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300728 天常股份 更新日期:2021-12-2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0-10-29】 需求井喷倒逼企业扩张!强军目标和国际局势催生军工发展大机遇! 【出处】本站 根据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强军目标:要求军队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东北证券认为,强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层面会坚定不移支持和推进,我国军工企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我们离国际一流军队差多少? 东北证券研究发现,截至2019年底,美国拥有军用飞机13266架,数量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俄罗斯,数量达4163架;我国拥有军机数量为3210架,在总量上我国军机仅为美国总数的24%,总量与美国存在局大差距? ⊥保诜苫柿可希夜蕉坊写罅看嬖谧偶?7、歼-8等老旧二代机型,在三代机、四代机数量方面占比也远低于美国、俄罗斯两个世界强国。 当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据相关机构预计,未来10年带来军机需求规模约1.98万亿元,10年后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将退役,新一代先进机型将大规模入列以满足国防需要。 军工上市公司扩产忙? 「菀压畔ⅲ敝と⑾植糠志て笠涤捎谙掠慰突枨蟠蠓嵘芽冀写蠓┎急福 ∧壳案孟窒笾饕鱿衷诰偷嫉礁鱿阜至煊颉? 其中,军机领域在进行产能扩张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西部超导、爱乐达、利君股份、通达股份、西菱动力和华伍股份等;导弹领域进行产能扩张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亚光科技、红相股份、菲利华、宏达电子、鸿远电子、火炬电子和上海沪工等。军机和导弹领域企业产能扩张是普遍现象,已充分表明下游需求已开始加速释放,彰显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航空发动机需求量巨大 目前,我国空军目前正在向战略空军转型,未来10年带来军机需求规模约1.98万亿元。当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将退役,歼-10、歼-11、歼-15、歼-16和歼-20等将成为空中装备主力,新一代先进机型也将有一定规模列装,运输机、轰炸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等军机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需要。 我国国产发动机主要装配于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主战飞机,同时,中长期看,民用航空发动机对于国产设备的需求同样强烈。其中,C919中型客机拟使用SFA涡扇发动机或长江CJ-1000A,其目前搭载的发动机产品来自CFM国际公司;ARJ-21支线客机拟使用涡扇-12,其目前搭载的发动机产品来自通用电气。 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东北证券预计目前列装的二代机将逐步被歼-10/15/16及歼-20等三代、四代机替代。未来十年国内军用飞机市场规模约为1.98万亿元,按航空发动机价值占整机25%计算,以人民币计价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年均500亿元。 军民两用技术将获更大应用场景 东北证券认为,以碳纤维、高温合金钢和钛材为代表的高端材料领域将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低端碳纤维产品供大于求,中高端碳纤维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2018年国内市场对进口碳纤维的需求量约为2.2万吨,占国内市场总需求量71%左右。国内市场对国产碳纤维需求占比逐年上升。2018年国内市场对国产碳纤维需求量约为9000吨,国产碳纤维的需求占比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碳纤维供给国家,预计未来两年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在30%以上,远高于进口碳纤维5%以下的需求增速。 随着国内企业整体工艺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对国产碳纤维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国产碳纤维将在国内各个应用领域得到快速推广。 东北证券推荐: 中航沈飞:业绩增长稳健,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从上游核心配套企业的中报和已披露三季报情况看,营收和利润增速同比均明显提升,反映了军工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中航沈飞作为我国歼击机主要生产企业,其业绩表现直接反映了相关武器装备的需求和交付列装情况,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再次确认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作为主机龙头有望享受估值溢价。 预计公司2020/21/22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80.46/333.80/394.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5/14.95/17.95亿元,EPS分别为0.98/1.08/1.29元,维持“买入”评级。 航发动力:聚焦航空发动机主业,铸军民两用国之重器 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龙头,具备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是三代战机国内唯一发动机供应商。公司业务逐渐向航空发动机主业聚焦,核心主业贡献85%的营收和近90%的毛利。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壁垒极高,在两机专项、飞发分离等有利的宏观环境下,公司核心主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预计2020/21/22年营收为285.06/333.57/395.2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53/15.99/18.60亿元,EPS为0.50/0.60/0.70元,给予“买入”评级。 光威复材:军民市场先发优势显著,碳纤维龙头畅享行业红利 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品种最全、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是国产碳纤维产业化的先驱。目前国产碳纤维产业日益成熟,2018年国内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已超过日本达到9000吨。公司已形成军品与民品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率先享受国内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经营规模和效益均实现高速增长。 预计2020/21/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32/26.96/34.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7/8.65/11.17亿元,EPS为1.31/1.67/2.16元,给予“买入”评级。 【2019-01-10】 被指招股书存虚假披露 天常股份IPO遭新三板公司举报 【出处】华夏时报 于今年4月25日IPO申请获得创业板发审委通过的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常股份”),遭到同在江苏常州的一家新三板企业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发新材”,833719)实名举报,称天常股份招股书存在虚假披露的情况。 11月8日,宏发新材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己向证监会实名举报的关于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披露、以及涉嫌利益输送的证据。根据宏发新材提交的证明材料显示,证监会已经收到相关举报材料。 举报列出四大问题 根据招股书披露,天常股份主营业务是从事玻纤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风机叶片的制造,供应给下游风电行业。 宏发新材成立于2003年,主要生产国内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交通工具轻量化、造船、建筑、体育等行业领域,产品在风电市场的占有率约达30%。 记者从宏发新材方面拿到的向证监会递交的举报材料,主要反映了天常股份四大问题: 招股书P50页披露,天常股份的前身是成立于2008年3月24日的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由股东蒋坚萍、王占洪、肖宝新各出资200万元。宏发新材举报称,其中蒋坚萍是陈美城的配偶,代实际控制人陈美城持有公司股份,陈美城实际出资并享有公司股份。 根据招股书P177页披露,陈美城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历任圣戈班技术材料(常州)有限公司任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任圣戈班技术材料亚太区总经理兼复合材料中国区总经理。2008年11月至2012年8月,历任昆山华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9年5月起进入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直至变为天常股份,至今任发行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法定代表人。 宏发新材认为,陈美城代持股份这段时间涉嫌违反竞业禁止。 招股书P173页披露,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润源控股”)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份拆借发行人人民币资金壹仟万元;发行人副总经理郭品一于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拆借发行人人民币资金伍佰万元。润源控股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天常股份的第二大股东王占洪,王同时也是润源控股的实际控制人。 宏发新材认为,资金拆借行为说明在报告期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 招股书P179页披露,郑伟女士2004年12月至今任常州中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经理,于2014年10月至今任发行人独立董事。 招股书P63页披露,发行人第二大股东王占洪前妻控制的常州市锦兆泓物资有限公司(也是发行人并列的第二大股东)截止2016年12月31日/2016年度数据经常州中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宏发新材认为,发行人的股东之一,是独董所任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这样的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 招股书P271页披露,2016年6月6日,天常新材料(原名成锐玻纤)与中国巨石就债务纠纷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补充协议》,天常新材料向中国巨石支付现金35万元以及一台经编设备以清偿债务118.88万元,由此产生债务重组收益52.87万元。据财务计算,用于抵债的经编设备的账面净值约为31万元。 从图片可见,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第3点明确,被申请人以该案审理时被查封的一台玻纤织机(型号:50英寸多轴向经编机RCD-50,购置原价:2085348元)折抵给申请人,原协议作价851596.15元,现作价838846.15元。 宏发新材认为,天常新材料成立于2013年6月4日,此次抵债系天常股份本部(非下属子公司)于2008-2009年期间向润源控股购买的50英寸多轴向经编机设备。按照估算,如果机器的确原价为208万的话,即使从天常股份成立的2008年3月24日成立开始就计提折旧,到2016年6月时的账面净值应该是46.75万;账面净值31万的话,那么2008年的购买原价应该是138万上下。 但从宏发新材提供的发票显示,润源控股同时期销售给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陈美城担任总经理的昆山华风的同型号机器,价格却是368万,举报人认为中间涉及利益输送及虚增利润。 业绩指标存下滑风险 宏发新材的举报,还指出天常股份在业绩上存在“隐疾”。 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审核指引,净利润下滑超过30%但未超过50%发行人除出具业绩专项分析报告、保荐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外,发行人可以出具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上会或发行。但经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中利润总额预测数据如较上一期数据下滑超过30%,需要参照“下滑超过50%”,等后续财务数据更新情况再处理。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需要等下一报告期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推进审核工作。 宏发新材指出,天常股份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比2015年下滑约49%,已经触及50%红线,2017年的营收、净利数据也是继续下降,且根据风电行业实际情况,四季度行情还会再低迷,天常股份预计2017年收入下降13.04-17.15%,而扣非后净利润反而同比增长1.25%-9.33%,缺乏合理解释。 此外,天常股份2017年在营收和净利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截止2017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3,254万,比2016年12月31日余额增加52%。 2017年天常股份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为17,717万元,含税价20,728万元,而对前五大客户的应收高达18,258万元,即2017年上半年实现的收入仅仅收到2470万元,2017年1-6月前十大客户中的南通东泰和美泽风电目前均已停产。举报认为,宏发新材存在通过延长信用期来换取业绩增长的情况。 宏发新材的举报方式是通过快递和证监会网站上举报,目前证监会已经受理该举报。宏发新材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仇志平表示举报内容全部属实,希望证监会能够严查。记者多次拨打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上公开的对外信息披露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编辑:靳广瑞主编:蒋宏晨 【2017-12-02】 天常股份IPO惹恼同行 被举报其“涉嫌财务造假” 【出处】中国经营网 11月8日,宏发新材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实名举报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引起媒体和业内热议。 被推上舆论风口的天常股份,已暂缓发行。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批文,原计划于11月14日进行网下、网上申购。现因公司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及保荐机构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网上、网下申购。 记者获悉,宏发新材和天常股份乃同行,前者大股东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国际”)曾是后者的供应商。有分析认为,前者高调举报的目的性遭受质疑。 “我们没有退路,只想澄清事实,保护自己。”宏发新材总经理谈昆伦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多次强调。 除发布会举报内容外,此次宏发新材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仇志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常股份通过杜撰原材料、单位人工、制造费用的下降,掩盖不公允的设备关联交易,无视产能利用率下滑及套裁布销售占比上升会导致净利润率下滑的事实,凭空捏造虚高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上市的目的。”针对质疑,记者多次向天常股份致电并发函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国内某会计师事务所知名会计师分析称,同行监督对抑制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举报涉及的相关领域看,确实是IPO财务造假的高发领域。她表示,天常股份是否造假尚待核查;不实举报将增加企业上市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 同时她表示,天常股份刚刚拿到上市批文,又恰逢业绩下滑的关键时期,在此时遭到实名举报,对公司后期股票发行非常不利。就算公司股票最终成功发行,投资者可能因为其曾经被打假的经历而产生持续的疑虑,从而影响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 举报背后 天常股份主要从事玻纤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为套裁布和玻纤经编织物。据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披露,本次公司拟发行新股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资金2.56亿元,用于年产4.6万吨产业用多维多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织物项目、玻璃钢管道及配套管件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 天常股份和宏发新材同系江苏省常州市企业,双方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前者IPO招股书多处拿后者做对标。有分析认为,因天常股份营收低于宏发新材,而利润却高于后者,引起宏发新材股东方质疑。 “为打消股东顾虑,我们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后发现,天常股份IPO存在关联交易输送利润、财务造假、虚假披露等诸多问题。”仇志平表示。 2013年,重庆国际3.2亿元收购了宏发新材54%的股份,随后增持到60%。经过层层穿透,重庆国际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云南省国资委。收购后,原大股东谈昆伦兄妹持股40%,截至2017年6月,谈昆伦持股34.22%,同时担任公司总经理。重庆国际的主要产品为玻璃纤维,位于宏发新材的上游。2016年,重庆国际占到宏发新材原材料供应的81.35%,既是大股东,又是第一大供应商。 “今年公司本来已启动IPO,但由于天常股份IPO披露完后,大股东质疑我们在营收是天常股份2倍之多的情况下,而利润却相差无几,那么利润去哪儿了?所以我们的IPO没法往下走。”谈昆伦略显无奈地说。 记者对比两家财报发现,最近一年及一期,天常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4.86亿元和2.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0.62亿元和0.26亿元。同期,宏发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元和5.35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5亿元和0.25亿元。 “宏发新材此前向谈氏家族旗下一家关联公司采购设备,相关设备采购价格和天常股份的设备采购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也令大股东对宏发新材管理层产生了质疑。”仇志平解释道。 谈昆伦向记者进一步解释称:“宏发新材从我们家族企业共购买40台设备,每台价格450万元左右,但我们的价格是市场正常价格,是公允的,而天常股份从其二股东购买的设备每台才130多万元,这个价装零部件都不够。” 除上述原因外,两家公司往来关系不佳,可能是宏发举报的另外原因。从天常股份披露的信息可窥见一斑。天常股份将各项数据与宏发新材比较,将其列为主要竞争对手,并揭示了重庆国际如何退出天常股份供应商体系。 天常股份招股书显示,2014年及以前,天常股份向重庆国际采购金额占其采购总额的30.48%,但到了2015年,该数据下滑至7.15%。2016年以来,天常股份与重庆国际未再发生业务往来。 “2015年,公司向重庆国际采购金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年风电行业出现‘抢装’行情,全行业生产、销售火爆,风电用无碱玻纤尤其是高模量无碱玻纤供应出现紧张,重庆国际为确保其控股子公司、发行人竞争对手宏发新材的原材料供应,同时为帮助宏发新材提高市场份额,削减对发行人的供货数量、提高供货门槛,停止向发行人供应市场紧缺的高模量无碱玻纤。”天常股份如此陈述,2015年~2016年,公司与重庆国际进行了多次谈判,均未就无碱玻纤的供货达成一致,遂停止了业务关系,并追回了其拖欠的2009年、2010年及2014年度采购返利款项。 “如果天常股份上市成功,说明他们披露的都是真实的。反过来说,我们的关联交易是不正常的,利润是不真实的,那么我的股东会质疑我搞利益输送。”谈昆伦反复说,“我们没有退路,只想澄清事实,保护自己。” 财务造假? 记者注意到,天常股份从申报到发行,先后三次披露了招股书,对应的时间节点分别为:2015年9月18日、2017年4月18日、2017年11月5日。 据天常股份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22亿元,毛利率26.16%,净利润率1.89%;2017年上半年营收为2.29亿元,毛利率26.47%,净利润率11.73%。另外,2012年和2017年6月末其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1.49亿元和1.69亿元,对应期末员工人数分别为245人和455人。 但在营收规模和毛利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天常股份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却比2012年度增长了6.21倍。另外,其对应的固定资产净值增加约2000万元,增长了13.4%;而员工人数增加了200人,增长幅度高达82%。 “按照行业实际情况,2017年的产品单价比2012年存在较大降幅,而天常股份人员增加了近1倍,固定资产也在增加,证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开支不可能减少,并且营收和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那么净利润是从哪里来的?”仇志平认为,天常股份应该有好多费用没有计入,致使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虚增,但具体什么原因,应由天常股份和保荐机构去核查。 天常股份招股书披露,2017年1~6月,其无碱玻纤采购价格较2016年度下降了9.58%。2016年,天常股份营业收入为4.86亿元,毛利率24.58%,净利润率12.77%;2017年上半年实现2.29亿元营收,毛利率26.47%,净利润率11.73%。2016年和2017年1~6月,其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1.76亿元和1.69亿元;对应各期末员工人数分别为415人和455人。2017年1~6月产能利用率72.34%,比2016年的80.3%下降了7.96%。 “从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披露的财报数据口径看,天常股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单位固定成本上升,按照正常的逻辑,对应的毛利率应该下降,然而其毛利率不降反升。”仇志平质疑道,无碱玻纤采购价格下降9.58%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且在单位人工及制造费用均上涨的前提下,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仅比2016年下降1.04%不现实。 另外,2012年~2017年上半年,天常股份主要产品套裁布产量占比分别为49.42%、57.05%、66.75%、66.02%、73.16%、83.65%,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该时期其净利润率分别为1.89%、3.56%、12.84%、13.97%、12.77%、11.73%。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和2013年,天常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36.75%和56.61%。 对此,仇志平向记者表示,国内客户对套裁布的溢价根本无法覆盖卷布(玻纤经编织物)到套裁布增加的成本,套裁布销售占比越高,净利润率越小。2012年~2016年,天常股份的净利润率没有因销售中套裁布大幅度上升而下降,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 “事实上,天常股份从2012年开始以掩盖实际亏损的经营事实,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满足创业板申报的业绩条件。”仇志平向记者指出,投入产出比是天常股份财务造假最核心的关键手段。 据天常股份2017年11月5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玻纤经编织物的无碱玻纤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04.81%、103.62%、104.5%、103.5%,套裁布的无碱玻纤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04.08%、100.63%、102.64%、101.58%。由此推算出,2014年~2017年上半年天常股份套裁布的玻纤经编织物投入产出比分别是99.30%、97.11%、98.22%、98.14%,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记者在宏发新材生产车间观察到,生产卷布(玻纤经编织物)每台设备用工2名,套裁布每台机械有4名工人操作;套裁布损耗要高于玻纤经编织物。关于两则损耗,工人形象地比喻:“就像100公斤的棉花,可生产95公斤的布,最后做成90公斤的衣服。”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玻纤经编织物的无碱玻纤投入产出比大约为95%,套裁布的玻纤经编织物投入产出比大约为95%,套裁布的无碱玻纤投入产出比为89%。“按2017年上半年天常股份套裁布的产量占比83.65%计算,套裁布的无碱玻纤投入产出比虚高近12%,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大约为7.38%。” “玻纤经编织物与套裁布不同的生产损耗也导致了两类产品的单位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有所不同。公司生产主要原材料为无碱玻纤,生产损耗率与无碱玻纤的投入产出比密切相关。”天常股份招股书中称,玻纤编织物投入产出比大于100%主要是由于,公司生产玻纤编织物除了使用无碱玻纤外,还有其他如薄布、涤纶弹丝、短切纱等原材料,即1公斤无碱玻纤投入产出的玻纤经编织物数量大于1公斤。套裁布产品由于存在裁剪损耗,所以1公斤无碱玻纤投入可能会产出小于1公斤套裁布。 信披不实 据宏发新材举报材料显示,天常股份曾于2008~2009年采购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其中多轴向经编机21台,购买价格为300至438万元不等(根据机器尺寸和配置不同价格有所不同);缝编机11台,平均购买价格为110万元左右。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中称,经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外向润源控股前身——润源经编购买的经编设备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 2014年,天常股份实施“年产4.60万吨产业用多维多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织物”募投项目,并向德国卡尔迈耶利巴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签约定制了10台多轴向经编机和2台双轴向经编机,合同价格为899.3万欧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天常股份已支付设备款项、设备安装调试等费用及厂房建设工程款共计8751.33万元。 宏发新材认为,天常股份为了能通过设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达到上市的目的,在报告期外大量采购关联方润源控股前身润源经编设备,在报告期内高价购买德国卡尔迈耶设备,通过财务造假,欺骗投资者。 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子公司天常新材料(原名成锐玻纤)与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债务纠纷,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30日对该纠纷出具了《民事调解书》([2015]嘉桐商初字第1499号),经调解:被告成锐玻纤结欠原告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货款1188846.15元。2016年6月6日,天常新材料(原名成锐玻纤)与中国巨石就债务纠纷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补充协议》,天常新材料向中国巨石支付现金35万元以及一台经编设备以清偿债务118.88万元,由此产生债务重组收益52.87万元。”根据上述说明推算,该台设备账面净值约为31万元。 记者掌握的证据显示,根据当时双方签署的《执行和解协议补充协议》,天常新材料以该案审理时被查封的一台玻纤织机(型号:50英寸多轴向经编机RCD-50,购置原价:208.5348万元)折抵给申请人,原协议作价851596.15元,现作价838846.15元。 天常新材料成立于2013年6月4日,此次抵债系母公司资产为全资公司抵债,所抵债设备是天常本部于2008~2009年期间向润源控股购买的50英寸多轴向经编机设备。“若购置原价为协议中指出的208万元,那么即使从天常股份2008年3月24日成立开始就计提折旧,到2016年6月时的账面净值也应该是46.75万元;如果账面净值为31万元,按照推算可得,2008年购买的原价应为138.33万元左右。”仇志平告诉记者,天常股份曾于2008~2009年采购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其中多轴向经编机21台,购买价格为300~438万元不等,属虚假披露。 此外,记者发现,天常股份披露的三个招股书中,关于员工情况的披露口径前后不一致,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 据天常股份2015年9月18日披露的申报稿显示,2014年该公司员工总数为418人;而2017年4月18日招股书披露的2014年员工总数为469人;2017年11月5日招股意向书披露的2014年员工总数则为458人;2015年和2016年情况类似。 不过,天常股份对宏发新材之前的举报所涉事项均作出了否认。据《第一财经》报道,11月13日下午,天常股份举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其公司高管回应称,宏发新材对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的质疑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对于宏发质疑的关联交易输送利润、虚假披露等问题均作出否认。 尚待核查 虽然天常股份对举报所涉问题予以了否认,但也暂缓了发行。 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批文,原计划于11月14日进行网下、网上申购。现因公司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及保荐机构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网上、网下申购。 天常股份方面表示,待媒体质疑所涉事项核查结束后,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将及时公告关于本次发行的后续事宜。 “同行监督对抑制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宏发新材既是天常股份的竞争对手,其大股东又是天常股份的供应商,相对于监管机构、媒体和股民,这些同行有着更丰富更准确的行业信息,更容易发现拟上市企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上述会计师分析称,本次举报涉及的相关领域是IPO财务造假的高发领域。宏发新材几次举报涉及的主要内容为关联方利益输送,信息披露不实,通过操纵生产成本来提高净利润等情况,而以上领域一直都是IPO财务造假的高发领域。 同时,她向记者指出,天常股份是否造假尚待核查。尽管宏发新材高调实名举报,但其提供的大多是基于自身了解到的情况和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的分析性推论,并无其财务造假的确凿证据,天常股份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行为尚待核查。 长期从事证券业务的李姓律师也表示,从目前状况来看,天常股份所涉举报问题还不能定性,应以证监会调查结果为准。关键在于天常股份是主动造假还是披露错误。如果天常股份故意造假和虚假陈述,其公司董监高、中介机构、会计师和律师或将受到牵连,主要看他们有没有重大遗漏、是否尽职尽责。 不过,上述会计师告诉记者,不实举报将增加企业上市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若有企业出于竞争目的,在未经严格论证的情况下即对拟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进行公开举报,必然带来反复的核查和市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疑虑,这将增加企业的上市成本和整个社会的监督成本。 数据显示,天常股份2016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下滑20.07%、32.44%,扣非后净利润下滑近49%。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对过会后待发行企业,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将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需要等下一报告期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推进审核工作。天常股份在11月6日的招股意向书中预计,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仅下降1.25%~9.33%。 “天常股份刚刚拿到上市批文,又恰逢业绩下滑的关键时期,在此时遭到实名举报,对公司后期股票发行非常不利。”上述会计师分析认为,就算公司股票最终成功发行,投资者可能因为其曾经被打假的经历而产生持续的疑虑,从而影响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 【2017-11-15】 天常股份发行暂缓调查 业绩增长真实性或成重启关键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8日,宏发新材发布的举报信中又有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质疑点或是天常股份IPO被缓的关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与前两次举报信相比,最新的举报材料除了仍然认为“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导致其毛利率虚高外”等,新增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天常股份2017年业绩下滑的质疑。 在11月13日下午还依旧如期进行发行前最后一场网上路演的天常股份,终究还是未能幸免被暂缓发行的命运。虽然按照原定计划,11月14日其就将进行网下、网上申购。但就在最后一场发行前路演结束的几个小时后,一份暂缓发行公告将其从云端推至低谷。 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公告称,因公司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及保荐机构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网上、网下申购。 天常股份IPO的临时停摆,显然并不出乎市场预料,早在11月8日随着竞争对手宏发新材以一场名为“诚信的名义”的新闻发布会对其IPO财务造假进行公开举报开始,便将天常股份IPO中的有关争论焦点推至于镁光灯之下。 11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试图联系天常股份有关人士,但在早前几天曾公开表态称“会配合证监会核查”的天常股份,其相关人士的电话皆未接通。 “监管层对该事件比较重视,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IPO审核从严的趋势明显,监管层对于拟上市公司的审核把关要求进一步收紧,在此前提下,天常股份被叫停,主要是因为其中涉及举报的敏感问题触碰到近期IPO审核的规定。”11月1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被叫停 天常股份并非是今年以来首家以举报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举报而被叫停的IPO。今年5月9日,已经获得批文的今创集团IPO在一场名为“股民的名义”新闻发布会上被公开举报,其IPO停摆至今。6月20日,又一场名为“韭菜的名义”的发布会上,四三九九的IPO之路也同样在被狙击。 实际上,11月8日有关天常股份IPO造假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宏发新材曾在天常股份IPO过会前后两次向监管层递交举报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4月25日,天常股份IPO申请获得创业板发审委通过,但旋即不久的4月28日,一份实名举报信便送至监管层案头,在监管层方面正欲对此事向天常股份核实之时,5月9日,同样实名的举报信接踵而至,这两封署名为宏发新材的实名举报,主要内容即为天常股份涉嫌利益输送,存在严重的虚增利润情况及信息披露不实。 “宏发新材在连续寄出两封举报信后,监管层就有关问题对天常股份进行了一一的问询,而对于其中有关利益输送、虚增利润等问题,天常股份方面也一一解释和回应,按照天常股份的有关解释,监管层认为暂不影响其发行。”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 2017年11月6日,过会半年后,天常股份IPO获得批文,招股发行迫在眉睫。 正是见天常股份发行在即,11月8日,“诚信的名义”的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上演。 “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拟IPO企业在过会之后是可以立即获得发行批文的,随着今年以来发行节奏的加快,从过会到获得批文的时间平均在一个多月左右,天常股份从过会到下发批文历时6个多月,这期间监管层曾对有关举报问题和质疑也要求企业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坦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4月25日,创业板发审委第35次会议上,包括天常股份在内共有三家企业的IPO申请通过了当日的审核,另外两家分别为科蓝软件和圣邦股份,科蓝软件和圣邦股份皆于在过会十余天后的5月12日便获得了发行批文,且都于6月初在创业板挂牌交易。仅有天常股份的有关IPO申请迟迟未给予核准。 那么既然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复核获得发行批文的天常股份IPO,为何却倒在同一份举报信上呢? “11月8日,宏发新材发布的举报信中又有新内容,而这些新的质疑点或是天常股份IPO被缓的关键。”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宏发新材前后举报信的内容获悉,新增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天常股份2017年业绩下滑的质疑。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天常股份2016年扣非净利润比2015年下降约49%。依照证监会最新的审核指引,对过会后待发行企业,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需要等下一报告期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再推进审核工作。 宏发新材财务总监、董秘仇志平11月8日发布会上对其有关业绩质疑的内容坦言:“可以看到,天常股份2016年业绩已基本触及50%红线。随着国内风电行业下滑,2017年上半年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进一步恶化,2017年全年下滑幅度很可能超过50%。” 仇志平表示:“但在11月6日的招股意向书中,天常对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的预计反而增长1.25%~9.33%。从2016年下降49%到2017年增长1.25%~9.33%,这个变化太不寻常,有通过操纵生产成本来提高净利润的嫌疑。” “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和成长性,是近期IPO审核的一个重点,尤其是10月份以来,这一口径被进一步收紧,天常股份需要向监管层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业绩持续增长的真实性。”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举报者的“恩怨” 显然,随着天常股份IPO被叫停,其举报者宏发新材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宏发新材与天常股份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纠葛”? 宏发新材并非无名之辈,其也为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与天常股份业务相似,宏发新材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玻璃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体育运动器材、复合材料船艇、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和管道等行业。 从有关财务数据来看,两家竞争企业可谓不相上下,在一定程度上,宏发新材甚至要更胜一筹。据公开数据显示,宏发新材2014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6亿、8.95亿、7.94亿,对应净利润为0.41亿、1.12亿、0.65亿元。而天常股份对应年份的营收则仅为4.71亿、6.07亿、4.86亿。但净利润为0.53亿、0.96亿、0.65亿元。 据仇志平在11月8日发布会上说,之所以第三次举报天常股份,是要“解决股东质疑,澄清事情真相”——“为什么宏发新材在市场业绩份额领先的情况下,毛利率却比不上天常股份”? 但宏发新材举报的动机或不仅仅于此。 一个事实是,自2015年10月先期挂牌新三板的宏发新材正欲冲刺IPO,公开资料显示,宏发新材目前处于IPO辅导阶段,其在去年4月8日向证监会江苏监管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登记材料,接受天风证券辅导。 “两个在行业地位几乎相同的企业,谁能够率先IPO,与资本市场接轨,便能获得发展先机,利用资本的优势能很快将竞争者甩在身后,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而后进者在行业市场中的份额将很大可能被压榨,”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中,其超乎行业水准的业绩表现,也的确会给宏发新材正在申请的IPO项目带来压力。” 【2017-11-14】 明枪易躲?No! 天常股份遭公开举报暂停IPO申购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每经编辑 宋思艰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企业而言,暗箭的确难防,但其实“明枪”也不易躲,尤其是在遭遇同行“正面枪挑”时。 11月13日晚,天常股份称,因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暂停原计划于2017年11月1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 所谓媒体质疑,实际上源自11月8日,其同行——新三板挂牌公司宏发新材(833719,OC)公布的向证监会实名举报天常股份的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年天常股份就曾在原材料供应上被宏发新材控股股东卡过脖子,这一次又被也想在A股IPO的宏发新材使了绊子。 被同行实名举报三项问题 天常股份于2017年11月8日完成初步询价,原计划于2017年11月14日进行网上、网下申购。 就在天常股份询价当天,宏发新材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向证监会实名举报天常股份存在关联交易输送利润、业绩造假和披露不实等问题的证据。 在发布会现场,宏发新材称天常股份存在三大问题,主要涉及关联交易输送利润、业绩造假、信息披露不实。 关联交易方面,宏发新材称,天常股份于2008年~2009年以严重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二股东控制的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生产用经编设备,而低于市场价部分转化为润源控股实控人王占洪所持有的天常股份的股权,设备交易价格的不公允涉及利益输送,存在严重的虚增利润情况以及披露不实。 宏发新材董秘仇志平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玻纤材料行业的局限性,一般人并不了解这些经编机设备的价格,但业内对此非常清楚。“这个设备一般的销售价格都在300万到350万之间,多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仇志平认为,采购设备差价是宏发新材质疑天常股份业绩虚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天常股份则在招股书中披露称,“发行人曾于2008~2009年采购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其中多轴向经编机21台,购买价格为300至438万元不等(根据机器尺寸和配置不同价格有所不同),缝编机11台,平均购买价格为110万元左右。经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外向润源控股前身润源经编购买的经编设备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 宏发新材正接受券商IPO辅导 公开资料显示,天常股份与宏发新材均为复合材料生产商,主要生产玻纤经编织物及套裁布等产品,二者同处于风电行业上游。 此外,宏发新材的控股股东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国际)曾长期为天常股份提供产品所需原材料——无碱玻纤。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六大玻璃纤维供应商,其中,重庆国际、巨石集团、泰山玻纤作为国内主要玻璃纤维制造企业,实力雄厚。 天常股份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2014年及以前年度,公司向重庆国际采购无碱玻纤在30%左右,采购总量仅次于公司第一大原料供应商欧文斯科宁。不过,2015年天常股份向重庆国际采购比例突降至7.15%,随后再无业务往来。 对此,天常股份的解释是,当年风电行业出现“抢装”行情,全行业生产、销售火爆,风电用无碱玻纤尤其是高模量无碱玻纤供应紧张,重庆国际为确保其控股子公司宏发新材的原材料供应、为帮助其提高市场份额,削减对天常股份的供货数量、提高供货门槛,并停止向公司供应市场紧缺的高模量无碱玻纤。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宏发新材于2015年10月挂牌新三板,目前为基础层企业,采取协议转让,去年4月8日,宏发新材也递交了IPO辅导备案登记材料,正接受天风证券辅导。 截至2017年半年报,宏发新材共有三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谈昆伦与谈灵芝为第二、三大股东,分别持股34.22%和5.78%。 其中,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重庆国际95.88%的股权,云南国资委持有云天化88.90%股权,因此,宏发新材的实控人为云南国资委。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表示,天常股份和宏发新材是直接竞争对手,宏发新材举报天常股份,必然会影响天常股份发行速度,暂停申购就说明已经起到了效果。“从宏发新材此次举报的时间节点来看,可以说宏发新材是做了精心的准备。” 关于此次暂停发行事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11月14日下午多次拨打天常股份董秘赵独妍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亦发去采访短信,截至发稿时也未获回应。 【2017-11-14】 天常股份宣布暂缓发行 保荐机构东方花旗否认虚增利润 【出处】经济观察网【作者】郑淯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将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原计划于11月1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 公告称,保荐机构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将认真核查媒体质疑所涉事项。待媒体质疑所涉事项核查结束后,将及时公告关于本次发行的后续事宜。 天常股份是从事玻纤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玻纤经编织物及风机叶片套裁布,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行业。根据天常股份的招股书,其2016年总营收为4.87亿元,净利润为6124万元。 今年4月25日,排队一年多的天常股份过会。会上,证监会发审委员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员工人数情况,一个是结合国家对风电上网电价逐步调低最终与火力发电持平的相关政策分析行业风险,并说明2016年度剔除返利的综合毛利率下降至18.6%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 11月3日,天常股份正式获得证监会IPO批文。 11月8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发新材;股票代码:833719.OC)在上海市浦东金茂君悦大酒店里举办新闻发布会,实名举报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 举报材料核心的质疑是:天常股份诸多财务数据打架,存造假嫌疑;通过向关联方低于市场价采购设备,提高毛利率;业绩下滑不是暂时的,天常股份业绩增长不可持续。 公开材料显示,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生产国内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交通工具轻量化、造船、建筑、体育等行业领域。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35亿,净利润2549.14万。 宏发新材是天常股份的竞争对手,绝大部分客户是风电发电的叶片生产商。 昨日(11月13日)下午,在天常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活动上,其与同行举报造假嫌疑等焦点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天常股份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东方花旗证券否认天常股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并表示,目前国内A股上市有系统的法律法规要求和清晰的审核程序,真实、准确、完整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要求。除监管部门审核外,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也有益于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广大中小企业投资者。宏发纵横对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的质疑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但保荐机构关注的核心还是围绕拟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的基本要求。 天常股份多位高管否认公司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并表示公司未发生因制度缺陷导致的重大经营失误。天常股份表示,其和宏发新材同属江苏常州市的企业,而且还属于同行业,“可以说两家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动了中国风电用玻纤织物的发展”。 天常股份认为,其与宏发新材出现了沟通和交流方面的问题,但不存在本质的分歧和矛盾。 经济观察网记者给天常股份发送了采访函,截止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2017-11-14】 天常股份IPO突遭暂缓 称期望和举报者大股东重谈合作 【出处】和讯网 和讯网消息 由于被举报,之前已过会公司今创集团和永安车行均宣布暂缓发行。而昨日,又一家“准上市公司”天常股份也因被同行举报并遭遇媒体质疑而被迫暂缓发行,这无疑为其A股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出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考虑,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原计划发行时间表将进行调整,暂停原计划于2017年11月1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保荐机构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将认真核查媒体质疑所涉事项。 天常股份表示,待媒体质疑所涉事项核查结束后,公司及保荐机构东方花旗证券将及时公告关于本次发行的后续事宜。 天常股份连遭三次实名举报 举报者称两公司没矛盾 据和讯网了解,就在天常股份完成初步询价的11月8日,已成功拿到上市批文并且即将上市发行的天常股份突遭实名举报,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发新材”),以“诚信的名义”在上海召开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新闻发布会。 在上述发布会上,宏发新材公布了向证监会实名举报的证据,称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存在严重不实、虚假披露,并指该公司涉嫌利益输送的情况。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和5月,宏发新材就已两次向证监会举报天常股份。而早在今年4月25日,天常股份的IPO申请就已经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但直到半年后,天常股份才拿到上市批文。 值得注意的是,宏发新材是天常股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前者营收净利甚至高于天常股份。 数据显示,天常股份2016年销售4.8亿,扣非净利润3700万。最近三年,95-98%的销售客户都是风电叶片企业。而宏发新材2016年营收7.8亿,扣非净利润6300万。公开资料显示,公司风电用玻纤多轴向增强收入占比分别为 76%、97%和 98%。 由此可见,两家公司的业务非常重合,产品相似程度高,绝大部分客户也都是风电发电的叶片生产商。 不仅如此,宏发新材大股东重庆国际曾是后者的供应商。2014年,重庆国际还曾是天常股份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占到了30.48%的比例。 不过,据媒体报道,2015年风电行业出现“抢装”行情,风电用无碱玻纤尤其是高模量无碱玻纤供应出现紧张,重庆国际选择保证宏发新材的原材料供应,停了天常股份的供应。 这也“迫使”天常股份选择紧抱美国供应商欧文斯科宁的大腿,2016年,欧文斯科宁的供应占比达到了72%。而原来大供应商重庆国际的采购占比降至零。 因此,这层关系也令宏发新材高调举报的目的引发外界争议。 而对于举报天常股份的原因,宏发新材董秘仇志平对媒体表示,并不是两家公司有什么矛盾,只是对比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营业收入后,发现净利润数据相差明显不合常理,这也是公司觉得有义务举报的原因。 而如果没有被举报的话,今天进行网上、网下申购的天常股份就可能募集到4.5亿现金,这些钱是宏发新材2016年净利润的7倍。天常股份公司实控人陈美城也将在深交所敲钟,身价或将猛增数倍。 天常股份称与举报者出现沟通问题 但不存在本质分歧 对于同属于常州的竞争对手的举报,天常股份并没有立马回应。 不过,昨日下午,在天常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活动上,其与同行举报造假嫌疑等焦点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对此,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东方花旗证券否认天常股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并表示,目前国内A股上市有系统的法律法规要求和清晰的审核程序,真实、准确、完整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要求。除监管部门审核外,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也有益于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广大中小企业投资者。宏发纵横对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的质疑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但保荐机构关注的核心还是围绕拟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的基本要求。 天常股份多位高管也否认公司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并表示公司未发生因制度缺陷导致的重大经营失误。 天常股份表示,其和宏发新材同属江苏常州市的企业,而且还属于同行业,“可以说两家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动了中国风电用玻纤织物的发展”。 上述公司认为,其与宏发新材出现了沟通和交流方面的问题,但不存在本质的分歧和矛盾。 对于2016年来重庆国际为何退出天常股份供应商体系的问题,天常股份表示,重庆国际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非常期望能再次跟重庆国际建立起业务合作关系。2016年重庆国际退出公司供应商体系主要是由于2015年-2016年,其与重庆国际进行了多次谈判均未就无碱玻纤的供货合同达成一致。 而之前天常股份董秘赵独妍曾对媒体表示,宏发新材已经举报过两次,证监会也已经核查过。那么这一次公司还是同样的态度,对于新的问题,会配合证监会核查,给证监会一个明确答复。 不过,有分析人士对和讯网表示,目前证监会对天常股份暂缓发行凸显监管层从严监管的态度,去年8月已过会公司海尔施就曾因媒体质疑而暂缓发行,至今没有下文。因此未来天常股份能否再度重启发行、何时重启发行都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2017-11-14】 天常股份申购前夜被按下暂停键:将核查媒体质疑所涉事项 【出处】本站自媒体【作者】莹莹2005819 天常股份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批文,原计划于11月14日进行网上、网下申购。现因公司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公司及保荐机构决定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网上、网下申购。保荐机构将核查媒体质疑所涉事项。 11月8日下午,新三板挂牌企业宏发新材在陆家嘴召开闭门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实名举报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第一财经在现场获得的举报材料显示,宏发新材认为天常股份存在三大问题,包括关联交易输送利润、业绩造假、披露不实。早在今年4月和5月,宏发新材已两次向证监会举报天常股份。记者了解到,宏发新材和天常股份乃同行企业,前者大股东重庆国际曾是后者的供应商,这层关系让宏发新材高调举报的目的引发外界争议。 对于宏发新材的举报,天常股份同日下午对第一财经回应称对方“无中生有”,公司已有相关人士着手处理此事。有第三方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天常股份虽然已过会但还未正式发行,2016年以来的业绩处于下滑通道,又在IPO企业监管风口收紧之时遭到举报,这对其后续发行“并不利”。 【2017-11-10】 时隔半年拿到IPO批文后 天常股份遭同行实名举报 【出处】大众证券报 时隔半年拿到IPO批文后—— 天常股份遭同行实名举报 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常股份”)4月底IPO过会以来一直饱受市场质疑,大众证券报“蔡方工作室”5月初曾发表题为《135万元VS350万元——天常股份生产设备采购价遭投诉》的报道。时隔半年后的11月3日,天常股份拿到了上市批文,然而在其等待敲锣上市之时,却遭遇了同行、同处常州的新三板公司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发新材”,833719)实名举报。 实名举报三问题 11月8日下午3点,宏发新材以“诚信的名义”在上海召开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新闻发布会。会上,宏发新材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仇志平称,天常股份IPO存在关联交易输送利润、业绩造假、披露不实等三个问题。仇志平即《135万元VS350万元——天常股份生产设备采购价遭投诉》中向本报举报的Q先生。 三个问题中“业绩造假”主要指“设备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是毛利率虚高的根本原因”,该问题此前本报已报道,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宏发新材认为天常股份“编造料、工、费下降的谎言,隐藏原材料加工损耗事实”。天常股份招股书披露,2017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6.47%,较2016年的24.58%上升了1.8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原材料无碱玻纤的采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超过了公司主要产品平均销售单价的下降幅度,提升了公司毛利率水平。宏发新材称,这不符合2017年上半年风电行业和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 宏发新材提供的数据显示,天常股份主要原材料环氧型电用纱OC1200tex市场今年的每吨均价5400元/吨,比上年下降4%,而天常股份玻纤采购成本下降为9.58%,大幅高于市场价格的降幅。“天常披露的产能利用率今年下降,而人工在上涨,却出现了毛利率升高的情况,在行业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仇志平说。 宏发新材还举报,天常股份“业绩下滑趋势不可逆转”。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审核指引,净利润下滑超过30%但未超过50%发行人除出具业绩专项分析报告、保荐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外,发行人可以出具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上会或发行。但经会计师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中利润总额预测数据如较上一期数据下滑超过30%,需要参照“下滑超过50%”,等后续财务数据更新情况再处理。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需要等下一报告期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推进审核工作。 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213.52万元,同比下降26.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714.48万元,同比下降48.44%。今年1-9月份,实现净利润为3174.56万元,同比下降39.35%;扣非后净利润为2946.27万元,同比增长4.11%。预计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300万元-42300万元,同比下降13.04%-17.15%;净利润5037万元-5237万元,同比下降13.04-17.15%,扣非后净利润3761万元-4061万元,同比增长1.25%-9.33%。 “天常股份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比2015年下滑约49%,已基本触及50%红线。根据风电行业实际情况,四季度天常股份业绩将进一步恶化。公司预计2017年收入下降13.04%-17.15%,而扣非后净利润反而同比增长1.25%-9.33%,缺乏合理解释。”宏发新材认为。 缘何实名举报? “自铁本事件后,在苏南板块中,常州是被唱衰和边缘化的那个,有‘苏锡无常’之说。不过近年来,常州的企业尤其是武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上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新上市企业的数量和增速不亚于苏锡,迅速崛起‘常州板块’。但是,最近常州连续出现数起IPO企业遭遇外界质疑,除了天常股份,像此前的永安行(专利侵权)、今创集团(实际控制人行贿)都来自常州。为何公众公司中的‘问题企业’恰好又扎堆出现在常州板块?这种看似偶然的小概率事件的巧合,不能不让人深思起地缘的共性因素。”有市场人士提出此疑惑。 对于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举报天常股份,宏发新材称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解决大股东质疑,澄清事实真相。“我们公司是混合制企业,云天化下属的重庆国际持股60%、谈氏家族持股40%,我们的营收超过天常股份,但利润率低于他们,这让大股东有了疑虑。”二是还原行业经营真实状况,希望媒体第三方公正报道。三是资本市场需要诚信环境,公司亦不希望IPO企业挂牌后业绩变脸,投资者造成受损。 当记者将前述市场人士认为地缘共性因素转述时,仇志平称:“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常州现象,只是这几个常州案例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民营企业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不规范经营的一个缩影。 宏发新材称,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相关实名举报材料此前已通过快递和证监会网站上举报,目前证监会已经受理该举报。 带着相关疑问,大众证券报记者昨日致电天常股份,但电话无人接听。 【2017-11-09】 伸张正义还是商业互掐? 天常股份IPO造假罗生门 【出处】经济观察网【作者】黄一帆 经济观察网实习生 林淙记者黄一帆11月8日,对于常州市的纤维材料行业来说,可谓热闹非凡:一面是A股上市前最后冲刺的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常股份”,300728.SZ)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询价,另一面则是“宿敌”宏发新材召开题为“诚信的名义”的新闻发布会,实名举报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 天常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玻纤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玻纤经编织物及风机叶片套裁布,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行业;而宏发新材对自身的介绍是:专业的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材料的制造商,要产品是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等行业。 两家出身同乡、操持同业并同场竞争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不一:宏发新材早在2015年即挂牌新三板,天常股份则于今年4月25日首发过审,直奔创业板。 按照天常股份发布的公告,如果顺利,公司将在11月13日公布询价结果,三天后公告初步配售情况。然而,上市前临门一脚时,却遭竞争对手宏发新材凶猛攻势。“造假”的指控几乎是IPO的命门,如被坐实,A股的大门恐难以再向天常股份敞开。 这究竟是知情者伸张正义,还是竞争对手商业互掐,天常股份IPO之路愈显迷雾重重。 毛利率之疑 天常股份披露,2016年公司毛利率为24.58%,2017年1-6月综合毛利率为26.47%,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经济观察网记者在翻阅了宏发新材的同期年报后发现,其2016年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分别为21.38%和19.05%,显著低于前者。因此,毛利率问题被宏发新材首先提出。 有关2017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上涨1.89个百分点的原因,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主要原材料无碱玻纤的采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超过了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单价的下降幅度,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对此,宏发新材提出质疑,并列举了同期环氧型电用纱价格走势,通过2017年5400/吨的市场平均价格仅较2016年的5600元/吨下降了4%,来质疑天常股份所披露的该产品采购成本下降9.58%的真实性,并由此说明上述解释不符合2017年上半年风电行业和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其还指出,天常股份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上升主要原因系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下降。以套裁布为例,天常股份2017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2.34%,比2016年下降7.96%,直接人工和构成制造费用主要部分的折旧基本一般算固定成本,而现在社会人工薪酬水平在不断上升,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下降不现实。 因此,宏发新材认为天常股份编造料、工、费下降的谎言,以隐藏原材料加工损耗的事实。 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中也列举了与宏发新材在玻纤织物类业务上毛利率的直接对比。 尽管这两家企业的毛利率在扣除返利因素前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扣除这一影响因素后,天常股份今年上半年19.38%的玻纤织物毛利率与宏发新材19.81%其实非常接近,双方报告期内的变化走势也趋于一致。 对此,天常股份在招股书中还专门就宏发新材的返利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宏发新材收到重庆国际(其控股股东及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金额分别为1768.71万元、2318.37万元、777.78万元和1363.64万元,分别影响其当年玻纤多轴向增强材料产品毛利率3.4%、2.63%、1%和2.6%。“对比报告期各期末,天常股份的供应商返利金额分别为1694万元、1715.96万元、2897.24万元和1520.53万元,也与宏发新材基本相当。经过这番“变量控制”后,近三年一期宏发新材毛利率分别为25.42%、29.1%、22.91%和22.41%,同天常的历年毛利率较为接近。 所谓“供应商返利”,实际上就是因公司早于账期付清货款而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利息补偿,其金额变动主要受供应商返利政策及公司上年度无碱玻纤采购数量的影响。在此,供应商返利究竟是否应被纳入两家公司比较毛利率的考虑因素,成了双方争执的焦点。 宏发新材在发布会分发的举报资料中表示,宏发收到重庆国际现金折扣按照会计准则系冲减财务费用,与宏发产品本身毛利率无关,因此两家公司比较毛利率时,不应考虑这部分现金折扣。同时,宏发以此为依据,试图说明天常毛利率高于宏发的真实原因并非如其所说来自是否计算返利的差别。 一位审计方面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一般返利算入经营成本,冲减原材料采购价格。如果原材料投产了,销售了一些,要在原材料、库存成本里分摊,对毛利是有影响的。返利算进去导致价格偏低很正常。” 关联交易迷局 此外,宏发新材认为天常股份涉嫌造假上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严重的虚增利润情况及披露不实”。 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润源控股”)现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系天常股份第二大股东王占洪,因此两家企业属于关联方。宏发在文件中表示:天常股份在2008-2009年间,以严重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润源控股采购生产用经编设备,低于市场价格部分转化为润源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占洪所持天常股份的股权,并由此得出设备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输送利益的结论。 更具体来说,宏发认为,天常披露的“向关联方润源控股购买的21台多轴向经编机,价格为300至438万元不等;11台缝编机,平均价格为110万元左右”与招股书中其他部分存在矛盾。 其中较为具有典型性的证据是,天常在招股书中提及“公司将账面价值766.54万元的3台经编机器设备以含税价格105.00万元出售,公司由此确认资产净残值为89.74万元,并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净残值金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676.79万元。”基于这段说明,宏发计算出此处每台经编机的账面价值约为250万,低于此前所称的300万至438万。 除此之外,天常股份还被指摘,对这一内容的相关披露在先后两版招股书间进行过修改。宏发指出:上会前预披露招股书中的“多轴向经编机”,到了招股意向书时则变更为“薄布经编机”,前后存在差异。 润源控股至今仍是天常股份的经常性关联交易方。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从润源控股处采购设备配件及劳务的金额分别为50.5万元、59.1万元、61.5万元和6.5万元,分别占同类交易的15.07%、14.02%、27.54%和7.33%。 对此,天常股份解释称,此前采购的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预计使用期限约为10年,尚有2-3年才会全部报废,因此该批机器的后续维护保养及配件更新,按行业惯例,仍由原厂厂家润源控股提供。预计该批润源牌设备到期报废后,公司与润源控股的设备采购及相关零配件、技术服务等关联交易将逐步减少。 这段被宏发新材诟病的、持久的关联交易,与宏发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招股意向书的说明,润源控股的主营业务为经编机械制造、机械零部件加工与普通机械配件销售。目前在国内风电用经编设备市场上,德国卡尔迈耶利巴纺织机械制造公司居于第一梯队,润源控股和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常州八纺机”)则处于第二梯队。2008-2009年系公司成立之初,天常股份无力大规模采购进口设备,而国内除第二梯队外,其他经编设备生产商生产的机器设备无法满足天常的生产经营需求,因此当时天常的设备采购范围被缩小至润源控股和常州八纺机两家。 常州八纺机是竞争对手宏发新材主要股东控制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天常股份从常州八纺机处采购设备并不太现实。因此天常股份最终只能转而投向自己的“羽翼”,向关联公司润源控股采购主要生产设备。 “旧恨”添“新仇” 根据天常股份披露的招股书和宏发新材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及2017上半年,天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6亿元和2.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452.66万元和2592.41万元;与此相对,宏发的同期营收分别为7.94亿元和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6474.87万元和2549.14万元。 事实上,二者的“梁子”早在数年前就已结下。 报告期内,天常的供应商结构发生过重大变化,主要就体现在其与重庆国际的决裂上:在风电行业发展的早期,国内市场无碱玻纤主要供应商为欧文斯科宁、重庆国际、中材金晶三家,上述供应商的产品均通过了主要风机叶片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认证,属于市场首选。2014年及以前年度,公司主要向欧文斯科宁、重庆国际和中材金晶采购无碱玻纤,采购金额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31.1%、30.48%和18.34%。然而2015年,公司向重庆国际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重极速下滑至7.15%,自2016年以来,公司与重庆国际更是未再发生业务往来。 对此,招股书中解释称:2015年,当年风电行业出现“抢装”行情,全行业生产、销售火爆,风电用无碱玻纤尤其是高模量无碱玻纤供应出现紧张,重庆国际为确保其控股子公司、发行人竞争对手宏发新材的原材料供应,同时为帮助宏发新材提高市场份额,削减对发行人的供货数量、提高供货门槛,停止向发行人供应市场紧缺的高模量无碱玻纤。 关键时刻抽身离去之举,成了天常股份、重庆国际及其子公司宏发新材的“在喉之鲠”。至2016年,天常在与重庆国际进行多次谈判均未就无碱玻纤的供货合同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停止了与重庆国际的业务关系,并追回了其拖欠的2009年度、2010年度及2014年度采购返利款项。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天常与重庆国际未发生业务往来,由此重庆国际退出了天常股份的供应商体系。 天常股份与欧文斯科宁逐渐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战略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向欧文斯科宁的采购金额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比重的31.3%、36.64%、71.53%和78.04%,已经成为欧文斯科宁中国区风电用纱业务的最大客户。 关于这点,天常股份曾在招股书中表示:“欧文斯科宁风电用纱以其优越的性能、稳定的质量成为风电用无碱玻纤中的佼佼者,欧文斯科宁产风电用纱是发行人竞争对手宏发新材、中国恒石等无法取得的原材料优势。” 天常股份行至上市的当口,有望从质上拓宽融资渠道。此时,新三板上市的宏发站出来实名举报,指出天常股份存在关联方输送利益、业绩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其在证明材料中称,证监会已收到相关举报材料。天常股份IPO前路未卜。两家竞争对手企业“旧恨”尚未消解,“新仇”已然结下。 【2017-11-09】 天常股份再遭同行宏发新材举报 【出处】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宝兴 IPO临门一脚,天常股份再度遭遇了同行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发新材)的实名举报。 11月8日,宏发新材在上海召开发布会,举报天常股份存在关联方输送利益、业绩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天常股份于11月6日披露了招股意向书,若一切正常,该公司将于11月20日公告发行结果。 再度举报 天常股份是一家从事玻纤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玻纤经编织物及风机叶片套裁布。 本月初,天常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按照天常股份11月6日披露的招股意向书,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投向年产4.6万吨产业用多维多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织物项目、玻璃钢管道及配套管件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若发行过程顺利,天常股份将于11月20日公告发行结果。 举报方宏发新材则是一家新三板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玻璃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复合材料船艇、体育用品、航空航天、汽车及轨道交通和管道等行业。 “我们是同行。” 宏发新材董秘、财务总监仇志平表示,举报天常股份的一大原因在于,天常股份在市场份额、营业收入不如己方的情况下,净利润数据却与宏发新材相差不大,这一情况使得宏发新材管理层遭受了大股东的质疑。 “我们需要澄清事实,以打消潜在投资者和大股东对我们管理层的疑虑。”仇志平指出,天常股份存在关联方设备交易价格不公允以输送利益、编造业绩增长的问题,多方面因素也造成了宏发新材和天常股份的业绩差异。 宏发新材2017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44.47%,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49.14万元,同比下降8.87%。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据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685.61万元。即天常股份今年上半年在营业收入远远低于宏发新材的情况下,净利润却略高于后者。 资料显示,云天化集团旗下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宏发新材60%的股权,谈昆伦及谈灵芝两位谈氏家族成员合计持股40%。 仇志平指出,宏发新材此前向谈氏家族旗下一家关联公司采购设备,相关设备采购价格和天常股份的设备采购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也令大股东对宏发新材管理层产生了质疑,而设备交易价格不公允则是天常股份关联方输送利益的关键。 据仇志平介绍,宏发新材曾于2011年9月申报过IPO材料,并完成了4轮反馈,但因下游风电行业在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宏发新材业绩不再符合发行条件,最终,宏发新材于2012年撤回了IPO申请材料,转而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 值得说明的是,在今年4月,宏发新材曾对天常股份进行过网上举报。彼时,天常股份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 被指关联方输送利益 设备采购价格不公允,是宏发新材举报天常股份关联方输送利益、业绩造假的一大关键。 仇志平称,天常股份于2008年至2009年间,以严重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润源控股)采购生产用经编设备。“而低于市场价格部分转化为润源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占洪所持有的天常股份股权,设备交易价格的不公允涉及利益输送,存在严重的虚增利润情况以及披露不实。” 根据天常股份的招股意向书,该公司曾于2008年至2009年采购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其中多轴向经编机21台,购买价格为300万元至438万元不等(根据机器尺寸和配置不同价格有所不同);缝编机11台,平均购买价格为110万元左右。 招股意向书还显示,在2014年,天常股份向润源控股购了买一台薄布经编机设备,用于生产主要原材料薄布,“采购价格在当期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基础上,参照各自与第三方的同类交易价格确定为含税价格135万元。” 而在天常股份今年4月份的申报稿中,这台135万元的设备为“RSM3/1多轴向经编机设备”。仇志平指出,如果是多轴向经编机设备,采购价格应该在300万元至438万元之间;如果是薄布经编机,按照招股意向书募投项目披露的公允采购价格应该是414万元。 此外,仇志平根据天常股份此前出售3台经编机设备的情况测算出,每台经编机账面价值为250万元;天常股份子公司天常新材料曾与中国巨石发生债务纠纷,其中一台经编设备被用于清偿债务,通过相关协议材料,仇志平指出,以该设备的购置原价208万元测算,往后倒推折旧情况,该设备的账面净值到2016年6月应该是46.75万元。这些价格均与天常股份所称“多轴向经编机设备购买价格为300万元至438万元不等”不一致。 资料显示,向天常股份提供设备的润源控股为天常股份的关联方,润源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占洪目前持有天常股份10%股份,为天常股份第二大股东,他曾担任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厂技术厂长、常州市宏源织布厂厂长、常州市宏源整经机厂厂长。 而向宏发新材提供设备的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同样是宏发新材的关联方,该公司股东为谈氏家族成员。“因为装备的特殊性,整个市场装备供应商有限。” 仇志平表示,宏发新材当时采购经编机设备的价格为400多万元,这样的价格对比天常股份的采购价格,让宏发新材大股东对管理层产生了疑虑。 “设备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是(天常股份)毛利率虚高的根本原因。”仇志平还指出,天常股份的第二大股东王占洪,即前述润源控股董事长,曾经是宏发新材关联方谈氏家族旗下企业的技术厂长(指:前述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厂)。 对于这一质疑,记者尚未联系到润源控股置评。 两大客户已停产? 仇志平还表示,天常股份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比2015年下滑约49%,且随着国内风电行业下滑,2017年上半年各项财务指标出现了进一步恶化,而天常股份2017年全年财务预测不符合行业和公司实际情况。 天常股份在招股意向书中称,基于对经济环境、行业变动趋势的判断以及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的分析,公司预计2017年度将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至4.23亿元,同比下降13.04%至17.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7万元至5237万元,同比下降15.72%至18.93%;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61万元至4061万元,同比增长1.25%至9.33%。 仇志平表示,风电行业在四季度为淡季,业绩下滑趋势不可逆转,而天常股份预计扣非后净利润可能出现增长,缺乏合理解释。 仇志平进一步指出,天常股份今年上半年的前10大客户中,南通东泰和美泽风电目前已经停产。“南通东泰和美泽风电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已经发起了诉讼以追回应收款,对美泽风电我们通过司法努力,已经收回了300多万元的欠款,这家公司已经停产了,南通东泰目前也已经停产了。”仇志平说。 根据天常股份的招股意向书,天常股份与南通东泰于今年3月签署了《2017年度框架合同》,约定销售产品为玻纤布套材;截至今年6月底,在天常股份主要欠款客户名单中,南通东泰的应收账款余额占了3238.74万元,位列第三。 另外,天常股份与美泽风电与今年2月签署了《供货框架合同》,约定美泽风电向天常股份采购高模量单项、普通单项、双轴布、连续毡等。数据显示,美泽风电在今年上半年为天常股份的第八大客户,对应销售额为590.49万元。 仇志平由此质疑,“天常股份存在通过延长信用期来换取业绩增长的情况。”需说明的是,对于南通东泰和美泽风电的具体停产时间,仇志平表示需要进一步询问具体业务人员。 11月8日,记者多次拨打南通东泰官网的联系电话求证停产事宜,但电话无人接听。 对于宏发新材的前述举报和质疑,记者8日当天多次拨打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上的联系电话,该电话也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2017-11-08】 天常股份跨过发审委又被举报财务造假 还能上市吗 【出处】新浪财经 原标题:跨过了发审委的“鬼门关”,又被举报财务造假,天常股份还能上市吗? 天常股份今日询价,而老对手宏发新材也选在今天召开揭露其IPO财务造假新闻发布会。 资本市场的举报发布会一波接一波,从帝都金融街的威斯汀一路开到了上海。 11月8日下午,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举报者是天常股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新三板挂牌公司宏发新材。 举报材料最核心的质疑是: 一、天常股份诸多财务数据打架,存造假嫌疑; 二、通过向关联方低于市场价采购设备,提高毛利率; 三、业绩下滑不是暂时的,天常股份业绩增长不可持续。 虽然天常股份在今年4月25日已经通过了发审委审核,目前处于询价阶段,即将登陆创业板,但是,竞争对手抛出的这份举报恐怕也让天常股份十分“头痛”。 财务数据矛盾,毛利率存造假嫌疑 针对11月5日天常股份更新后的招股书数据,宏发新材董秘仇志平指出,天常股份多项财务数据打架,毛利率偏高,有造假嫌疑。 天常股份披露,2016年毛利率为24.58%,2017年1-6月综合毛利率为26.47%,呈上升趋势。招股书披露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原材料无碱玻纤的采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超过了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单价的下降幅度,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但宏发新材指出,毛利率上升原因不符合风电行业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系公司人工调节。 根据招股书和同期环氧型电用纱价格走势不难发现,2016年OC的1200tex市场平均价格为5600元/吨,2017年约为5400/吨,而公司该产品采购成本下降为9.58%,大幅高于市场价格的降幅。 再以套裁布为例,根据天常股份招股书数据,2017年上半年套裁布的毛利率比2016年上涨1.82%,主要原因系人工和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下降。 但是,天常股份同时披露了另外二个数据,2017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2.34%,比2016年下降7.96%。 “产能利用率下降,而人工在上涨,却出现了毛利率升高的情况除非造假,在行业内是不可能出现的。”宏发新材人士称。 另外,宏发新材人士指出,玻纤经编织物与套裁布生产损耗率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在实际生产中,玻纤经编织物与套裁布这种原材料肯定会有所损耗,不可能出现投入产出比超过100%这种情况。 亦向玻璃纤维织物行业从业人士杨贤芳了解到,玻纤编织物投入产出比约为95%,套裁布头入产出比约为89%,天常股份招股书披露的这一数据确实远高于同行。 向关联方采购设备降低成本 根据招股书披露数据,天常股份毛利率高于宏发新材等竞争对手。仇志平指出,这是因为天常股份通过向关联方采购设备等方式,降低成本,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根据数据显示,天常股份在2008年和2009年格向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润源控股)采购生产用经编设备,价格为135万元/台。宏发新材称,如果是“多轴向经编机”公允价格应为300万元-438万元,如果是“薄布经编机”,公允采购价格应该为414万元。 此外,野马财经亦发现,天常股份在先后两版招股书中,对这一内容的披露进行过修改。上会前预披露招股书为“多轴向经编机”,而招股意向书披露则变更为“薄布经编机”。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4月17日报送)171页披露 图片来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2017年11月6日) 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润源)为何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设备给天常股份呢?原来,江苏润源的实际控制人是王占洪,而其也是天常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0%。 业绩下滑并非暂时,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天常股份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比2015年下滑约49%,且随着国内风电行业下滑,2017年上半年公司各财务指标也不够漂亮。 2017年上半年,天常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而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截止2017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32亿元,比2016年12月31日增加52%。 2017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为1.77亿元,含税价2.07亿元,而对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高达1.82亿元,应收账款比销售收入还高。 此外,宏发新材人士提到,天常股份2017年上半年的前十大客户的南通冻泰和美泽风电目前均已停产,公司存在用过延长信用期来换取业绩增长的情况。 另外,宏发新材称,招股书披露的天常股份对于2017年7-9月的业绩情况和对全年的预测称,2017年营业收入下降13.04%-17.15%,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股东的净利润会增长1.25%-9.33%,缺乏合理解释。根据风电行业的实际情况,2017年的4季度及全年,天常股份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和光伏产业一样,实现平价上网是很多风电企业最终的目标。 此前,曾有行业研究员告诉野马财经,目前众多企业一窝蜂地进入风电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补贴,如果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国家补贴取消或减少,那么一部分企业很有可能退出风电开发市场,这也导致了装机可能出现下滑,从而影响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采购,进一步影响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而给风电行业的叶片做配套的天常股份很难独善其身。 前述接受野马财经采访的杨贤芳指出,宏发新材这次跳出来举报天常股份,很大原因是因为两家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向来不睦。天常股份也在招股书中毫不掩饰这种不睦,用数据进行对比,想证明自己比宏发新材在行业中做的更好,招来了对方的反扑。而宏发新材目前是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公司,如果天常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那么双方的融资渠道及对品牌的打造将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也是为什么宏发新材在天常股份已经过会的情况下不惜一搏。 对于竞争对手的举报,天常股份如何回应呢?11月8日下午,野马财经三次致电天常股份,一位男士接了电话并表示:“已经知道了被举报这个事情,安排人在处理了,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公司在询价的当天遭遇实名举报,这种懵懂也算是正常反应吧。 此前,乐视网IPO财务造假的事情备受关注,如今又新添了天常股份涉嫌IPO财务造假被举报。 IPO几乎是一个企业乌鸡变凤凰的时刻,但是,进入资本市场,则意味着变成公众公司,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天常股份真的准备好了吗? 后续如何,野马财经将会继续关注。 你觉得遭遇竞争对手举报的天常股份还能顺利上市吗? 【2017-11-07】 年内首只中签概率100%新股来了!顶格申购或可中2签 还有一只有望大赚14万 【出处】券商中国 打新市场转暖,赚钱效应又回来了!这两周新股市场利好不断,三大赚钱消息不可不知: 一:2016年新股申购新规以来,沪市最贵的新股来了,恒林股份发行价56.88元,上市首日即可大赚2.5万元,10个涨停可大赚14万。 二:2016年新股申购新规以来,中签率有望拿下第一高的新股也来了,下周二(11月14日)华能水电网上申购,预估发行价为2.17元(以公司发布公告为准)。 三:今年首只100%中签的新股也来了,只要顶格申购100%中签不在话下,甚至可能出现中两签或三签的情况。 具体来看,本周共有8只新股申购,分别为一品红、中农立华、爱柯迪、水星家纺、山东出版、恒林股份、佛燃股份、宏达电子;下周有4只新股申购,分别为华能水电、天常股份、晨丰科技、豪能股份。详细申购信息如下: 这只新股中签率有望拿下近两年新高 上周五,证监会下发了5家企业IPO批文,其中就包含了这只打新“明星股”——华能水电,拟发行18亿股,创2016年以来最大发行规模。此前新股最大发行规模的纪录是由江苏银行保持,发行总量为11.54亿股。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新股中签率排名与发行总量排名几乎保持一致,从而可以得出,中签率与发行数量呈一定正相关,新股发行数量越大中签率越高。 以此来看,江苏银行的0.4673%中签率纪录,在很大概率下将被华能水电打破,将成为近两年中签率最高的新股。 对于华能水电的发行价格,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公告提示。不过,在今日早晨华能水电发布的《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中提到: 按发行人2017年6月30日经审计数据计算的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1603元。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将通过网下初步询价直接确定发行价格,网下不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且发行价格不低于发行前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 因此,多数券商给出的发行预估价格为2.17元,其对应的发行市盈率高达76.95倍。但按照证监会现行发行规则,IPO价格原则上不能超过23倍市盈率。不过,该规则也并非“铁律”,今年2月IPO挂牌的白银有色,其发行价1.78元/股对应的市盈率就超过500倍(以2015年财务数据为基础)。 虽然白银有色以1.78元/股的发行价格成功发行,但其申购日期被延后,因而华能水电是否能够按照当前给出的申购日期(11月14日)正常申购,依然有待观察。 年内首只100%中签新股即将诞生 自2016年新股申购新规实施以来,顶格申购100%中签的新股仅有1只,为江苏银行,中签率为0.4673%,但以346万元的沪市市值顶格申购,可获得346个配号,中一签的概率为100%。 华能水电发行总量为18亿股,超过了江苏银行发行总量,其中签率大概率超过江苏银行。再加上华能水电网上申购限额为54万股,顶格申购需要沪市540万市值,即可获得540个配号。 若以江苏银行的0.4673%中签率计算,顶格申购华能水电的中签概率超过了200%,即只要顶格申购华能水电,100%中签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出现中两签或三签的情况。 而华能水电作为低价新股,其上市后的表现值得期待。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低价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数从未低于过两位数,数据显示: 2016年以来,发行价格低于4元的新股共计17只,平均涨停数为16个。以此计算,中一签华能水电可赚1.1万元,若中两签或三签,其收益情况不菲。 沪市最贵新股来了,中一签有望大赚14万 恒林股份在本周四(11月9日)申购,发行价高达56.88元,虽然位居2016年以来新股发行价第四位。但这只新股上市地点是上交所,是2016年以来沪市第一高价新股。 为何在此要特别强调是沪市新股呢?原因在于两市新股中签的股数不同,深市中一签是500股,而沪市中一签是1000股。简单来看,也就是说中一签沪市股票相当于中两签深市股票。 恒林股份发行价高达56.88元,中一签则可获得1000股的恒林股份,即需要缴款56880元。而在恒林股份在上市的第一日,中签者即可大赚2.5万元? ∪粢陨钍蟹⑿屑圩罡叩男鹿梢诹?发行价88.67元)来看,收获了11个涨停板,以此计算,中一签恒林股份可大赚15.56万; 若以已发行的沪市发行价最高的新股步长制药(发行价55.88元)来看,收获7个涨停板,以此计算,中一签恒林股份可大赚8.8万。 打新市场赚钱效应又回来了 打新市场转暖,赚钱效应又回来了!掌阅科技拿下24个一字涨停板,创半年来新股涨停数新高!除此之外,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进入9月份之后,打新市场开始回暖,打新收益率有所提高,新股的涨停数也有所提升: 以新股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数量来看,今年2-3月份,每月各1只,占当月上市新股的3.03%和2.13%,为今年低点; 进入4月份之后,新股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数量开始增多,特别是到了7-8月份,这一数据达到每月各11只,占比分别是36.67%和29.73%; 进入9月份之后,新股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数量骤然下降,仅2只,占比5.56%; 10月份,新股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数量更少,仅1只,占比6.67%。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