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066 中信建投 更新日期:2025-09-1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板块、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以及资 产管理业务板块。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 | 467373.94| 282599.10| 60.47| 43.52| |财富管理业务 | 367926.04| 170951.96| 46.46| 34.26| |投资银行业务 | 112305.20| 18040.88| 16.06| 10.46| |资产管理业务 | 64092.55| 34745.92| 54.21| 5.97| |其他 | 62291.63| 27179.36| 43.63| 5.8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703712.19| --| -| 21.72| |投资收益 | 460912.31| --| -| 14.23| |利息收入 | 412696.46| --| -| 12.74|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373895.86| --| -| 11.54|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302303.37| --| -| 9.33| |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 | 158347.20| --| -| 4.89|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 129851.96| --| -| 4.01| |收入 | | | |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117080.87| --| -| 3.61|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113730.37| --| -| 3.51|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12072.27| --| -| 3.46| |证券承销业务 | 100282.97| --| -| 3.10|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41705.56| --| -| 1.29|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41351.44| --| -| 1.28| |其他业务收入 | 36721.82| --| -| 1.13|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29886.94| --| -| 0.92|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24791.50| --| -| 0.77|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20843.05| --| -| 0.64| |财务顾问业务 | 13958.64| --| -| 0.43|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12019.10| --| -| 0.37|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11116.45| --| -| 0.34| |其他收益 | 8627.04| --| -| 0.27| |汇兑损益 | 5910.05| --| -| 0.18| |股票质押式回购利息收入 | 4740.97| --| -| 0.15| |证券保荐业务 | 2839.26| --| -| 0.09| |其他 | 1308.57| --| -| 0.04| |资产处置损益 | 83.11| --| -| 0.0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691.11| --| -| -0.02| ├────────────┼─────┼─────┼───┼──────┤ |公司本部 | 699387.61| 300250.50| 42.93| 65.12| |其他地区 | 151840.13| 85142.98| 56.07| 14.14| |北京市 | 86967.51| 61033.07| 70.18| 8.10| |境外 | 70736.19| 52929.34| 74.83| 6.59| |上海市 | 37050.09| 21598.14| 58.29| 3.45| |广东省 | 28007.81| 12563.19| 44.86| 2.61|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 | 805343.07| 476061.92| 59.11| 38.12| |财富管理业务 | 660979.05| 256059.53| 38.74| 31.28| |其他 | 271936.09| 40778.97| 15.00| 12.87| |投资银行业务 | 249050.50| 48421.06| 19.44| 11.79| |资产管理业务 | 125565.79| 57035.11| 45.42| 5.94|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333595.23| --| -| 20.11| |利息收入 | 868279.15| --| -| 13.09| |投资收益 | 760051.57| --| -| 11.46|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610732.94| --| -| 9.21|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465948.55| --| -| 7.03| |货币资金利息收入 | 307953.06| --| -| 4.64| |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 | 306963.02| --| -| 4.63|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267726.51| --| -| 4.04|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256616.49| --| -| 3.87| |证券承销业务 | 236475.76| --| -| 3.57| |客户存款利息收入 | 232434.70| --| -| 3.51| |其他业务收入 | 225512.02| --| -| 3.4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213299.49| --| -| 3.22|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76624.73| --| -| 1.16|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76370.91| --| -| 1.15| |公司存款利息收入 | 75518.36| --| -| 1.14|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68413.48| --| -| 1.03|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57749.75| --| -| 0.87|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42355.80| --| -| 0.64|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36582.57| --| -| 0.55| |财务顾问业务 | 25259.68| --| -| 0.38|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21789.01| --| -| 0.33| |股票质押式回购利息收入 | 20825.59| --| -| 0.3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13552.06| --| -| 0.20| |其他收益 | 13532.37| --| -| 0.20| |汇兑损益 | 7511.68| --| -| 0.11| |证券保荐业务 | 5991.07| --| -| 0.09| |其他 | 3481.01| --| -| 0.05| |资产处置损益 | 15.93| --| -| 0.00| ├────────────┼─────┼─────┼───┼──────┤ |公司本部 |1474768.12| 571993.48| 38.79| 69.80| |其他地区 | 258702.47| 115344.46| 44.59| 12.24| |北京市 | 153919.79| 98902.79| 64.26| 7.28| |上海市 | 101600.11| 35074.05| 34.52| 4.81| |境外 | 73589.15| 39906.03| 54.23| 3.48| |广东省 | 50294.86| 17135.77| 34.07| 2.3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 | 362154.48| 169850.36| 46.90| 38.01| |财富管理业务 | 285111.15| 97446.06| 34.18| 29.92| |其他 | 142823.91| 32507.88| 22.76| 14.99| |投资银行业务 | 100192.29| -6867.20| -6.85| 10.52| |资产管理业务 | 62545.25| 27278.66| 43.61| 6.5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569754.32| --| -| 18.92| |利息收入 | 436460.73| --| -| 14.50|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253949.41| --| -| 8.43| |投资收益 | 222498.48| --| -| 7.39|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178468.22| --| -| 5.93| |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 | 154874.77| --| -| 5.14| |货币资金利息收入 | 149442.48| --| -| 4.96|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128459.72| --| -| 4.27|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116086.63| --| -| 3.86| |客户存款利息收入 | 112898.33| --| -| 3.75| |其他业务收入 | 111624.40| --| -| 3.71|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111364.42| --| -| 3.70|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105796.20| --| -| 3.51| |证券承销业务 | 93392.95| --| -| 3.10|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40611.27| --| -| 1.35| |公司存款利息收入 | 36544.16| --| -| 1.21|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35617.53| --| -| 1.18|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34869.92| --| -| 1.16|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28561.61| --| -| 0.9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19023.02| --| -| 0.63|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18728.31| --| -| 0.62| |股票质押式回购利息收入 | 12142.50| --| -| 0.40|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11014.63| --| -| 0.37| |财务顾问业务 | 10466.56| --| -| 0.35| |其他收益 | 8639.92| --| -| 0.29| |汇兑收益 | 6070.11| --| -| 0.20| |证券保荐业务 | 1936.69| --| -| 0.06| |其他 | 1756.04| --| -| 0.06| |资产处置收益 | -48.71| --| -| -0.00| ├────────────┼─────┼─────┼───┼──────┤ |公司本部 | 698103.36| 216791.62| 31.05| 73.27| |其他地区 | 106220.19| 31240.48| 29.41| 11.15| |北京市 | 64604.68| 35898.30| 55.57| 6.78| |境外 | 34077.47| 19377.91| 56.86| 3.58| |上海市 | 28823.06| 12782.71| 44.35| 3.03| |广东省 | 20998.33| 4124.74| 19.64| 2.2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 | 801668.56| 416299.43| 51.93| 34.49| |财富管理业务 | 606560.54| 231371.67| 38.14| 26.10| |投资银行业务 | 480260.22| 186689.16| 38.87| 20.66| |其他 | 289548.75| 47772.96| 16.50| 12.46| |资产管理业务 | 146291.95| 67721.89| 46.29| 6.29|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440265.22| --| -| 19.77| |利息收入 |1011789.81| --| -| 13.89|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 578341.28| --| -| 7.94|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 502240.95| --| -| 6.89| |投资收益 | 462066.34| --| -| 6.34| |证券承销业务 | 453983.40| --| -| 6.23|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 | 384177.46| --| -| 5.27| |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 | 376860.37| --| -| 5.17| |货币资金利息收入 | 328657.44| --| -| 4.51| |客户存款利息收入 | 250320.80| --| -| 3.44|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 | 241102.71| --| -| 3.31| |其他业务收入 | 236868.51| --| -| 3.25|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22845.41| --| -| 3.06|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 | 170575.78| --| -| 2.34|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 | 112603.70| --| -| 1.55|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 81768.78| --| -| 1.12|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81560.12| --| -| 1.12| |公司存款利息收入 | 78336.64| --| -| 1.08|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53366.95| --| -| 0.73| |基金管理业务收入 | 49647.69| --| -| 0.68| |财务顾问业务 | 35669.42| --| -| 0.49| |投资咨询业务收入 | 34688.76| --| -| 0.48| |股票质押式回购利息收入 | 27244.95| --| -| 0.37|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23001.98| --| -| 0.32| |其他收益 | 18666.59| --| -| 0.26| |证券保荐业务 | 12588.14| --| -| 0.17| |其他 | 11802.34| --| -| 0.16| |汇兑损益 | 5490.33| --| -| 0.08| |资产处置收益 | 200.88| --| -| 0.00| ├────────────┼─────┼─────┼───┼──────┤ |公司本部 |1737023.16| 738880.75| 42.54| 74.73| |北京市 | 158649.44| 97423.45| 61.41| 6.83| |上海市 | 110441.48| 32641.47| 29.56| 4.75| |境外 | 53863.71| 19034.01| 35.34| 2.32| |广东省 | 43304.70| 5754.20| 13.29| 1.86| |江苏省 | 25490.30| 4453.99| 17.47| 1.10| |湖北省 | 19564.38| 7250.57| 37.06| 0.84| |山东省 | 19241.81| 6483.20| 33.69| 0.83| |福建省 | 18952.83| 4114.43| 21.71| 0.82| |四川省 | 18735.39| 8816.30| 47.06| 0.81| |江西省 | 16340.16| 6056.95| 37.07| 0.70| |重庆市 | 14494.36| 4188.75| 28.90| 0.62| |浙江省 | 13488.19| 258.93| 1.92| 0.58| |陕西省 | 12907.51| 4479.68| 34.71| 0.56| |湖南省 | 12756.05| 2271.18| 17.80| 0.55| |辽宁省 | 7268.28| 694.91| 9.56| 0.31| |河北省 | 7182.02| 1228.20| 17.10| 0.31| |天津市 | 6639.71| 808.80| 12.18| 0.29| |海南省 | 4602.91| 1567.72| 34.06| 0.20| |河南省 | 4259.09| -515.92|-12.11| 0.18| |甘肃省 | 3420.70| 1397.41| 40.85| 0.15| |安徽省 | 3039.57| 384.75| 12.66| 0.13| |山西省 | 2586.79| 988.34| 38.21| 0.11| |黑龙江省 | 2578.83| 567.71| 22.01| 0.11| |新疆 | 2343.53| 992.47| 42.35| 0.10| |广西 | 1632.06| 188.03| 11.52| 0.07| |吉林省 | 1566.96| 231.82| 14.79| 0.07| |云南省 | 608.78| -142.53|-23.41| 0.03| |贵州省 | 418.31| -20.66| -4.94| 0.02| |宁夏 | 345.56| -414.50|-119.9| 0.01| | | | | 5| | |内蒙古 | 341.02| -67.84|-19.89| 0.01| |青海省 | 242.43| -141.44|-58.34| 0.01|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的说明不适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123.6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 长8.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人民币1,097.9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 长3.12%;报告期本集团营业收入合计为人民币107.40亿元,同比增长19.93%;归 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5.09亿元,同比增长57.77%。 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11.23亿元,同比增长12.09%;财富管 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36.79亿元,同比增长29.05%;交易及机构客 户服务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46.74亿元,同比增长29.05%;资产管理 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6.41亿元,同比增长2.47%。 (一)投资银行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 。 1.股权融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境内股权融资一级市场共发行股权融资项目104家,同比增长9.47% ,募集资金人民币6,435.77亿元,同比增长632.04%。其中,IPO项目48家,同比增 长11.63%,募集资金人民币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4%;股权再融资项目56家, 同比增长7.69%,募集资金人民币6,055.75亿元,同比增长950.54%。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共发行股权融资项目191单,同比增长45.80%,募集资金3 ,443.97亿港元,同比增长184.23%。其中,IPO项目42家1,同比增长44.83%,募集 资金1,094.01亿港元,同比增长717.40%;发行再融资项目149家2,同比增长约46. 08%,募资金额约2,349.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8.02%。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权融资业务继续位居市场前列。境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 公司完成A股股权融资项目15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675.20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2 名、第4名。其中,IPO主承销家数4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84.60亿元3,分别位居 行业第4名、第1名;完成股权再融资项目11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590.60亿元,分 别位居行业第2名、第4名。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作为保荐 机构或主承销商,协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完成向特定对象 发行A股股票工作,助力首批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项目圆满收 官;保荐汽车1港股IPO项目统计口径仅包括港股主板IPO,不包括GEM转板、介绍上 市或De-SPAC等。 2港股再融资项目统计口径包括股权融资(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等)及混合类 融资工具(可转债及可交债等)。 3含星图测控(2025年上市)北交所IPO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募集资金金额。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产业优质企业中策橡胶、天有为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项目募资规模分别位居2025年 上半年A股IPO市场前两名;积极响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服务我国重点航 空防务装备研制企业中航沈飞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工作。此外,公司完成 定向可转债项目1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4.4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审IPO 项目25家,位居行业第3名,其中上交所主板3家、科创板5家,深交所主板1家、创 业板2家,北交所14家;在审股权再融资项目(含可转债)11家,位居行业第3名。 2025年上半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发行项目4家,募集资金人民币3.61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续督导新三板创新层企业72家。 国际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国际在香港市场共参与并完成港股IPO保 荐项目3家,股权融资规模429.26亿港元。其中,作为联席保荐人,中信建投国际 服务全球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的港股IPO项目,募集资金410.06亿港元,为近三年 全球最大IPO、历史上最大新能源行业港股IPO项目。另外,作为配售代理,中信建 投国际服务古法手工金器品牌老铺黄金的再融资项目,募集资金 27.15亿港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公司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扎实做好 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积极投身于资本 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完善“行业+区 域+产品”的矩阵式架构,加强客户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优质客户覆盖能 力,与其他业务条线协同合作,努力为客户提供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持续推进内地和香港投行一体化工作,继续拓展在 香港市场的业务范围,实现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跨境收购等不同类型产品的 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服务客户的能力。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债务融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境内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呈现震荡格局,全市场信用债和地方政府 债发行规模人民币158,443.76亿元,同比增长19.28%。其中,证券公司承销规模总 计人民币75,215.83亿元,同比增长22.29%。境外债券市场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 资企业离岸债券(不包含存单)发行量超过人民币7,339亿元,同比增长约13.6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内债务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计完成主承销项 目2,301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7,796.53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3名、第2名。其中 ,公司债主承销项目641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124.31亿元,均位居行业第3名。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公司主承 销绿色债券家数位居行业第2名,金额位居行业第1名;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家 数、金额均位居行业第2名。 国际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国际在境外市场参与并完成债券承销项目 120单,承销金额2,396.53亿港元。其中,全球协调人项目41单,承销金额770.09 亿港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在债券融资业务展业过程中,公司将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布局,不断完善客户服务 体系,持续加强业务风险防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控,持续深耕重资产客户的相关业务,深入推进公司内部业务协同,聚焦业务高质 量发展。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发挥境内外一体化战略合作资源优势,积极探 索多元化债务融资产品,深耕并服务好中资企业境外债项目,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 3.财务顾问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项目3 8单,交易金额人民币2,303.5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6单, 位居行业第1名;交易金额人民币254.62亿元,位居行业第5名。公司发挥并购重组 的主渠道作用,助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赛力斯集团收购智能电动汽车数字化工厂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中,已有1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草案。 该项目为2025年上半年完成的规模第二大的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项目,助力传 统行业通过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强化行业龙头地位。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大对央国企及民营链主企业 并购业务的投入力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快提升交易撮合能力,推动市场化并购业务增长,大力发展跨境业务,服 务“中企走出去、外资引进来”,持续强化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财务顾问领域的优 势,实现各类型并购业务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并购业务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 名度。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积极拓展跨境收购、上市前引战融资和私有化 等业务。 (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业 务。 1.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结构性行情显著,A股市场股票基 金日均交易量约人民币1.64万亿元,同比增长65.74%。境外市场方面,2025年上半 年,香港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恒生指数在全球 主要股票价格指数中表现亮眼,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亦表现不俗,多 数板块实现上涨。 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向不同客群精 准提供股票、基金、固定收益产品、融资融券、投资顾问、期货等品种丰富的金融 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业务品种齐全的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及业务生态链。一方面, 公司持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手段,推动经纪业务 和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以及公司客户 多层次、多样化的财富管理与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多渠道、多模 式线上获客手段,不断提升客户数量和用户黏性,互联网引流效果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上半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新开发客户83.08万户,同比增长12.98%;投顾 收入同比增长109.70%。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客户总数突破1,600万户;金融产品保 有规模突破人民币2,800亿元,买方定制业务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保有规模同比增长161.62%;非货币型ETF保有规模同比增长120.85%,市占率同比 增长21.69%;累计代销公募个人养老基金产品293只,覆盖率超98%。公司不断优化 移动交易客户端“蜻蜓点金”APP的客户体验,客户月均活跃数位居行业第7名;继 续强化股票投顾服务业务领先优势,基金投顾业务进展良好;持续优化金融产品体 系,不断完善各类产品供给。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40.76亿手,同比 增长17.82%;累计成交额约人民币3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68%。截至报告期末 ,中信建投期货累计实现代理交易额人民币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14%。其中 ,商品期货代理交易额人民币8.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5%;金融期货代理交易额 人民币5.75万亿元,同比增长46.35%。报告期内,中信建投期货代理交易额市场占 比2.12%,同比增长3.70%;新增客户22,252户,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客户总数30.6 4万户。 国际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国际累计代理股票交易金额292.99亿港元 ,同比增长94.11%;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托管股份总市值392.55亿港元,同比增长 95.99%。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过 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主动适配行业变革,创新业务模式,构建“开发-服 务-留存”双向赋能体系实现客户精准经营;持续完善投资顾问和金融产品的全生 命周期服务体系,提高资产配置及买方业务服务水平;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源 利用效率与服务精准度;深化集约化经营,强化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坚持走具有中 信建投特色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中信建投期货将围绕打造一流衍生品投行的总体发展目标,加 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优化运营效果和客户体验;积极 布局具有期货特色的财富管理业务,提高资产配置水平,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和经纪 业务互促互进;深入挖掘内外部协同资源,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水平。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努力实现客户经营与投资者长期回报同向共赢,持 续引进优质投资产品,建设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平台。充分把握政策机遇,依托自身 在业务与服务上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资产配置方案,助力客户达成财富管理 目标。 2.融资融券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基本保持平稳。截至本报告期末,境内全 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18,504.52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0.76%。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613.24亿元,市场占比3.31%;融资融券 账户20.38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4.54%;信用账户净新增开户市占率3.53%,较202 4年末增长31.47%;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313.84%,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公司持续优化智能投研产品“北极星账户诊断产品”,为两融客户提供有效的市场 风险、标的风险预警信息,通过“AI行为教练”助推客户调整非理性投资行为;启 动普通账户版产品研发工作,逐步扩大产品客群范围。截至报告期末,该产品新签 约两融客户数量超6千户,累计签约两融客户数量近2万户,产品活跃使用客群的风 险标的持仓占比情况、收益率情况具有向好趋势,一定程度上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 险、提升相对收益。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国际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国际孖展融资业务余额2.05亿港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以服务质效保障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着力夯实业务根基 ,提升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水平。公司将深化“以投资者为本”理念,通过拓展业 务渠道、增强内部协同、建立金融科技产品体系等举措打造融资融券业务差异化竞 争优势,提升综合服务价值。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继续坚持风险控制优先原则,重点挖掘现有交易型 客户的融资需求,提升机构客户覆盖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投融资服务。 3.回购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公司审慎开展股票 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业务风险整体可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 易业务本金余额人民币63.41亿元。其中,投资类(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 务本金余额人民币24.88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77.54%;管理类(表外)股票 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本金余额人民币38.52亿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在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稳舰审慎开展股 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公司将加速资源整合,为战略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依 托自身投研能力,加大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持续防范业务风险;通过内部精细 化管理,持续提升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资产质量。 (三)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产 品销售及交易业务、投资研究业务、主经纪商业务、QFI和WFOE业务,以及另类投 资业务。 1.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主要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和研究服务,并向其销售 由本公司承销的股票。公司亦从事自营交易及做市业务,品种涵盖股票、基金、ET F、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期权、收益互换等金融衍生品,为客户提供与各类资产 挂钩的定制化期权及掉期产品,满足机构客户的对冲及投资需求。 股票交易业务方面,公司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积极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 趋势,灵活调整持仓结构和持仓水平,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强化风险管理。衍生品 交易业务方面,作为行业首批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公司稳步推进场外期权、收益 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业务,进一步丰富挂钩标的种类及收益结构,满足境内外客户个 性化的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需求,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全球衍生品资产配置解决 方案。公司不断扩展做市业务品类与规模,提升做市业务市场竞争力,目前做市品 种涵盖ETF基金、期权、期货、股票等多个交易品种。此外,公司还持续落实数字 化转型战略,推动跨境业务的系统建设升级,为客户提供更便捷、全面的多资产一 站式交易体验。股票销售业务方面,公司股票销售业务在市场波动中继续保持了优 势地位与市场影响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16家主承销A股股票项目的销售 工作,其中IPO项目4单、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目11单,并完成可转债项目1单,累计销售金额人民币699.68亿元。 中信建投国际形成了跨行业、跨市尝跨资产类别的研究服务矩阵,不断完善针对机 构客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香港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建立品牌 知名度。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国际的机构销售与交易业务累计客户数489户,2 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机构客户股票交易量504.52亿港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坚持绝对收益业务定位,重点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加 强市场策略研究,紧密追踪行业变化,深入挖掘个股机会,积极把握市场可能出现 的行情,防范控制持仓风险。公司将以满足客户的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需求为中心 ,继续推进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开展,不断丰富策略指数产品体系,持续拓展跨境投 资的业务模式,提升做市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完善自有资金投资体系。 国际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国际将全力加强境外投研业务对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的支 持,持续拓展知名买方机构客户,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矗 2.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涵盖FICC领域的自营、做市、销售、投资顾问及相关跨境业务等 ,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利率、信用 、汇率、商品、结构化产品及相关衍生品等领域,致力于成为境内外客户可信赖的 产品供应商、策略供应商和交易服务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持续完善境内外FICC 业务布局,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债券与绿色债券的销 售业务,深耕上海、湖北碳市场,荣获上海碳市嘲碳金融实践奖”,深入践行“金 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提升市场研判与波段交 易机会捕捉水平,同时注重深挖可转债、可交债、REITs、票据等非传统固收品种 的投资潜力。做大做强国际化业务,积极把握境外市场机遇,扩大境外投资品种与 规模;强化做市服务能力,落地香港交易所人民币外汇期货双边做市业务,拓展外 币债券做市业务覆盖品种。在保持债券销售市场排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服务模 式,推出挂钩黄金、权益类等标的的“固收+场外衍生品”投顾策略服务业务,不 断丰富挂钩境内外全品类FICC资产的对客工具箱,精准匹配境内客户“走出去”与 优质国际资本“引进来”的多元化需求,持续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国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中信建投国际实现债券交易量629亿港元,同比增长23. 58%。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锚定一流投行建设目标,发挥在FICC业务领域的专业优 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秉持“专业立足、客户至上、国际视野、追求卓越” 的经营理念,持续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通过“强优势、补短板”,深挖新机会、新 模式、新策略,筑牢核心竞争力;加速国际化布局,拓展全球业务版图,强化境内 外协同,提升全球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深耕客户市场,做实做深客户服务体系, 丰富对客服务场景,提升全链条客户服务能力。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投资研究业务 公司投资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固定收益、经济及产业政策 、大类资产配置、市场策略、金融工程、行业与上市公司等领域的研究咨询服务, 主要客户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全国社保基金、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私募 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境内外金融机构等。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研究业务继续扩大对上市公司、企业和机构客户的覆盖范 围,大力推进跨行业、国际化协同研究,聚焦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 新质生产力板块形成系列研究成果;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投资研究业务 领域的研发投入,成功建成“智研、智问、智数”三位一体智能投研平台;积极构 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维度的客户服务体系,着力向境内外客户提供专业化、深度 化、前瞻化研究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163名,覆盖 国内A股上市公司1,347家、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282家。2025年上半年,共计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2,432篇,其中,有432篇面向香港市场(含单独或两地同步)发布; 公司先后举办“2025年中期资本市场投资峰会”以及“人工智能+”“AI+机器人” 等主题的大型策略会,组织开展新能源产业链等特色海外调研活动,成功搭建上市 公司与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交流平台,受到各方充分认可,公司投资研究业务影响力 长期位列行业前十,在各类型机构客户的研究排名均位列前茅。同时,公司坚决落 实“研究驱动”战略,为国家战略、政府部门等提供有力智力支持,为公司各业务 线提供全方位研究业务支持,有力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 研究业务的资源配置,加大产业链协同研究力度,大力推动境内外研究业务联动发 展,持续深化AI技术在投研领域的应用拓展,丰富客户综合服务措施,努力提高市 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加强对公司各项业务的研究支持,进一步发挥好智库作用, 强化研究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与行业口碑。 4.主经纪商业务 公司向机构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全链条主经纪商服务,包括交易服务、账户服务、 产品设计代销、机构投融资服务、资产托管服务、产品运营服务、研究服务、融资 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等。公司是拥有对接业务最全面、支持主经纪商系统种类最多 的证券公司之一,目前已经支持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商品期货、股票期权、北交 所、港股通、场外公募基金等市场和交易品种,为客户同时开展各类业务提供了便 利和良好体验。主经纪商系统内嵌自主研发的算法交易平台,保持着业内领先的算 法交易执行效果,得到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企业和高净值个人 等客户(含QFI业务客户)的广泛认可和信赖,北交所股票、沪深REITs和商品期货 算法交易等新型服务更是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交易需求。公司自建的机构交易专用 柜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且功能丰富的交易通道,得到银行、公募基金、保险资 管机构等机构客户的广泛认可。2025年上半年,主经纪商业务成交量持续增长,算 法交易的交易效果持续优化,客户种类和规模持续扩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经 纪商(PB)系统存续客户数为20,714户,同比增加20.97%,共有30家公募基金和10 家保险资管机构在实盘交易中使用本公司算法交易服务,共有135家客户使用本公 司代理委托服务,合计交易191个标的。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公募基金托管规模人民币1,791.19亿元,位居行业第2名。公 司资产托管及运营服务总规模人民币10,750.54亿元,其中资产托管产品5,321只, 运营服务产品5,849只。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以持续满足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需求为目标,继续完善各类 主经纪商系统和机构专用柜台服务。内嵌算法平台将对接更多交易软件并为客户提 供更多算法交易策略。公司将紧跟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进一步建设多种类、 个性化的专业交易服务,以进一步满足各类客户的交易需求。托管业务方面,公司 将发挥托管业务桥梁与纽带作用,持续服务资金方和管理人,提升“代销—托管— 投研—交易”协同服务水平,落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期货资管机构 等各类产品。公司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平台,提升客户需求响应速度 与业务运营效率,提升数字化托管能力。 5.QFI和WFOE业务 公司作为QFI、WFOE在国内的经纪券商,拥有多年外资客户服务经验,致力于为QFI 、WFOE等外资机构提供全产品、一站式金融服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化跨境一 体化销售布局,深挖QFI和WFOE等外资业务机会,借助丰富的证券研究资源与多元 化的非交易执行增值服务增强客户粘性。针对QFI业务发展趋势,公司持续升级完 善交易系统及交易算法,并运用数字化工具不断优化运营流程,努力提升外资客户 投资与交易体验。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以一流证券研究、京沪双交易中心、先进交 易系统、智能交易算法及严格合规风控为特色的专业化外资机构投资交易服务体系 。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积极把握优化外资投资环境和利好QFI业务发展的监管政策 机遇,持续优化跨境一体化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境内外销售团队优势,继续构建多 元化的外资客户网络,重点加强对头部外资机构的覆盖。同时,公司还将不断夯实 研究服务能力,提升交易系统功能,优化交易链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从而满 足客户多元化交易策略需求,为QFI、WFOE等外资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证券研究及 交易服务。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各业务线优势资源,协同为外资机构客户提供高层次 、全方位、多元化、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以研究业务为 支点,大力提升涵盖衍生品、融资融券、大宗交易等在内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能力 ,致力于最大化客户收益,增强公司国际影响力,并同步促进公司境内外业务的协 同发展。 6.另类投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逐渐回暖,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度逐渐回升,证券公司另类 投资子公司面临良好发展机遇。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信建投投资积极 作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心工作,不断优化投资 策略,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加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多措并举拓 展公司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中信建投投资完成项目投资12个,投资金额人民币 3.28亿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中信建投投资将持续坚定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 力,继续优化投资策略,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开展股权 投资。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四)资产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及私募 股权投资业务。 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深化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与高质量发展。面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投资者需求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券商资管 机构聚焦主动管理能力提升,深化科技赋能,积极开拓业务创新领域,全面提升专 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加强 资产管理业务的投研体系建设,优化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线,提供全生命周期、全 产品、全客户的综合资产管理服务。同时,公司深化境内外业务协同,持续推进跨 境一体化和国际化,增强海外资产配置的专业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受托资金规模人民币4,852.38亿元,包括集合资 产管理业务、单一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国际的资产管理类业务规模约为12,611万美元,其中债券 类基金投资管理规模约为600万美元,平衡型基金管理规模约为2,035万美元,专户 管理规模约为10,570万美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围绕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的目标,完善投研一体化机制,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业绩表现; 优化产品供给体系,满足市场多元化客户需求;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建设科技型 资管机构;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国际化进程。 2.基金管理业务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首破人民币34万亿元,ETF基金成为行 业规模增长新引擎。公募基金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行业增长逻辑正从“规模驱动 ”迈向“业绩驱动”。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 动方案》,随着公募基金改革深入推进,行业转型继续加速。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不断增强投研能力建设, 提升绝对收益投资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1,497 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29%。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759.28亿元,较202 4年末减少19.39%;专户产品及其基金子公司的专户产品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737.7 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3.74%。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共管理公募基金61 只,管理规模人民币759.28亿元。在可参与市场收益排名的57只基金中,29只基金 的收益排名进入市场前50%,14只基金进入市场前30%,11只基金进入市场前20%,7 只基金进入市场前10%,公募基金投资业绩稳定。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中信建投基金将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指引, 继续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 业绩,为持有人提供长期、稳定且持续的回报。通过产品创新等途径进一步扩展和 丰富产品体系,加强客户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努 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指引下持续加大对硬 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在投资布局方面,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成为核心投资方向,且投资阶段呈现显著前移特征,早期项目获得更多市场 关注。区域发展层面,协同效应日益凸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地区等创 新高地均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 中信建投资本以打造“一流投资机构”为目标,积极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 ,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聚焦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重点挖掘科技创新与“专精特新”优质项目,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高质 量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实施。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资本新增基金管理 规模人民币37.80亿元,完成项目投资近人民币10亿元,所投项目覆盖多个国家级 和省级“专精特新”项目。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资本在管备案基金81只,基金 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790亿元。 2025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5年下半年,中信建投资本将继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布局未来制造、未 来空间、未来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利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深耕“专精特 新”与硬科技赛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 响和预计未来会 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不适用。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创新领先的业务体系 公司拥有均衡全能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谱系健全和投顾能力持续提升的财富管理 业务、专业综合的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能力和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大资管”业 务;对子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确保公司资源效能最大化、客户服务综合化、业务 发展规模化。创新领先、健康均衡的业务体系确保公司能快速把握市场机遇、有效 抵御业务波动,是公司持续发展的稳定器。 2.结构合理的客户基础 公司拥有规模行业领先、结构完整合理的客户基矗公司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 、优质公司,服务于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市场上的主要金融机构、投 资机构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同时服务政府客户用好资本市尝服务千万个人客户做好 财富管理。在服务企业客户、机构客户、政府客户与个人客户的过程中践行“人民 金融”理念,以专业真诚、业务全能、持续优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粘性、夯 实客户基矗结构合理、持续增长的客户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矗 3.全面覆盖的渠道网络 公司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实体网点,覆盖主要城市和潜力地区,在香港设有全资子 公司,具备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和全球资本服务的专业优势。公司自主打造了业 内领先的在线智能投顾平台,6,000多名专业持牌顾问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在线咨 询。公司正在培育一支既专业年轻又遍布全国的内容团队,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基 础上,打造层次更丰富、更专业和吸引力更强的内容服务,成为公司渠道网络新的 增长极。 4.持续加强的技术研发 公司多年来持续以“记录一切、分析一切、衡量一切、改进一切”的标准推进数字 化建设,致力于实现同一客户管理、同一业务管理及统一运营管理,不断强化人工 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正在有序 推进并逐步实现客户服务、业务处理、运营过程智能化,持续加强的研发能力是赋 能员工、赋能管理、赋能业务的技术基矗 5.行业领先的风控合规 公司建有科学合理、权责明晰,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具备战略前瞻性的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合规管理体系。公司为国内证券行业首批6家并表监管试点企 业之一,也是首批监管白名单企业之一。审慎稳舰行业领先的风控与合规管理机制 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强大保障。 6.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公司坚持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引领,努力建设以“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为价值观 的、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形成了“走正道,勤作为,求简单,不折腾”的12字发 展经验,恪守“利他共赢、益他共荣”的经营理念,构建了植根于员工、与客户共 成长、同市场共发展的价值体系,致力于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认同、股东满意的中 国一流投资银行。公司高度重视各级干部员工的锻炼、培养,人才队伍结构优良、 稳定性高、专业能力强,拥有锐意进取的管理团队和勤奋忠诚的员工队伍。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7.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 公司主要出资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 信集团有限公司均为资本实力雄厚、拥有成熟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市场资源和较高 社会知名度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和金融改革的重要探索者。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具体 而言,包括:股票、债券、商品、外汇市场的波动给公司投资组合带来市场风险; 融资类业务中融资人、场外衍生品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还款能力不足或作为担保品( 质押物、保证金)的证券价格异常下跌给公司带来信用风险,债券发行人违约或资 质下降给公司债券投资组合带来信用风险;资金供给整体合理充裕的预期环境下, 资产负债配置失当、个别时点的资金面紧张、资金价格飙升或融资操作失误带来流 动性风险;内控漏洞、违反监管规定等给公司带来合规风险。此外,公司还面临战 略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声誉风险等,上述风险相互交织,对公 司经营构成一定挑战。 (二)风险管理 1.总体描述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公司坚持健康发展的战略方针,树立将风险 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风控优先、全员风控”的经营理念。公司风险管理符合公司 的总体经营战略目标,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并获取合理的风险收益。报 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整 体风险在可测可控可承受范围。 2.风险治理组织架构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经营管理层是执行机构,各级单位负责业 务或管理的一线风险控制;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以及稽核审计部三 个风险控制专职部门,按照分工独立行使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风险控制和监督职 能。 董事会对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及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安排、处理公司重 大风险事项等做出决策。监事会依据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对董事会、执行委员会 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总体风险进行整体监督管理,并将其控制在 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公司能够对与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 理。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及基本政策,并提出 意见;确定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构成及风险管理资源,使其与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 相兼容;制定重要风险的容忍水平;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监督、审查和向董 事会提出建议。 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公司执行委员会在风 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执行委员会按照董事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政策,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规避、控制 、缓释或接受风险等进行决策,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度、控制措施等进行审议 。 执行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拟定公司风险偏好、容忍度、整体风险限额、重 要具体风险限额和风控标准,拟定并推动执行公司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审批各业务 线具体风险限额及风控标准,审核新业务、新产品,研究重大业务事项风险控制策 略、方案等。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专业工作,组织拟定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完 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领导风险管理部开展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等工作。 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贯彻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在工作开展中负责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开展一线风险控制,其负责人为本单位风 险管理第一责任人;公司每一名员工对风险管理有效性承担勤勉尽责、审慎防范、 及时报告的责任。 公司专门设置负责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部、负责法律事务和合规管理的法律合规部 、负责内部审计的稽核审计部,三个部门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各自建 立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独立运作,履行各自的风险管理职能。风险管理部通 过风险监测、风险评估进行事前、事中风险管理,法律合规部全面控制法律和合规 风险,稽核审计部通过审计查实发现重大制度、流程缺陷或内控缺失,并督促整改 。 另外,公司设置内核部,通过公司层面审核的形式对公司投资银行类项目进行出口 管理和终端风险控制,履行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材料和文件的 最终审批决策职责,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3.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公司风险管理部与业务及管理部门共同识别各业务与管理活动中的主要风险,明确 关键控制措施,发布《公司风险目录和关键控制列表》;结合业务变化情况和监测 结果,不断完善《公司风险目录和关键控制列表》。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建立事前风控机制。公司针对各主要业务线制定具体风险限额和风控标准,明 确风险控制流程;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参与新业务新产品审核,参与重要项目 、业务系统的事前审核评估并独立发表意见;风险管理部对业务系统重要风控参数 进行直接管控,对金融工具估值模型上线前进行独立验证。 风险管理部制定主要业务和管理的风险监测流程和监测指标。其中,经纪业务、自 营业务、证券金融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监测指标以及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通 过监控系统进行监测;其他业务或管理主要依靠定期与不定期现场监测、风险信息 报送、数据调阅、例会沟通等方式监测;监测内容同时涵盖子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制定风险评估操作流程,确定各类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和风险定性定量分级标 准。风险管理部日常对风险事项进行风险级别评定,定期对主要业务风险控制情况 进行评估,年终对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过程状况、风险事件情况及风险事 故发生情况、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公司制定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 等各类风险管控指引,指导和规范各业务条线应对风险。公司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和 程序,针对各项业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案,特别对流动性危机、交 易系统故障等重点风险和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并定期不定期进行演练。 公司建立风险信息和重大风险预警的信息传递机制,开展风险信息传送、管理及重 大风险预警工作;风险管理部制定风险信息报送与风险预警操作流程,各部门、各 分支机构向风险管理部报送或预警本机构所识别的风险;风险管理部管理风险信息 ,综合分析公司的各种风险信息,发现风险控制的弱点与漏洞,提出完善风险控制 的建议,及时向公司首席风险官以及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经营管理层报告重大风 险,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传递风险信息,并跟踪风险处置情况;风险管理部根据风 险识别、监测、评估情况形成风险报告和风控意见书,向涉及部门以及公司经营管 理层报告;通过跟踪相关部门对风险报告提出的风控意见的落实情况,持续监测风 险和风险控制情况。 法律合规部通过合规咨询、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监测、合规报告、投诉与纠 纷处理、合规问责、信息隔离墙、反洗钱等一系列合规管理方式以及合同、诉讼管 理等参与各项业务事前、事中管理,控制法律和合规风险。 稽核审计部通过审计查实发现重大制度、流程缺陷或内控缺失,向监事会、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法律合规部和风险管理部予以揭示,并督促整改。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并表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相关自律规则 要求,结合业务开展与风险管理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并 表管理机制,加强风险偏好管理、资本管理和风险预警,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并在 国别风险管理、境外业务风险管理、风险应对预案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公司风险 识别与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4.公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情况详细介绍 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公司制定相应政 策和程序来识别及分析这些风险,并设定适当的风险限额及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健 全的控制机制及信息技术系统有效管控上述各类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风险及 风险管理情况如下: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战略风险管理 战略风险是影响公司整体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风 险。 公司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金融政策,依托中国特色资本 市场发展环境,以公司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与目标作为制定各类战略规划的内在 遵循,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发挥功能性,追求高质量发展;公司建立 合理的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完善战略管理机制,明确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的流程及 方法;公司建立战略风险评估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本行业状况、 国家产业政策,关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关注战略伙伴、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 识别、分析和评估战略风险;公司基于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在必要时进行调 整或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控制战略风险。 (2)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或融资方)未能履行约定义务而造 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公司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涵盖尽职调查、信用评级、授信管理 、担保品管理、后续管理、资产分类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并强化同一客户管理 以及行业、地域、特定产品的集中度管控。 公司证券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交易对手还款能力不足、交易对手提供的担 保物价值下跌或流动性不足、担保物资产涉及法律纠纷等引起的客户不能及时、足 额偿还负债的风险,以及因虚假征信数据、交易行为违反合同约定及监管规定等引 起的信用风险。证券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客户风险教育、客户征信与 资信评估、授信管理、担保(质押)证券风险评估、合理设定限额指标、逐日盯市 、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实现。另外,对于违约客户、担保证 券不足客户、正常客户的融资,公司均遵循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并对违约 客户积极进行债务追讨。 债券投资相关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券融资工具发行人违约或发行人信用水平下降 、债券交易的交易对手违约等风险。公司对发行人、交易对手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 ,建立内评体系对发行人、债项、交易对手进行内部评级,并根据内部、外部评级 进行准入控制以及额度管理,结合定期不定期风险排查、投后跟踪等控制债券投资 信用风险。为控制柜台衍生品交易信用风险,公司建立交易对手评级与授信制度, 事前控制交易对手交易额度和信用敞口;逐日监测、计量交易对手信用敞口;实施 衍生品交易合约及履约保证品估值与盯市制度、强制平仓制度,将客户信用风险敞 口控制在其授信限额内。 为了控制经纪业务产生的信用风险,在中国大陆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均以全额 保证金结算,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交易业务相关的结算风险。公司严格执行相关交易 与结算规则,杜绝违规为客户融资的行为,同时对融资回购客户实行分类管理,通 过进行客户尽调与合理设定客户交易额度、实施标准券内部折算率标准等措施防范 客户透支或欠库;对于期权交易客户,通过执行保证金管理、限仓制度、强制平仓 制度等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另外,风险管理部对信用风险进行监测,跟踪交易对手 及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资质变化状况并进行风险提示,监测证券金融业务担保物覆盖 状况,督促业务部门切实履行投后管理责任;通过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计 量评估主要业务信用风险。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 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建立分级决策授权机制与归口管理、分级控制机制,明确董事会、经营管理层 、库务部门及业务部门在流动性风险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公司实施流动性风险限 额管理,建立覆盖公司、业务线和产品三个层面以及母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限额指 标体系。公司建立每日头寸分析和每月流动性分析机制,及时掌握流动性变化,定 期不定期评估资产负债配置与调整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公司建立证券投资、证券 金融业务中的证券集中度管理制度和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的债券信用等级标准,有效 控制证券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公司还建立流动性储备资产管理制度,通过持有充裕 的可随时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对潜在资金需求;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 )制度,引导资产负债合理配置。此外,公司通过实施压力测试、完善流动性应急 计划等,完善流动性风险日常管控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债券回购融资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动态调整资产负债规模, 保持合理的负债期限结构,保持充足流动性储备,并进行以境外子公司出现流动性 缺口为场景的应急演练;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在合规、稳健区间,流动性 风险可测可控。 (4)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 司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针对市场风险,公司建立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逐级授权,明确董事会、 经营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在市场风险控制中的职责与权限,建立覆盖投前、投中、投 后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推行风险限额管理。公司每年度审批公司整体及各自营业 务线风险限额,包括敞口限额、止损限额、风险价值限额、敏感性指标限额、压力 测试限额等,并由风险管理部监控、监督其执行情况;公司建立各类金融工具估值 方法、估值模型验证评估机制;公司建立逐日盯市制度,实施与交易策略相适应的 止损制度;公司定期对自营业务线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控制效果及风险调整后收益 水平进行评估,并纳入其绩效考核;公司不断优化完善自营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实 现对相关限额指标的前端控制。公司采用风险价值(VaR)作为衡量公司证券及其 衍生品投资组合市场风险的工具。风险价值是一种用以估算在某一给定时间范围, 相对于某一给定的置信区间,由利率或者股价等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最大可能的 持仓亏损的方法。鉴于该方法主要依赖历史数据的相关信息,存在一定限制,作为 补充,公司还实施日常和专项压力测试,评估风险因素极端不利变化对公司净资本 等风险控制指标、自营组合盈亏等的影响,根据评估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并 拟定应急预案。公司利用敏感性分析作为监控利率风险的主要工具。采用敏感性分 析衡量在其他变量不变、市场整体利率发生平行移动且不考虑公司为降低利率风险 而可能采取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假设下,利率发生合理、可能变动时,期末持有的各 类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收入总额和股东权益产生的影响。 在外汇风险方面,公司于2020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试点开展结售汇业务,且境 外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持有外币资产及负债。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及负 债占整体的资产及负债比重虽有提升但并不重大,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公司 认为汇率风险对公司目前的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营影响总体上并不重大。公司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限定外币资产、负债 规模及结售汇综合头寸,设定公司自营投资止损限额、风险敞口限额以及利用外汇 衍生品风险对冲工具等管理外汇风险。 其他价格风险是指除股票价格、利率和外汇价格以外的市场价格因素波动导致公司 投资组合公允价值下降的风险。本公司的投资结构以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 及其衍生品业务为主,其他价格因素相关业务包括黄金、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 等,在该类业务中,公司以提供流动性服务、套利策略及对冲交易为主,风险敞口 较小,其他价格风险对公司目前的经营影响并不重大。 (5)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 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针对公司各业务与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公司实施不同业务相互隔离, 各业务线建立三道防线,建立前中后台分离制衡机制;建立健全许可证管理与问责 制度,建立健全各业务管理制度、流程与风险控制措施;在公司授权范围内,采用 人员或业务外包及在必要时购买保险等方式转移及缓释操作风险;健全信息交流、 重大事项报告及信息反馈机制等。风险管理部对经纪业务等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监 测、评估并定期进行风险控制评价;梳理各业务与管理线的重要风险点,设定关键 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业务流程中;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矩阵;组织业务部门开展 风险与控制自评估以识别新的重大风险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至少每年对各类 操作风险事件进行一次统计分析以统计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及评估风险变动趋 势和分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各类风险提示、风险教育,举办风险管理专题 培训,规范同一业务内控矩阵要求,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6)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 洞和管理 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维护。公司对交易系统数 据进行集中管理及备份;实行信息技术系统开发测试与运行维护的岗位相分离以及 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操作岗位相分离,实施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与留痕记录;控制 信息技术系统相关软件、硬件及外部供货商的选择;加强外接系统管理;对重要通 讯线路的连通情况及重要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控。公司数据管理 部牵头负责实施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数据相关规范制度落地执行,统筹数据管 理工作,促进公司数据质量提升及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另外,公司业务连续性的应 急管理由风险管理部组织,信息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业务部门全面参与。 (7)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 起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规则、自律规则以及适用 于公司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 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法律合规部统一管理公司法律事务,控制法律风险。法律合规部牵头审核公司各项 协议合同,对公司各重大业务事项出具法律意见;统一管理、指导处理各项诉讼与 仲裁案件等。法律合规部同时作为负责合规管理的部门,接受合规总监的领导,独 立开展公司的合规管理工作。法律合规部的合规管理职责主要为:跟踪、解析、宣 讲现行有效的法律与监管规则;通过合规咨询、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监测等 方法,及时对公司业务开展和业务创新中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公司 在所有职能部门、业务线及分支机构设立专职或兼职合规管理员,合规管理员负责 所在部门日常的合规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各个环节 ,已纳入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公司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保证合规运营与规范发展。 (8)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 评价的风险。公司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声誉风险管理框架、职责分工、管 理要求。公司遵循预防第一的管理原则,重视客户及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管 理,制定有关投诉处理机制和措施;公司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公司实施舆情监测及分级管理,及时发现、积极稳妥应对各类声誉风险事件。报 告期内,公司针对声誉风险立足于早发现、早识别、早报告、早处置,有效应对各 类舆情,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保持了正常、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自2024年以来,公司持续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在多个方面取得良好 成效:积极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着力做好金 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健全优化分红机制,持续提 升投资者回报;多渠道回应投资者关切,持续加强投资者沟通;强化内控能力建设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聚焦“关键少数”,持续提升公司长期价值。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 | 140000.00| 45100.00| 3989000.00| |北京顺隆致远企业管理咨询有| 30000.00| -| -| |限公司 | | | | |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 -| 32100.00| 3942000.00| |公司 | | |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40000.00| -| -| |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45000.00| 5000.00| 103600.00| |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 | 610000.00| -12700.00| 640400.00| |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350000.00| 1400.00| 420200.00|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