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438 通威股份 更新日期:2025-08-0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光伏业务 |5979186.88| 279155.32| 4.67| 65.00| |农牧业务 |3174020.92| 297777.54| 9.38| 34.50| |其他业务 | 46232.64| 10786.25| 23.33| 0.50| ├────────────┼─────┼─────┼───┼──────┤ |光伏相关产品 |5979186.88| 279155.32| 4.67| 39.39|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4142323.79| 50451.61| 1.22| 27.29| |务 | | | | | |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 |3174020.92| 297777.54| 9.38| 20.91| |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1989699.15| 39831.71| 2.00| 13.11| |光伏电力及相关业务 | 204318.22| 102693.89| 50.26| 1.35| |其他业务 | 46232.64| 10786.25| 23.33| 0.30| |合并抵销 |-357154.28| 86178.12|-24.13| -2.35| ├────────────┼─────┼─────┼───┼──────┤ |境内 |11841476.8| 470715.92| 3.98| 56.28| | | 8| | | | |华东地区 |4032328.44| 120672.17| 2.99| 19.16| |华西地区 |3964501.68| 143958.37| 3.63| 18.84| |华北地区 |1521490.53| 92050.56| 6.05| 7.23| |华南地区 |1451030.30| 71370.78| 4.92| 6.90| |海外地区 | 945068.18| 43852.53| 4.64| 4.49| |华中地区 | 872125.93| 42664.03| 4.89| 4.14| |其他业务 | 46232.64| 10786.25| 23.33| 0.22| |合并抵销 |-3633337.2| 62364.42| -1.72| -17.27| | | 6| | | | ├────────────┼─────┼─────┼───┼──────┤ |直销 |6662403.95| 343038.73| 5.15| 72.42| |分销 |2490803.84| 233894.14| 9.39| 27.08| |其他业务 | 46232.64| 10786.25| 23.33| 0.5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光伏业务 |2921794.64| 176051.12| 6.03| 66.71| |农牧业务 |1457916.97| 135692.18| 9.31| 33.29| ├────────────┼─────┼─────┼───┼──────┤ |光伏相关产品 |2903043.32| 172269.56| 5.93| 66.28| |饲料、食品及相关产品 |1447364.05| 132606.78| 9.16| 33.05| |其他业务 | 29304.24| 6866.97| 23.43| 0.67| ├────────────┼─────┼─────┼───┼──────┤ |境内 |3953140.31| 278099.17| 7.03| 90.26| |境外 | 397267.07| 26777.16| 6.74| 9.07| |其他业务 | 29304.24| 6866.97| 23.43| 0.67|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光伏业务 |10282803.9|3380230.86| 32.87| 73.92| | | 7| | | | |农牧业务 |3548919.16| 277314.81| 7.81| 25.51| |其他业务 | 78683.09| 20066.16| 25.50| 0.57| ├────────────┼─────┼─────┼───┼──────┤ |光伏相关产品 |10282803.9|3380230.86| 32.87| 42.50| | | 7| | |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6937247.17| 886138.09| 12.77| 28.67| |务 | | | | | |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4479921.38|2386106.04| 53.26| 18.52| |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 |3548919.16| 277314.81| 7.81| 14.67| |光伏电力 | 196952.54| 106255.53| 53.95| 0.81| |其他业务 | 78683.09| 20066.16| 25.50| 0.33| |合并抵销 |-1331317.1| 1731.21| -0.13| -5.50| | | 1| | | | ├────────────┼─────┼─────┼───┼──────┤ |境内 |19429412.4|3506860.60| 18.05| 58.28| | | 2| | | | |华西地区 |7691363.41|2288384.25| 29.75| 23.07| |华东地区 |7153249.42| 568160.15| 7.94| 21.46| |华南地区 |1806396.31| 182056.03| 10.08| 5.42| |华北地区 |1655566.38| 405219.35| 24.48| 4.97| |海外地区 |1134872.09| 109031.04| 9.61| 3.40| |华中地区 |1122836.91| 63040.82| 5.61| 3.37| |其他业务 | 78683.09| 20066.16| 25.50| 0.24| |合并抵销 |-6732561.3| 41654.03| -0.62| -20.19| | | 9| | | | ├────────────┼─────┼─────┼───┼──────┤ |直销 |11394418.1|3423268.68| 30.04| 81.91| | | 4| | | | |分销 |2437304.98| 234276.99| 9.61| 17.52| |其他业务 | 78683.09| 20066.16| 25.50| 0.57|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光伏业务 |5815552.71|2389553.85| 41.09| 78.52| |农牧业务 |1542605.07| 126346.88| 8.19| 20.83| |其他业务 | 48657.95| 12818.91| 26.34| 0.66|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延续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增长动能仍显不足。国内经济受益于我国因时因 势宏观调控,及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总体发展平稳、稳中有进,GDP产值首次 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同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政策层面持续推动“双碳 ”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太阳能电池、新能源 汽车等绿色产业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清洁能源占比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 含量”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全球需求依然强劲,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产品价 格同比大幅下跌,叠加国际贸易壁垒加剧,企业经营压力显著增加。饲料行业总产 量近五年首次下降,水产饲料连降两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对严峻复杂的行业 形势,报告期公司牢牢聚焦“绿色农业+绿色能源”两大主业,沉着稳健经营,不 断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各业务环节核心竞争优势,巩固行业 龙头企业地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但在光伏产业链市场价格大幅下降 ,甚至低于行业现金成本冲击下,叠加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报废10.65亿元影响,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录得亏损70.3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仍保持净流入11.44亿 元。虽受供需错配冲击,行业面临阶段性经营亏损压力,但基于对绿色能源和绿色 食品产业长期发展的坚定看好以及对公司竞争力的充足信心,公司自2024年至今已 实施股份回购合计金额超20亿元,回购股份101,688,812股,占总股本约2.26%,控 股股东进一步增持公司金额约13亿元,增持股份62,511,972股,占总股本约1.39% 。 (一)饲料及产业链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作 为公司核心产品,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内,面对国内饲料产业总 体规模阶段性收缩,水产饲料产量同比再度下滑的行业压力,公司继续坚定围绕“ 质量方针”不动摇,全力推行“好产品年”战略,取得了显著优于行业的经营成绩 ,并实现水产饲料销量逆势增长。全年,公司实现饲料总销量686.86万吨,并在食 品与工厂化养殖业务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绩,全方位提升公司饲料及产业链业务综 合竞争优势。 1、行业收缩背景下凸显公司经营韧性,“质量方针”持续助力多品类逆势增长 面对饲料行业“量价齐跌”的困境,2024年公司坚守饲料产品质量,持续落地“质 量方针”,实现差异化突围。在水产饲料方面,公司重点梳理并聚焦核心市场与重 点客户,强化功能料、高端料等尖刀产品推广,实现销量在行业连续两年下降背景 下逆势增长,其中普水料以及小龙虾料、螃蟹料、对虾料、海鲈料、生鱼料等特种 水产饲料品种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普水料受行业总体行情影响,前三季度出现阶 段性销量波动,但作为公司优势业务,已在四季度快速恢复,全年实现平稳发展; 高端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功能料销量创历史新高,苗种料销量同比增长10%。 畜禽饲料方面,在部分战略合作客户养殖规模及以散养户为主的分销市场规模同时 收缩背景下,销量录得同比下滑,但客户结构实现显著优化,规模性客户销量占比 同比大幅提升,尤其禽料依托大规模示范基地打造产业集群,高附加值产品构筑规 模优势,标杆公司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2、深入推进技术革新与智造升级,智能化工厂塑造饲料生产标杆 公司于行业率先提出并持续推进饲料生产数智化升级。2024年,公司在前期标准化 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生产业务流程129项,完成公司国内50家子公司的数智制 造平台的上线及30家子公司的IOT物联网数采系统部署工作,应用饲料智能工厂“ 计划、生产、物资、质量、设备”五大模块,全面实现公司饲料生产标准化、透明 化和精益化。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持续推动饲料生产技术迭代升级,提升子公司 产能规模及物资管理水平,完成多项饲料生产设备专利申请,持续保障公司饲料产 品工艺领先、品质优异、效果稳定。 3、全球原料供应链布局再深化,“提质、保供、降本”能力行业领先 长期以来,公司已建立了一支卓越的专业化饲料原料采购团队。2024年,面对饲料 主要能量原料价格趋势性下降,头部企业采购策略博弈加剧,以及鱼粉、鸡肉粉等 动物蛋白价格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公司继续严格强化原料质量管控,确保采购原 料符合公司及市场要求,质量始终如一,为公司“好产品年”提供有效的支撑。同 时,进一步深入拓展全球化采购渠道,持续丰富秘鲁鱼粉采购渠道,增加哈萨克斯 坦大麦等进口,不断夯实原料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实现原料保供及议价能力 提升。此外,报告期公司进一步强化“数智化”采购决策平台应用,把握阶段性采 购机会,合理控制原料库存,实现了主要原料品种全年采购成本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4、第五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打造强大产品力 2024年,围绕“质量方针”与“好产品年”要求,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始终确保 产品终端表达效果引领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一线研发需求为导向,按普水 、特水、畜禽三类产品品类重构研发体系,使研发更加聚焦且具有针对性,研发成 果更为快速进行市场转化应用,持续巩固与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全年,公司农牧 业务板块合计申请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获得授权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 利3件。2024年6月,公司“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成 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五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的农牧企业,持续彰显公司技术研发的深厚积累。 5、战略培育业务继续稳健发展,打造农牧业务持续增长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饲料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深厚的农牧产业积累 ,继续大力推动食品、工厂化对虾养殖两大战略培育业务发展,打造农牧产业链新 业态、新亮点。面对国内食品行业显著加剧的竞争环境,通威食品坚持“聚势聚焦 、扬长砍短”,全面启动高品质发展战略,全年实现食品总销量同比增长10.44%,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43%,均创历史新高,并继续稳定保持美国进口罗非鱼排名第 一,市占率达13%。工厂化对虾养殖业务作为公司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产业布局,截 至报告期末已实现一期、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养殖水体规模达2.5万立方米,年产 对虾超300万斤,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内外双循环水处理工艺系统”,实现 污水零排放,水资源综合利用率95%以上,单位水体产能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3倍, 构建了覆盖养殖全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以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水质参数(pH值 、溶氧量、温度等)、对虾生长状态、设备运行数据等信息,是全国首家同时通过 BAP最佳养殖规范和NSF无抗认证的对虾养殖企业,已成为国内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 殖领域的旗舰项目。 (二)光伏新能源业务 公司是全球光伏一体化龙头企业,形成了自上游工业硅至终端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 布局,具备在产能规模、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品质品牌等多方面领先行业的显著 竞争优势,已实现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业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市占率首位,组件 出货量也位列全球前五。报告期内,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高基数下仍保持显著增长 态势,据CPIA数据显示,全球新增装机530GW,同比增长约35.9%,国内新增装机规 模277.6GW,同比增长28.3%,能源转型进程持续深化。但受阶段性供需失衡影响, 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企业普遍亏损。面对复杂严峻的市 场环境,基于对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的长期看好及自身业务竞争力的充分信心,公司 继续坚定“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的长期战略目标,聚焦核心技术创新与降 本增效,全力拓展市场,强化上下游客户合作,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市场地位持 续巩固。 1、高纯晶硅业务 2024年,高纯晶硅环节在产业链供需失衡的大背景下持续承压,全年多晶硅产品价 格与成本倒挂,行业库存高企。公司秉持战略定力,在“安全稳定、改善提升、团 队建设”三大主题工作牵引下,全年生产安全稳定,产品质效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稳固,实现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全年产销量约占全国30%, 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安全生产为企业生命线,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数智化管理平台 应用,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实时风险监测体系,全年生产装置持续稳定运行,为产品 提质提效打下坚实基 年内,公司顺应行业需求趋势,全年N型产出占比超90%;持续推动N型硅料提质增 效工作,产品质量广受客户认可;可用于半导体产业的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稳定供货 ,并新增通过4家海外客户验证,深入践行电子级晶硅“通威智造”。与此同时, 公司继续深入推进降本工作,依托持续的工艺优化与创新管理机制,完成60对棒还 原炉、高沸裂解、废硅粉回收等关键设备、技术的成功导入;在合理化建议制度激 发下,全员积极参与改进提案,多项降耗攻关成效显著,其中综合电耗、硅耗最新 已分别降至46度、1.04Kg以内,并随工艺升级、经营质效提升持续降低,在逆境中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虽四川、云南基地项目受枯水期电价上调影响,成 本抬升,但公司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动态优化生产组态,叠加各项降本增效措施, 成本仍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目前公司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 不含税)以内。 报告期内,公司在2023年开建的包头二期20万吨和云南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 建成投产,并在次月达产达标,标志着我国硅料项目在单体规模、单位投资成本、 产线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等多方面再次实现跨越式升级,彰显了公司在高纯晶硅项 目技术、运营管理上的实力。为进一步提高原材料保供能力,公司于前期分别在内 蒙及四川规划了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目前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 吨绿色基材项目已顺利投产,将助力公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结构。 2、太阳能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电池环节价格同样受供需矛盾影响而持续下跌,甚至一度跌破龙头企业 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迎来快速扩张期,电池企业 在产线切换、降本提效、产品销售等方面都迎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 加速存量PERC产能升级、完善研发平台系统构建、加强精益化生产管理等多维举措 ,持续夯实全球电池领域龙头地位,全年实现太阳能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 ,同比增长8.70%,据InfoLinkConsuting数据显示,公司已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电池 出货量榜首,2024年电池全球市占率约14%。 公司报告期内把握N型技术迭代节奏,加速产能结构调整,目前TNC电池产能达到15 0GW。作为TOPConPECVD技术产业化引领者,公司成功推动PECVD技术成为行业主流 选择,市占率超50%。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围绕TNC技术展开提效降本工作,通过 生产节拍优化、网版图形升级、化学品循环利用、国产化浆料导入等措施,在单线 产能、A级率、转换效率、非硅成本等方面持续树立行业标杆。与此同时,公司不 断革新TNC核心工艺,目前已规划TPE边缘钝化、钢网印刷、背面多晶硅栅、908技 术(通威自主研发的0BB技术)、全面屏等电池、组件一体化提效方案,有望在202 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进一步凸显TNC产品功率端的 差异化优势。 在新技术研发层面,2024年,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通过开展前沿 课题研究、产学研项目合作,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工程化人才培养基地,持续探索 技术深水区、无人区。同时,公司同步联合多家行业优秀企业成立四川省晶硅光伏 产业创新中心,整合聚焦各方资源,建立产业创新生态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对标国际前沿技术方向,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瓶颈,打造多赛道、多维度协 同创新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多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策略,并取得丰硕 的研发成果,其中公司1GW-HJT中试线于2024年6月顺利下线,作为行业首条单线产 能达到1GW的中试线,承载了HJT前沿设备、技术方案验证工作。目前中试进展取得 积极成果,HJT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 8W(对应组件效率25.46%),并已明确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无 银化HJT方案。此外,公司TBC产品顺利取得TUV莱茵认证,具备出货资质,中试线2 10R-66版型批次功率达成660W,处在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已储备贱金属应用方案, 为后续降本方案开辟清晰路径。前沿技术领域,公司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1 7%,并完成兆瓦级试验线设备选型论证及布局规划。公司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体系 打造,持续构建覆盖各项技术核心工艺防护矩阵,同步完善海外专利风险应对体系 ,筑高技术竞争壁垒,全年光伏电池和组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专利分类号H01L)同 比增长135.59%,国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49.18%,境外专利(含国际PCT专利)申请 量同比增长30.09%。 3、组件业务 2024年,公司组件业务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突破并重,加速完善高端产能制造与营 销服务网络,强化品牌与渠道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张与出货结构优化, 全年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依托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与智能制造能 力,公司持续推进盐城、金堂、南通等先进生产基地高效运营,并通过智能化、绿 色化产线升级,全面保障产品品质与交付能力,核心产品相继获得Tier1、EcoVadi s金牌、PVTech可融资A级等权威认证,关键成本、技术与可靠性指标均稳居行业前 列。报告期内,公司聚焦N型TOPCon主流市场,并前瞻布局HJT、xBC等差异化技术 路线,构建覆盖集中式、分布式等多场景的高效产品矩阵,同步开发防积灰、高耐 候性等特色组件,深度契合全球客户多元化需求。 市场营销端,公司着力深化市场分层运营策略。国内业务以集中式与分布式双轮驱 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在集中式领域,充分利用央国企新能源投资提 速契机,深度参与国内风光大基地建设,凭借强大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连续中标 央国企数个GW级重点项目,并拓展省属能源集团与优质民营企业,实现集中式客户 全覆盖。分布式市场精准把握需求节奏,灵活响应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共创、资源 整合及政企客户开发,销量与市占率稳居行业头部梯队。海外业务则实现跨越式增 长,公司持续深耕欧洲、亚太、中东非等核心市场,并成功斩获沙特、波兰等多国 GW级项目订单,突破欧洲大型能源集团合作壁垒。为加快全球化本地布局,报告期 内公司启用德国公司及欧洲营销中心,推动港口增值税递延等贸易机制应用,结合 区块链溯源体系与ESG品牌建设,分销网络密度与客户粘性显著提升,年内新增16 个区域产品认证,覆盖国家扩至70余个,全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4、“渔光一体”电站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绿色农业双主业的协同发展优势,以“生态养 殖+绿色能源”的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渔光一体”电站业务的打造,借助系统 的成本管控能力,通过在养殖水面科学系统地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提高水面 资源利用率,助力传统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型,达成“ 渔、电、环保”三丰收的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并网河北唐山、山东聊城 等地“渔光一体”项目共计596.81MW。截至2024年末,公司以“渔光一体”为主的 光伏电站已达5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4.67GW,全年结算电量50.07亿度,实现 碳减排268万吨。 通过持续不断投入技术研发与设计创新,公司“渔光一体”项目适用性与经济性持 续提高,形成一产渔业养殖、二产光伏发电、三产科普研学+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 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2024年6月,公 司贵港新合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报告期内已完成贵港一期工程建设,项 目投产后将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苗种培育、成蛙养殖、加工和销售等集一体的 绿色牛蛙养殖全产业链基地,是公司践行集新渔业、新能源、新乡村建设一体化“ 通威方案”的又一实践典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饲料行业 饲料业是链接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枢纽性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 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获取充足高品质食品做 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 全的产业体系,并持续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饲喂动物不同 ,饲料行业主要产品分为猪饲料、禽饲料、水产饲料、反刍饲料、宠物饲料、其他 饲料,其中猪、禽、水产饲料占我国饲料年总产量约95%。回顾2024年,我国饲料 行业总体呈现“总量收缩、品种分化、格局稳定、成本下降”等特点,精细化运营 要求持续提升,创新发展也进一步走向深化。 1、总产量收缩与结构性分化并存,肉禽、宠物饲料维持增长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31,503.1万吨,同比减 少约660万吨,下降2.1%,也成为我国近五年来饲料总产量首次下降。其中,猪饲 料受生猪产能同比去化影响,全年总产量减少584万吨,下降3.9%;水产饲料受水 产品存塘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影响,总产量延续上年态势,同比继续下降3. 5%;蛋禽饲料、反刍饲料总产量也在终端养殖不振冲击下同比分别下降1.2%、13.3 %;而肉禽饲料则受益于下游养殖规模增长,全年产量同比增长2.6%;宠物饲料在 新兴消费趋势拉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9.3%。 2、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维持稳定,头部企业主导产业资源整合 报告期内,饲料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维持稳定,规模化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全国10 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32家,合计饲料产量19,468.3万吨,在全国饲料总产 量中的占比为6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 34家,比上年增加1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5.0%,同比减少1.2个 百分点。但随着企业竞争深化,报告期内行业并购、重整频现,头部企业通过兼并 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持续巩固提升自身规模及业务协同竞争优势。 3、原料成本波动与下游需求减弱压力交织,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企业竞争关键 2024年,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鱼粉等价格均在供应总体充足情况下 呈趋势下跌,全年玉米现货价格自年初超2,500元/吨震荡下跌至最低约2,100元/吨 ,跌幅近20%,豆粕现货价格自3,900元/吨高点下跌至约2,900元/吨,跌幅约25%, 鱼粉综合价格自2023年四季度起下跌约3,000元/吨,原料价格走低推动全年饲料价 格总体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但与此同时,下游养殖端受终端消费市场需求低迷影响 ,仍面临显著的经营压力,生猪价格虽年内阶段性反弹,但上涨动能仍显不足,年 底再度回落微利区间,生鱼、小龙虾、牛蛙等部分特种水产品价格深度调整,投喂 积极性低迷。产品价格下跌与下游需求减弱压力倒逼饲料企业需持续通过原料价值 挖掘、技术研发创新、生产效能提升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精细化运营能力。 4、产业政策引领行业减粮替代,饲料新产品应用显著增加 在《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 》等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下,2024年饲料行业在减粮替代、创新发展等方面持续深化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饲料生产企业豆粕用量比上年减少206万吨、 下降4.7%,小麦、稻谷用量分别下降52.8%、51.3%,玉米增加793万吨、增长7.6% ,谷物和豆粕等饲料粮在饲料中合计占比为59.5%,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同时 ,行业全年新增核发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11个,增补3个饲料原料进入《饲料原 料目录》,增补1个饲料添加剂品种进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扩大5个饲料添 加剂品种的适用范围。 (二)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是以光生伏特效应为基础,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绿 色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新能源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光伏发电从低效 率、高成本迈向高效率、低成本,根据IRENA《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 ,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4.4美分/千瓦时,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 电方案加权平均LCOE低56%。截至2024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已实现约2,000GW, 成为最大的新能源装机电源,并预计将在2025年底超过煤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装机电源。在光伏产业近十余年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已实现全 球引领。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全球市占率达到80%以上,成为“中国给予 全人类的巨大礼物”。然而,光伏产业在经历多年连续的高速增长之后,大量产能 的集中释放导致了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失衡,并在报告期内推动光伏产品价格显著下 降,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当前,光伏产业各相关方均已对行业现状给予高度关 注,并持续致力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和产业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光伏产业回归健康 发展的轨道。 1、全球终端装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据CPI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9%,继续保 持中高速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在组件价格显著下跌刺激,以及新能源消纳率上限 下调、分布式光伏“可调可控”等政策持续发力促进下,全年新增光伏装机277.6G W,同比增长28.3%,贡献全球超过50%的增量。海外市场则呈现多点开花局面,新 兴市场放量显著,中东、非洲地区光伏项目加速获批,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明确 提出2030年装机目标。在制造端,中国企业仍牢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自多晶硅到 组件各环节产能规模及市占率均超过80%,全年实现组件出口达235.93GW,同比增 长13%,继续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2、阶段性供需失衡带来产品“量增价减”,行业洗牌推动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在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各环节名义产能均超1000GW 。产能释放也持续推动各环节产量增长,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数据,20 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环节产量超过182万吨,同比增长23.6%;硅片环节产量 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电池环节产量达到654GW,同比增长10.6%;组件环节 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行业产值继续保持万亿规模。但供需关系的阶段 性失衡导致光伏主要产品价格显著下降,根据InfoLinkConsuting数据,全年多晶 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幅分别达39%、50%、40%和29%,各环节均陷入持续亏 损状态,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部分综合 实力不足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集中 。报告期内,前五大多晶硅企业市占率一度接近80%,头部组件企业出货量和市占 率也实现进一步增长。 3、N型时代已全方位到来,技术创新发展推动知识产权竞争激化 报告期内,TOPCon凭借更优的技术经济性,产品市占率同比激增至70%以上,成为 市场新一代绝对主流技术,而TOPCon技术红利的释放,也加速推动了全行业P型产 能的淘汰。与此同时,BC技术与HJT技术作为光伏高效电池路线的重要代表,呈现 差异化发展态势。HJT技术依托双面微晶工艺普及及银包铜等金属化技术的应用导 入,量产平均效率快速提升,叠加低衰减、高双面率等特性,进一步增强性价比, 全年中标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Soarzoom数据)。BC技术则凭借正面高效率及外观 优势,加速拓展分布式及高端应用场景,商业化案例逐步落地。报告期内,两种新 技术均呈现产业化快速发展趋势,亦有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加大在专利、产能、渠道 等多维度布局。技术创新为企业构建差异化壁垒的同时,也带来知识产权竞争激化 。报告期内全球范围内光伏专利诉讼案件同比大幅增长,光伏企业持续提升对知识 产权保护的重视与投入,多家头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专利“攻防战”,争夺技 术定义权与市场话语权,也客观推动行业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4、贸易壁垒加剧影响海外增长,产能出海动力持续增强 海外市嘲去中国化”政策密集出台,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双反税、欧盟《净零工 业法案》要求本土制造占比40%、印度ALMM清单限制,凸显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 。我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持续上升,也提高当地市场光伏装机成本,影响全球光伏 新增装机增长。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并辐射更广泛的全球增量市场,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向“产能出海+技术授权+本地生态共建”进阶,进一步加速全球 化布局。报告期内,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在前期海外产能规划基础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出海的产业链环节更多,目的地更多元,出资形式更多样,光伏企业出海动力持 续增强。 5、产业政策持续规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行业供需失衡,全产业链盈利承压背景下,行业各相关方已致力通过多种方式规 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5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 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应规范管理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等;6 月,国家能源局强调巩固光伏发电新增市场,合理引导光伏上游产能建设和释放, 避免低端产能重复投放;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 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为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 发展指明方向;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通过,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 的目标和责任,鼓励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化能源 绿色消费的技术和机制保障;同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 24年本)》修订版,提高对新建产能标准要求。在产业政策持续规范引导下,光伏 行业将逐步走出低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在农业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 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公司 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牧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80余家 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为养殖 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围绕饲料主营业务,公司还积极开展了包括 育种、养殖、动保、食品加工与贸易等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增强企业综 合竞争力。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 主。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 ,组件年产能超90GW。在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 ,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为保障产销长 期稳定,近年来公司与下游硅片企业开展长单销售合作;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 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等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 生产经营,产品除满足自身组件生产需求外,也销售给国内外光伏组件企业。 凭借领先的技术、品质、成本优势,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企业 ,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组件业务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组件技术、市场方面 的积累,结合上游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协同优势,已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规模化 组件业务体系,面向全球集中式、分布式等各类型客户提供优质通威组件产品,产 品已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7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客户。 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 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 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 “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公司、养殖户及其他合作方带 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公司市场地位 农牧方面,公司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 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 家,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作为 公司核心产品,产销量持续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5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驰名商 标”、“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多年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高效的服务 ,公司品牌享誉行业和市常 光伏方面,公司已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 组件产能,产品成本、质量、效率世界领先,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 者。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作为专业化太阳能 电池生产企业,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InfoLinkConsuting 统计),并成为行业首家电池出货量累计超过300GW的企业。组件方面,公司出货 量位居全球前五,客户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多个国家。在各业务齐 头并进,协同发展推动下,公司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持续为全球碳中和贡献通威力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的战略规划及定位 公司一方面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主要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零污染、零 排放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产业 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社 会大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持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公司的长期 发展目标为“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发展规划 为“打造和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水产饲料龙头地位”。 (二)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奉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各业务板块组建了以国 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近三年累计研发投 入超110亿元,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市场,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 公司农牧板块技术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 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 运行机制,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良种培育与养殖、动物保舰自动化养殖 设施工程、水产与畜禽产品加工等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将创新研 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技术中心下设有水 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动物保健研究所、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 、微藻研发部、水产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效引导创新研究,明确创 新目标,细化创新任务,保障创新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农牧板块累计持有有 效专利数762件,其中发明专利数138件,境外专利3件,主持/参与制修订标准33项 ,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8项,并先后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殊荣。 公司在光伏各业务板块科研体系基础上成立了光伏技术中心,拥有通威太阳能(成 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 中心,组建了以行业专家为主的科研技术团队,统筹推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 联合研发与集成,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成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板块 累计授权专利2,675件。在高纯晶硅方面,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冷氢化、大型节 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各项单耗指标均处于先进水平,N型料出货比例及市占 率引领行业。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在TNC电池、THC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THC、TNC、TBC电池转换效率均位于行业领先 水平。在太阳能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原创908组件互联技术平台顺利完成技术 开发和量产导入,采用多项创新工艺、设备及材料技术,提升组件功率和可靠性性 能,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持续开展TNC以及THC产品研发,报告期内THC组件平均 功率突破740W。 报告期内,公司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已全面启用,中心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开展 高效晶硅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产品的开发,研究方向全面涵盖未来光伏重要技术 ,如TNC、THC、TBC电池及组件,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铜互连金属化 技术等,为公司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牵引力。此外 ,报告期内,公司还与多家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组建成立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创 新中心,建立晶硅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生态链,面向国家重大 战略部署、对标国际前沿技术方向、紧贴晶硅光伏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整合集聚各 方资源,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 品的转化,解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产业生态系统存在的短板 制约、体制机制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加速推进研发成果转化,促进全 产业链健康发展。未来,通威将以技术研发为引擎,持续探索光伏产业发展的深水 区、无人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更新、更强的通威动能。 (三)规模和成本优势 (四)品质和品牌优势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 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 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在光伏新能源板 块,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单万吨投资成本已降至5亿元左右,各 项消耗指标持续降低。太阳能电池方面,随着原有项目升级及新增产能投产,公司 已形成N型电池产能超150GW,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加强,产品技术及尺寸结构将进一 步优化,成本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太阳能组件方面,公司现有产能超90GW,各项质 量指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生产成本在产业链配套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处于领 先地位。公司自创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 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 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了知名鲜 活鱼品牌——“通威鱼”,并在海南、四川等地建有水产、畜禽食品加工基地,严 格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工生产,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 监控和追溯,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公司高纯晶硅板块通过研究还原工艺 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不断提升晶硅 产品质量,产品品质行业一流。公司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良品率、碎片率、CTM 值等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品质得到客户广泛认可,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 认证。组件业务方面,通威组件持续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第一 梯队(Tier1)名录,并在欧洲、南美、中东、亚太等多地完成产品认证工作,累 计获得包括TUV、CQC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授予的体系/产品证书50份,并作为光伏 组件领域“低碳贡献”和“质量卓越”的先进领军企业获得首届太湖绿色卓越奖— —铂金奖,产品已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70余个国家与地区,品牌价 值持续彰显。 (五)独特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 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 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 过对水面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 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坚持执行成本战略规划,通 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可促 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现 代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公司独特的 竞争模式。 (六)丰富的企业文化 有效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公司企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公司企业宗旨 ,“为了生活更美好”是公司企业愿景,为公司指明了存在的价值及目标;“诚、 信、正、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即“诚”字当头、以“诚”相待,信用、信义为 本,正当合法经营,事事争创一流;“三个决定”是公司重要管理思想,即“效率 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 夕的精神工作”是员工行为准则。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企业文化倡导的精神元素与 公司经营目标及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公司各业务板块、分子公司全面实行 对标经营,不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饲料行业 我国饲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从“以量为主”的高速增长期进 入“以质取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总量增速逐步放缓,企业进入比拼采购议 价、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品牌营销等综合竞争能力阶段。头部企业凭借更强的综 合运营能力及更大的规模成本优势,加速构建饲料养殖一体运营模式,持续抢占市 场份额,中小企业则聚焦特定市场需求,做精做专,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在国 内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寻求海外布局也成为企业热议的话题。公司 认为饲料行业将呈现如下格局与趋势: (1)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可持续将成为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饲料产业及上下游发展愈发成熟,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依赖产量的扩 张,而更加比拼采购议价、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品牌营销等综合竞争能力,并最 终通过产品终端养殖效果得以体现。在此过程中,传统饲料企业低效、粗放的运营 方式正朝着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其中,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将大幅提升饲料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 品质量;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则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现代化 的管理理念将推动饲料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生产经营与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 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饲料配方结构加速迭代,植物及昆虫蛋白等新型原料应用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兴起等还将进一步驱动饲料行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 型。未来,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可持续将成为饲料行业的新标签,引领行业 向更高水平发展。 (2)头部企业规模性扩张,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饲料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行业竞争格局也 愈发清晰,并呈现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态势。未来,随着下游养殖业规模化、集中 化的进一步提升,饲料企业传统的营销和渠道优势将逐渐减弱,而产品品质、养殖 效果和技术服务能力将成为衡量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集团化的头部饲料企 业,凭借其强大的采购议价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以及在管理、 资金、团队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推动饲料产业市场集中度 持续提升,而中小企业或可选择聚焦特定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 实现自身差异化发展。 (3)饲料、养殖纵向延伸,产业链一体化持续加速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头部饲料与养殖企业纷纷或通过向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延伸 发展,或通过与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供应链合作体系,加速构建饲料、 养殖协同经营模式,推动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持续深化,同时也带来饲料销售方式的 深刻变革。在生猪产业方面,主要养殖企业基本均已构建自身的饲料供应体系,在 水产方面,头部饲料企业仍在持续探索如工厂化对虾、鳗鱼等养殖体系。未来,饲 料、养殖乃至相关的种苗、动保产业一体化发展已成趋势。 (4)全球化布局深化,海外市场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海外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饲料行业发展相对 滞后,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具有优质饲料产品的巨大市常我国饲料企业凭借先进的 技术和产品优势,以及领先的供应链整合及管理能力,能够迅速抢占海外市场,形 成企业新的增长点。未来,随着产业携手出海趋势及“一带一路”相关倡议持续深 化,我国饲料行业或将在海外市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光伏新能源行业 光伏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具备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等突出 优势,在全球双碳目标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虽当前我国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 、竞争加剧等阶段性困难,但随着产业政策引导及企业技术创新等持续发力,行业 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出清将有序完成,在光储融合、一体发展推动下,光伏产业将 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国光伏仍将引领全球能源变革。公司认为光伏行业将呈 现如下格局与趋势: (1)阶段性供需矛盾不改长期广阔发展空间,行业整合出清后将迎来新一轮高质 量发展2024年,光伏行业出现显著的阶段性供需失衡问题,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 迷,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光伏企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在 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全面的整合出清过程,资金实力弱、技术 水平低、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而具备市场及规模优势、供 应链及现金流管理优势、技术创新能力深厚、综合运营能力强的行业头部企业则将 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行业将逐步实现优胜劣汰,形成 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格局,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2)技术创新作为光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仍将贯穿产业始终 作为不断探索更低度电成本的新能源产业,以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的 永恒追求。目前,TOPCon电池技术以其更高的性价比、更为成熟的产业链配套等优 势已逐步实现对P型电池的替代,但与此同时HJT、xBC等技术凭借其差异化竞争优 势也在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前沿技术如钙钛矿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纪录不 断刷新,伴随着光伏产业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技术创新作为企业 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贯穿产业始终。 (3)新型电力系统及光储平价应用或催生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在全球多数区域内光伏平价上网目标已基本 实现,但与此同时光伏发电所固有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特征对电网稳定运行带来的挑 战日益严峻,光储融合发展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愈发迫切。当前,主要经济体已开 始持续构建并完善相关机制,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推动光伏电站从“被动适 配电网”向“主动构建系统”转变,“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多能互补等 模式开始加速应用,美国IRA法案税收抵免政策刺激储能配比增至1.5:1,欧洲PPA 市场引入光伏+储能的综合度电报价机制。在技术端,光储技术日新月异,综合成 本不断下降,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新型 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光储平价应用有望加速实现,终端装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 刺激,全球光伏市场或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4)中国光伏产业将持续引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可比拟的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方面,我国光伏 产业占据了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产能规模方面,我国高纯晶硅、硅片产能在 全球的占比超过95%,电池超过90%,组件超过85%。同时,我国光伏企业在自动化 与智能化水平、产品质量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制造成本为全球最低,终端新增 装机规模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规模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球清 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必将持续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产品输出、 技术输出和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助力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 展目标,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全球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是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清洁能源运营商。利用公司在科研、 品牌、综合运营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及规模化优势,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坚 持光伏新能源板块和农牧板块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优化完善各自产业 链,力争以内生和外延的投资方式并举,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公司“为 了生活更美好”的愿景目标。 1、农牧板块: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 饲料产业:坚持“质量方针”战略,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海内外 建厂、并购等外延式发展和内生式增长,实现产业稳定发展。以水产饲料业务为主 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产饲料的季节性周期,持续推进与大型养殖公司在畜禽料方 面的配套加工合作模式,提升饲料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水产养殖:基于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水产饲料资源优势(养殖资源、渠道资源),借 助公司特有的“渔光一体”复合增效模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水产养殖运 营新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开发设施化、标准化渔业养殖,有计划地重点开展以虾为 主的优质水产品、特种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提升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升级,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 产品生产基地。 水产品加工及贸易:加快推进水产品深加工与贸易业务,围绕“三鱼一虾”和“一 品牌一平台一市潮的增长发展模式,打通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条。公司的绿 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区域市场取得了高度认可,未来将逐步复制成功 模式。同时,公司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推动线上电商平台(全农惠电商 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三联水产品批发市场)共同发展,打造水产品流通体 系。发挥“通威鱼”品牌优势,在鲜活鱼产品市场开拓的基础上,聚焦“罗非鱼、 乌鱼、叉尾鮰、盐田虾”等核心水产品运营,着力沿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路 径拓展,实现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的全覆盖。 2、光伏新能源板块: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 公司已成为光伏行业领先的产品制造商之一,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优势,持续 巩固各环节领先水平,加快推广“渔光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向世界级清洁能源运 营商迈进。在光伏制造领域,充分发挥公司领先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能力,夯实 公司在产品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高纯晶硅环节领先的规模、 技术、成本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高纯晶硅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持续加 强太阳能电池环节的研发、规模、管理优势,巩固公司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占 有率,打造太阳能电池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组件环节的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外多个市场持续巩固和提升渠道与品牌优势,保持全球组件企业领先地位 。在光伏发电领域,坚定不移推广“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将公司的农业优势资源 和光伏行业资源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渔光共生”经济,构筑饲料、安全水产品 生产和绿色新能源开发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打造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继续执行“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经营方针,持续巩 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三大产业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发挥公司光伏各 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进一步提升组件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 价值,提高股东回报。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饲料行业 (1)主要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原料成本是饲料生产的主要成本。近年来,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贸易 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作为饲料主要原料来源的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行情波动幅度 较大,需要饲企具备高度专业化的采购体系及成本控制能力。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拥有专业的采购团队,通过紧密跟踪原料行情变化,审慎研判 采购时机,坚持远期、中期、近期采购原则,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效避免生产成 本的大幅波动;着力打造行情自助分析平台、采购执行自助分析平台、管理驾驶舱 4.0、供应商数据直连等数据化系统,为采购团队高效、精准决策保驾护航;同技 术、品管联动,积极布局品质好,有性价比优势、供应渠道稳定的替代性原料;坚 持固化原料战略采购,确保原料供应稳定与质量如一;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持续提升公司采购团队专业化能力。 (2)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饲料市场需求与下游养殖行业规模直接相关,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病害传播、政 策调整等均会对下游养殖活动及产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 波动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动物病害情况的跟踪监测,以 “养殖户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积极引导养殖户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及时帮助养 殖户恢复正常生产;通过研发增强动物免疫力产品,推广科学标准养殖模式,协助 构建高标准生物安全防疫体系等途径,提升养殖效益,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具备丰 富的产品种类,分子公司集中于主要养殖区域且布局合理,能有效应对阶段性或区 域性市场需求波动。公司还具备专业化战略发展团队及技术团队,持续观测相关行 业政策、技术动态等市场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应对策略,进一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 (3)汇率风险 随着公司国际原料贸易需求的增加以及海外饲料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 将对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产生更大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密切跟踪主要结算币种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与政策动态变化, 评判选择更有利的结算币种与方式;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性人才,进一步加强对外 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加强进出口业务管理,采取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掉期 和外汇期权等工具有效化解汇率风险。 (4)政策风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 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 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实施后,各地纷纷设立禁养区与限养区,并进一步加强养殖 环保监督与处罚力度,养殖门槛显著提升,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散养户加速退出。此 外,我国全面启动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行动,叠加各地大力鼓励规模化养殖场 发展,养殖行业正加速向无抗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型,这对饲料企业的 研发、生产与经营均提出更高要求。若企业不能及时适应政策要求,将存在经营风 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以“质量方针”为纲领,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原料采购体系 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能力,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饲料产品,实现规模化养殖 场的快速开发,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积极帮助有经营实力的散养户建立符合环 保标准与疫病防控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客户的顺利转型;公司坚决生产无抗 饲料,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改善生产工艺、提炼养殖模式来提升客户养殖效 益,同时有效满足养殖绿色化需求,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 (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地缘政治冲突事件频繁发生,未来仍 可能会出现类似不可抗力事件,给饲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相关 事件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2、光伏行业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供需严重失衡,产品价格出现非理性下跌,已全面跌破行 业平均成本,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落后产能出清不可避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优化工艺,精益管理,加强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效率,确 保成本领先;同时结合市场应用场景变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各环节技术领 先。严格控制资本开支节奏,时刻保持充裕的现金流。 (2)政策风险 为积极实施气候治理,推动能源转型,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各国均大力 支持光伏应用市场发展。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支持本土化光伏企业发展 的有关政策措施,未来光伏行业全球化竞争可能加剧。中国光伏电站项目用地、电 力市场化交易等多方面的政策变化,也可能导致我国电站用地需求保障难度加大、 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等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跟踪相关政策变化,持续推进产品降本,提升产品竞争 力,夯实公司竞争优势地位;持续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绿证、绿电交 易,保障公司经营收益。 (3)技术迭代风险 新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电池转换效率频频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TOPCon电池继续巩 固市场主流地位,HJT、xBC等新一代晶硅电池技术产业化趋势亦有加速趋势,薄膜 、钙钛矿等非晶硅技术同步快速发展,各企业纷纷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工作,如公司 无法持续跟进前沿技术研发,应对行业变化,可能造成公司竞争力的减弱。 风险应对措施:依托于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公司全方位保持对TOPCon、HJT、xBC、 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多技术路线并行研发,已在多个技术环节取得大量研发专利成 果,转换效率及成本位于行业前列,并以第一性原理出发,围绕经济性、可靠性、 市场需求等多维度动态评估新技术发展趋势。 (4)国际贸易风险 当前,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部分国家针对中国 光伏产品设置进口壁垒,建立溯源门槛及碳足迹门槛等,未来不排除此类事件仍会 继续发生,继而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贸易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有关国家贸易壁垒的 应对策略,加快探索海外产能布局可行性;拓展海外组件客户渠道;同时持续巩固 公司产品规模、技术、成本等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提供更高效 服务,提升市场份额。 (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地缘政治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导致物 流运输受阻、装机建设周期拉长、产业链供需错配等问题,未来仍可能会出现类似 不可抗力事件,给光伏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 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优势,加强供应链合作,加大客户开发与维护,积极降低不可抗 力风险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 | -| -97746.19| 2063956.32| |佛山市南海通威水产科技有限| 4000.00| -| -| |公司 | | | | |内蒙古北联电永祥新能源有限| -| -| -| |责任公司 | | | | |内蒙古华电华永新能源有限公| -| -| -| |司 | | | |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 -| 45224.72| 1175544.51| |华祥新能源(昌宁)有限公司 | -| -| -| |南宁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 2800.00| -| -| |博阳工业有限公司 | -| -| -| |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 -| |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 | -| 12164.76| 1018040.32| |四川永祥树脂有限公司 | 36000.00| -| -|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 | 106086.69| -281100.00| 7064400.00| |四川海承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 -| -| -| |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 10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大唐华银常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 -| |安徽天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 -| |安徽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 -| -| -| |攀枝花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 2000.00| -| -| |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 -| |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 -| -| -| |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 | -| -| -| |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80000.00| 93600.00| 1047600.00| |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 215000.00| -| -| |通威太阳能(安徽)有限公司 | 80000.00| -| -| |通威太阳能(新加坡)私人有限| 100.00| -| -| |公司 | | | |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 | 160000.00| -337100.00| 4191200.00| |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135800.00| 1617100.00| |通威拜欧玛(无锡)生物科技有| -| -| -| |限公司 | | | |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 120000.00| -| -| |通威智慧能源(四川)有限公司| 50000.00| -| -| |通威食品有限公司 | 10000.00| -| -| |黔西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 3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