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1229 上海银行 更新日期:2025-08-0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7-|62935.39| 3978.77| 5114.37| 101.34| 2.81| 2.69| | 30 | | | | | | | ├────┼────┼────┼────┼────┼────┼────┤ |2025-07-|64070.99| 4590.69| 2780.67| 101.22| 2.97| 3.36| | 29 | | | | | | | ├────┼────┼────┼────┼────┼────┼────┤ |2025-07-|62260.97| 4518.61| 5336.21| 101.61| 4.50| 0.94| | 28 | |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7-31】 上海银行:7月30日获融资买入3978.77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4.71%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30日获融资买入3978.7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4.71%,当前融资余额6.2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3%,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3039787673.0051143655.00629353888.002025-07-2945906892.0027806726.00640709870.002025-07-2845186088.0053362054.00622609704.002025-07-2528437584.0023254184.00630785670.002025-07-2484349726.0043709982.00625602270.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30日融券偿还2.69万股,融券卖出2.8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9.1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1049.88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30291116.00278684.0010498824.002025-07-29306504.00346752.0010445904.002025-07-28473400.0098888.0010689372.002025-07-2515600.00133120.0010197200.002025-07-24143028.00497988.0010354392.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40亿元,较昨日下滑1.74%,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30上海银行-11303062.00639852712.002025-07-29上海银行17856698.00651155774.002025-07-28上海银行-7683794.00633299076.002025-07-25上海银行5026208.00640982870.002025-07-24上海银行40028334.00635956662.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31】 又见增持 多家上市银行董监高增持自家股票 【出处】新快报 展望后续走势,多家机构认为银行股估值修复仍有空间 新快报讯 记者范昊怡报道 上海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董监高)共计10人分别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A股股票。除了上海银行,今年以来,在银行股价总体上扬的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董监高或股东纷纷增持自家股票。 顾建忠掌舵后首次持有公司股票 根据上海银行公告,此次增持股票的10名董监高合计买入44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0元,照此计算,总金额约为460.24万元至470.8万元。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股票价格总计最低104.6万元。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副行长胡德斌买入5万股,副行长俞敏华买入5.5万股。上述董监高人员承诺将所购入的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此次是顾建忠掌舵上海银行以后,首次持有公司股票。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现任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拟任市管企业党委书记。 上海银行于5月16日召开的董事会相关会议,选举顾建忠为上海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目前,顾建忠的董事长任职资格尚未获批,而此次自掏腰包购买公司股票耗资百万,这也意味着,仅领了两个月“上海银行董事长”薪酬的顾建忠还需“倒贴”。 集体出手增持,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上海银行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5%。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银行董监高出手增持正值该行股价出现回调,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该行股价3日累计跌幅接近3%。 业内分析认为,上海银行董监高集体出手增持,释放多重积极信号。管理层以自有资金增持体现了对公司经营基本面与长期价值的认可,同时,董监高增持强化了市场对该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改善的预期,稳定了市场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董监高或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其中苏州银行更是两度发布增持计划,增持金额预计超过12亿元。 尽管近期银行股股价整体有所回调,但展望后续走势,多家机构认为银行股估值修复仍有空间。长期来看,银行股对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吸引力仍然较大。 【2025-07-30】 上海银行启动新一轮高管增持计划,新“掌舵人”自掏百万意在何为 【出处】新京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并不鲜见。但对于到任尚不足百日的新“掌舵人”自掏百万元的增持行为,市场立即给予关注。 近日,上海银行(601229.SH)发布《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买入公司股票的公告》显示,新任党委书记顾建忠(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批复)等10名董监高增持了公司股票。公告显示,这10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10.46元至10.70元。其中,顾建忠买入数量为10万股、耗资超过100万元。 图/上海银行公告 上海银行特别说明,这10名董监高已承诺将上述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记者通过查询注意到,这是上海银行自2019年8月31日以来,第6次董监高“出手”增持公司股票;但是以“掌舵人”身份购买公司股票的,仅顾建忠一人。 准确而言,对顾建忠来说,自掏百万元增持新公司股票这一行为,金额不意外,但在半年报即将“出炉”背景下,背后深意却尤显特别。 公开信息显示,在到任上海银行之前,顾建忠在2018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曾任上海农商行(601825.SH)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行长等职务。据上海农商行年报披露,仅在2024年报告期内,顾建忠从上海农商行领取的报酬即为91.84万元(税前)。 然而与近5年上海农商行半年报所披露总资产规模的同比增速相比,顾建忠新到任的上海银行明显就要低一些(如下图所示)。 不仅如此,恰恰是在上海银行换帅之时,其上市城商行“探花”的地位也已经悄然失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按照上市城商行资产总额排位来看,上海银行已降至第四位,被宁波银行以3.396万亿元超越。 7月28日,增持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上海银行股价小幅回升1.15%。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期该行股价有所波动,但新“掌门人”等高管的增持行为还是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而两年锁定期,又明确传递出新管理团队对上海银行长期发展的信心。 5月初,在顾建忠到任不久举行的上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他曾表示,2025年是上海银行本轮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上海银行将坚持战略引领,聚焦价值创造,在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 关于2025年业绩增长可持续性,上海银行彼时明确表态,2025年将以营业收入提升为主线,持续加快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生息资产和一般贷款占比、降低负债成本,减小净息差降幅;把握市场回暖机遇,加大理财、托管、债券承销等手续费收入拓展力度;增强市场利率走势研判,把握利率波段加快金融资产流转,提升其他非息收入贡献。同时,持续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资产质量管控,多措并举,保持营收、盈利的稳健增长。 上海银行预计将于8月29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这家上市城商行具体表现如何,市场拭目以待。 【2025-07-30】 6326亿元!A股上市银行年度“红包”落袋 【出处】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7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分红季”迎来收官。 2024年,42家银行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派发“红包”6325.94亿元,相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超30家银行较上一年提高了分红总额,14家银行分红比例达到30%,1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随着年度现金红利派发完毕,多家银行已陆续启动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六大国有行派息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 尽管行业普遍面临利润增速放缓和资本补充需求上升的压力,但多数银行2024年度派息额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部分银行分红金额创新高。 从分红规模来看,除了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其余39家银行派息总额均较前一年有所提升或持平。六大国有行派息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依然是上市银行分红大户。其中,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位居首位,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其余4家国有行分红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0亿元的分红金额保持领跑,也是股份行中唯一一家派息金额超过500亿元的银行。兴业银行派息金额达224.33亿元,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已发放现金红利均超过百亿元。 相比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红规模表现出较大差距。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红规模均超过50亿元;青岛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分红总额不足10亿元;瑞丰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派息金额不足3亿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银行分红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资本结构差异、历史包袱、业务结构、股东结构以及当年盈利弹性等。一些大型国有银行有较为稳健且持续提升分红率的传统,对于尚处于成长或转型期的银行,如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零售转型、应对不良贷款等,可能会保留更多的利润再投资,而不是过多的分红。 14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 分红比例和股息率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分红比例来看,共有14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六大国有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招商银行延续了以往的高比例分红标准,以33.99%的分红派息比例位居第一,也是唯一一家分红比例超30%的股份行。除华夏银行外,其余股份行分红比例均超过25%。 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沪农商行、苏州银行以33.91%、32.50%的分红比例位列42家上市银行第二、第三名。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渝农商行等分红比例均超过30%。 股息率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分红政策。2024年,1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国盛证券近期研报提到,当前国有大行的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07%,对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为2.42%,仍处于近十年49.10%的分位数,利差优势仍较为明显。而从板块内部来看,仍有部分业绩增速较高的城商行股息率在4.5%以上。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未来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资产质量呈弱周期性,同时得益于财政与银行关联度增强、底层核心资产有兜底、新生零售风险可控、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化解风险,银行股股息率确定性和持续性强。 专家:短期来看,分红比例显著上调的空间有限 在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下,上市银行一年多次分红、提高分红比例成为新趋势,多家银行就分红计划积极表态。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4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招行自2013年起就把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写入了公司章程。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了35.3%、每股两块钱,这是相当不错的分红率了。当然也有投资者希望更高,但是我想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分红率,对投资者的价值创造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将综合考虑股东意愿、资本补充、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要求等因素,保持分红比例和分红频率的稳定。”建设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方根表示。 如今低息差环境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新常态,后续银行是否有望提升分红比例? “展望未来,银行整体分红比例仍有小幅提升空间,特别是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今年以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有提升分红率的动作,这一趋势可能持续。”曾刚分析,一是大行盈利和资本充足率更高,具备持续提升分红的基础;二是政策和监管导向近年也强调“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提高投资回报”,银行作为蓝筹板块,提升分红有助于对冲投资情绪低迷、稳定市场预期。 不过曾刚也提到,短期来看,分红比例显著上调的空间有限,特别是对资本金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仍会维持较为审慎的分红策略。 多家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银行2024年度“分红季”收官的同时,2025年中期分红已在路上。 自今年6月以来,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相关议案。沪农商行提到,2024年已首次实施中期分红,2025年将继续延续这一策略。杭州银行提到,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具体的中期分红方案。常熟银行自上市以来首次宣布计划实施中期分红。长沙银行于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为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计划在2025年半年度实施中期分红。 上市银行的慷慨分红有力助推了股价攀升。2024年,银行股整体涨幅34.39%,位居A股各板块首位,年内多次刷新股价的最高纪录。2025年至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多次刷新历史纪录,此外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股创新高。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有望带来估值修复,险资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下半年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在此背景下,“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观点在市场上流行。 对此,曾刚表示,银行股普遍股息率高,同时伴随资产增值预期,理论回报优于中低风险理财;同为金融资产,部分优质大行长期经营风险低、抗周期性强,拥有“类固收”投资的安全边际;在经济周期下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时,高分红、低估值属性提升了银行股的资产配置价值。 “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的价格波动性客观存在,短期受宏观、信用环境、利率政策影响较大,不具备理财产品的刚兑属性和低波动特征;分红率不等于实际投资回报,若股价短期波动,收益并不稳定,尤其是对未长期持有的投资者;部分中小银行基本面分化严重,存在经营和信用风险,投资需谨慎。”曾刚表示。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2025-07-30】 上海清算所和上海农商银行联合发布上海国资国企优选债券指数 【出处】本站7x24快讯 7月29日,上海清算所和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联合举办“引金融活水兴申城实业”上海清算所上海国资国企优选债券指数发布会。会上,双方联合发布上海清算所上海国资国企优选债券指数,并围绕债券指数化投资和应用展望开展交流讨论。上海清算所上海国资国企优选债券指数由上海清算所与上海农商银行联合编制,全面覆盖上海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准确反映国资国企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可作为投资标的与业绩比较基准。该指数通过发挥对市场投研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上海国资国企融资,是双方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成果。(上海清算所官微) 【2025-07-30】 上海银行:7月29日获融资买入4590.69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9日获融资买入4590.6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1.97%,当前融资余额6.4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4%,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945906892.0027806726.00640709870.002025-07-2845186088.0053362054.00622609704.002025-07-2528437584.0023254184.00630785670.002025-07-2484349726.0043709982.00625602270.002025-07-2341133208.0040538082.00584962526.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9日融券偿还3.36万股,融券卖出2.9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0.6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7%,融券余额1044.59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9306504.00346752.0010445904.002025-07-28473400.0098888.0010689372.002025-07-2515600.00133120.0010197200.002025-07-24143028.00497988.0010354392.002025-07-23109038.00488533.0010965802.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51亿元,较昨日上升2.8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9上海银行17856698.00651155774.002025-07-28上海银行-7683794.00633299076.002025-07-25上海银行5026208.00640982870.002025-07-24上海银行40028334.00635956662.002025-07-23上海银行183792.00595928328.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29】 33家银行上榜《财富》中国500强 成都银行排名提升35位 【出处】经济观察网 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该榜单按截止日不晚于2025年3月31日的最新财务年度的营业总收入对公司进行排名,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致的制榜方法,同时包括了上市和非上市企业。 在本年度榜单中,商业银行阵营显著扩容,从上年的28家增至33家,为近年之最。新增5席全部来自区域板块,分别为广州农商银行、天津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其中,此次成都农商银行上榜即闯入前400强,与微众银行并列成为榜单中仅有的两家非上市银行。 而从存量机构的排名变化看,有19家银行排名提升。其中,来自西部的成都银行继去年上榜后,今年排名又一口气飙升了35位,成为本年度银行业“进步王”。此外,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微众银行也实现大步跨越,排名均提升了20位以上。 “区域性中小银行的优异表现,映射出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度赋能。”7月23日,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战略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充沛的信贷需求和丰富的场景入口,区域性中小银行若能在本地经济活力中找准切口、健全治理、坚持差异化,就能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仍是中流砥柱 7月22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揭榜,500家上榜的中国公司2024年总营收达到14.2万亿美元,较上年上榜企业下降约2.7%;净利润达到756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7%。 据统计,在本年度榜单中,共有33家商业银行入围,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约1.33万亿美元,利润合计逾2662亿美元,约占中国500强整体利润的35%。 与去年相比,国有大行排名整体保持稳定,工农中建均进入榜单前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2214.61亿美元营收,蝉联中国500强总榜第5名、银行业第1名;农业银行凭借1974.66亿美元营收,由上年的第8位升至第7位;建设银行营收1967.38亿美元,排名从第6位下滑至第8位;中国银行营收1761.43亿美元,排名由第10位升至第9位。此外,交通银行营收758.34亿美元,排名第46位,较上年下降3位。 股份制银行情况则有所分化。其中,招商银行以703.85亿美元营收排名第49位,较上年提升3位,是进入总榜前50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四家股份行排名则出现1~3位的小幅下滑。其中,兴业银行营收574.77亿美元,排名第62位,下降1位;浦发银行营收489.44亿美元,排名第78位,下降1位;民生银行营收402.17亿美元,排名第91位,下降3位;华夏银行营收260.30亿美元,排名第150位,下降3位。浙商银行以187.23亿美元营收排名176位,上升4位。 微众银行作为上榜银行中独树一帜的民营银行,凭借938.84亿美元营收,上升21位,排名升至第261位。 区域性银行强势突围 在本年度榜单中,除了前述12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及民营银行外,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也进入了总榜前200。 其中,长三角地区银行表现亮眼。江苏银行以218.79亿美元营收排名第162位,较去年提升4位,继续领跑城商行;宁波银行以170.87亿美元营收,排名跃升8位至第186位;上海银行以155.91亿美元营收,排名提升5位至第193位。 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等机构排名也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南京银行排名第201名,提升14位;杭州银行排名第238名,提升26位;徽商银行排名第242名,提升16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银行中,从西部地区杀出最大“黑马”,成都银行继去年上榜后,今年又凭借65.55亿美元营收,升至第324名,飙升了35位,成为本年度银行业“进步王”。 此外,长沙银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等中西部城商行同样势头迅猛,排名分别升至第325名、第425名、第431名,相应提升了15位、24位、14位。作为新面孔,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分别排名第380名、第399名、495名。郑州银行则在下滑8位后,恰好以第500名“压哨”留在本年度500强榜单中。 农商行方面,重庆农商行营收73.92亿美元,排名提升4位,升至第310位,继续领跑;紧追其后的是上海农商银行,以71.6亿美元营收,升至第311名,上升12位,与前者仅一步之遥。 广州农商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虽为新晋者,却表现突出,登榜即双双闯入总榜前400。其中,广州农商银行以56.48亿美元营收,排名第354名;成都农商银行则以50.87亿美元营收,排名第383名。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度绑定地方战略,有助于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杨海平指出,从地域分布看,此次新上榜的银行以及排名上升较快的银行普遍集中于经济高活跃区域,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与政策红利的叠加,为这些银行提供了双重动能。同时,新上榜主体均为上市银行或拟上市银行,治理结构规范,战略路径清晰,也为差异化突围奠定了制度底座。 杨海平强调,区域性中小银行若要实现长期价值成长,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深耕本地经济,找准切口,在本地产业上精准落子。同时,也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锚定差异化道路,“小而美”“专而精”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赛道上构筑“护城河”,将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坚实。 【2025-07-29】 银行股回调倒车接人?专家认为仍被低估 【出处】时代财经【作者】张昕迎 A股银行板块上演冲高回落。 7月28日上午,银行指数(881155.WI)一度涨近1%,齐鲁银行盘中一度冲高至超4%,青岛银行涨超3%,午盘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当日收盘,银行指数微涨0.06%,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多股收涨超1%。 值得关注的是,A股银行股的2024年度分红也于今日正式收官。作为上市银行中最后一家派发2024年度股息的银行,成都银行于今日完成了现金红利的发放,派息总额为37.76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度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合计达到6325.04亿元。 虽然年度分红已经结束,但2025年度中期分红即将启动,目前已有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均表示计划实施中期分红。长江证券7月27日一份研报指出,参考2023年经验,大型银行普遍在年底年初派息,但多数区域银行普遍在中报后就进行中期派息,因此8~9月将是(银行股)布局窗口。 牛市氛围渐浓之下,近期A股银行板块却逆市调整。时代财经注意到,7月11日—28日,伴随着A股三大指数齐创年内新高,银行板块却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产生了超5%的跌幅。 “由于市场风险偏好水平抬升,近来银行股股价承压。”对于银行股近期跌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如此表示。 A股若延续牛市,银行股接下来如何布局也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武泽伟表示,“从估值来看,申万银行指数市净率仅为0.61倍,银行股依然被明显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银行股未来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买入业绩良好、估值合理的银行股。” 股价调整下股息率有所回升 作为A股中最具有赚钱效应的板块之一,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势喜人,国有大行股价更是连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银行指数曾从4月7日的低点,一路上涨至7月11日的阶段新高,区间涨幅超16%。 不过,自进入7月中下旬以来,伴随着三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银行股出现了一轮明显回调。数据显示,7月11日~28日,Wind银行指数产生了5%的跌幅;银行板块的资金也呈流出状况,Wind7月28日数据显示,近五日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银行板块-24.34亿元、18.21亿元、-31.97亿元、0.64亿元、-0.02亿元。 个股方面,7月11日~28日期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宁波银行、农业银行两家上涨,其余40家银行均下跌,28家跌超5%,重庆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4家银行更是跌超8%。 对于近期银行股股价调整,长江证券研报分析指出,6月以来银行板块交易情绪过热,短期快速上涨后估值和股息率吸引力下降;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全面回升,市场各板块投资机会快速轮动,活跃资金流出银行板块。 时代财经注意到,银行股股价集体调整之下,目前部分上市银行的股息率已回升至5%左右。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收盘,华夏银行以4.98%的股息率领跑42家上市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的股息率分别回升至4.87%、4.85%。 上述长江证券研报也指出,如果股价进一步回调,银行股配置价值将非常突出。“从红利价值角度来看,由于盈利增长和分红非常稳定,每次调整都带动股息率回升,而市场对于股息率的要求逐步降低,造成调整后的配置吸引力突出。” 一边是市场活跃资金流出,另一边,近期部分银行股股东发起新一轮增持。 7月26日,上海银行公告称,7月23日~25日期间,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于,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上海银行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10.46元~10.70元/每股。根据该行披露,上述增持人员合计买入44万股上海银行股票。若按区间成交均价粗略估计,上述增持人员合计耗资约465.52万元。 光大银行也于7月24日公告,1月20日~7月22日,该行股东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股份2.64亿股、H股股份2.79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0.92%。 息差企稳可期? 眼下,2025年中报季已临近。在A股上市银行中,截至7月28日,已有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4家银行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有3家净利增速超10%,更有银行已发出息差企稳的信号。 根据齐鲁银行7月26日披露的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值得关注的是,齐鲁银行业绩快报称,今年上半年净息差企稳回升,其利息净收入也随之取得了超10%的亮眼增长。据其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同比增长13.57%;去年同期,该行这一指标则同比下降2.17%。 杭州银行也在7月22日一份投资者关系报告中表示,目前外部环境负债成本下降较快且该行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较好的对冲资产端利率下行影响,预计2025年该行息差整体降幅将好于上年。 在目前已发布业绩快报的4家上市银行中,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总资产分别超3万亿、2万亿量级。对比来看,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20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1%、3.89%;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116.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3%、16.67%。 齐鲁银行、常熟银行体量则相对较小。截至2025年6月末,两家银行的总资产分别超7500亿元、4000亿元。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常熟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60.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6%、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1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8%、13.55%。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76%,均较上年末持平;齐鲁银行、常熟银行则为1.09%、0.76%,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 【2025-07-29】 董监高增持频现!银行股还有上涨空间吗 【出处】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在银行股迎来阶段性回调的背景下,近日上海银行10位董监高的集体增持举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的高管或重要股东实施增持,其增持频次显著高于去年。“高管增持的行为不仅折射出对银行基本面的认可,也在当前市场波动中为投资者信心起到了‘托底’作用。”有券商人士分析称。 从板块表现看,截至7月29日11时,A股银行板块报4317点。尽管年初至今该板块累计上涨14.5%(从年初3770点升至当前水平),但近期已出现回调——较近日高点回落315点。 高管层逆势买入,释放长期看好信号 近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其10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7月23日至25日期间合计买入该行A股股票44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0元,并承诺所购股票自买入日起锁定两年。 从股价走势来看,上海银行年内累计涨幅近20%。不过就在本次增持发生的区间,即7月23日至25日,该行股价出现小幅回调,3日累计跌幅接近3%。在此时点选择出手,不仅显示出管理层“逆市买入”的决心,也让投资者看到公司内部对自身价值判断的坚定态度。 中信建投证券一分析师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董监高的集体增持举动,一方面体现了内部对企业资产质地和盈利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也为稳固市场预期添了一把力。“尤其是在当前A股市场整体震荡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高管们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增持,对于筑牢股东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上海银行2025年一季报数据,该行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截至一季度末,资产总额达3.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7%,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18%的相对稳定水平,整体经营表现稳健。 “从资产质量和盈利增长来看,上海银行属于一线城市中资产配置结构较为稳健的区域性银行。”上述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其在信贷结构调整和金融科技投入方面近年成效显著,是机构较为关注的标的之一。” 多家银行密集披露增持,稳定预期成共同诉求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等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披露董监高或重要股东的增持计划。与去年相比,今年银行股相关增持计划的密集程度显著提升,部分银行更是多次发布增持公告。 以苏州银行为例,其分别在2025年4月与6月披露增持计划,合计金额预计超过12亿元,成为年内增持金额最高的上市银行之一。成都银行、厦门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也纷纷启动增持程序,涵盖高管、控股股东及核心骨干等群体,显示出增持行为已成为银行提升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 “从趋势上看,增持计划多集中在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时发布,目的在于传达内部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银行股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的防御属性,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布局的重要窗口。” 不过,也有部分银行的增持计划因股价回升过快而暂未实施。以成都银行为例,其控股股东计划于4月9日至10月9日期间增持股份,但因该行股价持续高于增持价格上限,计划实施已过半仍未启动。华夏银行亦存在类似情形,部分董监高计划自4月11日起6个月内增持至少3000万元,截至目前暂未实际操作。 “股东或高管未增持并不一定意味着态度转变,更可能是市场价格变化使得增持计划触及条件受限。相比具体成交数量,更重要的是释放出的态度与信号。”一国有大行分析师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估值仍在低位,专家看好中长期配置价值 尽管近期A股银行板块有所回调,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特别是对追求稳定回报的机构和长期资金而言,仍属较优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沪深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过13%,多只区域银行股涨幅超过20%。但即便如此,数据显示,多数银行股市净率(PB)仍低于0.7倍,显著低于历史中枢。与此同时,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超过5%,在当前利率水平下,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目前来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刚起步,仍有空间。”申万宏源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灏表示,“尤其是部分区域性银行,盈利稳定性强,受益于地方经济修复,同时资产负债结构较优,有望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内继续迎来估值提振。” 机构普遍认为,银行板块行情后续走势将更多取决于三季度信贷投放节奏、不良贷款处置效率以及息差走势变化。部分头部银行正在加速零售业务与财富管理转型,亦被视为提升估值的关键变量。 “如果未来政策面继续释放流动性支持,叠加经济预期改善,有望推动银行股估值进一步向合理区间靠拢。”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更多关注银行的基本面变化与长期发展路径,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2025-07-29】 上海银行新“掌门”自掏百万买股票,传递什么信号 【出处】南方都市报 高管增持,再现金融“江湖”。7月28日,上海银行发布的“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买入公司股票的公告”显示,10名董监高日前增持了股票。 根据公告,该10名董监高分别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 A 股股票,合计增持44万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 元至10.7元。这意味着,10名高管增持耗费金额超过460万元,不足500万元。 作为这次增持行动的“领衔人”,该行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若以前述最低成交价折算,该等股票价格约为104.6万元。另外,副董事长、行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副行长胡德斌买入5万股,副行长俞敏华买入5.5万股。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董高监人员承诺将所购入的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作为参照,截至29日中午收盘,上海银行报10.39元,跌1.24%,最新股价已低于上述高管增持成交价格区间。与此同时,连日来,上市银行陆续结束今年的分红高峰期,作为板块“红人”的银行股也开启了一段下调窗口。 不过,对于上海银行而言,此次不足500万元的增持行动,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态度。 记者在业界了解到,据分析人士指出,此番以党委书记为代表的高管增持意在显示对于上海银行发展的信心。不过,从一层含义看,近年来上海银行股价有所波动,亟须稳定资本市场情绪。 准“75后”回归执掌“帅印” 顾建忠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拉长时间轴看,上海银行股价自2022年10月触及4.44元的历史低点后开启反弹,今年7月初触及11.47元的高点,直到本月底回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海银行年度涨幅超过70%涨幅位居A股42家上市银行之首。 实际上,一个更为深层的信号是,此次是顾建忠“掌舵”上海银行三个月后,首次持有公司股票。7月26日,上海银行发布股东变更公告显示,新增股东顾建忠(10万股,占比0.0007%)。 1974年11月出生的顾建忠是一名准“75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是从基层起步的典型金融人。从公开资料看,他早年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上海银行,此番掌舵上海银行是“二进宫”。1997年7月,顾建忠大学毕业后便加入上海银行,从基层做起逐步成长为管理者。曾任上海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兼营销经理部、港台业务部总经理,上海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授信审批中心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上海银行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其间,他还曾在上海政府部门挂职,担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金融机构处处长。 2015年2月,他出任上海市属国企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负责投资管理。2018年底转战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出任行长。2025年4月22日,上海银行召开领导班子调整宣布会,顾建忠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记者注意到,其董事长任职资格仍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据悉,顾建忠还在2016年获得“沪上金融行业领袖”称号。 资产规模已跌出前三 据记者观察,伴随着这家城商行核心管理层的变动,未来上海银行经营策略、经营风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引来资本市场和外界的一些观望。 阔别十年重新回归,老银行人能否讲好新故事?今年5月7日,上海银行的“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成为顾建忠的“首秀”。他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以市场为重、以客户为重、以基层为重。他还号称,未来将持续打造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致力于打造一家有情怀、有价值、人才辈出的“百年老店”。 不过,上海银行“掉队风险”并未“解锁”。报告显示,上海银行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为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8.59亿元,同比下降2034.72%。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持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为3.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按照上市城商行资产总额排位来看,上海银行已跌出前三,位居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之后。 记者注意到,从部分银行率先出炉的2025半年快报看,未来这个差距或在拉大。 当下,置身于银行价格恶战、产品同质化、模式路径大相径庭的“内卷”浪潮之下,顾建忠眼里的最大资产或是人才。曾当过上海银行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的顾建忠,曾有诸多相关公开言论,比如“人才资源是商业银行的第一资源,也是最大的支撑”,“想得再好,没有好的人、合适的人去干,没有充满激情地去干,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资产不是简单的楼堂楼宇,最大的资产就是人力资源”等。 深谙人才“利刃”的顾建忠,他个人增持的一小步,距离其口中的“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还有多远,仍待时间重重考验。 【2025-07-29】 两周跌超5%,银行股倒车接人?中期分红即将启动,专家:银行股依旧被低估 【出处】时代财经 A股银行板块上演冲高回落。 7月28日上午,银行指数(881155.WI)一度涨近1%,齐鲁银行盘中一度冲高至超4%,青岛银行涨超3%,午盘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当日收盘,银行指数微涨0.06%,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多股收涨超1%。 值得关注的是,A股银行股的2024年度分红也于今日正式收官。作为上市银行中最后一家派发2024年度股息的银行,成都银行于今日完成了现金红利的发放,派息总额为37.76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度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合计达到6325.04亿元。 虽然年度分红已经结束,但2025年度中期分红即将启动,目前已有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均表示计划实施中期分红。长江证券7月27日一份研报指出,参考2023年经验,大型银行普遍在年底年初派息,但多数区域银行普遍在中报后就进行中期派息,因此8~9月将是(银行股)布局窗口。 牛市氛围渐浓之下,近期A股银行板块却逆市调整。时代财经注意到,7月11日—28日,伴随着A股三大指数齐创年内新高,银行板块却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产生了超5%的跌幅。 “由于市场风险偏好水平抬升,近来银行股股价承压。”对于银行股近期跌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如此表示。 A股若延续牛市,银行股接下来如何布局也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武泽伟表示,“从估值来看,申万银行指数市净率仅为0.61倍,银行股依然被明显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银行股未来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买入业绩良好、估值合理的银行股。” 股价调整下股息率有所回升 作为A股中最具有赚钱效应的板块之一,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势喜人,国有大行股价更是连创新高。数据显示,银行指数曾从4月7日的低点,一路上涨至7月11日的阶段新高,区间涨幅超16%。 不过,自进入7月中下旬以来,伴随着三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银行股出现了一轮明显回调。数据显示,7月11日~28日,银行指数产生了5%的跌幅;银行板块的资金也呈流出状况,7月28日数据显示,近五日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银行板块-24.34亿元、18.21亿元、-31.97亿元、0.64亿元、-0.02亿元。 个股方面,7月11日~28日期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宁波银行、农业银行两家上涨,其余40家银行均下跌,28家跌超5%,重庆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4家银行更是跌超8%。 对于近期银行股股价调整,长江证券研报分析指出,6月以来银行板块交易情绪过热,短期快速上涨后估值和股息率吸引力下降;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全面回升,市场各板块投资机会快速轮动,活跃资金流出银行板块。 时代财经注意到,银行股股价集体调整之下,目前部分上市银行的股息率已回升至5%左右。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收盘,华夏银行以4.98%的股息率领跑42家上市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的股息率分别回升至4.87%、4.85%。 上述长江证券研报也指出,如果股价进一步回调,银行股配置价值将非常突出。“从红利价值角度来看,由于盈利增长和分红非常稳定,每次调整都带动股息率回升,而市场对于股息率的要求逐步降低,造成调整后的配置吸引力突出。” 一边是市场活跃资金流出,另一边,近期部分银行股股东发起新一轮增持。 7月26日,上海银行公告称,7月23日~25日期间,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于,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上海银行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10.46元~10.70元/每股。根据该行披露,上述增持人员合计买入44万股上海银行股票。若按区间成交均价粗略估计,上述增持人员合计耗资约465.52万元。 光大银行也于7月24日公告,1月20日~7月22日,该行股东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股份2.64亿股、H股股份2.79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0.92%。 息差企稳可期? 眼下,2025年中报季已临近。在A股上市银行中,截至7月28日,已有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4家银行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有3家净利增速超10%,更有银行已发出息差企稳的信号。 根据齐鲁银行7月26日披露的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值得关注的是,齐鲁银行业绩快报称,今年上半年净息差企稳回升,其利息净收入也随之取得了超10%的亮眼增长。据其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同比增长13.57%;去年同期,该行这一指标则同比下降2.17%。 杭州银行也在7月22日一份投资者关系报告中表示,目前外部环境负债成本下降较快且该行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较好的对冲资产端利率下行影响,预计2025年该行息差整体降幅将好于上年。 在目前已发布业绩快报的4家上市银行中,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总资产分别超3万亿、2万亿量级。对比来看,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20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1%、3.89%;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116.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3%、16.67%。 齐鲁银行、常熟银行体量则相对较小。截至2025年6月末,两家银行的总资产分别超7500亿元、4000亿元。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常熟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60.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6%、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1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8%、13.55%。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76%,均较上年末持平;齐鲁银行、常熟银行则为1.09%、0.76%,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 【2025-07-29】 上海银行:7月28日获融资买入4518.61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1.4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8日获融资买入4518.6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1.40%,当前融资余额6.2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2%,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845186088.0053362054.00622609704.002025-07-2528437584.0023254184.00630785670.002025-07-2484349726.0043709982.00625602270.002025-07-2341133208.0040538082.00584962526.002025-07-2247252093.0036142499.00584367400.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8日融券偿还9400股,融券卖出4.5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47.3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5%,融券余额1068.94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8473400.0098888.0010689372.002025-07-2515600.00133120.0010197200.002025-07-24143028.00497988.0010354392.002025-07-23109038.00488533.0010965802.002025-07-22113632.00426656.0011377136.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33亿元,较昨日下滑1.20%,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8上海银行-7683794.00633299076.002025-07-25上海银行5026208.00640982870.002025-07-24上海银行40028334.00635956662.002025-07-23上海银行183792.00595928328.002025-07-22上海银行10632995.0059574453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29】 年内多家上市银行披露董监高或股东增持计划 【出处】证券日报 近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董监高)共计10人分别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A股股票。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在银行股股价总体上扬的背景下,上市银行董监高或股东增持计划频现,增持金额最高达到亿元。受访专家认为,凭借高股息率与低估值,当前银行股配置价值凸显。相关上市银行获董监高或股东增持,主要基于对上市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后续银行股仍有估值提升空间。 上海银行董监高“出手” 公告显示,此次增持上海银行股票的10名董监高合计买入44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0元。相关董监高承诺,将上述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今年以来,A股银行股总体走出上涨行情。例如,截至7月28日收盘,上海银行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7%。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银行董监高出手增持正值该行股价持续上涨后出现回调。数据显示,7月23日至7月25日,上海银行股价累计下跌近3%。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上海银行董监高集体出手增持,释放多重积极信号。管理层以自有资金增持体现了对公司经营基本面与长期价值的认可。同时,董监高增持强化了市场对该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改善的预期,稳定了市场信心。 根据上海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营收同比增长3.85%至13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0%至62.92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37%至3.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8%,与上年末持平。 增持计划更密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董监高或重要股东增持计划,总体较去年更为密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增持计划主要集中在4月份披露,其中苏州银行更是两度发布增持计划,增持金额预计超过1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受二级市场股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增持计划出现计划实施期限过半,但暂未增持的情况。 比如,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两名股东拟自2025年4月9日起6个月内增持该行A股普通股股份。增持价格不超过截至增持计划公告披露日成都银行除权除息后的历史最高股价17.59元/股。截至目前,增持计划期限过半,因成都银行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增持计划尚未实施。 华夏银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部分董监高计划自2025年4月11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共计不低于3000万元自愿增持该行股份。目前相关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已过半,该行增持计划暂未实施。 尽管近期银行股股价整体有所回调,但展望后续走势,多家机构认为银行股估值修复仍有空间。“长期来看,银行股对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吸引力仍然较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2025-07-28】 银行股再现普涨,已有银行年内涨幅超30%,未来行情如何演绎 【出处】北京商报 7月28日早盘,银行股再现普涨,表现格外亮眼,齐鲁银行盘中涨幅一度超5%,青岛银行涨幅超3%,江苏银行涨超2%。截至7月28日收盘,部分银行涨幅回吐,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从年内整体表现来看,银行股已呈现“小牛市”行情,银行股的持续走强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共振。对于未来走势,分析人士预测银行板块大概率将呈现结构性行情。 银行股再迎普涨行情 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其中齐鲁银行以1.94%的涨幅居前,青岛银行涨幅达1.65%;另有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日内涨幅超1%。 从年内表现来看,2025年A股银行板块走出了稳健上涨的态势。青岛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3家银行年内涨幅已突破30%,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7家银行涨幅也超过20%。尽管7月以来板块经历短暂震荡,但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双重优势支撑银行股总体涨势未改,持续吸引资金关注。 银行股的持续走强并非偶然,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共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轮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可从多个层面展开解读。 “首先是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曾刚表示,经过多年的风险化解和结构调整,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升,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尤其在经济复苏预期下,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稳步回升。 近期部分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以来,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4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业绩快报,均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其中3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资产质量方面,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 在基本面改善的基础上,政策环境的边际改善成为另一重要推动力。曾刚进一步分析,监管层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优化监管考核等,为银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估值修复的内在需求也推动着行情演进。长期以来,银行股估值偏低,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随着基本面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估值修复成为必然。 多维度资金持续涌入也为银行板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面支撑。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从长期资金视角看,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对稳定收益的诉求上升,银行股稳定的分红特性与之高度契合。在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不断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而从被动配置角度来看,银行板块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此前主动型基金对银行股普遍存在低配现象,而在公募基金改革深化的推动下,部分基金开始逐步回补仓位,进一步为板块注入流动性。从外资动向来看,二季度以来北向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持续流入,成为推动板块上行的又一重要力量。 形成服务实体经济正向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股的上涨并非单纯地体现市场看好情绪,更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向循环。曾刚分析,银行股价上涨对银行融资能力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多维度:从直接层面看,股价上涨将提升银行的市值和市场形象,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当银行需要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时,更高的股价可减少对现有股东的稀释;从间接层面看,良好的资本市场表现能增强银行的信用形象和市场信心,有利于银行在债券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伴随银行股价的上涨,部分银行可转债价格触发强赎条款。“这将加速转股进程,促使债权资金转化为股权资本,成为补充核心资本的有效途径。”高政扬说道,“核心资本的提升直接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这种良性循环最终将助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不仅能扩大信贷投放的总量,更能在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领域的支持力度。” 对于后续走势,分析人士预计,银行板块大概率将呈现结构性行情。曾刚表示,一方面,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银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逻辑依然成立;另一方面,随着前期涨幅较大,部分银行股估值已不便宜,市场可能出现分化格局。具体来看,资产质量优良、盈利能力强、数字化转型领先的大型银行和优质城商行仍具备配置价值;区域性银行中,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值得关注。但需要警惕的是,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质量压力和经营转型挑战。 高政扬也预计,2025年下半年银行板块将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同时呈现结构分化的特征。低估值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基本面表现优异的区域性银行有望获得更多关注。 【2025-07-28】 超6300亿元!42家上市银行现金“红包”全部到账 【出处】金融时报【作者】张冰洁 进入7月,A股上市银行迎来了分红高峰期。随着成都银行现金红利发放完毕,这场持续数月的“分红盛宴”已于今日(7月28日)圆满收官。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本次A股上市银行分红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分红实施节点提前;二是分红规模创下新高。 从分红进展来看,交通银行率先行动,成为首家实施2024年度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该行股东于4月18日就已纷纷拿到了现金“红包”。 根据往年经验,上市银行年度分红派息时间往往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7月。然而,2024年度分红落地时间要明显早于往年。在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4家大行于今年5月初之前均已完成分红派息。 再从分红金额来看,根据数据统计,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达6325亿元,相比前一年增加了200亿元,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梳理各类银行机构分红情况可以发现,国有大行仍是2024年度分红大户。根据数据统计,六大行2024年全年派息总额合计高达4206.34亿元,占A股42家上市银行分红总金额的66.5%。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红总额均超千亿元,分别达1097.73亿元、1007.54亿元。 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回馈股东。其中,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金额遥遥领先。此外,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也均达百亿元。 江苏银行以95.54亿元的分红金额“领跑”城商行。此外,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紧随其后,2024年分红金额分别达到71.03亿元、67.66亿元、60.5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多家银行进一步提高了现金分红比例。《金融时报》记者梳理数据时发现,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共有14家银行2024年分红比例超过30%。其中,招商银行、沪农商行、苏州银行分别以33.99%、33.91%、32.5%排在前三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银行分红出现上述诸多积极变化,与监管层近两年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2024年4月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并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同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上市银行稳定现金分红与重视投资者回报,向市场释放三重信号:一是用真金白银锚定长期资金,对冲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疑虑;二是通过强制分红政策倒逼经营能力升级,提高市场信心;三是重塑股东回报机制,将中期分红与年度分红结合,让投资者从“年度等粮”变为“半年度收息”,增强资金使用灵活性的同时,也为股价提供阶段性支撑。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分红的收官,2025年中期分红的计划也逐步浮出水面。 自今年6月以来,已有常熟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召开了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相关议案。长沙银行也于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为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计划在2025年半年度实施中期分红,分红金额将不超过当期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2025-07-28】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亮相 副行长胡德斌称持续探索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佳怡)7月27日,以“智能时代 同舟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上海银行携全新AI手机银行亮相。 区别于传统手机银行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打破功能壁垒。用户无需在复杂菜单中反复查找,仅需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AI即可快速响应并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 现场演示中,观众提出“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一下”时,AI通过分析用户资产负债、现金流、风险偏好等信息,迅速从数百款理财产品中选取出了几款。观众进一步询问产品的风险、周期等问题时,AI手机银行也可以瞬时给出专业解读,操作流畅度堪比与专业银行顾问面对面交流。 除便捷性外,AI手机银行的“智能预判”与“适老化设计”更凸显人文关怀。 通过分析用户上下文、历史行为数据及偏好画像,系统可主动挖掘潜在需求——例如,习惯去网点查看养老金的客户,在养老金发放日不仅会收到养老金到账的详细信息,还会收到是否要预约常去网点的推送;老年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切换沪语模式,支持“听”“说”全流程沪语交互,解决方言沟通障碍。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的落地,依托“技术先行、数据驱动、业务融合”的建设逻辑。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构建核心技术底座;开发工艺上,从瀑布式流程转向“能力定义→模型训练→测试→持续运营”的数据驱动闭环;知识运营上,融合大模型与金融、通用知识,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问题解决率。 据受邀使用客户的回访及运营数据监测,AI手机银行已显现三大效能提升:一是通过大模型精准意图识别与工作流优化,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二是补充金融资讯、生活服务等知识库,结合思维链训练,线上问题解决率显著提高,人工服务依赖降低;三是适老化设计与养老服务生态的完善,推动老年客群线上使用活跃度增长,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安全性得到双重强化。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表示,将以此次AI手机银行亮相为契机,持续探索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一方面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训练,注入监管法规、产品参数等专业知识,减少“幻觉”问题;另一方面搭建用户反馈闭环,通过真实交互数据迭代模型能力,完善多模态意图识别体系。 【2025-07-28】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亮相人工智能大会:让金融服务“可感可触” 【出处】全景网 2025年7月27日,以“智能时代 同舟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代表,上海银行携全新AI手机银行惊艳亮相,凭借“对话即服务”的颠覆性交互模式、精准的“服务找人”能力及适老化温情设计,成为大会焦点,吸引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度体验。 从“功能界面”到“对话交互”: 重新定义银行服务入口 区别于传统手机银行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彻底打破功能壁垒。用户无需在复杂菜单中反复查找,仅需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如“查查我的养老金”“这个产品有什么亮点”,AI即可快速响应并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 现场演示中,观众提出“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一下”时,AI通过分析用户资产负债、现金流、风险偏好等信息,迅速从数百余款理财产品中选取出了几款。观众进一步询问产品的风险、周期等问题时,AI手机银行也可以瞬时给出专业解读,操作流畅度堪比与专业银行顾问面对面交流,引发阵阵赞叹。 “服务找人”+“温情交互”: 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除便捷性外,AI手机银行的“智能预判”与“适老化设计”更凸显人文关怀。 通过分析用户上下文、历史行为数据及偏好画像,系统可主动挖掘潜在需求——例如,习惯去网点查看养老金的客户,在养老金发放日不仅会收到养老金到账的详细信息,还会收到是否要预约常去网点的推送;老年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切换沪语模式,支持“听”“说”全流程沪语交互,解决方言沟通障碍。此外,上海银行联合社区打造超300家“美好生活工作室”,围绕老年客群“医、食、住、行、康、娱、游、学”需求,将线上服务延伸至线下活动(如健康讲座、文化体验),构建“场景嵌入”的综合服务生态,切实降低银发群体金融门槛。 技术底座+实践验证: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的落地,依托“技术先行、数据驱动、业务融合”的建设逻辑。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构建核心技术底座;开发工艺上,从瀑布式流程转向“能力定义→模型训练→测试→持续运营”的数据驱动闭环;知识运营上,融合大模型与金融、通用知识,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问题解决率。 据受邀使用客户的回访及运营数据监测,AI手机银行已显现三大效能提升:一是通过大模型精准意图识别与工作流优化,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二是补充金融资讯、生活服务等知识库,结合思维链训练,线上问题解决率显著提高,人工服务依赖降低;三是适老化设计与养老服务生态的完善,推动老年客群线上使用活跃度增长,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安全性得到双重强化。 从“工具”到“生态”: 持续深耕AI赋能金融未来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表示,AI手机银行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成果,更是“金融为民”理念的实践。我们将以此次亮相为契机,持续探索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一方面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训练,注入监管法规、产品参数等专业知识,减少“幻觉”问题;另一方面搭建用户反馈闭环,通过真实交互数据迭代模型能力,完善多模态意图识别体系。 未来,上海银行将围绕“对话即服务”深化LUI(语言用户界面)布局,推动手机银行从“功能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同时,以AI为纽带链接政务、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提供“不止于金融”的综合服务,让AI手机银行真正成为客户“身边的金融顾问”。 【2025-07-28】 又一银行公告!10名董监高,集体增持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霍莉 上海银行7月25日晚间公告,在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包括该行党委书记顾建忠、行长施红敏在内的共计10名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等(下称“增持主体”),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A股股票,合计买入44万股股票。 今年A股银行板块股价继续上涨,多家银行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在这节节攀升的上涨潮中,一方面,多家上市银行的管理层和机构股东积极施行增持行动;另一方面,亦有多家银行的股东和管理层的增持计划,却因股票价格持续超出增持计划的价格上限,还未落地实施,甚至提示延迟实施或无法实施的风险。 新“一把手”带头买入 上述增持主体买入上海银行A股股票的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元,按照区间成交价粗略估计,上述增持人员合计耗资金额在460.24万元至470.8万元范围。 公告显示,上述增持主体承诺将上述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具体看,在此次上海银行的增持行动中,该行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斥资金额达百万元。紧随其后,该行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副行长俞敏华、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增持股票数量分别为6.5万股、5.5万股、5万股。 (来源:上海银行公告截图) 上海银行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1月至3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截至3月末,该行资产规模达到了3.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持平。 此次增持行动,是顾建忠回归后的首次中高层集体增持。 今年4月22日,上海银行召开干部会议并宣布顾建忠担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在此之前,顾建忠为上海农商行行长。而更早之前,顾建忠曾在上海银行任职十余年。公开资料显示,顾建忠197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上海银行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纪委副书记等职;2015年2月起,顾建忠被调入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2019年1月,顾建忠出任上海农商行行长。 上海银行于5月16日召开的董事会相关会议,选举顾建忠为上海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顾建忠的董事长任职资格尚需核准。 为何该行管理层此时集体买入?是“窗口期”,还是提振信心? 对此,最终的答案或将由市场的演绎决定。2024年上海银行领跑A股银行板块,以全年近七成的涨幅居顶。数据显示,步入2025年,该行股价从年初至7月25日整体涨幅合计16.05%。 不过,近期该行股价开启下探,自7月7日至7月25日已连续下跌,跌幅达到8.66%。也即,该行管理团队买入的时间,正是在此次股价回调期间。 管理层和机构股东积极增持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兰州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A股上市银行的管理层增持股票。 就在7月9日,江苏银行发布董高监等自愿增持该行股份计划实施完毕的相关公告。截至该公告日,包括该行董事长葛仁余、行长袁军、4位副行长等董高监人员,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在内的增持主体,自4月10日至7月9日,通过上交所增持该行股份2164.8万股,累计增持金额2427.82万元。 除此,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的机构股东增持热情较高。 如光大银行7月23日发布公告,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和H股合计0.92%的股份,在该行的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00%。 再如今年1月,苏州银行发布了国发集团3亿元增持计划。此后,苏州国发集团于1月14日至6月26日以自有资金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该行股份1.18亿股,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合计8.56亿元。 也就说,苏州银行第一大股东超额完成了增持计划。 多家银行增持计划未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以及浙商银行等上市银行披露了其机构股东或董监高等自愿增持计划。 但截至目前,上述银行的增持计划期限已行至一半左右,却均未落地实施。根据部分银行披露,这主要是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以及增持主体在等待合适的“窗口期”。 2025年,银行股受到各路资金持续增配,在国家队资金、险资、ETF等指数基金的涌入下,银行股延续上一年涨幅趋势,并屡创股价新高。这也影响了上市银行机构股东的增持成本。 如成都银行于4月9日披露了该行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该行实控人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企业——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拟自4月9日起6个月内增持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股份,增持价格不超过17.59元/股。 但截至7月9日,此次增持计划期限过半,因成都银行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尚未增持成都银行股份。 截至7月25日收盘,成都银行股价收于19.49元/股,当天微涨0.41%,较6月27日的股价最高点20.96元/股,下跌6.7%。当前,成都银行的市净率突破1倍,成为继招商银行、杭州银行之后第三家市净率超过1倍的银行。 成都银行公告显示,后续,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将继续根据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择机逐步实施增持计划,并提示了增持计划无法实施风险。 此外,华夏银行曾于4月10日披露,该行部分董高监,以及部分总行部门、分行、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计划自4月11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共计不低于3000万元自愿增持该行股份。 但截至7月11日,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已过半,该行增持计划暂未实施。对此原因,华夏银行表示,主要是受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窗口期与二级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示上述增持主体将在后续增持计划期间内将择机增持该行股份,按时完成增持计划。 过去一年多的银行股强势上涨,背后依赖的是资金逻辑。对如何评估未来的趋势或上涨持续性,中金研报认为,连续上涨后的阶段调整是适当的,从估值角度看,AH银行股市净率估值仍然低于过去十年以来的均值水平。 【2025-07-28】 重要公告速递:东山精密拟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出处】本站C闻【作者】C闻 投资并购 东山精密:拟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申通快递:拟3.62亿元收购丹鸟物流100%股权。 广深铁路:签订广州东站改造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66.6亿元。 汇绿生态: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钧恒科技49%股权 股票复牌。 首创证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 中材科技:拟以1.47亿元收购中建材航空15%股权。 恒瑞医药:拟以4001.44万元收购成都盛迪1.4587%股权。 赛微电子:重大资产出售交割完成。 东土科技:拟以200万美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西部黄金:拟现金收购新疆美盛100%股权。 业绩 中国中免: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20.81%。 铁建重工: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77.27亿元,同比增加3.15%。 公告澄清 上纬新材:外部流动股占公司A股比例约为15%,占比相对较小。 太原重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塞力医疗:参股公司治疗性降压疫苗项目试验能否成功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瑞贝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汇通集团:公司未参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建设项目。 三丰智能:董事陈巍被监察立案。 浙江东日:日常经营不涉及“脑机接口”业务。 时空科技: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股票继续停牌。 *ST万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苏奥传感: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中创新航收购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不实施进一步审查。 横河精密: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在异常波动期间买卖公司股票。 生产经营 福莱蒽特:控股子公司嘉兴新材料停产歇业。 广生堂: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奈瑞可韦GST-HG141的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成功入组。 众生药业:全资子公司氯贝酸铝原料药获上市申请批准。 增减持 熙菱信息: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 股票复牌。 抚顺特钢:锦程沙洲拟5.6元/股要约收购5%公司股份。 盛科通信:产业基金拟减持3.00%股份。 上海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10.46元至10.7元买入公司A股股票。 【2025-07-28】 券商观点|银行本周聚焦:银行理财2025H1半年报-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母行代销占比降至65%左右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2025年7月27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银行理财2025H1半年报-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母行代销占比降至65%左右。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2025上半年理财市场运行情况 7月25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25上半年报告》,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运行呈现如下特征: 1、规模:理财规模平稳增长,现金管理类产品持续缩水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万亿元,同比下降14.55%,或由于存款利率调降及同业存款利率调控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使得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预计快速下行,自2024年以来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延续下降趋势,对存量规模形成一定拖累。 2、市场格局:理财公司市占率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已开业的32家理财公司(上半年新开业浙银理财)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9.61%,相较上年末提升1.8pc。在理财产品净值化持续推进背景下,头部理财公司在产品创设、投研能力、客户渠道等方面较尾部中小机构的差距或进一步拉大,由此加剧理财市场马太效应。 3、资产配置:信用债配置比例下降,公募基金占比提升较为明显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主(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合计存续规模占比80.4%((较上年末下降1.4pc)。其中,债券仍为理财主投资产,6月末占比41.8%,较上年末下降1.7pc,其中信用债、利率债占总投资资产比例分别为38.8%、3.0%,较上年末分别下降2.3pc、提升0.7pc;同业存单占比亦呈现相同趋势,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6pc至13.8%,而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则提升0.9pc至24.8%。此外,银行理财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延续提升趋势,截至6月末占比大幅提升1.3pc至4.2%,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理财资产端通过配置基金以增厚收益。其他资产方面,非标、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权益类资产占比分别为5.5%、6.6%、2.4%,相对上年末变化不显著。 4、理财收益:收益率延续下行 2025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2024年下降53bp,当前低利率特征较为明显,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23年以来持续下行。 5、理财代销:母行代销金额占比已降至65%左右理财公司持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已开业的理财公司中,2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30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有569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7家,而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已降至65%左右。二、板块观点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但中长期看,国内稳地产、促消费、加大民生保障等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而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同时,由于经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顺周期策略下,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值得关注。红利策略下,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值得关注,以及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值得关注。三、重点数据跟踪权益市场跟踪:1)交易量: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8489.02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025.15亿元。2)两融:余额1.94万亿元,较上周增加1.96%。3)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76.04亿元,环比上周增加61.20亿元。7月以来共计发行925.76亿元,同比增加390.93亿元。其中股票型282.73亿元,同比增加231.01亿元;混合型85.31亿元,同比增加54.03亿元。利率市场跟踪:1)同业存单:A、量:根据数据,本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5156.90亿元,环比上周减少4307.90亿元;当前同业存单余额20.75万亿元,相比6月末减少3657.80亿元;B、价: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1.61%,环比上周减少1bp;7月发行利率为1.61%,较6月减少5bps。2)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0.74%,环比上周下降10bps,7月平均利率为0.86%,环比6月下降20bps。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0.90%,环比上周下降10bps,7月平均利率为1.02%,环比6月下降20bps。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为1.71%,环比上周增加4bps。4)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专项债2054.4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440.16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行25943.86亿元。5)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新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18.65亿元,平均利率2.08%,全年累计发行18304.35亿元。风险提示: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7-27】 行业追踪|银行业市场(7月21日-7月27日):货币净投放量数量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银行业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央行投放和回笼资金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货币净投放量269.66187.942025-7-256018.00亿元货币投放量218.91116.072025-7-257893.00亿元货币回笼量121.3719.962025-7-251875.00亿元 本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异动情况如下: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1周Shibor8.43-3.052025-7-250.02%隔夜Shibor3.9710.872025-7-250.02%6月Shibor1.13-1.712025-7-250.02%1月Shibor0.59-4.752025-7-250.02%3月Shibor0.26-4.362025-7-250.02%注:Shibor利率上涨,说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反应到股市中投资者会认为资金不足,导致成交量减少,所以股市情况也不乐观。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5-07-26】 上海银行:7月25日获融资买入2843.76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5日获融资买入2843.7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1.35%,当前融资余额6.3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3%,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528437584.0023254184.00630785670.002025-07-2484349726.0043709982.00625602270.002025-07-2341133208.0040538082.00584962526.002025-07-2247252093.0036142499.00584367400.002025-07-2149363558.0020133081.00573257806.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5日融券偿还1.28万股,融券卖出15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56万元,融券余额1019.72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515600.00133120.0010197200.002025-07-24143028.00497988.0010354392.002025-07-23109038.00488533.0010965802.002025-07-22113632.00426656.0011377136.002025-07-2173916.00603285.0011853735.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41亿元,较昨日上升0.79%,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5上海银行5026208.00640982870.002025-07-24上海银行40028334.00635956662.002025-07-23上海银行183792.00595928328.002025-07-22上海银行10632995.00595744536.002025-07-21上海银行28518836.00585111541.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25】 上海银行:10名董高监合计增持44万股股票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7月25日电,上海银行(601229)7月25日晚间公告,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包括该行党委书记顾建忠、行长施红敏在内的共计10名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等,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A股股票,合计买入44万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元。上述董高监人员等承诺将上述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2025-07-25】 上海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10.46元至10.7元买入公司A股股票 【出处】本站7x24快讯 上海银行公告,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10.46元至10.7元。其中,党委书记顾建忠买入10万股,副董事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副行长胡德斌买入5万股,副行长俞敏华买入5.5万股。上述人员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并确认交易遵守适用的证券交易规则。特此公告。 【2025-07-25】 二季度公募基金大幅增持银行股 【出处】财经网【作者】许楠楠 宁波银行营收利润加速向上,今日大涨逾6%,股价更是创近2年新高。常熟银行、渝农商行、江苏银行等多只城商行均跟涨。 实际上,银行板块年内已累计上涨超12%,远超大盘平均水平,多只银行股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成为年内股市主要关注的事件之一,更是多次登上热搜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于此同时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流入银行板块成为市场焦点。 7月21日,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的二季度报告披露完毕,公募基金的最新重仓股也随之浮出水面。 整体来看,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共重仓持有2917家A股公司,持股总市值约为25837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持股总市值最高的行业是电子行业,持股总市值约为439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银行等4个行业,持股市值均在2000亿元以上。 引人注意的,二季度基金对银行、通信持股市值均增加了逾400亿元领跑各行业。其中,招商银行的基金持有市值、持股基金数量领跑银行业,分别为759亿元、967只。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均超百亿元。 同时,主动偏股基金和被动型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均有提升。东方证券研报表示,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A股银行49.17亿股,环比25Q1增持6.64亿股,重仓市值640.78亿元,环比增加135.08亿元。被动型基金重仓A股银行71.47亿股,环比增加16.23亿股,重仓市值1332.61亿元,环比增加288.32亿元。 国盛证券研究所研报指出,结合银行在不同指数中的权重观察,上半年ETF流入银行板块的资金合计122亿元,主要贡献来源于沪深300ETF(净流入89亿元)、红利ETF(32亿元)、银行ETF(32亿元)。 个股来看,由于国有大行、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在沪深300及红利指数中权重相对较高而相对受益,其中国有大行中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城商行中的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净流入金额均在5亿以上(含5亿)。 谈及银行板块走势强劲的原因,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截至2024年末,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银行板块权重为3.35%,而以沪深300为例的基准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达15.71%,理论上银行股配置仍有12.36%的空间。”当前银行股价表现虽然和行业基本面可能有所“背离”,而未来银行投资策略更需“见微知著”,即更需重视行业基本面的边际向好迹象。 兴业证券最新研报则强调,公募基金改革落地,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基金配置比例有望向基准靠拢,显著低配的银行板块有望受益。此外,险资有望进一步助力银行板块资金流入。 【2025-07-25】 上海银行:7月24日获融资买入8434.9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4日获融资买入8434.9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6.24%,当前融资余额6.2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42%,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484349726.0043709982.00625602270.002025-07-2341133208.0040538082.00584962526.002025-07-2247252093.0036142499.00584367400.002025-07-2149363558.0020133081.00573257806.002025-07-1828708453.0036858848.00544027329.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4日融券偿还4.77万股,融券卖出1.37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4.3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1035.44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4143028.00497988.0010354392.002025-07-23109038.00488533.0010965802.002025-07-22113632.00426656.0011377136.002025-07-2173916.00603285.0011853735.002025-07-18185304.001216609.0012565376.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6.36亿元,较昨日上升6.7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4上海银行40028334.00635956662.002025-07-23上海银行183792.00595928328.002025-07-22上海银行10632995.00595744536.002025-07-21上海银行28518836.00585111541.002025-07-18上海银行-8959814.0055659270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24】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揭晓:新增5家区域性银行,上榜银行扩容至33家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该榜单按截止日不晚于2025年3月31日的最新财务年度的营业总收入对公司进行排名,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致的制榜方法,同时包括了上市和非上市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本年度榜单中,商业银行阵营显著扩容,从上年的28家增至33家,为近年之最。新增5家全部来自区域板块,分别为广州农商银行、天津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其中,成都农商银行首次上榜即闯入前400强,与微众银行并列成为榜单中仅有的两家非上市银行。而从存量机构的排名变化看,有19家银行排名提升。 “区域性中小银行的优异表现,映射出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度赋能。”7月23日,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战略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充沛的信贷需求和丰富的场景入口,区域性中小银行若能在本地经济活力中找准切口、健全治理、坚持差异化,就能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家股份行排名分化 7月22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揭榜,500家上榜的中国公司2024年总营收达到14.2万亿美元,较上年上榜企业下降约2.7%;净利润达到756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7%。 据统计,在本年度榜单中,共有33家商业银行入围,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约1.33万亿美元,利润合计逾2662亿美元,约占中国500强整体利润的35%。 与去年相比,国有大行排名整体保持稳定,工农中建均进入榜单前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2214.61亿美元营收,蝉联中国500强总榜第5名、银行业第1名;农业银行凭借1974.66亿美元营收,由上年的第8位升至第7位;建设银行营收1967.38亿美元,排名从第6位下滑至第8位;中国银行营收1761.43亿美元,排名由第10位升至第9位。此外,交通银行营收758.34亿美元,排名第46位,较上年下降3位。 股份制银行情况则有所分化。其中,招商银行以703.85亿美元营收排名第49位,较上年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总榜前50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4家股份行排名则出现1~3位的小幅下滑。其中,兴业银行营收574.77亿美元,排名第62位,下降1位;浦发银行营收489.44亿美元,排名第78位,下降1位;民生银行营收402.17亿美元,排名第91位,下降3位;华夏银行营收260.30亿美元,排名第150位,下降3位。浙商银行以187.23亿美元营收排名176位,上升4位。 微众银行作为上榜银行中唯一一家民营银行,凭借938.84亿美元营收,上升21位,排名升至第261位。 区域性银行强势突围 在本年度榜单中,除了前述12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及民营银行外,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也进入了总榜前200。 其中,长三角地区银行表现亮眼。江苏银行以218.79亿美元营收排名第162位,较去年提升4位,继续领跑城商行;宁波银行以170.87亿美元营收,排名跃升8位至第186位;上海银行以155.91亿美元营收,排名提升5位至第193位。 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等机构排名也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南京银行排名第201名,提升14位;杭州银行排名第238名,提升26位;徽商银行排名第242名,提升16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银行中,从西部地区杀出最大“黑马”,成都银行继去年首次上榜后,今年又凭借65.55亿美元营收,升至第324名,飙升35位,成为本年度银行业“进步王”。 此外,长沙银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等中西部城商行同样势头迅猛,排名分别升至第325名、第425名、第431名,相应提升了15位、24位、14位。作为新面孔,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分别排名第380名、第399名、495名。郑州银行则在下滑8位后,恰好以第500名“压哨”留在本年度500强榜单中。 农商行方面,重庆农商行营收73.92亿美元,排名提升4位,升至第310名,继续领跑;紧追其后的是上海农商银行,以71.6亿美元营收,升至第311名,上升12位,与前者仅一步之遥。 广州农商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虽为新晋者,却表现突出,登榜即双双闯入总榜前400。其中,广州农商银行以56.48亿美元营收,排名第354名;成都农商银行则以50.87亿美元营收,排名第383名。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度绑定地方战略,有助于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杨海平指出,从地域分布看,此次新上榜的银行以及排名上升较快的银行普遍集中于经济高活跃区域,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与政策红利的叠加,为这些银行提供了双重动能。同时,新上榜主体均为上市银行或拟上市银行,治理结构规范,战略路径清晰,也为差异化突围奠定了制度底座。 杨海平强调,区域性中小银行若要实现长期价值成长,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深耕本地经济,找准切口,在本地产业上精准落子。同时,也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锚定差异化道路,“小而美”“专而精”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赛道上构筑“护城河”,将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坚实。 【2025-07-24】 总额超6300亿元!42家银行都分红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作者】点击蓝字 2024年年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实施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共计超过6300亿元。 7月底前,所有A股上市银行的现金红包均将派发至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账户中。 1 41家上市银行已分红 截至7月24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41家银行已发放现金红利。成都银行拟于7月25日进行股权登记,于7月28日发放现金红利。 据数据统计,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超过6300亿元,分红金额比2023年有所增加。 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积极响应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政策要求。 按2024年全年总派息额计算,工商银行分红金额最高,为1097.73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007.54亿元、846.61亿元、713.60亿元、281.46亿元、259.41亿元,六大行全年合计派发现金红包超4200亿元。 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在开展中期分红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红比例,以回馈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据统计,六大行全部分红比例均大于或等于30%。其中,交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工行全年现金分红比例31.3%;农行现金分红比例为30.01%;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全年分红比例30%。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全年分红金额最高,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04.40亿元,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5.32%;其次为兴业银行,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4.33亿元,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分红比例均超30%。 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沪农商行分红比例较高,为33.91%;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渝农商行等分红比例均超过30%。 2 银行股获市场认可 近几年,银行股在波动的市场中体现出稳健的价值。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幅一度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列。虽然自7月中下旬以来银行板块个股经历了回调,但总体而言,银行板块仍获得了不错的涨幅。 截至7月23日收盘,银行(申万)年初至今涨13.83%。从个股上看,42家A股上市银行年初至今全部实现上涨。 厦门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涨幅超过30%;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涨幅介于20%到30%之间;招商银行、上海银行、苏农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宁波银行等21家银行涨幅介于10%到20%之间;另有9家银行涨幅低于10%。 银行股获得了资金的青睐。 华安证券发布的对于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的研究认为,剔除了行业自身涨跌幅带来的影响后,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实际大幅加仓的行业为通信、银行、非银金融等。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认为,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有望带来估值修复,险资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下半年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中金公司在发布的《系统梳理银行股投资》研究中提到,市场逐步认知到银行股票的业绩稳定性,而非传统意义的周期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其他行业,银行业高股息特征,除了本身收益率(股息率高低)、波动性(盈利能力变化),还有其他行业不具备的规模特征。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拉长时间看,由于净资产重估逻辑尚未充分演绎,短期波动期过后,预计银行板块三季度仍将延续总体上行格局。 【2025-07-24】 上海银行:7月23日获融资买入4113.32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3日获融资买入4113.32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3.88%,当前融资余额5.8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9%,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341133208.0040538082.00584962526.002025-07-2247252093.0036142499.00584367400.002025-07-2149363558.0020133081.00573257806.002025-07-1828708453.0036858848.00544027329.002025-07-1721348722.0013986822.00552177724.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3日融券偿还4.57万股,融券卖出1.0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0.9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1096.58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3109038.00488533.0010965802.002025-07-22113632.00426656.0011377136.002025-07-2173916.00603285.0011853735.002025-07-18185304.001216609.0012565376.002025-07-1733635.00265825.0013374795.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96亿元,较昨日上升0.03%,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3上海银行183792.00595928328.002025-07-22上海银行10632995.00595744536.002025-07-21上海银行28518836.00585111541.002025-07-18上海银行-8959814.00556592705.002025-07-17上海银行7067005.00565552519.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7-23】 上海银行:7月22日获融资买入4725.21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上海银行7月22日获融资买入4725.21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4.23%,当前融资余额5.8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38%,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7-2247252093.0036142499.00584367400.002025-07-2149363558.0020133081.00573257806.002025-07-1828708453.0036858848.00544027329.002025-07-1721348722.0013986822.00552177724.002025-07-1626909692.0023989144.00544815824.00融券方面,上海银行7月22日融券偿还3.98万股,融券卖出1.06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1.3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3%,融券余额1137.71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7-22113632.00426656.0011377136.002025-07-2173916.00603285.0011853735.002025-07-18185304.001216609.0012565376.002025-07-1733635.00265825.0013374795.002025-07-1691560.00126440.0013669690.00综上,上海银行当前两融余额5.96亿元,较昨日上升1.8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7-22上海银行10632995.00595744536.002025-07-21上海银行28518836.00585111541.002025-07-18上海银行-8959814.00556592705.002025-07-17上海银行7067005.00565552519.002025-07-16上海银行2860522.0055848551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