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002529 *ST海源 更新日期:2025-05-01◇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及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                    |  18742.87|  -1647.76| -8.79|      100.00|
├────────────┼─────┼─────┼───┼──────┤
|复合材料业务            |   8023.17|   -271.04| -3.38|       42.81|
|光伏业务                |   3997.32|  -1860.59|-46.55|       21.33|
|压机及整线装备          |   3976.80|     74.92|  1.88|       21.22|
|其他                    |   2745.58|    408.96| 14.90|       14.65|
├────────────┼─────┼─────┼───┼──────┤
|国外                    |    457.21|    138.26| 30.24|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                    |  10391.47|   -373.43| -3.59|      100.00|
├────────────┼─────┼─────┼───┼──────┤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   3557.95|    116.69|  3.28|       34.24|
|机械装备                |   3416.81|    -51.01| -1.49|       32.88|
|光伏业务                |   2658.75|   -619.60|-23.30|       25.59|
|其他                    |    757.96|    180.49| 23.81|        7.29|
├────────────┼─────┼─────┼───┼──────┤
|国外                    |      8.38|      1.29| 15.40|       99.9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                    |  31662.82|   1683.59|  5.32|      100.00|
├────────────┼─────┼─────┼───┼──────┤
|复合材料业务            |  11427.47|   1575.97| 13.79|       36.09|
|光伏业务                |  10351.51|  -1558.66|-15.06|       32.69|
|压机及整线装备业务      |   9189.29|   1601.16| 17.42|       29.02|
|其他                    |    694.55|     65.11|  9.37|        2.19|
├────────────┼─────┼─────┼───┼──────┤
|国外                    |   1354.77|    578.32| 42.69|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工业                    |  15676.74|   1313.50|  8.38|      100.00|
├────────────┼─────┼─────┼───┼──────┤
|光伏业务                |   6406.62|   -801.57|-12.51|       40.87|
|复合材料业务            |   6166.63|   1105.10| 17.92|       39.34|
|压机及整线装备          |   2726.62|    862.98| 31.65|       17.39|
|其他                    |    376.87|    147.00| 39.00|        2.40|
├────────────┼─────┼─────┼───┼──────┤
|国外                    |   1327.05|    608.61| 45.86|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
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
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
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及生产的产业链,并从 2
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光伏领域进行布局和拓展。
(一)行业的基本情况
1、复合材料制品行业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技术迭代、市场分化、政策调整和全球化竞争中加速演
进,全年汽车行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汽车产销整体不旺,汽车
经销库存高、消费弱,三季度随着政策加码,终端显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四季度月
度产销呈现较高水平。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减免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3月7
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实施
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金融支持。7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
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 3,000亿元左右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提到要提
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10月 17日,国务院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鼓励
和支持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公共
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伴随着购车补贴、税收优惠、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策推动,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新能源汽
车行业渗透率已接近油车,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1月8日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
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政策组合效应将会进一步
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光伏行业
2024年,光伏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阶段性调整
与竞争加剧的挑战。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超过300GW,而实际装机量仅206GW,
产能利用率不足70%,光伏产业链价格仍处于下行阶段,行业整体资金平衡和偿债
压力加大,虽然产能扩建节奏有所放缓,且产能出清过程持续有利于供需平衡的修
复,但产业链价格短期内反弹空间不大,制造业盈利及获现能力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面临的经营及财务挑战也将上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硅料、
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增幅明显收窄,与此同时,硅料、硅
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产值及出口额下滑明显。技术迭代呈现“多点突
破”态势,TOPCon电池量产效率提升至25.4%。
2024年,政策层面上,继续支持光伏行业发展。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
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2月 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新能源领域,加快
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3
月 6日,国务院办公下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文件表示要实施
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
通知,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推动工业厂房、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11月 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
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2024年本)》,提高组件光电转换效率门槛,同时,提高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和技
术指标。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出台,确立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开发
利用的原则,为光伏行业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支持,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尽管光伏行业向好发展,但是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在价格快速下降的情况下,企
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2024年5月以来,国务院、商务部、工信部等多部委对光
伏“内卷”式竞争高度重视,光伏行业相关政策出台,10月 14日光伏行业协会组
织行业防内卷座谈会,12月召开的的 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多家光伏企业在中
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签订了自律公约,反内卷式竞争、反低成本倾销、行业减
产等自律共识的逐步形成,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防内卷主旋律,主产业链价格拐
点及盈利修复可期。
3、机械装备行业
2024年,尽管机械工业产销形式稳中向好,但受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降、上
年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 31.5亿元,同比上涨1.7%,
利润总额为1.6万亿,同比下降8%,增收不增利。
报告期内,国家对机械装备行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如中央财政专项拨款
超800亿元支持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地方层面,如广东、浙江等省出台“
智造十条”,对购置国产高端设备的企业给予最高30%的补贴。此外,2024年12月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针对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制造业中小企业推出“梯度培育+数字赋能”双轨
战略,通过税收优惠、清欠账款、技改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向“专精特新
”升级。
与此同时,机械装备行业竞争加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行业集中度持续
提升,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且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呈现出强者
恒强的态势;二是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产品种类,产品多元化,以适应下游客户对全
系列产品的需求;三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及电动化等引领行业趋势
,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四是行业企业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模式不
断创新,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下游行业也面临诸如行业洗牌、
战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变革。因此,机械装备制造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
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2024年,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
长动能不足,增长前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全球政策不确定性、供应链重构及
地缘政治风险贯穿全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显著。然而,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为全
球经济注入新动能,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国提供了
新的增长点。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2024年下半年
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尝化解债务压力,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
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国内需求。这些政策初见成效,经济短期的困难得
到纾解,整体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在党的领导下,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
内需、提信心、防风险,系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绿色低碳转型和
“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机遇。在此背景下,公司
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优化产品结构。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LFT-D、SMC及HP-RTM等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将这些工艺运
用于生产乘用车、商用车的外覆盖件、内结构件等汽车轻量化车身件和新能源汽车
电池盒的外覆盖件,从而扩大轻量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汽车产
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
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公司该板块业务的发展情况与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行业地位与公司
客户在汽车行业中所处地位具有相关性。虽然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
增长明显,但是汽车行业格局处于高速变化中,车企端的竞争淘汰加剧,部分新能
源车企开启价格战攻势,销量和盈利面临考验,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受前述因素
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80,231,659.96元。
2、光伏业务
公司于2020年9月收购新余电源,开始进入光伏组件行业。公司首期375MW高效光伏
组件实验线于2020年12月试生产,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2022年,二期1GW高效光
伏组件生产线完成建设并投产。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电
池及组件技术,并加大对N型电池、大尺寸组件、双玻组件等产品的投入研发;并
陆续推出了166、182、210规格电池尺寸的多主栅整片组件、半片组件、双玻双面
发电等系列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工商业光伏屋顶、家用光伏
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领域。
光伏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电池片逐步向高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片方向发展,N型硅片
市场占有率占比超70%,成为市场主流,光伏组件逐渐走向超高功率化。公司于 20
22年起开始布局投资高功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项目,试图延伸光伏产业链布局,
形成规模效益。但在目前阶段,受产能扩张、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技术迭代
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导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
件价格均大幅度下降,公司利润受到挤压。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调
整经营策略,出售滁州能源公司,谨慎接单,受前述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光
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9,973,208.06元。
3、机械装备业务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的企业之一,自 2010年引进、消化吸收欧
洲先进的复材装备技术,并在国产化基础上逐渐开发适用于多种复材工艺并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复材制品生产线。目前,公司主要销售HC系列耐火压机、HF系列墙材
压机等压机装备。同时,公司是目前我国墙材压机领域技术最成熟的供应商之一,
HF系列墙材压机因设备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曾获得“中国建材机械行业
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资料显示,2024年机械工业年初指数较高,上半年逐月回落
趋稳,三季度再次小幅回落,四季度有所回升,景气指数呈前高后稳的态势,总体
低于2023年水平。受有效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机械装备
业务下半年承受较大压力。报告期内公司机械装备业务营业收入约39,768,027.80
元。
通过多年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公司机械装备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技
术水平及服务等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在市场中形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未来产品
将朝着设备高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升级迭代,公司机械装备业务市场将
争取在稳固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础上争取创新,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二)经营模式
1、采购、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业务导向型的经营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原材料
采购和生产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考核制度,保证物料可靠稳定交付,减少因
物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成本波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取以销定产的
生产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波动,以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2、销售模式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主要为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主要采用直接销售至汽车制
造、动力电池制造等企业,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产品;
光伏业务采用“直销+代工”的销售模式,产品直接销售至电力开发、电站EPC承建
商等企业,同时承接优质组件代工业务;
机械装备业务采用国内直销,国外“直销+代理”的销售模式,面向国内、国际市
常
零部件销售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领域的综合优势
依托公司在复合材料装备领域的优势,公司积极向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领域延展,
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到
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具有综合领先优势。公司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以汽车轻量
化为主要战略方向,围绕此战略方向,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整合,已经能
够为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和吸引力的集产品设计、装备制造到制品生产一体化解决
方案。
2、光伏业务专业人才优势
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保障。人才
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根据光伏组件业务的特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
过内部人员横向板块晋升、外部人才引进,逐步完善各业务板块核心骨干人才建设
工作。公司引进了光伏行业具备技术研发、生产等经验的专业人员,建设了一支经
验丰富、开拓创新的专业团队,为光伏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矗
3、机械装备专业研发优势
作为国内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以液压技术为核心的相
关技术装备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曾主持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多年来通
过密切跟踪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
品升级,在稳固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础上,持续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
升级,拓展装备产品的应用领域,利用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产品
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在机械、复合材料及光伏领域共拥有有效申请专利29
1项,已授权240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已授权77项;实用新型专利175项,已授
权153项;外观专利11项,已授权10项)。此外,公司及重要子公司先后获得“国
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申请的专利曾获得 2项国家优秀专利奖、6项省
优秀专利奖。公司 LFT-D(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全自动模压生产线曾获得建材
机械行业科技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及中国纤维复合材料
行业第一届创新大会“行业创新奖”。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推广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关键技术、挖掘零排
放及负排放潜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全球实现能源革命、能源结构转
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128.2万辆和 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
4.5%,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
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 9.3个百
分点。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
2024年9月,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发布了《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共识》,共识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道路交通领域零碳转型的共同选择,各
方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确保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0
%以上。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
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伴随着积极政策的出台落地,政策组
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尚未获
得重大技术突破及推广,在此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是提高续航里程的思路之一,
复合材料轻量化的运用玻璃纤维等轻质材料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重要的方法。公司将
继续致力于巩固存量订单,优化客户结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2、光伏行业
在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
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我国光伏行业在制造
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和应用市场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1)发展光伏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
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
)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
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
的90%。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未来预计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2)光伏行业技术持续进步,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年,光伏
行业各环节技术创新不断,产业化技术方面,多晶硅生产能耗显著降低,综合电耗
已降至54.5kWh/kg-Si,同比下降4.4%,预计2030年降至49kWh/kg-Si。2024年TOPC
on、HJT、XBC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4%、25.6%、26.0%,N型硅片市场占有率超
70%,成为市场主流。2024年市场上硅片尺寸种类多样,大尺寸薄片化特点显著,
采用182mm方片尺寸72片PERC单晶电池的组件功率达到555W;采用210mm方片尺寸66
片PERC单晶电池的组件功率达到665W;采用182mm方片尺寸72片TOPCon单晶电池组
件功率达到593W,采用182和210mm尺寸66片TOPCon单晶电池组件功率达到619W,采
用210mm方片尺寸66片TOPCon单晶电池组件功率达到712W;采用210mm方片尺寸66片
异质结电池组件功率达到720W;采用182210mm尺寸66片XBC电池组件功率达到645W
。双面组件市场占比提升至77.6%,远超单面组件,成为市场主流。红外焊接技术
仍为市场主流焊接技术,市场份额约98.8%;0BB互联技术市场占比为1.0%。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19年《新能源展望》显示,从2010年以来,光伏成本已经下降
了89%,至2050年光伏电池平均成本会下降63%。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
已经低于火力发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之一。光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使光伏产业从政策与市场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成
为市场驱动型、自由选择型和交易活力型的模式。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
C)预测,至 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5%,成为全球最为重要
的能源资源之一。
光伏产业制造环节的技术创新与进步为行业降本增效及扩大终端市场需求提供了有
力支撑。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
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
(3)全球应用市场稳定增长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最新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
告》,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4年增加585GW,总计达到4,448GW,创下年增
长率15.1%的历史新高。其中,2024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新增451.9GW,但与
实现COP28通过的“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目标相比,仍
然存在较大差距,各个国家和地区需付出更多努力。要实现COP28设定的2030年目
标,需要自2022年起维持至少16.1%的年增长率。但由于2023年和2024年均未达到
这一增长率,2025年至2030年,年均增长率需提升至16.6%。
3、机械装备业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
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大规模的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液压成型装备制造业属于装备
制造业,在强调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背景下,液压成型装备制造业面临良
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在液压成型装备行业中,公司产品门类广、规格多,技
术和市场积淀丰厚,拥有一系列以液压成型工艺为纽带、以节能环保领域为目标市
场的多样化产品以及售后服务。为响应国家“智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机械装
备业务将继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及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
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下游行业也面临激烈的变革,诸如行业洗牌
、战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转型有可能提升下游行业集中度。随着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在新发展格局的推
动下,行业将向“补链、强链、延链”升级,装备制造产业将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公司将发挥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优势,以汽车轻量化业务为重
点,开拓新客户,继续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及其他伙伴的开发合作,持续关注新能源
汽车领域,在目前已有的应用产品基础上,利用公司产品已积累的品牌、技术及品
质优势,丰富产品结构,拓宽轻量化部件的应用场景,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2、光伏组件业务
公司将把握光伏行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窗口,继续在组件、电池光伏
产业上布局。根据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标
准化及差异化的产品。不断开发、量产新技术产品,助力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降低
和行业的进步。向数量规模化及产品高质量方向发展,努力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
3、机械装备业务
智能化装备及相关配套自动化整线是机械装备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公司将继续发
挥品牌优势,提供高质量、稳定运行的产品与服务,关注制造成本和效益,调整产
品定价策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克服成本压力,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之路。
(三)2025年经营计划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自身员工的培养,优化管理团队,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
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不断提升组织
能力和公司价值,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2、增强企业竞争力
围绕两碳目标,加大研发和营销力度,增强科研实力,做好技术储备。通过信息化
手段,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强化协同运作,优化供应链服务,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
级,从而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不断提升产品的效率和适应性,聚焦产业
,积极开拓新客户、新产品,努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3、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公司经营方向及发展战略需要,积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融资结构
,调整筹资策略,提升资金周转与效益,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
资金成本意识,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健全公司内控制度
公司将继续强化管理优势,探索管理深度,完善制度建设和流程管控,提升内控能
力。随着公司业务模块的丰富和业务规模的扩张,内控管理上,公司将进一步健全
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制度流程梳理,完善各项
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更为科学、高效、合理的决策与管理系统,并通过加强
财务管控,开源节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费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
现公司经营的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行业上下游的整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
产业、光伏行业、智能装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排除短期内行业景气度下降或竞争加剧的情形,可能
会造成公司在国内或国外市场的订单减少、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情形,
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市场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宏
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新产品与新客户的开拓,
确保公司运营能够适应宏观经济变化。
2、业务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光伏业务目前仍以组件为主,短期内无法发展成为覆盖如硅片、电池再到组件
等产品的垂直产业链。公司长期看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光伏行业竞争激
烈,且公司组件板块尚未盈利,公司存在未来不能成功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或经营不
及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积极做好科学规划、稳步建设,努力改善业绩情况,
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3、诉讼风险
近年来,公司诉讼纠纷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公司将投入更多精力做好诉前风险防范
、诉中案件处置、诉后复盘总结分析;对于诉讼案件,通过司法程序全力避损、挽
损;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依法合规工作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
产品和服务质量,减少商业纠纷。
4、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司轻量化汽车下游客户
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威睿等,上述客户业
务规模相对较大,客户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合
作关系,但不排除未来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生产
经营情况发生波动,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减少,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
波动。为此,公司将积极招聘市场和技术人才,加强市场开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
采用参加行业会议、客户拜访及引荐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增加业务收入,减少客
户集中度风险。
5、技术更新和竞争风险
公司所属的行业有技术更新快、研发投入高、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
等特点,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
,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企业进一步集中,
使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创新,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
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将削弱已有的竞争优势,从而无
法及时地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
公司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跟踪前瞻性技术,积极更新生产工艺,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业务拓展及对外投资风险
公司在保持轻量化汽车业务和智能装备业务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契机
,布局光伏行业。但受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存在差异,光伏行业
资金需求大等因素影响,存在公司管理运营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导致业务拓展不如
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吸引行业专业人才,增强产品竞争力,在合理控制风险
的前提下,积极寻找优质的行业合作伙伴,探索多重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
调整策略,降低业务拓展风险。对外投资是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慎重决策,
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投资过程中受政策、管理及合作方等不
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如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受技术研发、资金投
入、管理能力、合作商履约等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造成项目中止或终止;在
项目运作过程中,也受到经济环境、交易方案等变化带来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及
时关注内外部环境、资金使用情况、行业发展、政策变化等因素,提前预判及解决
各项不利因素,加强调研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努力降低公司投资风险。
7、行业与政策变化风险
新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
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以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
成为世界能源版图中最为热门的竞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日益加快
,未来可用资源、竞争格局、技术变化、需求波动、互补产业发展以及替代产品的
产生,都有可能对公司所在行业造成冲击。伴随行业参与者急速增加,竞争将趋于
充分,行业将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若各国产业扶持政策出现不利调整,光伏
装机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我国目前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但也不排除将来政策
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结合自身发展战略
,合理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同时公司也将做好充分准备,优化战略布局,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政策过渡期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8、不可抗力风险
地缘政治矛盾的持续加剧、全球通胀的高企、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全球供应链
的持续调整。此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
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对不可抗
力风险的分析预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大战略客户的开发力
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新余海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1650.31|    18163.55|
|新余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153.25|    20600.28|
|江苏微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1.12|      764.24|
|江西省海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000.00|           -|           -|
|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200.00|    -1374.54|      204.35|
|福建海源三维高科技有限公司|             -|      -70.92|     3280.23|
|福建海源微赛新材料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8000.00|     -758.69|    43864.78|
|福建省海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000.00|     -631.89|    25964.03|
|苏州海源供应链有限公司    |       1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