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 安徽板块 反内卷概念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QFII重仓 超超临界发电 央国企改革 煤化工
许可项目:煤炭开采;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电气安装服务;公共铁路运输;建设工程施工;燃气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矿物洗选加工;煤炭及制品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节能管理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铁路运输辅助活动;土地整治服务;固体废物治理;雨水、微咸水及矿井水的收集处理及利用;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和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对外销售煤炭和电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共有5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新集一矿(180万吨/年)、新集二矿(270万吨/年)、刘庄煤矿(1100万吨/年)、口孜东矿(500万吨/年)、板集煤矿(300万吨/年),生产矿井合计产能2,350万吨/年。公司控股利辛电厂一期(2*1000MW)和利辛电厂二期(2*660MW),开工建设上饶电厂(2*1000MW)、滁州电厂(2*660MW)、六安电厂(2*660MW),参股宣城电厂(1*660MW,1*630MW),拥有新集一矿、二矿两个低热值煤电厂。
(一)煤炭行业。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在供需格局变化、政策调控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动力煤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运行。随着迎峰度夏耗煤旺季来临,价格将小幅震荡上行,但在电煤保供政策及新能源发电增长形势下,价格上涨空间及持续性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煤炭供应方面,随着安全生产月结束和环保督察收尾,主产区煤矿开工率有望回升,产量存增长预期,进口煤量维持高位但增长空间有限,整体供应相对宽松。在需求方面,电力行业需求虽有季节性增长,但受新能源替代影响,增长幅度有限;建材、化工等非电行业因季节性淡季及企业错峰生产等因素,需求增长乏力,整体需求相对疲软。此外,政策面将继续保持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度,确保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二)电力行业。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39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5%左右。
(一)资源储量优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淮南新集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05〕2633号),公司矿区总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含煤面积684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01.6亿吨,资源储量约占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总资源量的40%。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矿权内资源储量61.85亿吨,现有矿权向深部延伸资源储量26.51亿吨,共计88.36亿吨,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二)区位优势。公司地处安徽省中部,紧邻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华东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及发展对电力能源供给保持长期需求,公司贴近主要客户所在地,运输距离较西北及北方煤炭生产基地相比近1,000公里以上,具有供应灵活和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所属矿区内铁路运输十分便捷。(三)煤种优势。公司所产煤种属于气煤和1/3焦煤,质量稳定,具有中低灰,低硫、低磷和中高发热量的本质特征,是深受客户青睐的环保型煤炭商品。全硫含量低的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燃煤热效率较高且节省环保费用优势,特别是可以降低脱硫装置的投资。(四)管理优势。公司在建立之初,曾因创造性地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创造了闻名全国煤炭行业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经验,并于2007年整体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具备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公司持续强化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煤质管理、投资管理等,努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五)煤电一体化优势。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建设新型煤电一体化基地。目前,公司控股的利辛电厂一期、二期和参股的宣城电厂一期、二期已投产运行,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约50%,开工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后续电力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公司煤炭产能和电力装机将逐步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016年7月25日公告称,公司收到第一大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关于国投新集股票复牌的通知》,为促进中央企业产业优化整合,提质增效,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拟将其持有公司的股份无偿划转至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其他企业,划转对象与划转路径在进一步协商中。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持有*ST新集91222.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2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2016年7月7日公告称,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告,公司参股的安徽省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皖天然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主板发审委2016年第105次会议审核通过。公司持有皖天然气1411.2万股,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5.60%。该部分股权自皖天然气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2015年,公司共生产原煤1857.90万吨,商品煤1480.85万吨;商品煤销量1486.0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7.7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97亿元,实现净利润-25.63亿元。截至2015年末,公司共有5对生产矿井、2对在建矿井,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新集一矿(390万吨/年),新集二矿(290万吨/年),新集三矿(75万吨/年),刘庄煤矿(1140万吨/年),口孜东矿(500万吨/年),生产矿井合计产能2395万吨/年;在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板集煤矿(300万吨/年),杨村煤矿(500万吨/年)。
公司初始投资5247.1万元持有交通银行505.4万股,截至2015年末,该股权期末账面值为3254.9万元。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其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为5.77元,公司按收盘价确认其公允价值为29,162,560.90元。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变现不存在重大限制。
公司以自有资金1.25亿元受让国电安徽电力持有的国投宣城25%股权,由此公司合计持有国投宣城发电49%股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