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300064 金刚退 更新日期:2022-06-26◇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2-06-24】
金刚退06月24日主力资金大幅流入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大幅流入

  金刚退06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61.50万元,涨跌幅为7.32%,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0.92%,两市排名103/4727。
  投顾分析
  金刚退今日主力净量为正,且值较大,表明主力资金大幅流入,主动买入明显多于主动卖出。金刚退今日大涨7.32%,主力拉升明显。

【2022-06-22】
金刚退(截止6月20日)股东人数为17440户 环比减少12.33%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6月22日,金刚退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止6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17440人,较上期(2022-06-10)减少2452户,环比变动-12.33%。人均持仓3.99万股,上期人均持仓为3.50万股,环比变动14.06%,户均持股趋向集中。一般而言筹码趋于集中,有利于股价拉升。 (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2-06-22】
金刚退:公司目前暂未收到上述相关起诉及判决文书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本站6月22日讯,有投资者向金刚退提问, 刘董您好,针对陆续发起的豫金刚证券维权诉讼赔偿,请问贵公司拟计划计提拨备多少金额?谢谢?
  」净卮鸨硎荆茫行荒墓刈ⅰ9灸壳霸菸词盏缴鲜鱿喙仄鹚呒芭芯鑫氖椤?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2-06-21】
金刚退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3日共净流入1162.19万元 
【出处】本站AI资讯社【作者】资金持续流入

  金刚退06月21日DDE大单资金(主力资金)净流入342.95万元,两市排名667/4732。近3日金刚退主力资金持续流入,3日共净流入1162.19万元。
  【投顾分析】
  该股今日DDE大单净额为正,且最近3日均量亦为正,表明近期主力资金买入居多,主力资金短期处于流入趋势;投顾建议:投资者对该股短期走势可持乐观态度。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得,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2022-06-17】
金刚退:公司将持续关注CVD技术的发展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本站6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金刚退提问, 公司有cvd培育钻石技术嘛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将持续关注CVD技术的发展。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2-06-09】
金刚退: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本站6月9日讯,有投资者向金刚退提问, 你好,贵公司培育钻石最高等级是VVS1级还是VVS2级?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2-06-09】
金刚退:目前暂无第三代半导体相关业务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本站6月9日讯,有投资者向金刚退提问, 你好,请问公司的人造金刚石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及增长前景如何?业界公认金刚石是终极半导体材料,请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突破,未来半导体市场能否成为金刚石应用体量最大的市场,并产生爆发式需求?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金刚石因其具备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场等优异的特性,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高温、高压、高功率、高频率以及抗辐射等恶劣条件的要求,在高频、高功率、高温电子器件以及核辐射探测器、光电器件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被业界公认为“终极半导体材料”。公司关注金刚石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暂无第三代半导体相关业务,谢谢。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2-06-06】
41家!今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增加 
【出处】深圳商报【作者】钟国斌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6月2日,聚龙股份、邦讯技术、当代东方等3家公司被深交所官宣退市,至此,今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达41家,较去年18家退市公司已翻倍,创历史新高。
  记者统计发现,近一个月来,深沪交易所终止上市的股票就达31只,退市密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大浪淘沙,注册制下A股正加速形成“有进有出”的优胜劣汰新生态。
  截至目前,深交所退市公司24家,上交所退市公司17家。从退市公司类型看,财务类退市公司达35家,占比超过八成;此外,规范类退市公司3家,重大违法类、交易类、吸收合并类退市公司各1家。
  长长的退市企业名单中,包括老牌房企绿景控股、曾经的知名电视品牌厦华电子、人造钻石巨头*ST金刚、知名乳业企业*ST科迪等,还有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星宿”之一*ST宝德。
  如*ST宝德曾在自动石油钻采电控系统领域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风光无两。据深交所公告,由于*ST宝德2021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且扣除后营收低于1亿元,触及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
  再比如*ST厦华,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去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ST厦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623.77万元,营业收入1.52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金额为0元,为此公司退市。
  虽然每家企业退市的具体原因各异,但主业失败却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这些企业没有把主业做大做强,甚至是掏空主业,最终成为空壳公司。”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昔日行业龙头也好,曾经的知名企业也罢,如果缺乏研发创新能力,最终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他表示,新证券法大幅提高证券违法成本,尤其是大幅提升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让一些垃圾股更快原形毕露。这些制度变革加速了“空壳企业”“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让市场生态得以持续净化。
  作者:钟国斌

【2022-06-06】
独家资金:主力进散户逃前10股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6月6日大单净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大单净量=dde大单净流入量/流通股本股票简称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DDE散户数量实时资金主力意图井松智能24.111.76亿-9110.17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钢洛耐24.054.49亿-3643.95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东利机械13.411.26亿-2164.23点击查看主力监控翔楼新材13.191.09亿-3229.95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龙版传媒11.477357.34万-550.55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亚信安全7.766856.04万1585.94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旗新材5.915772.57万-187.67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希荻微4.614598.69万-451.93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江苏北人3.154269.19万-1098.30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金刚退3.131720.52万-842.79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散户数量前十名个股如下:
  dde散户数量表示卖出大单数和买入大单数的差与笔数化流通盘的比值,相当于是对散户数量增减的一个估算值。当日散户的参与度大小,散户参与度越小表明筹码在被少数大资金收集。股票简称DDE散户数量DDE大单净量DDE大单金额(元)实时资金主力意图上海谊众1690.03-1.62-7104.00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凤凰光学1645.33-3.79-1.68亿点击查看主力监控禾川科技1607.532.332272.95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亚信安全1585.947.766856.04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新光退1097.530.68127.21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必易微1068.05-0.86-877.33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铭科精技930.81-6.08-6256.71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中科微至896.08-0.90-1297.82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斯瑞新材880.57-2.91-1313.09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灿勤科技835.43-1.32-1548.22万点击查看主力监控【主力意图监控】

【2022-06-06】
10万股民踩雷!利空突袭,闪崩17%!34年老牌房企暴跌近90%,“人造钻石”大王开盘暴跌超50%,盘中临停!发生了什么 
【出处】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安曼
  早间突发,曾经半年暴涨十倍的鸿蒙概念股诚迈科技6日早间公告称,公司6月2日接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监察委员会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继平被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措施。
  毫无意外,受此消息影响,诚迈科技开盘大跌,截至发稿,下跌16.83%。
  近4万股东“踩雷”
  根据公告显示,截至4月末,股东人数为3.88万户。
  遥想当年,诚迈科技也曾因为半年暴涨十倍而震撼整个A股。从2019年9月到2020年3月,其股价仅半年功夫就翻了十倍,荣登当时创业板第二高价股。
  但如今,诚迈科技又逐渐被市场淡忘,从3月17日的登顶,到12月18日,诚迈科技的市值已经蒸发了六成,无数追涨投资者被埋葬。
  据了解,诚迈科技位于南京市,专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于2017年1月登陆创业板上市,首发价格为8.73元/股。
  简单来说,诚迈科技就是一家软件外包服务商,但是服务客户包括华为、英特尔等知名企业,所以在业内小有名气。
  而诚迈科技的爆炒始于去年9月,与武汉深之度共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从事国产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发。
  而武汉深之度在国产软件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于2018年开始就与华为有了合作,涵盖服务器端与PC端,是华为鲲鹏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服务商之一。
  而这个合作也让诚迈科技沾上了“华为合作伙伴”、“国产操作系统”等最炙手可热的概念。
  与此同时,多家卖方机构分析师一路积极唱多,纷纷给予买入、强烈推荐等评级,从而推动股价一路上行。在此期间,股东们多次减持,套现近20亿。股价也在3月17日的登顶之后,一路下挫,截至目前诚迈科技的市值已经蒸发了八成,无数追涨投资者被埋葬。
  34年老牌房企宣告退市
  一度跌近90%
  5月以来,已经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领盒饭”。其中就包括绿景控股。
  5月26日晚, *ST绿景 公告, 深交所 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 深交所 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深交所 指出, *ST绿景 2020 年度经审计的 净利润 为负值且 营业收入 低于 1 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 2021 年 5 月 6 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 年 4 月 30 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041.84 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 4328.32 万元,且公司 2021 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触及 深交所 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绿景 自5月5日起停牌,停牌前股价报收3.8元/股,总市值只有7.02亿元。6月6日复牌,开盘跌88.16%。截至发稿,仍然下跌86.32%
  公开资料显示, 绿景控股 成立于1988年5月,其前身为 海口新能源有限公司 ,1991年5月经 海南省人民政府 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2年11月在 深交所 上市,是国内最早一批上市房企之一。
  虽然公司起步早,但是主阵地一直在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并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2002年, 绿景控股 易主 广州恒大 , 许家印 接手,并改名为" 恒大地产 ”。2006年, 广州恒大 又将所持公司股份转让给广州天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几度易手,公司经营情况不但没能好转,反而错失了地产红利。
  而后10年间, 绿景控股 又计划过投资柬埔寨年产400万吨生物质能源原料木薯种植及加工产业化项目、转型医疗领域、收购 佳一教育 100%股权进军教育行业、购买 三河雅力 进军IDC业务,但几次转型都无疾而终。
  虽然绿景早已是强弩之末,截至4月29日,仍有1.18万股民在坚守。
  “人造钻石大王” 被强制退市
  低开超50%
  今天一同开启退市之旅的还有“人造钻石大王”*ST金刚,*ST晨鑫和*ST猛狮。最新数据显示,加上*ST绿景,今天退市的4家公司合计股东数近10万。
  6日早盘,金刚退开盘跌超50%,但是到了10点左右,盘中临时停盘,因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30%,金刚退6月6日盘中临时停牌。
  截至发稿,金刚退下跌40%,仍有大量买单不死心,持续买入。
  此前,深交所 公告称, *ST金刚 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 深交所 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金刚 曾是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人造钻石饰品等,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一度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10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
  *ST金刚 近几年可谓劣迹斑斑。2020年初, *ST金刚 先是预告2019年实现 净利润 为6743.8万元至9634万元,随后又修正预告称,2019年 净利润 将亏损45亿元至亏损55亿元。惊人的业绩变脸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随后经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其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内幕浮出水面。
  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 *ST金刚 存在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对此证监会曾发布《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拟决定责令 豫金刚石 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13名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的罚款。以上处罚罚款合计3595万元。另外,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时任董事长、董秘 郭留希 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时任董事、总经理 刘永奇 ,时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 刘国炎 ,时任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张超伟 三人分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ST晨鑫 :被ST后首个年度报告 净利润 为负
  大连晨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ST晨鑫 ”)因2020年度经审计 净利润 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 营业收入 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3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9682.47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677.72万元。公司触及了 深交所 《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4条的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 深交所 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6月6日开盘,晨鑫退下跌82%。
  *ST猛狮 :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猛狮新能源科技(河南) (简称“ *ST猛狮 ”)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了 深交所 《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4条的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 深交所 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6月6日开盘,猛狮退下跌近80%。

【2022-06-06】
4只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绿景退跌88.16%,猛狮退跌79.65%,晨鑫退跌80%,金刚退跌51.33%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6月6日消息今日4家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绿景退跌88.16%,猛狮退跌79.65%,晨鑫退跌80%,金刚退跌51.33%。
  目前注册制已实现三大交易所全覆盖,注册制上市比例不断提升,在注册制加快上市速度的同时,退市制度能够保证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近一个月来,深沪交易所公布终止上市决定的股票就达32只,退市密集程度可见一斑。

【2022-06-01】
前5月35股退市创纪录,还有8只在路上,涉及121万户股东!24年205股离场,“应退尽退”提速 
【出处】金融界

  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A股“新陈代谢”持续提速。
  从ST平能1月24日终止上市,到3月22日*ST新亿锁定“2022年A股首家强制退市公司”的头衔,再到5月31日晚间*ST网力公告退市,A股年内退市公司数量已增至33家,创出历年新高。
  年内35公司确定退市,还有8家触及“红线”,涉及121.2万股东
  截至5月31日,退市新亿、退市中新、退市拉夏、东电退、长动退、*ST艾格、ST平能7家公司已完成退市程序。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新亿为财务类原因退市。*ST艾格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退市。东电退、长动退属于其他原因被终止上市的情形。ST平能因被龙源电力拟换股吸收合并内而终止上市。
  除此之外,腾邦退(300178.SZ)、丹邦退(002618.SZ)、圣莱退(002473.SZ)、华讯退(000687.SZ)、德奥退(002260.SZ)、退市易见(600093.SH)、退市明科(600091.SH)、退市罗顿(600209.SH)、退市昌鱼(600275.SH)、退市游久(600652.SH)、退市中天(600856.SH)、退市中房(600890.SH)、退市西水(600291.SH)、退市绿庭(600695.SH)14只股票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ST德威(300325.SZ)、*ST众应(002464.SZ)、*ST天首(000611.SZ)、*ST猛狮(002684.SZ)、*ST金刚(300064.SZ)、*ST晨鑫(002447.SZ)、*ST绿景(000502.SZ)、*ST厦华(600870.SH)、*ST科迪(002770.SZ)、*ST新光(002147.SZ)、*ST环球(600146.SH)、*ST宝德(300023.SZ)14家公司也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不仅于此,上述35家公司之外,还有*ST数知(300038.SZ)、*ST聚龙(300202.SZ)、*ST金泰(600385.SH)、*ST海医(600896.SH)、*ST海创(600555.SH)、*ST当代(000673.SZ)6家公司已触及“退市红线”处于停牌状态,等待交易所的“宣判”。同时,*ST济堂(600090.SH)、*ST邦讯(300312.SZ)也是“准退市”公司,两家公司双双被立案调查,交易所拟终止上市。
  上述43家公司涉及股东数超121.2万户。
  24年超200家公司告别A股,今年退市数量创纪录,退市制度逐步完善
  1900年开市至今,A股已走过32个年头。1999年琼民源A因证券置换而退市成为A股第一家退市公司。2001 年 2 月 23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正式出台,PT 水仙因连续四年亏损于当年 4 月被终止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被终止上市的上市公司。
  1999年以来的24年间,共有205只股票退出A股舞台(含吸收合并、私有化、股权置换)。2019年以前,仅2004、2005、2006、2007以及2015退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0家及以上,此后A股退市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前五个月已有35家确定“离场”,超过2021年的23家创出历史新高,而这一规模在未来的7个月里势必会进一步扩容。
  回顾过去,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不过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在注册制的契机下,作为重要配套制度的退市制度正快速完善,A股生态也得以进一步优化。
  1993年,《公司法》的颁布搭建起退市制度的初步框架,2001年退市机制正式出台,至今的20多年中,我国退市制度主要经历以下四次内容完善。
  1.多元化退市制度构建。2006 年和 2012 年,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中小板和创业板退市制度。退市制度针对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完善,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各层次资本市场的退市需求。
  2.增加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2014 年 10 月,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增加了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3.健全主动退市与完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18 年 7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2020 年 3 月新《证券法》生效,沪深证券交易所对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修订,构建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 4 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2020年12月底正式发布的退市新规在退市标准的科学性和退市流程的高效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4.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2022 年 2 月,三大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联合发布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解决退市公司挂牌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退市公司配合度不高、主办券商承接机制不畅等问题。
  退市制度梳理
  退市知识
  如果不慎遭遇退市股该怎么办?我们一起看看退市的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股票退市?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的股票不能在证券交易所继续挂牌上市并交易了。
  02 退市有哪些类型?
  退市主要包括主动退市及强制退市两大类,其中强制退市的指标又分为4类: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
  退市新规各板块规则变动
  03 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如果持有该股是否血本无归?
  一般而言,大多数公司退市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注:交易类退市不设整理期),在这段时间投资者可以进行交易。根据新规,退市整体期为15天,在这段时期内,股票简称上会加一个明显的标识,比如退市**,**退等来区分风险。
  在整理期,投资者可以卖出股票,但如果需要买入整理股票的,需要签署退市整理交易权限。另外,开通权限需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等门槛。
  由于整理期首日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退市股票一般会在当日出现大幅下跌,空头力量充分释放后走势基本维持平稳。金融界特别提醒,退市股炒作风险需警惕,切勿“刀口舔血”。
  04 股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持有退市股还能卖出吗?
  如果投资者在整理期没有及时卖出该股,那么在退市整理期满后,交易所将在五个交易日内对其股票进行摘牌,公司退市。公司被摘牌后,股份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持股的股东可以在股转系统进行股份转让。但需要注意的是开通新三板需要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验,且开通权限1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一类200万(基础层)和二类100万(创新层)的要求。
  在股转系统交易的股票不设置涨跌幅限制,以做市商交易模式为主,退市板块成交量极低,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往往形同于“归零”。过往仅出现过极少数退市企业重新上市的案例,如招商南油(原长航油运)、国机重装等。
  目前的退市整理期和《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为中小股东提供了时间来应对,也为后续股份转让做了保证。同时,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民事救济或赔偿。
  毫无疑问,2022年是将是A股的退市大年。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随着A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渐深化,对于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尽量在投资者的时候规避业绩连续亏损和出现虚假财报的个股,擦亮双眼,投资须谨慎。

【2022-05-31】
*ST金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本站5月31日讯,有投资者向*ST金刚提问, 你好,董秘!申请听证,你公司应当在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所提出申请。你公司还可以在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十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相关书面陈述和申辩,并提供相关文件。逾期视为放弃听证、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关于申请听证及书面陈述和申辩,目前进展如何?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于2022 年5月26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具体可详见公司公告。
  点击进入互动平台 查看更多回复信息

【2022-05-31】
不到半年32家公司退市 市场“优胜劣汰”提速 
【出处】红星资本局

  ■ 进入5月后,市场似乎加快了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红星资本局,这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我们的市场体量来看,已经到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与注册制等改革也有关系。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这些退市或触及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的实控人从“浙江女首富”沦为被执行人,也有公司长期财务造假,净利润一度从盈利“大变脸”为巨亏50亿元。
  群像
  今年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这一波退市潮中,不乏“中国最励志女企业家”、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原型、曾经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这样的风云人物,其实际控制的*ST新光被终止上市,而曾经的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ST金刚(300064.SZ),也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背景
  在进入5月后,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似乎正在加快。
  专家指出,退市提速与注册制等改革也关。新规下,空壳企业、僵尸企业没有了运作的空间,只能“快速且高效地退出市场”。
  改革强化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有利于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面孔 1
  周晓光
  从小摊贩到浙江女首富 登上富豪榜同年被列为被执行人
  在所有被“淘汰”的上市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ST新光(002147.SZ)。
  作为*ST新光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周晓光被称为“中国最励志女企业家”,她也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原型,曾被认为其代表了一种敢闯敢拼的商人精神。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出生于1962年的周晓光是家中的长女,需要照顾1个弟弟及5个妹妹。她在16岁时走上了创业生涯,从老家走到义乌沿街叫卖绣针、刺绣图案等。
  上述报道称,周晓光在1985年嫁给了做绣花样的虞运新,两人用攒下的钱在义乌买下一个摊位经营饰品。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在1995年投资700万建立饰品加工厂,即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逐步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首饰和时尚饰品制造商。
  到2016年,周晓光和虞运新夫妇通过资本运作,使新光集团借壳方园支承上市,并将股票简称更名为“新光圆成”,后被实行风险警示先后变更为“ST新光”、“*ST新光”。
  发展至今,*ST新光旗下的主要业务有两大块,一块是集中在浙江地区的房地产业务,另一块是生产、制造精密机械产品,包括回转支承和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等。
  2018年3月,周晓光以185亿元财富值登上《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位列第26名,她也被称为“浙江女首富”。
  同年年9月,*ST新光收到了来自监管机构的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控股股东(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光集团”)的数十亿的债券违约问题。同样是在2018年9月,周晓光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新光集团的债务危机就此被引爆。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从2019年到2021年,*ST新光的营收分别为16.93亿元、16.69亿元和17.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85亿元、-32.57亿元和7.01亿元。
  不过,*ST新光2021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况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今年5月24日,*ST新光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深交所的决定书,*ST新光被终止上市。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6月1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面孔 2
  郭留希
  “人造钻石大王”财务造假
  从盈利几千万元到亏损超50亿元
  除了*ST新光外,将进入退市整理期的*ST金刚(300064.SZ)也值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ST金刚曾是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培育人造钻石饰品等,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
  同样在5月24日,*ST金刚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深交所的决定书,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中,其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记者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ST金刚的营收分别为9.55亿元、4.78亿元和7.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97亿元、-12.36亿元和-11.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ST金刚曾在财务数据上“大变脸”。
  2020年初,*ST金刚先发布预告称,其在2019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743.80—9634万元;而后,其再发公告称,前一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并修正为亏损45—55亿元。
  从预计盈利几千万元到亏损超50亿元,数据相差巨大,这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其财务造假的内幕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显示,*ST金刚通过自有资金循环、虚假出售亏损子公司等方式虚增利润,还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数十亿元。
  2021年9月,*ST金刚发公告称,其收到来自证监会的文件,查明了其涉嫌违法的事实。其中,2019 年末虚增净资产18.56亿元,2019年、2020年年末追溯调整后的净资产可能为负,可能触及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最终,*ST金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等。同时,其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郭留希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其他相关负责人也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注册制等改革发力
  “优胜劣汰”警醒投资者
  不仅仅是*ST新光和*ST金刚,红星资本局发现,在进入5月后,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似乎正在加快。
  5月24日,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东电退被摘牌;5月25日,退市游久、退市中天、退市昌鱼、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罗顿6家上市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5月26日,退市易见、华讯退也进入退市整理期。
  除此以外,*ST圣莱(002473.SZ)、*ST丹邦(002618.SZ)、*ST科迪(002770.SZ)、*ST新光、*ST环球(600146.SH)、*ST厦华(600870.SH)、*ST晨鑫(002447.SZ)、*ST金刚、*ST绿景(000502.SZ)和*ST德威(300325.SZ)等,也将在未来进入退市整理期。
  红星资本局通过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约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在去年全年,退市公司共23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记者,这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我们的市场体量来看,已经到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与注册制等改革有关。
  “以我们的上市公司数量、每年IPO的数量来看,目前每年有30-50家上市公司退市,这都会是非常正常的。”董登新称,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有所增强,不会再对部分上市公司抱有幻想,慢慢觉醒过来。
  董登新认为,经过注册制改革后,借壳、买壳的意义不大,且在当前的退市新规下,空壳企业、僵尸企业没有了运作的空间,快速且高效地退出市场,强化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有利于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2022-05-27】
【舆情风险】豫金刚石(300064)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 
【出处】本站【作者】机器人

  5月24日,豫金刚石(300064)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公司原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2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给予通报批评处罚。
  据了解,自2020年4月7日起,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金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20年10月19日、11月7日,*ST金刚先后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关于股东被司法拍卖的股份完成过户的公告》显示,因破产事项,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ST金刚91,954,023股股票于11月5日被司法划转,占*ST金刚总股本的7.63%,涉及金额为20,096.56万元。2020年12月7日,*ST金刚先后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关于股东被司法拍卖的股份完成过户的公告》显示,因破产事项,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ST金刚229,885,057股股票于12月3日被司法划转,占*ST金刚总股本的19.07%,涉及金额为96,839.08万元。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本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4条、第2.3.1条和《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第九条的规定。
  处罚说明如下:对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2022-05-27】
倒在行业起风前?又一只“妖股”退市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王乔琪

  曾是人造金刚石龙头,产能一度占到半壁江山。
  曾是炙手可热的妖股,9个交易日实现股价翻番。
  曾是胡润百富榜常客,创始人一度风光无二。
  不料,高光背后,竟是长期弄虚造假的业绩!如今,豫金刚石(现为*ST金刚)终究走向了退市的结局。
  5月26日晚,*ST金刚披露称,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退市整理期的交易起始日为2022年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2日。
  “人造钻石龙头”陨落
  公告显示,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金刚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回溯过往,豫金刚石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0年,头顶“人造钻石龙头”的豫金刚石成功登陆创业板。当年的招股说明书提到,公司已成为全国人造金刚石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人造金刚石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在上市当年,创始人郭留希便以15亿元身家首次进入2010年胡润百富榜,之后更成为胡润百富榜的常客。
  然而潮水退去,公司连续爆雷。2019年,公司毫无预兆地巨亏51.97亿元,业绩变脸引发市场哗然。在监管强追问下,公司虚增业绩、实控人“掏空”上市公司等逐渐败露。
  据证监会通报,豫金刚石2016年至2019年,财务信息披露严重不实。一是连续三年累计虚增利润数亿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40亿余元。调查发现,在上述期间,实际控制人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3亿余元。
  “*ST金刚存在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对此,证监会决定责令豫金刚石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并对公司创始人、时任董事长郭留希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祸起巨额定增?
  从行业龙头,滑落到退市离场。郭留希曾在回溯过往时表示:“2016年定增募集资金45.88亿元,是一切的源头。”
  豫金刚石于2016年3月披露,拟募资不超过45.88亿元,用以突破人造大单晶金刚石的产能限制。其中,募资的近43亿元将用“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上。根据规划,该项目建设期为4年,预计年均税后净利润为8亿元。与此同时,郭留希也亲自上阵,认购10亿元。
  “当时还有其他各方定增的钱,都是借来的,其他各方都要求我、我的家人或者上市公司给予担保。不担保,他们不会参与定增。”郭留希说,多笔担保存在重复和交叉,也引发了一系列债务。2019年,豫金刚石宣布终止上述定增项目,并将剩余的募集资金9.99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随后,在资本市场去杠杆的背景下,公司融资渠道基本被关闭。郭留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能从生产资金里挪”。就这样,公司资金黑洞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最终,因财务造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郭留希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今年2月,又因涉嫌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其被采取强制措施。随后,代表河南国资的股东农投金控正式走上台前。
  对于此次退市,豫金刚石证券部相关负责人今日上午告诉记者,当前公司主要工作是实现平稳转板,生产经营并未受到影响。
  行业仍方兴未艾
  龙头退市之际,人造金刚石行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仍方兴未艾。
  据悉,作为超硬材料的重要部分,人造金刚石终端发展可分为工业领域和时尚消费领域两大方向。
  在工业领域,人造金刚石也应用在材料加工、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在消费领域,可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在佩戴饰品、工艺装饰和艺术收藏中广泛应用。
  行业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金刚石生产和消费大国,贡献了世界总产量的90%。河南地区成为人造金刚石的“黄埔军校”,培育了诸如力量钻石、中南钻石(母公司为中兵红箭)、黄河旋风、惠丰钻石等行业头部公司。
  从业绩上看,头部企业表现仍然亮眼。如力量钻石一季度净利润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47.81%。中兵红箭一季度盈利2.81亿元,同比增长191.03% 。黄河旋风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871.74万元,同比增长179.05%。
  东吴证券研报称,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同为人造金刚石的主要产品,在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上游设备商压机供应有限导致上游整体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培育钻石扩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工业金刚石产品,工业金刚石或同样面临涨价。财通证券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饰品市场空间可达到100亿美元。

【2022-05-27】
年内A股退市公司增至29家,11家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银柿财经

  5月26日晚,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ST绿景、*ST金刚、*ST晨鑫、*ST猛狮4家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至此,2022年以来,A股退市公司增至29家。
  其中,7家已经退市,分别为退市拉夏(603157.SH)、退市中新(603996.SH)、退市新亿(600145.SH)、东电退(000585.SZ)、长动退(000835.SZ)、*ST艾格(002619.SZ)、ST平能(000780.SZ)。
  11家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分别为华讯退(000687.SZ)、退市易见(600093.SH)、退市明科(600091.SH)、退市罗顿(600209.SH)、退市昌鱼(600275.SH)、退市游久(600652.SH)、退市中天(600856.SH)、退市中房(600890.SH)、退市西水(600291.SH)、退市绿庭(600695.SH)、德奥退(002260.SZ)。
  此外,还有11家将进入退市整理期,分别为*ST腾邦(300178.SZ)、*ST丹邦(002618.SZ)、*ST圣莱(002473.SZ)、*ST科迪(002770.SZ)、*ST新光(002147.SZ)、*ST厦华(600870.SH)、*ST环球(600146.SH)、*ST金刚(300064.SZ)、*ST晨鑫(002447.SZ)、*ST猛狮(002684.SZ)、*ST绿景(000502.S)。
  7家已经退市
  截至5月25日A股已经摘牌的公司有7家,其中,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新亿三家为财务类原因造成退市。另外,东电退、长动退属于其他原因被终止上市的情形。*ST艾格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被摘牌退市。此外,ST平能因被吸收合并原因退市。
  2022年以来退市公司
  银柿记者整理了因财务类原因退市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11家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除去2022年以来已经退市的7家A股公司外,还有22家A股公司已经走在退市路上。其中有11家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情况。在11家公司中有7家在退市整理期首日跌幅超50%,另外4家股价表现相对正常股票来说也是大幅下跌。
  处在退市整理期11家公司
  11家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外,截至目前已经公布退市整理期日期的A股公司还有11家,其中3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31日,2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1日,2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2日,另外4家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6日。11家公司共涉及股东约24万人。
  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11家公司
  12家暂停牌等待交易所决定
  除去上述29家已明确退市的A股公司,还有12家在4月底已经发布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至今一直处于停牌状态,其中大部分接下来也将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进入退市整理期。12家公司最近一期股东数合计约32.8万人。
  12家公司发布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2022-05-27】
深夜突发!又有4家公司强制退市,10万股东踩雷!34年老牌房企、“人造钻石大王”将告别A股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继*ST厦华、*ST环球后,又有4家A股公司被强制退市。
  5月26日晚,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ST绿景、*ST金刚、*ST晨鑫、*ST猛狮4家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最新数据显示,4家公司合计股东数近10万。
  实际上,在2021年财报公布之前,不少濒临退市的公司曾尝试“自救”。它们通过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突击变卖资产等方式,试图在“收入”和“净利润”上做文章,以规避退市风险。
  但退市新规引入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类财务指标,同时也明确该指标所谓的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分析人士指出,无关营收扣除指标的引入,旨在精准刻画“僵尸企业”和“壳公司”,力求实现“应退尽退”。
  老牌地产公司告别A股
  5月26日晚,深交所发布了关于*ST绿景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司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041.84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4328.32万元,且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资料显示,绿景控股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海口新能源有限公司,1992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
  年报显示,2017年-2021年间,绿景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0.22亿元、0.17亿元、0.16亿元、0.15亿元、1.73亿元,实现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83亿元、0.77亿元、-0.09亿元、-0.18亿元、-0.2亿元。其中,2018年,绿景控股通过处置多家子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使其当年得以扭亏。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都在1亿元以下,但2021年突然增加至1.73亿元。*ST绿景往年主要以房地产业务为主,2021年3月公司以38万元现金方式收购深圳弘益100%股权后新增机电安装工程业务。蹊跷的是,2020年9月才成立的深圳弘益自2021年下半年已与多个客户签订总额约1.8亿元的机电安装合同。
  公司年报发布后不久,深交所曾下发对*ST绿景的关注函,问题直指向子公司的机电工程相关业务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73亿元,其中机电安装工程业务收入1.22亿元,均来自于2021年3月收购的子公司深圳市弘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包工程收入,对应机电安装工程成本1.17亿元,其中材料/设备采购成本8357.55万元,分包建筑工程施工3262.27万元,材料/设备及分包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占机电安装工程成本99.27%,同时机电安装工程业务平均毛利率为3.85%,不能覆盖期间费用。
  深交所表示,年审机构核查了与机电工程相关合同、项目工程管理等资料,实施了函证、监盘、访谈等审计程序,但无法实施与项目相关的穿透核查审计程序,因此无法判断该项业务收入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而对于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公司已两次延期,至今仍未回复。
  *ST晨鑫试图卖纸保壳未果
  深交所宣判退市的还有*ST晨鑫。
  因2020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晨鑫股票交易自2021年3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9682.47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677.72万元。公司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实际上,为了规避退市,*ST晨鑫也曾试图通过新增纸张业务保壳。*ST晨鑫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壕鑫互联从事互联网游戏、电子竞技等业务,但电子竞技业务和区块链业务未形成规模,公司连年业绩亏损。2018年,*ST晨鑫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6.14亿元,2019年亏损9.5亿元。
  为走出困境,*ST晨鑫跨界并购了主营LCOS芯片的慧新辰,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洛秀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慧打印综合业务。
  但一系列动作后,公司2020年业绩仍亏损0.71亿元,芯片相关业务、纸张业务等贡献营收分别为1767万元、5153万元,占比分别为16.79%、48.96%。
  面对与日俱增的退市压力,公司于2020年5月组建全资子公司洛秀科技,注册资金1000万元。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成熟后的智慧打印业务将会包括以搭建智慧图文打印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体的“e商城”,兼有工程图文专用特种纸系列产品、多种图文制作软件产品、打印设备及印前印后配套设备等硬件产品、图文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等多维度的产品。
  这也就意味着,*ST晨鑫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纸业生产公司,与公司给出的经营范围(互联网信息服务、计算机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图文设计制作等)有所不符。
  在2021年年报发布之前,深交所提前发出了对公司的关注函。公司年审会计师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号——业务办理》第4.2条营业收入扣除相关事项的相关规定,公司纸张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2021 年度公司纸张业务收入应作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作为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扣除事项。
  *ST金刚涉信披违规公司被立案调查
  与*ST绿景、*ST晨鑫一起退市的还有*ST金刚。
  *ST金刚曾是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人造钻石饰品等,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一度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10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
  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金刚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公司于2020年4月7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公司于2021年8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根据《事先告知书》查明涉嫌违法的事实,2019年末虚增净资产18.56亿元,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为17.21亿元,2020年亏损12.36亿元,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追溯调整后的净资产可能为负,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截至目前,公司还未收到证监会的正式处罚决定。
  *ST猛狮债务拍卖与豁免引质疑
  5月26日晚被强制退市的还有*ST猛狮。
  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2022年2月18日,深交所向*ST猛狮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于2022年2月25日前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债务豁免事项作出书面说明并对外披露。但公司迟迟未披露,直到2022年4月22日才回复。次日,深交所给予*ST猛狮包括董事长、三位独董在内的6位董事公开谴责处分。
  为何深交所如此关注*ST猛狮的债务豁免问题?主要因为债务豁免会直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涉及到保壳问题。
  据了解,公司债权人中国华融福建分公司将持有公司的债权在淘宝平台进行公开拍卖,其中债权本金金额59,950万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债权利息金额31,564.58万元。但公司披露债务豁免事项时,称华融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债权本金金额59,950万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债权利息金额42,958.79万元;华融投资对公司豁免债务金额合计85,331.97万元。
  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债务豁免后债权人仍享有处置债务权利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债务豁免与债权人拍卖的债务是否存在矛盾。
  在4月22日的回复公告中,公司表示,《关注函》所指的在淘宝平台进行公开拍卖的上述债权为华融福建于2021年11月在淘宝平台发布的债权招商公告,并非公开拍卖公告。华融福建将华融投资对猛狮科技享有的债权置于淘宝平台进行招商推介,信息发布时点为2021年11月,早于债务豁免之日。华融投资豁免猛狮科技的债务,其已于2021年12月31日确认债务豁免金额,并于2021年度完成账务处理。
  但公司年报审计会计事务所认为,公司披露的债务豁免事项已于2021年12月31日收到了华融投资公司出具的《豁免债务通知书》,按照华融公司总部决策程序要求,涉及华融投资豁免事项已由华融投资及华融福建履行内部审批流程。截至目前,尚未取得华融投资内部批复文件及有权审批人的批复文件,对债务豁免事项真实性无法判断。
  “保壳”行为无处遁形
  为了规避退市,不少濒临退市的公司在“收入”、“利润”方面做起了文章,有些公司2020年收入仅几百万,几千万,但2021年收入突然暴增至过亿,收入规模俨然成为这些壳公司的追求目标。
  对此,2021年底,交易所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从三个方面发力精准打击空壳公司。一是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二是规范“稳定业务模式”判断标准;三是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营业收入扣除项包括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
  具体包括:
  1、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是指与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影响报表使用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收入。
  2、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是指未导致未来现金流发生显著变化等不具有商业合理性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收入。
  3、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其他收入。
  交易所表示,退市新规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新增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目的是为更精准地刻画描述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力求出清空壳公司。在适用该指标时,退市新规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年审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分析人士指出,无关营收扣除事项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在退市边缘的公司影响较大,同时也对那些通过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捐赠等方式做大营收、规避退市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2022-05-26】
刚刚,又有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长期造假,“人造钻石大王”陨落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齐金钊

  5月26日晚间,又有3家A股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
  ∩罱凰?6日晚公告,决定对绿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绿景)、大连晨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晨鑫)、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ST金刚)股票终止上市。
  上述3家公司股票自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
  *ST金刚被强制退市
  深交所公告称,*ST金刚因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17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金刚曾是中国人造钻石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人造钻石饰品等,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一度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10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
  *ST金刚近几年可谓劣迹斑斑。2020年初,*ST金刚先是预告2019年实现净利润为6743.8万元至9634万元,随后又修正预告称,2019年净利润将亏损45亿元至亏损55亿元。惊人的业绩变脸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随后经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其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内幕浮出水面。
  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ST金刚存在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对此证监会曾发布《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拟决定责令豫金刚石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13名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的罚款。以上处罚罚款合计3595万元。另外,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时任董事长、董秘郭留希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时任董事、总经理刘永奇,时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刘国炎,时任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超伟三人分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连续亏损+年度主营业务不足亿元
  *ST晨鑫、*ST绿景双双退市
  5月26日晚间,除*ST金刚外,被深交所决定强制退市的还有*ST绿景和*ST晨鑫。
  深交所公告指出,*ST晨鑫因2020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3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ST晨鑫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9682.47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677.72万元。公司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绿景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ST绿景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041.84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4328.32万元,且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退市常态化机制显威力
  本周8家A股公司被强制退市
  本周以来,已有8家公司股票被强制退市、2只股票完成摘牌。除上述3家公司外,*ST科迪、*ST新光、*ST腾邦、*ST丹邦、*ST圣莱等5只股票也被终止上市,德奥退、东电退两只股票被交易所摘牌。
  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来看,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退市新规实施之下,A股市场退市效率提升,退市周期缩短,市场生态得以优化。对资本市场而言,部分盈利性较差企业被强制退市,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市场整体环境更加清朗,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发现”功能。
  近年来,A股退市制度持续优化。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全面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严格退市监管。退市新规精简了财务类退市的退市流程,退市效率大幅提升。根据退市新规,第一年触及财务类指标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则交叉适用各项财务类指标,任一指标不达标都会直接退市。
  今年2月25日,证监会起草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分别发布了配套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再次指出,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随后,沪深交易所均发布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信息披露指引,立足于规范破产重整等事项信息披露,完善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和退出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
  编辑:叶松

【2022-05-26】
深交所:绿景控股等三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作者】李在山

  深交所公告,绿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晨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三家公司股票自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2022-05-26】
*ST金刚终止上市 6月6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郑少波

  *ST金刚(300064.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2年5月26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2〕511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2年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24日。

【2022-05-26】
*ST金刚: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出处】本站7x24快讯

  *ST金刚公告,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2022-05-25】
太罕见 这只退市股很“抗跌” 砸盘也最少 什么情况?这些准退市股破净(附名单) 
【出处】证券时报·数据宝【作者】陈见南

  数据宝
  有净资产支撑的退市股,表现相对抗跌。
  5月17日晚间,*ST罗顿、*ST中房、*ST中天、*ST明科、*ST游久、*ST昌鱼同步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
  今天早盘,上述6只退市股开始进入退市整理期。其中,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均低开超60%,退市游久低开超31%,退市明科低开超23%。
  截至上午收盘,退市昌鱼、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中天等个股均跌超58%,而退市游久和退市明科表现相对抗跌,退市游久跌超22%,退市明科跌超8%。
  这只退市股很“抗跌”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上述6家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退市游久、退市罗顿、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昌鱼等5家公司因2021年营收未过亿且净利润亏损被强制退市,退市中天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
  对于退市股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股价表现大相径庭的情况,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或许是因为部分个股净资产较高的缘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报,退市游久每股净资产接近2元,退市明科每股净资产超过1.89元。
  退市明科不仅仅是最抗跌的退市股,同时也是砸盘最少的个股。数据宝统计,今天早盘退市明科成交额仅为1521万元,6只退市股中最低。此外,该股换手率也是6只个股中最低的,不到5%,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场内资金在当前价位有所惜售。
  今年退市股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今年退市股数量有望创出历史新高。数据宝统计,包括上述六只退市股,以及昨日晚间宣告退市的*ST腾邦、*ST丹邦、*ST圣莱等三只个股,今年退市股票已经有20多只。
  此外,还有不少A股公司也面临退市风险,包括*ST易见、*ST晨鑫、*ST天首、*ST科迪、*ST金刚、*ST宝德、*ST当代、*ST德威、*ST丹邦、*ST邦讯、ST辅仁等。
  数据宝统计,目前有20多股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据证券时报报道,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
  这些准退市股严重破净
  退市股进入退市整理期半日“仅仅”跌超8%,在A股历史上实在是太罕见。以今年退市的几只个股为例,退市新亿进入退市整理期第一天暴跌近73%,长动退跌超66%,东电退跌超67%,退市中新跌近48%,退市拉夏跌超32%。
  上述大部分个股退市时每股净资产为负。因此,对于这类个股股价重挫,市场预期较为充分。与此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以退市明科为例,对于其中每股净资产较高的准退市股票,一旦出现股价暴跌的情况,则可能出现高风险高回报的捡漏机会。
  数据宝统计,有6只退市股或准退市股每股净资产在1元以上且最新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其中,市净率最低的是*ST明科,为0.45倍。
  责任编辑:何予
  数据宝  

【2022-05-19】
9万股民踩雷!6年营收造假超500亿 “区块链第一股”退市!*ST华讯也告别A股 
【出处】证券时报

  6家公司刚宣告退市,又有一批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
  5月18日晚,*ST华讯、*ST易见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交易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自5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6日。截至2022年3月31日,两家公司拥有股东户数接近9万户。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其中逾九成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除已退市并被摘牌的*ST艾格、退市新亿外,目前处在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有5家公司,还有2家公司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交易所摘牌。
  除了上述已被判退市的公司外,还有一批公司处于等待宣判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5公司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又有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5月18日晚,*ST华讯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关于华讯方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ST华讯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4月28日,*ST华讯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19亿元且营业收入为0.35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21.32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ST华讯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自5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本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截至今年1季度末,公司拥有股东超过4.5万户。
  无独有偶,与*ST华讯一起被强制退市的还有*ST易见。5月18日晚间,*ST易见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ST易见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7月7日起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7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9.72亿元。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上交所决定终止*ST易见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2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16日。
  “区块链第一股”6年营收造假超500亿
  *ST易见除了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外,还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4月19日晚,*ST易见公告,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的违法事实为:2015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未按期披露2020年年报。
  《告知书》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公司以各类虚假业务各年合计虚增收入分别为44.41亿元、119.2亿元、120.04亿元、104.7亿元、109.87亿元、64.29亿元,占各年度披露的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26%、73.68%、75.20%、72.18%、71.59%、66.16%,6年时间合计虚增收入562.51亿元。
  各年虚增利润分别为0.43亿元、6.84亿元、11.47亿元、11.21亿元、12.4亿元、39.75亿元(考虑易见股份2020年自行计提的坏账准备),占各年度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49%、69.33%、96.46%、110.06%、142.94%、33.07%,6年时间虚增利润82.12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连续亏损。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告知书》中公司涉嫌违法的事实和财务数据予以核实,预计公司2016年至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公司将尽快对2015年至2020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ST易见还存在未及时披露2020年年报违法事实。2021年4月30日,易见股份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2020年年报,公司股票将自2021年5月6日起停牌。2021年7月6日,易见股份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
  此外,*ST易见在2015年度至2018年度报告中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5年至2018年9月、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易见股份控股股东为九天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冷天晴,易见股份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ST易见曾被誉为A股“区块链第一股”。易见股份原名“禾嘉股份”,前身是四川上市公司禾嘉股份,于1997年上市。2016年,禾嘉股份开展区块链业务,宣布与IBM展开合作,联合开发“易见区块系统 1.0”系统,在此过程中,IBM提供基于超级账本Fabric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2017 年开始,禾嘉股份公司主营业务全部为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为反映公司所处行业和发展需要,禾嘉股份于同年4月更名为易见股份。随后,易见股份也在市场名声大噪,成为“A股区块链第一股”。
  截至最新,*ST易见股票收盘价格为0.78元/股,较公司股价历史高点已跌去97%。公司截至1季度末拥有股东户数接近4.4万户。
  *ST华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交易所宣判退市的前夕,*ST华讯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月9日晚间,*ST华讯公告,公司于2022年5月9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对于被证监会调查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ST华讯此前诸多运作存在蹊跷,包括重整申请法院不予受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股东大举减持、审计报告难产、变更年审会计师事务所等。
  *ST华讯已经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因流动性不足的原因,*ST华讯未能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清偿义务,今年4月26日,*ST华讯还新增了列入名单。此外,*ST华讯正处于债务高企、资金短缺艰难困境,同时*ST华讯破产重整未被法院受理、债务逾期诉讼导致的主要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等。
  上市公司被宣判退市,大股东的日子也不好过。据*ST华讯公告,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所持*ST华讯部分股份将被执行第一次司法拍卖,执行拍卖的股份数量12569万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55.69%,占公司总股本的16.41%。如前述股份公开拍卖最终成交,将可能会造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目前此次拍卖事项尚在公示阶段。
  还有25家公司等待宣判
  2021年是退市新规落地执行的第一年,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A股退市公司将超过40家。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目前, *ST艾格、退市新亿已被摘牌,退出A股市场;退市中新和退市拉夏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东电退、长动退、德奥退、退市西水、 退市绿庭5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
  除了上述已经宣告退市的公司外,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收到交易所退市前事先告知书的公司有25家,包括*ST邦讯、*ST金刚、*ST猛狮、*ST晨鑫、*ST丹邦、*ST德威、*ST圣莱、*ST当代、*ST宝德、*ST天首、*ST科迪、*ST新光、*ST绿景、*ST东海A、*ST厦华、*ST济堂、*ST众应、*ST海医、*ST数知、*ST环球、*ST网力、*ST聚龙、*ST金泰、*ST腾邦、*ST海创。
  上述公司多数是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目前处在等待交易所决定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师程翔认为,总体来看,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会起到震慑效应,有助于激励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稳健经营。从整体来看,退市新规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净化了资本市场环境。

【2022-05-18】
同一天 A 股 6 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出处】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刘敏
  5月17日晚,A股6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ST游久、*ST明科、*ST中天、*ST中房、*ST昌鱼、*ST罗顿公告均显示,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将于5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上述6家公司股东合计超过18万户。二级市场上,截止5月18日收盘,上述6家公司股价年内均已跌超60%。
  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这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的原因都是触及相关财务类退市指标,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有的公司甚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ST游久、*ST罗顿、*ST中房、*ST明科、*ST昌鱼等5家公司因2021年营收未过亿,且净利润亏损被强制退市;*ST中天则是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
  具体来看,*ST游久已多次在退市边缘徘徊,最终成为今年以来第二只退市游戏股。*ST游久前身为爱使股份,为剥离亏损煤炭资产,于2015年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全面转型互联网游戏行业。期间公司以高达41倍的溢价率收购了游戏公司“游久时代”,重组完成后于次年更名“游久游戏”,其主营业务也由煤炭采销转变为煤炭采销及网络游戏运营。
  此后,*ST 游久在 2017 年、2018年分别亏损4.22亿元、8.91亿元,导致公司股票“披星戴帽”。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1582.73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056.66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581.99万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披星戴帽”公司保壳难
  *ST罗顿、*ST中房、*ST明科、*ST昌鱼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79万元、269万元、1771万元、1.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0万元、2938万元、5194万元、2888万元。其中,*ST昌鱼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尽管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1016.55万元,但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452.56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568.86万元。因此,公司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由此可见,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后,“披星戴帽”公司的保壳难度明显增加。
  交易所方面表示,退市新规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新增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目的是为更精准地刻画描述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力求出清空壳公司。在适用该指标时,退市新规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年审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ST中天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从业绩来看,2018年至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亿元、-31.65亿元、-10.43亿元、-68.54亿元。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出A股市场,*ST艾格、退市新亿已退市并被摘牌;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也已走完退市整理期,将于5月24日被正式摘牌。另外,除目前已公告要退市公司外,还有多家“*ST”公司已收到交易所决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函,分别有*ST邦讯、*ST猛狮、*ST晨鑫、*ST丹邦、*ST金刚、*ST德威、*ST圣莱、*ST当代、*ST宝德、*ST天首等。
  从目前来看,退市新规精简了财务类退市的退市流程,是退市公司增多的原因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无关营收扣除事项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在退市边缘的公司影响较大,同时也对那些通过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捐赠等方式做大营收、规避退市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2020年末退市新规出台后,A股退市速度明显提升,更为畅通的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顺利实施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够缓解注册制下的市场扩容压力,同时实现A股上市数量的动态平衡,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常态化的退市制度保障下,A股全面注册制实施可期。

【2022-05-18】
退市常态化势在必行!6股同日被强制退市,还有这些公司拉响“警报” 
【出处】证券之星

  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结束,今年退市公司集中浮现。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今年以来触及强制退市指标公司合计超40家,是过去三年的总和。
  机构分析指出,近年来A股退市逐渐常态化,有助于保障注册制下市场生态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净化,实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动态平衡,缓解上市公司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6只A股同一天被强制退市
  5月17日晚间,*ST罗顿、*ST中房、*ST中天、*ST明科、*ST游久、*ST昌鱼同步公告,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
  一夜之间,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实属罕见。值得一提的是,这6家公司目前股东户数合计约18万。
  具体来看,如*ST游久多次徘徊在退市边缘,5月17日晚宣布退市。公告显示,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ST游久也成为了年内第二只退市游戏股。
  *ST游久的前身为爱使股份,曾与飞乐音响、申华电工等同期上市的公司并称“老八股”。于2015年调整产业结构,剥离亏损煤炭资产,全面转型互联网游戏行业。
  作为一家游戏概念股,游久游戏在2015年也曾有过辉煌。这一年6月11日,公司股价攀升至36.80元的历史高位,短短半年间翻了6倍,总市值超过300亿元。彼时的80后老板刘亮,一时风光无限。
  如*ST中房公告显示,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29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69.2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0.83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45.70万元。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而*ST明科、*ST中天、*ST罗顿、*ST昌鱼也都是因触及公司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被退市;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指标被强制退市。
  这些股票也有退市风险
  除上述六只股外,今年还有不少A股公司也面临退市风险,包括*ST易见、*ST晨鑫、*ST天首、*ST科迪、*ST金刚、*ST宝德、*ST当代、*ST德威、*ST丹邦、*ST邦讯和ST辅仁等。
  如ST辅仁发布公告称,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5日起停牌。如在停牌2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则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还有*ST天首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天首2022年4月30日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同时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据*ST科迪4月29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为 2021 年度财务报告出具的意见类型为无法表示意见,公司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条款,股票将可能被终止上市,自2022年5月 5 日开市起股票停牌。
  此外,还有昔日“区块链龙头股”*ST易见在触及财务类退市的同时,因公司2015-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还可能触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到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称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之后,部分公司开始申请听证,积极自救。数据显示,5月1日至11日,*ST新光、*ST绿景、*ST宝德、*ST圣莱、*ST众应、*ST天首、*ST德奥7家公司已发布公告,称向交易所申请听证。
  参照历史经验来看,“被判”终止上市企业提交听证申请情况较少,仅天翔环境等4家公司曾提交过听证申请,且均未能避免退市的命运。
  经济日报:退市常态化势在必行
  近日还有经济日报发布文称,退市常态化势在必行。“进水”和“出水”都通畅了,A股“大池子”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优胜劣汰,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事实上,近些年监管层一直在持续深化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强化上市公司信披主体责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优化发行、退市等机制。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2021年退市新规就开始显威。数据显示,2021年有22家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退市,年退市数量达历史新高。
  今年4月29日,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退市公司监管,形成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完善退市制度再下一城。
  总得来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A股“出口关”也已畅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被市场淘汰。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2022-05-18】
18万股民踩雷!一夜之间,6家公司宣告退市!这些“保壳”手段失灵了,多家公司退市警报拉响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6家公司同步宣告退市?
  ?月17日晚,*ST游久、*ST明科、*ST中天、*ST中房、*ST昌鱼、*ST罗顿先后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将于5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6家公司投资者户数超18万。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确定退出A股市场,*ST艾格、退市新亿已退市并被摘牌;退市拉夏、退市中新也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长动退、东电退、德奥退、退市绿庭、退市西水等目前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已收到交易所决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函,包括*ST邦讯、*ST金刚、*ST猛狮、*ST晨鑫、*ST丹邦等多家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多家公司宣告退市的背后,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施行一年多,A股常态化退市预期增强。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期下,风险类公司出清将进一步提速,从而有效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定运行。
  6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
  继退市绿庭、退市西水后,A股又有一批公司宣告退市。
  5月17日晚,*ST游久、*ST明科、*ST中天、*ST中房、*ST昌鱼、*ST罗顿先后发布公告,称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始日均为5月2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5日。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6家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ST游久、*ST罗顿、*ST中房、*ST明科、*ST昌鱼等5家公司因2021年营收未过亿且净利润亏损被强制退市,*ST中天因2021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强制退市。
  *ST游久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1582.73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056.66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7,581.99万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ST明科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8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771.5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4.17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5194.15万元。永拓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ST中天2021年11月披露更正后的2020年年度报告,追溯重述后公司2020年度期末净资产为-4.82亿元,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73.55亿元。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ST中房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4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9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69.29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0.83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45.70万元。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ST昌鱼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1016.55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452.56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568.86万元。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ST罗顿因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1年3月22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9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7278.87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6478.73万元,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03.82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形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无关业务被扣除
  上市公司“保壳”难度增加
  在上述6家宣告退市的公司中,记者观察发现,有公司实际上营收在1亿元以上,但仍被强制退市,这背后是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后,绩差公司“保壳”难度明显增加。
  例如,*ST昌鱼披露的2021年营收为11016.55万元,经审计的净利润为-3568.86万元,在无关业务未被扣除之前,公司仍有希望保持上市地位。但无关业务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被扣除后,*ST昌鱼的营收只有1452.56万元,再加上净利润亏损-3568.86万元,触及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
  按照往年惯例,*ST公司在面临退市之前,一般都会想方设法自救,“好同学”捐赠、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都是惯用伎俩。但自2021年底,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要求从营收中扣除,对空壳公司可谓“致命一击”。
  交易所表示,退市新规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新增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目的是为更精准地刻画描述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力求出清空壳公司。在适用该指标时,退市新规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年审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2021年是退市新规执行的关键一年,交易所在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进行摸排后,提炼出此类公司利用做大营业收入保壳的常见手段,以目标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相关扣除标准,旨在精准打击空壳公司,力求实现“应退尽退”。
  据交易所发布的营业收入扣除业务办理指南,营业收入扣除项包括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
  具体包括:1、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是指与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影响报表使用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收入。
  2、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是指未导致未来现金流发生显著变化等不具有商业合理性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收入。
  3、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其他收入。
  分析人士指出,无关营收扣除事项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在退市边缘的公司影响较大,同时也对那些通过突击贸易、突击“并表”、突击新增业务、捐赠等方式做大营收、规避退市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多家公司已收到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
  除目前已宣告的退市公司外,还有多家*ST公司已收到交易所决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函,包括*ST邦讯、*ST金刚、*ST猛狮、*ST晨鑫、*ST丹邦、*ST德威、*ST圣莱、*ST当代、*ST宝德、*ST天首、*ST科迪、*ST新光、*ST绿景、*ST东海A、*ST厦华等多家公司。
  2021年是退市新规落地执行的第一年,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A股退市公司将超过40家。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过去,A股退市制度导致本应退市的公司无法有效出清,这些公司逐渐被边缘化而产生大量小市值公司,占用了宝贵的市场资源。”海通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当下,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申万宏源表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成功实施的必要配套制度,优胜劣汰才能发挥注册制优化标的质量结构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形成资本市场健康的内生循环,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环节。
  编辑:叶舒筠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