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683 晶华新材 更新日期:2025-09-17◇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境内 | 74992.16| 12582.55| 16.78| 79.22| |境外 | 19665.18| 3134.50| 15.94| 20.78|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74099.18| 32591.50| 18.72| 92.3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668.97| -557.37| -4.08| 7.25| |其他业务 | 731.59| 185.85| 25.40| 0.39| ├────────────┼─────┼─────┼───┼──────┤ |工业胶粘材料 | 101503.43| 15093.12| 14.87| 53.85| |电子级胶粘材料 | 49359.60| 13547.42| 27.45| 26.19| |特种纸 | 19442.16| 3958.50| 20.36| 10.31| |光学胶膜材料 | 13668.97| -557.37| -4.08| 7.25| |其他 | 2422.04| -172.73| -7.13| 1.28| |化工 | 1371.95| 165.19| 12.04| 0.73| |其他业务 | 731.59| 185.85| 25.40| 0.39| |新材料 | -| --| -| 0.00| ├────────────┼─────┼─────┼───┼──────┤ |内销 | 145317.24| 24721.23| 17.01| 77.09| |外销 | 42450.90| 7312.90| 17.23| 22.52| |其他业务 | 731.59| 185.85| 25.40| 0.39| ├────────────┼─────┼─────┼───┼──────┤ |直销 | 88890.92| 19115.81| 21.50| 47.16| |经销 | 58169.02| 6051.42| 10.40| 30.86| |ODM | 40708.20| 6866.90| 16.87| 21.60| |其他业务 | 731.59| 185.85| 25.40| 0.39|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境内 | 63982.45| 10391.30| 16.24| 74.71| |境外 | 21656.96| 4196.08| 19.38| 25.2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化学原料 | 142006.17| 25880.72| 18.23| 91.1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096.50| -660.38| -5.04| 8.40| |其他业务 | 753.97| 259.36| 34.40| 0.48| ├────────────┼─────┼─────┼───┼──────┤ |工业胶粘材料 | 89201.93| 15331.73| 17.19| 57.23| |电子级胶粘材料 | 33183.18| 7996.62| 24.10| 21.29| |特种纸 | 16161.18| 2797.44| 17.31| 10.37| |功能性薄膜材料 | 13096.50| -660.38| -5.04| 8.40| |其他 | 2133.96| -507.40|-23.78| 1.37| |化工新材料 | 1325.93| 262.33| 19.78| 0.85| |其他业务 | 753.97| 259.36| 34.40| 0.48| ├────────────┼─────┼─────┼───┼──────┤ |内销 | 118237.36| 18702.25| 15.82| 75.86| |外销 | 36865.31| 6518.10| 17.68| 23.65| |其他业务 | 753.97| 259.36| 34.40| 0.48| ├────────────┼─────┼─────┼───┼──────┤ |直销 | 65418.67| 12688.75| 19.40| 41.97| |经销 | 52818.69| 6013.50| 11.39| 33.89| |ODM | 36865.31| 6518.10| 17.68| 23.65| |其他业务 | 753.97| 259.36| 34.40| 0.48|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以“多元产品为基、结构升级为翼、生态协同为势”,精准卡位胶粘产业增长 机遇。在市场规模扩容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下,通过深度赋能高增长产业、加速高 端产品突破,正打造“技术+市场+生态”的竞争壁垒,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 阶,为胶粘产业升级注入“晶华动能”。 公司布局工业胶粘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光学胶膜材料、特种纸、化工材料等多 元产品线,从基础工业应用到电子、光学等高精领域全面覆盖。既满足建筑装饰、 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需求,更深度适配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慧医 疗、具身智能等高科技驱动赛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胶粘解决方案”,以产品广 度夯实市场根基。 客户群渗透建筑装饰、汽车制造与售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储能电池、智慧医疗、航空航天、高铁轨道交通、智慧家电等核心领域,以 胶粘材料为纽带,深度融入高增长产业生态,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公司基于主营业务,探索新材料的新应用,布局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产品涵盖 机器人、医疗康养、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新场景。 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预测数据,预计2025年国内胶带市场规模达627 亿元,2021-2025年年复合增速4.99%;销量预计439亿平方米。伴随下游产业升级 ,中高端胶粘材料需求加速释放,市场增长空间明确。 国内胶粘行业头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化方向转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在 新能源产业,国产胶粘材料已实现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替代,包括电芯制造和PA CK制造过程中的各种胶粘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消费电子领域,国产替代趋势逐步 显现,特别是新型显示材料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光学薄膜胶(OCA)。 (一)工业胶粘材料 公司工业胶粘材料产品以美纹胶带为核心,并逐步拓展至和纸胶带、布基胶带等多 种产品,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是国内较早从事美纹纸胶带生产的企业之一。公 司的美纹胶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前列,其中耐高温美纹胶带产品性能优异 ,市场地位领先。现有工业胶粘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汽车制造及汽车美 容、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家具制造、文具、包装、交通(包括航空、高铁、轮船) 、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喷漆遮蔽、粘接、固定、保护、导电、绝缘、阻燃等功能 。 在建筑装饰领域,美纹胶带因其粘着力强、易撕易剥离、不损害底层材料的性能特 点,使其成为主要使用的胶带类型。建筑装饰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具有需求可持续性的特点,建筑物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多次装修,这为 工业胶粘材料提供了持续的需求。在2024年逐步企稳的基础上,预计2025H1行业整 体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如财政、货币 政策支持基建和保障性住房)、房地产风险逐步化解带来的市场信心修复,以及部 分细分领域(如城市更新、存量改造)的稳定需求。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 议中指出“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再次提 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将是未来行 业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在汽车制造领域,胶粘材料能满足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表面保护、部件粘接、喷漆 遮蔽、临时固定、标识标签、电磁屏蔽、绝缘保护等,使用的胶带种类较多,包括 纸胶带、PET胶带、PVC胶带、PP胶带、丙烯酸泡棉胶带、等等,成为汽车生产和组 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据新华社权威发布,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 2025年1至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 %和11.4%,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 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同时,上半年汽车总体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 万辆,同比增长75.2%。具体来看,国内市场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 明显改善,同比增速达10%以上,对车市整体增长起到很好支撑作用。 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将有助 于拉动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汽车产业将保持健康平稳运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 计,2025年汽车产业将呈现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协会 初步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在329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4.7%。 在汽车维修后市场,以美纹胶带为代表的胶粘材料广泛应用于车身修复、内饰修补 、风挡玻璃修复、密封防漏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喷漆分色和遮蔽过程中,成为必 不可少的耗材。另外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车辆的个性化改装也进入了 高速发展阶段,隐形车衣、改色车衣等产品收到消费者热捧,成为市场增长的热点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加上消费者对于车辆维护与个性化 改装的重视,预计未来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二)电子级胶粘材料、光学胶膜材料 (1)电子级胶粘材料 公司电子级胶粘材包括结构粘接、导电材料、屏蔽材料、绝缘材料、高性能压敏胶 制品等,其中公司导热导电、动力电池用胶粘材料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电子胶粘材料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用于电子元 件的粘接和固定,同时提供密封、导热、阻燃绝缘等附加功能。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电子胶粘产品能满足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VR /AR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维修过程中,在制程保护、结构粘结、元器件粘接 、密封、固定、缓冲等功能上的需求。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公司通过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几年前已经成功进入全球最 大的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供应体系,为电池组装过程提供各类胶带,包括PET胶带、 阻燃胶带、泡棉胶带等。通过定制化的产品组合,帮助电池企业在PACK组装过程中 完成电芯及各类阻燃、绝缘材料的准确、牢固的安装和固定。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子胶粘材料迎来了新的的发展机遇。近年 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率的快速增长,国产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及产能持续大幅 扩张,电芯、模组、pack用胶需求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及多家权威机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 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全年预测呈现乐观预期。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 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汽车总销量的44.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 销量为546.9万辆(乘联会数据),同比增长33.3%,渗透率达53.3%。中汽协常务 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 将达到160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出口再上新 台阶。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动力电池供需两旺,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约47%。据中国 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 销量为697.3/659.0GWh,分别同比+60.4%/63.3%,供需两旺。期内中国动力电池装 车量299.6GWh,同比+47.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得益于安全性和性价比优势,装车 量同比+73.0%至244.0GWh,占比81.4%,维持在较高水平。出口方面,虽受关税扰 动,但上半年累计出口仍同比+56.8%至127.3GWh,占销量的19.3%。 固态电池产业化再迎进展。今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5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为材料开发、工艺 优化、设备适配等环节提供统一的衡量指标,有助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协同,加速成 果转化。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产业对胶粘材料的性能要 求越来越高,有效推动了产品向专业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向更轻雹 更精密的方向发展,需要胶粘材料具备更强的粘接强度、更好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 。5G、透明显示、人工智能和折叠屏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对高性能电子胶 粘材料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对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 ,动力电池胶粘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热性、粘接性、阻燃性和耐温性等特性,以 满足电池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下一代电池技术快速发展, 例如固态电池接近量产,市场需要更多定制化的胶粘解决方案,例如更高绝缘和阻 燃性能,特定条件下可拆卸等需求应运而生。 随着下游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国产电子胶粘材料企业正利用其在 本土供应链中的优势,通过提供及时的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增强与下游客户的合 作关系,有望帮助国产电子胶粘材料在中高端市场份额上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2)光学胶膜材料 公司光学胶膜材料包括OCA、OLED支撑膜、折叠屏保护膜、硅凝胶、TPU等材料,产 品应用广泛,包括光学器件组装、显示器组装、镜头组装等,在智能手机、平板电 脑、智能手表、汽车显示器等终端产品中都有应用。其中OCA光学胶膜全称为光学 透明胶粘剂(OpticallyClearAdhesive),是一种特殊的无基材双面胶膜,主要用 于两层平板光学组件之间的粘结,具有高透光性、高粘接强度、耐水耐高温、抗紫 外线等特性,属于显示触控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粘接材料。 近几年,显示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其中,OLED和LCD作为当前显示技术的两大主流。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重 要代表,凭借出色的图像质量、较高的快速响应和刷新速率、和更薄更灵活的特点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不断渗透。当前AMOLE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 方案,此外,伴随着OLED方案的成本下降,智能穿戴、游戏屏等新应用场景的渗透 也将打开整体OLED显示市场的远期空间。 根据Trendforce,2025年第一季度OLED显示器出货量突破新高为50.7万台,同比增 长175%,同时预计2025年OLED显示器面板预计出货量达340万片,年同比增长69%。 整体面板市场受到关税政策调整的一定冲击,但OLED显示器面板所受影响相对有限 ,仍维持强劲增长态势。同时,2025年中国市场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亦进一步激发 了本土电竞消费市场需求,促使国内二线品牌加速拓展OLED显示器产品布局,为行 业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车载显示领域中主要显示产品为前(中控屏+副驾屏+液晶仪表)、后排屏以及HUD ,近年多出现大尺寸一体屏以及大尺寸HUD配置的车型,LCD凭借成熟稳定的性能、 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可视角度,成为车载显示的主要技术路线。据Sigmaintell 数据,2024H1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10英寸以上的产品占比达到了52%,同 比增长7%。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将带动车载显示市 场规模稳固上升,其中HUD和电子后视镜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预计2025年车载显 示市场规模可达1208.3亿元。 主要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1.消费电子市场 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技术创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稳步增长 的态势。市场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游戏设备、智能家居和VR/AR 等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①智能手机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智 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0.6%,达到12.4亿部。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 市场监测》服务的初步数据,2025年H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5.832亿部,同比微 增2.0%,延续2024年以来的温和复苏态势。地缘动荡+市场需求疲软,备受期待的 “AI换机潮”尚未完全到来的背景下,手机厂商正积极寻求差异化策略以求破局, 力图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在折叠屏手机市场,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 量将达1980万支,渗透率约1.6%,与2024年持平。TrendForce表示,折叠手机全球 销售成长缓慢的现象将于2026年出现转折。据CNMO了解,苹果很可能将在明年下半 年推出首款外屏幕5.5英寸、内屏幕7.8英寸的折叠手机。TrendForce预测,若苹果 正式入局,高阶消费者对折叠产品的关注度与接受度有望快速提升,并为智能型手 机产业注入创新动力。 ②PC电脑和平板电脑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于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 势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于5月12日最新发布的季度跟踪报告,该季度中国 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高达852万台,同比增长19.5%,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市场预期, 也标志着中国平板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调整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季 度全球平板电脑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出货量达到1200万台,市场份额高达35%,同 比增长5%。三星排名第二,出货量为710万台,市场份额21%,同比增长6%。小米排 名第三,出货量为310万台,市场份额9%,同比暴增57%。联想排名第四,出货量为 250万台,市场份额7%,同比增长11%。亚马逊排名第五,出货量为240万台,市场 份额也是7%,同比增长5%。 ③可穿戴设备及AR/VR IDC发布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 场在2025年第一季度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同比增 长10.5%,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4557万台。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货量 达到1762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7.6%。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正经历从“功能探索”到“场景落地”的转型。据IDC数据显示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出货 量将达275万台,同比增幅达107%。技术层面,光波导显示、MicroLED屏幕及低功 耗芯片(如高通XR2)的突破,推动产品向轻量化、高性能方向发展。 IDC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健康监测功能的深 化普及、智能手表性能提升与价格多样化、TWS耳机的持续渗透以及新兴市场的崛 起。智能手表和TWS耳机将是绝对主力,而健康管理是贯穿所有设备的核心价值主 张。 随着消费电子普及、柔性显示技术突破,尤其是折叠屏手机等新型终端崛起,对高 性能OCA光学胶膜的需求持续攀升。OCA作为显示触控领域核心粘接材料,其高透光 性、高粘接强度等特性,成为支撑屏幕轻薄化、柔性化的关键,推动全球功能材料 市场保持增长态势。 国产替代: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竞争格局:全球市场长期由3M、Tesa、三菱化学、LG化学等国际大厂主导,但 国内企业凭借技术创新(突破高端应用壁垒)与成本优势,已在消费电子、折叠屏 等领域实现突破。 2、驱动因素:发展前景:折叠屏打开增量空间折叠屏手机等新型终端的快速渗透 ,将持续拉动高端OCA胶膜需求。国内企业正从“技术跟跑”迈向“部分领跑”, 在产品性能、场景适配(如折叠屏耐弯折要求)上不断突破,叠加本土供应链响应 速度优势,有望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对企业而言,深耕折叠屏等前沿场景、强化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协同,将是把握国产 替代红利的关键。 3、政策支持:光学膜、新型显示材料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产替代提供政 策红利。 4、供应链需求: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下游企业对本土供应链稳 定性需求提升,加速国产材料导入。 5、产业基础:中国在LCD/OLED领域全球市占率超70%,技术、成本、效率领先,为 OCA等配套材料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3)TPU车衣膜及汽车窗膜 以TPU为基材的车衣膜及汽车窗膜,凭借高强度、高韧性、耐老化等特性,具备抗 冲击、抗穿刺、抗腐蚀等多重防护能力,相较传统材料更具三大突出优势: 1、外观性能:更高光亮度,优异耐黄变能力,长期保持车辆美观; 2、功能特性:划痕自我修复技术,减少日常损伤维护成本; 3、耐用性:强耐候性,适配复杂环境,延长保护周期。 2025年车衣膜市场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技术创新、品牌竞争和消费趋势都在发生深 刻变化。技术创新(如更优修复性能、环保材质)、品牌竞争加剧、产品多元化( 适配不同车型与场景)成为主流趋势,企业需以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巩固竞争力。 (三)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 公司产品矩阵以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核心,积极布局电子皮肤传感器,覆盖机 器人触觉、新能源电池、3C消费电子、医疗康养等多类模组。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行业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产业化发展 有望显著提速。根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 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 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全球市场方面,预计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692亿元,2035年或突破1540亿美元。瑞银集团预计到2050年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万亿至1.7万亿美元,年度需求将提升至86 00万台,全球保有量将突破3亿台。 国家和地方均高度重视具身智能发展,谋划和推出相关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 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同步强调发展智能机器人。工业和信息化 部将在今年制定出台具身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政策,重庆、北京等地也发布了相关支 持政策。 电子皮肤是实现“具身智能”关键环节。要想与人类一样适应精细、复杂、多变的 工作场景,机器人需要通过触觉完成“传感-感知-决策”过程,其中,电子皮肤是 人形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交互与智能化的关键一环。 (四)特种纸行业 公司特种纸产品主要为胶粘用纸和吸水纸,胶粘用纸包括美纹纸、和纸、美光纸, 可作为生产胶粘材料的基层,也可用作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印刷材料等;吸水纸 广泛用于生产医疗湿巾、生活用湿巾等产品。 特种纸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和性能的纸张,在制造过程、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等方 面都有特殊的设计,具备普通纸张所没有的特性,如耐热性、防水性、防伪性等, 这些特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和需求。因其独特的性质,特种纸在多个行 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具有产量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 近年来,全球特种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各行业对特种纸需求的不断增加,以 及特种纸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在国内,特种纸行业也呈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行业对特种纸的需求;另一方 面,国内企业加大了对特种纸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逐渐替 代部分进口产品。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特种纸行业仍存在一些差距, 如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等。 近年来,伴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释放,全球特种纸市场发展迅速。在2024年,全球 特种纸市场规模达到497亿美元;并且预计在2025-2029年间,得益于应用范围的逐 渐拓宽及新兴市场的加速崛起,这一数值还将维持着超过6.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 加,到2029年有望突破670亿美元。未来,环保政策、高端制造业扩张、新兴市场 消费升级,共同推动特种纸市场的高速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多重不确定性交织的宏观环境下实现温和增长,年化增 速达2.4%(据摩根大通全球经济监测数据),整体呈现“低波动、弱复苏”特征。 同期,中国经济依托精准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顶住内外压力实现质效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为稳定全球经济 增长格局提供了核心支撑与确定性动能。 在此宏观经济环境下,公司紧跟市场动态,精准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深化内部 管理流程迭代优化,提升运营效能,优化非核心成本结构;另一方面,聚焦核心业 务赛道,加大研发资源投入,拓展新兴市场领域,挖掘增量利润空间,构建可持续 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3%。归属于母公司的 净利润为3,767.4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30%。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36.5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2%。公司新增产能逐步 释放,在核心产品的销售上,通过优化产品性能、拓展销售渠道,产品市场占有率 稳步提升;同时,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随着新业务逐步取得进展,为公司注入新 的发展动力。 (一)三大事业部协同突破:销售、研发、产能全面发力 工业事业部:聚焦销售、交付、研发三端协同发力 (1)销售端,以推广新产品、开拓新市尝新客户为核心,持续强化自有品牌管理 ,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在电子电器、医疗领域的产品营收比例,突出产品结构的差 异化和功能性,挖掘业绩增长潜力; (2)生产端,推进四川工厂正常交付,借智数化提效、稳质、保交付,夯实生产 保障; (3)研发端,围绕行业方案完善和成本优化,按计划开发家装、汽修等行业新型 号:完成6款自产纸打样,7个型号的成本优化方案从5月起用新配方生产。通过产 品升级和降本,给销售端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助力企业形成“研产销”闭环,推 动持续发展。 电子事业部:运营成果显著,销售与生产多维度突破 (1)销售端,公司已经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头部客户的主要供应商;高性能丙烯 酸泡棉推广成效明显,完成了8家OEM厂商的材料技术对接,以及21家二级加工厂的 送样和报价流程,还通过了2家Tier1的产品验证; (2)生产端,实现电子产品产量同比显著增长,依托生产效率优化实现了降本增 效,充分体现出公司强劲的经营韧性和成长潜力。 (3)研发端,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适配性上,公司积极推进不同形态电池所需的新 技术、新材料突破;技术支持上,助力汽车座椅胶粘材料性能提升,相关产品已实 现小批量出货;通过产品迭代更新,获得了行业内知名家电企业的认可;丙烯酸泡 棉胶带研发中,对标国际知名企业的主流产品已完成开发并有销售记录。生产、技 术、流程的高效配合与创新突破,为业务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矗 光学事业部:专利筑基,量产领跑,终端突破,打破进口垄断、引领行业替代 (1)研发端,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专利申请方面,完成多篇发明专利,涵盖低粘 度、增强耐候性、多种方式的增减粘等技术。 (2)销售端LCD:LCDOCA产品实现稳定量产,保障下游市场的持续供应需求。 OLED:折叠OCA产品已稳定量产;OLEDOCA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同时抗冲击TPU、 抗冲击OCA等关键OLED光学材料完成验证并通过审核,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矗 汽车屏幕:车载OCA产品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的审核,加速推进车载场景的市场 渗透。 从专利布局到产品落地,多维度夯实技术竞争力,为市场拓展与业绩增长注入强劲 动力,彰显在光学胶等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与产业化能力; (3)车衣膜业务 始终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通过产品迭代、生态构建、渠道拓展与数 字化运营的多维发力,持续强化市场竞争力,实现晶华品牌与合作伙伴的共赢发展 。 在产品创新上:聚焦功能升级,新一代水晶系列车衣和新能源车专属安全窗膜,精 准匹配需求,产品矩阵持续优化,夯实市场基础;在生态构建上:围绕产品供应、 运营机制及营销等多个维度,为合作伙伴赋能,创新推出“晶华生态圈”模式,实 现共赢机制;在渠道建设上,全国授权店数量突破800家、4S店合作店达300余家, 实现区域市场深度渗透,形成广泛、层级清晰的终端网络;以产品为基石、生态为 纽带、渠道为支撑、数字化为引擎,持续深化“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不仅巩 固了在汽车膜领域的市场地位,更以共赢模式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布局新赛道,以多模态柔性传感器开拓增长新极 公司于2025年6月控股成立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 为核心,布局机器人、医疗康养、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新场景,构建“主业延 伸、新域突破”发展格局。目前公司处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阶段,规划如下: (1)产品矩阵:聚焦场景,精准突破以“柔性传感加持场景适配”为核心,突出 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与应用落地能力1、机器人领域:已成功开发用于灵巧手 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实现对物体触感、轮廓的精准感知;目前正与灵心巧 手和其他终端下游客户联合推进全掌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的项目开发,未来 有望赋能机器人手部操作的灵活性与智能化升级,并逐步延伸至机器人其他身体部 位。 2、医疗健康领域:与国内脑科学领域专家团队深度交流,重点研发针对脑卒中患 者的监测康复外骨骼手套、步态检测鞋垫等产品。其中,监测康复手套可通过柔性 传感技术监测患者手部运动状态数据,融入脑机神经交互实现康复训练;步态检测 鞋垫则能实时捕捉步态特征,为下肢康复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3、工业与消费电子领域:响应政策与市场需求,依托现有业务的渠道和终端客户 资源,布局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电池包预检、便携设备)、消费电子交互(可穿 戴触控升级)、汽车智能座舱等场景,以传感技术赋能终端产品突破。 (2)战略价值:技术延伸,构建增长新极作为公司新材料赛道延伸布局,依托51% 控股协同主业优势,以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为核心,融入机器人智能化、医疗 康复精准化、消费电子升级等趋势赛道。通过场景化产品落地,在高速增长的柔性 触觉传感器市场抢占先发优势,既为现有业务拓展新应用场景,又以技术创新驱动 新的增长曲线,助力企业构建“主业稳固、新域突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司积 极推进与国内外主流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企业、工业和消费电子企业等的技术交流 合作和产品共研。 (三)高端产能布局与业务升级规划以高端产能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硬件优化与 管理升级,构建立体化发展格局。 (1)多基地协同,筑牢产能根基公司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多领域的产 能布局:安徽晶华的OCA光学膜胶带、硅胶保护膜等项目已于2024年完成,江苏晶 华电子材料技改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为业务扩张提供坚实支撑。全品类产能体系 ,既能满足多行业场景需求,又通过“生产基地-产品品类-应用领域”的协同,实 现规模效应与场景适配的平衡,强化市场供应能力与行业话语权。 (2)双维度升级,驱动效能提升1、工程及技改:硬件优化夯实基础聚焦生产硬件 升级,推进高端装备、关键设备的高质量升级,同步实施全流程节能技术改造,从 设备与工艺层面提升生产效率与稳定性,为高端产品量产提供硬件保障。 2、管理改善:全流程提效赋能运营从成本、设备、安全、流程四大维度发力:通 过TCM全面控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光学设备及环境管理精度;深化5S与安全管理 筑牢生产底线;规范工程项目管理保障执行落地。以精益化管理打通运营堵点,实 现“硬件和管理”双轮驱动。 (四)精益管理赋能,驱动效益提升 (1)数字化管理:信息化项目高效推进公司信息化项目WMSMESERP升级等项目有序 推进和落地实施,通过信息化系统贯通,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与协 同能力; (2)人才与组织:构建核心竞争力聚焦人才招聘与留用、培训发展、绩效管理三 大模块:优化薪酬福利、职业路径、文化适配性吸引人才;从资源投入、用人机制 、效果评估、完善培训体系、激发人才活力,支撑业务发展; (3)品牌与市场:新媒体和深度市场调研双轮驱动新媒体运营成果亮眼:“丙烯 酸泡棉”推文成流量标杆;视频号转发量可观,抖音内容精致获行业认可。同步开 展航空胶带、医疗胶带等市场的深度调研,明晰国产替代空间等格局,为业务突破 锚定方向,拓宽增长路径; (4)业务拓展:多行业深耕与突破工业胶粘材料围绕船舶、航空、军工、汽车四 大行业精准发力:船舶领域拿下供应商资质,携手润贝航科布局航空材料赛道,持 续挖掘军工类企业产品应用;加速推进在各行业的材料测试和验证。以“多行业、 细分赛道布局、精准链接”,为市场突破筑牢根基,驱动业绩增长。 (五)研发实力:高投入、全链条布局,突破核心技术 (1)研发投入与体系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650.53万元,同比增长21.24%,建立先进研发实验中心和 应用实验室,采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双轨模式,聚焦进口替代和产品升级。 晶华新材获得了CNAS“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可,自主建立了工业胶带、电子胶带 、光学胶带、高分子聚合等综合性研发中心。公司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多个实验室 ,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高分子联合研发中心。 (2)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 1、聚焦应用领域突破工业领域:在可降解材料、水性硅胶、抗UV压敏胶等领域取 得突破,新增MOPP产品线、PET硅胶产品线,适配智能家电、电子元器件需求;大 交通领域升级航空遮蔽胶带、高强度美纹纸胶带,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用于军工和航 天航空。 电池与汽车领域:紧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提前研究适配的材料性能,为未来 技术成熟后的大规模应用做好技术准备。同时,开发耐温抗翘曲的产品和高性能丙 烯酸泡棉胶,覆盖汽车内外饰粘接、座椅固定、轮胎静音棉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解 决方案。此外,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国产替代、技术升级,以及环保、新兴应用场 景和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提前储备技术,布局长期产品。 光学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在光学膜材料领域深耕全品类布局,已构建覆盖消费电 子、车载等多场景的全系列OCA产品矩阵。LCDOCA实现稳定量产,凭借可靠品质持 续保障下游供应;OLED进展显著,折叠OCA稳定量产,OLEDOCA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 ,抗冲击TPU、抗冲击OCA等关键材料通过验证,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汽车屏幕 ,车载OCA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审核,加速车载场景渗透。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品 类、完善供应链体系,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形成协同优势,全方位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逐步构建光学膜材料领域的全品类竞争壁垒。 公司聚焦AI终端用胶粘材料研发,针对AI手机、AIPC的高集成屏显、散热模组等需 求,开发功能性OCA光学胶、高导热率胶带等产品,已完成贴合性能与耐候性测试 。目前已与终端厂商联合验证,为AI终端轻薄化与性能升级提供材料支撑。 2、实现硅胶系产品矩阵 聚焦新能源、电子制程、医疗、工业四大应用场景,布局多元产品矩阵。新能源领 域,电芯隔热垫粘接,适配电池产业需求;电子制程场景,用于高温保护、制程保 护等多款产品技术,满足制程保护、粘接需求;医疗场景,医疗器械粘接技术储备 ,聚焦低极性基材粘接、柔性设计;工业场景,遮蔽类硅胶带、接驳硅胶带已量产 ,凭借耐温性好、适用温度范围广等优势,适配低表面能粘贴。各场景产品依进度 推进,从技术储备到量产,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精准对接多行业需求。 3、技术创新亮点 掌握流变技术与非牛顿流体原理,精准控稳涂层;洞悉光学膜涂层底层逻辑,可设 计多层光学涂层,定向优化性能;国内首个采用热本体聚合工艺生产OCA胶水,解 决UV聚合稳定性问题;折叠OCA应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提升柔韧性与粘结 力。 (六)以需为导,深化产学研与多元市场合作 锚定市场需求,构建“产学研、政企协同、资质建设”三维合作体系,相互支撑、 协同发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为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1)政企协同:链接资源,精准破局深度推进政企交流:开展江苏省新型显示联 盟交流、工信厅调研等20余次活动,与政府、行业协会互动11次。一方面,积累目 标客户资源,提升行业知名度与省厅影响力,高效捕捉政策风向;另一方面,借产 业联盟、政府调研契机,融入行业生态,为业务拓展争取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2)资质建设:认证赋能,高质发展公司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的认证,不仅提升 实验室信誉与国际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了内部管理,规范检测流程、强化质量管控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信任根基。 (3)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筑牢根基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 “研发课题、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协同模式。研发端,围绕市场需求联合攻关, 让产品创新更贴合应用场景;人才端,借高校资源育用适配人才,夯实创新梯队; 后续更将优化追踪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深挖高校资源价值。以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通“创新-转化-应用”链路,通过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驱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战略持续优化,彰显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构建了“公司-业 务-运营”三层联动的战略规划体系,以体系化布局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为可持续 发展筑牢根基。 (1)顶层设计:以愿景锚定战略方向通过梳理业务组合、强化核心能力,确保公 司战略与市场趋势、行业机遇深度契合,为业务拓展与运营落地提供清晰方向,保 持战略定力。 (2)业务单元:精准拆解,协同作战围绕多事业部、多业务单元,从职能战略维 度深度拆解,各业务单元既独立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又通过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能力互补,形成“单点突破、整体协同”的业务格局。 (3)运营支撑:全维度保障战略落地运营层通过组织、流程、绩效、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五大支柱,构建战略落地支撑体系。组织架构适配业务需求,流程优化提 升协同效率,绩效体系强化目标牵引,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共识,信息系统赋能数字 化管理。 (4)体系价值: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实现“顶层有方向、业务有路径、运营有保 障”。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运营效率上构建差异化优势,凸显公司战略管理的 强大驱动力。 (二)品牌竞争力:标准引领、资质背书,深耕头部客户(1)行业标准与资质深 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主导或参与“TPU隐形车衣”“汽车改装用改色膜”“生物 降解压敏胶和胶带”等团体标准,树立行业标杆。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荣誉,通过IATF16949(汽车质 量管理)、ISO9001、ISO14001、UL、ROHS等权威认证,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 方面表现突出。 (2)客户与行业地位1、已积累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弗迪科技等新能源电池企业 ,宇通客车、比亚迪、蔚来、理想、中车等整车及海尔、海信等家电厂商,京东方 、华星光电等屏显企业,华为、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在内的优质终端客户。同时 与灵巧手、机器人等多家企业开展技术联合开发,为产业化应用筑牢基矗 2、作为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粘胶剂标准化技术委员压敏 胶分会会员,成为多个协会理事、委员单位,行业影响力显著。 (三)产品战略:精准适配,赋能多领域升级聚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3C电子 、屏显应用场景,以定制化胶粘方案解决行业痛点,构建“精准适配、全链支撑” 的价值体系(1)新能源汽车场景:内外兼修,性能升级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智能化、高质量”需求,构建全流程胶粘方案: 内饰与光学:通过环保粘接技术实现内饰贴合,攻克车载显示高端粘接应用,提升 材料高端化适配能力。 外饰与功能:以丙烯酸泡棉胶带保障车身结构稳固;线束胶带规整线路、堵孔胶带 优化密封、车衣膜防护漆面;电池集成采用PET等功能性胶带,全面增强整车性能 与耐久性。 (2)3C电子场景:精密适配,体验升级聚焦3C电子“轻薄化、高集成、用户体验 ”需求,打造精细胶粘方案: 屏幕与结构:OCA光学胶实现屏幕贴合,防水泡棉保障密封;电池背胶、易拉胶优 化电池固定与维修便利性,PET单双面胶支撑内部组件粘接,从硬件层面保障设备 稳定性,以精密胶粘赋能3C产品体验升级。 (3)布局柔性触觉传感器场景以“柔性传感、场景适配”为核心,将技术创新与 人工智能、医疗等需求深度融合,通过细分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与应用落地能力,深 耕在机器人领域、医疗康健领域、工业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传感应用,以传感技术赋 能终端产品突破。 (四)产能与规模:布局全国基地,保障供应优势公司在江苏、安徽、浙江、四川 、广东设制造基地,产能规划包括: 四川晶华生产基地:规划10亿平方米新型胶粘材料、10万吨可降解纸基新材料,第 一期项目已于2024年年底完工,投产设备产能陆续爬坡,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工业 胶粘材料行业的行业地位。 江苏晶华生产基地:规划5,000万平方米光学胶膜、1.5亿平方米电子胶粘、1,500 万平方米TPU车衣膜及5万吨化学新材料;公司通过高端设备带动升级原有的产线, 通过产线升级和工艺优化,持续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中高端产品 及差异化路线奠定了基矗 安徽晶华生产基地:规划1亿平方米光电产品。 充足产能保障稳定供货,支撑下游客户供应链安全,规模化生产形成成本优势。 (五)产业链整合:垂直布局,强化一体化优势上游:布局特种纸、胶粘剂配方研 发,突破原材料限制,支撑产品功能升级。 下游:与终端客户联合预研新产品,从辅材向核心材料升级,通过模切厂/组装厂 向终端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成效:提升产品稳定性、研发可靠性、产品成本可控,品类丰富,形成“研发-生 产-应用”闭环,增强综合竞争力。 公司通过“晶华品牌、研发、产品、产能、产业链”的多维优势,在功能性涂层复 合新材料领域构建壁垒,既巩固传统市场地位,又在新能源、消费电子,人形机器 人等新兴领域实现突破,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矗 (六)构建业务生态,(1)全球服务网络:贴近客户的响应力作为胶粘材料的综 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晶华新材坚持“贴近客户、做好服务”的理念,在国内外布局 销售和服务网络:在国内设立了10多家分子公司、20多个服务网点、国外业务覆盖 70多个国家;销售中心直接对接终端客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国内服务团队4-12 小时就能赶到现场,快速处理售后问题,用高效服务打造竞争优势,让“一站式服 务”能覆盖全球客户。 (2)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与品质的双把控打造“上游-中游-下游”全链条布局: 上游整合胶粘剂、纸基等原材料,筑牢供应根基;中游聚焦工业、电子、光学、多 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等产品研发制造,把控品质与成本;下游深度渗透建筑家装、 电子电器、大交通、汽车、新能源电池、医疗、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多元领域 。通过产业链协同,既实现成本精准管控,又保障产品品质稳定,更构建起供应保 障优势,从容应对市场波动。 (3)核心能力支撑:研发与生产的协同力凭借在胶粘材料配置、涂层聚合等方面 的技术领先优势,晶华新材同步推进“联合研发、生产基地”模式。联合下游终端 开展新品研发,让产品精准匹配市场;多地生产基地协同运作,高效配合客户排产 供货,从技术创新到生产交付,全环节保障服务质量,以一体化生态赋能企业可持 续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宏观经济周期波动 晶华新材的胶粘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动力电池 领域是其重要应用方向,公司经营与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发展紧密相连。宏观经济 波动会影响下游细分行业的景气度,进而左右公司产品市场需求。近年来,国际形 势复杂多变,社会需求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消费电子行业产品品类丰富、更新换代 快、消费热点转换频繁,周期性特征明显。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的购买意愿下降,导致其产销量下滑,公司订单随 之减少,经营业绩面临下行压力。 二、原材料及能源价格起伏 原材料及能源在公司成本结构中占比重大,主要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树脂、纸浆 、离型液、丙烯酸单体等。这些原料价格受国际形势、上游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 系影响,波动频繁。报告期内,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动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 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采购成本与经营收益。对此,公司一方面提高市场预测能 力,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量,实施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另一方面,凭借“嵌入式” 研发模式与终端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具备一定的产品价格向 下游传导能力,以缓解成本压力。 三、市场竞争激烈 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经长期发展已具规模,但行业内企业多而孝分布分散、产业集 中度低,经营两极分化。3M、德莎、日东等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占据中高端市场,内 资企业竞争压力巨大。国内虽有少数领先企业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崭露头角,但整体 竞争力仍弱。晶华新材若不能持续创新技术与服务,提升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及品 牌影响力,将面临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下降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 利地位。 四、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持续的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晶华新材快速发展的根基。新产品开发需历经产 品设计、工艺设计、试制、测试、认证等多环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且 周期漫长。尽管公司研发实力较强,拥有多项专利与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经验丰富 ,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若公司对行业趋势判断失误,未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开 发的产品无法契合市场,就可能导致研发失败,前期投入付诸东流,阻碍公司技术 升级与市场拓展。 五、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一)环保风险需严守合规红线 公司生产过程有少量“三废”排放。随着国家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客户对供应商品 质和环境治理要求提升,公司积极升级产品结构,打造绿色环保产品,从源头降低 环境影响;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环保管理,强化员工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严 格执行法规标准,降低环保风险,避免因环保问题面临处罚或增加合规成本。 (二)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平稳运营 公司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事前预防为主,成立安全应 急小组,持续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落实日常监督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 障企业生产运营平稳有序,维护员工生命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5-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香港锦华控股有限公司 | 150.00| -| -| |香港晶华投资有限公司 | 1.00| -| -| |青岛晶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300.00| 138.79| 2652.80| |苏州百利恒源胶粘制品有限公| 1000.00| 95.74| 1837.02| |司 | | | | |浙江晶鑫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 4500.00| 1601.06| 30177.03| |江苏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73535.36| 272.20| 105201.71| |晶弘(上海)防水材料股份有限| -| -| -| |公司 | | | | |昆山晶华兴业电子材料有限公| 1000.00| 3509.10| 33509.38| |司 | | | | |成都晶华胶粘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0.00| 38.03| 2598.02| |广东晶华科技有限公司 | 1126.00| -47.01| 2021.79| |安徽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2000.00| 23.38| 19192.34| |威佰特化工新材料(苏州)有限| 300.00| -| -| |公司 | | | | |四川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5000.00| -670.30| 97286.00| |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 | 1000.00| -| -| |上海晶华恒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