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51 迈为股份 更新日期:2025-07-05◇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太阳能光伏行业 | 973219.16| 272094.31| 27.96| 99.00| |半导体及显示行业 | 6707.51| --| -| 0.68| |其他行业 | 3108.99| --| -| 0.32| ├────────────┼─────┼─────┼───┼──────┤ |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 | 900494.77| 249861.92| 27.75| 91.60| |配件及其他 | 47390.70| 14960.80| 31.57| 4.82| |单机 | 35150.19| 11533.82| 32.81| 3.58| ├────────────┼─────┼─────┼───┼──────┤ |境内 | 914517.50| 250616.44| 27.40| 93.03| |境外 | 68518.16| 25740.10| 37.57| 6.97|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太阳能光伏行业 | 484723.56| 149476.98| 30.84| 99.55| |其他行业 | 2187.39| 1236.10| 56.51| 0.45| ├────────────┼─────┼─────┼───┼──────┤ |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 | 460328.55| 143550.31| 31.18| 94.54| |配件及其他 | 14603.98| --| -| 3.00| |单机 | 11978.42| --| -| 2.46| ├────────────┼─────┼─────┼───┼──────┤ |境内 | 453090.52| 138062.80| 30.47| 93.05| |境外 | 33820.43| 12650.27| 37.40| 6.95|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太阳能光伏行业 | 805054.89| 244525.96| 30.37| 99.53| |其他行业 | 3800.02| 2278.31| 59.96| 0.47| ├────────────┼─────┼─────┼───┼──────┤ |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 | 709819.79| 215133.18| 30.31| 87.76| |单机 | 64442.37| 20657.73| 32.06| 7.97| |配件及其他 | 34592.75| 11013.35| 31.84| 4.28| ├────────────┼─────┼─────┼───┼──────┤ |境内 | 726769.99| 207554.51| 28.56| 89.85| |境外 | 82084.93| 39249.75| 47.82| 10.15| ├────────────┼─────┼─────┼───┼──────┤ |直销 | 808854.92| 246804.26| 30.51|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太阳能光伏行业 | 285499.03| --| -| 99.53| |其他行业 | 1358.34| --| -| 0.47| ├────────────┼─────┼─────┼───┼──────┤ |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 | 253162.26| 81027.93| 32.01| 88.25| |配件及其他 | 18644.58| 5891.08| 31.60| 6.50| |单机 | 15050.54| 6922.87| 46.00| 5.25| ├────────────┼─────┼─────┼───┼──────┤ |境内 | 237712.24| --| -| 82.87| |境外 | 49145.13| --| -| 17.13|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公司所在行业为大类“C 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35;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公司隶属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高端装 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系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其下游应用领域 为光伏行业。 (二)行业基本情况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提出,是基于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 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 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的制造精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 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其范畴主要包含高档数控 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 线、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等内容。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 ,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是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加快行业转型的重要保证。 智能制造装备的兴起与发展更是体现了当今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 升级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 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 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 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 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产业 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基石,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 新模式新业态。 2、光伏行业 发电有很多种方式,目前在能源领域的主流是利用电磁感应效应发电,下游应用包 括火电、风电、水电等。光伏发电则与此不同,其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 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因此被称为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作为目前最有竞争 力的新兴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飞速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具有 重大开发价值的新能源产业,其清洁高效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使得各国都先后投入 至该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中。 光伏行业,简称PV(photovoltaic),主要围绕以硅材料为核心的光电转换产业链 展开,涵盖从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以及相关生产 设备制造与光伏发电应用等环节。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 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包括 光伏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服务等。光伏产业链如所示: (三)行业发展阶段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 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 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 发展规划》。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 业的全球地位。“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智能制造装备 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 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70%; 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 现智能化。 按照规划任务部署,相关部门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截至2024年,全国已建 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这些智能工厂分布广泛,覆盖超过 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智能仓储、在线 智能检测、智能排产调度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在卓越级智能工厂中,产品研发周 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 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代表了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 升级的领先水平。 2、光伏行业 (1)全球情况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 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 )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 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 的 90%。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全球年新增装机容量从2008 年的6.27GW增长至2024年的451.9GW,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愈发引人关注,全球光 伏产业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光 伏新增装机保守情况将达到 531GW,乐观情况更有望达到583GW。 当前,全球光伏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中国、欧洲和美国依旧是主流增量市场 ,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预计占全球所有增量的 71.6%。不过在高基数效应下,其增 速逐步放缓,装机占比呈现下滑态势。与此同时,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发展势头强劲,为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注入新动力。2025年亚太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 364.3GW,同比增加4.0%,中国、印度占据主导地位,东南亚地区在能源转型及工 业用电需求增长下,光伏装机需求呈高增长态势;2025年中东非市场光伏新增装机 达37.5GW,同比增长约3.3%,装机需求主要由沙特、阿联酋和南非贡献,埃及、阿 曼等新兴增量市场也有待开发。 长期看,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 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CPIA (2)国内情况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 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 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 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活跃,不断推动行业向更 高水平发展。在电池技术方面,TOPCon、HJT、IBC等新型晶体硅高效电池与组件技 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头部企业多次刷新产业化生产转换效率及组件功率等世界 纪录。如通威股份宣布其THC210版型异质结(HJT)组件功率达783.2瓦,转换效率 突破25.21%,成功跨越780W门槛。同时,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等新一代高效电池 技术也与世界保持齐头并进,部分企业已开展产业化生产研究,并多次刷新产业化 生产组件转换效率纪录。此外,在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系统集成等方面也不断创 新,推动产业升级。 2024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277.57GW,同比增加28.3%,再创历史新高。从装 机结构来看,2024年集中式新增159.39GW,同比增长33%;分布式新增118.18GW, 同比增长23%,其中户用新增29.55GW,同比减少23%,工商业新增88.63GW,同比增 长68%。尽管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大幅增长,但增速同比2023年明显放缓;光伏 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展望2025年,光伏产业或将进入整合阶段。在政策引导产能出清的大背景下,头部 光伏制造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和市场份额,市场集聚度将显著提升。尽管 光伏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以及产业政策引 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2025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仍旺盛。随着全球碳中 和政策推进,光伏长期装机需求持续增长,这将带动光伏产业制造端企业持续发展 。 (四)周期性特点 光伏行业除了要跟随行业经济大环境有经济周期以外,还会有政策导向引发的周期 性波动、技术变革带来的周期性影响、供需关系导致的短期周期性变化、市场竞争 加剧与整合的周期性等带来的行业内独有的周期。 1、政策导向引发的周期性波动 光伏行业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政策的调整往往会引发行业的周期性变化。在政 策大力扶持阶段,如提供补贴、设定可再生能源配额等,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刺 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上行周期。例如,早期各国为了推 动新能源发展,纷纷出台补贴政策,使得光伏市场迅速扩张。但当政策退坡或补贴 减少时,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企业面临成本压力,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像部 分国家削减光伏补贴后,当地光伏项目投资热情降低,装机量增长放缓。 2、技术变革带来的周期性影响 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技术变革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进而 影响行业发展。当新的先进光伏电池技术、组件技术或生产工艺出现时,能够大幅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拥有新技术的企业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行业迎来发展高潮 。比如PERC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技术逐渐成熟, 发展速度会趋于平缓,直到下一轮重大技术突破出现,再次带动行业进入新的上升 周期。 3、供需关系导致的短期周期性变化 从供给端来看,当行业利润较高时,企业会加大产能扩张,导致短期内光伏产品供 应增加。而从需求端,市场需求受经济形势、电价政策、项目开发进度等因素影响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可能会减产甚至停 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当需求回升,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甚至供不应求时,行业又会 进入上升阶段,这种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导致了行业的短期周期性波动。 4、市场竞争加剧与整合的周期性 在行业发展初期和上升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逐渐加 剧。随着竞争的白热化,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会面临生存压力,行业进入整合期 ,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当行业整合完成,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后,又会吸引新 的企业进入,开启新一轮的竞争与整合周期。例如,近年来光伏组件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中小企业因成本高、技术落后等原因逐渐被市场淘汰。 (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竞争格局 1、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革新与公司创新 随着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终端应用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愈发重视 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碎片率和转换效率等关键指标。丝网印刷作为太阳能电池片 生产的关键工序,在提高这些指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适用于包括PERC、 TOPCON、HJT在内的多种工艺。 2、打破进口垄断,实现海外销售 本公司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成功打破了丝网印刷设备领域 的进口垄断局面,改变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 ,我们的设备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实现了智能制造 装备少有的对外出口,彰显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实力。 3、HJT电池技术的崛起 在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且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光伏企业生存与 发展的核心命题。HJT电池技术以其转换效率高、低功衰、工艺步骤少以及降本路 线清晰等显著优势,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之一。本公 司敏锐捕捉到这一行业趋势,基于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 底蕴,毅然投入研发资源,全力攻克HJT电池技术难题。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 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了HJT电池核心工艺环节中的非晶硅薄膜沉积 (PECVD设备)、TCO膜沉积(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 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目前市场上,除本公司外 ,钧石能源、理想万里晖等也布局了HJT电池关键工序设备。 随着公司HJT电池技术成熟、产品性能稳定可靠,产品迅速在国内市场获得高度认 可,众多光伏企业纷纷采用公司的HJT电池设备,助力自身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 量。基于传统丝网印刷设备积累的海外销售经验与渠道,凭借先进技术、过硬品质 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的HJT电池设备也成功实现了整线的海外销售。HJT 电池工艺流程如下: 4、“三减一增”全方位降本增效解决方案 为应对光伏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提出了“三减一增”的全方位降本增效解决 方案: (1)减银:银包铜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银包铜材料,减少银浆的使用量,有效降低 成本。 (2)减栅:0BB工艺解决方案 采用无主栅(0BB)工艺,减少电池片上的栅线数量 ,进一步降低银浆消耗。 (3)减硅:硅片薄片化 推动硅片薄片化,减少硅材料的使用,降低硅片成本。 (4)一增:UV光转胶膜增效延寿命 使用 UV光转胶膜,不仅提升组件的光电转换 效率,还能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 5、技术创新推动HJT降本增效 公司在电池技术迭代阶段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成功升级了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量产 设备。微晶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池片透光性更好、导电性更佳,大幅提升了异质结电 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将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装备的单线年 产能升级至GW级。其中,核心工艺镀膜环节的PECVD设备、PVD设备在原多腔体结构 设计的基础上扩大了腔室,延续了分层高品质镀膜的优势,在保证电池片高效率、 高良率的同时,大规模提升了整线产能,降低了单位人工、设备占地、能耗等多方 面的运营成本。 此外,公司开发了第二代无主栅技术NBB及其串焊设备,该技术去除了电池的全部 主栅线,可将银浆耗量减少30%以上,且在焊接工序即形成有效的焊接合金层,提 升了组件功率及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公司还积极推动前置焊接的0BB、 钢网印刷和银包铜等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了HJT电池金属化环节的竞争优势,进一 步推动了HJT电池的降本增效进程。 综上所述,公司在太阳能光伏行业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 成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为HJT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渗透奠定了坚 实基矗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助力全球光伏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 1、行业主管部门 公司所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司主营业务产品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其下游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其主管部门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协 调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统筹衔接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 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负责投资综合管理等工作;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 部门国家能源局负责起草能源发展和有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送审稿和规章,拟订 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 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 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 业政策,指导行业质量管理等工作。 国家能源局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 、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 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公司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由民政部批准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 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会员单位主要由从事光伏产品、设备、 相关辅配料(件)及光伏产品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教学、检测、认证、标准 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组成,CPIA是全国性、行业性、非 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向政府业务主管 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本行业发展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调查、研 究本行业产业与市场,根据授权开展行业统计,及时向会员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提 供行业情况调查、市场趋势、经济运行预测等信息,做好政策导向、信息导向、市 场导向工作;参与制定光伏行业的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推动产品认证、质量检 测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报告期内主要光伏行业政策 2024年光伏政策呈现几大趋势: (1)规范化:强化分类管理、消纳保障及技术标准; (2)市场化:绿证交易、电价改革推动新能源融入电力市场; (3)技术驱动:聚焦高效组件、储能协同及智能化升级。 (4)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更加倾向于支持高效能光伏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促进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光伏产业整合、技术发展及应用 1、产业整合 政策推动整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等新规,提高了 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指标要求,提升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助于 遏制无序扩张,增加新进入者难度,加速行业洗牌。 巨头企业间兼并与收购 :在工信部和证监会等支持行业整合的政策背景下,2024年国内TCL中环、协鑫能 科、易成新能等众多企业积极参与收购,完成超62亿元的股权收购交易。中小光伏 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面临被淘汰或被收购的命运。海外市场同样 进入并购高峰期,如法国的CARBON收购了Photowatt,澳大利亚的AGL收购了储能公 司,阿联酋的Masdar公司加速布局欧洲市场等,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进入新兴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协会倡导: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建议企业审慎新投资,鼓励收 购跨界企业遗留产能;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均倡导引导龙头企业整合并购,加快产业 集聚。 2、技术发展 新型电池技术创新活跃 :《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以 TOPCon电池、BC电池、异质 结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电池领域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0.61万件、0.24万件、0.27万 件。 钙钛矿技术前景广阔:钙钛矿光伏技术理论上可使生产能耗大幅下降,生产周期显 著缩短,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可达40%。隆基绿能科研团队于2023 年11月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提升至33.9%,2024年7月转化效率达34.6%,刷 新世界纪录。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国内众多光伏企业纷纷布局晶硅-钙钛矿叠层 电池行业,尝试将异质结电池等晶硅电池技术与钙钛矿电池相叠。 组件功率和转换效率持续突破:通威股份宣布其 THC210版型异质结(HJT)组件功 率达 783.2瓦,转换效率突破25.21%,成功跨越780W门槛。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 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组件, 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下属的测试实验室(Fraunhofer CalLab)认 证,最高组件窗口效率达到25.44%。这创造了大面积HJT组件窗口效率的世界纪录 ,也是目前正背面接触结构晶体硅组件的最高纪录。低银、无银金属化进程持续推 进:银包铜技术与HJT低温制程高度适配,避免了高温氧化问题,在HJT电池中的创 新应用显著推动了低银金属化进程。目前公司客户量产中使用的银包铜浆料的银含 量已经可以降至 30%甚至更低。同时,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也出现了纯铜浆、铜电镀 等无银金属化方案,为异质结技术规模扩张提供关键降本支撑。 3、光伏的新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模式的基础上,不断 涌现和发展新的应用模式,将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拓展光伏应用场景, 实现多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上光伏应用:海上半潜式海上平台实现全年、全天候稳定均衡的新能源发电,拓 展了光伏应用空间,有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垂直安装应用:通过双面组件的高双面率与分时电价优化策略,形成双峰发电曲线 ,平滑输出功率,显著提升综合发电收益。在市场化电价背景下,垂直安装使早晚 发电高峰与高电价时段匹配,有效实现“削峰填谷”,无需或仅需少量储能即可满 足算力中心、电解制氢等高稳定性场景需求。 “光伏+农业”模式:贵州推出“光伏+农业”模式,探索“农光互补”产业应用, 打造绿色能源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农 民收入。 “光伏+气膜”模式:江苏投运全国首个超大规模“光伏+气膜”光伏电站项目,有 效避免煤炭砂石等散料的扬尘外溢问题,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约28万吨,助力环保 。 “光伏+养殖”模式:甘肃探索“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养牛场加装太阳 能板,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消纳方式,给养殖户带来额外发电收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 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主要业务 本公司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装配于一体的高端 设备制造商,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凭借强大的自主研 发能力和卓越的生产工艺,公司在光伏行业中迅速崛起,成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领域的领先企业。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1、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以及可用于多种电池工艺路径的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丝 具体由下列单机设备构成: HJT太阳能电池PECVD真空镀膜设备:用于非晶硅薄膜沉积,是HJT电池生产的关键 设备之一。 HJT太阳能电池PVD真空镀膜设备:用于TCO膜沉积,提升电池的导电性和光电转换 效率。 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机:可用于多种电池工艺路径,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电极 金属化工艺。 生产线配套设备:包括自动上下片机、转接机、烧结炉/干燥炉/固化炉/烘干炉、 检测测试分选机等,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2、新领域拓展 公司在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优势的基础上,立足真空、激光、精密装备三大关 键技术平台,秉持以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的信念,积极拓展新 领域,相继研制显示面板核心设备、半导体封装核心设备。 显示面板核心设备:自主研发并且率先实现了 OLED G6 Half激光切割设备、OLED 弯折激光切割设备;针对 Mini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隐切、裂片、刺晶巨转、激光 键合等全套设备;针对Micro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键合、激光剥离、激光巨转、激 光键合、激光修复、激光切割及D2D键合、混合键合等全套设备。 半导体封装核心设备:公司聚焦半导体泛切割、2.5D/3D先进封装,提供封装工艺 整体解决方案。率先实现了半导体晶圆开槽、切割、研磨、减雹键合等装备的国产 化。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标准件:市场上通用的原材料,供应充足,采购渠道畅通。 非标准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加工,确保设备的个性化和适应性。 外购设备:部分非核心设备从外部供应商采购,提高生产效率。 外协加工:将非核心工序委托给专业公司,优化生产流程。 2、生产模式 以销定产为主,备货生产为辅: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与调整,同时保持部 分标准化设备的库存,确保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销售模式 直销模式:与国内外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确保销售透明度和 客户满意度。 订单获取方式:通过公司销售人员直接开拓客户或借助销售顾问取得订单,两种方 式在收入确认时点、客户信用期等方面基本一致。 4、结算模式 分期付款:合同签订、发货、验收和质保期结束后分别支付相应款项,确保资金流 稳定。 5、服务模式 全程技术支持:指派专业工程师进驻客户现场,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和技术指导,确 保产品达到预期要求。 售后服务:包括远程指导、现场检测、操作培训等,定期收集客户设备使用数据, 反馈给研发部门,推动产品迭代更新。 (四)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光伏行业在各国政府为实现 “碳中和”目标,持续加大对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为公 司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2、进口替代与市场机遇 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打破了国外厂商的 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并成功出口海外市场,彰显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方面的实力。 3、突出的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提升,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 求,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确立了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 4、技术迭代加速的新机遇 随着传统PERC电池逐渐接近理论转换效率极限,包括HJT电池在内的多种新技术路 径快速兴起。公司极具前瞻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成功实现HJT电池生产的四大关键 工艺(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电极金属化)整线解决方案。这 一成果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转换效率、良率与产能,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整线解决 方案的实现,让公司在HJT电池生产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优化 各工艺环节的协同性,电池的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在市场上推出更高性能 的光伏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光伏需求。另一方面,良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 本的有效降低,公司能够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产能的提升也 为公司应对大规模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公 司在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综上所述,公司在光伏行业业绩表现优异,得益于多方面的强劲驱动因素。行业发 展前景良好,在各国政府力推“碳中和”目标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 迎来广阔市场空间,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进口替代与市场机遇层面, 公司凭借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厂商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 的垄断,不仅实现进口替代,还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彰显技术与市场开拓实力。公 司自身突出的综合竞争优势,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工艺提升以及良好口碑,快速响 应客户需求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巩固了市场地位。尤为关键的是,在技术迭代 加速的当下,面对传统PERC电池逼近理论转换效率极限,公司前瞻性布局,实现HJ T电池生产四大关键工艺整线解决方案,提升电池转换效率、良率与产能,降低成 本,凭借高效产品、成本优势及强大产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力推动公司 在光伏行业持续发展壮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和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起 便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位置。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铸就了一支 技术前沿、经验丰沛的研发劲旅。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 新示范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智能光伏试 点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诸多荣誉称号,并设立 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为技术创新搭建起坚实的人才与资源平台。公司主营业务产 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荣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HJT2.0异质 结电池PECVD量产设备”更是斩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殊荣,充分彰显其在行业内的 领先技术水平。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与关键技术人员高度稳定,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揽获640项专 利及197项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扎实推进,极大地巩固与强化了公司 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公司积极广纳国内外高端人才,目前 研发人员规模达1552人,涵盖机械工程设计、电子工程、半导体技术、材料物理、 光电技术、光伏电池工艺生产制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激光器开发、外光路设计 、整体设备集成、激光与材料作用研究等多元专业领域,研发团队规模与实力持续 壮大。公司精心组建了“HJT高效太阳能电池实验室”“组件技术实验室”“分析 检测中心”“激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为自主研发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全方位、 强有力的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果丰硕。与南昌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研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变异质结助力高效全绒面钙/硅 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1.5%,并在国际权威期刊Joule上发表。这不仅是公司首次在该 期刊发表论文,更是继2023年公司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两篇论文之后的又一重 大突破。同时,不断优化GW级双面微晶异质结(HJT)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在确保电池片高效率、高良率的前提下,大规模提升整线产能,有效降低单位人 工、设备占地、能耗等多方面的运营成本。这些成果有力推动了异质结技术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为公司在光伏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依托这般卓越的研发 团队与顶尖技术人才,公司在多项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稳稳奠定了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公司在光伏行业的持续 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全球化品牌优势 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尤其在太 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深耕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积极的市场拓展,公司树 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逐步构建起全球化品牌优势。 在太阳能电池产业链里,丝网印刷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回顾我国光伏产业 发展初期,丝网印刷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国外厂商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和雄厚资金实 力,迅速在国内市场建立起绝对垄断地位。尽管公司起步相对较晚。但始终保持砥 砺奋进的姿态,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投入,最终在二次印刷、双头双轨印刷、高速 高精软件控制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成功跻身国际竞争行列,具备了与国 外厂商分庭抗礼的实力。如今,公司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产品已 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国内增量市场份额方面,连续多年稳居首位。与此同时,公 司在稳固国内市场基本盘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销售网络,产品已成功出口至印 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众多光伏新兴国家。公司始终以前瞻性眼光洞察行业 发展趋势,积极布局 HJT 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光伏电池技术迭代迅速,在 PERC 工艺生产设备取得阶段性成功后,公司敏锐捕捉到 HJT 电池的广阔发展前景,从 部分工序设备逐步向全工序设备拓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 HJT 太阳能电池片整线 设备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 PECVD 设备、PVD 设备以及丝网印刷设备,在 HJ T 整线中均占据较高价值。该解决方案全面覆盖 HJT 电池生产的四道关键工艺, 通过大片化、薄片化、半片化、微晶化制程,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良率和产能,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丝网 印刷设备和 HJT 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成功打破光伏设备领 域长期被进口垄断的局面,还实现了智能制造整线装备少有的对外出口,树立起优 质民族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 秉持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持续拓展全球市场份额,深 化全球化品牌建设。公司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与力量,持续巩固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品牌优势地位,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 (三)服务优势 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属于智能制造装备,从产品的现场调试安装到后期的跟 踪服务,需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服务。服务能力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这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1、专业团队全程支持 在销售过程中,公司派遣专业工程师驻场,为客户提供设备布局、安装调试的技术 服务支持。专业的技术服务部门负责售后维护,涵盖远程指导、现场检测及操作培 训等,同时及时将客户使用信息和需求反馈给研发部门,为研发方向提供数据支撑 。 2、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需求 公司尤为重视与客户建立顺畅沟通渠道,实时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研发团队会依 据客户生产工艺更新、生产场地空间改变等独特需求,对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的硬 件或软件进行局部调整,确保产品与客户具体需求高度契合。 3、本土化优势实现高效响应 相较于国外竞争对手,公司能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在接到客户需求后,可迅速响 应,快速前往客户现场完成检测调试、新品研讨、技术培训等专业支持,为客户提 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客户优势 公司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沉淀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丰富经验,对 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了如指掌。凭借这一优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 从设备布局、安装调试,到远程维护以及适应工艺更新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公司在技术研发、性能品质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赢得了众多光伏企业的 信赖。公司与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老 牌主流光伏企业保持了多年的深度合作,构建起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头 部企业在应对行业波动方面表现出色,业务扩张需求旺盛,并且在新技术、新工艺 研发上实力雄厚。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是强强联合,双方不断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 同成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在异质结光伏电池这一前沿技术领域,公司不仅继续深化与传统主流光 伏企业的战略合作,还积极开拓与多家新兴头部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这些新晋合作伙伴的加入,不仅 极大地丰富了公司的客户结构,也为公司在多条产品线上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通过与这些行业新兴力量的紧密协作,公司得以开展更具前瞻性的技术研 发项目,始终保持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这种多方联动的合作模式,不仅巩固了公 司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还为行业的整体进步注入了新的动 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3,035.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53%;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59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公司营业成 本706,679.13万元,同比增长18.36%,仍由直接材料成本、人工 成本、制造费用构成,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的 84.83%。报告期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55,079.46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06%。报告期 内,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 2024年度,在光伏技术路径迭代的背景下,光伏市场多技术路径并行,各大光伏厂 商不断尝试开发包含 HJT、Topcon、BC、钙钛矿在内的多种技术路径,公司在传统 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布局的HJT整线设备在本报告期内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业绩增 长点,因此,本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但受行业整体影响, 部分下游客户经营困难,公司部分订单执行放缓或停滞,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慎 的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以便更准确的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和订单执行的风险, 因此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二)研发情况 2024年度,公司研发支出95,114.25万元,同比增长24.6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 比例为9.68%,同比增长0.24%。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光伏设备领域技术优势的同 时,通过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与高端人才矩阵构建的双向赋能,继续推进半导体及显 示设备战略集群建设。在研发投入方面,半导体及显示装备领域的研发投入规模占 公司研发总支出的比例超过40%,凸显公司对上述两个高端装备领域的高度重视与 资源倾斜。这不仅加强了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强度,更确保新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人才建设方面,公司重点发力关键领域人才引进。截至报告期末,研发团队规模 达1,552人,占员工总数比例提升至28.12%,较上年同期研发人数占比增长逾9%。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及显示装备领域高端人才引进的有效实施,上述两个高 端装备领域的研发人员占比接近公司研发团队总规模的50%。 公司研发人员专业领域多元且互补,涵盖机械工程设计、电子工程、半导体技术、 材料物理、光电技术、光伏电池工艺生产制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激光器开发、 外光路设计、整体设备集成、激光与材料作用研究等方向。在行业普遍精简人员的 大背景下,公司反其道而行之,研发人员占比仍保持较高的增长,且硕士及以上学 历人员的数量和占比持续攀升,形成高学历、多学科交叉的人才优势,为公司在半 导体及显示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筑牢人才根基,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 抢占高地,加速实现战略目标。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高端人才引进等方式,在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积极做 好专利布局、产品规划、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将公司产品 做得更加完美。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与南昌大 学、香港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研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变异 质结助力高效全绒面钙/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1.5%,并在国际权威期刊Joule上发 表。这不仅是公司首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更是继2023年公司在Nature Energy上 发表两篇论文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展望2025年度,公司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 高校的合作力度,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与此同时,公司将继续优化 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内部骨干力量,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 创新能力的核心团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现金流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13.00万元,同比减少92.57 %,主要是报告期内集中兑付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以及货款支付大部分采用货币 资金所致。 2、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94.57万元,同比增加84. 01%,主要是报告期内大兢路项目投入已进入尾期项目投资大幅减少以及购买短期 理财支付的现金大幅减少使得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大幅减少,因此公司投资 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大幅增加。 3、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2,421.25万元,同比增长 1 36.16%,主要原因为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资金需求大幅度上升,报告期 内公司银行借款大幅增加,使得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大幅增加。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目前光伏发电已经基本脱离对补贴的依赖,光伏平价目标的巨大压力迫使光伏制造 企业加速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新技术的应用步伐不断加快。由于N型电池理论效率 远超P型电池,且具有低衰减、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等优点,行业内主要企业都 已将研发重点投向N型电池组件技术的开发,2024年度,光伏行业新投产的量产产 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型电池片市场占比不断 被压缩,N型电池片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行业新增产能中N型电池占比超80%。202 4年,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5%,较2023年仅提高0.1%,而N型电池平均转 换效率已突破25%并向26%迈进,预计2026年以后PERC技术路线基本退出市场,其效 率指标的进步将基本停滞。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将会 成为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效率也将较快提升。其中HJT电池凭借转换效率高 、衰减率低、工艺步骤少且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 电池技术。 公司在丝网印刷设备市场取得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前瞻性布局HJT太阳能电池技术 领域,由部分工序设备向全工序设备拓展,自主研发了 PECVD和PVD设备,成为全球少数具备HJT整线供应能力的厂商。目前市场中,除本 公司外,钧石能源、理想万里晖等亦布局HJT电池关键工序设备。其中,公司作为 当前光伏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提供HJT太阳能电池整线生产设备的供应商,已经中 标多个项目,公司已提供的HJT产品正在下游客户中有序推进调试、验收,有望随 着HJT太阳能电池片产线大规模投建而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二)发展战略布局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为保持公司产品的持续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 探索行业前沿技术,多线外延拓展。根据战略规划,公司依托真空、激光、精密装 备三方面技术研发,瞄准光伏装备、显示面板核心设备、半导体核心设备等市场, 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业务布局。公司依托光伏产业链设备技术上的相通性以及客户 优势,积极实现光伏产业链上下游设备的拓展并且积极布局HJT高效电池设备、显 示面板核心设备及半导体封装核心设备。 1、光伏装备-丝网印刷设备 公司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凭借出色的性能及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 市场前列。随着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政策的逐步推进,政府补贴不断减少,降低成本 已成为各光伏厂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丝网印刷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 重要环节,也是各厂商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公司产品的突出性能和持续技术进步 契合了下游客户节约成本的诉求,满足了客户的迫切需求,同时,公司产品持续的 更新迭代促进下游客户端对丝网印刷设备更新的需求增加。公司产品性能在国内外 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相对进口设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凭借高性价比实现了丝网印 刷设备领域的进口替代,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前列。公司将紧密结合下游行业的 发展趋势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进行新机型的研发,完善设备的性能和稳定 性。 2、光伏装备-HJT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 HJT电池技术凭借转换效率高、衰减率低、工艺步骤少且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 ,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公司前瞻性布局,较早投入相关项目研发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HJT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 攻关研发了最新的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 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 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公司自主研制的 “HJT2.0异质结电池 PECVD量产设备”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并成功升级了微晶异 质结高效电池量产设备。微晶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电池片透光性更好、导电性更佳, 大幅提升了异质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将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装备的单线年产能升级至GW级。其 中,核心工艺镀膜环节的PECVD设备、PVD设备在原多腔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扩大了 腔室,延续了分层高品质镀膜的优势,在保证电池片高效率、高良率的同时,大规 模提升了整线产能,降低了单位人工、设备占地、能耗等多方面的运营成本。公司 将进一步推动异质结技术的降本增效,该业务将为公司利润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3、显示面板设备 通过深入钻研激光、精密控制、算法控制等关键技术,公司于2019年成功研制了国 内首台 OLED G6 half激光切割量产设备,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技术空白。该设备已先后交 付维信诺、京东方、天马等国内头部OLED面板厂商,在客户端实现了稳定的大规模 量产,产品可靠性、良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优势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 年公司中标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产线项目,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提供Cell段工艺 设备的企业之一。 自2020年起,公司将业务延伸至新型显示领域,针对Mini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隐切 、裂片、刺晶巨转、激光键合等全套设备,针对Micro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键合、 激光剥离、激光巨转、激光键合和修复等全套设备,为MLED行业提供整线工艺解决 方案。公司自主研制的Micro LED核心制程设备巨量转移设备、键合设备已供货天 马新型显示研究院,助力其产线顺利全制程贯通。 4、半导体设备 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公司重点攻关了高精密气浮平台、高功率高效率激光、SLM空 间光调制等关键技术,作为行业首创“磨划+键合整体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 迈为股份可提供封装成套工艺设备解决方案。经过持续的技术积累与工艺迭代,当 前,公司晶圆磨划设备优势持续巩固。多款半导体装备已交付长电科技、华天科技 、三安光电等客户并实现稳定量产,在国内晶圆激光开槽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已稳居 行业首位。与此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干抛式晶圆研抛一体设备取得关键 进展,在存储器封装企业的工艺验证已进入尾声,即将量产应用。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先进的晶圆键合技术是推动器件微型化和更高集成度的关键环 节。公司已成功开发了晶圆混合键合、晶圆临时键合、D2W TCB键合等设备,不断 提升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方面的水平,现已交付多家客户。公司 以日益强化的装备阵容,保障并提升了客户端封装产品的质量、良率和生产效率, 提升了半导体封装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三)未来发展和规划 1、主营业务拓展规划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的主导产品 是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公司目前在该领域的技术和性能优势较为明显,市场占有 率稳居前列。公司立足丝网印刷装备,积极拓展光伏上下游装备,并抓住先进光伏 电池技术迭代机会,积极布局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整线设备、异质结/钙钛矿叠 层电池设备,拓展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另外鉴于自动化智能装备在电气布局、机 械装配等方面的相通性,并凭借在光伏激光的技术积累,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 积极布局新型显示设备、半导体封装设备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 2、营销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将继续保持公司直接开拓客户和销售顾问开拓客户相结合的订单获取方式 ,加大光伏设备领域的深度挖掘,同时考虑新的产品领域的初步拓展,为此公司将 采取以下措施: (1)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公司在巩固和发展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基础 上,提高营销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稳步提高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从而进一步提 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公司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的沟通 与互动,深入了解客户的使用体验和特定需求,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获取更多的订单,以龙头企业辐射整个市场,巩固公司在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国外市场,公司已经成立新加坡销售子公司,抓住海外高效光伏电池紧缺的机会 ,发挥外部销售顾问的渠道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光伏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公司 加快自身海外销售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布局亚洲乃至全球光伏市场,提高公司 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 (2)在新产品领域,公司一方面加大营销人员的培训及招聘力度,打造出一支能 够快速抢占市场的专业销售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产品展览会、行业论 坛、产品发布会等多样化的方式宣传公司的新产品,提高公司新产品的知名度,体 现公司的品牌价值。 3、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发展,将提高员工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 重要战略任务。公司未来会持续引进高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 ,扩充公司自身的人才团队。公司计划通过定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作业人员 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并通过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提升 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将采用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并举的方式丰富公司的营 销团队,加强营销人员拓展业务的能力,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开拓和延伸储备合适的 营销人才。公司将紧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 更新和技能培训,培养出研发能力突出、行业思维先进、服务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 。公司还将努力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服务意识和集中决策效率 ,使公司的管理团队拥有敏锐的市场观念、着眼全局的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思 路。 4、重大投资项目情况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片设备产业化项目已于2024年度全面投产使用,将打造为全球领先的“产研培一体 ”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基地,确保公司“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的技术规划路径,为公司不断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动力。 仍在进行的重大投资项目有位于珠海的“迈为半导体装备项目”以及位于苏州吴江 的“迈为泛半导体装备项目”,“迈为半导体装备项目”重点布局先进封装领域高 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迈为泛半导体装备项目”聚焦于泛半导体高端装备的研发 生产,旨在打造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当前项 目均在建设中。上述两大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分别形成全新的泛半导体领域高 端装备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公司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产业布局,为公司未来业 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光伏行业景气度下滑 公司目前的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设备,公司的经营状况与下游太阳能 光伏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光伏行业整体不景气时,可能会导致行业信心不足, 使订单急剧减少,存量订单也可能出现验收周期大幅延长的情形。若下游客户开工 率较低或直接停产,资金状况恶化,可能会推迟货款的支付,使得公司无法按照合 同约定在正常期限内回收货款。公司将深化客户绑定,拓展多元化业务以对冲行业 风险。 2、验收周期长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为太阳能丝网印刷成套设备、HJT异质结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 决方案等,主要用于电池片生产,具有单价较高、安装调试较为复杂、验收周期长 等特点。公司需要待客户端产品验收后才确认收入,而验收条件可能受客户新建项 目进度、丝网印刷前后道设备性能、客户技术工艺改进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验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波动。 3、设备市场竞争加剧 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投资收益预期将会吸引众多投资者进 入该行业,使得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剧行业内企业竞争。如果公司不能持续进行 技术创新,不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推出具有差异化特征 的产品从而提升附加值,公司将可能失去领先优势,进而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被 市场淘汰的风险。 4、管理水平及生产能力提升的风险 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公司管理水平及生产能力面临挑战。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 实现了飞速增长,随着公司股票的成功上市发行以及实施两次再融资,充实了公司 的资金实力,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进一步的增长,公司规模 的快速扩大,使得公司未来在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资源配 置方面都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5、技术替代风险 光伏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若公司不能紧跟趋势,及时研发或采用新技术,现有技 术和产品可能被淘汰。当前,N型电池逐渐兴起,若未来又出现转换效率更高、成 本更低的电池技术,而公司未能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比如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迅速 ,若其性价比远超HJT电池且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公司在HJT电池设备领域的投入和 市场优势将受到冲击。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在HJT 电池技术、HJT/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显示面板设备技术、半导体设备技术等方面 深入研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推出更多高性价比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6、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基金的情况,投资基金具有周期长、 流动性较低的特点,投资存在回收期较长、短期内不能为公司贡献利润的风险。投 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监管政策、投资标的公司经营 管理等多方面影响,可能面临投资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不能及时有效退出的风险 ,甚至可能存在投资失败及基金亏损的风险。 7、毛利率下滑风险 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迅猛扩张导致供需失衡状况显著,若下游客户需求 减少或推迟,会导致光伏设备订单减少,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单位成本上升,毛 利率降低;同时,下游客户为降低成本,会对设备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也会压缩 设备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光伏设备行业企业不断增多,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获取订单,可能降低价格或提供更优惠的付款条件,从而降 低产品的毛利率。同时,新进入者为了打开市场,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进一步加 剧价格竞争,影响整个行业的毛利率。 8、财务风险 (1)存货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892,262.34万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为37 .43%。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高主要与公司的产品验收周期相关,由于公司产品验收 期相对较长,导致公司存货结构中发出商品期末数额较大。存货规模较大,一方面 占用了公司营运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发出商品尚未实现收入,若产品不能达到验收 标准,可能产生存货跌价和损失的风险,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2)应收账款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94,967.8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 例为40.18%。公司较高的应收账款金额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将影响公 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若公司客户出现回款不顺利或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 ,则可能给公司带来坏账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国际环境导致国内光伏电池片、组件生产企业海外扩张。公司积极开拓海 外市场,凭借较强的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性价比以及完善的后续跟踪服务,取得 了部分海外客户订单。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入68,518.16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 .97%。公司出口主要以美元或欧元进行计价和结算,汇率波动会对公司利润产生一 定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其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出现美元或欧 元贬值的趋势,若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汇兑损失,将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 响。 综上,公司将继续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 营策略应对行业波动风险。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应对市场 竞争风险。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实施,降低项目 实施风险。优化财务结构,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 波动,降低财务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迈为软件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500.00| -| -| |迈为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 32000.00| -11165.60| 137243.44| |苏州鑫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苏州迈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 -| -| |苏州迈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 -| -| |苏州迈越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 -| -| |苏州迈策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 -| |苏州迈正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10033.43| 1909.97| |苏州迈恒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苏州迈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200.00| -| -| |苏州迈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1000.00| -| -| |珠海迈为发展有限公司 | 500.00| -| -| |深圳迈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 -| |海南迈为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苏启威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 -| |宸微设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3000.00| -| -| |宣城迈为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 2000.00| -| -| |司 | | | | |上海迈迪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500.00| -| -| |上海迈芯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 100.00| -| -| |公司 | | | | |上海迈创捷信息科技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上海营卢信息科技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上海英亮微信息科技合伙企业| -| -| -| |(有限合伙) | | | | |上海申宸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0.00| -| -| |MAXWELL TECHNOLOGY PTE.LTD| 30.00| 11470.68| 484869.57| |.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