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699 潞安环能 更新日期:2025-08-0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生产销售煤炭、焦炭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采掘业 |3373362.20|1331707.74| 39.48| 94.10| |煤化工业 | 165583.75| -30992.32|-18.72| 4.62| |其他业务 | 46082.03| 23457.91| 50.90| 1.29| ├────────────┼─────┼─────┼───┼──────┤ |煤炭 |3373362.20|1331707.74| 39.48| 94.10| |焦炭 | 165583.75| -30992.32|-18.72| 4.62| |其他业务 | 46082.03| 23457.91| 50.90| 1.29| ├────────────┼─────┼─────┼───┼──────┤ |直销 |3538945.95|1300715.42| 36.75| 98.71| |其他业务 | 46082.03| 23457.91| 50.90| 1.29|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煤炭 |1677000.27| 765190.99| 45.63| 94.99| |焦炭 | 70765.42| -20352.22|-28.76| 4.01| |其他 | 17629.19| 7723.20| 43.81| 1.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采掘业 |4000451.42|2088972.91| 52.22| 92.74| |煤化工业 | 279553.71| -43891.33|-15.70| 6.48| |其他业务 | 33697.84| 13129.39| 38.96| 0.78| ├────────────┼─────┼─────┼───┼──────┤ |煤炭 |4000451.42|2088972.91| 52.22| 92.74| |焦炭 | 279553.71| -43891.33|-15.70| 6.48| |其他业务 | 33697.84| 13129.39| 38.96| 0.78|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采掘业 |4927143.43|3024192.13| 61.38| 90.30| |煤化工业 | 476028.62| 3211.98| 0.67| 8.72| |其他业务 | 26535.36| 6703.07| 25.26| 0.49| |其他收入 | 13214.95| --| -| 0.24| |代销手续费收入 | 4160.80| --| -| 0.08| |资产租赁收入 | 3990.69| --| -| 0.07| |转供电收入 | 2346.39| --| -| 0.04| |材料销售收入 | 1463.95| --| -| 0.03| |矸石销售收入 | 1358.58| --| -| 0.02| ├────────────┼─────┼─────┼───┼──────┤ |煤炭 |4927143.43|3024192.13| 61.38| 90.30| |焦炭 | 476028.62| 3211.98| 0.67| 8.72| |其他业务 | 26535.36| 6703.07| 25.26| 0.49| |其他收入 | 13214.95| --| -| 0.24| |代销手续费收入 | 4160.80| --| -| 0.08| |资产租赁收入 | 3990.69| --| -| 0.07| |转供电收入 | 2346.39| --| -| 0.04| |材料销售收入 | 1463.95| --| -| 0.03| |矸石销售收入 | 1358.58| --| -| 0.02| ├────────────┼─────┼─────┼───┼──────┤ |其他业务 | 26535.36| 6703.07| 25.26|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董事会严格遵守上市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认真履行公司章 程规定的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精益思想指 导下的“算账”文化为统领,科学应对煤炭市场持续下行、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等困难挑战,公司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企业核心功能持续增 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回顾2024年全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一)生产经营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全年实现原煤产量5757万吨,商品煤销量5225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8.50亿元,利润总额41.07亿元,每股收益0.82元,上缴税 费102.79亿元;报告期末资产总额802.85亿元,净资产479.76亿元,资产负债率40 .24%。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经营韧性进一步增强。 (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24年,公司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 生产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三年行动和矿山生产安全“八条硬措施”落地落实,不断深化“完善责任、落实责 任、层次管理、追究责任”的闭合管理机制,全面抓实重大事故预防,聚力深化隐 患排查整治,持续强化源头精准治理,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企业发展后劲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安排,公司于2024年8月参 与并成功竞得襄垣县上马区块煤炭探矿权,增加煤炭资源量8亿多吨,此举不仅有 效解决了相邻夏店矿井的资源接续问题,更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同时,公司紧抓国家和山西省关于煤炭产能置换和煤矿减量重组的政策机遇,积极 推进黑龙、黑龙关、慈林山等矿井的先进产能置换工作,取得了产能核增关键性批 复文件。潞宁煤业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木厂和前文明两座矿井的减量重组工作,实 现了资源合理配置和产能优化。 (四)煤矿数智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公司紧扣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工业化 新内涵新要求,大力推进智转数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加装备投入 力度,推动智能化技术装备常态化运用,将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运 用于煤矿生产各个系统。报告期 内,公司先进产能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所属9座煤矿完成智能化矿井建设,建 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70个,同时完成176个无人值守机房 硐室以及3个机器人项目的建设。“无视频监控不作业”及“电子围栏”系统全面 建成投运,智能化变电所建设全面启动,智能化选煤厂改造正在加快实施,煤矿“ 数智”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五)营销创效能力逆势稳步提升。面对持续下行的煤炭市场,公司以深化营销“ 六本账”改革为抓手,锚定“增销量、稳价格、拓市潮目标,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增 效,通过创新公路喷吹煤长协机制,创新公铁客户统一价格、同步调整、合并计量 机制,创新“坑口直达+港口自提”铁水联运销售机制,创新港口喷吹煤竞价销售 机制,创新煤钢联动机制等营销创新创效措施,积极应对跌宕起伏的煤炭形势,展 现出逆势而上的经营韧性,确保全面完成年度主要销售目标任务。 (六)节能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司以落实“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为契机, 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和设施运行管理,持续加大环保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三废治理成 效显著,能耗指标持续达标,中水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持续提高,全年未发生 环保事故和生态事件。在节能降碳方面,公司已建设瓦斯综合利用项目13个,瓦斯 抽采利用率超50%,发电总装机规模74MW,全年发电约3亿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 著提升。报告期内,金源煤层气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余吾煤业成功入选山 西省首批零碳(近零碳)矿山试点,矿区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水平不断提升 。 (七)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多点突破。公司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 和专业研究院为依托,不断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构建创新生态和创新体系, 在矿井通风安全、供电安全、智能化监控、矿压综合防治等方面布局科技项目。报 告期内,布局科技项目96项,国家专利授权稳步提升,累计拥有量突破500项。盾 构机快速掘进、充填开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公司荣获山西省 企业技术创新奖,“高瓦斯富水动压巷道围岩失稳特征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为企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技术支撑。 (八)改革创新措施持续不断深化。公司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不断引 深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重点,持 续深化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以“KPI+GS+价值回报率”指标体 系为牵引,坚持“一企一册、一部一策、一人一册”,考核结果与中高级管理人员 “面子、票子、帽子、位子”挂钩,全面运行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持续提升数据 分析、利用、转化能力,推动精准预算、精准核算、精准考核,实现成本管控的纵 深推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九)积极履行国有企业使命担当。公司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圆满完成能 源保供务,彰显“潞安担当”。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招聘新员工2482人,安置 退役军人88人;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对外捐赠3094万元;落实“民生工程”,解决 特殊个案职工子女12人就业。公司将职工薪酬与企业效益贡献度匹配、与个人价值 创造挂钩,员工人均收入持续得到提高;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补充医保一 站式结算系统上线运行;全员惠民健康体检及家人共享幸福工程持续实施;余吾、 温庄、上庄等矿井完成下井职工更衣柜改造;漳村矿区完成供热改造;推行职工福 利产品自选配送,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持续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业为能源煤炭采掘业,主要产品为动力煤、冶金喷吹煤等煤炭产品,所处能 源煤炭行业高度依赖于国内经济发展和能源供需影响。综合来看,2024年国内煤炭 库存维持高位,煤炭供需相对平衡、趋向宽松,市场价格震荡下行,行业利润持续 下降。 (一)国内原煤产量稳中有增。2024年,全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47.8亿吨,同比增 长1.2%,煤炭行业在国内能源供应体系中仍然发挥着“压舱石”作用。2024年晋陕 蒙新四省(区)先进产能将继续释放,原煤产量达到39亿吨,占全国的81.6%,其 中:山西因监管政策和产能优化,各煤企减产明显,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9%。 (二)进口煤炭总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大幅 增加6828万吨,进口煤占比达到全国煤炭供应量的11.3%,再创历史新高。进口煤 炭在补充国内资源供给、调节市场供需的同时,由于其明显的价格优势,大量进口 煤炭对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进一步挤压了国内煤炭市场空间。 (三)煤炭需求结构持续分化。2024年,我国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增长约1.3%。全国 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5%,持续拉动了动力煤的消费增长。同期,受 下游房地产市场低迷、基建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钢铁和建材行业的用煤量同比分 别下降4.2%和3.8%;但受益于需求增加、政策导向,以及煤价中枢下行等因素影响 ,煤化工项目持续扩张,化工行业用煤量同比增长8.3%。 (四)煤炭价格持续整荡下行。2024年,在供应宽松、库存高企及需求疲软,叠加 进口煤增长等多重压力下,煤炭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全年市场煤均价858 元/吨,同比降幅达11%,动力煤、炼焦煤等主要品种全年跌幅显著,创2021年以来 新低。同期,国内喷吹煤市场价格也持续下行,全年均价较2023年下降200元/吨以 上,全年最高价格较2023年下滑700元/吨。 2024年煤炭行业呈现“总量宽松、结构优化、价格承压”特征。未来行业需在智能 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及区域协同中寻找新增长点,同时应对进口冲击和可再生能源 替代的双重挑战。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销售煤炭、焦炭产品,2024年公司原煤产量5757万吨,商品煤 销量5225万吨,煤炭销售营业收入337.34亿元,主业煤炭收入占总营收比例94.10% ;焦炭销售营业收入16.56亿元,主业焦炭收入占总营收比例4.62%。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承继“潞安”六十余年在煤炭领域的深耕细作、发展沉淀、经验积累和国资背 景,已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公信力。同时,依托控股股东的支持,通过资源整合、技 术创新和资本市场信任,为公司构筑了多维竞争优势。 (一)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在集约高效、技术装备、人才储备和安全管 理水平等均属煤炭行业前列,产业规模属全国煤炭企业和全国煤炭类上市公司前列 ,具备较强的产业管理和行业预判经验能力。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煤炭行业中处于 领先水平,是全国煤炭行业唯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 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成为煤炭行业创新标杆。 (二)产品结构和市场营销优势。公司主采“潞安矿区”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较好 ,洗选一体化程度较高,喷吹煤、优质动力煤等核心品种具备“特低硫、低磷、低 中灰、高发热量”等环保优质特性,产品灵活适应钢铁、电力、化工等多行业需求 ,市场竞争力强劲,市场占有率突出,定价机制灵活,大型客户群体稳定,铁路外 运网络完备,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具备较强区域产品定价权,市场竞争 力显著。 (三)资源储量和高效产能优势。公司2024年已取得上马区块探矿权,增加煤炭资 源量8亿多吨,叠加自有储备资源,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公司现有18座生 产矿井,先进产能达到4970万吨/年,单井规模平均300万吨/年,集约化生产水平 行业领先,规模效应显著。公司在建及规划的矿井(如忻峪煤业、元丰矿业、静安 煤业、上马矿井等)合计产能约850万吨/年,产能有望持续提升。 (四)融资能力和政策支持优势。公司历经多年发展积累自有资金充裕、资产结构 良好,同时作为山西重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区域龙头企业和地区最大资本市场品 牌企业,尤其是作为全国煤炭行业唯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形象和影响力突 出,融资渠道更为畅通。公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兼具能源保障、稳定就业、财政贡 献和产业升级引领等作用,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政策支持能力较强。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645.64元/吨,原煤产量5757万吨,商品煤销量522 5万吨。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针对2025年经济行业形势和公司竞争力分析、风险预判,公司董事会审慎讨论分析 如下: 从全球经济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左右,将 低于历史均值(2000-2019年为3.7%)。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 多重因素影响,关税壁垒和“内卷式”竞争加剧,引发市场预期不稳定,产业链供 应链稳定性下降,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全球抗通胀和稳增长难 度加大。 从国内经济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2025 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央行将持续释放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 济,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投向基建、民生等领域。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 增多的复杂严峻局面,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 政策调控能力,国内经济有望在5%左右的增速区间实现质效提升。 从煤炭行业看,2025年将延续“供需双增、整体宽松”的趋势。供给端,国内煤炭 产量将持续增长,进口煤量增速放缓;需求端,预计动力煤受火电需求韧性支撑, 但焦煤因钢铁行业需求下滑承压,而化工煤或将成为高增长领域。煤炭行业存在的 传统产能过剩与清洁化转型滞后、煤种需求分化及国际竞争压力等结构性矛盾,以 及新能源替代、环保政策压力等外部挑战,行业需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清洁化转 型利用等措施应对挑战。 (二)公司发展战略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成败。为牵引公司上下更高举起新思想伟大旗帜,更准把 握新时代发展方位,更强凝聚新使命担当共识,更好走出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深 刻审视、综合研判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优劣条件、形势任务、支撑能力等各种要 素,初步确立公司2020-2025年发展战略为:建构“一核两翼四驱动”战略体系, 打造现代卓越环保能源上市公司。 一核:即围绕“打造现代卓越环保能源上市公司”目标愿景,践行能源革命战略, 强化时代使命担当,奉献清洁环保能源,创造卓越价值,厚报股东,回馈社会。 两翼:即煤焦并举,两翼齐飞。煤炭产业坚持走“减、优、绿”之路,推进集约高 效、绿色开采和智能矿井建设,持续夯实煤炭基石地位。焦化产业坚持走“焦、气 、化”之路,推进升级改造、新型项目和焦化联产建设,持续提升焦化规模效益。 四驱动:即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四种手段,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企 业行稳致远。 1、做好“加法”。坚持发展为纲,加快资源扩充、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并购重 组、产业延伸、产品升级,推动煤焦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素质提升、产品结构优化 ,整体提高发展后劲实力。 2、做好“减法”。坚持效益为王,加快智能化减人提效、低效资产处置、节支降 耗措施落地、现代企业管控完善、推动公司降本增效、管理优化、治理提升,整体 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3、做好“乘法”。坚持创新为上,加快要素聚合、源头创新、知识扩散、孵化培 育、建链补链、跟踪前沿、优势塑造,构建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 力、挖掘创新潜力,实现增长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4、做好“除法”。坚持改革为要,加快市场化运营、契约化管理、专业化重组、 资本化运作、立体化开放,深化内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企业发展强大内 生动力。 (三)经营计划 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煤炭产量保持5000万吨级规模,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力争全年煤矿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为零,杜绝环境污染等社会面影响较大风险事件 。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聚焦主业主责,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要全面构建集约高效生产模式。落实全省煤矿稳产稳供和提质增效部署,坚持以 安全排衔接、以效益排衔接、以集约高效排衔接和“四量”平衡,精排细排抽掘采 ,加强大超前管理,持续抓好系统优化,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强化生产指挥调度, 做到正规有序、均衡生产,持续提升矿井集约高效生产水平,保持先进产能规模占 比行业领先水平,坚决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和能源保供任务。 二要实施“品种煤扩产拓市”战略。深化营销“六本账”管理,坚持“坐商”变“ 行商”,从“产品供应商”向“降耗增效方案综合服务商”转变,持续加大效益煤 占比,打造喷吹煤“供应+技术服务+钢厂生产应用”价值创造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巩固全国最大喷吹煤基地龙头地位。聚焦煤钢、煤电、煤油、煤化产业链供应链, 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联动协同,打造共生共赢生态,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 更深层次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要加快装备升级和智能化建设。认真落实国家“两重”“两新”战略部署,坚持 “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一矿一策、一装置一策,持续推动各矿井采掘 系统、运输系统、提升系统和洗选系统的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智能化建设。按照 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年内完成开拓、上庄、伊田、黑龙、温庄等 矿井智能化验收,完成慈林山、新良友、黑龙关智能化矿井建设;建设完成“煤矿 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安全监管远程化、智能化、可视化。 四要积极构建煤炭绿色发展体系。开展新型绿色开采技术应用,持续应用推广沿空 留巷无煤柱开采及切顶卸压技术,引进充填开采新工艺,实现采区工作面精采细采 、应采尽采、高效开采。常村应用长短壁膏体充填开采技术,释放煤量12万吨;五 阳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置换煤炭157万吨。同时,坚持采煤采气一体化, 积极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年内王村—夏庄南和北区块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北区 块二期开工建设。 五要全力推进后劲工程建设进展。加强企地联动协同,有序推进煤矿“四个一批” 落地实施,继续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年内完成黑龙关产能核增,加快慈林山、 余吾等矿井的产能核增,推进忻峪矿井、余欣风井、开拓下组煤等项目建设,推动 上马井田探转采和办理矿井建设手续,完成元丰矿业核准和采矿证办理。同时,积 极稳妥有序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持续释放煤炭资源。抢抓煤炭资源接续配置政策, 推进五阳扩区等接续资源申办,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矗 2、聚焦管理变革,提升高质量发展韧性 一要持续优化一体化融合管理体系。一是立足业财融合,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滚动调整机制,强化预算刚性约 束,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围绕提升“五个价值”,加强“价值 回报率”考核,持续优化“KPI+GS+价值回报率”的绩效考核体系。围绕“一利五 率”等关键指标开展综合绩效评价,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实现精 准考核,推动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二要全面应用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坚定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坚持“上云、用 数、赋智”,持续完善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功能,做好经营管理数据和绩效考核的 分析,构建精准预算、精准核算、精准考核、精准分配的全价值链精益治理数字化 体系,实现模块化运行、穿透化管理、智能化操作,实现“数出一孔、力出一孔、 利出一孔”,为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管理提供数智支撑。 三要纵深推进对标挖潜和提质增效。强化对标找差,制定对标挖潜年度方案,完善 对标挖潜模板,健全涵盖采购、销售、管理等全维度的对标工作体系,打造竞争优 势。精准选取对标对象,聚焦“人努力”,运用还原法、对标法、鱼骨图,进行要 素、单元、因素全方位分析,一企一策,推动增销增效、降本增效、管理增效、降 碳增效、减员增效,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四要提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采购管理体系,探索构建设备采购全生 命周期管理新模式,从招标采购、过程统一管理、后期维修至报废进行闭环管理, 打造依法合规、公开透明、集约高效的供应链,增强采购价值创造能力,实现采购 质效最大化,有效提升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支撑、价值创造、风险防控和资源 保障能力。 五要持续深化“三个一批”行动。 同时,扎实开展“两非”“两资”清理,以专业化手段、市场化方式化解处置存量 风险,激活有效资产。 3、聚焦风险防控,护航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要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茬推进年度 任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聚焦“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持续发力,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强力推 进“八条硬措施”硬落实,全面推进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和重大灾害超前治理; 扣紧压实责任链条,提升专业“断疑”能力和现场管控能力,常态化应用“六查” 工作法,推动“完善责任、落实责任、分级管理、追究责任”,提升全员安全能力 。做好煤矿新招聘井下一线员工培训,加强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范应 对,切实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前。 二要坚决把牢生态环保红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开展污染深 度治理和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实施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水效提升和中水利 用,全面加强煤炭开发、生产、储运、使用全链条各环节清洁高效利用。落实《关 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以减污降碳、提高能效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 绿色协同的开发体系、安全环保的生产体系、清洁完善的储运体系、多元高效的煤 炭使用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研究出台绿色矿山建设统 筹规划,推进全省首批“零碳矿山”试点建设,推进孟家窑煤矸石井下充填系统项 目。编制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加快煤矿沉陷区治理。 三要坚决筑牢企业发展生命线。坚持“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一体推进,以制 度建设为抓手,将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嵌入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压实风控责任、分 层分级完善风控制度、有效推动风控机制运转,健全完善合规审查工作机制,严控 重点领域风险,精准实施合规容错机制,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运作、同 防共治的“大风控”工作格局,持续推动法务、合规、内控、风控、审计五位一体 的大风控体系建设。 4、聚焦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要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有市场的技术、有效益的创新”,完 善企业研发储备金制度,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紧密结合国 家“双碳”目标以及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趋势,重点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 矿山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大科研力度 ,积极探索煤地下气化、CCUS等领域研究,持续加快喷吹煤产品优化升级,通过技 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 二要高水平营造优质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容错机制,营造耐心包容的 创新环境,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敢于试错、勇于创新。充分发挥“442”科技成果 收益分配机制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 无旁骛搞科研。做好科研项目评价,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实施三支创新队伍专项培育行动,持续壮大 自主专职研发队伍、培育实战型工程技术队伍,打造充满活力的群众性小改小革队 伍。 5、聚焦责任担当,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要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政治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能源保供各项部署要求,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抓好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调度, 多措并举全力稳产稳供,不折不扣完成能源保供工作,体现更大潞安担当、展现更 多潞安作为,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潞安贡献。 二要坚守“为股东创造价值”经营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 价值”的政策导向,积极呼应监管机构“提质增效重回报”的行动呼吁,牢固树立 回报股东意识,持续高度重视维护股东权益,结合当期经营及发展情况,综合考虑 盈利水平、财务状况等制定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与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 三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原则,持续维护好与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的 良好关系和合法权益,建立长期合作共赢关系。加强战略伙伴引进和维护,巩固拓 展潞安优质朋友圈,打响潞安煤优质品牌的知名度。扎实做好煤质和运输管理,确 保按时保质保量交付客户满意产品,切实提高用户满意度与服务水平。 四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企业发展是对职工权益的最大维护 ”理念,实施“五有”幸福工程,不断为民生“加码”、为生活“添温”、为幸福 “提速”、为发展“赋能”,让广大职工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红利 ,凝聚起建设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周期与市场波动风险。公司所处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竞争相对充分,行业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较大,对电力、钢铁、水泥及化工等下游行业需求依赖性较强,对能源供给结构、 大宗商品价格、进口煤规模价格等因素较为敏感,周期性波动明显。公司产业结构 单一,固定成本占比高,营收利润率、产品毛利率等经营指标严重依赖于市场端煤 炭价格,市场周期剧烈波动将使公司面临较大的风险。 2、安全生产与环保政策风险。公司持续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百万吨死亡率远 低于行业水平,但作为煤炭主业上市公司,安全生产风险仍然客观存在。随着潞安 矿区采深采区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公司主力矿井服务年限延长,开采和安全生产条 件越趋复杂,客观上增大了安全管理压力和安全生产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煤炭产量 与收入。同时,环保政策趋严,需要企业增加环保设施投入,或将进一步推高运营 成本。 3、持续发展与投资损失风险。近年来,公司的煤炭产量持续维持在历史高位,客 观上增加了采掘衔接困难,缩减了矿井服务年限,老矿区面临资源枯竭、开采成本 上升等问题。公司属于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具有投资较大、投资周期较长等特点。 受制于行业标准提高、吨煤投资抬 升、投建周期拉长和价格周期波动影响,以及煤炭资源市场化竞拍政策影响,公司 部分整合矿井仍存在主动或被动实施停缓建、转让、减量重组等可能性,在建规划 矿井也存在追加投资、建设期延长、投资回收期不确定、投产后亏损等可能性。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常兴煤业有| 23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宇鑫煤业有| 8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后堡煤业有| 12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伊田煤业有| 6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静安煤业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煤业有限责| 60000.00| -25700.00| 850000.00| |任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忻峪煤业有| 2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忻岭煤业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孟家窑煤业| 9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大汉沟煤业| 1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 142000.00| 59000.00| 2080900.00| |任公司 | | | | |山西潞安金源煤层气开发有限| 22000.00| -| -| |责任公司 | | | | |山西潞安金源兴边富民煤层气| -| -| -| |利用技术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 68700.00| 3200.00| 968500.00| |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环能五阳弘峰焦化有| 231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环能上庄煤业有限公| 7002.00| -| -| |司 | | | | |山西潞安煤婆科技有限公司 | 2050.00| -| -| |山西潞安煤基精细化学品有限| -| -| -| |公司 | | | | |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 -| -2156.97| 2054803.02| |任公司 | | | | |山西潞安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 157000.00| -| -| |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有限责任公| 22000.00| -| -| |司 | | | | |山西潞安元丰矿业有限公司 | 20000.00| -| -| |山西潞安东能煤业有限公司 | 3000.00| -| -| |山西潞宁润和有限公司 | 900.00| -| -| |山西本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 -| -| -| |司 | | | | |长治市潞安潞欣投资咨询有限| 220.00| -| -| |公司 | | | | |襄垣县顺鑫源天然气销售有限| 1000.00| -| -| |公司 | | | | |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 -| 25505.28| 2161377.31| |忻州博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黑龙煤业有| 55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黑龙关煤业| 30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隰东煤业有| 20000.00| -| -| |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新良友煤业| 15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开拓煤业有| 12000.00| -| -| |限公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