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 中银证券 | 武佳雄,顾真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科工(601226)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盈利均实现同比增长;公司新签订单实现高增,氢能新业务具备亮点;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年公司盈利同比增长18.11%: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5.41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盈利1.15亿元,同比增长18.11%;扣非盈利0.80亿元,同比增长24.48%。2024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11.31%,同比增长0.58pct;实现综合净利率1.56%,同比提升0.19pct。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减亏: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14.97亿元,同比增长17.42%;实现盈利-0.82亿元,同比增长15.18%。实现扣非盈利-0.83亿元,同比增长17.80%。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7.55%,同比下降0.55pct,环比下降2.49pct,实现综合净利率-5.64%,同比提升1.95个百分点。 公司新签订单规模高增,传统业务起量: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规模142.72亿元,同比增长54.19%;截至2024年末在手销售合同金额达到155.15亿元,同比增长79.63%。2025年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保持增长,2025年1-3月,公司新签销售合同39.00亿元,同比增加8.15%。我们认为,公司新签订单高增速有望对2025年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氢能新业务具备亮点: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一体化是公司氢能发展方向,氢气制醇氨可与公司物料输送、热能工程业务有机结合。公司布局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技术,核心原材料自制;在应用方面,已经开发完成了20万吨低温低压绿色合成氨工艺包技术、万吨级绿色甲醇工艺包技术;积极开展绿氨和绿醇在清洁动力燃料、清洁电力燃料(火电掺烧)方面的试点研究及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一体化产业,跟进印尼巴淡、越南广治等风光氢储化大基地项目风光电制氢醇一体化项目。 估值 结合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公司新签订单规模,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26/0.36/0.42元(原2025-2026年预测为0.28/0.38元),对应市盈率23.1/17.0/14.3倍;考虑公司在手订单,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氢能政策风险;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需求不达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
2025-04-29 | 信达证券 | 左前明,郭雪,吴柏莹 | | | 查看详情 |
华电科工(601226)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5.41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8.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24.48%;基本每股收益0.0993元/股,同比增长18.36%。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4.97亿元,同比增长17.42%;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15.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7.8%;基本每股收益-0.0707元/股,同比增长15.13%。 点评: 热能工程与高端钢结构业务表现优异,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氢能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4.7、18.19、29.07、12.43、0.79亿元,分别同比-2.57%、+51.16%、+20%、-17.34%、-84.66%;其中热能工程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系2023年新签合同较多,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为新投建的华电新能源高端装备公司实现投产并取得收入。整体毛利率为11.31%,同比提升0.58pct,其中生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氢能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72%、11.37%、12.71%、2.2%、35.54%,分别同比-0.89pct、-2.31pct、-1.02pct、+4.54pct、+22.48pct。 新签合同再创新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2024年新签销售合同142.72亿元,创历史新高;25Q1公司新签销售合同39亿元,同比增加8.15%,已中标暂未签订销售合同11.17亿元。2024年,传统业务方面,公司成功签订近年来合同金额最大的北方华锦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青海华电格尔木一期2×660MW煤电项目钢结构冷却塔EPC总承包合同;战新业务方面,公司签订首个滩涂光伏PC总承包浙江华电温岭石塘200MW滩涂光伏发电项目PC总承包合同、首个海洋牧场项目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桁架式)重型网箱试验项目、首个集团外光火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沧州光火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在国际业务方面,聚焦能源、基建领域,签订首钢秘鲁项目推动物料输送业务首次进入南美市场,签订印尼宾坦南山工业园氧化铝配套7万吨级码头工程港机设备供货项目填补公司在门机业务领域的空白,签订Ithaca项目地勘合同,为后续进一步拓展印尼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九大业务六大增长策略为公司保驾护航。2024年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切实提升,获得省部级奖项10项,新增专利224项,其中新增国内发明专利88项,新增国际发明专利10项。公司明确“九大业务、六大增长策略”,九大业务是指做精物料输送、做优热能、做大钢结构、做强海上风电、做专装备制造、做新智慧港口、做实氢能、做快光伏、做宽低空+;六大增长策略是指创新驱动、国际驱动、产融驱动、管理驱动、数字驱动和平台驱动。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新签销售合同150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15.10%,利润总额2.585亿元。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7.02亿元、97.25亿元、107.65亿元,增速分别为15.4%、11.8%、10.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2.36、2.88亿元,增速分别为90.4%、7.7%、22%。 风险因素:在手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 |
2025-04-25 | 国金证券 | 唐雪琪,姚遥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科工(601226) 业绩简评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1亿元,同比+5.11%;实现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18.11%;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同比+17.42%;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15.18%。 经营分析 24年新签销售合同再创新高,传统业务景气延续。公司2024年全年新签合同142.7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于2024年确认收入31.95亿元。2025Q1新签合同39亿元,同比+8.15%,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达到11.17亿元。传统火电、物料搬运等业务支撑半壁江山,24年高端钢结构工程、热能工程、物料输送业务收入分别为29.07/18.19/14.70亿元,同比+20.0/+51.2/-2.6%。 海洋工程业务经验丰富,将成公司新兴成长点。24年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收入为12.43亿元,同比-17.34%,主要系部分存量项目尚未开工,新签合同在报告期内尚未形成收入规模。公司在海洋工程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参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建设项目40余个,完成了600余套单桩基础施工、640余台风机安装,累计敷设海底电缆1,000余公里。年初以来,国内海风项目推进持续加速,江苏、广东过去遗留的项目基本都已正式开工;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提发展海上风电、深海科技,“十五五”周期海风等海上工程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海风建设进度将加快,为公司带来新的订单增长点。公司目前在手共约44亿元海上风电项目——阳江三山岛、中广核帆石和龙源射阳。 向一体化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产业。24年公司氢能业务收入0.79亿元,同比-84.66%,主要系报告期内在执行项目较少。央国企牵头+氢能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各大绿氢示范项目也陆续开始动工,25年1~4月电解槽共招标约719MW,同比增长达4.2倍。公司制氢设备已在华电达茂旗等项目上实现商业化运行,未来公司将积极布局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一体化产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造持续性收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5~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0/2.97/3.8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50倍、24.45倍和18.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风险;下游行业发展和政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毛利率下降。 |
2024-12-09 | 国信证券 | 王蔚祺,徐文辉 | 中性 | 调低 | 查看详情 |
华电科工(601226) 事项: 10月28日,华电科工发布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26亿元,同比+25.1%,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29.9%。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12%,同比-2.9pct,净利率2.2%,同比+0.15pct。其中公司2024Q3实现营收19.95亿元,同比+27.6%,环比+20.4%,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同比+208%,环比-47%,Q3实现毛利率10.1%,同比-1.6pct,环比-7.1pct,实现净利率3.5%,同比+2.1pct,环比-4.6pct。 国信电新观点:1)公司新签合同续创新高,火电灵活性改造有望推进。2024年1-9月,公司新签销售合同95.32亿元,同比增加61.6%,其中对应Q3新签订单22.1亿元,同比+21.1%,已中标暂未签订销售合同23.63亿元,我们估计火电相关业务为新签订单主要贡献。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国家积极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目前公司已具备基于熔盐储热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灵活性改造的系统方案设计和集成能力,后续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成长。 2)海风延续高景气,公司有望受益。海上风电方面,沿海省份“十四五”规划开工建设计划容量超过80GW,新增容量超过40GW,目前全国已核准未建容量约为27GW,公司披露截至2024年半年度,已参建海上风电项目30余个,完成风电基础施工近600套、风机安装640余台,敷设海底电缆1000余公里。业务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10余省份。我们预计2025年海上风电市场迎来高速增长,装机容量有望实现50%以上并且项目的深远海域占比显著增加,在2025年招标的海风项目有望超过25GW,订单与交付景气度共振,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3)积极布局氢能、醇氨、重力储能等新业务。1.氢能方面,公司已成为推动华电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三大氢能项目,即达茂旗项目、青海德令哈项目、辽宁华电铁岭项目已成功实现商业运行。2.醇氨方面,公司积极开展万吨级合成氨工艺多稳态优化及柔性调控技术研究,持续探索绿色合成氨工艺技术、氨合成塔内件、甲醇反应器等装备,已获发明专利,同时自主研发“燃氨替油”稳燃技术,开发纯氨燃烧器应用于火电掺氨。3.重力储能方面,公司稳步推进重力储能运动仿真系统开发工作,加入南方电网储能开发创新联合体研究平台并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及企业共同开展重力储能科技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未来氢能、醇氨、重力储能等新兴业务也将助力公司成长。 4)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和评级,给予“中性”评级。由于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业务开工节奏整体有所推迟,公司已签项目启动较晚,在手订单转化推迟。同时公司船机利用效率不高,较高的船机固定成本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因此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76/2.97/3.33亿元(原预测24-25为4.44/5.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1%/68%/12%,PE估值为44.5/26.4/23.6倍。由于短期业绩承压,盈利预测下调,我们下调公司评级,给予“中性”评级。 5)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火电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造成盈利能力下降。 |
2024-10-29 | 国金证券 | 姚遥,张君昊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科工(601226) 业绩简评 10月28日晚间公司披露24年三季报,1~3024实现营收49.3亿元,同比+25.1%:03实现营收19.95亿元,同比+27.6%。1~3024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29.9%;Q3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202.3%。 经营分析 下游火电CAPEX持续增长,前期订单落地确收。1~3Q24火电行业实现投资完成额870亿元,同比+27.3%,Q3增速逐月扩大,验证容量补偿机制落地以来新建火电推进较快。23年公司新签合同92.56亿元,火电相关业务订单占大头,23年内未确收合同额达62.76亿元,今年有望加快落地。盈利能力看,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3Q24毛利率为10.1%,同比略降1.6pct。 火电灵活性改造、海风建设需求有望接棒,贡献订单。1~3Q24公司新签订单95.3亿元,同比+61.6%(单Q3新签订单22.1亿元,同比+21.1%);已中标暂未签订销售合同23.6亿元,火电板块预计仍为拿单主力。调峰新政对火电改造形成倒逼、刺激改造;江苏、广东用地审批逐渐明朗、海风建设进度有望加快,未来均有望接棒形成新的订单增长点。 政策与新商业模式落地,公司布局氢能、氨醇,抓住能源新方向。中央和地方氢能相关政策不断出台,驱动行业发展,并逐步形成“风光-绿电-储能-绿氢-绿氨绿醇”从资源端到消纳端的全产业链。公司三大制氢项目均成功实现商业运行,其中达茂旗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兼具碱性和PEM制氢两种技术路线,具备标杆意义,行业放量下公司具备项目背书,将充分受益。同时,公司积极跟进辽宁、吉林、越南、印尼等风光电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开拓一体化商业模式,创造稳定现金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3.5/4.0亿元,EPS分别为0.23/0.30/0.34元,对应PE分别为25倍、19倍和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火电投资额不及预期、海风建设速度不及预期、氢能及氨醇等新业务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2024-05-17 | 国金证券 | 姚遥,满在朋 | 买入 | 首次 | 查看详情 |
华电重工(601226) 投资逻辑 传统能源+新能源,大电源侧投资建设火热,驱动公司业务成长。公司隶属华电集团资源丰富,业务涵盖火风光氢四大领域,提供EPC 和设备产品,主要成长点在于火电、海风和氢能板块,受火电增量建设及存量改造、 新增海风装机和氢能设备需求高景气驱动。 火电投资再入景气周期,热能工程龙头优势稳固。 11M23 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地稳定长期收益预期, 1Q24 火电投资额同比+52.4%,火电投资再入景气周期, 驱动四大管道系统、空冷系统为主的辅机设备需求旺盛。华电集团火电装机占全国 9%,公司对集团内销售占比近 50%, 受益于集团订单资源,辅机系统实现高市占率, 其中管道市占率达 50%,行业格局稳定下龙头地位显著。 21 年火电保供作用受到重视, 但开工情况不及预期, 随着新能源消纳问题加剧和相关政策落地, 23 年下半年起开工加速, 新建系统及存量改造共同驱动公司热能工程业务成长, 近三年相关合同总额超30亿元。 进军风电行业受益高景气,海风+陆风齐发展。 风电装机进程加速,陆风装机平稳发展, 海风装机确定性高, 我们预计 2024/25 年海风新增装机将达 13/24GW, CAGR 达 78%,行业延续高景气。 公司已突破海外业务, 形成了制造、施工、安装的海风一体化布局,具备资源及区位优势: 1) 充分发挥子公司重工机械、曹妃甸重工、武汉华电三大基地丰富的钢结构制造经验优势; 2) 充分发挥在曹妃甸自有临港基地的优势,开拓深远海海风作业, 并且享受区域优势,将受益于唐山市“十四五”期间开工海风 3GW 的规划落地。 协同集团氢能业务落地突破,“制、储、用”一体化布局。 以政策规划指引、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为导向, 国内立项的绿氢产能已达580 万吨,开工率达到 36%, 绿氢进入高增速发展阶段。公司氢能工程业务涵盖制氢、储氢、醇氨应用、氢能项目 EPC 等多个环节,背靠华电集团,已完成德令哈 PEM 制氢、铁岭离网风电制氢、达茂旗风光储氢用一体化制氢三大项目,并于 23 年实现了 5.1 亿元收入,同时可协同主业拓展, 如推进海上风电制氢、绿氢制备绿氨绿甲醇等,开展一体化项目服务, 实现差异化竞争, 产品已开启项目验证, 集团协同+外部拓展双线发展,公司氢能订单将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 24-26 年公司实现营收 86.64/104.28/124.78 亿元, 归母净利润 2.75/3.35/4.25 亿元,对应 PE 24.7/20.3/16.0 倍。公司背靠华电集团资源丰富, 火电、海风和氢能多点开花,给予公司24 年 30XPE, 对应目标价 7.0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集团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新兴业务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2024-05-07 | 中银证券 | 武佳雄,顾真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重工(601226)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盈利分别同比-69%/+12%;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持续增长,氢能业务收入高增;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68.53%: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1.74亿元,同比减少12.57%;实现盈利0.98亿元,同比减少68.53%;实现扣非盈利0.65亿元,同比减少77.65%。2023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10.73%,同比下降2.12个百分点;实现综合净利率1.38%,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根据年报数据计算,2023Q4公司实现盈利0.15亿元,同比减少90.77%,环比减少37.32%;实现扣非盈利0.04亿元,同比减少97.26%,环比减少80.73%。 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减亏11.53%: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增长41.55%;实现盈利-0.97亿元,同比减亏11.53%;实现扣非盈利-1.01亿元,同比减亏9.2%。 新签订单量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新签销售合同92.56亿元,同比增长4%;24Q1公司新签销售合同36.06亿元,同比增长180.40%,已中标暂未签订销售合同15.51亿元。2024年4月,公司与浙交矿业、北方华锦浙江天虹签署多个物料输送、燃煤管道业务合同,新签订单量稳步提升 氢能业务收入高增:2023年公司积极推动内蒙古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辽宁铁岭25MW离网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等多个制氢项目执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109,044.77%,利润贡献0.68亿元。2024年公司将积极配合在新疆、内蒙、辽宁、吉林等地推广新能源制氢及绿色醇氨项目。公司计划到2025年掌握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氢燃料电池装备(分布式发电)、氢储运设备在内的核心技术,并建立设备制造能力,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开展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 估值 结合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公司新签订单规模,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24/0.28/0.38元(原2024-2026年预测为0.36/0.43/-元),对应市盈率24.7/20.5/15.2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氢能政策风险;价格竞争超预期;下游需求不达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
2024-04-28 | 民生证券 | 李阳,赵铭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重工(601226)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71.74亿元,同比-12.57%;归母净利9752万元,同比-68.54%;扣非归母净利6466万元,同比-77.66%。其中,23Q4实现营收32.37亿元,同比+18.63%,归母净利1469万元,同比-90.77%;扣非归母净利441万元,同比-97.26%。2023年公司毛利率10.73%,同比-2.13pct,净利率1.38%,同比-2.4pct,其中23Q4毛利率5.68%,同比-9.7pct。受存量项目的减少,以及新签合同受执行周期影响转换率较低影响,2023全年收入增速下滑;海上作业船利用率降低,大额船机的固定成本对全年的业绩表现起到了较大影响。 24Q1公司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41.55%,归母净利亏损9713万元,同比减亏11.53%;扣非归母净利亏损1.01亿元,同比减亏9.20%;毛利率8.10%,同比-1.04pct。工程业务Q1开工较少且费用支出固定,常出现季节性亏损。 主业表现受合同执行周期影响,在手订单充沛。2023年公司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收入24.23亿元,同比-24.92%,主要受传统煤场封闭项目陆续结算影响,光伏等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物料输送工程业务受在手合同减少影响,实现收入15.09亿元,同比-42.22%;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实现收入15.04亿元,同比+31.19%,主要系2022年新签海上风电项目陆续执行确认收入;热能工程业务实现收入12.03亿元,同比+0.26%。从盈利能力来看,高端钢结构、物料输送工程、海洋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业务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3.73%、14.61%、-2.34%、13.68%,分别同比+0.95pct、+0.01pct、-11.65pct、+2.34pct。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92.56亿元,同比+3.55%,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20.64亿元;24Q1新签合同36.06亿元,同比+180.40%,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15.51亿元。2024年公司将积极跟进广东、辽宁、河北、江苏等地总容量约6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等项目,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推进印尼、乌兹别克斯坦、沙特、塞内加尔、刚果等国家的煤炭、钾肥、硫磺、盐、铁矿等散装物料输送项目。 氢能业务快速放量,显著贡献业绩提升。公司积极推动内蒙古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辽宁铁岭新台子一期25MW离网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等多个制氢项目的执行,自主研发的1000Nm3和1200Nm3级别的碱性电解槽成功应用于铁岭新台子一期项目和内蒙古达茂旗项目,并顺利产氢。2023年氢能业务实现收入5.14亿元,同比+109044.77%,营收占比由0.01%提升至7.16%,实现13.06%的毛利率(2022年为-93.5%)。2024年公司将积极配合在新疆、内蒙、辽宁、吉林等地推广新能源制氢及绿色醇氨项目,氢能业务体量有望持续高增。 现金流同比改善,期间费用率略有增长。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9.91%,同比+1.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5%、5.46%、3.36%、0.14%,分别同比+0.14pct、+1.06pct、+0.48pct-0.09pct。2023年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3亿元,同比+127.91%,主要系支付的税费金额减少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火电建设龙头,受益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空间扩容,②华电集团有望持续赋能新业务,③氢能业务打造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2.83、3.92和4.92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4、17、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煤电投资、新能源项目承接不及预期;氢能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
2023-11-22 | 中泰证券 | 耿鹏智 | 增持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重工(60122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报告。23Q1-3,公司实现营收39.38亿元,yoy-28.11%,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0.83/0.60亿元,yoy-45.6%/-53.16%;23Q3单季度,实现营收15.64亿元,yoy-24.21%,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净利0.23/0.23亿元,yoy-51.63%/-38.03%。业绩略低于预期。 23Q1-3营收、业绩承压,新签高增 公司23Q1-3实现营收39.38亿元,yoy-28.1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83/0.60亿元,yoy-45.6%/-53.16%,其中23Q3营收15.64亿元,yoy-24.2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23/0.23亿元,yoy-51.63%/-38.03%。业绩下滑主要系受合同签订执行周期影响,在执行合同在报告期内确认的收入有所减少,相应净利润也有所减少。 23Q1-3,公司新签合同额58.98亿元,yoy+35.68%,其中23Q3新签18.27亿元,同比增长42.73%。 23Q3毛利率修复持续,现金流改善 毛利方面:23Q1-3公司综合毛利率14.89%,yoy+3.29pct,其中23Q3综合毛利率11.74%,yoy+2.19pct。我们分析毛利率提升或系物料输送、高端钢结构、热能工程三主业毛利率提升拉动。23H1,物料输送工程/高端钢结构/热能工程毛利率分别22.3%/14.7%/18.0%,yoy+10.23/0.02/5.82pct。 费用方面:23Q1-3,公司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7.99%,yoy+2.49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3%/6.82%/0.05%/4.87%,yoy+0.36/+2.16/-0.04/+2.06pct。我们分析期间费用率上升或因公司营收规模下降所致。 现金流方面:23Q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6.20亿元,同比多流出0.90亿元,其中23Q3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93亿元,同比多流入0.11亿元。 发力热能工程四大管道业务,海风业务有望迎拐点 四大管道市场优势持续提升:公司紧抓煤电建设新机遇,大力拓展公司电厂四大管道等业务,持续提升公司在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机组管道预制市场的优势。23M1-M8,公司相继新签3个重大四大管道销售合同,总金额达7.27亿元。 海风业务有望迎拐点:核准看,23Q3,全国海风项目核准装机量达4.1GW;23Q1-3,累计核准10.1GW,高于2022年全年7.2GW。空间看,根据央视网,“十四五”期间,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80GW。2022年,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吊装容量30.51GW。以广东能源集团阳江青洲海上风电项目为例,其单位投资额达168亿元/GW,假设2025年全国海风累计装机容量达80GW,2023-2025年装机增量为49.49GW,对应海上风电投资额达8314亿元。项目看,9月25日,江苏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国能龙源射阳1GW海上风电项目已核准开工。 我们认为,海上风电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平价化逐步推进,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公司海上风电技术、装备优势兼具,工程经验丰富,积极筹划海风运维,海风业务有望迎拐点向上。 氢能业务步伐稳,营收初具规模 持续投入氢能产业研发:2022年,公司1200Nm3/h碱性电解槽下线。23H1,公司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结题,1500Nm3/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 制氢制氢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公司内蒙古华电包头市达茂旗200MW新能源制氢工程顺利完成11台碱性电解槽的生产制作。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于2023年9月27日产出氢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短期看,公司有望受益23Q3新签合同额高增;中长期看:1)海风市场空间广阔、核准提速,公司海风工程、钢结构板块有望受益;2)氢能业务开展迅速、23H1营收初具规模,产品落地、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有望持续抢占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四大管道优势突出、海风工程或迎拐点、氢能业务稳步推进,业绩成长空间和动能兼具,考虑到23Q1-3业绩受合同影响周期影响承压,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64.09、82.76、103.80亿元,同比-21.9%、+29.1%、+25.4%,归母净利润2.38(前值3.21)、3.51(前值4.20)、4.31(前值5.32)亿元,同比-23.3%、+47.9%、22.6%,对应EPS为0.20、0.30、0.37元。现价对应PE为28.1、19.0、15.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海上风电业务开展不及预期,氢能源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
2023-09-03 | 国信证券 | 王蔚祺,王晓声 | 买入 | 维持 | 查看详情 |
华电重工(601226) 受订单交付节奏影响,上半年收入利润同比下滑。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74亿元(同比-30.47%),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41.94%),扣非净利润0.37亿元(同比-59.25%),销售毛利率16.97%(同比+4.13pct.),扣非销售净利率1.57%(同比-1.12pct.)。公司2022年新签订单集中在下半年影响,主要合同在2023年上半年尚未执行,公司收入和利润短期承压。 各业务板块收入均有下降,氢能工程形成规模交付。分业务看,上半年公司物料输送系统工程收入5.65亿元(-57.44%),毛利率22.28%(+10.23pct.);热能工程收入4.07亿元(-26.80%),毛利率17.97%(+5.82pct.);高端钢结构收入10.47亿元(-9.14%),毛利率14.69%(+0.02pct.);海洋工程收入1.81亿元(-51.04%),毛利率7.96%(-0.86pct.);氢能工程收入1.64亿元,毛利率15.65%。 上半年新签合同增速超30%,风电、火电有望迎来交付旺季。上半年公司新签销售合同金额40.71亿元,同比增加32.74%,另外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17.70亿元,报告期末公司在手销售合同总金额为102.06亿元。上半年公司多措并举开拓风电塔筒业务新签合同超过11亿元,海上风电业务成功签订龙源海南海上风电升压站项目,实现海南区域市场突破。 达茂旗项目交付过半,中标集团外离网制氢项目。公司1500Nm3/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达茂旗项目顺利完成11台碱性电解槽的生产制作,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氢能业务方面公司积极跟踪重点项目,中标集团内离网风电制氢项目,签订集团外首台电解水制氢系统项目。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火电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造成盈利能力下降。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公司在手订单整体交付节奏和氢能订单情况,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2/4.44/5.86亿元(原预测值为4.44/5.85/7.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