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89 普门科技 更新日期:2025-07-0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和消费者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全球销售和 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疗器械 | 113148.63| 77880.20| 68.83| 98.56| |其他业务 | 1655.15| -723.75|-43.73| 1.44| ├────────────┼─────┼─────┼───┼──────┤ |体外诊断类 | 91145.89| 63513.72| 69.68| 39.98| |检验试剂 | 65183.23| 51887.96| 79.60| 28.60| |检验设备 | 25962.66| 11625.77| 44.78| 11.39| |治疗与康复类 | 22002.74| 14366.48| 65.29| 9.65| |医用产品 | 19756.98| 13075.63| 66.18| 8.67| |家用产品 | 2245.76| 1290.85| 57.48| 0.99| |其他业务 | 1655.15| -723.75|-43.73| 0.73| ├────────────┼─────┼─────┼───┼──────┤ |境内 | 75919.90| 54152.38| 71.33| 66.13| |境外 | 37228.73| 23727.82| 63.74| 32.43| |其他业务 | 1655.15| -723.75|-43.73| 1.44| ├────────────┼─────┼─────┼───┼──────┤ |经销 | 110099.36| 75923.30| 68.96| 95.90| |直销 | 3049.28| 1956.91| 64.18| 2.66| |其他业务 | 1655.15| -723.75|-43.73| 1.44|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体外诊断类 | 46828.00| 33034.40| 70.54| 79.38| |治疗与康复类 | 11413.20| 8050.08| 70.53| 19.35| |其他业务 | 752.06| 102.89| 13.68| 1.27| ├────────────┼─────┼─────┼───┼──────┤ |国外 | 16079.65| 10363.31| 64.45|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医疗器械 | 113313.91| 75614.20| 66.73| 98.90| |其他业务 | 1257.98| -216.83|-17.24| 1.10| ├────────────┼─────┼─────┼───┼──────┤ |体外诊断类 | 82888.02| 54062.17| 65.22| 36.37| |检验试剂 | 51845.75| 40277.34| 77.69| 22.75| |检验设备 | 31042.27| 13784.83| 44.41| 13.62| |治疗与康复类 | 30425.89| 21552.03| 70.83| 13.35| |医用产品 | 28778.10| 20487.56| 71.19| 12.63| |家用产品 | 1647.79| 1064.47| 64.60| 0.72| |其他业务 | 1257.98| -216.83|-17.24| 0.55| ├────────────┼─────┼─────┼───┼──────┤ |国外 | 32410.58| 19757.46| 60.96| 96.26| |其他业务 | 1257.98| -216.83|-17.24| 3.74| ├────────────┼─────┼─────┼───┼──────┤ |经销 | 111488.34| 74206.88| 66.56| 97.31| |直销 | 1825.56| 1407.32| 77.09| 1.59| |其他业务 | 1257.98| -216.83|-17.24| 1.1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体外诊断类 | 38488.97| 25145.29| 65.33| 34.64| |检验试剂 | 25889.36| 19877.64| 76.78| 23.30| |治疗与康复类 | 16775.17| 11478.62| 68.43| 15.10| |医用产品 | 16045.10| 11036.92| 68.79| 14.44| |检验设备 | 12599.61| 5267.65| 41.81| 11.34| |家用产品 | 730.07| 441.70| 60.50| 0.66| |其他业务 | 579.79| -205.65|-35.47| 0.52| ├────────────┼─────┼─────┼───┼──────┤ |国外 | 13596.46| --| -|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803.78万元,同比增长0.20%,其中:从区域 维度来看,国内收入77,575.05万元,同比下降5.58%;国际收入37,228.73万元, 同比增长14.87%;从产品维度来看,体外诊断业务收入91,145.89万元,同比增长9 .96%;临床医疗业务收入11,519.29万元,同比下降40.62%;皮肤医美业务收入8,2 37.69万元,同比下降12.16%;消费者健康业务收入2,245.76万元,同比增长36.29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8.83%,较上年同期64.95%增长3.88个百分点;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539.15万元,同比增长5.1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 工作如下: (一)体外诊断领域拓展高通量仪器,智慧化赋能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电化学发光、液相色谱、免疫比浊、免疫荧光、血凝力学测试 等五大核心技术平台,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前沿技术路径,以保 持在该技术领域研发的先进性与产品的创新性,不断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 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平台,公司在报告期内推出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系统LifoLas8000和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LifoLas9000,并突破性采用小分子夹 心法技术开展电化学发光配套试剂项目研发。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ifo Las8000集成了样本前处理的完整功能模块,包括自动化离心、开盖、样本架装载 、缓存及循环处理等核心操作流程,并配备了智能化血清样本质量评估系统,可自 动识别并剔除不合格样本,有效优化实验室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灵活搭载最多4 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模块,最大检测能力可达1,200测试/小时。全实验室自动 化流水线Lifoas9000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支持前处理单元、轨道传输系统、样本 缓存模块、回收加盖装置及冷藏存储单元等功能的灵活配置,可根据客户实验室的 具体空间布局和检测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可以搭载高通量全自动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以及生化分析模块,实现生化、免疫分析全自动检 测;此外,还特别优化了急诊检测流程,对心肌标志物、急腹症相关指标、炎症因 子及肿瘤标志物等关键项目可实现9分钟内快速检测,独立的急诊样本通道设计确 保了急诊样本的优先处理,显著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和报告质量。报告期内取 得注册证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aminDTota)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 突破性地采用小分子夹心法,该方法相较于常规的竞争法,显著提升了检测的灵敏 度、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7项电化学发光试剂产品获得IVDRCE认 证证书。 基于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糖化血红 蛋白检测设备高、中、低端全面布局,在报告期内完成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9、 H100、H100Pus三款机型性能的全面升级,更好地助力糖尿病快速、准确的诊断和 监测。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9通过软件、硬件、试剂、耗材等多模块的优化 升级,实现了对五种常见血红蛋白变异体(HbE、HbD、HbS、HbC和HbJ)的检测识 别,其出色的抗干扰能力使得临床可以获得准确、稳定的HbA1c检测结果;对H100 、H100Pus的检测重复性、在线存储结果容量扩展等性能进行提升和优化,进一步 提高了糖化系列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糖化血红蛋白仪器完 成级联流水线拓展,推动H100Pus级联版上市,其可以通过2台仪器灵活组配,实现 更高测速、更大通量,以满足多样化的检测需求,为医疗机构和实验室提供卓越的 产品解决方案。 在AI技术应用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依托在人工智能领 域的技术积淀,联合高校和医院申报的《基于AI技术构建泌尿系统重大疾病快速检 测和智能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获批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 年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计划(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领域)”专 项资助,标志着公司在“AI+智慧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获得认可。该项目作 为深圳市重点扶持的AI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将加速公司在智能诊断设备、医疗 大数据分析等方向的产品布局。 (二)治疗与康复领域产品迭代,完善系列解决方案 公司在治疗与康复领域聚焦临床医疗、皮肤医美两大产品线,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 为导向开发与拓展产品。 在临床医疗产品线方面,公司基于全院智慧化VTE防治系统、创面修复与治疗、呼 吸重症、围手术期、疼痛康复与治疗等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现有产品 进行迭代升级,同时深入贯彻“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开发战略, 持续为客户提供临床医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助力推动大众健康事业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了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并取得产品注册证,进一步补充 和完善了全院智慧化VTE防治系统的产品品类,实现了VTE防治领域的产品全覆盖。 在皮肤医美产品线方面,公司秉持“安全、有效、舒适、便捷”的理念开展产品开 发工作,并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率先将接触感应技 术、AI皮肤检测技术应用于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有效保障了患者与操作者的安全, 同时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此外,公司开发的一键自动注排水系统,为客户更换设 备冷却液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设备在极低温环境下因水结冰而损坏的风险。除在技 术层面取得突破外,公司还推出了新一代强脉冲光治疗仪、光谱治疗仪,进一步丰 富了皮肤医美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三)国内营销多元合作开拓市场,国际营销着力提升运营和服务能力 1、营销系统致力于多元化渠道合作,深入开拓产品市场 体外诊断产品线方面,公司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十四五”规划以及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 装备分会、中华医学会新疆自治区检验医学分会共同举办“中国急诊检验万里行活 动——新疆喀什站”,将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急诊检验医学发展 经验与公司最新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急诊检验领域的应用相结合,推广至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为新疆地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矗此外,在产品宣传及市场推广上 ,公司与行业宣传媒体以及行业内专家学术组织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同中国医科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云南省人民医院等多个国家级医院建立合作关 系,助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临床医疗产品线方面,公司专注于五大临床解决方案建设,结合AI信息技术手段及 院内VTE防治流程多年技术积累,推出“智普e评”与“智普e诊”全院智慧化诊疗 一体化软件,进一步扩大VTE软件及防栓设备在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的市场覆盖范围 。同时,公司持续开展省市级“手把手能力提升”活动,构建系统化的学术推广模 式及专业化渠道团队,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与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五大临床 解决方案在各级医院的批量落地与区域覆盖。 皮肤医美产品线方面,积极推进产品升级迭代,系列产品进入朗姿、艺星、美莱、 科康等全国高端医美连锁机构,同时在公立妇幼医院系统、基层医院系统取得一定 突破,实现市场的多层次覆盖。 2、国际营销着力提升市场销售与服务运营能力 报告期内,国际营销系统不断夯实俄语区、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南亚六大 区域的市场销售与服务运营能力,推进体外诊断、治疗康复两大产品线在海外六大 区域同步取得良性发展。 公司糖化血红蛋白系列产品于众多海外国家成功跻身市场份额前三名,并在当地高 端医院成功装机应用;电化学发光产品增长态势稳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eCL9000在中东、南美国家逐步实现批量装机,为公司未来海外业务增长注入新动 能。 2024年12月,公司被认证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公司国际业务可以享受AEO互认 国家或者地区的通关便利措施,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及相关业务手续,可以在 出口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之前向海关申报,适用较低的海关查验率、抽查比例以及 稽查、核查频次等,使公司进出口通关更加便捷、高效,有效降低公司物流成本, 有利于公司拓展国际市尝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消费者健康业务线上线下协同并进 消费者健康业务线上营销致力于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报告期内,公司 增强专业的新媒体营销团队和电商运营团队建设,在小红书、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 台和天猫、京东电商平台推广产品和品牌;同时,搭建“人工+AI”智能双客服系 统,创建档案式服务流程,与消费者主动建联,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服务,提高服 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品牌形象。 线下营销致力于模式的创新和渠道的建设,打造“互联网+分享”营销模式,构建 小程序商城平台,整合消费者、传统代理商、行业意见领袖、流量博主等资源,提 高产品流通效率。 (四)持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公司持续推进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核心管理平台的信息 化数字化建设,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研发管理方面,经过近两年的项目实施和试运行,公司现已全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集成产品研发(IPD)管理体系并实现全面运作。为进一步巩固研发管理项目成果 ,让集成产品研发(IPD)管理体系赋能公司研发团队,公司在报告期内正式启动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项目,旨在将IPD管理体系相关知识要求沉淀到IT平 台,实现研发设计高效协同,持续提升研发设计质量和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产品 数据管理,提升产品数据生成的质量与效率,为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截至报告期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项目已经完成正式系统部署以及蓝 图方案的开发实施,进入到最终用户的测试验证阶段。 供应链管理方面,为提升物流签收效率,公司IT团队开发了电子物流签收平台,实 现公司物流签收信息的实时更新,显著提升物流回签单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及工时消耗。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电商平台开发对接项目,实现消费者健康业 务的客户订单与公司SAP系统的快速联接,进一步提升公司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营销 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平台的二次开发,推出在线订货功能, 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自主下单要求,助力提升公司生产计划预测能力,大幅减少上 下游的沟通成本。 财务管理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一键报税”项目,旨在实现公司税务的统一 管理。通过自动化的纳税申报流程和双向审核机制,提高了税务处理的效率,增强 了多维度的税务分析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多税种的风险并发出预警,确保税务申 报的合法合规,从而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五)创新和深化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对品牌战略进行创新和深化,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高校及科研人 员走进普门科技,加深其对公司品牌的了解。同时重视媒体的力量,与主流媒体及 行业垂直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着力建立并完善媒体资源库,强化媒体网络布局 建设,将其拓展为公司外延式宣传圈层。 在消费医疗领域,公司进一步拓展子品牌“普门美学”,与高端医美集团达成品牌 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等活动,与众多演员、艺人联动 ,增加普门科技品牌在消费者时尚领域的曝光度。在消费者培育方面,公司发起、 推动“万人美白节”等推广活动,力求通过打造系列产品IP,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增强终端客户对品牌认知。 在国际市场上,普门科技积极搭建品牌交流平台,报告期内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访 中国,推动公司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助力加强海外业务拓展能力,提升普门科 技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六)有序推进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产业规划布局 1、普门科技总部大厦正式启用 2024年2月26日,普门科技总部大厦正式启用。普门科技总部大厦位于深圳市龙华 区,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集办公、研发、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总部大厦的 正式启用,标志着公司软硬件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2、普门科技南京研发总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普门科技南京研发总部项目,位于南京软件谷马家店地块南园总部经济园区,项目 开工以来,公司积极配合项目代建单位的各项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施工。截至报告 期末,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园林建设等收尾工作。 3、东莞松山湖普门科技研发及产业化二期项目已签署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024年4月25日,广东普门生物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以人民币1,227.00万元竞得位于 东莞市松山湖松南二路与松南三路交汇处西南侧地块(地块编号为2024WT029)的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该地块将作为“普门科技研发及产业化二期项目”(现更名 为:普门科技全球研发智造基地项目)用地,与公司在东莞松山湖现有产业园区产 生协同性,有利于公司引入骨干人员,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未来产能 提升和业务发展奠定基矗该项目预计新增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 工程建设总承包商已正式进场作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4、安徽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投资建设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 2024年6月,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布局,扩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 规模,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和订单响应速度,促进南京研发总部项目的新产品转产, 提高公司在华东地区的研发制造协同性,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与安徽和县经济开 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及《补充投资协议书》,在安徽和县经开区浦 和园区投资建设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并设立子公司安徽普和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运营企业。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普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安徽和县经济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新签署了《和县经开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约 定项目用地总面积为21,516.17平方米(32.27亩)。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普门科技是一家研发智造和市场营销双轮驱动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和消费 者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全球销售和服务,已发展为多产品、多市场的平台型公 司。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有显著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凭借着对终端用户临床需求的深入和准确理解,制定了“特色化、专业化、差 异化”的产品研发战略,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价值产品,适用于各级 医疗机构及消费者,为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广大消费者等提供有价 值的体外诊断、治疗与康复解决方案和服务。 (1)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发光、液相色谱、免疫比浊等 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了完善的体外诊断产品矩阵。公司面向医院、体检中心及第三 方医学检验机构,提供涵盖仪器设备、配套试剂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系列产品,通过 对血液、体液、组织等人体样本的精准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诊 断依据,助力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公司现有仪器产品包括全自动化 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9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eCL8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系统LifoLas8000、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LifoLas9000。公司电化学发光检 测试剂已涵盖了炎症、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糖代谢、胃功能、 性激素、骨代谢、贫血、肝纤维化等常规套餐以及细胞因子、凝血、高血压等特色 套餐。 在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现有产品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6、H8、H9、H1 00、H100Pus、H100Pus级联版及配套试剂。公司系列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能够精准 识别多种血红蛋白变异体,不仅提供了准确的HbA1c检测结果,还能够提示其他潜 在的变异体,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检测信息。此外,公司面向国际市场推出的高端 机型支持“地贫模式”一键切换,无需更换试剂和层析柱,350秒即可实现地中海 贫血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临床检测的便捷性和效率。公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系 列产品性能优越,主流机型检测范围、重复性、抗干扰能力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水平,获得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和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项目(NGSP) 双重认证。报告期内,公司对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多款机型实施了多维度的优化升 级,旨在全面完善产品解决方案,持续为全球糖尿病的预防、诊疗和管理提供强有 力的支持。 在免疫比浊技术平台,公司现有产品包括特定蛋白分析仪PA-990Pro、PA-900、PA- 800等多个型号及配套试剂以及自动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等。基 于散射比浊方法学的全自动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仪RA-800Pus系列产品已取得注册 证并开始面向市场销售,相比该项目检测传统使用的手工法,公司产品具有全自动 化、检测速度快等特点,为医疗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全新的临床检测平台,为红细胞 渗透脆性的测定提供了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2)在临床医疗领域,公司秉持“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开发战 略,持续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迭代。临床医疗产品线已形 成以疾病为中心的五大临床解决方案:全院智慧化VTE防治系统,产品包括VTE管理 软件、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创面修复与治疗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光子治疗仪、多功能清创仪、医用负压吸引器、超声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等 ;呼吸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高频振动排痰系统、医用升温毯、高流量医用呼吸 道湿化器等;疼痛康复与治疗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仪、高能红外治 疗仪、中频干扰电治疗仪、脉冲磁治疗仪等;围手术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可视喉 镜、一次性电子软镜系列、医用升温毯等。 (3)在皮肤医美领域,公司以“安全、有效、舒适、便利”为宗旨,在紧致抗衰 、美白嫩肤、皮肤治疗、脱毛生发和私密治疗等领域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 向,结合已有的技术平台,为市场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皮肤医美产品线 已上市的产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为基础光电类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调QNd:YAG激光治疗机和红蓝光治疗仪等;第二类为特色能量产品,包括体外冲击 波治疗仪、强脉冲光治疗仪等;第三类为医美耗材类产品。 (4)在消费者健康领域,为更好地服务于家庭医疗、生活美容、慢病康复等需求 ,公司基于在临床医疗、皮肤医美领域的现有技术积累,开发适用于消费者健康需 求的专业化、特色化医疗产品,同时搭建并自主运营电商服务平台,为广大消费者 服务。目前公司已推出了光子治疗仪、面罩式光子美容仪、智能健发帽(半导体激 光治疗仪)等居家美容系列产品,以及红外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光子治疗 仪、结肠水疗仪等居家康复系列产品。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用户服务流程,实现从客户需求收集、 产品定义与设计、采购与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控制。报告期内,公 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主要通过销售医疗器械设备及 相关配件、试剂耗材取得销售收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销售及售后服务收入与生 产成本及费用之间的差额。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执行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全面推行IPD流程,把握住IPD的精髓,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协同各职能部门关键用 户依据IPD流程工作,以保证做正确的事。目前,公司已制定围绕产品开发相关的 框架流程和制度,已基本能够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公司将通过对外 合作、收并购和整合以拓展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拓展提 供支持。 公司积极与国内知名大学、医院开展学术合作,形成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 作模式,为新产品快速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矗合作单位包括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山东大学、深圳大学等。 3.采购模式 公司对原材料采购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完善的供应商导入和考核机 制。公司在导入新的供应商时,从技术、质量、服务、交付、成本、环境、社会责 任和安全等多角度进行准入评审。在最终导入以后,亦会持续坚持对供应商进行动 态绩效考核和管理,确保供应商满足公司要求。 公司采购模式主要包括一般采购和外协加工,以一般采购为主。一般采购是指公司 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不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商按照订单向公司交付原材 料的采购模式;外协加工是指公司向供应商提供生产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由 供应商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定制加工,然后向公司交付半成品或零部件。公司采用5R 采购原则(即“适时、适量、适质、适价、适地”)规范采购作业,以确保所采购 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持续满足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要求。 4.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部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准绳制订生产计划,属于“以销定产” 的生产模式。公司销售部门向采购部门计划人员提供产品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由 采购部门计划人员结合原材料库存具体情况,编制《生产批次编排计划》并安排生 产。公司根据年度销售预算制订年度生产计划。每月根据销售预测、历史实际销售 数据和投标等大单信息提前采购原材料,并生产部分通用半成品。每周再根据接到 的实际订单制订周生产计划、日生产计划,按订单生产成品。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对 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5.营销模式 公司采取以间接销售为主、直接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间接销售是指公司通过经销 商及一般间接销售客户向最终客户进行产品销售。直接销售是指公司直接向终端客 户或消费者进行销售,例如公司通过招投标、政府采购、电商平台等方式直接销售 产品至医疗机构或个人。 经销商管理方面,公司综合考虑境内经销商所在区域、销售能力等,与选定的经销 商签订《合作经销协议》,并对境内签订协议的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进入 及退出机制;同时设置国际销售部门负责与海外经销商沟通和提供服务,拓展海外 市常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 属于C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和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 造业—C35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医疗器械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中国 市场更是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整理的数据,20 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952亿美元,并将以5.71%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 ,至2027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达到7,432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 场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近30%的份额,受到中国庞大的人口 基数、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日益提升的医疗健康需求等 因素的驱动,正朝着国际化、高端化的方向迈进。 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涵盖了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 等多个品类,其中体外诊断、心血管、医学影像等领域是市场规模较大的细分赛道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增长,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 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中国的人均器械支出 和临床渗透率相对较低,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仍 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医疗器械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 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在高端设备、创新器械等领域,有望实现进口替代,进一步 提升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具有 高度专业化、技术创新驱动、严格的监管环境的特点。 技术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 器械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从高端影像设备到微创手术器械,从体外 诊断技术到智能康复设备,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也为患 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进口替代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 的重要发展方向。过去,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随着国内企业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在冠脉支架、 监护仪、生化诊断等领域,国产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而在体外诊断、医 学影像、心血管器械、内窥镜、医疗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国产企业也正处于加速替 代的过程中。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旨在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创新医疗器械的审批绿色通道 、集中带量采购、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了医疗器械的价格,减轻了患者的负 担,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则通过 规范诊疗路径和支付标准,强化了医疗机构控制费用的意愿,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 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为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 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政策变化带来的新的市场环境。同时,政策的支持也为 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设备领域,有 望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包括:政策壁垒、技术壁垒、人才壁垒、品牌壁垒和 市场渠道壁垒。这些门槛构成了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和参与竞争的基础条件,使得该 行业保持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和技术领先性。 (1)政府对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使用的管理进行严格监管。在 企业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后,其生产的产品还需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 册证书,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上市资质耗时较长,通常是二到三年。新成立的医疗器 械研发生产企业,从企业申请设立审批到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并顺利完成注册,再 到市场推广,需要较长时间,市场准入门槛高。 (2)医疗器械行业是技术壁垒非常高的一个行业,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包括 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产品从立项、设计、开发到注册, 需要经过严格的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注册检验、临床试验和注册申 报等多个复杂环节。这些环节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导致新进入者难 以迅速掌握和运用。 (3)医疗器械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教育背景、丰富的 实践经验,同时能够保持长期学习热情的专业人才。这不仅包括研发和注册,还包 括生产现场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研究等方面。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招聘并培 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生产和营销团队。 (4)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医疗机构在选择产品时十分重视品牌 。知名的市场品牌对新进入者形成短期内难以进入的门槛。 (5)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投 入。这需要具有盈利能力较强的产品作为支撑,同时需对市场拥有深刻认识和前瞻 把握能力。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市场渠道并顺利进入招标市常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覆盖体外诊断(体外诊断设备及配套检测试剂)、临床医疗、皮肤医 美和消费者健康四大产品线。公司总部在中国深圳,在东莞松山湖、重庆、湖南和 南京等建有研发和制造基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国内设有13家控股子公司、28 家分公司,已在国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在国际市场,公司不 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交流及海外业务拓展能力,提升普门科技品牌的国际影响 力。目前公司产品已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已拥有超过2万家医疗机 构用户,其中三级医院高端客户超过2,400家。 (1)建成多个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促进行业进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了广东省第一批“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工程实验室”、“深圳市企业 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东莞市生化免疫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多个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已完 成《红光治疗设备行业标准》(编号:YY/T1496-201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团体标准》(编号:T/GDMDMA0002—2022)、 《白细胞介素6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团体标准》(编号:T/GDMDMA0 001—2022)以及《家用强脉冲光治疗仪团体标准》(编号:T/SAMD0001—2023) 等的制定。 2024年12月4日,公司参与编制的团体标准《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用移液针表面涂层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号:T/ZHYL011—2024)正式发布。 (2)公司主营业务产品获得广泛的认可 ①体外诊断业务板块 电化学发光系列产品,系公司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路线,使 用自主合成的发光标记物,成功研制包括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的新一代全自动电化 学发光免疫分析平台,打破了行业国际巨头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全球垄断 ,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注册证的企 业。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eCL8000特有的“9分钟”检测项目组合,为急诊患 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获得临床检验的认可。此外,炎症、心血管标志物、性激素 、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测套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报告期内,公司全 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eCL8000在高海拔国家秘鲁以及国内青海地区实现成功装机, 医院所处位置海拔均达3,500米以上,设备运行状态良好,获得客户好评。 糖化血红蛋白系列产品,系公司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 检测“金标准”。公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100Pus产品可以实现无需切换试剂或 检测模式,1分钟以内分离血红蛋白变异体。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糖化血红蛋白产 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产品牌前列,自2023年推出高端糖化机型H100Pus以来,大力 拓展了高端大样本量客户以及第三方检测中心。国际市场方面,公司糖化血红蛋白 分析仪除了可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外,还可以进行地中海贫血项目筛查,得益于 公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系列产品抗干扰性强、检测过程高效、检测结果精准、智 能化等高性能的表现,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客户较高的认可,连续多年位居国产 品牌出口领先地位。2024年,推出糖化血红蛋白H100Pus级联版,实现2台糖化血红 蛋白分析仪灵活级联,最高测速160T/H,检测通量大幅提升,帮助客户提高检测效 率,降低使用成本。 特定蛋白分析系列产品,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检测。公司自2016 年开始与SYSMEX持续开展战略合作,双方联合推出“血常规+CRP+SAA”检测合作模 式,由SYSMEX在中国市场独家代理普门科技品牌的特定蛋白“CRP+SAA”产品,发 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实现CRP检测位居国内市场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在国内 首创基于散射比浊方法学的全自动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仪,可以支持全自动吸样、 检测、清洗,具有测试速度快、检测效率高的优势,可广泛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辅 助溶血性疾病的诊断;该分析仪凭借其创新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入选深圳市龙华区 工业和信息化局《龙华区2023年第二批创新产品和服务目录》,标志着该产品的应 用价值获得市场认可,企业创新研发水平再获肯定。 ②临床医疗业务板块 在临床医疗业务板块,公司针对医院不同疾并不同科室的治疗需求,推出全院智慧 化VTE防治系统、创面修复与治疗解决方案、呼吸系统解决方案、疼痛康复与治疗 解决方案、围手术期解决方案等五大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特色化解决方案,有效促 进疾病治疗与康复的临床疗效,产品实现国内外销售。 在创面修复与治疗领域,普门科技作为申报团队中唯一的企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现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陆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医学机构联合申报的“中国 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项目,获得了国 务院颁发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家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公司依托上述创面治疗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了光子治疗仪,填补了国内临床创面光子治疗领域的市场空白。公司作为起草单位 参与完成了《红光治疗设备行业标准》(编号:YY/T1496-2016)的制定,并于201 6年7月29日正式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 (国卫办医政函[2024]40号)文件要求,推动VTE防治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提升 整体防治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公司对VTE预防评估系统进行持续升级,开发出系 列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不断丰富防栓设备,满足不同临床机构的使用需求,为建 设无“栓”医院而努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物理防栓设备在国内装机医院数量累 计超过2,000家,智慧化VTE防控系统成功入驻国内医院数量累计约400家,市场覆 盖范围广泛。 ③皮肤医美业务板块 公司立足于市场需求,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技术平 台和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公司皮肤医美产品线已上市的产品主要有基础光电、 特色能量、医美耗材三大类,公司已成为国内光电皮肤医美领域产品解决方案最完 善的器械厂家之一。报告期内,新款光谱治疗仪取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光谱治疗仪适用于治疗炎症性痤疮,广泛应 用于各类型医疗场所。该产品进一步扩充公司皮肤医美类产品矩阵,有助于提升公 司在皮肤医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3)公司获得国家部委、盛市多部门荣誉和奖励,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显著提升。具体 情况如下:2024年1月,普门科技再次荣获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 委颁发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普门科技、重庆普 门创的“微管内表面耐磨超疏水涂层及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3 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全资子公司广东普门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普门科技与重庆大学合作项目“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关 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荣获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的“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 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2024年2月,公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光子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高频振动排痰系统等产品入讯深圳市创新产品推广 应用目录》。 2024年3月,普门科技获得由深圳援疆“深喀同心-善心致远”公益计划组委会授予 的“2023年度杰出贡献奖”。 2024年4月,公司全自动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仪入选深圳市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龙华区2023年第二批创新产品和服务目录》。 2024年9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第十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结 果,普门科技系列产品进入目录,包括:调QNd:YAG激光治疗仪、可视喉镜、光子 治疗仪(红蓝光,Carnation-86S/11S/22S、Carnation-86A/B/C、Carnation-87A/ B/C、Carnation-88C、Carnation-86E)、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气动弹道式,LC-56 0、LC-570、LC-580、LC-580C)以及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100Pus和H100等 。 2024年10月,由第一财经、安永(中国)、矽亚资产管理、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 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未来20-中国A股上市公司成长力评驯中,普门科技荣誉入寻 未来20-成长力年度企业”;荣获证券时报“第十八届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十强”; 荣获中国证券报“2023年度新质企业金牛奖”。 2024年11月,公司荣获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年度贡献奖”和“年度董秘”荣誉 称号,获得工信部授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2024年12月,公司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颁发的《AEO高级认证企业证书》 。AEO认证是全球通行的认证标准,获得AEO认证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具备更高的信 誉度和可靠性,有助于提升普门科技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行业因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出现多层次的新变化。体 外诊断领域,呈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产业高速增长,免疫诊断成为最大细分领域 ,未来仍具增长潜力。临床医疗领域,在政策扶持等因素推动下,康复医疗器械快 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升级,新业务模式涌现。皮肤医美领域,行业逐渐开始转型 ,注重多元特色差异,加速回归医疗本质,同时借助AI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追求 精准安全治疗。 (1)体外诊断领域 根据检测方法或技术,IVD主要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 断、血液诊断五类,不同的检测原理使其在现状、应用情况、未来增长点等方面皆 存在较大差异。 生化诊断技术成熟,检测成本低,主要以糖和非蛋白类基础指标为主,在基层市场 占有率高。 免疫诊断的临床检测项目以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传染病为主,占整体免疫诊 断市场的规模在半数以上;其中,心脏标志物、炎症因子等检测项目目前体量不大 ,但未来在市场上预计会有相对更大的增长空间。除此之外,性激素、优生优育等 未来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普及以及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持续增长。免疫诊断是应 用免疫学理论设计的一系列测定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检验 方法。随着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免疫学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层出不穷。近年来,国内的临床应用以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为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和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 原、半抗原、抗体、激素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联免疫、荧光免疫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其具有特异性高、试剂 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大规模检测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推广,正逐步取代 其他定性方法,成为免疫分析领域的主流诊断技术,占领了近60%的市场份额。化 学发光通常包括直接化学发光、酶促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应用项目较为广泛, 包括肿瘤标识物、甲功、传染并激素、心脏标识物、贫血、糖代谢、骨代谢等。 微生物诊断相对来说市场较为封闭,近年来,临床微生物检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微生物质谱检测和药敏试验方面。 血液诊断临床普及度高,基本已成功替代了进口设备,未来和常见的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感染标志物一起出结果是现在很多厂商相继打造的产品方向。 (2)临床医疗领域 2024年来,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的逐年 攀升以及“多孩”政策放开后产妇数量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康复医疗器 械产品实现了快速而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 福祉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 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 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 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 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 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 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此后,各省市医疗设备更新落地措施相继出台。2024年4 月《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医疗设 备设施迭代升级;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 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 病房改造提升,优化住院诊疗服务,探索推进医疗装备产品“购买技术服务”和设 备租赁等新模式。 2024年6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前公示显示,广东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涉及省重点医院先进医疗设备、县域 医共体设备、城市二级医院设备、公共卫生机构设备等,拟购置设备2,171台(套 ),预计总投资近54亿元,将通过申请中央投资、省市县财政、地方政府专项债和 项目单位自筹等形式解决。 (3)皮肤医美领域 医美行业的机构运营开始转型,更加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受宏观经济环 境发展态势的影响,2024年医美行业消费降级趋势显著。尽管消费量呈现增长态势 ,但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在此行业环境下,部分大型医美企业借助并购、重组 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机构品牌加速整合集中,头部效应凸 显,中小医美机构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正加速退出市常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 医美的认知逐步深化,加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医美行业加速回归医疗本质。医美 机构愈发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医生专业素养,优化服务质量。为满足不同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医美机构开始围绕消费需求探索多元化特色服务模式,塑造 差异化定位。 医美行业技术开始进行智能化升级,更加追求精准、安全治疗。随着AI技术的发展 和普及,医美行业智能化升级进程不断加速。AI技术能够对医美器械获取的图像、 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皮肤问题、面部结构等,为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借助机器人辅助系统或智能导航设备,在部分治疗环节 可代替人工操作,提升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AI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治疗过程中的 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反馈,助力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 用发生的概率。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在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系列技术达到国际 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在报告期内,立足现有的核心技术以及终端用户的需求 ,秉持“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研发战略,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创新, 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高效、可靠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1)公司核心技术及先进性 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包括: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比浊 特定蛋白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等。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技术平台,公司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路线,使用自主合成 的发光标记物,成功研制了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打破了国外品牌在电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领域的全球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电化学发光方法学在检测小分子、 微量物质时,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好、抗干扰性强、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基于 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使用自主合成的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以及自主研发的流 动相体系成功开发并上市的国内高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填补了国产高端糖化 血红蛋白分析仪的空白,同时成功开发出层析柱专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以及柱效高 、分离度大、寿命长、非特异性吸附低的高性能层析柱,全面提升糖化血红蛋白的 测试性能,显著降低检测成本,打破了进口层析介质的垄断。 在临床医疗领域,公司在VTE防治、创面治疗、呼吸重症、疼痛康复、围手术期等 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在VTE防治方面,公司已掌握VTE软件与空气波压力治疗系 统的结合治疗核心技术,可以在线提取和分析患者的凝血参数(APTT、INR)、生 命体征(心率、血氧)、用药记录(激素、化疗药使用),为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 的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应用方案,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在创面治 疗方面,公司掌握宽谱光子能量调控的核心技术,采用特定波长组合,精准调节光 子能量,促进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与血管新生。在疼痛康复方面,公司拥有以 多模态能量治疗、精准靶向调控、智能反馈系统的核心技术,覆盖光疗、电疗、超 声波、冲击波等多维手段,实现从“单一产品”到“系列化产品线”再到“多系统 解决方案”的转化,协助解决慢性疼痛、神经损伤、肌骨炎症等复杂临床问题,形 成领先众多竞争对手且独有的疼痛闭环管理解决方案。 在皮肤医美领域,公司创造性地将包括皮肤接触检测、智能皮肤识别等多项技术首 次使用到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中,使产品的使用更加安全、便捷。此外,公司还开发 了激光设备一键自动注排水系统,便于客户为产品更换冷却液,降低了设备在极低 温环境下因水结冰而损坏的风险,该技术为业内首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222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7项;累计 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61项。 (2)公司核心技术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①在体外诊断领域 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在设备研发方面,进一步聚焦中高通量仪器及 流水线的研发。报告期内,国内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ifoLas8000和全 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LifoLas9000上市,进一步助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临床诊 断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试剂研发方 面,突破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开展试剂项目的研发。报告期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的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获证上市。 基于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围绕高速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产品持续优化升级 ,推出全新一代高速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实现全产业链自研,层析填 料稳定量产,制备工艺逐步提高,不断提升层析体系分离识别和抗干扰能力,实现 对常见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分离识别,满足变异血红蛋白多发区域及高端用户的使用 需求。 基于免疫比浊技术平台,公司围绕优化特定蛋白分析系统,提升产品功能模块及试 剂产品性能,多项产品完成开发并进入注册流程,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得 到明显提升。同时,公司突破微量血自动混匀技术,实现微量血批量自动化测试, 这项技术革新了临床实验室操作流程,尤其在儿童血样处理上极大降低了人工操作 的复杂性和耗时。 ②在临床医疗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对高流量医用呼吸道湿化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 ,并获得了产品注册证。基于呼吸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扩充了3个型号的高流量医 用呼吸道湿化器,增加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以及血氧、脉率、灌注指 数和呼吸频率的显示功能,实现产品外观、功能、性能的全面升级,CPAP模式对于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具有卓越功效。报告 期内,基于空气波压力控制等关键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获 证上市,进一步完善了VTE防治能力建设解决方案,实现了该领域的产品全覆盖。 ③在皮肤医美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在皮肤医美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突破。第一,开发了适用于公司 皮肤医美产品的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测皮肤医美器械的运行状态,记 录设备的故障日志和使用信息,进行远程OTA升级;同时,可以防止设备被篡改、 盗用,保障用户的权益和安全,为公司开展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基础 和平台。第二,开始将AI技术、接触检测技术应用到半导体激光脱毛仪中,进一步 保障了患者与操作者的安全,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第三,公司开发了激光设备一 键自动注排水系统,便于客户为产品更换冷却液,降低了设备在极低温环境下因水 结冰而损坏的风险。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 书13项。新增注册证书12项,其中:国内注册证6项,国内一类备案4项;国际CE证 书2项,共包含促 甲状腺素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 法)等14项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1)新增授权专利16项 (2)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3项 (3)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书6项 (4)新增一类医疗器械备案4项 (5)新增CE证书2项,包含14项产品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研发技术平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成了“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免疫分析和液 相色谱体外诊断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上述平台的设立和运营,提高 了公司整体研发实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产品 的性能和品质。 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路线,使用自主 合成的发光标记物,成功研制了包括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的新一代全自动免疫分析 平台,打破了国外品牌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全球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 白,并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力量。基于免疫比浊技术平台,公司成功研制了系列 特定蛋白诊断产品。公司的“特定蛋白分析仪产业化项目”获得“2018年度深圳市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平台,一方面,公司使用自主合成的 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以及自主研发的流动相体系成功开发并上市的国内高速糖化血红 蛋白检测系统,填补了国产高端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空白;另一方面,公司成功 自主研发出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中的关键核心材料层析介质,并且实现全产业链自 研,全面提升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性能,显著降低检测成本,打破了进口层析介质 的垄断,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芯片”的国产化。 在临床医疗领域,持续贯彻“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开发战略,破 解治疗与康复设备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瓶颈,聚焦解决行业中的“卡脖子”难题 ,持续为临床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助力大众健康,服务国 家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对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高频振动排痰系统、高流量医用 呼吸道湿化器、医用负压吸引器等产品全面升级,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 在皮肤医美领域,公司结合已有的能量技术平台,开发超声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 、强脉冲光治疗仪、调QNd:YAG激光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光谱治疗仪等系 列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完备的能量医美解决方案,成为光电皮肤医美领域产品品类 最齐全的医美器械厂商之一。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公司以人工智能技术(AI)为核心引擎,整合近十年研发数据 ,在部分专业领域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AI+研发知识库”,有利于提升公司产 品研发效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共计488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29.22%。公 司主要研发人员来源于国内知名院校、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等,具有专业的医 疗器械研发知识背景和工作经历,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产品研发的关键。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各项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为20,149.61万元,较 上年度同期增长16.69%,占营业收入的17.55%。 2、特色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体外诊断领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打破国际垄断,以高灵敏度和检测速度 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针对急诊检验需求,公司推出了以小型发光eCL8000系列 、高速发光eCL9000系列、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ifoLas8000仪器以及心 饥炎症等检测项目为核心的急诊检验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于报告期内推出的全实验 室自动化流水线LifoLas9000,能够灵活配置样本前处理、轨道、缓存、回收加盖 以及在线冰箱存储等模块,实现流水线整体的灵活布局。同时,为慢病的综合管理 提供更加全面的检测支持,公司推出“糖肾解决方案”,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与 自动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分析仪结合,用于糖尿并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公司具 备不同通量的智能化体外诊断检测机型,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千县工程” 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临床医疗领域,基于对院内VTE防治流程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结合AI信息技术 手段推出“智普e评”与“智普e诊”全院智慧化诊疗一体化软件,进一步扩大VTE 软件及防栓设备在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的覆盖。通过推动全院规范化物理防栓治疗能 力提升,进一步扩大了物理防栓设备的入院覆盖范围。在创面修复与治疗解决方案 ,公司推出全新高能冲击波技术、全新一代光子治疗技术,为医院在创面修复领域 打造出“差异化”的学科发展路径,进一步建立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行业标杆 影响力。在疼痛康复与治疗领域,通过推动“冲击后重组”组合方案落地,结合特 色化的智能冲击波、红光、高能红外、宽幅红外等技术,完善无创疼痛治疗方案, 进一步夯实疼痛康复市场基矗另外,公司通过整合呼吸冷冻介入设备、新一代呼吸 道内窥镜产品,进一步拓展呼吸介入领域。 在皮肤医美领域,公司致力于成长为中国光电能量医美第一品牌,持续围绕市场需 求布局特色光电医美产品。报告期内,新品“全身靓白美美光”的上市,为皮肤医 美市场带来了全身美白的新品项;产品上市后,在市场取得较好的口碑。全新一代 具备“高能绿光”的光谱治疗仪获得国内注册证,推动中国医美领域在“绿光”方 向的创新应用和学术研究发展。新一代调QNd:YAG激光治疗机完成注册证变更,持 续以独特的“多种波长输出模式”,为医美临床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消费者健康领域,依托于公司临床医疗和皮肤医美产品在各级医院和民营市场的 临床应用和研发技术积累,同时结合家用消费市场的特定需求,公司目前围绕居家 美容、居家康复两个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比如 ,在居家美容领域,推出高标准医疗级美容产品,提升居家美容效果;在消费者服 务方面,采取院线档案式跟踪服务,从客户下单到使用,全程主动建联,提供专业 的产品使用指导和疑问咨询、24小时售后服务;在产品设计方面,充分融入小程序 、语言控制等智能方案,让产品更加简便智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专业的市场营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营销系统市场销售人员共有418人。公司凭借专业且多元的营 销策略,构建起全面且深入的国内、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国内市场通过多年专业的 学术推广、渠道建设、各省市级医疗机构的广泛覆盖,已在国内建成较为完善的营 销及服务网络。在海外地区设有印尼、俄罗斯子公司,销售网络已经成功覆盖了俄 语区、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南亚六大区域,产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各区 域设备销售装机数量持续攀升,逐步建立起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 在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基础上,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制定适宜各个市场的推广方案 ,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及终端覆盖力度,有效地促进产品销售,经过多年的积累,公 司产品应用于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国内20,000多家医疗 机构,装机医院包括2,400余家三级医院,在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建立起良好的用 户基础和客户关系。 4、高效的质量管理 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关于产品质量的监管要求,建立了ISO13485、ISO9001质 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德国TV、荷兰DEKR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公司不断提升 质量管控技术、持续优化管理职责和流程建设,坚持不懈改进优化生产过程、建立 纠正预防质量管控机制,依靠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凭借优 质的产品质量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常 公司围绕产品实现体系的科学化设计和实施,统一协调和持续改进设计开发、工艺 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严格执行质量管理 标准,实现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全程可追溯。 5、敏捷的产品供应链 公司持续优化以销售与运营计划(S&OP)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体系,通过CRM系统 商机数据、云端实时运营数据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有机结合,建立“需求-计划- 交付”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区域市场需求及临床场景动态分析,公司自主研发了需求预测 模型并应用AI算法,实现试剂、仪器等产品的精准需求预测,有效缩短交付周期, 提高库存周转率;在供应战略方面,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落实“联合研发设 计+委托生产+联合集采”的创新合作模式,公司已与全球多家战略供应商建立深度 合作,防控供给风险,加速产品迭代与上市速度。 基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与预测,加速仪器类产品与试剂类产品产能布局,在智能 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仓储物流等方面大力推行自动化及半自动设备设施;同时, 利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覆盖生产、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 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快速交付、柔性交付能力。公司将持续深化 供应链数智化转型,通过信息化平台增强供给全周期透明度管理,推动供应链资源 整合及战略合作,提升核心能力;利用技术赋能与内外部生态协同,夯实业务基础 ,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6、完善的售后服务 公司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始终坚持向客户提供优质、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公司配备了122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售后服务人员及专业的呼叫中心,除了为客 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外,更能对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售前、售后服务。配合AI 技术应用,实现了近80%呼叫中心热线报修能及时响应并在2小时内解决。经过多年 的用户服务渠道建设,公司建成了以30个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为区域中心的驻点直 属工程师售后队伍,配合经销商的售后服务队伍,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 ,实现全年7×24小时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建设了3个本土化服务中心网点 ,覆盖俄罗斯、中东、拉美区域,并持续投入建设更多的海外服务本土化中心,为 海外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 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研发风险 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 力要求较高、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若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路线选择失误或研发成果转化不力,将面临产品竞争力下 降、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强化IPD在公司经营全链条推行的力度,将有限的资源 聚焦在最大可能的市场机会上,全方位洞悉客户需求,系统定义好产品,降低产品 开发失败的风险。同时,公司将保持研发高投入,持续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加强与 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高效的研发体系,加快新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升级换 代,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2、产品注册的风险 新产品研发成功之后还必须经过产品标准制定和审核、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考 核、注册检测和注册审批等阶段,才能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 。新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前还需通过CE认证、FDA注册或其他国际产品质量体系认 证或注册。公司设有专职部门负责产品国内外注册认证,并积累了丰富的注册和认 证经验,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注册认证程序、要求和周期存在差异,部分 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医疗器械准入门槛较高,注册周期较长。若未来国内外产品准入 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新产品无法达到相应准入标准,则将对公司产品销售造 成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变化,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质量管 理体系的规范化运行,切实加强对公司各经营环节、相关部门的约束;此外,重视 与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的沟通,加强对标准的跟踪,提升对法规和标准的理解,及 时完成产品注册申报工作,确保产品顺利上市销售。 (四)经营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兴业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公司的管理机制、人 才储备、市场开拓、财务管理、合规经营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在经 营管理过程中不能解决管理能力及效率、人才储备、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挑战,组织 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和完善,将对公司的有效运营 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坚 持合规经营;不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持续积极 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内部骨干员工的培养;具体措施上,公司将持续加大三大 关键运营能力平台建设,包括加强人力资源(HR)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司岗 位、职位、职级、绩效、组织发展和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支撑公司未来万 人以上的HR管理;加强公司流程信息化(BPIT)能力的建设,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 率,将BPIT打造成为公司的核心能力;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和可视化建 设,更好地推动并协助各系统的业务工作,以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五)财务风险 (六)行业风险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风险。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内 体外诊断与治疗与康复领域的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加 入到行业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进入“进口替代”和“ 创新发展”的深水期,新产品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较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一批核心研发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新产品开发和注册经验 ,但部分新产品由于开发周期较长、市场推广和渠道布局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市 场竞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通过在新产品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不断进行产品 创新和技术改进,运用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理念,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加快 推出能够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市场 布局方面,加大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产 品国际、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行业监管政策趋严。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经实施,新条例对医疗 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规定更加严格。注册人必须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承担 法律责任,且每个医疗器械将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供溯源管理,建立唯一标识 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构建医疗器械监管大数据后,能实现对医 疗器械的来源和去向的智慧监管。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全面、认真理解和执行相 关政策,从产品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维护 和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七)宏观环境风险 2024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稳定性,对医疗器械 行业的国际市场拓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公司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 化和宏观经济情况,注重海外各国家业务的合法化和本土化,充分利用公司的内部 优势条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同时,灵活调整营销组织架构和策略,努力克服外 部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全球和国内的宏观经济下行 压力也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投资减少,终端消费能力下 降,从而影响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公司采用多业务、多市场的平台型发展模式, 产品和市场从专业医疗领域拓展到皮肤医美和家用医疗的消费领域,以应对不确定 的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803.78万元,同比增长0.20%;归属于母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34,539.15万元,同比增长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32,814.49万元,同比增长4.69%。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资产为205,096.4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81元/股。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普门科技坚持在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消费者健康领域的投入、发展、 开拓进取,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地拓展产品领域,坚持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前 提下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公司把握国家医改政策和全球行业技术动态,聚焦预防 、急救、治疗、康复和美好生活等人类健康幸福的需求,围绕典型诊疗路径的需求 ,拓展诊疗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业内国际知名医学诊疗产品公司为标杆,将公司建 成可以有效驾驭多产品领域和多市场的平台型企业,打造一流的医学诊疗产品研发 制造中心,持续推出对健康和生命具有显著价值的产品,成为体外诊断、临床医疗 、皮肤医美和消费者健康领域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研发制造供应商。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聚焦有限的资源,坚持一切以公司经营为中心,贯彻落实“质量- 效率-积累-求变”四大经营关键举措。持续保持对研发高投入的节奏,以确保不断 提升公司产品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的投入,以支 撑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不断加强核心公共能力平台的建设。2025年公司经营计划 如下: 1、保持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 (1)体外诊断领域 ①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公司将以“技术纵深化、产品分层化、服务全球化”为战 略支点,构建覆盖全场景、多层级医疗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在设备创新领域,将通 过“高端引领、中端补充、基础下沉”的三级产品矩阵实现精准布局,推出兼顾检 测效率与成本控制,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优化样本处理流程的中速发光分析仪 ,满足二、三级医院及中型实验室的通量需求。在配套试剂研发方向,围绕“补齐 常规+攻坚尖端”双线突破,将新增细胞因子、凝血、骨代谢标志物及多套餐复合 质控等获证项目,同时,公司将重点升级甲状腺功能检测试剂项目,采用小分子夹 心法技术攻克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的低浓度检测难题。为推动公司电化学 发光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将加速推进中高速机型与配套试剂项目在国际市场的 注册认证工作,并针对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开发系列具有区域适配性的 检测试剂项目套餐。 ②在液相色谱层析技术平台,公司将致力于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系列产品的创新与 优化,旨在为糖尿病管理和地贫筛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2025年,公司将推出新 一代高速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不断提升层析体系分离识别和抗干扰能 力,增加变异血红蛋白的分离能力和识别种类,满足变异血红蛋白多发区域及高端 用户的使用需求。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抗干扰研究中,将积极借助人工智能技 术,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血红蛋白色谱图进行高精准识别, 通过多级、多通道的卷积模板自动化提取图像的特征,逐步将这些特征从低阶升级 为高阶,然后进一步融合分析建立血红蛋白种类与出峰时间多维特征间的关联,从 而使CNN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实现血红蛋白分类的性能提升,搭建HPLC色谱图智能分 析模型。 ③在免疫比浊的特定蛋白检测领域,公司将围绕提升特定蛋白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 、样本处理能力和增加同时检测项目能力,推出更高速、更大通量的特定蛋白分析 设备。同时,利用免疫比浊技术平台,推出测量红细胞力学特性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进入地中海贫血筛查市场,降低医技人员劳动强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④在试剂关键原材料研发领域,持续深耕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研发和优化,深化与科 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新材料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创新应用,尤其是对微球及磁性 微球的合成技术与表面功能修饰研究。 ⑤在AI技术应用领域,公司将以AI技术深度重构体外诊断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构 建HPLC抗干扰模型,突破复杂生物样本的变异体干扰瓶颈,持续提升糖化血红蛋白 等关键指标的检测精度;通过持续推进智慧化实验室建设,结合DeepSeek开源大模 型,打造实验室AI智能体,实现设备与业务的自动化控制;借助DeepSeek-R1大模 型的推理能力,整合云平台的实时质控分析数据与本地LIS数据,实现质控失控分 析、规则优化及多中心质控等功能;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并结合Dify技 术,自动化处理设备和耗材业务工作流,助力终端客户实现零库存管理,提升工作 效率。 (2)临床医疗领域 在临床医疗领域,公司将结合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需求,持续升级迭代临床医疗产 品和完善临床解决方案。 对于呼吸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基于原有优势产品高频振动排痰系统,结合技术发 展和各级医院采购需求变更,围绕精准性、高效性、智能化和患者舒适性四大方向 对产品进行升级,旨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精准的参数设置方 案。 对于创面修复与治疗解决方案,公司将重点关注产品升级,提升多功能清创仪的清 创能力,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同时结合医护人员对各类创面的清创需 求,升级清创刀头,以提高清创的便捷性并避免伤口周围组织的黏膜损伤。 对于围手术期解决方案,公司将结合DRG支付、院感防控等医疗政策导向以及胃肠 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需求,聚焦于精准诊断、高效操作、智能整合, 并对内窥镜系列产品进行持续升级。 (3)皮肤医美领域 公司将继续坚持在合规的前提下,以“安全、有效、舒适、便利”为切入点,不断 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公司将以业务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产品领域, 推出新品,为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光电医美产品解决方案。 2、夯实国内营销组织结构,加快国际营销本土化建设 优化国内营销体系结构,加强市场能力建设。公司将围绕“终端为王”的营销战略 ,整合国内各产品线的市场资源,实行大区管理制,加强区域市场端覆盖能力。加 强营销队伍建设,从员工的培养、考核、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国内营销人员队伍 ,沉淀一批年轻、专业、能力强的营销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国内各产品线市场部的 专业化建设,打造精于学科建设、专家网络建设、营销策略与商业化运营模式研究 的专业化市场团队,为一线销售及渠道赋能。 市场精耕细作,渠道建设创新。在体外诊断产品线,公司将按区域细分市场,响应 国家对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建设等相关政策,挖掘商机、扩大对终端客户的覆盖 ,同时整合政府、终端及渠道资源,成立战略客户部,围绕第三方检测中心开展集 团业务。在临床医疗产品线,公司将整合民营集团医疗等资源,提升渠道覆盖与专 业化水平,建设可长期合作的专业化渠道圈。在皮肤医美产品线,公司将在公立皮 肤科、民营医美机构持续发力,整合临床医疗产品线公立医院用户资源,与民营医 美集团合作直销,提升品牌及市场竞争力。 推进学术建设,赋能专业医疗。体外诊断产品线将借助“应急检验学组”学术平台 ,联合各省学术带头人,推广“中国应急检验万里行活动”,同时推动“糖化血红 蛋白多中心”学术平台建设,提升学术影响力与产品宣传。此外,临床医疗产品线 将深入研究国家医保政策趋势,优化推广策略,加大对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赋能 力度;通过区域质控中心赋能、专业学会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窗口医院及学术平台 的合作建设,全方位提升公司专业化学术内涵。 国际营销加快本土化建设,助力国际业务发展。2025年,公司将加速海外分公司的 本土化建设,强化本土化市场推广以及市场销售、用户服务能力,助力海外市场销 售增长;同时,将着重加强驻地国家分公司运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把控,确保实现 高效率产出。此外,公司将建立以区域营销为核心的跨部门协作机制,让销售、市 尝用服、法规与运营各部门共同对区域销售目标负责,凝聚合力,推动国际业务稳 步拓展。 3、多层次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提高品牌影响力 (1)针对专业客户,参加国内外大型医疗器材专业展会等,提升品牌影响广度。 公司将结合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形势,在国内外通过线下医疗器械专业展会 、学术会、新产品发布会、产品培训会、院内推介会、科室应用培训会及线上医疗 器械学术会议、培训、直播等形式,进行产品推广、宣传;同时将专家资源与品牌 提升联动,以专业的培训讲座推动普门科技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市场覆盖率和营销业 绩。 (2)针对消费端客户,参与高影响力品牌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公司将结合不 同的产业业态和业务模式,主动参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尚活动、TOP品牌的年度 发布会、品项品鉴会、周年节庆活动等,通过“厂家+机构”联合形式,直接面对 消费者进行品牌和产品推广。 (3)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高品牌影响深度。公司将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提 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与公立终端医院和民营头部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 系,发挥行业专家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影响力,带动普门科技品牌深 入临床、机构、社区和家庭。 (4)利用多平台和渠道,扩大品牌宣传力度。公司将充分利用官网、公众号、视 频号等平台,投放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视频等宣传资料,实现对专业群体人员的 引流,提高品牌的曝光度;推进及完善现有品牌发声渠道,加强内容策划、视觉语 言,提升品牌美誉度,打造有记忆的品牌形象;将公司官网、公众号、视频号打造 成公司的一张名片,发挥“内部聚人心,外部扬品牌”的良好作用。 4、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为确保公司建设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时间、预算和质量等要求顺利完成,尽 早实现投产使用,公司将从项目计划与管理、时间管理及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及预 算控制、质量管理及标准制定、沟通管理及信息传递、风险识别及应对、采购管理 与供应商协调以及项目变更与控制等方面实施项目全方位管理。2025年,公司将推 进普门科技南京研发总部项目竣工验收、不动产权证办理、内部装修规划及施工等 工作,该项目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8,919.06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普门科技 在华东地区重要的研发基地;将全面启动松山湖普门科技全球研发智造基地项目建 设,该项目新增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旨在打造一个数字化、智慧化的医疗设备 生产基地;做好安徽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前期筹备 工作,实现早日动工。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香港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138.06| -| |重庆普门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5000.00| 51.47| -| |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3600.00| -207.28| -| |湖南智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200.00| -| -| |湖南普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 -25.76| -| |深圳辉迈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 43.66| -| |深圳瀚钰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 -| -| |深圳智信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 1000.00| -1160.60| -| |司 | | | | |深圳普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300.00| -97.58| -| |深圳普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 9144.12| -| |深圳市优力威医疗科技有限公| 300.00| -7.41| -| |司 | | | | |深圳为人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 85.71| -88.56| -| |普门科技(澳门)有限公司 | 50.00| -| -| |普门科技(印尼)有限公司 | 1010000.00| -| -| |普门科技(俄罗斯)有限公司 | 1.00| -| -| |广东普门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 3000.00| 19310.89| -| |司 | | | | |安徽普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南京普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3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