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3007 直真科技 更新日期:2025-08-2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提供智能化运营支撑系统(OSS)的软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信运营商 | 7503.44| 4236.99| 56.47| 70.76| |广电及其他 | 2448.12| 1439.92| 58.82| 23.09| |互联网及IT | 651.99| 257.05| 39.43| 6.15| ├────────────┼─────┼─────┼───┼──────┤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 10262.02| 5805.07| 56.57| 96.78| |系统集成 | 291.33| 111.32| 38.21| 2.75| |第三方软硬件销售 | 50.20| 17.56| 34.98| 0.47| ├────────────┼─────┼─────┼───┼──────┤ |华东 | 4830.42| 2240.71| 46.39| 45.55| |华北 | 2476.04| 1866.90| 75.40| 23.35| |华南 | 1073.72| 344.03| 32.04| 10.13| |华中 | 873.18| 598.66| 68.56| 8.23| |西南 | 808.58| 503.82| 62.31| 7.63| |西北 | 316.64| 211.88| 66.92| 2.99| |东北 | 117.40| 86.10| 73.34| 1.11| |境外 | 107.58| 81.86| 76.10| 1.01| ├────────────┼─────┼─────┼───┼──────┤ |直销 | 10603.54| 5933.96| 55.96| 10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信运营商 | 35647.13| 23640.53| 66.32| 85.33| |广电及其他 | 3541.48| 1263.07| 35.67| 8.48| |互联网及IT | 2587.53| 1347.24| 52.07| 6.19| ├────────────┼─────┼─────┼───┼──────┤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 39953.17| 25876.41| 64.77| 95.64| |系统集成 | 1343.75| 326.07| 24.27| 3.22| |第三方软硬件销售 | 476.20| 45.33| 9.52| 1.14| |其他 | 3.03| --| -| 0.01| ├────────────┼─────┼─────┼───┼──────┤ |华北 | 17681.09| 11436.01| 64.68| 42.32| |华东 | 9544.17| 4465.49| 46.79| 22.85| |西南 | 4195.56| 2686.35| 64.03| 10.04| |华中 | 3286.94| --| -| 7.87| |华南 | 3158.07| --| -| 7.56| |东北 | 2713.94| --| -| 6.50| |西北 | 902.72| --| -| 2.16| |境外 | 293.66| --| -| 0.70| ├────────────┼─────┼─────┼───┼──────┤ |直销 | 41773.11| 26247.81| 62.83| 99.99| |其他 | 3.03| --| -| 0.01|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信运营商 | 10925.85| 7479.39| 68.46| 83.30| |广电及其他 | 1177.79| 731.83| 62.14| 8.98| |互联网及IT | 1013.33| 474.83| 46.86| 7.73| ├────────────┼─────┼─────┼───┼──────┤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 12924.03| 8614.90| 66.66| 98.53| |系统集成 | 97.56| 65.13| 66.76| 0.74| |第三方软硬件销售 | 92.36| 3.00| 3.25| 0.70| |其他业务 | 3.03| --| -| 0.02| ├────────────┼─────┼─────┼───┼──────┤ |华北 | 6714.33| 4774.76| 71.11| 51.19| |华东 | 1785.97| 826.60| 46.28| 13.62| |华中 | 1741.48| 1335.62| 76.69| 13.28| |西南 | 1304.83| 895.37| 68.62| 9.95| |华南 | 872.49| 366.29| 41.98| 6.65| |西北 | 287.54| 242.98| 84.50| 2.19| |东北 | 252.62| 133.60| 52.89| 1.93| |境外 | 157.72| 110.83| 70.27| 1.20| ├────────────┼─────┼─────┼───┼──────┤ |直销 | 13113.95| 8683.03| 66.21| 99.98| |其他 | 3.03| --| -| 0.02|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电信运营商 | 34684.50| 23677.55| 68.27| 79.55| |互联网及IT | 5664.58| 2470.99| 43.62| 12.99| |广电及其他 | 3254.30| 1293.20| 39.74| 7.46| ├────────────┼─────┼─────┼───┼──────┤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 41312.03| 26893.41| 65.10| 94.75| |系统集成 | 2137.18| 533.28| 24.95| 4.90| |第三方软硬件销售 | 145.07| 5.97| 4.11| 0.33| |其他 | 9.08| --| -| 0.02| ├────────────┼─────┼─────┼───┼──────┤ |华北 | 17510.29| 10325.81| 58.97| 40.16| |华东 | 11664.87| 7099.79| 60.86| 26.75| |西南 | 4590.21| 2862.28| 62.36| 10.53| |华中 | 3648.61| --| -| 8.37| |东北 | 2769.29| --| -| 6.35| |华南 | 2219.18| --| -| 5.09| |西北 | 953.05| --| -| 2.19| |境外 | 247.87| --| -| 0.57| ├────────────┼─────┼─────┼───┼──────┤ |直销 | 43594.29| 27432.66| 62.93| 99.98| |其他 | 9.08| --| -| 0.02|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正在重塑产业流程、商业模式与全球 价值链,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结构重塑的“操作系统”,持续催生新产业、新 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而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 合,已成为全球经济结构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高 质量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正凭借自主人工智能模型及应用的突 破,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战略 支点,具有研发密集度高、创新活跃度强、应用覆盖面广、产业带动力大的显著特 征。2025年上半年行业运行总体稳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全国软件业业务收 入70,58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总额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软件 业务出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5.3%。 报告期内,电信运营商加速推进5G-A网络建设,推进5G-A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例如:中国电信率先把5G-A通感一体基站与自研“星辰”大模型对接,中国移动则 把5G-A网络切片与AI意图引擎结合等等,加速推进AI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和业务服务领域的场景落地。同时,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国网”“千 帆”等低轨星座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进入组网阶段,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与通信网 络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形成涵盖卫星互联网接入、行业应用接入、手机直连卫星、 低空互联网等在内的空天地一体化多元化服务体系。 报告期内,电信运营商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经营策略,受此 影响,OSS软件与服务行业承受进一步的压力,尤其在非支撑一线、非支撑生产的 软件服务方面。同时,三大运营商均加快自智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动AI大模型、 垂类模型和AI智能体在OSS系统中的应用,促使OSS系统从传统网络运维向支撑业务 的智慧运营转型,重点开发赋能一线运维和客户业务的高价值场景创新应用。 面对行业演进的态势和竞争格局,公司一方面持续保持OSS业务的研发投入,在既 有市场深耕,继推出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后,加速各类智能体应用的落地,助力 客户提升自智网络的成熟度,巩固核心供应商地位,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系 统性拓展算力服务新业务,与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合作,结合公司已经签署的 重大订单,完成异构算力调度、算力运营等算网一体化产品的交付与验证,形成了 更具竞争力的系列化产品。此外,持续围绕新一代软件定义终端及平台产品进行技 术创新、场景验证和产业化试点,培育公司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二)业务概述 公司持续聚焦于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及大型企业客户的信息网络与IT基础设施提供智 能化运营支撑系统(OSS)的软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持续提升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水平。 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网络管理支撑系统、服务运营支撑系统、企业运营支撑系 统,以及算力业务系列产品和服务。其中,网络管理支撑系统、服务运营支撑系统 两大系列产品属于运营支撑系统(OSS)领域,涵盖咨询、规划、设计、开发、测试 、维护、运营等全周期的专业技术服务,协助用户对其设备、网络、业务、客户等 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企业运营支撑系统属于管理支撑系统(MSS)领域,赋能企 业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算力业务系列产品和服务涵盖智算中心建设、算力集 群运营及算力服务等业务领域,以核心软件支撑算力服务,赋能企业的AI应用。 (三)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基本情况 公司坚持以平台化、产品化的技术路线为客户快速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通过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持续迭代和升级产品架构、完善和丰富产品服务体系 ,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通过统一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服务平台构建统一数据底座。统一数据采集平台 屏蔽不同数据源接口差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清洗、建模、加工处理,为各 类应用提供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主数据管理机制构建统一 模型,通过资源的标识、标注和服务能力构建数据资产体系,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治 理,打造稳定可靠的数据底座,实现各类数据的融通,支撑各类应用。 公司采用云原生和人工智能原生技术构建统一的技术底座。统一技术底座包括大模 型智能体应用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DevOps平台等在内的公共平台和组件,旨在 规范各产品线的技术栈和技术框架,增强技术复用度,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 升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降低产品研发和运维成本。 在统一数据和统一技术底座之上,公司形成了OSS业务和企业数智化转型业务两大 业务板块。OSS业务板块包括网络管理支撑和服务运营支撑系列产品,企业数智化 转型业务板块包括企业运营支撑系列产品和算力业务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基 于数据和技术底座基础,支撑各产品线进行AI+演进升级,开发丰富的运维领域智 能体应用,为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注智赋能,提升网络自智能力水平。 1、网络管理支撑系列产品 公司的网络管理支撑系列产品包括下一代OSS系统框架下的基础网络支撑系统和综 合网管支撑系统。 基础网络支撑系统:持续聚焦运营商自智网络架构规划中面向专业网络的单域自治 管理需求,提供涵盖传输网、数据网、云网以及ICT等专业管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运营商构建和优化单专业设备自动化运维、业务调度、业务开通和控制等管理 能力。报告期内,基于公司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围绕运营商自智网络建设“点 金”行动需求,在网络规划、建设、优化、运营等方向不断丰富智能化运维场景, 形成基于网络运维的智能体,打造传输数智运维转型新模式。同时,基于TMF(电 信管理论坛)定义的高价值场景,重点建设传输变更监控、传输SPN能效优化、传 输资源利用率优化和传输网故障监控等应用,协助客户进一步提升专业网络的智能 化综合管控能力。 综合网管支撑系统:聚焦运营商网络运维工作从“面向设备、面向管理”向“面向 客户、面向业务、面向服务”转型需要,提供涵盖故障管理、质量管理、运维管理 、业务编排等综合网络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运营商面向客户、业务和服务的端 到端支撑响应打造数智化能力。报告期内,基于公司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继续 推广人机自然语言交互、任务自主规划执行、知识检索等智能体解决方案在故障处 置、业务质差优化、网络投诉分析等网络运维高价值业务场景下的应用,重塑网络 运维工作流程,推动流程中以人工分析处理为主的环节向机器自动化处理为主、人 工辅助监督的模式转型,支撑用户网络运维水平向高阶自智网络演进。 公司密切关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规划和开发卫星互联网 的基础网络、综合网管及AI赋能平台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卫星互联网 网络管理中心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成功通过专家评审,该系统已经支撑了卫星发射 及在轨测试工作,支撑了国家卫星网络发展。 2、服务运营支撑系列产品 公司的服务运营支撑系列产品包括家客业务运营支撑和政企运营支撑系统。 家客业务支撑系统:聚焦运营商家宽业务质量提升、注智赋能、降本增效和持续演 进的目标,提供家客业务的数字家庭终端管理、家宽质量分析、家宽综合调度和终 端资产管理等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基于公司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 ,强化家客业务系列产品在装维调度、设备故障诊断、装维APP等方面智能化能力 ,提升装维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字家庭系统业务模型和平台 管理能力,以支撑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设备的快速接入,包括政企网关、FTTRtoB网 关、政企组网终端、家庭网关、机顶盒、企业网关、融合网关等接入,以支撑家客 业务的快速发展。 政企业务支撑系统:持续聚焦运营商政企业务高速发展中的精细化支撑、高效管理 与数智化赋能需求,深化提供面向政企业务线条的系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为运营 商政企业务的稳健增长和高效运营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报告期内,公司紧贴运 营商对政企客户中“战客”和“商客”的业务发展规划,强化现有产品能力,探索 新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政企客户服务支撑产品在客户内部对内、对外产品上架工 作,有效协助客户共同进行市场拓展,通过合作运营有效支撑了运营商的业务发展 需求,助力客户开辟新的收入渠道,有望实现创收、共赢。同时。加速推进AI能力 向政企运维的实用化、场景化落地,在多个项目中,成功落地了包括“企智助”“ 专线/5G报告通”“智能投标”和“一线施工助手”等在内的智能体应用,这些智 能体深度融入客户的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了客户运营分析、资源精准配置及现场施 工支持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3、企业运营支撑系列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电信运营商的管理支撑以及行业客户的经营管理需求,深 化营销管理、工程管理、服务管理和业经财融合的应用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以提高 经营管理的支撑能力,为客户业务高效经营创造价值。持续探索全渠道营销数字化 转型的需求,支撑客户实现智慧营销策略的转型,提升企业营销效率和效益,提升 竞争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强化项目全流程管控,深化“AI+DICT”融合创 新,以高价值解决方案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推动DICT业务向高质量发展 转型。 4、算力业务系列产品 公司围绕国家“东数西算”发展战略、电信运营商的算力网络以及各类智算中心的 建设和运营需求,形成了智算中心建设、算力集群运营和算力服务系列产品。报告 期内,智算中心建设方面,公司承担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数据产业园大 数据处理中心项目算力集群部分建设、维护、运营一体化一标段项目的任务,通过 项目的推进,正在构建公司在智算中心设计、集成、调优、运维和运营等方面的能 力。算力集群运营方面,规划并推进异构算力调度、算力运营支撑、AI计算服务平 台、算力一体机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交付工作。其中,异构算力调度平台完成了华 为、寒武纪、海光和英伟达等计算芯片适配,实现了跨区域、多元(智算、超算、 通算)、异构(GPGPU、NPU等)算力资源统一纳管与调度,公司为浙东南智算中心 开发建设的异构算力调度系统,成为支撑“人工智能+科学计算+传统实验”相结合 的新材料科研新范式。公司研发的算力运营支撑平台支持裸金属、容器、云主机等 丰富算力产品的运营,实现算力资源即取即用和按需使用;AI计算服务平台赋能企 业AI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提供数据标注-开发-训练-部署全业务流程管理,提 升AI应用研发和训练推理效率。此外,公司上半年大力推进新材料、智慧教育等AI 一体机产品集成,推动人工智能在相关行业的场景化应用。 (四)经营模式 公司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业务创新,通过为客户提供高技 术附加值的软件产品和优质服务来不断推动技术和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公司的主 要经营模式是根据行业标准、客户的管理规范和业务需求,组织开展技术研发、软 件产品研发工作,形成自主软件系列基础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特殊业务需求、在 自主产品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提供数据分析、系统集成等相关技术服务,为运营 商客户提供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开展各项业务提供运营支撑 ,持续为客户创造业务价值。 1、研发模式 公司的软件研发工作分两大类,一类是面向内部使用的基础研发,另一类是面向市 场客户销售的产品研发。 1)基础研发 公司基础研发工作由研发中心承担。公司基础研发的产品分两大类,一类是“产品 化”公共开发平台,针对公司产品公共的架构需求、模块需求,实现公共架构平台 产品系列和公共组件系列;另一类是“工程化”平台产品,包括研发运维一体化平 台、运维服务一体化平台。 “产品化”公共开发平台和组件一方面使公司自研软件产品在架构、模块、需求等 各个级别的复用度大大提升,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 面可以集中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新技术,降低新技术引入成本 ;“工程化”平台产品实现了自研产品研发过程的自动化、现场部署和运维服务的 自动化,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成本。两类平台化产品大大提升了研发 效率、产品质量和IT服务质量,为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体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公司设立了专门的AI团队,由AI 架构师、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组成。AI架构师负责根据产品需求进行AI相关架 构设计;算法工程师负责算法选型、模型开发及持续迭代;数据分析师负责对模型 训练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处理。AI团队基于公司自研的MLOps(机器学习运维)训推 一体化平台,与业务板块研发团队和基础研发团队协作,实现AI技术对产品的赋能 。AI团队与基础研发团队负责公司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的研发,并以此为基础, 与业务板块研发团队协同完成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应用研发和交付工作。 2)产品研发 公司产品研发工作由各业务板块的研发团队承担。研发团队一般由产品工程师、架 构设计师、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组成。产品工程师负责调研客户业务需求,进 行业务分析、产品定义;架构设计师根据客户的业务特征选择适用的公司基础平台 架构和公共组件进行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和概要设计;研发工程师进行详细设 计、编码实现和单元测试;测试工程师对软件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最终完成 产品发布。研发团队在公司研发运维一体化平台上,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进行编码 、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和产品发布等工程活动,完成各自主产品的研发工作。针 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研发团队在通用产品版本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化配置和定 制化开发,完成合同项目的最终交付。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主要以招投标或比选等公开方式、单一来源 采购、商务谈判等形式取得销售合同。公司由销售人员负责与客户建立联系,了解 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产品研发团队与客户沟通具体业务需求,确定和落实解决 方案。销售人员与业务板块的解决方案团队共同制定竞标或定价方案,与客户协商 合同条款,最终签订合同。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的产品、服务能够得到客 户的广泛认可,在投标项目的一期项目完成后,大部分后续项目会采用单一来源采 购、商务谈判方式完成签约。 在算力业务方面,包括采用传统系统集成项目的销售模式及新型算力服务的销售模 式。其中,算力服务的销售包括直接销售模式和合作运营模式,直接销售模式是由 公司采购高性能智算服务器产品并提供运维支持,以服务方式销售给电信运营商或 最终用户;合作运营模式则是基于公司自有或第三方算力服务资源,与合作伙伴联 合运营,将算力资源乃至模型服务、智能体应用等形成算力服务产品销售给最终用 户。 3、技术服务模式 为满足客户的IT服务需求,公司在客户现场配备相关服务团队,提供系统集成、IT 系统维护和优化服务、业务数据质量整治与核查服务、系统值守服务、ICT技术服 务等技术服务。公司制定了服务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分为项目准备、服务提供、项 目交付等三个阶段。 4、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软件及计算机硬件产品以及向客户提供的现场交付服务、部分非 核心组件的委托开发服务。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评定与选择、第三方软硬件采购、技 术服务采购等相关方面的采购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并与 主要供应商之间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采购过程如下: 1)由各业务部门提出采购需求,业务部门领导负责确认和审批,总工办负责技术 评估和决策; 2)由采购部负责寻找供应商、筛选供应商、组织采购合同评审、签订采购合同、 执行采购; 3)业务部门负责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的验收。 (五)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以5G/5G-A、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大模型、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 加速建设,电信运营商正在朝着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进行战略转型。公 司为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引进人才、加大在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和卫星互联网等方向的产品技术创新,提升现有产品功能、质量和竞争力,布局新 的业务方向,以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OSS板块系列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开发,基于公司大模型智 能体应用平台,加快智能体应用开发,支撑运营商“点金”系列行动和网络运维向 运营转型,持续提升自智网络水平;继续深化客户分类管理,加大重点客户、重点 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夯实公司在中国移动下一代OSS系统核心供应商的地位。 公司加快算力业务的能力建设、加大算力业务的拓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 郑州航空港智算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算力运营支撑平台完成商用验证, 算力服务朝着形成体系的方向迈进,算力一体机产品完成了两款产品的研发。此外 ,公司积极深化鲲鹏、昇腾的生态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加强合作,为 后续算力业务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矗 (六)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运营商OSS业务、积极落地新业务、努力开展模式创新、 大力谋求生态协同。业绩驱动具体包括以下因素: 持续专注OSS业务,高度重视AI技术应用:报告期内,受电信运营商降本增效的影 响,客户投资聚焦于支撑一线生产和自智网络演进的需求。公司持续专注于客户的 核心需求,不断研发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新功能。同时,高度重视AI技术应用 ,聚焦电信运营商自智网络持续演进对OSS提出的智能化需求,加大AI大模型对关 键业务场景的支撑,为客户的业务数智化转型、网络运维效率提升和管理效率提升 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帮助客户达成业务发展目标。此外,公司采用AI生 产代码工具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积极落地新业务,有序推进算力等新项目:在前期新业务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 础上,有序推进各项目进展。在郑州空港算力项目中,公司除了原已承担算力建设 工作之外,上半年通过与客户和合作方沟通,确认由公司承担运营和跟投任务,项 目建成后,预计在未来5年的运营期内,将为公司持续产生新业务收入。公司积极 拓展卫星互联网的OSS业务,在完成原有项目验收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扩容项目准 备,并基于已有的经验与技术,努力拓展海外业务。基于新一代数字家庭业务的软 件定义创新终端和平台的一期试点成果,公司积极推进深化和扩大试点,围绕应用 场景多元化、性能体验升级、国产芯片接入等方向进行优化提升。 围绕运营商政企和家宽业务,努力开展模式创新:在政企业务方向,聚焦专线和IT 智慧运维,形成增值服务产品,透过运营商服务于政企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与中 国移动客户深度协同,成功推动专线和IT智慧运维增值服务相关产品在移动政企门 户完成上架,面向政企客户提供服务,通过账单结算机制实现收益。公司在家宽业 务领域也在努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高度重视合作伙伴,大力谋求生态协同:公司加大与华为等优秀企业的生态合作, 2024年,双方签署了昇腾、鲲鹏生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算力原生应用开发,公司 获评华为“2024年度优秀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合作伙伴”“2024年度鲲鹏优秀实践奖 ”。2025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聚焦昇腾AI平台的产品适配、算力调度,探索 垂直行业大模型算力一体机研发,助力“东数西算”战略与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彰显了携手构建生态、实现共赢的价值逻辑。 (七)客户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环境和信息化投资需求等外部 因素的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客户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其所处的信息通 信行业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 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正在促使传统电信运营商转型升级。 1、5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通信增值业务,共同推进信息通信业发展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2025年上半年,电 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9,055亿元,同比增长1%,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截 至6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4亿户,比上年 末净增1426万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28.31亿户,比上年 末净增1.75亿户。互联网电视(IPTV、OTT)用户数达4.1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44 万户。截至6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 总数的35.7%。 5G、千兆、物联网、云计算的演进升级促进诸多新技术方案的创新实践,三大运营 商都加快了自智网络的建设速度,在节电能力提升、开通效率加速、网络自动配置 等方面推动AI在运营支撑系统的赋能作用,推进自智网络向L4高阶自智等级迈进。 2、运营商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新兴市场,创新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打造 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的数字化转 型正在经历一个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电信运营商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应 用场景落地,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兴业务迅速发展。中国移动 牢牢把握数智化革命机遇,创新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 新引擎”,包括升级AI+新产品,实现产品功能重塑、流程重构、机制重建,全面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打造AI+DICT新服务,赋能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高效 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丰富AI+新业态,加快拓展人形机器人、视联网、 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培育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业态,丰富高品质信息服务供 给。 3、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机遇,创造产业发展新空间 电信运营商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布局 培育,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作为公司主要客户,大力推进“三个计划”, 即“AI+”行动计划、“BASIC6”科创计划、“两个新型”升级计划,增强算力供 给,构建全球领先的“算网大脑”,总智算规模达到61.3EFLOPS。组建具身智能产 业创新中心,设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创建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量子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产投协同力度持续加大。 4、智能算力迅速发展,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算力是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的关键支撑,更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战略力量。报告期内,面对全球数字经济竞 争加剧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复杂形势,我国算力产业以“东数西算”工程为战略引领 ,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以智算引领、算网协同 、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质量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工信部等部门正式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并推出《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等政策举措,按照“点、链、网、面”思路体系化推进算力相关工作。多地政府依 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将算力作为重点产业布局,出台算力基础设施相关发展规划 及支持政策,加速赋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AI大模型的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大幅带动了国内智能算力的 需求,未来算力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 国智算规模达到748EFlops,占整体算力规模比重提升至35%,成为算力增长的核 心驱动力。当前,算力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加速涌现,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多地政府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将算力作为重点产业布局,出台算力基础设施相 关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加速赋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基于对技术发展的演进趋势及行业竞争态势的判断,结合运营商OSS中台化规 划和自智网络、算力网络等需求,一方面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深度耕耘既有 市场,积极参与电信运营商数智化转型的进程,助力客户迈向高阶自智网络,持续 夯实自身OSS核心供应商的地位;另一方面,拓展算力网络等战略业务,拓展新的 市场空间,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战略转型。 (八)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03.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16%;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03.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70%;实现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405.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40%。公司上半年亏 损较上年同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受电信运营商降本增效策略的影响,公司2024年软件开发业务订单规模同比有所 下降,这对2025年上半年收入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公司正积极推进下 一代OSS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自智网络的关键应用,为OSS业务 实现增量收入提供更多商机。 ②在算力新业务领域,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相关算力建设、算力服务项 目正有序推进,待达到可使用、可运营状态后,逐步实现收入。此外,公司正在打 造异构、综合、多智算中心的算力运营服务产品,并结合新材料研发的算力需求形 成算力调度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推进 营销一体化作战,持续整合、完善区域营销体系,落实营销一体化作战工作。以“ 技术融合+生态协同+模式创新”为核心,通过跨域整合能力构建、政企市场拓展、 营销生态绑定三大抓手,巩固公司的OSS核心供应商地位。 公司继续贯彻产品线分工序的独立核算经营原则,以研发、交付及运维一体化管控 为手段,不断完善内部的高效协同,以提升公司投入产出效率。持续完善以客户为 中心、高效集约的属地化组织,设立重客交服中心,打造优质产品的同时,不断提 升客户满意度,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创 新,全员全产品线全力对接AI,进一步将大模型、智能体与公司的业务流程、产品 功能相结合,开展多场景应用,加速推进AI+应用场景落地。实现产品研发过程中 的生成式AI编程工具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动战略新项目的落地与执行。郑州空港智算中心项目有序推 进,算力集群运营平台系列产品完成商用验证,算力服务系列产品也已完成定义并 初具规模。此外,针对新材料和智慧教育方向的两款算力一体机已完成研发。这些 进展为构建生态合作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算力业务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矗同时,公司也在积极促进新一代数字家庭软件定义终端和管理平台的试点工作 ,推动业务场景的验证,并进行关键插件的兼容性适配工作,为后续的扩大试点乃 至规模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致力于成为支撑信息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卓越软件和服务企业,专注为国内电信 运营商和大型企业客户的信息网络和IT基础设施提供统一、融合、智慧、赋能的运 营支撑系统(OSS)全面解决方案,并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拓展算力建设、 算力运营服务等新业务,打造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成立至今,公司始终以客户需 求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品研发为根本,依托丰富的电信运营商行业经 验、系列化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强大的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断打造并提升自身竞争 优势。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沉淀和积累行业经验,形成业务和客户壁垒 作为中国移动OSS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深知OSS业务具有复杂度高、技术更新快 、IT系统接口多、数据量巨大的特点,这也导致OSS系统的建设和替换成本较高,O SS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和要求也相应较高。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产品和长期优质的 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任;同时不断积累自身行业经验,基于与电信运营商 的长期业务合作以及对客户OSS系统的业务规划、管理要求、工作模式等方面的深 刻理解,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确保项目 交付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确保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随着5G-A网络商用、算网融合及自智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公司以深厚的 行业沉淀为基础,在前瞻性布局下一代OSS架构的基础上,通过AI智能体平台,结 合行业经验形成场景化的智能体应用,进一步巩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壁垒。 2、打造公共研发平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坚持产品线的规模化经营 公司坚持每一个核心产品线规模化的经营策略,通过打造统一的技术底座、数据底 座,朝着统一的产品研发平台的方向持续演进,通过坚持平台化、产品化支撑个性 化的产品迭代演进模式,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参与电信运营 商下一代OSS的业务和技术规划,深入研究大模型在行业内的应用落地方案,大模 型智能体应用平台提高了对通信运维特定场景和问题的理解深度与准确度,以更准 确地识别故障类型、预测潜在风险,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运维工作的 效率和质量。 3、优化组织结构,选用育留各类人才,成为公司发展的长久动力 公司以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为目标,以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工序为手段,通过组织 结构和机制的优化为支撑,持续推行产品线端到端经营,不断提升产品、开发、交 付、运维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AI智能体等技术发展对公司生产经营效 率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推进AI在业务和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应用,持续优化员工的岗 位技能,建立新技术引入的组织保障。公司将正直诚信、知行合一、务实创新的企 业价值观融入选用育留人才的管理中,发现并培养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经营人才和专 业人才。高效组织与优秀人才,成为公司发展的长久动力。 4、积累资质,突出品牌,持续维护竞争实力 公司坚持积累重点资质,强化品牌建设。截至本报告期末,直真科技及子公司获得 了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企业信用AAA等级、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0)认证、信息 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认证、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五级(CMMIML5)认证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CCRC)二级认证、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CS) 四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维护服务二级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ISO45001)认证等证书,取得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信息服 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和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等重点资质。同 时,公司持续创新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技术水平的软件产品。截至本报告期末,直真 科技及子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2项 。一系列与业务发展相关的资质对公司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公司在 大模型智能体应用、算力网络、数字家庭软件定义终端和平台等领域积极布局,将 对公司的业务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运营支撑系统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从近年收入来源 来看,公司对中国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保 持竞争优势,或者下游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业绩 产生不利影响,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持续打造优质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夯实公司在电信运营商OSS领域 的领先地位。充分利用自身在电信行业所积累的技术、平台、产品等优势,以跨行 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维为方向,形成行业支撑应用系统,不断拓展行业客户。加 强营销一体化作战能力,完善区域营销。 2、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为电信运营商等大型国有企业。受客户项目立项、审批、签署、实施 进度安排及预算管理的影响,项目大多在第四季度进行验收,因此公司营业收入呈 现明显的季节性,在第一、二、三季度较少,第四季度最多。而公司管理费用、销 售费用及研发费用的发生在各季度较为平均,因此导致公司第一季度、上半年甚至 前三季度亏损。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强化经营计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及时性,严格落实各项目验收计划, 以研发、交付及运维一体化管控为手段,不断完善内部的高效协同。积极拓展行业 客户,逐步优化收入结构。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国内软件行业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空间广阔的开放市场,吸引较多竞争者加入。 随着新竞争者的进入、技术的升级和客户信息化需求的提高,若公司不能在产品研 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增强实力,公司未来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应对措施: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围绕场景的应用创新,以巩固在OSS领域的领 先地位。公司利用自身的行业和技术优势,针对电信运营商的MSS、BSS和OSS相互 渗透的趋势,努力把握MSS、BSS和跨域支撑系统的新机遇。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 战略项目落地,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曲线。 4、研发投入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并持续投入。如果研发投入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研发 产品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并形成销售,将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研判,避免出现重大的方向性 失误;加强研发过程的风险管理,尽早采取相应策略,规避潜在风险;保持对新技 术的持续关注,及时引入业界新技术成果,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从而降低相关风险 。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主要提供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度较高。随着行业的不断发 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内围绕专业人才展开的竞争激烈。如公司未来培养或引 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或者出现核心人才队伍流失等情况,公 司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让具有共 同价值观的核心员工享受公司发展成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公司为核心员工提升 晋升机会、专业培训、技能提升等发展路径,让其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公司 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6、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对象多是电信运营商或其他大型集团客户,虽然其履约能力强、信誉 度高,发生坏账的风险较低,但是如果电信行业或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 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产品业务的端到端管理,持续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 提升研发与交付的质量、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及时了解各主要客户付款 流程的调整与变化,把握关键节点,完成回款任务。 7、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享受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 净利润的影响符合软件行业特点。如果国家对软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 或者公司以后年度不能符合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条件,则可能对公司经 营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不断优化产品和 服务,大力推进战略项目落地,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以降低税收优惠对公司业绩的 影响程度。 8、资金筹措的风险 公司计划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金额需求较大。若资金筹措的进度或规模不达预期, 则可能影响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资金管理,结合业务经营 和项目投资需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确 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9、新业务发展的风险 公司在保持国内运营商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开拓算力等新业务,算力服务领 域的竞争激烈程度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如果公司无法有效保证在新业务领域的竞 争实力,则可能出现服务或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滑及客户流失的情形,将对公 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手段,成立专项业务团队,确保交付的质量 ,提升响应效率,维系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把握回款关键节点;加强行业动态监测, 设置风险预案,与合作伙伴构建业务生态圈。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直真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0.00| -| -| |直真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 3000.00| -| -| |直真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1000.00| -| -| |深圳国泰道合科技有限公司 | -| -| -| |深圳勤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 -| |河南直真算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 -| |北京铱软科技有限公司 | 187.49| -| -| |北京直真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 2000.00| -| -| |司 | | | | |北京直真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100.00| -| -| |北京直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 -| -| |北京得度科技有限公司 | -| -| -| |上海贝曼元脉信息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直真节点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 -| |上海悍兴科技有限公司 | 1100.00| -| -| |上海微迪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50.00|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