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公司报道☆ ◇600285 羚锐制药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03】
羚锐制药(600285)进军山茶油市场
    羚锐制药今日公告,控股子公司河南羚锐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拟与关联方信
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熊维政,非关联方河南大别山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亚
钢铁储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其他自然人唐金利等,共同出资设立河南绿达山茶油股
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绿达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羚锐发展、羚锐保舰大别山茶油、新亚储运
、熊维政、唐金利等分别出资860万元、540万元、300万元、270万元、28万元、10
02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28.67%、18%、10%、9%、0.933%、33.397%。
    羚锐制药表示,本次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绿达公司是公司投资战略规划的重
要举措。在大别山区油茶林资源十分丰富、居民对高质量食用油大量需求以及国家
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公司控股子公司参与设立绿达公司,可以利用大别山丰富的绿
色资源,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11-03】
羚锐制药(600285)将开发山茶油资源
    羚锐制药(600285)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南羚锐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拟
参与设立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山茶油生产经营。
    此次参与设立的其他企业和自然人包括公司第一大股东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实际控制人熊维政,非关联方河南大别山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亚钢铁
储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其他自然人唐金利等。绿达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羚
锐发展、羚锐保舰大别山茶油、新亚储运、熊维政、唐金利等分别出资860万元、5
40万元、300万元、270万元、28万元和1002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28.67%、18%
、10%、9%、0.933%和33.397%。
    公司表示,控股子公司参与设立绿达公司可以利用大别山丰富的绿色资源,开
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11-09-22】
赌口服药前景 羚锐制药(600285)定增不理主业
    在不少上市公司增发遇困之际,羚锐制药(600285.SH)的非定向增发却是稳
稳获得了5名法人投资人的全额现金认购承诺。
    羚锐制药证券事务代表叶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领导层
面考虑这个事情可能早一些,但他知道的时候,就是9月份了。
    募资近4亿用于口服药生产基地异地扩产项目,整件事情操作得非常顺利并迅
速。叶强告诉记者,公司口服药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出乎他们的预料,没想到增长会
如此之快。
    “陈建斌”并不有效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提起羚锐制药,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句广告词——开车
多了,用电脑多了,骨质增生也多了;羚锐牌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别忘
了,给父母也带两盒!
    2008年,以陈建斌为代言人的羚锐制药广告片大量投放,仅在央视的播出频率
就颇为密集。高密度的广告宣传为羚锐制药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品牌知名度,但却没
有带来相应的业绩攀升,反而羚锐制药2008年业绩大跌,当年仅录得1000万元净利
润。
    有不愿具名的对羚锐制药颇有研究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以现在公司正在恢复的业绩再看此前的业绩下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投放广告
并不有效,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原来的渠道管理没有理顺。
    原材料成本上升只是借口
    销售管理不当致2010业绩滑铁卢
    羚锐制药自上市起连续7年营业收入稳步上升,2007年突破5 亿元大关,达到
历史最高值。随后几年,公司业务量下降,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3.81 亿元,同比
下降17.71%。
    该医药行业分析师坦承,这主要就是因为橡皮膏剂这个行业的竞争太过激烈。
    虽然羚锐制药2010年利润增速达到了65.64%,但主要是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
的收益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大幅增加所致。
    如果仔细分析其各项业务变化,2010 年由于公司在主导产品透皮贴剂的销售
上管理不当,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透皮贴剂的盈利大受影响,更进一步致使公
司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8.44%。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有些影响
,但相对其产品整个的毛利率来说,影响并不大。毛利率下滑是整个医药行业的共
有的问题,并不能完全解释羚锐制药的个案。
    实际上,除了行业普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分析人士指出,羚锐制药2010
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固有的销售管理不当。
    在今年羚锐制药对OTC 渠道实施“全程管控”之前,公司终端价格混乱。由于
不规范客户存在贩卖税票获利冲价、商家间竞争过度引起恶性竞争、厂家过多的费
用投入渠道促销引起内耗等原因,羚锐制药终端价格混乱。而混乱的价格造成正规
经销商无利润,导致了经销商对公司产品销售的积极性下降。
    在痛定思痛之后,公司今年开始对OTC 渠道实施“全程管控”管理。在对渠道
实施严格的管控后,上海证券8月30日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全年羚锐制药透皮贴剂
业务将能实现30%以上的恢复性增长,而明后年将回归正常的10-15%增速。
    主业在同行中不占优势
    口服药反成业绩亮点
    上述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与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羚锐制药的贴剂
主业并不占优势。整个贴剂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从目前竞争格局看,止痛贴剂类
产品已形成三个梯队,三强鼎立的竞争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打破。第一梯队主要由奇
正消痛贴膏、天和骨通贴膏和羚锐通络祛痛膏三大品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市场份
额均达到10%以上。而在这三强之中,奇正和天和都是非常强的竞争对手。
    他指出,今年因为销售渠道改革,羚锐制药业绩增长尚能比较快,明年没有了
这个因素,公司就会恢复到行业的一个平均增速。所以,公司肯定要寻找其他方面
的增长亮点。而他认为,芬太尼透皮贴剂和近年来增长快速的口服药正是公司未来
最大亮点。
    虽然年产 5000 万贴芬太尼项目厂房已经建设完毕,目前正在做生物等效性实
验,处于产品申报批号状态中。但由于审批流程较长,预计今年将难以贡献业绩。
    而口服药方面,羚锐制药证代叶强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其实羚锐制药的胶囊
和片剂过去一直有50%-60%的增速,只不过因为基数不大,所以大家没有注意到。
他告诉记者,公司在这方面的几个主打品种除参芪降糖胶囊外,都是公司独家品种
,潜力可观。这些药品是公司从2000年开始陆陆续续研发,但一直没做起来。
    进一步的,叶强向记者解释,虽然上述项目最初一直没做起来,但如今则慢慢
发展了起来,今年发展势头更是出乎意料。
    在其看来,公司这次之所以敢做这个项目,就是因为这些药品疗效非常确切,
市场也确实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非公开股票发行能这么快得到全额认购的原
因。
    而除了产品确有疗效的原因外,还有什么促使羚锐制药口服药快速增长?对于
记者此问题,叶强坦承,找到适当的销售队伍,这也是今年公司口服药销售快速增
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此说来,销售队伍的稳定与否也是羚锐制药业绩的一颗“定时炸弹。”
    口服药生产基地扩建工程的建设期是18个月,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业绩上要有
所体现至少要等到一年半之后了。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09-19】
羚锐制药(600285)增发扩产口服药 5法人全额认购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增发遭遇困难,而羚锐制药(600285)今日在公布增发预案的
同时,已有5名法人投资者承诺认购。公告显示,这5名法人投资者将全额认购公司
增发募资的3.86亿元,其中公司大股东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斥资1.24亿元。
    除羚锐发展外,京裕(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计划认购1.19亿元,百瑞信
托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认购4320万元,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认购5000万元,银
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认购金额为5000万元。
    据公告,羚锐制药本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为10.8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
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停牌前,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2.44元/股,高于增发
价15.2%。
    本次参与增发的京裕投资是资本市场新兵,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金3000
万元。该公司经营范围为从事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
投资及相关咨询服务。该公司合伙人共2人,其中普通合伙人为北京京富融源投资
管理有限公司,占整体认缴资金的0.03%;有限合伙人为胡盛文,占整体认缴资金
的99.97%。
    参与羚锐制药增发将是京裕投资成立以来的第一笔业务,该公司有望通过认购
持股过千万,成为羚锐制药第二大股东。
    羚锐制药本次募资,主要投入公司口服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项目。该项目
资金总需求4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86亿元。该项目主要生产目前公司的
几种具有竞争优势的口服药产品,设计规模为年产丹鹿通督片3亿片,培元通脑胶
囊3亿粒,参芪降糖胶囊1亿粒,结石康胶囊0.5亿粒。
    公告显示,培元通脑胶囊用于中风病的防治、减轻患者痛苦。2011年1~6月份
,羚锐制药该产品产量为7752万粒,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124.04%,市场需求
和潜力较大。
    丹鹿通督片是公司研制的主治椎管狭窄症的国家级新药,主治因瘀阻督脉肾虚
劳损而形成的腰腿疼痛(如腰椎管狭窄症)等。在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其它直接针
对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性药品。2011年1~6月份,公司该产品产量为8044万片,销售
收入较2010年同期上涨77.77%。
    结石康胶囊属纯中药制剂,目前年产销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1~6月份,
公司该产品产量为1085万粒,销售收入同比上涨38.09%。
    参芪降糖胶囊是降糖产品。2011年1~6月份,公司该产品产量为2281万粒,销
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34.24%。
    羚锐制药表示,募投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计划2012年7月开工建设。项目达
产后,可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年实现利润总额8113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
率(所得税后)15.59%。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向南

【2011-09-19】
羚锐制药(600285)原主业趋弱 欲定向募资近4亿豪掷口服药 
    自9月2日因筹划非公开发行事宜而停牌的羚锐制药,今日公布了其非公开发行
股票预案。公告称,此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为10.80元/股,募集资金金额为386,199,
986.40元人民币,将用于羚锐制药口服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项目。
    据了解,这是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上位实际控制人之后公司的首次非公开发
行。而熊维政作为关联董事在本议案表决时进行了回避。盖因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对
象分别是羚锐发展及京裕投资、百瑞信托、上海证券、银高投资。其中,羚锐发展
为羚锐制药大股东,熊维政则同时是羚锐发展的法人。除了羚锐发展,其他4位定
向募集对象均为新引入的投资公司。
    经过此次非公开发行,熊维政更加巩固了其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原主业形势不乐观
    根据公告,公司口服药主要产品产量、市场占有率均连年攀升,口服药已成为
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度1-6月份,口服药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80%。
其中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参芪降糖胶囊、结石康胶囊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已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建生产基地,增加产能。但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信阳科技园生产基地位于市区,根据信阳市城市规划布局,原地进行大规模扩建可
能不大;因此考虑将公司口服药生产基地的扩建工程移地进行。
    公司扩大口服药的意向可见一斑。这一方面是口服药的前景引人,另一方面却
也是公司原主业形势不乐观所致。
    羚锐制药是国内医药企业中以橡胶膏剂为主业的首家上市公司,然而,随着传
统透皮贴剂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原主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公司自上市起连续7 年营业收入稳步上升,2007 年突破5 亿元大
关,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几年,公司业务量下降,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3.81 亿
元,同比下降17.71%。
    广发证券分析师葛峥指出,羚锐制药传统透皮贴的主要竞争品种包括奇正消痛
贴膏、云南白药膏、天和骨通贴膏和复方南星止痛膏。a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等
原因,公司该系列产品今年有可能下降。
    而在去年众心所盼的芬太尼缓释贴剂项目也终未能顺利上马。公司需要补做生
物等效性实验,然后再次进入漫长的评审流程。而葛峥认为,即使拿到批文之后,
国内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也很大。他指出,美国强生开发的芬太尼缓释贴剂于1991
 年正式上市,2004 年该产品销售额达到峰值20.8 亿美元,2005年该产品专利过
期,面临仿制产品的竞争销量逐年下滑。2009 年该产品的销售额为8.9 亿美元。
然而在国内市场由于产品及行业政策管制等原因,该产品并未取得理想的销售业绩
。鉴于目前强生产品的表现,葛峥认为,羚锐制药芬太尼缓释贴剂的前景也不容乐
观。
    募投资金豪掷口服药
    在一片不乐观之下,羚锐制药幸好还有值得抓住的救命绳。公司位于河南信阳
的口服药生产基地就是希望所在。葛峥指出,公司口服药产品主要定位在心脑血管
等大品种领域,拥有多个独家品种。市场领域较大。目前该系列产品销售增长较快
,值得关注。
    上海证券分析师赵冰指出,公司口服药的主导产品是培元通脑胶囊和丹鹿通督
片。培元通脑胶囊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管狭窄
症,均系公司独家品种。公司今年将加大培元通脑胶囊空白市场和丹鹿通督片高端
市场的开发,进一步发展紧密型代理商。据赵冰预计,羚锐制药全年口服药有望取
得60%以上的快速增长,并有望取代硬膏剂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而根据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募投项目主要用于生产目前公司的几种
具有竞争优势的口服药产品。本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丹鹿通督片3亿片;培元通脑
胶囊3亿粒;参芪降糖胶囊1亿粒;结石康胶囊0.5亿粒。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09-19】
羚锐制药(600285)拟定增扩产口服药
    羚锐制药今日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公司拟以10.8元/股价格向包括大股东羚锐
发展在内的5家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86亿元,以主要用于生产目前
公司几种具有竞争优势的口服药产品。公司停牌前最新股价报收于12.44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9-08】
亚邦染料冲刺IPO羚锐制药(600285)潜伏近四年静待"盛宴"
    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冲刺IPO,目前正在接受上市前的环保核查公示。
如果该公司IPO事宜进展顺利,那么在2007年底通过增资方式潜入的羚锐制药将直
接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
    据国家环保部网站显示,亚邦染料计划在上交所上市,拟向公开发行720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所募资金主要投向9000吨/年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年产2
万吨商品染料项目、年产8000吨还原染料技改项目及连云港化工园区集中供热项目
等四个项目,总投资额为90634万元。目前,其生产型募资投向项目环评报告已经
取得相关环保部门的批复,公示期间是9月7日至16日。
    值得关注的是,若此次亚邦染料IPO进展顺利并闯关成功,沪市公司羚锐制药
将坐享其上市盛宴。据羚锐制药披露,公司董事会在2007年12月21日审议通过了以
自有资金对亚邦染料增资1000万股的议案,每股价格为6.2元,增资总额为6200万
元,增资后占亚邦染料总股本的9.09%,2009年和2010年亚邦染料为羚锐制药分别
贡献了200万元和400万元的投资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2月,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许旭东
等59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亚邦染料,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历经几次增资和股权
转让,截至目前,注册资本增加到21600万元,股东人数增加到141人,股东亚邦化
工集团、自然人许旭东、羚锐制药和其他138名自然人分别持股38.45%、5.93%、7.
41%和48.21%。
    据悉,亚邦染料主要从事纺织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纺织染
料包括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两大类产品,其中蒽醌结构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为公司
主要产品,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目前公司蒽醌类纺织染料的生产规模、技
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产销量均居国内第一,其中1-氨
基蒽醌、分散红92、分散蓝60、还原蓝4、还原蓝6等多个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亚邦染料的主发起人亚邦化工集团,是一家从事精细化工、医药、物流、房地
产等产业的大型综合性现代企业集团,旗下包括染料、涂料、农药、兽药、物流、
颜料等产业,此次单独拿出亚邦染料独自IPO。该集团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
,创利税12亿元。
    2010年1月,亚邦染料正式接受华泰证券的辅导进入上市辅导期,并向江苏监
管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根据相关程序,若环保核查最终通过,亚邦染料即可向证
监会递交上市申请,进入IPO关键阶段。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9-08】
羚锐制药(600285)延期至19日复牌 重大事项正在磋商
    羚锐制药(600285)周四晚间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有
关细节正在磋商之中,无法在9月9日如期复牌。将延期至9月19日复牌并披露相关
事项。
    由于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羚锐制药自9月2日起停牌至今。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1-06-22】
羚锐制药(600285)股权"国退民进" 董事长上位实际控制人
    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历经种种曲折实现MBO,从而“国退民进”,羚锐制药相
当“顺溜”。
    在当地政府的直接推动下,羚锐制药的第一大股东信阳羚锐发展被改制为民营
企业,此次变更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羚锐制药董事
长熊维政等49位自然人。
    羚锐制药今日公告披露,公司接到第一大股东信阳羚锐发展转来的国务院国资
委关于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东性质变更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取消羚
锐发展证券账户的“SS”标识。
    由此,羚锐发展的股东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熊维政等49位原河南省信阳羚羊山
制药厂和羚锐制药的员工,而熊维政同时作为羚锐发展和上市公司羚锐制药的法人
代表,进而此次变更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熊维政等49位自
然人。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赵晓琳

【2011-01-27】
羚锐制药(600285)预计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50%以上
    羚锐制药(600285)周三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1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50%以上。
    上年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2931万元,每股收益0.15元。
    公司称,业绩同比增长,系报告期内服药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及投资收益增长。
    羚锐制药周三收报10.37元,涨2.57%。
【出处】全景网【作者】曹胜杰

【2010-08-25】
羚锐制药(60028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2%
    羚锐制药(600285)公告,公司拟对信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000万
股股份,增资扩股的价格为人民币1.60元/股,增资总额为人民币1600万元。
    本次增资后,公司将占信阳商行目前总股本的15.58%。
    公司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利润为2215.7万元,同比下降1.23%;实
现净利润为1653万元,同比下降19.2%。基本每股收益为0.082元。
    公司医药工业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为58.68%,同比减少了4.34个百分点。公告
称,橡胶膏剂毛利率同比下降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片剂毛利率同比上升是
因为工艺技术改进所致;其他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因为颗粒剂工艺改进所致。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邢佰英

【2010-08-25】
羚锐制药(600285)1600万元增资信阳商行
    羚锐制药(600285)公告,公司拟对信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000万
股股份,增资扩股价格为1.6元/股,增资总额为1600万元。此次增资后,公司将持
有2500万股信阳商行股份,占信阳商行目前总股本的15.58%。公司表示,信阳商行
自改制成立以来,经营情况稳健,资本充足率较高,经营业绩良好,将能够给羚锐
制药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靳书阳

【2010-04-29】
羚锐制药(600285)机构连续两季收集筹码
    今日 (4月29日),羚锐制药(600285)发布2009年年报和2010年一季报。20
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931.49万元,同比增长179.81%;每股收益0.15元;净资产收益率5.19%。公司同时
提出了每10股派现0.5元的分红预案。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9.92万元,同比下滑22.90%;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9.21万元,同比增长60.63%;每股收益0.06元,净资产收益
率1.82%。
    主营产品盈利显著提升
    羚锐制药主营橡胶膏剂。2009年公司的50种主要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对公
司销售增长起了重要作用。全年公司橡胶膏剂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在营业收入
中占比达到77.75%。虽然与2008年相比销售收入增幅仅有5.16%,但是营业利润率
却达到69.18%,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另外公司实现片剂和胶囊类产品收入1379万
元和3102万元,同比增长33.37%和55.10%。
    羚锐制药董事会同时指出,今年的目标是实现收入5.01亿元,相当于同比增长
8.21%,费用计划控制为2.54亿元。
    小打小闹的散户炒股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从年报中可以看出,羚锐制药对于参与二级市场投资兴趣浓厚
。但是在操作手法上却颇为谨慎,喜欢一点一点逐渐买入,颇有点超级大散户的风
格。
    羚锐制药在年报中花了整整三篇半的篇幅来披露去年买卖股票情况,操作有几
百次之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羚锐制药在买入时,每一次买入的股数非
常稀少,超过10万股的情况都极其少见,相对下重注的个股则集中在银行、地产、
券商等大盘股上,不过也都以短线操作为主。年末时,羚锐制药基本将手中股票清
仓,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证券投资市值仅为794万元。
    去年四季度起机构连续加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查阅前期定期报告后记者发现,去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
度,羚锐制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筹码集中现象。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50
118户,而年末时减少至43222户,一季度时继续下降至36389户。
    与此相对应的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基金、QFII等资本市场大鳄开始大举收
集羚锐制药筹码。去年三季报时,羚锐制药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无基金与QFII的身影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QFII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JP摩根均出现在公司十大
流通股东之列,JP摩根更是以570万股的持股数成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另外景
顺长城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与广发大盘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也分别持
有公司股票370万股和245万股,位列第五和第九大流通股东。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王砚丹

【2010-01-20】
羚锐制药(600285)转让郑州羚锐股权
    本报讯 羚锐制药(600285)今日公告,为了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公司拟将直
接以及间接持有的郑州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9%的股权,一次性转让给中青港联
(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总价款4410万。转让完成后,羚锐制药不再持有该公
司股权。
    据悉,羚锐制药持有郑州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7.30%的股份,羚锐制药控股
90%的子公司河南羚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郑州羚锐21.70%的股份,二者共计持
有郑州羚锐49%的股份。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10-27】
羚锐制药(600285)50余种药品进入普药目录
    记者从羚锐制药获悉,羚锐制药及其下属子公司共有50余种具备国家药品批准
文号的品种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主要产品包括:复方丹参片、柴
胡注射液等;化学药部分主要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硝酸甘油注射液、阿昔洛韦
软膏、诺氟沙星胶囊等。 
    据悉,羚锐制药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时调整药品生产计划,增加入围
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产量,同时强化质量监控,保证产品质优价廉,顺应国家医改
政策,以满足广大患者用药需求。(周帆)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7-24】
羚锐股份(600285)预计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2014万元
    羚锐股份(600285)预计200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营业利润2239万
元、利润总额2630万元、净利润2014万元、每股收益0.1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967
万元。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5-12】
羚锐股份(600285)股东减持663.6万股 占总股本3.3% 
    羚锐股份(600285)周二晚间公告称,公司股东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2009年5月8日通过上交所挂牌出售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663.6万股,占公司
总股本的3.31%。
    本次减持后,该公司还持有340万股羚锐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1.69%。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09-03-31】
羚锐股份(600285)遭大股东减持 
    羚锐股份(600285)公告,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知,2009年3月4
日至3月27日期间,其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2,007
,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该公司还持有公司股份3,445,748股,占公
司总股份的1.72%。(陈静 牛洪军)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3-26】
神秘散户丁建宏贴身紧随马应龙举牌
    如果说与马应龙同时出现在羚锐股份的十大股东名单时,丁建宏还只是个可有
可无的名字,那么,当丁建宏再次与马应龙出现在广济药业的十大股东名单上时,
丁建宏三个字显然不能再忽略了。
    记者从近日广济药业发布的年报里发现,在十大股东列表中,除了持股比例为
4.1%的马应龙外,另一位自然人股东丁建宏持有126万股广济药业股票,而丁建宏
同样是羚锐股份的股东。马应龙、丁建宏不仅同时持有广济药业和羚锐股份的股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增持脚步出奇一致,仿佛心有灵犀。
    羚锐股份2008年中报显示,马应龙和丁建宏都不在十大股东列表,当时,十大
股东的最后一位为自然人董立民,其仅持有30.75万股。到了第三季度报披露时,
马应龙和丁建宏双双出现在羚锐股份十大流通股东列表。并且,他们的持股量都相
当高,马应龙持有922.02万股,而丁建宏持有146.09万股。
    丁建宏与马应龙在广济药业也颇有默契。广济药业去年的三季报显示,十大流
通股东列表中还没有马应龙与丁建宏的身影。当时排在该列表的最后一位是广州实
佳公司,持股量仅33.23万股。到了年报披露时,丁建宏与马应龙双双现身,并且
,另一位丁姓自然人丁捷也以41.03万股的持股量现身列表中。同姓的自然人股东
出现在同一家公司向来为业界关注。
    从丁建宏的行踪,或许还能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羚锐股份2008年第三季度报
告里显示,马应龙在羚锐股份的持股比例就已超过4.5%,直逼举牌红线。而那个时
候,丁建宏也已悄悄潜伏进了羚锐股份,到了2008年10月,马应龙就宣布了举牌。
而在广济药业的投资方面,马应龙也是在定期报告的报告期内,以逼近举牌线的持
股比例4.1%成为广济药业股东,同时,丁建宏也现身其中。这是否意味着,丁建宏
正在等待马应龙又一次的举牌?
    记者未能从公开资料中查询到丁建宏的具体情况,对于马应龙与丁建宏是否存
在某种关系的问题,马应龙证券代表马倩表示:“我对相关的情况确实不了解,不
能做回复。如果达到信息披露的要求,我们会及时披露”。广济药业的工作人员则
表示,公司尚未接触到丁建宏本人。
    在马应龙举牌羚锐股份之初,就有资料显示有神秘散户“跟踪”马应龙。大智
慧Topview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10日至10月17日,羚锐股份的法人账户持股比例由
14%增加至19.1%,正好符合马应龙增仓5%的比例。同时,大户持仓比例也与法人账
户持仓一同增加,截至10月17号,大户持仓比例已经从9月10日的9%增加到13.6%。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3-25】
伺机而动马应龙潜伏羚锐股份(600285)
    昨日广济药业年报显示,马应龙已持有广济药业4.1%的股份,而不久前,宝安
控股又宣布拿下深鸿基15%股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安系曾经举牌的羚锐
股份方面却显得异常"平静"。平静的背后,是宝安系已经偃旗息鼓,抑或是在静候
时机?
    对于宝安系陆续增持广济药业、深鸿基股权的消息,羚锐股份董秘都强有些惊
叹:"不愧是资本运作高手"。但他目前并不担心马应龙会威胁到现任大股东的控股
权。都强对证券时报记者说:"马应龙举牌公司之后,双方没有较为正式的接触,
只是在电话里有过交流。马应龙方面明确表示是财务性投资,并且没有表示过派驻
高管的意向。"
    此前,在业界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是,马应龙与羚锐股份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关
联度。理由是,从产品结构上看,两家公司都属外用膏剂,产品能够互补,并且,
双方共同弱项就是产品比较单一。
    但是都强并不认同这一看法:"事情并不像外界炒作的那样。其实,马应龙和
羚锐股份业务关联度并不强,我们是硬膏药,他们是软膏药,表面上看业务相近,
实际上差别很大。"
    此外,虽然羚锐股份股权表面上看起来很分散,大股东信阳羚锐只占总股本的
9.44%,但实际上,信阳羚锐与其他几名流通股东关系密切,随时可能协同作战。
羚锐股份的2008年半年报显示,这几家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持股比例合计达15.63
%。
    马应龙首次举牌羚锐股份之后就再没有举牌行动,其意在控股权还是仅为财务
投资,各方却有不同看法。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是宝安集团层面的二级市场收购,我更看好,单单
是马应龙层面的投资,恐怕实力有限。"
    然而,事情并无绝对。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就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不拿控股权的话,不可尽信,也有可能是为了麻痹被收购方。马应龙完全可能是在
潜伏,以便伺机作战。"
    尹中余分析,潜伏在被举牌公司有几个好处:其一,可以等待董事会换届,以
便派驻高管,摸清对方资产质量,以防踩中不良资产的地雷;其二,在潜伏期内,
举牌方可以与被举牌方的高管进行磨合,以便后期争夺控股权时对被举牌方进行内
部分化;在潜伏期内,如果真的发现对方是块难啃的骨头,则可高价减持,知难而
退。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3-10】
羚锐股份(600285)1300万限售股周五上市
    本报讯 羚锐股份(600285)今日公告,公司本次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13006110股
将于2009年3月13日起上市流通。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2-25】
羚锐股份(600285)遭股东复星医药减持200万股
    羚锐股份(600285)公告,公司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知,2009
年2月2日至2月23日期间,复星医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公司无限售条件
流通股份2,007,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该公司还持有公司股份5,452
,948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72%。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1-22】
羚锐股份(600285)遭复星减持 产业资本分歧隐现?
    本报讯一边是马应龙(600993)举牌,一边却是上海复星减持。产业资本关于
羚锐股份(600285)的分歧若隐若现。
    今日羚锐股份披露,公司日前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知,其于20
08年12月4日至2009年1月20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挂牌出售公司无限
售条件流通股份200.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尚持有公司股份746014
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2%。羚锐股份今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08年度业绩同
比下降幅度超过50%。
    与上海复星的减持不同,此前马应龙选择了举牌羚锐股份。
    自2008年9月10日起至10月17日,同行马应龙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1003.6万
股,占总股本的5%。由于羚锐股份的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低,截至6月30日,其控
股股东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只有9.44%,马应龙一举跻身二股东之
位。马应龙董秘李加林此前公开表示,之所以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羚锐股份,主要是
公司认为羚锐股份价值被市场低估,具备战略投资价值。另外,羚锐股份的部分产
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与马应龙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上海复星似乎有自己的看法。此前,上海复星对羚锐股份的持股比例曾高达11
.72%,但近期以来,上海复星大量减持羚锐股份,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复
星所持的羚锐股份只占到总股本的6.72%。就在上海复星减持羚锐股份之时,“复
星系”的复星医药则通过其控股公司增持在纽交所上市的同济堂药业。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的产业资本对不同的标的有各自的看法。举牌收购或许并
不仅仅因为低估,更多的是争夺控股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8-10-27】
羚锐股份(600285)马应龙三季度买入922万股
    因举牌羚锐股份(600285)而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的马应龙(600993)日前公布
三季报。从三季报证券投资情况可以看出,马应龙所持羚锐股份的股票大部分均为
三季度买进,且实现了账面赢利。
    羚锐股份10月21日公告,9月10日至10月17日,马应龙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
入公司股票。截至10月17日收盘,马应龙合计持有公司股票10,036,000股,占公司
总股本的5.00%。
    马应龙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并没有持有羚锐股份的股票。而从马应
龙的三季报可以看出,截至9月30日,马应龙已持有羚锐股份9,220,235股,占举牌
所需股数量的绝大部分。因此,马应龙大举吃进羚锐股份股票的时机应该就是第三
季度。
    三季报显示,马应龙购入羚锐股份9,220,235股的初始投资金额为48,959,049.
67元,折合每股5.3元。而截至9月30日,上述羚锐股份股票的期末账面值已为55,4
13,612.35元,折合每股6.01元。
    而截至上周五收盘时,羚锐股份的收盘价为6.34元/股。
    马应龙的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0,255,267.82元,同比减少52.
33%。(朱宇)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8-10-22】
马应龙举牌引发市场想象 羚锐股份(600285)连续两天涨停
    晨报讯 昨天,公告披露被马应龙举牌后,羚锐股份(600285)迎来第二个涨停。
    羚锐股份昨天发布公告称,同属医药行业的马应龙于9月10日至10月17日,以4.1
4元至6.20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100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由于
羚锐股份的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低,截至6月30日其控股股东的持有股权比例仅为9.
44%,马应龙也由此一举跃升为羚锐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从9月初以来,羚锐股份的走势一直非常强劲, 自9月8日盘中创出低点4元后,该
股的股价一路上扬,9月9日起更是创下连续12个交易日收红的纪录。从9月10日算起
,至今累计涨幅已超过60%。
    公告还称,马应龙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公司股票。半年报显示,羚锐
股份的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合计仅为15.63%,市场由此猜测马应龙似有
拿下羚锐股份控制权的意图,不过“即使拿不下控股权,马应龙也完全可以卖出羚锐
股份股票获利,完成一笔不错的财务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马应龙出手从侧面表明目前市场中的一些行业、上市公司被低
估。
【出处】北京晨报【作者】陈琼

【2008-10-21】
产业资本再出手 羚锐股份(600285)被"猎"
    大股东持股比例偏低的优质上市公司将成产业资本新一轮并购对象
    继渤海物流、商业城之后,羚锐股份这家大股东持股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也被
产业资本盯上。
    羚锐股份今日披露,9月10日至10月17日期间,上市公司马应龙通过上海证券
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公司股票100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马应龙在解释举牌
羚锐股份的原因时表示,看好羚锐股份发展前景,认为其具备战略投资价值。在未
来12个月内,不排除在合适的市场时机下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继续增持羚锐股份股
票。 
    就在上周,渤海物流、商业城在两天之内先后被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举牌,
它背后的商业巨人黄茂如随即走到前台。与渤海物流、商业城一样,羚锐股份的大
股东持股比例也相当低。截至6月30日,第一大股东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羚
锐股份的股权比例只有9.44%。马应龙与羚锐股份同属医药行业,因而马应龙的举
牌看中的自然也应是产业并购价值。羚锐股份的主打产品是硬膏剂,主营肛肠治痔
类产品的马应龙与其相当接近,两者存在较大的共融性。
    持股地位被其他同行威胁,这很可能大大出乎羚锐发展的意外。据知情人士透
露,因不担心第二大股东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新县鑫源贸
易有限责任公司“夺权”,羚锐发展与它们结伴进行了大量减持。股权分置改革后
,羚锐发展、上海复星、新县鑫源在羚锐股份股改后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4.76%、1
1.72%、8.76%,但三者到今年6月30日时的持股比例只有9.44%、4.72%、2.98
%。
    羚锐发展之所以不担心上海复星、新县鑫源“夺权”,主要是三者之间过去存
在亲密合作关系。羚锐发展的前身是信阳羚羊山制药厂,它是羚锐股份的原始股东
之一。羚锐股份之前是由羚羊山制药和香港锐星企业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羚
羊山制药于1999年3月分别将25%、7.5%的持股转让给上海复星控股的河南信阳信生
制药有限公司、新县鑫源。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应龙要想取得羚锐股份控制权也不是容易的事。
羚锐股份的2008年半年报显示,持股0.74%的董事长熊维政与羚锐发展、新县鑫源
以及持股2.47%的信阳新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它们4家的持股比例
合计达15.63%。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陈建军

【2008-10-21】
羚锐股份(600285)马应龙增持1003.6万股
    产业资本之间的博弈或将引发医药行业并购潮
    羚锐股份(600285)今日发布公告称,马应龙(600993)于9月10日至10月17日,
以4.14元-6.20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票10,03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马应
龙药业表示,看好羚锐股份发展前景,认为其具备战略投资价值;在未来12个月内
不排除在合适的市场时机下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继续增持羚锐股份股票。
    马应龙进退自如
    马应龙董秘李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羚锐股份,
主要是公司认为羚锐股份价值被市场低估。另外,羚锐股份的部分产品具有较强市
场竞争力,与马应龙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不排除未来继续通过二级市场或
其他方式进一步增持羚锐股份的可能。
    从羚锐股份2008年中报中可以看到,其第一大股东及关联持股人持股共计约31
00万股,以昨日羚锐股份6.13元的收盘价简单计算,只要拿出2亿元不到就可以相
对控股羚锐制药。而截至2008年6月底,马应龙账上现金4.63亿,且只有1400万的
银行短期借款,完全有实力继续增持,达到相对控股羚锐股份。
    而对于马应龙来说,如羚锐股份在二级市场的股价继续低迷,公司完全可以继
续增持直到相对控股羚锐股份,完成一笔不错的产业投资;而若二级市场股价上涨
导致增持代价过高,公司也完全可以卖出羚锐股份股票获利,完成一笔不错的财务
投资。因此,可以说,马应龙是进退两相宜。
    产业资本博弈
    就在马应龙举牌羚锐股份的同时,羚锐股份的第二大股东--上海复星医药产业
发展有限公司的却不断减持羚锐,同时复星系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复星医药通过其
控股公司复星实业以自有资金742.06万美元增持在纽交所上市的同仁堂药业。
    羚锐股份2007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复星医药共持有13,481,748股
羚锐股份,占公司总股本6.72%,其中约1,000万股于今年3月13日获得上市流通权
。而根据羚锐股份2008年中报,截至2008年6月30日,复星医药持有羚锐股份共946
,7348股,占公司总股本4.72%,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共减持公司股本2%。
    经过接近一年的暴跌,A股市场上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已经逐步
扩散到产业资本内部。从马应龙举牌羚锐股份,到复星系减持羚锐股份的同时增持
同仁堂药业,这种博弈已经在医药行业逐渐展开。
    行业并购信号
    在宏观经济减速带来的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的预期下,以及对国家医改带来的
行业整体性投资机会的预期,消费弹性相对较小的医药行业在最近一年成为市场上
表现最为稳健的行业之一。
    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医药行业集中度相对较小,而在宏观调控带来的资金短
缺的背景下,有实力的大企业将会通过行业并购和对外投资等形式进行扩张。另外
,由于部分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并不高,且目前股价相对较低。例
如武汉健民第一大股东持股仅为20.87%、东阿阿胶第一大股东持股23.12%等,在马
应龙举牌羚锐股份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下,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医药公司的价值将被
发现,而对控股权的争夺而带来的包括大小非在内的产业资本之间的博弈或将引发
医药行业并购风潮。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赵浩

【2008-08-27】
羚锐股份(600285)增持信阳商行股权
    在原本持有500万股的基础上,羚锐股份决定收购关联方持有的1000万股信阳
市商业银行股权。
    羚锐股份今天公告,公司决定收购河南羚锐房地产有限公司持有信阳商行1000
万股,交易价格为1.10元/股。本次收购行为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信阳商行1500万
股股份,占总股本的9.35%,为第五大股东。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陈建军

【2008-05-17】
羚锐股份(600285)遭股东减持 
    羚锐股份(600285)今日公告,公司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知,
2008年4月8日至5月15日期间,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公司原限售流
通股股份1748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7%),尚持有公司股份9467348股(占公
司总股份的4.72%)。
    此前,公司4月9日公告,截至2008年4月7日,上海复星医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
所挂牌出售公司原限售流通股股份2,26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周婷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