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18 长盛轴承 更新日期:2025-08-04◇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制造业 | 111269.67| 37707.09| 33.89| 97.82| |其他 | 2475.45| 2283.12| 92.23| 2.18|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 42337.33| 20676.18| 48.84| 37.22| |轴承 | | | | | |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18306.71| 4208.97| 22.99| 16.09|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 | 17549.00| 5140.46| 29.29| 15.43| |工程机械精密部件 | 8634.05| 645.14| 7.47| 7.59| |非金属自润滑轴承 | 8107.00| 4061.16| 50.09| 7.13| |铜粉等金属材料 | 6696.17| 573.51| 8.56| 5.89| |其他 | 5988.04| 1191.72| 19.90| 5.26| |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3651.36| 1017.62| 27.87| 3.21| |其他业务收入 | 2475.45| 2283.12| 92.23| 2.18| ├────────────┼─────┼─────┼───┼──────┤ |国外 | 42088.21| 13693.95| 32.54| 100.00| ├────────────┼─────┼─────┼───┼──────┤ |直销模式 | 96521.07| 32835.31| 34.02| 84.86| |经销模式 | 17224.04| 7074.73| 41.07| 15.14|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 19511.04| 9624.79| 49.33| 35.03| |轴承 | | | | | |其他业务 | 18188.39| 6057.95| 33.31| 32.66| |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9496.08| 1809.00| 19.05| 17.05|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 | 8502.18| 2418.02| 28.44| 15.26|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制造业 | 108159.25| 37406.97| 34.59| 97.84| |其他 | 2386.24| 2183.40| 91.50| 2.16|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 36560.52| 18026.94| 49.31| 33.07| |轴承 | | | | |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 | 21859.30| 7474.43| 34.19| 19.77| |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19737.44| 5370.55| 27.21| 17.85| |工程机械精密部件 | 9409.28| 46.93| 0.50| 8.51| |非金属自润滑轴承 | 7243.50| 3444.86| 47.56| 6.55| |铜粉等金属材料 | 5408.99| 320.23| 5.92| 4.89| |其他 | 4448.69| 1680.60| 37.78| 4.02| |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3491.53| 1042.42| 29.86| 3.16| |其他业务收入 | 2386.24| 2183.40| 91.50| 2.16| ├────────────┼─────┼─────┼───┼──────┤ |国外 | 46748.60| 16201.81| 34.66| 100.00| ├────────────┼─────┼─────┼───┼──────┤ |直销模式 | 93134.63| 32723.96| 35.14| 84.25| |经销模式 | 17410.86| 6866.41| 39.44| 15.75|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其他业务 | 17267.46| 5396.47| 31.25| 32.27|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 15874.18| 7803.83| 49.16| 29.66| |轴承 | | | | |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 | 10420.85| 3793.23| 36.40| 19.47| |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 | 9952.90| 2393.58| 24.05| 18.6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国内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对稳定宏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轴承 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呈现了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 市场研究机构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轴承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1,339.9亿美 元。同时,预测轴承行业市场规模在2024年至2032年间,将以8.5%的年复合增长率 发展,预计到2032年全球轴承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798亿美元。根据智研咨询披 露的数据,2023年我国滑动轴承市场规模为173.71亿元,同比增长5.2%。未来随着 新能源汽车、能源、风电等行业不断发展,有望带动滑动轴承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从细分市场来看,自润滑轴承市场规模占总规模比重约为85%,2023年市场规模约 为142亿元。目前,滑动轴承已逐步在部分领域替代了传统滚动轴承,许多大型机 械如水轮机等也都开始采用滑动轴承,尤其在风电齿轮箱领域的“以滑代滚”渐成 趋势,将大幅降低超大功率风电齿轮箱成本,未来超大功率半直驱型风电齿轮箱市 场前景广阔。随着未来机器越来越向高速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对轴承性能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滑动轴承的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态势。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轴承 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文 件,大力鼓励发展轴承行业,积极推动我国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轴承行业产业 链向中国转移、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体现的趋势下,未来国内轴承企业竞争力有望在 国际市场中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轴承行业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自润滑轴承行业的 优势企业,也将迎来业务的快速扩张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自润 滑轴承、低摩擦副零部件及相关的精密铸件。基于摩擦学材料的研发经验,本着环 保、降本及舒适的设计理念,公司将进一步拓展高性能聚合物产品在密封、结构件 、膜材料等方面的开发。未来,公司将以低摩擦自润滑技术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为 主,积极拓展相关应用技术的延伸,成长为高性能摩擦学与聚合物的全球战略伙伴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能源(传统及可再生)、港口机械 、塑料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公司产品根据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金属塑 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平面滑 动轴承)、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非金属自润滑轴承(纤维缠绕轴承、工程塑料 轴承、粉末冶金轴承)、其他轴承(如关节轴承等)、低摩擦副部件及高性能聚合 物产品,涉及的产品规格上万种。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按需生产。公司和主要原料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 约定产品规则、技术要求、技术争议判定等)、质量协议(约定产品质量检测程序 、质量责任、质量问题的处理等)和订货协议(约定定价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 式等)等框架性协议,具体数量则由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由于 钢卷(板)、铜卷(板)、铜粉生产需求量比较大、消耗较稳定,公司一般根据上 一季度日均用量情况、供应商供货周期以及供应商要求的最低采购量确定安全库存 ,当原材料低于安全库存时,发出采购订单。坯料等与产品针对性较强的原材料则 根据客户订单采购。其中铜坯料采用意向式采购,由供应商备货,即公司向供应商 下达采购订单,要求供应商安排组织生产。公司根据自身生产安排向供应商发出送 货通知,供应商根据送货通知安排送货并要求结算货款。高分子材料根据生产情况 采购。 公司的生产模式可分为:订单式生产和预估式生产,以订单式生产为主,预估式生 产为辅。订单式生产根据销售订单组织生产,预估式生产根据客户的书面采购计划 ,下达预估单,滚动组织生产,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 从销售模式来看,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均为买断式销售 。国内市场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国外市场直销、经销并重。 报告期内,公司外购产品采购金额3,610.54万元,销售金额2,082.9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整体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判 断的重大事项等方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市场供求状况 (1)汽车行业 轻量化、低噪音、无给油等自润滑轴承所具备的优点,使得其在汽车上的运用得以 快速推广。目前每台乘用车上自润滑轴承的运用数量已经超过100件,而且正在不 断地替代滚针、粉末类轴承而产生新的运用;除了轴承以外,自润滑技术在非轴承 领域的运用也在增加,比如用于空调压缩机的自润滑涂层斜盘,具备自润滑性能的 高分子工程塑料结构件等;公司的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不但满足了功 能性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汽车工业对环保的要求,比如ROHS、Reach等标准,主要 应用在变速箱、座椅、车轴、铰链、发动机、转向系统、减震器等部位。 A、全球汽车行业 根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060万 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3万台,占总销量的19.7%。纯电动车占比达11.4%, 插电混动车型占比6.3%,混合动力车型则占5.9%。全球各地车企表现来看,丰田汽 车成为唯一一家年销量破千万辆的车企,位列第一,比亚迪以427万辆的年销量排 名第五,吉利则以333万辆的年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B、我国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 ,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商用 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2024年,新能 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 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据中国 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整车出口640.7万辆,同比增 长22.7%,出口金额达1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与2023年的491万辆相比增 长了近百万辆,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2024年汽车整车进口70.5万辆,同比 下降11.8%;进口金额391.9亿美元,同比下降16.7%。 2024年,在政府的领导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质量发 展扎实推进,全年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 ;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达到1000万辆;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为全球 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消费选择。 (2)工程机械行业 公司开发的耐冲击、耐粉尘、高强度自润滑轴承,解决了润滑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噪 音,延长了使用寿命,特别适合在恶劣的矿尝野外作业的设备。为了确保在高强度 工作条件下的可靠运行,轴承在工程机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产品和传统 轴承相比可提供更可靠的性能,主要应用在工程机械的挖掘机、铺路机、分类机、 混凝土机及叉车等的运输设备,具体应用在铲斗、连杆、小臂、大臂、油缸、连接 销、液压系统、托带轮、支重轮、引导轮等关键部件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的贯彻落实,将为“十四 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从市场需求分析,《纲要》 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继续提升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布局、城市乡村建设和民生保障工程等,都需要工程 机械厂商的参与,这也是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 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工程机械存量更新和新增需求并重;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应用不断取得新成果,有力推动了 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应用能力;工程机械应用领域需求不断升 级,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轻量化赋能工程机械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工程机 械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国内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共销售挖掘机 201131台,同比增长3.13%;其中国内100543台,同比增长11.7%;出口100588台, 同比下降4.24%。2024年得益于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的推动,挖掘机 整体销量回暖,我国工程机械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色,成为推动 行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展望2025年,随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 债等举措加快落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将对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形成稳定 支撑,带动行业整体复苏。 (3)机器人行业 轴承是机器人旋转关节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它主要承担支撑、引导旋转及减轻摩 擦的作用。轴承能够使机器人的关节在运动中更加平稳,并且减少能量损耗。常见 的轴承类型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由于其更大的接触面积和一致性,因 此具备更好的抗冲击及高载荷,结构简单及无需额外的供油装置,大幅降低了制造 成本,并且无需或只需少量的润滑油,因此后期维护成本也更低。公司在机器人领 域研究方向主要是应用于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及部分直线执行器中的丝杠产品。公 司研发的滑动轴承具有低成本、高强度、高载荷、免维护的特点,可以有效简化机 械设计和结构,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公司有部分产品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已 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销售,该类产品收入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低(不足1%), 部分产品尚处于送样及试验阶段。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机器人产业链相关方的合 作交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产品、应用开发,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 体化的解决方案。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 《蓝皮书》)。GGII在《蓝皮书》中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 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 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 ,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4)交通运输行业 传统轴承噪音大、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设备的正常作 业时间,尤其是运输设备、野外作业设备等,自润滑轴承的运用不但可以解决这些 问题,而且提高了设备操作的舒适度。比如不用润滑油或者一次性涂装,可以解决 过程维护和高昂的停机成本,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交通运输行业通常需要可以承受高载荷和特殊环境的轴承,自润滑轴承可帮助改善 机械性能并延长维护间隔。自润滑轴承的降噪和减震功能,在铁路和有轨电车中表 现出色,主要应用在铁路、城际高铁、造船、航天等。 2024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深入实施,交通物 流降本提质增效深入开展,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等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新势 力”。 (5)模具行业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随着中国工业化程 度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大国和模具贸易大国。模具行业与诸多行 业关联性高、涉及面广,下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带动我国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特别 是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驱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也将给模具行业带来新的增 长机遇。模具产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 个国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模具工业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 展,产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但是目前我国模具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大型、高精密 模具仍依赖进口,高端模具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业 发达国家,汽车模具行业产值占模具全行业产值的40%以上。而我国汽车模具行业 产值在模具全行业产值中的占比略低,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模具 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测算,中国汽车模具占模具行业的市场份 额约在1/3左右。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换型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汽车模 具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自润滑轴承作为模具标准件组成之一,随着模具行业的不断 发展,同样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6)液压等通用机械制造业 通用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实力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其他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是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更是一个 国家科技、经济、工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通用 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524家,资产总计13178.62亿元,同比增长6.46%;全年实 现营业收入10739.39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国工业1.39个百分点,高于机 械工业1.7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43.79亿元,同比下降0.36%,降幅小于全国 工业和机械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722.7亿元,同比增长14.34%。展望2025年,通 用机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7)其他行业 除以上行业外,产品还广泛运用于塑料机械等轻工业机械、自动化办公设备、建筑 工程、能源、航天航空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对 相关零配件的需求,为自润滑轴承市场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8)自润滑轴承新应用领域开拓潜力巨大 随着新应用领域的开拓,自润滑轴承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自润滑轴承 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空白应用领域的拓展;另一方 面是现有应用行业的进一步挖掘和深入应用。参考发达国家的自润滑轴承应用状况 ,自润滑轴承可以应用到建筑装饰,房屋、桥梁的减震、防震、防胀设施等领域。 在建筑装饰领域,自润滑轴承可以应用到门、窗、窗帘等设施中,安装自润滑轴承 可以提高这些设施的灵活性、平衡性,而且还可以大幅降低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在 发达国家自润滑轴承已经在建筑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较 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机械工业等其他自润滑轴承现有应用领域中,我国与发 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自润滑轴承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深度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 (三)企业行业地位 自润滑轴承行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上游原材料、下游汽车、工程机械 行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 化、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影响自润滑轴承行业的景气度。目前,我国轴承行业已 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布局,其中浙江省已成为中小型通用轴承的生产大 省,而浙江省嘉善地区的自润滑轴承产业集群效应十分显著。由于自润滑轴承为机 械的基础零部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因此其生产和销售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目前我国的自润滑轴承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吉林、辽宁、北京等地,其中浙江嘉 善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区域的自润滑轴承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0%以上 。根据各公司已披露年报数据显示,2018-2023年公司在嘉善县规模以上轴承工业 企业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均名列第一。在行业地位方面,2008年全国滑 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会落户嘉善,公司为委员会首届秘 书处单位,在业内的地位突出。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自润滑材料及轴承的研发和在新领域的推广与应用。20 02年,公司经批准建立嘉善县滑动轴承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8年,公司自润 滑轴承材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公司被省 经信委认定为省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浙江长盛滑动轴承技术研究院被浙江省科 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省级研究 院;2023年,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级重点研究院。2024年获评科技创新示 范引领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及浙江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和浙江省创新 型示范企业。公司分别于2007年、2012年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于2008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1年、2014年、2017、2020、2023年通过复 审。 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形成材料配方制备工艺、金属基材料表面复合技术、自 动化卷带材料生产线及后道自动成型加工装备及工艺技术、自润滑轴承材料试验检 测技术等十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 利11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35项;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体系,拥 有9项国内商标、3项国际商标(马德里和土耳其),拥有品字标产品5项,在国内 外自润滑轴承行业均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 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核电用高温重载自润滑轴承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 等奖、浙江省首台(套)装备标准认定、嘉兴市首台(套)产品等荣誉;与湖南大 学合作《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研制及实验台搭建》项目突破高端气体静压轴承的多 孔质材料的制备瓶颈,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 术研究院合作《PTFE柔性覆铜板开发》项目,旨在获得低介电、低损耗且在频率、 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保持稳定的高频高速PTFE柔性覆铜板产品。参与2项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高速精密滑动轴承产业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 ”项目和“风电机组用滑动轴承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主持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 计划“飞机自润滑轴承用耐高温低摩擦PTFE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 目,参与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风电机组滑动轴承新型轴瓦材料开发与制备关 键技术研究”项目。 (2)客户资源优势 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链关系的特点是准入门槛高、认证时间长、稳定性强, 一旦成为整车或整机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实现批量供货,双方就会形成较为稳固 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不易流失。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 ,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已经进入卡特彼勒、利勃海尔、沃尔沃、杰西博、日立建 机、小松、神钢、现代、塔塔汽车等知名主机厂的全球供应体系,并与美驰、博世 、克诺尔、佛瑞亚、伯尔克、韩国HK、韩国万都、卡拉罗、三菱技术等国内外知名 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商及三一重工、振华重工(SH600320)、海天精工(SH 601882)、一汽东机工、恒立液压(SH601100)、豪迈科技(SZ002595)等国内上 市公司或业内优势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先后被客户授予“卡特 彼勒授予卓越供应商”“德国科诺尔授予优秀项目管理奖”“天纳克授予减震系统 杰出贡献奖”“日立建机授予质量管理体系A级认定”“京西重工授予年度优秀供 应商称号”等荣誉。 公司客户分布覆盖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印度、北美等 国家和地区,分散化的区域分布降低了某一地区汽车及工程机械市场波动导致的经 营风险,使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 (3)同步开发及主机匹配能力优势 长盛轴承自设立起就致力于为全球主机厂商配套为发展目标。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 和产品开发实践,公司的自润滑轴承产品已达到全球主流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商及 其配套厂家的技术指标,具备了为国内外主机厂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公司通过与 国内外知名主机厂或配套厂商进行互访,捕捉各大主机厂产品与技术发展潮流,对 行业关键、共性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先期研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便在客户的 新项目、新平台推出之时可以迅速匹配客户需求。 在工程机械应用领域,公司一直以来与卡特彼勒、杰西博、沃尔沃等进行直接对接 或通过其一级供应商参与各机型的优化及新机型的设计,并在公司进行专机试验。 如:公司与卡特彼勒在意大利的底盘部件工厂共同开发了基于特殊成型工艺的双金 属轴套,能一步到位加工出符合客户实际需要的产品,省去了装配后还需再次进行 精加工的工序,减化了客户的生产流程。2019年以来,公司与三一集团形成战略伙 伴关系,公司参与其底盘部件工厂自润滑轴承部件的设计和试验。 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公司与国内知名港口机械生产商成功开发了以钢浇铜为基材的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替代了该客户使用的全铜产品,不但节省大量材料成本,而且 在性能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长盛轴承作为汽车主机厂商的二或三级配套供应商,已得到全 球用户的认可。公司的自润滑轴承符合汽车座椅轻量化、舒适性、零重力等方面的 需求。在汽车座椅系统、汽车门、引擎盖、后备箱铰链、变速箱、空调压缩机、汽 车减震器系统、发动机周边配套系统等领域,公司根据客户的应用数据和自身试验 数据,与客户共同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及新型材料,把公司自润滑轴承产品推广到包 括宝马,沃尔沃,捷豹,特斯拉,奥迪,大众等各车型中,同时也应用于国内新势 力主机厂和传统知名车企,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公司的自润滑轴 承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材料,在未来汽车座椅骨架舒适性、轻量化的方向将 有广阔的前景。 (4)标准制定优势 公司目前是浙江省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内燃机协会轴瓦分会理事 单位、橡胶模具及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首届秘书处单位,是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主持或参与制定的滑动轴承国家标准有44项已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5项。公 司在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使公司在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上更有话语权和先发优势。 (5)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产品的优势,一是建立了行业内较全面的产品体系,产品涉及上万种规格,能 基本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二是产品质量优越,批量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寿命等综合性能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三是公司着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能针对客 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整套的材料研发和产品设计方案。 公司拥有成熟的自润滑轴承生产工艺技术。公司的CSB-850S钢基镍合金自润滑轴承 、MJF-800双金属摩擦焊带挡边轴套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CSB-650ZN核电用液 压阻尼器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CSB-50MD压缩机用抗疲劳自润滑轴承、CSB-30不锈 钢钝化耐腐蚀自润滑轴承、CSB-80PPEEK高性能边界润滑轴承、CSB-26P聚酰胺耐磨 自润滑轴承、CSB-XP5聚合物涂层润滑轴承、 CSB-WPB风电主轴用滑动轴承等92项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目前, 公司无铅自润滑轴承、钢基铜合金镶嵌固体润滑轴承、钢基镍合金自润滑滑板、双 金属摩擦焊带挡边轴套、集装箱港口吊机专用自润滑轴承、压缩机自润滑斜盘、高 性能铜基粉末冶金含油自润滑轴承、缠绕式自润滑轴承等核心技术和其产品已形成 了初步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产业化能力,成为我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引领材料 研发的知名企业。 (6)装备优势 公司拥有21套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轴承成型设备,并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成功 开发了自润滑材料烧结线和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成型生产线和多台其他设备, 其中包括湿氟烧结流水线7条,双金属烧结流水线5条,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运行, 为公司产品的高效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设备保障。 公司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 谱仪、X荧光光谱仪、直读光谱仪、三坐标测量仪、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白光干涉 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等进口的先进检测、分 析设备,并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开发了包括PV试验机、摇摆试验机、往复试验 机、高低温试验机等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试验机,能模拟客户要求的不同机械工况 条件检测材料和产品的性能,为公司研发提供了硬件支持。 (7)品牌优势 通过多年经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体系,拥有8项国内商标和1项马德里协定注 册国际 商标,在国内外自润滑轴承行业均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长盛(轴承 )”企业商号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CSB(长盛)牌滑动轴承”被认定为浙 江省名牌产品,长盛和CSB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CSB被浙江省商务厅认定 为浙江出口名牌,产品销往中国、欧洲、日韩、北美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 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下游客户对本公司品牌的可靠性和信 誉度已形成一定共识,公司品牌的良好口碑已赢得新老客户的广泛认同,成为公司 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公司主导参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并已发布:T/ZZB0713-2018改性聚四氟乙 烯—烧结铜合金—钢背复合自润滑轴承;T/ZZB0698-2018自动扶梯用自润滑滑动回 转链;T/ZZB0730-2018工程机械用烧结双金属轴承;T/ZZB1021-2019乘用车导电型 二层符合自润滑衬套;T/ZZB1200-2019钢基铜合金镶嵌固体润滑轴承。 (8)管理优势 本公司董事长孙志华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自润滑轴承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对 行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把握能力,企业战略规划和管理经验丰富。公司的管 理团队成员均是技术、研发、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业人士,经过多年 的探索和磨合,该团队已凝聚成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市场运作经验丰 富、精诚合作的实战型管理团队。 公司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在项目建设、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产品研发和成本 管理等各业务环节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措施,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公司目前已 通过ISO9001/IATF1 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3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 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通过管理团队的协作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了公司各经营环节的顺畅运作,使公 司在应对市场变化上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逐步形成了 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公司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纳税信用AAA级 企业、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嘉善县工业企业纳税大 户以及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9)人才优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共139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高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7人,大学本科60余人,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 设备及自动化、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计量与测试技术等专业领域。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持“聚焦客户关注,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承载未来”的公司愿景,以不断努 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世界级的摩擦学与聚合物品牌为导向,注重安全 、质量、交付、成本、士气及环境,将“满足超越客户期望,推动精益管理活动, 确保安全环保健康,全员学习持续改善,追求创新卓越绩效,股东顾客员工共赢” 作为准则,以技术优势为依托,以持续创新为保证,打造国内领先的自润滑材料及 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制造基地,保持国内自润滑轴承行业的优势地位。 公司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重点加强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新产品 、新应用,把握汽车行业增长及工程机械有望复苏所带来的机会,并持续开拓新能 源、机器人等行业机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润滑材料及解决方案的提供 商。公司未来将确保完成制定的各项战略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公司核心产品的技术 水平及质量,同时持续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研发设备,研发、生产聚合物基 复合材料等多种自润滑材料,丰富公司产品体系,增加公司利润增长点;不断充实 研究院的实力,保证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公司将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推动公司向既定战略目标迈进。公司仍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愿景和使命,直面 挑战并主动抓住发展新契机,重点布局、稳固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2025年度经营计划 (一)聚焦客户战略 汽车行业仍是未来几年的业务重点,公司持续积极推进优势应用的市场占有率提升 ,核心客户的产品进一步迭代升级,新应用场景的开发;研发、技术、质量部门密 切配合产品快速开发、降本、提质。 把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向,在快速发展,高频迭代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公司 的产品优势及技术积累,深度参与行业的发展。 工程机械等传统行业将保持稳健的市场策略,同时,深挖产业链协同降本的空间, 以应对市场风险,保证公司基础业务的盈利能力。 继续开展风电、核电、空气轴承等新产品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市场开拓工作,加强海 外销售配置和能力提升。 (二)铸就成本品质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通过建立并有效执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系统性地提升企业成本管控效能 。在落地层面,将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施DFP数字化车间管理改善业务流程,通过 建立预防性质量管控机制减少材料损耗和返工成本。 (三)提高核心技术护城河 进一步提升聚合物改性和成膜技术、气浮静压技术、自润滑涂层表面处理技术、特 殊工况(核电、风电)自润滑技术等公司核心技术,并结合现有基础形成从理论分 析到仿真计算再到产品验证,从产品设计到原型制备再到量产工艺的研发全流程贯 通,以新产品产业化和研发人才梯队培养体系打造共赢的研发新阶段和新目标。 (四)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推行内外协同精益化管控,建立端到端响应机制提升投诉处理时效,优化敏捷生产 体系强化需求预判能力,构建跨部门标准化协作流程加速项目落地,实现全链路提 质增效。 (五)提升人员效率 积极推进个人绩效承诺的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明晰中期业务计划并分解实施,打 通各条线人员的晋升通道,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激活创新力,做好员工发展规 划和职业培训;继续做好外部人员招聘工作。 公司致力于构建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帮带制度帮助新员工快速 融入,营造开放平等的发展环境,倡导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员工在可控范围内试错 探索,建立项目失败复盘流程以萃取经验价值。在职业协作中强调目标导向原则, 建立基于专业素养的职场契约精神,确保个人偏好差异不影响团队协同效能,推动 组织在尊重多样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拥抱客户需求 公司将继续夯实产品力,同时稳健持续地投入多维度的品牌打造。 完善ESG(环境/社会/治理)管理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参照ESG的相关要求完善ESG 治理,提升公司在客户端和投资端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形象;积极利用支持政策,提 高公司在数据安全和数字化方面的投入。 展望202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产品 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CSB AMERICAS INC. | 342.56| -| -| |吉林省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 -| -| |安徽长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7500.00| -386.00| 13753.42| |浙江吉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 10000.00| 536.41| 12014.29| |浙江长盛塑料轴承技术有限公| 2500.00| 2684.87| 13802.15| |司 | | | | |浙江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500.00| -| -| |浙江长盛轴承技术有限公司 | 2000.00| 698.46| 41840.26| |滁州市华纳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