| -| -| |天津碧海海绵城市有限公司 | -| -| -| |贵州安龙顺源水务有限公司 | 11513.90| -| -| |陕西三原碧水环境科技有限公| 8000.00| -| -| |司 | | | | |贵州省毕节市碧水生态环境科| 6200.00| -| -| |技有限公司 | | | | |呼和浩特新水源水环境科技有| -| -| -| |限公司 | | | | |贵州碧水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贵州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山西水投碧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 -| -| |阿鲁科尔沁旗碧水源水务有限| 6374.11| -| -| |公司 | | | | |江西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贵州贵水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天津蓟源再生水有限公司 | 5750.00| -| -| |赤峰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4290.40| -| -| |辽宁碧投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30000.00| -| -| |汾阳市碧水源市政工程有限公| 16000.00| -| -| |司 | | | | |辽宁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 |辽源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4889.22| -| -| |华北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 -| -| |阳春市碧源春环保科技有限公| 12077.00| -| -| |司 | | | | |运城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 -| -| |阜阳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4311.54| -| -| |通化市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 16054.00| -| -| |司 | | | | |邵阳经开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10000.00| -| -| |长泰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4261.58| -| -| |哈尔滨碧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7891.04| -| -| |汾阳市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28000.00| -| -| |钟祥市清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3360.00| -| -| |巨鹿县碧水源环境工程建设有| 11967.85| -| -| |限责任公司 | | | | |常州禹安水务有限公司 | -| -| -| |天津蓟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 23910.74| -| -| |常州禹恒水务有限公司 | -| -| -| |天门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3400.00| -| -| |沁阳市沁水源生态科技有限公| 22614.16| -| -| |司 | | | | |太原碧水源工业水处理有限公| 9782.51| -| -| |司 | | | | |沈阳鹏盛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南阳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4000.00| -| -| |常州禹润水务有限公司 | -| -| -| |沙湾碧水源工业水处理有限公| 8000.00| -| -| |司 | | | | |沙湾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3200.00| -| -| |河北正定京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12000.00| -| -| |司 | | | | |平潭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631.96| -| -| |太原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3000.00| -| -| |河北渤投新水源海水处理有限| -| -| -| |公司 | | | | |平遥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100.26| -| -| |河南碧水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 2560.00| -| -| |太原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7548.37| -| -| |河南碧水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18000.00| -| -| |平顶山市豫源水务科技有限公| 8018.99| -| -| |司 | | | | |太和县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8333.00| -| -| |哈巴河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8333.00| -| -| |泗阳新源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 -| -| -| |司 | | | | |泰顺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18635.88| -| -| |奇台县碧水源工业水处理有限| 8000.00| -| -| |公司 | | | | |广东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0| 5473.65| 52320.30| |南县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6500.00| -| -| |广西添富贺湾投资有限公司 | 1701.81| -| -| |奇台县碧水阳光水务有限公司| 7883.80| -| -| |延吉海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 2667.00| -| -| |司 | | | | |洪湖市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4000.00| -| -| |司 | | | | |十堰润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洱源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8460.11| -| -| |延安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 -| |张掖七彩丹霞科技有限公司 | -| -| -| |南靖漳发碧水源环境有限公司| -| -| -| |洱源碧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31312.81| -| -| |济宁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2681.39| -| -| |商丘水云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6500.00| -| -| |宁夏临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有| -| -| -| |限公司 | | | | |弥勒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9800.00| -| -| |商河商通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 12810.00| -| -| |司 | | | | |济阳碧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11988.00| -| -| |浙江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海南碧拓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 8877.59| -| -| |海南碧水瑞今环境投资控股有| 30000.00| -| -| |限公司 | | | | |宁德碧水源立盛环保有限公司| 2380.00| -| -| |彭阳碧水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 4219.00| -| -| |公司 | | | | |商洛市商丹园区工业污水处理| 11400.00| -| -| |有限责任公司 | | | | |南京仙林碧水源污水处理有限| 12000.00| -| -| |公司 | | | | |深圳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 -| |深圳碧汇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428.00| -| -| |德令哈新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082.03| -| -| |清徐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 -| -| |温州市公用碧水源环境水务有| -| -| -| |限公司 | | | | |宁波碧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3300.00| -| -| |德惠市碧水源环境工程有限公| 1629.19| -| -| |司 | | | | |三原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 10000.00| -| -| |公司 | | | | |嘉兴市碧水嘉源生态科技有限| 11037.50| -| -| |公司 | | | | |东方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11208.15| -| -| |中交(新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 -| |湖北京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中城乡(大同)水务有限公司 | -| -| -| |宁波良麒光艺环境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中城乡碧水源(尉氏县)水环境| -| -| -| |治理有限公司 | | | | |中宁县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2100.00| -| -| |临高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22000.00| -| -| |丹东前阳碧清水务科技有限公| 2350.06| -| -| |司 | | | | |丹东大孤山碧清水务科技有限| 1500.00| -| -| |公司 | | | | |湖北汉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 |丹江口润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00.00| -| -| |德阳市旌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 -| |九江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512.00| -| -| |湖北汉源环鑫固废处置有限公| -| -| -| |司 | | | | |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119321.35| -216624.05| 4446873.41| |仙桃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 |伊宁市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 5884.89| -| -| |司 | | | | |伊春碧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5237.68| -| -| |恩平市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500.00| -| -| |光山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40660.20| -| -| |公安县碧水源环保有限公司 | 4117.03| -| -| |六安碧水源德城水环境治理有| 12589.49| -| -| |限公司 | | | | |大庆市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195.83| -| -| |六枝特区碧水源生态环境科技| 6762.00| -| -| |有限公司 | | | | |兴城市清源自来水有限公司 | 17140.00| -| -| |兴安盟河海供水有限公司 | -| -| -| |内蒙古春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18412.00| -| -| |内蒙古春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 |凌源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 -| -| |前海开鑫金服(深圳)投资有限| -| -| -| |公司 | | | | |北京中关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00000.00| 27537.05| 7493885.59| |大庆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568.00| -| -| |北京华特源科技有限公司 | 8000.00| -| -|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北京恒泽美顺环境科技有限公| 10600.00| -| -| |司 | | | | |北京格润美云环境治理有限公| 20135.00| -| -| |司 | | | | |北京格润美顺环境科技有限公| 2839.00| -| -| |司 | | | | |北京洳河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 -| |北京碧兴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2500.00| -| -| |北京碧峰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1000.00| -| -| |北京碧投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 848.24| -| -| |司 | | | | |湖北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1500.00| -| -| |北京碧水京良水务有限公司 | 20000.00| -| -| |恩施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3572.73| -| -| |北京碧水泽川水务有限公司 | 2000.00| -| -| |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 -| -| |北京碧水源博大水务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湖南合源水务环境科技股份有| -| -| -| |限公司 | | | | |北京碧水源投资有限公司 | 1000.00| -| -| |北京碧水源燕龙水务有限公司| 80.00| -| -| |北京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46000.00| -| -| |北京碧水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 20000.00| -| -| |公司 | | | |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25967.06| 13940.46| 286671.38| |北京碧水源设计有限公司 | 935.10| -| -| |北京碧水燕平水务有限公司 | 18811.06| -| -| |北京碧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10600.00| -| -| |安徽京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0| -| -| |北京碧通台马水环境治理有限| -| -| -| |公司 | | | | |北京美云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 5072.66| -| -| |司 | | | | |北京蓝鲸众合投资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北京顺政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 27751.00| -| -| |责任公司 | | | | |十堰京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0| -| -| |湖南宜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 |安徽润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 -| |湖南湘平碧水源生态环境有限| 10000.00| -| -| |公司 | | | | |成都碧水源江环保科技有限公| 392.40| -| -| |司 | | | | |博爱县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8002.07| -| -| |湖南湘新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 16000.00| -| -| |公司 | | | | |南江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 | 3318.49| -| -| |湖南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8000.00| -| -| |新乡市碧水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3492.08|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