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30 新国都 更新日期:2025-08-0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支付服务及场景数字化服务、电子支付产品和审核服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211270.87| 83576.57| 39.56| 67.12| |产品制造 | 95465.77| 40744.63| 42.68| 30.33| |审核服务 | 5552.91| 2469.09| 44.46| 1.76| |其他 | 2464.86| 877.76| 35.61| 0.78|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211270.87| 83576.57| 39.56| 67.12| |电子支付产品 | 94113.86| 39400.73| 41.86| 29.90| |审核服务 | 5552.91| 2469.09| 44.46| 1.76| |技术服务 | 2091.02| 2081.15| 99.53| 0.66| |其他 | 1725.75| 140.51| 8.14| 0.55| |生物识别产品 | -| --| -| 0.00| ├────────────┼─────┼─────┼───┼──────┤ |境内 | 223631.89| 87841.45| 39.28| 71.05| |境外 | 91122.52| 39826.60| 43.71| 28.95| ├────────────┼─────┼─────┼───┼──────┤ |服务销售 | 220640.55| 88267.32| 40.01| 70.10| |实物销售 | 94113.86| 39400.73| 41.86| 29.9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108404.39| 45939.32| 42.38| 68.73| |产品制造 | 45199.96| 20118.70| 44.51| 28.66| |其他业务 | 4120.78| 2030.67| 49.28| 2.61|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108404.39| 45939.32| 42.38| 68.73| |电子支付产品 | 44324.65| 19251.15| 43.43| 28.10| |其他业务 | 4996.08| 2898.22| 58.01| 3.17| ├────────────┼─────┼─────┼───┼──────┤ |境内 | 113555.01| 48564.51| 42.77| 72.00| |境外 | 44170.12| 19524.18| 44.20| 28.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258348.99| 88044.52| 34.08| 67.96| |产品制造 | 105441.08| 48221.37| 45.73| 27.74| |其他 | 11043.03| 8672.21| 78.53| 2.91| |审核服务 | 5293.40| 2545.07| 48.08| 1.39|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258348.99| 88044.52| 34.08| 67.96| |电子支付产品 | 99348.74| 45154.05| 45.45| 26.14| |技术服务 | 10085.32| 8961.40| 88.86| 2.65| |审核服务 | 5293.40| 2545.07| 48.08| 1.39| |生物识别产品 | 5290.53| 2265.52| 42.82| 1.39| |其他业务 | 923.81| 230.60| 24.96| 0.24| |其他 | 835.71| 282.00| 33.74| 0.22| ├────────────┼─────┼─────┼───┼──────┤ |境内 | 281404.34| 98506.92| 35.01| 74.03| |境外 | 98722.16| 48976.25| 49.61| 25.97| ├────────────┼─────┼─────┼───┼──────┤ |服务销售 | 275487.22| 100063.60| 36.32| 72.47| |实物销售 | 104639.27| 47419.57| 45.32| 27.53|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133833.44| 38571.07| 28.82| 68.29| |产品制造 | 52104.27| 23695.98| 45.48| 26.59| |其他业务 | 10042.27| 6868.42| 68.40| 5.12| ├────────────┼─────┼─────┼───┼──────┤ |收单及增值服务 | 133833.44| 38571.07| 28.82| 68.29| |电子支付产品 | 49672.17| 22353.41| 45.00| 25.35| |技术服务 | 6526.42| --| -| 3.33| |审核服务 | 2833.59| --| -| 1.45| |生物识别产品 | 2147.42| --| -| 1.10| |其他 | 966.94| --| -| 0.49| ├────────────┼─────┼─────┼───┼──────┤ |境内 | 142666.26| 42074.53| 29.49| 72.80| |境外 | 53313.72| 27060.94| 50.76| 27.2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支付服务 2024年7月,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 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金融 科技不断创新与支付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支付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 基础设施,正成为数字化应用的前沿领域。数字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降 低支付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助力企业和商户高效经营。同时,随着数字支付 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支付场景作为用户服务入口的作用愈发重要,通过多元化增 值服务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达成“数据+场景+交易”的综合解决方案,现已成为 各支付机构的重点布局方向。 国内消费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国家统筹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向好的综合政策举措, 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 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商品零售 额432,177亿元,同比增长3.2%;餐饮服务收入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 行业监管环境方面,2024年5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行政法规。《条例》在非 银行支付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以及支付业务规则、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 面提出了明确规范要求,通过严格准入机制、业务分类管理、强化风险管理等措施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支付行业监管规则透明度,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用 户权益,助力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 》,提出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要加强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完善 移动支付服务,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功能,扩大受理范围,充分考虑老年人、 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需求,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提升移动支付各环节 的友好度和便利性。在此背景下,国内银行、支付机构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提升支付 便利性,取得了明显成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外籍来华人员 、老年人等群体可以灵活地选择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等多样化的方式,在各类 场景进行支付,支付的便利性明显提升。重点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高,受 理环境显著改善。据主要银行卡组织统计,2024年6月,境外银行卡支付161万笔, 金额29亿元,交易量较2月基本翻番。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支付 体系运行平稳,银行账户数量、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支付系统业务量等总体保持增 长。其中,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9.13亿张,同比增长1.29%;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 5642.29亿笔,金额992.5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4%和-8.53%;全国银行共处理 电子支付业务3016.68亿笔,金额3426.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0.93%。 数字人民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探索创新 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7个省(市)开展试点。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 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在拉动居民 消费,推动绿色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数字人民币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持续提升数字人民币服务水平,一方面不断丰富数字人民 币产品体系,研发应用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合约等创新产品和功能,完善数字人民 币的受理环境,以扩大覆盖面,提升使用的便利度。另外一方面不断完善数字人民 币的服务体系,提升境外来华人员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便利度。 (二)电子支付设备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驱动下,以智能支付终端为代表的创新支 付工具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电子支付设备,同时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场景的多 元化拓展,推动电子支付硬件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 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鼓励进一步提升来华人员支付便利 性,各大银行和支付机构纷纷加大外卡POS机具采购和投放力度。与此同时,随着 国内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与场景化应用深化,将进一步催化国内存量支 付终端的智能化升级,给电子支付设备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参 与者正着力构建"智能硬件+数字服务"的生态体系,通过智能POS系统平台延伸出支 付清算、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增值服务,形成软硬协同的业务增长极。为适配各 类应用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电子支付终端呈现多元化产品形态演进趋势。 海外市场方面,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3年全球POS与收单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 球各类POS机具出货量约1.22亿台。其中亚太地区出货量约6,180万台,占比50.71% ;拉美地区出货量约2,310万台,占比18.95%;欧洲地区出货量约1,660万台,占比 13.65%;中东及非洲市场出货量约1,140万台,占比9.35%;美国市场出货量约830 万台,占比6.8%。 (三)人工智能 2024年中国大模型与AI应用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在技术突破、应用拓展等多方面均 取得显著进展。国内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以DeepSeek、Kimi、豆包 、通义千问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语言理解、生成、推理等核心能力上显著增强。 多模态大模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实现了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模态信息的融合 处理。AI技术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银行可利用AI算法对 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提高了风险管控能力。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 咨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 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6%。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领先的全球支付科技服务商,业务主要涵盖支付服务、电子支付设备、人工 智能等领域,公司秉持科技与服务创新的理念,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 ,实现“共创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 (二)主要产品与服务及其用途 1、支付服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嘉联支付是拥有全国性银行卡收单业务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嘉 联支付主要为不同行业及规模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并且通过“支付+ 经营”的服务体系,以支付为入口全面融入商户经营场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 以SaaS模式为客户提供会员管理、门店管理、营销管理、报表管理等多种增值服务 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赋能中小微商户高效经营,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公司组建成立跨境事业群,负责跨境支付和境外本地收单业务的开展。截至目前, 公司已经取得卢森堡PI牌照、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具备了同时开展跨境支 付和境外本地收单业务的牌照条件。同时,公司旗下跨境支付品牌PayKKa已推出B2 B跨境贸易收款、B2C跨境电商收款、独立站全球收单、境外本地收单等一系列支付 服务产品。在境外本地收单方面,公司可在欧盟地区为餐饮、零售、旅游等多个行 业商户提供收单服务。在跨境支付方面,公司能够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 解决方案,解决客户资金在收、付、结、汇、管方面的问题。 2、电子支付设备 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国都支付主要业务是以金融POS机为主的电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 软硬件的生产、研发、销售,为客户提供基于电子支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电子支 付受理终端是承载电子支付的终端物理基础,是消费者、商户、支付机构进行资金 和信息交换的终端媒介。 公司的电子支付设备主要产品包括POS机(智能POS终端、扫码POS终端、刷脸支付 终端、智能云音箱及新型支付终端)、密码键盘及外接设备,应用领域主要涵盖餐 饮、酒店、零售、交通、物流、银行及医疗等行业,可通过结合行业特点开发成为 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化创新型产品设备。 3、人工智能 公司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方向与商业化路径,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相 结合的方式,在通用型AI应用与生成式AI领域形成业务支点。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 拾贰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通用智能体(General Purpose AI Agent)技术研 究与应用,其推出的AI“数字员工”产品,可为企业与商户提供高效运营,降本增 效的解决方案。公司参股公司Duality Intelligence Limited专注于AIGC应用的研 发和运营,已在海外市场推出多款应用,涵盖AI内容生成、图片及视频处理等领域 。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业务布局及产业链协同优势 电子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下经济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在经济活动和商 业生态圈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中核心一环,电 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日益成为抢占新商业机会的重要运营端口。新国都自2001年成 立起即专注于电子支付领域,二十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专业的电子 支付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公司通过“支付+经营”的服务体系,从提供电 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支付服务升级到支付场景数字化服务的全流程业务布局,利 用多年在电子支付行业积累的技术、行业经验和商业资源,针对垂直行业细分领域 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展现了公司的电子支付受理终端机具硬实力、支付服务牌照优 势和日臻完善的增值服务、运营服务能力,专注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并持续深挖这 些领域的业务潜力。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应用,公司借助自身积累的 多年经验,整合旗下各子公司的软硬件实力,基于金融POS机的线上线下支付入口 优势和完善的增值应用服务能力,加大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合作,突出产业链上 下游的协同优势,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不断探索和吸收新的商业模式来提升 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布局多年,积极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及商户高效运营的各类解决方案,有利于为公司带来新 的发展动能。 (二)知识产权及技术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道路,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取得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软件产品等研发成果如下:获得专利 193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国际专利1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507项,拥有商标 495项。上述科研成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道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 面对金融领域不断变化的欺诈手段,公司秉持科技赋能业务理念,基于大数据与人 工智能技术,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支付风险防控系统,通过海量数据跨行业、 跨领域自动深度挖掘、开展关联分析、溯源风险交易,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事 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反欺诈风险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与决策等系统智能化服务 已覆盖所有商户,系统风险防控和决策数据可靠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智能反欺诈 、数字人民币、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商用密码应用等项目应 用与落地,推进了系统持续迭代升级,不仅体现公司强大的产研融合能力,也彰显 了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 (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优势 公司成立以来,保持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以打造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的供 应链管理体系为核心价值。公司一方面通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直通率提升、工艺 优化等活动与项目,在保障产品高效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整体工效与品质;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推动研发创新,持续优化产品成本,确保产品开发能够如 期高质量的实现交付,增值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快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的同时 ,为创新业务延伸拓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同时,公司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推进服务创新,自主开发了服务管理及风控管理平台 ,人均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高效运作的服务网络以及智能化的服务管理和风控管理 平台,不仅保障公司的终端机具维保服务、增值服务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促进公司 不断挖掘产业链价值、延伸拓展多领域创新业务。 (四)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人才团队建设优势 经过多年的不断打造、变革升级,目前公司拥有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市场营销体 系、生产制造体系、质量管控体系、人力资源体系,有利于整合各个业务链资源, 实现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进行产品和商业模式创 新。为适应行业发展、公司战略重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提升对市场和客户的响应 速度,公司对所有业务线及组织模块进行生态整合,将同类产品线或团队整合于同 一个事业群,并将内部核心管理流程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高 度共享和高效利用。同时,公司上市以来推出了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建立对核心员 工的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了各个板块协同性和全员积极性。 (五)全球化布局优势 得益于公司国际化业务战略规划的持续推动和落地,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建立了完 善的营销服务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成功获取多个重要海外支付牌照。 公司营销服务网络共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含港澳台)及多个海外地区,在海外 多个国家落地本地化运营团队,可以迅速响应客户对电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和电子 支付服务的需求。基于公司庞大的服务网络以及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公司可以为 全球合作伙伴、商户及消费者用户提供优质电子支付产品、支付服务及全方位的数 字经济行业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公司持续完善海外牌 照布局,已经取得卢森堡PI牌照、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为全球跨境支付业 务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实现产品销售、服务延伸及提 供优质的解决方案,随着客户满意度、市场认可度的持续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 的品牌价值和品牌识别度逐步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一系列消 费刺激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向好趋势。随着《非银行支付机 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国内支付行业监管力度逐步强 化,行业合规水平明显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优化收单业务渠道模式,强化 风控及合规管理,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布局跨境支付及人工智能等创新业 务,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7.20%;公司毛利率较上 年同期提升1.76个百分点,达40.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去年下降68.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 92亿元,同比下降29.63%。 公司营收有所下降,主要系全资子公司嘉联支付收单业务交易流水同比下降所致。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全资子公司嘉联支付以往年度 涉税事宜调整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02.47万元,以及全资子公司 长沙法度商誉减值12,217.51万元所致。 (一)支付服务 1、国内收单业务 报告期内,嘉联支付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稳步调整渠道策略,持续强化 合规运营,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响应能力,加大代理商渠道投入,全年累计处 理交易流水约1.47万亿元,其中月度交易流水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下半年交易流水 较上半年小幅增长。嘉联支付实现营业收入约21.17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7.93%。 虽然全年收单及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但得益于经营策略的持续调整 及优化,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提升较为明显。嘉联支付实现营业利润3.83亿元, 同比去年下降2.99%,实现净利润8,222.60万元,净利润同比去年下降幅度较大主 要系其以往年度涉税事宜调整影响所致。 报告期内,嘉联支付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不断推动支付产品迭代升级,赋能中 小商户经营。嘉联支付成为“支付宝碰一下”首批服务商,并携手支付宝推广全新 “碰一下扫码王”支付设备。嘉联支付还与微众银行达成生态战略合作,双方在数 字化信贷服务、账户及支付结算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通双方生态通道,共同为 中小微企业经营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支持。 在提升支付便利性方面,嘉联支付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 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的号召,第一时间发布“畅行计划”,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 人员等重点群体,持续完善支付服务体系,提升外卡收单服务便利性,已在全国32 个省市广泛开展外卡受理环境改造工作,针对景区景点、机场商户、连锁餐饮等热 门场景进行重点商户覆盖。嘉联支付收款终端设备已支持受理多种外卡交易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及JCB等国际主流 信用卡,可最大限度满足境外人员的支付需求。嘉联支付旗下嘉联云店产品已推出 多语言版本扫码点餐,方便外籍来华人员体验快捷自助用餐体验。截至2024年12月 31日,公司已累计开通外卡受理商户超17万户,全年外卡交易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 长超50%,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近500%。 报告期内,嘉联支付荣膺万事达卡“2023年度卓越合作伙伴奖”,并正式成为万事 网联首批收单合作伙伴,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搭建万事达外卡收单系统,全面完善国 内外收单受理环境。除此之外,嘉联支付还荣获Visa公司颁发的2023年度《优秀商 户收单业务合作伙伴奖》。 嘉联支付积极响应政府减费让利号召,截至2024年12月31日,自主降费项目的实际 累计降费规模达8,978.44万元。按照《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 的通知》(银发〔2021〕169号)和《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 的倡议书》(中支协发〔2021〕62号)规定减费让利金额累计229.70万元,累计惠 及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2.38万户。 2、场景数字化服务 近年来,公司场景数字化服务逐步从单产品、单模块的模式向系统化、平台SaaS化 模式演变。嘉联支付通过自研以及与行业知名的SaaS厂商合作等方式为多个行业及 不同应用场景的合作伙伴及商家提供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嘉联支付围绕商户门 店场景,提供到店前、到店中、到店后全方位商户SaaS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推出嘉 联云店等多个行业SaaS解决方案,覆盖餐饮、零售、教培、物业停车、美业、加油 、景区、购物中心等十几个行业。嘉联旗下咕朵云开放平台已经入驻280家合作机 构,其中SaaS软件服务商65家。嘉联支付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 可为各地政府提供消费券项目的技术和运营服务,包括政府消费券、卡优惠权益、 汽车消费补贴、家电家具补贴等多种类型。报告期内,嘉联支付通过复用现有商户 和渠道资源,共享充电宝业务取得较大增长。同时,嘉联支付作为微信支付数电发 票全国首家合作机构,推出嘉联立开票数电发票平台,为商户提供一站式的开票解 决方案,帮助商户降本增效、高效运营。在商户SaaS方面,嘉联智慧云店推出多语 言版本NexgoShop,助力国内餐饮商家打破语种交流界限,大大提升了海外游客的 支付便利性。 报告期内,嘉联支付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开展购车补贴、商超消费补贴、以旧换新等 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累计开展547轮各类消费券补贴活动, 核销金额超过31亿元,带动消费金额约690亿元,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促进了消 费市场的繁荣。 3、跨境支付及境外本地收单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海外牌照布局,不断加强跨境支付及境外本地收单业务的 产品、团队和渠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公司成功获得香港MSO牌照,全球支付 牌照版图进一步完善。公司旗下跨境支付品牌PayKKa正式上线,成功推出B2B跨境 贸易收款、B2C跨境电商收款、境外本地收单、独立站全球收单等一系列支付服务 产品。 境外本地收单业务方面,公司收单产品商户渠道已经覆盖法国、德国、波兰、西班 牙、卢森堡等国,交易流水进一步快速增长。跨境支付业务方面,公司已支持10+ 全球主流币种的收款业务以及全球150+币种的收单业务,并成功开通美国、加拿大 、英国、欧盟、新加坡、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本地收款账户,同时持续建设非洲 、拉美、中东等地区的支付服务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全球付款能力和全球汇兑中心 ,搭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全球支付清结算网络。 (二)电子支付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支付硬件出海战略,不断完善海外销售网络布局,加快新 品推出及升级迭代速度,夯实海外重点市场份额,发力欧美、日本等高端市场,重 点加强海外业务本地化运营,公司海外电子支付设备业务整体表现保持稳健,其中 欧洲、日本市场收入实现同比快速增长,NEXGO Cloud平台终端接入数量突破百万 ,SoftPOS创新方案正式商业落地。国内市场方面,公司重点开展总行招标工作布 局,拓展场景化硬件销售,成功中标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重要客户的 支付设备采购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电子支付设备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41亿元,海外市场实现营业 收入9.01亿元,其中欧美日海外高端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63.61% 。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SoftPOS、鸿蒙国产金融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支付方式、新 应用场景积极投入研发资源。公司持续加强研发管理能力,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安 全、系统接口和协议规范化,提高产品设计可靠性和稳定性。针对门槛较高的高端 市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支付软硬件产品认证取得较大突破。截至目前 ,公司已取得MPoC认证、PCI P2PE认证、PCI SLC认证、PCI PIN认证、日本FELICA 认证、PCI KLD认证、欧洲CC认证、英国RNIB认证、印度BIS认证等海外认证,为公 司支付硬件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矗 (三)人工智能业务 公司持续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加大资源投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 与商户高效运营,降本增效的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参股公司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的 AIGC应用产品商业化成效明显,为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控股子公司上海拾 贰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发布基于通用智能体技术(AIAgent)打造的首款AI“数 字员工”产品,可结合下游垂直行业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助力企业客户构建 以“数字员工”为主体的下一代智能组织,现已初步在数字营销及短视频电商、品 牌代运营、MCN等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1、电子支付行业的核心参与方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5》描述,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 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为基储特许清算机构和支付机 构为补充的支付体系。 我国支付体系中,各个主体的分工和定位如下: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支付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监督 者,肩负“维护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等法定职责,建设运行了第二代支付系 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等重要业务系统,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清算平台,加 速了社会资金周转,推动了经济金融较快发展。 (2)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是支付服务的提供主体 。银行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支付服务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守住风 险底线、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形成了多种类、广覆盖的银行机 构体系,它们通过后台完善业务系统、前台提供和受理各种支付工具(或支付工具 受理机具)的形式,向广大单位和个人提供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3)特许清算机构:清算机构积极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在特定领域提供专项 支付服务。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 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 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简称NUCC)是经中国人民银 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运营机构,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 系统,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 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经济的交易信息转接和资 金清算服务,组织制定并推行平台系统及网络支付市场相关的统一标准规范,协调 和仲裁业务纠纷,并将提供风险防控等专业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务。 (4)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在中国零售支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借助电子 商务的兴起,支付机构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型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身机制 灵活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零售支付服务。支付机构从事的 支付业务模式又分为网络支付业务、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银行卡收单业务。 在支付体系中除以上支付服务主体外,支付软硬件提供商和收单渠道服务机构是电 子支付产业中起到辅助作用的主体。新国都从事以金融POS机为主的电子支付受理 终端设备软硬件的生产、研发、销售和租赁,并新增了银行卡收单及增值服务等业 务,该业务均是电子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2、2024年支付体系整体运营状况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全国支付体系运 行平稳,银行账户数量、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支付系统业务量等总体保持增长,我 们关注到: (1)银行卡总量保持平稳 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9.13亿张,同比增长1.29%。其中,借记卡91.8 6亿张,同比增长1.84%;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人均持 有银行卡7.04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2张。数据表明,2024年 全国银行卡总量同比小幅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发卡数量与人均持有信用 卡数量有所下降,如何深耕现有信用卡用户并提供相关应用增值服务,将是支付行 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2)银行卡交易量承压 202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5642.29亿笔,金额992.5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 4%和 -8.53%。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笔数虽有增长,但金额不增 反降,主要系笔均消费金额有明显下降。随着促消费、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 继出台,预计未来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市场将逐步恢复,我国银行卡行业发卡量及 交易额或逐步回暖。 (3)银行电子支付业务量略有增长 2024年全国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016.68亿笔,金额3426.99万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1.86%和0.93%。其中,网上支付业务754.35亿笔,同比下降20.5%,金额 2798 .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移动支付业务 2109.80亿笔,同比增长13.95%,金额 563.70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数据表明,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收到了广大人民 群众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4)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821.69万笔,金额175.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24.25%和42.60%。数据表明,我国跨境支付交易数量和金额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化,未来跨境支付 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业务前景广阔。 3、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1)全球支付行业未来长期将保持成长 随着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技术的全面普及,全球支付行业未来将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近年来,商家的经营模式和消费者的支付行为加速由服务线下转移至线上,出现 大批以无接触购物,线上教育及办公为主的云场景支付环境,为支付行业创造了新 业务和新发展机会。根据麦肯锡发布的《麦肯锡2024年度全球支付行业发展报告》 显示,预计2028年全球支付行业收入有望达到3.1万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增速将保 持在5%的稳健水平。 (2)人工智能赋能支付产业 近年来,无论是卡组织、发卡行、收单机构、服务商等支付产业链上下游角色,都 开始积极探索AI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鼓 励金融科技行业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支付流程将更 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进一步缩短交易时间。基于更深入的用户行为 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支付平台将能够提供更加精准、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生物识别技术将结合多模态识别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AI算法在反欺诈方面的能力也将持续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欺 诈手段。AI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优化跨境支付的路径,减少 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结算速度。同时,智能汇率换算和风险评估等 功能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跨境支付体验。随着技术的创新,可能会涌现出更多基 于AI的创新支付模式,如基于语音指令、手势识别等的支付方式,拓展支付的应用 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数字人民币加快推广应用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从2014年至今,央行数字 货币稳步发展,已逐步从顶层设计推行至落地程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数据显示,2024年数字人民币国内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人 民币试点范围已覆盖17个省(市),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 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规模的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数字 人民币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公众可通过 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数字人民币通过“双离线”功能可覆盖缺少网 络覆盖或网络覆盖不稳定的区域,扩宽支付服务覆盖范围;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松耦 合属性,数字人民币可服务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儿童、外国人等) ,有效提升支付服务的受众群体。同时,围绕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可为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机构及相关机构创造新的业务增量,包括硬件替换、软件迭代、收单 服务等。 (4)支付机构齐聚海外支付市场,海外支付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猛,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相对国内市场 发展增速趋于平稳,海外移动支付方兴未艾。同时,无接触式的移动支付迅速完成 了对海外市场的渗透,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把目光投向费率更高、竞争更少 的海外支付市场,开始向全球进行扩张。以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中国 支付巨头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从服务出境游的中国人,逐渐过渡到服务本地市常与 此同时,大量的中国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海外华人初创企业,将技术、产品、服 务、模式、人才带向全球,掀起了全球从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转型升级的浪潮,其 中就包括POS厂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支付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对非接触支付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数字化支付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海外移动支付环境愈加 成熟、当地商户对中国移动支付的了解及接受度深化的趋势下,海外商户对应用中 国移动支付技术进行店铺数字化管理的意愿将逐步加深,海外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 潜力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可面向海外输出许多已在国内成功落地的成熟应用场景, 海外支付市场仍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5)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跨境支付方兴未艾 2020年以来,依托中国外贸行业强劲的增长,叠加外贸企业加速线上化、电子化, 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对第三方跨境支付需求旺盛,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得以继续 呈现增长的态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63万 亿元,同比增长10.8%。跨境电商在“卖全球”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在“买 全球”方面的优势也在持续发挥。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 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不断创新跨境电商 通关监管等,促进跨境电商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预计未来全球跨境支付交 易规模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6)人民币国际化给跨境支付带来的新的机遇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持续提升,人民币 在国际支付结算、投融资、计价、储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 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 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继续 位居第四,占比3.79%。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为国内外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未来,随着跨境支付体系的优化、贸易融资的拓展,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力将进一步提升。 4、行业竞争格局 在过去十年里,国内金融POS细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在该领域能与公司 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电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的主要品牌有百富、联迪、新大陆等。 近年来,国内POS机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毛利持续走低,各大厂商逐渐把销售增 长重点转向海外市常根据尼尔森报告,近年来全球POS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中大 部分为国内厂商。由于公司占据进入海外市场之先机,在海外重点市场已经布局本 地化团队,在POS机产品之基础上叠加软件服务,为客户定制开发运行POS、处理支 付交易等一系列系统开发服务,不断增强其与客户之间的粘性,从而牢牢巩固在海 外市场的地位。 继2014年公司海外市场订单取得突破后,2015年收购美国Nexgo,Inc.,2016年后陆 续在香港、澳门、印度、卢森堡等地设立子公司,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 ,而公司完整的电子支付产业链布局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强了公司的国际竞 争综合实力,助力突破海外市常 收单机构处于线下支付产业链中游,联结商户与支付、清算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 《202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支出,支付市场已经从之前快速增长的增 量竞争阶段逐步过渡到规模增长承压的存量竞争阶段,以基础支付为切入点,为用 户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挖掘更深远的业务价值已成为行业共识。 移动互联网的流行,使得“支持无接触支付”、“线下转线上”成为商户经营的必 要条件,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微商户通过非现金支付通道实现收付结算,并 且大部分中小微商户存在线上获客能力薄弱、经营模式单一、忽视用户运营、货品 供应效率低等短板,亟需专业化的团队辅助完成传统经营模式向数字化经营模式的 过渡,这有利于第三方线下收单机构从收单支付切入中小微的数字化经营需求,提 供基于支付场景全流程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2018年5月嘉联支付正式并入上市公司后,公司成功切入支付及运营业务,实现了 产业链延伸,协同优势明显。在针对线下商户的收单服务领域,主要竞争对手为银 联商务、拉卡拉、国通星驿、移卡等头部机构。近年来,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监 督管理条例》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发布,第三方支付行 业持续严监管,进一步推动收单行业趋于高质量发展,收单市场竞争力比拼已从传 统费率竞争转变到围绕商户的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促活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上 。在提供安全、便捷、顺畅的支付体验基础上,收单机构都开始注重为商户提供更 加优良的增值运营服务,增强商户的粘性,为后续发展打开空间。对于收单机构而 言,未来的竞争将会在经营模式、多元化推广渠道、细分行业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 面展开;而收单机构的经营策略、创新响应速度、渠道掌控力、管理能力将会成为 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内电子支付服务行业正面对机会和挑战共存的局面,无论是对于传统 的POS终端设备生产厂商,还是对于代表新型支付技术与设备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参 与者,如何把握住市场的变化,抓住未来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所有市场参与者 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机会。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 公司将持续深耕“支付+终端”主营业务,深化全球化布局,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 协同构建差异化优势,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探索人工智能等 前沿领域,培育长期增长动能。 1、国内收单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聚焦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渠道网络与合 规能力建设,推动业务向场景化、生态化升级,搭建商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交易 规模和渠道复用率,为商户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加强收单产品标准化建设,继 续迭代完善核心系统,实现快速部署,高可用,高复制,同时兼顾风险和成本,做 好风控合规管理。 2、支付硬件业务方面,国内市场加强总行招标工作布局,拓展场景化硬件销售。 海外市场继续巩固现有市场和份额,并以高端化、本地化为突破口,拓展欧美日等 高端市场,优化产品与客户销售结构,扩大本地化运营,同步加快支付终端云服务 平台NEXGO Cloud建设,推动SoftPOS等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构建"智能硬件+云 端服务"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3、境外本地收单及跨境支付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全球支付 牌照布局,以PayKKa品牌为核心,不断完善一站式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并加速开展 产品功能迭代,持续优化跨境资金清结算网络,打造涵盖多币种结算、智能汇率管 理等功能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本地化运营团队建设与行业定制化服务,加快 市场拓展与推广,强化在全球重点区域的品牌影响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全球支付品 牌。 4、技术研发方面,支付硬件产品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平台化开发与场 景适配能力,提升产品迭代效率及海外市场兼容性。支付服务系统技术研发方面, 将积极围绕监管要求,继续完善国内支付服务系统,保障核心支付系统稳定、符合 风控合规要求,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化智能风控审核系统、引入AI驱动的智能 客服体系与商业服务AI应用,提升商户服务效率并为商户提供智能数据分析、自动 化运营管理等数字化工具。 5、人工智能业务方面,公司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各类应用场景,加大资源投入, 构建覆盖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到商业落地的完整AI能力体系,探索AI技术赋能企业 及商户高效运营的各类解决方案,加速通用智能体(General Purpose AI Agent) 技术研发及多模态AI产品创新,实现更多业务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形成新的业务增 长点,最终推动传统业务升级与创新业务规模化并行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电子支付服务业务主体、业务全流程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监管机构重点监控的范围。 近年来严监管成为支付市场的主旋律。公司取得了业务所需的收单等相关业务资质 文件,随着业务发展以及监管政策变化,若公司无法取得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将对 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此风险,公司将积极学习跟进行业监管政策,研究行 业发展趋势,坚持电子支付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加强公司相关业务的流程控制的 合规管理,保障公司业务合规有序开展,积极应对行业监管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 化、新机遇和新挑战。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POS机具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逐渐把销售增长重点转向海外市场 ,海外重点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改变。第三方支付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未来的竞争 将会在经营模式、多元化推广渠道、细分行业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展开,对公司 的综合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深耕支付行业多年,在品牌知名度、全国渠道网 络、人才、技术及产品、系统运营能力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壁垒,但若未 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机遇,合理控制运营成本,持续进行技术升级 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商户服务能力,则可能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等市场竞争风险。 针对该风险,公司将积极跟进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前瞻性研究能力和成本控制,围 绕目标商户核心需求,通过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推动产品升级,继续提升 客户服务水平,加大全国网络渠道的建设及管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 场领先地位。 3、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 近年来,公司来自海外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不断提升。鉴于 中国境内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公司产品技术、经验水平较高且各方面成本相比欧美 国家较低的特点,公司外销业务短期内不存在明显的客户流失风险。未来,国外市 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或对外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会使公司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削弱,存在导致电子支付产品外销客户流失的风险。若未来公司主要外销国家或地 区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公司外销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外销 收入可能存在增长放缓或下滑的风险。随着外销收入规模增长,公司业绩存在随汇 率波动而波动的风险。此外,随着外销收入规模增长,对国外客户的应收账款也会 有所增加,存在因各种原因导致相应的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公 司将加大海外客户拓展力度,积极维护海外核心客户关系,密切关注海外市场需求 变化,根据市场趋势变化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同时,针对汇率波动 风险,公司采取开展远期结售汇、外汇衍生品业务等措施,以尽量缓冲或减少汇率 变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税收政策风险 公司从事支付服务、电子支付设备、审核服务等多种业务,公司根据不同子公司的 适用状况按规则申请不同的税收优惠。公司目前享受如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由于我国 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与公司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若公司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将给公司的盈利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存在因税收 政策变化导致的经营业绩不确定性风险。针对此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 变化与动向,如有税收政策方面的重大变化,及时掌握其对经营的影响,以此推进 公司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 5、兼并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以及其它风险 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公司近年来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资源和新市场,同 时也增大了财务压力和增加了财务风险,这对公司财务管理、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并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对被并购企业价值 评估不当的定价风险、为支付并购资金的融资风险以及交易完成后对被并购企业的 业务整合等其它风险。同时,在整体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被并购企业经营 及盈利状况不达预期风险也相应增大,兼并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 压力,从而造成影响上市公司当期盈利业绩之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公司将增强财 务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建立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审慎选择并购标的,加强 对其尽职调查降低定价风险;及时采取多种方式融资以获得所需资金,避免过度负 债以及期限错配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以及合理选择支付方式 、进度和金额从而降低因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被并购企业实现战略整合、人 力资源整合、文化整合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达到整合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 6、产品、技术和服务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风险 公司积极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探索,但由于电子支付相 关业务本身具备的复杂程度,以及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行业迭代加速,业务需求及 发展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加之这些业务目前都面临着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新产品 和服务需要更贴近具体的场景使用,场景定制化开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数字经 济新时代下,公司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导致公司现有产品、技术和服务 的创新速度可能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于 预期。针对该风险,公司将采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的策略,尤其是引进有过行业经 验和成功案例的优秀人才,加大在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充分洞察行业发展趋 势和调研市场需求,以及积极寻找在公司战略布局领域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商业模 式已获得市场验证的可并购标的,以提高公司对未来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迅速实 现业务转型。 7、创新业务开拓低于预期甚至失败的风险 公司原有业务以电子支付终端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为主,公司上市以来通过内生 孵化和外延并购进行了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新兴技术储备,成长为领先的全球支付 科技服务商。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最新产业趋势,投入资源布局开展跨境支付、 人工智能、能源技术等创新业务。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公司可能存在创新业务落地 速度、效率和质量低于预期,创新业务前期资源投入影响公司短期业绩,甚至某个 业务面临失败的风险。针对此风险,公司管理层深知创新业务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 就,做好了长期的准备,根据战略规划和业务重心的调整,着手管理架构的变革和 重塑,积极储备新经济新模式下的相关人才、技术,以及进行相应资金、资源的储 备。 8、团队不能适应公司全球发展需求的风险 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将主要围绕新业务、新服务和新技术及海外市场开 展。由于长期专注于国内市场,公司现有团队在海外业务和营销的经验相对不足, 特别是应对海外不确定性的风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当地政治经济局势稳定性、当 地法律税务等监管政策要求、当地商业文化差异因素带来对业务及公司利润的影响 。人才是公司未来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因此,公司如果不能迅速培养或成功引入 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则有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发展无法突破现有瓶颈和无法很好识 别及防范风险发生。针对该风险,公司已经开始根据业务需求,引进优秀的运营人 才和团队,寻求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重要要素,同时进行人才结构优 化工作,为公司的业务转型和发展匹配适当的人才队伍。 9、关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 2015年6月10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 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审议参与发起设立相互人寿保险公司(或组织)的议案》, 公司出借自有资金5,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相互人寿保险公司(或组织),出借 资金后公司拟占相互人寿保险公司(或组织)初始运营资金的5%。2016年6月22日 收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筹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的批复》(保监许可 [2016]551号),该保险公司于2017年5月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营业执照。 由于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相关法律或监管规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 运营,且相互保险模式在国内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其盈利模式还未经市场充分验证 ,其投资收益有不达预期的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深圳市嘉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浙江中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 -| |新国都国际有限公司 | -| 3619.75| 47854.42| |山东新国都嘉惠多多数字科技| 10000.00| -| -| |有限公司 | | | | |嘉联支付有限公司 | 20000.00| 8222.60| 199645.78| |南京市新国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上海拾贰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48.48| -| -| |XGD MACAU LIMITED | 5.00| -| -| |XGD FinTech Limited | 1100.00| -| -| |XGD Europe S.A. | 5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通信技术有限公| 5000.00| -| -| |司 | | | | |ProC Singapore Pte.Ltd. | 0.10| -| -| |Nexgo India Private Ltd. | 5000.00| -| -| |Nexgo, Inc. | 0.01| -| -| |Hong Kong ProC Limited | 0.60| -| -| |深圳市新国都腾云软件有限公| -| -| -| |司 | | | | |Duality Intelligence Limit| 5.00| 10139.88| 24756.98| |ed | | | | |Deep Art Limited | 1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能源技术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深圳市新国都祥云软件有限公| 5000.00| -| -| |司 | | | | |深圳市新国都智能有限公司 | 10000.00| -| -| |湖南诚度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智算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深圳市新国都数字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湖南嘉迷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支付技术有限公| 60271.82| 15008.29| 183108.53| |司 | | | | |长沙法度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商服有限公司 | 5000.00| -| -| |深圳市新国都创想软件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深圳市新国都云创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深圳市嘉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