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858 中国科传 更新日期:2025-08-0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图书出版业务、期刊业务、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和知识服务业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其他业务 | 30998.00| 3124.01| 10.08| 69.45| |图书业务 | 13633.42| 10027.21| 73.55| 30.55|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 | 155531.24| 9837.52| 6.33| 52.58| |出版业务 | 134008.74| 67218.90| 50.16| 45.30| |其他业务 | 3157.36| 1965.98| 62.27| 1.07| |其他 | 3099.02| 1662.98| 53.66| 1.05| ├────────────┼─────┼─────┼───┼──────┤ |出版物进口业务 | 155531.24| 9837.52| 6.33| 52.58| |图书业务 | 112329.32| 59607.11| 53.06| 37.98| |期刊业务 | 21679.42| 7611.78| 35.11| 7.33| |其他业务 | 3157.36| 1965.98| 62.27| 1.07| |其他 | 3099.02| 1662.98| 53.66| 1.05| ├────────────┼─────┼─────┼───┼──────┤ |境内 | 292639.00| 78719.40| 26.90| 49.73| |华东地区 | 83962.92| 22585.88| 26.90| 14.27| |华北地区 | 79880.72| 21487.78| 26.90| 13.58| |华中地区 | 32185.53| 8657.86| 26.90| 5.47| |华南地区 | 32043.96| 8619.77| 26.90| 5.45| |西北及其他地区 | 29193.90| 7853.11| 26.90| 4.96| |西南地区 | 23434.65| 6303.88| 26.90| 3.98| |东北地区 | 11937.32| 3211.12| 26.90| 2.03| |其他业务 | 3157.36| 1965.98| 62.27| 0.54| ├────────────┼─────┼─────┼───┼──────┤ |经销 | 209118.34| 43356.51| 20.73| 70.70| |直销 | 83520.66| 35362.90| 42.34| 28.24| |其他业务 | 3157.36| 1965.98| 62.27| 1.07| └────────────┴─────┴─────┴───┴──────┘ 【2024年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其他业务 | 123048.75| 14889.95| 12.10| 65.89| |图书业务 | 63694.13| 37309.14| 58.58| 34.1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出版物进口 | 65978.68| 4247.76| 6.44| 53.92| |图书类 | 45035.52| 27384.89| 60.81| 36.81| |期刊类 | 8363.28| 3235.17| 38.68| 6.83| |其他 | 1651.15| 275.38| 16.68| 1.35| |其他业务 | 1333.39| 1082.00| 81.15| 1.09| ├────────────┼─────┼─────┼───┼──────┤ |境内 | 118006.84| 34482.66| 29.22| 96.44| |境外 | 3021.79| 660.53| 21.86| 2.47| |其他业务 | 1333.39| 1082.00| 81.15| 1.09|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也是公司成立70周年。这一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面对外部环境的 诸多挑战,公司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创新体制机 制,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深耕主责主业,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2024年度公司(合并口径,下同)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 利润总额4.99亿元,同比增长0.94%。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73.60亿元,同比增长3.79%;归母净资产53.7 5亿元,同比增长4.48%。2024年,公司每股收益0.55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为8.08%。 (二)社会效益持续提升,不断夯实品牌影响力 2024年,公司聚焦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不断强化精品出版,公司重大重点项目 入选各类国家级基金和规划项目的数量均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公司品牌和社会影 响力不断提升。 2024年,公司“高超声速出版工程(第二期)”“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 “智能工程前沿丛书”等10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技之魂丛 书”(《格物穷理:冯端》)和《李政道与中国科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 版物项目;“深地资源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丛书”“非线性发展方程动力系统丛书 ”等6个项目入寻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人工智能及其创造力 :心灵-认知哲学的视角》等11部作品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24年,公司一系列图书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数学漫谈》《征程:人类 探索太空的故事》《点亮地下明灯——陈颙院士自叙》《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 命》入选科技部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入选由中 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活力地球》荣获国家图书馆 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逝去的光影:地史时期的植物景观油画系列》荣获第 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图书类特别奖。 (三)加强一流期刊引领,推动期刊集约化发展 2024年,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坚持“ 精品化、国际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的办刊理念,期刊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出版、合作期刊751种。其中WOS收录182种(含SCIE107种、ES CI65种,AHC11种,SSC11种),EI收录155种,北大核心收录253种,CSCD收录333 种,SCOPUS收录427种。根据2024年6月20日科睿唯安(CarivateAnaytics)公布的 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CitationReports,JCR),公司全资子公司《 中国科学》杂志社11种英文期刊全部位列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6种期刊 位居排名前10%,4种期刊排名前5%,较上年增加3种。公司与爱思唯尔(Esevier) 合资创办的科爱公司共有76种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43种SCIE期刊进入Q1区。公 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共有75种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22种SC IE期刊进入Q1区。公司于2019年收购的法国EDPSciences目前出版期刊77种,SCI和 ESCI收录期刊36种,4种Q1区,8种Q2区。 公司开发建设的SciEngine学术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目前展示期刊5 77种(中文刊254种,英文刊321种);SCIE/ESCI期刊159种,较上年增长59种,78 种处于Q1区,学科前10名期刊35种;刊载文章量71万篇;阅读下载超2.45亿次;20 24年,SciEngine平台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 (四)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创新转型加速前行 2024年,公司围绕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目标,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 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等业务方向上继续发力,加快数字产品开发建设进 度,深度推进融合发展。 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方面,公司形成了以“科学文库”为全学科数字资源、以“生物 志库”“古生物地层知识库”“‘本草数典’中药知识库”“细胞生物学3D资源库 ”等为专业学科领域特色数字资源的数据库集群,通过持续强化数据库运营营销、 加强代理渠道建设、联合各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数字资源共建等措施,建立了 一整套适用于中文学术数据库市场化运作的业务体系。2024年,“细胞生物学3D资 源库”入寻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 在数字教育云服务方面,公司以数字教材、纸数融合教材、教学资源库及数字课程 服务为核心,积极开拓数字教育业务。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 多类教育云平台,全面支撑教育业务数字化转型。其中,公司“中科云教育平台” 主要提供在线课程教学、在线考试和教学资源库等云服务。公司“中科助学通”平 台主要提供课程教学和教材学习的云测评服务。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传媒科技打造 的“数字教材平台”和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数媒打造的“德才”数字出版云平台, 主要提供多学段学历教育不同类型数字教材云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数字 教材建设,全年列选数字教材304种,数字教材《生物化学》入寻高等教育数字教 材创新发展会议2024年数字教材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 强劲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 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公司2024年正式上线的“远至”(医学),以公司多年来 积累的医学内容和案例资源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医学科普和健康养生知 识,并聚焦于医患痛点提供诊前、诊中和诊后全流程指导方案,并根据用户和场景 线上推出了三个版本:百姓版、医生版和机构版。 (五)持续强化国内外资源联动,国际传播效能进一步提升 2024年,公司立足全球市场,不断加强与海外子公司的内容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内 外“双循环”发展,加快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 2024年度,公司再度入围“全球出版50强”,位列榜单第37名;公司再次被商务部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授予“2023-2024年度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公司继续入寻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公司荣获“优秀版权贸易奖”。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国际合作,加强版权输出工作,2024年共输出图书版权17 0种。公司《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入选2024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年度 推荐-优秀翻译作品;《随机平均法及其应用(上册)》(英文)和《作物种质资源 学》(英文)入选2024年度“经典中国”资助项目;《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 》(法文)入选2024年度“丝路书香”资助项目;《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原 书第十版)》等4种图书获评优秀输出版引进版图书;《生态修复学导论》(乌尔 都语版)获评2023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城市代谢》(英文版)荣 获“施普林格中国新发展”奖项。 2024年,公司继续深入与EDPSciences的业务合作,全年与EDPSciences合作出版25 种英法文版图书并获4项国家级奖项与资助,重点书系“当代自然科学丛书”和“ 未来科学家系列教材”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双方在OA模式上创新突破,“中国科 技期刊发展蓝皮书”英文版被STM协会推荐并被《STM年报》引用,显著提升中国科 技成果国际影响力。2024年,EDPSciences在巴黎和伦敦成功举办高规格国际活动 ,包括中法科技传播对话会和伦敦书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论坛,构建全 球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中国科技话语权。此外,EDPSciences已与国内30余家出版 机构合作,合作出版外文版图书,并积极拓展期刊及数字化平台创新合作。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新闻和出版业”。2024年,出版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 韧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第一,传统出版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图书零售市 场面临增长压力,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年图书零售市场报 告》显示,2024年总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1,129亿,同比下降1.52%。第二,在 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出版模式与新兴数字出版形式正在深度融合,促使传统 出版企业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三,中国科技期刊的学 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自2019年起,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上升趋 势愈发显著。《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 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我国学术 平台和期刊集群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为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 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 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个部分,也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 整体进行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 重视以及对科研投入的增加势必带来科研创新成果的不断增多,这为科技出版提供 了重要的内容资源,也为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教育数字化战略对出版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 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系 统部署,凸显了数字赋能终身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到,“建设学 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党和国家对于教育 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出,为教育出版业务的创新 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 3.新兴技术引领出版业融合发展新需求 2022年下半年以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崛起,并在娱乐、传媒以及出 版等数字化程度高、内容需求丰富的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出版业持续深 入探索“出版+人工智能”模式,AIGC正加速融入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创 新产业流程和产品形态,推动出版融合的变革与重塑。当下,已有多家出版企业将 AI技术贯穿于出版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中,如利用AI技术推出智能写作助手;借助 AI技术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管理,通过AI系统自动跟踪和管理出版项目的进度, 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利用AI技术优化数字阅读体验,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智能推荐相关书籍和章节,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等等。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图书出版业务、期刊业务、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和知识服务业务 等。 图书出版业务:作为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公司图书出版涵盖科学(S)、技术(T )、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等多个领域,学科和内容的专业性较 强,准入门槛较高,主要读者和客户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各领域专业人士,以 及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此外,学术专著的出版往往可以获得来自作者单位、有关 政府机构或研究项目、基金的出版资助,除了国内市场销售外,部分高质量图书还 会销往海外,从而获得版权输出收入,收入来源较一般图书更广。多年来,公司始 终立足于“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严肃、严密、严格”的出版理念和“专业 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出版定位,通过策划相关选题并组稿、约稿,经三审三校 等编辑出版工作,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力作,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期刊业务: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主要突 破口。目前公司年出版、合作期刊超过700种,已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且已经 构建了集内容订阅、出版服务、数据分析、信息整合、营销传播等多种模式于一体 的商业化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期刊业务前端主要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文章处 理费(OA期刊)形成收入,后端主要是以纸刊销售、内容授权等方式产生收入。近 年来,在网络化、信息化等多元技术的推动下,学术期刊出版形态已经产生了巨大 的变化,在线出版、开放获取等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期刊运营模式。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出版物进出 口经营资质,主要从事图书、期刊及相关数字出版物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客户为国 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供应商则多为境外大型出版机构。多年来,公司与国外数百家 出版公司、学会、协会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形成了面向全球的出版物采购网络和 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 知识服务业务:知识服务业务是基于海量的、权威的、系统的科技内容资源,通过 对内容资源的碎片化、标引、语义关联、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为科研用户提供面 向科研立项、文献检索分析、实验模拟、文献撰写与成果发表、学术传播交流等整 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定制化服务。目前公司在知识服务业务板块主 要布局了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云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期刊融合平台四大 方向,已开发上线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科云教育平 台(CourseGate)”“中科医库”“SciEngine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 等多个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科研解决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出版品牌优势 对于出版业来说,品牌是出版品味和出版物质量的象征,体现出版机构的出版专业 性、学术影响力、市场竞争力。 科学出版社是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与1930年创建的龙门联合书局于1954年8月合并 成立的。2007年,科学出版社完成转制改企,工商注册为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科技出 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 和学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公司的图书和期刊来发表的:华罗庚的《 堆垒素数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陈景润的《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屠呦呦所在研究组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些大家组成了科学出版社的作译 者队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跨时代价值的学术经典著作,铸就了科学 出版社的金字招牌,科学出版社也被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可以说,作为新中 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公司见证了新中国科学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与新中 国科学事业一路同行。 公司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荣获了诸多国家级荣誉:1993年,被中央宣传部和国家 新闻出版署联合评为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2007年和2011年,在连续两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荣获“先进出版单位奖”;2009年,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全 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2年,被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 版署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自2012年以来,公司连 续多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二)专业化竞争优势 科技出版属于专业出版范畴,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行业门槛 。公司一直坚持专业化发展理念,秉承“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 密、严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科技出版领域形成了有力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重要产品屡屡荣获国家级重要荣誉,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公司出 版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物理改变世界》《 好玩的数学》《“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路《生命奥秘丛书》等5项图书 及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普类);自2007年中国出版政府奖启 动评选以来,公司共获得先进出版单位奖、图书奖、期刊奖等各类荣誉37项,其中 图书奖20项;自2006年中国出版协会启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以来,公司在 连续六届评选中先后有《生物膜》《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第二版)》《中国 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等9种(套)图书获奖;自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启动“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以来,公司在连续四届评选中共入选图书15种。 公司的重大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各类基金支持,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自20 08年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先后有《华罗庚文集》《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系列丛 书》《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纳米科学与技术》等92个项目入 选;《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丛书(第一辑 )》等12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项目;“《水经注》校笺图释(汾水涑水流域 诸篇)”等3项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项目;“光学与光子技术丛书”等90个 项目入寻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等70个项 目入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丛书”等44个 项目入寻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等55个项目入 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公司累计有1500多个项目入选科技部国家科学技 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 (三)内容资源建设优势 多年来,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积累了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形成了专业化的 资源获取能力,在内容建设方面形成了独到优势。 目前,公司年出版新书超过3000种,已累计出版图书超过8万种,出版领域涉及科 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等多个学科,是国内学科分布 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 公司作为国家级的科技期刊出版基地,目前出版、合作期刊751种。其中WOS收录18 2种(含SCIE107种、ESCI65种,AHC11种,SSC11种),EI收录155种,北大核心收 录253种,CSCD收录333种,SCOPUS收录427种。 权威性、专业性的优质内容资源优势以及强大的内容产品策划生产能力为公司的持 续发展乃至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矗 (四)国际化发展优势 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既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也是公 司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国家队”的责任使命所在。 公司积极响应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出 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并在设立日本全资子公司的基础上,于2019年 完成了对法国EDPSciences100%股权的收购,完善了国际业务布局。该出版机构由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得者玛丽-居里夫人、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路易-德布罗意 等世界杰出科学家于1920年共同创立,目前出版科技期刊77种。 近些年来,公司每年输出图书版权数量均位居全国科技出版社之首,先后荣获全国 版权输出先进单位、2008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2015年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等称 号。自2011年以来,公司每年都被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旅部、国家广 电总局等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公司从2019年起连续多年 入选RWCC国际书业研究院评选的“全球出版50强”榜单,最新排名位列第37位。 (五)融合发展优势 自2013年起,公司就明确了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战略,确立 了专业学科知识库、医疗健康大数据、数字教育云服务和期刊融合平台四大融合发 展业务方向。 在战略指引下,公司先后推出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 科云教育平台”“中科医库”等一系列数字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公司 的业务转型与融合发展,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此外,公司投资开发 了SciEngine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SciCoud期刊同行评议系统、COAJ中 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等期刊技术平台,助力中国期刊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管理 和国际化传播。 2021年,公司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首批“出版融合旗舰单位”。公司研发建设的 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数字产品也频获嘉奖,得到广泛认可。其中,SciEngine学术 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入选了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二批入库重点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 划”,并在2024年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在由中国 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首届虚拟现实新闻出版创新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公司 开发建设的“细胞生物学3D资源库系统”“虚拟融合手势识别实验系统”入选教育 教学类创新应用案例;“中国生物志库”“中科医库”平台先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 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中科云教育平台”在2020年被中国出版协会 选为“出版融合创新优秀案例暨出版智库推优”;“中科医库”于2019年被中国出 版协会评为“优秀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志库”“科技书刊一体化国际传播 平台”荣获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出版融合创新奖。 为推动公司数字项目的开发建设,培育自有技术团队,做好公司未来数字产品的及 时更新迭代与长期运营维护,公司于2019年在苏州注册设立了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目前已构建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打造支撑公司转型升级的技术研 发中心。 (六)人才队伍优势 出版业是“轻资产”行业,也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出版企业 而言,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永远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公司已经汇聚了一支覆盖各学科领域、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出版人才队 伍。截至2024年末,公司一半以上员工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超过60%的员工具有中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公司还拥有一批科技出版的名编名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先后 有5位同志荣获“韬奋出版奖”,5位同志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2位同志入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0位同志入寻全国新闻出 版行业领军人才”,5位同志入寻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2024年度合并范围实现营业收入295,796.35万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润 总额49,869.39万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6.8 8万元,同比下降15.65%。公司期末资产总额735,951.16万元,同比增长3.79%;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37,502.70万元,同比增长4.48%。公司每股收益0.55 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0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5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对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 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传承科技成果,服务科研创新 中国科学院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进一 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走在前、做表率,在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上做主力、当先锋。科技出版企业要发挥好传承科技成果、服务科研 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服务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做好科 技出版传播的主力军,做好重大科技任务和重点领域专项行动计划相关科技成果的 出版传播服务工作,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 重要体现。近些年,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 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驱动下,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快速发展 ,部分科技期刊影响力显著提升,一些优秀科技期刊初步跨入一流期刊行列。但也 要看到,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仍与我国不断增长的科研产出不够相称 与匹配,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进一步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好服务。 3.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重塑出版流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 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 智能制造装备。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提 出,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出版业也即将开启大范围以 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培育热潮。未来 AIGC与出版业的融合可能主要围绕以下三种路径进行:一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出版 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升AI技术在编辑、印刷、营销等某一个或多个出版环节的工作 效率,促进整个出版产业生产流程的重塑;二是利用开源模型或通用模型的基础优 势,通过海量专业化、体系化内容训练,形成某一领域的专业细分模型,提供垂直 类的模型服务;三是以专业内容领域的垂类模型为依托,利用AIGC技术对传统出版 产品赋能,助力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产品营销等领域进行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高指引,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以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阵地建设为首要任务,充分发 挥出版在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服务于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公司将强化国有文化出版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积极贯彻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新发展 理念,推动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强化内容建 设,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和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和“两加快 一努力”的要求,不断打造精品力作,提升品牌影响,夯实安身立命之本;加大技 术研发投入,加速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构建未来持续发展新动能;进 一步推动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推动整合海外优质出版资源,开创内外联动双循环的发展新局面;打造具有核心 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国际传播力的科技出版“百年老店”,实现向知识服务转型 升级,成为中国科技出版“旗舰”,进入世界科技出版“第一阵列”。 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全面实施以下五大战略: 1.内容建设战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不断强化主题出版能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围绕四个面向,履行责任使命,不断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坚持质量优先原则, 一以贯之强化精品建设,严控一般性内容,不断提升出版品牌内涵;坚持高质量发 展,立足专业化,做专做精做细出版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内容资源多样化 建设,加大富媒体、融媒体内容资源获取,不断提升资源当量,丰富资源形态,服 务于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目标。 2.知识服务战略 以数据内容资源集聚为核心,不断集聚权威性、规模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数据内 容资源,加快知识图谱建设,构建内容资源建设生态网络,为实现知识服务夯实内 容基础;以技术研发为依托,加快自主技术研发力量建设,掌握知识服务相关核心 技术,全面提升技术支撑业务创新的能力;以“三见”原则为目标,不断推动数字 产品建设,打造若干数字产品集群,全面提升数字业务收入的占比;以产业链一体 化为抓手,做好顶层设计,打通知识服务产业链,以更好地服务科研创新各个环节 ;以基础条件建设为保障,提升全员创新转型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从体制机制、政 策要素等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品牌运营战略 打造专业化学术出版品牌,立足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不断提升作译者对公司品牌 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打造国际化出版品牌,通过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出版传播,强化 国际出版合作交流,加大国际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市 场竞争力的出版子品牌,实施业务线子品牌策略,推动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等出 版板块公司化、实体化、显性化,联合《中国科学》等已有品牌,构建出版品牌群 ;打造新兴业务子品牌,通过资本运作,探索并购知识服务、科学传播等方向的优 质品牌和业务资源,推动相关业务多元化创新发展。 4.国际传播战略 加强英文版图书出版,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外联合出版,不断集聚英文学术图书 资源,加快科技出版“走出去”;加强高水平英文期刊出版,构建国际化编委和作 者团队,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业务板块建设, 充分支持EDPSciences、东京公司等海外出版分支机构发展壮大,发挥协同效应, 带动公司整体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化资本运作力度,不断探索开展跨境并购重组 ,整合国外优质出版品牌和资源,优化全球业务布局,打造国际化出版集团;加强 国内外学术资源的互动利用,打造数字化、现代化的出版运营体系,提升国际化市 场竞争能力。 5.人才第一战略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选人用人关,全面提升队伍 思想政治素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进人才,提升人才招聘和选用门槛,贯彻落实 “高能力、高业绩、高薪酬”,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养;坚持专业化职业素养 提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面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坚持科学的业绩观,贯 彻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文化,提升队伍全局观大局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奋斗者为 先的原则,强化效益导向,优化分配方式,探讨多种激励手段,培育干事创业的优 良氛围。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以“坚持目标导向,稳中求进保增长;坚持创新发展,优化结构开 新局”为整体工作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 科技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国科学院“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的工作部署,坚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 系统思维,确保完成全年经营财务指标,为统筹谋划好“十五五”改革创新发展奠 定坚实基矗 1.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政治引领 2025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党建工作和出版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一,继续强化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党委 (党支部)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常态化;要增强出版工作者文化使命感,强化意识 形态与出版导向;积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出版工作实际中去,推出有深度的 优质出版物策划选题。第二,持续深入将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营造风 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第三,持续服务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对中国科学院做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聚焦前沿科技、重大科技成果等内容,提升出版物的学术价值。 2.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图书精品力作建设 图书业务板块是公司经营工作的“压舱石”,2025年,公司将继续按“强化专业学 术出版、加快前沿技术出版、深化高等教育出版、优化人文社科出版”思路做好内 容集聚工作。 第一,进一步夯实专业学术出版的国内领先地位。专业学术出版要以聚集优质内容 资源为目标,鼓励业务单元围绕国家重大攻坚课题、国家级重点项目,组织重大重 点选题建设;紧紧抓住中国科学院攻坚项目和重点领域专项行动计划,为中国科学 院抢占科技制高点做好支撑。第二,做好战略新兴领域、战略新兴学科规划、出版 、政策支持工作。持续跟踪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强化与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学科建 设高校以及知名企业的密切合作;加快战略性领域年轻骨干队伍的锻炼与培养。第 三,做好教育板块的整体规划工作。教育出版要抢抓机遇,积极抢占市场;统筹好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发展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四,做好重大重点 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出版“国家队”,公司将集中精力做好体现“国家队”水平的 精品项目,不断丰富优质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 3.抓住机遇,推动期刊业务加快发展 期刊业务是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主要突破口,是公司 业绩持续增长的未来支撑点。2025年,公司将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路推动期刊 业务加快发展。 第一,做好科技期刊5年发展规划的完善修订工作。对标国家、中国科学院建设世 界一流期刊的整体部署和要求,修订完善期刊业务2030年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世界 一流期刊建设、期刊集群化发展、SciEngine平台建设与运营、国际化发展等核心 任务,进一步明确期刊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第二,全力做好国家各类期刊出 版重大任务的争取与组织实施。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 每一项任务都能够高效落实,并在关键节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三,整合期刊相关 业务,打造中国科技出版期刊出版重镇。整合公司期刊业务板块资源,打造科学版 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重镇;把《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打造成世界顶级学术 期刊;把SciEngine平台建设成为世界级平台;加快推进期刊集群化建设,进而实 现集约化经营发展。第四,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撑。依托石家庄分公司筹建期刊生产 基地;思考设立新刊孵化基金;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政策,鼓励年轻业务骨干自 荐主持已有期刊或创办新的期刊,参与期刊的规划与管理。 4.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知识服务转型升级 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是科技出版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 举措。2025年,公司将在稳住经营基本盘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图书、期刊、数据库 的深度融合发展,尽快实现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升级,打造新发展格局。 第一,完善数字业务5年发展规划。要集聚优质内容,建设通用平台,强化数字运 营,实现销售增长,构建专业队伍,加快战略落地。第二,加快在专业学科知识库 、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期刊融合发展四大领域的平台建设工作。 第三,做好智能编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先期准备;加快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审 校一体化平台。第四,强化数字资产的运营。从顶层设计,对公司数字化资源进行 结构化加工和处理,构建打基储抓关键、管长远的内容资源管理体系。第五,给予 充分的政策支撑。设立数字化转型升级基金;坚持经营考核政策倾斜原则;制定单 项奖励;制定人力资源匹配计划,解决数字创新的人力资源问题;建立容错机制, 为有准备、有思想的骨干,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2025年,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人才第一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夯实队伍基础,为实现转型升级战略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第一,在重点倾斜领域实施积极的人才招聘计划。第二,继续实施“首策”“优青 ”“国际化人才”“四优”等项目评审。第三,试点实施虚拟编辑部制,围绕重点 专业新兴领域组织队伍、制定规划、加快发展,同时作为骨干队伍培养的重要创新 举措,也为干部队伍建设储备后备力量。第四,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交流,为骨干 人才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围绕转型升级及国际化发展需求,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拔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精通外语、懂经营、会管理、综合素 质过硬的新媒体营销人才、外向型知识服务人才、融合出版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出 版运营人才。第五,强化正向激励,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造中层干部队伍梯队。 第六,强化业绩考核、激发业务骨干的活力和潜力。 6.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依法合规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2025年,公司将继续强化 内控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建章立制,推动规范运作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梳理各 项工作流程及制度要求,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 好制度落实;适时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完善公司内控体系。第 二,管理部门重点工作监督执行到位。持续推进重点工作清单的制定与落实;做好 “关键少数”的监督,落实“一岗双责”;科学制定管理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 全过程监督,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第三,强化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 系;强化内部风险管控;加强财务与投资风险管理;强化法律合规与合同管理;提 升信息安全与技术防范能力。 7.统筹兼顾发展,提升分子公司规范治理能力 分子公司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的实现。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各分子公司业务范围,推动专业化发展,提升 分子公司规范化经营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好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 第一,持续完善分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探索建立子公司标准化、规范化的高 管业绩考核体系,高管薪酬要与公司当量、增速、社会效益、经营质量等多种要素 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二,适时开展对分子公司规范治理的培训。充分 发挥控股股东的管理、指导与监督作用,履行好对分子公司治理的管理职责,强化 分子公司规范运作意识,提高分子公司治理水平、工作效率,监督分子公司做好重 要事项报备工作,将其制度化、常态化。 8.深化内外联动,充分发挥国际化桥头堡作用 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也是公司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国家队”的责任使命所在,更是公司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 然选择。公司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打造世界一流 国际化出版传媒企业。 第一,强化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指导,深入推动内外协同发展,做好海外资产的安 全性管理。第二,充分利用好现有海外基地桥头堡作用,推动业务联动创新,服务 我国科技文化国际化交流。鼓励EDPSciences积极创新机制,在国际会议会展服务 领域探索业务突破;积极探索与海外分支机构在一流期刊创办、期刊平台国际化传 播、图书“走出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第三,利用好公司海外基地资源,组织行 业交流或论坛培训,形成品牌和效益,集聚国际化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中外科 技文化交流、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第四,海外分支机构要积极利用国际化资源 优势,收集国际出版市场动态信息,助力公司加快集聚优质期刊或出版资源。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 素,可能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和版权输出带来不确定性风险。此外,新媒体在图书 销售渠道的占比持续攀升,图书产品的销售折扣被不断刷新,然而版税成本、编校 成本等出版成本均未降低。不断走低的销售折扣,持续走高的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 ,都使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从被动接受渠道规 则,转变为主动掌握话语权,进而优化销售模式、合理控制成本、争取更多的利润 空间,成为了摆在出版机构面前的难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传统出版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出版业与人工 智能的深度融合,精准把握这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成功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与赛 道,已然成为各出版企业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出 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出版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提升数字化水平,但新 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人才风 险和市场风险。同时,数字化环境下盗版和侵权行为频发,版权保护难度增加,严 重影响了出版企业的利益。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科学出版社纽约公司 | -| -| -| |科学出版社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500.00| -| 24890.30| |科学出版社东京分社 | 76380.00| -| -| |《科学世界》杂志社有限责任| 200.00| -| -| |公司 | | | | |广州科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1500.00| -| -| |南京科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 1000.00| -| -| |司 | | | | |北京龙腾八方文化有限责任公| 5000.00| -| -| |司 | | | | |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 1200.00| -| -| |司 | | | | |北京科瀚伟业教育科技有限公| 5000.00| -| -| |司 | | | | |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21000.00| -| 113126.66|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 | 1000.00| -| -| |北京东方科龙图文有限公司 | 1022.00| -| -| |中科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5100.00| -| -| |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5000.00| -| -| |《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 5000.00| -| -| |公司 | | | | |Edition Diffusion Press Sc| 27.86| -| -| |iences SAS | | | | |CSPM Europe | 1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