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540 亚太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新兴领域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铝制产品 | 359934.06| 40664.50| 11.30| 96.64| |非主营业务收入 | 12528.72| 4183.14| 33.39| 3.36| ├────────────┼─────┼─────┼───┼──────┤ |热管理系统铝材 | 151118.81| 19774.49| 13.09| 40.57| |底盘安全系统铝材 | 121192.35| 10937.78| 9.03| 32.54| |航空及其他铝材 | 32554.91| 3066.45| 9.42| 8.74| |铸棒 | 24919.83| 2683.61| 10.77| 6.69| |汽车零部件 | 15152.98| 2613.35| 17.25| 4.07| |三电车身系统铝材 | 14995.18| 1588.83| 10.60| 4.03| |非主营业务收入 | 12528.72| 4183.14| 33.39| 3.36| ├────────────┼─────┼─────┼───┼──────┤ |境内 | 325803.99| 34560.75| 10.61| 87.47| |境外 | 34130.08| 6103.75| 17.88| 9.16| |非主营业务收入 | 12528.72| 4183.14| 33.39| 3.36|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铝制产品 | 710144.13| 92481.34| 13.02| 95.54|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3113.48| 5784.08| 17.47| 4.46| ├────────────┼─────┼─────┼───┼──────┤ |热管理系统铝材 | 315619.38| 44799.05| 14.19| 42.46| |底盘安全系统铝材 | 232507.17| 26752.57| 11.51| 31.28| |铸棒 | 45014.07| 1778.96| 3.95| 6.06| |航空及其他铝材 | 41615.64| 7824.99| 18.80| 5.60| |三电车身系统铝材 | 41580.81| 4657.69| 11.20| 5.59| |汽车零部件 | 33807.06| 6668.09| 19.72| 4.55|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3113.48| 5784.08| 17.47| 4.46| ├────────────┼─────┼─────┼───┼──────┤ |境内 | 637218.45| 78025.33| 12.24| 85.73| |境外 | 72925.68| 14456.01| 19.82| 9.81|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3113.48| 5784.08| 17.47| 4.46|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铝制产品 | 331979.53| 40478.57| 12.19| 92.80| |非主营业务收入 | 25759.42| 5583.27| 21.67| 7.20| ├────────────┼─────┼─────┼───┼──────┤ |热管理系统铝材 | 148558.81| 19657.56| 13.23| 41.53| |底盘安全系统铝材 | 108708.77| 12073.36| 11.11| 30.39| |非主营业务收入 | 25759.42| 5583.27| 21.67| 7.20| |航空及其他铝材 | 21919.67| 3659.62| 16.70| 6.13| |铸棒 | 21067.99| 419.05| 1.99| 5.89| |汽车零部件 | 19220.05| 2909.25| 15.14| 5.37| |三电车身系统铝材 | 12504.23| 1759.73| 14.07| 3.50| ├────────────┼─────┼─────┼───┼──────┤ |境内 | 295791.61| 34911.13| 11.80| 82.68| |境外 | 36187.92| 5567.44| 15.38| 10.12| |非主营业务收入 | 25759.42| 5583.27| 21.67| 7.2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铝制产品 | 679621.94| 99656.01| 14.66| 95.58|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1446.99| 6671.52| 21.22| 4.42| ├────────────┼─────┼─────┼───┼──────┤ |热管理系统铝材 | 298603.66| 44346.17| 14.85| 41.99| |底盘安全系统铝材 | 229515.19| 30100.46| 13.11| 32.28| |汽车零部件 | 41334.80| 11672.26| 28.24| 5.81| |三电车身系统铝材 | 39151.47| 5362.69| 13.70| 5.51| |航空及其他铝材 | 37136.40| 6977.73| 18.79| 5.22| |铸棒 | 33880.41| 1196.69| 3.53| 4.76|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1446.99| 6671.52| 21.22| 4.42| ├────────────┼─────┼─────┼───┼──────┤ |境内 | 608947.47| 85117.54| 13.98| 85.64| |境外 | 70674.48| 14538.47| 20.57| 9.94| |非主营业务收入 | 31446.99| 6671.52| 21.22| 4.42|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行业 1)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 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汽车产业向更高效、清洁、低耗、智能化方向加速变革 ,而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模块,正朝着更高效、低能耗、高精密、 高集成、高精控方向创新发展。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中最重要的垂直细分品类之一, 智能电动汽车在热管理系统设计、研发和量产应用方面要求更高,对于热量、能源 的集成化、智能化管控需求更旺。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燃油车的更为复 杂,资料显示传统车整套热管理系统价值约2,500元,纯电动汽车的则高达6,500-7 ,500元,进一步带动了电动压缩机、热泵、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水冷板、电 子水泵等零部件的市场需求(来源:中信证券关于热管理行业专题研究)。公司作 为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重要供应商,持续推动材料创新,满足行业对轻量化、 高导热、耐腐蚀性能的需求,为全球汽车热管理技术的持续升级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 2)汽车轻量化系统材料行业 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 能化”发展方向。汽车轻量化技术仍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保证机械 强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轻量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整车能耗;同时,因电 动系统零部件带来整备质量较燃油车大幅增加,对续驶里程、动力性、制动性、被 动安全、车辆可靠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整车轻量化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数 据显示,传统车辆重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7.5%-9%;对于电动车辆而言,重量每 降低10%,则可以提升5.5%的续航里程。 在汽车底盘、车身、动力、电池、制动、转向等系统中,轻量化正在持续渗透。以 汽车底盘为例,其在车辆总体重量中超过30%,底盘轻量化对整车轻量化、减少油 耗、提升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底盘涉及的部件众多,多数为安保件,例如副车架、 摆臂、悬架臂、转向节、减震器、ESP、IPB等,对材料机械性能、批量一致性要求 非常高。底盘结构件“铝代钢”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演进方向,尤其在电动车领 域铝车身结构件渗透率大规模提升,对高性能铝材需求空间广阔。另一方面,随着 电动汽车的持续热销以及技术进步,以CTC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与底盘融合的技术方 案得到应用,在要求系统减重的同时,针对其碰撞安全、强度、刚度等产品性能要 求也不断提升,新型车身一体化铝结构件对材料、加工一体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兼具材料研发能力、加工创新能力的企业有望具备迎来新时代、新机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持续迭代与重构,汽车 及汽车零部件包括轻量化技术领域都迎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向头部集中 的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国内轻量化技术领域供应商正逐步构建形成从低碳材料、 创新工艺、高新装备、产品测试、应用到量产的一体化生态。公司凭借在汽车轻量 化系统铝材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强、高韧、高一致性的材料解决方 案,助力行业轻量化升级。 2、新兴领域行业 在“节能、双碳”背景下,储能系统、充电桩设施、数据服务器等工业热管理领域 对散热性能提出小型轻量化、更高效、更节能的升级要求,凭借在热管理系统尤其 是液冷系统领域的深耕,公司将顺应产业趋势,积极助力行业客户实现产品升级迭 代、应用创新的深化要求,紧抓时代机遇。同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机器人 、氢燃料电池等行业迎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升级迭代等重要产业政策,将为公 司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及部件的开发与综合服务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促进公司产 品矩阵结构升级、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二)行业地位 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的重要铝材供应商。在 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马勒、法国法雷奥、上海汽配等头部客户的 合作伙伴;报告期,公司向全球汽车及工业热管理系统供应产品实现营业收入超15 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41%,其中汽车空调精密管路等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领 先份额。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博世、西班牙海斯坦普、理 想汽车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比亚迪、理想、小米、赛力斯、蔚来、丰 田、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内外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 ;报告期,公司向汽车车身、底盘、动力、制动等系统供应产品实现营业收入超15 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41%,其中悬架系统、控制系统专用铝材等产品占据全球 细分市场领先份额。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 在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汽车座舱系统热管理铝材,如空调液冷管 、复合管、无缝管、微通道管及流量控制阀材料、膨胀阀、储液罐、热泵材料等; 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铝材,如冷凝器液冷管、圆柱电池液冷管、方形电池口琴管、 流量控制阀、膨胀阀、连接件材料等,致力于满足汽车各类型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 冷系统对高散热效率、低渗漏、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轻量化材料的要求。 2、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 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底盘系统铝材,如悬架臂、转向节、 摆臂、减震器铝材等;车身系统铝材,如副车架、防撞梁、吸能盒、门槛梁、车身 纵横梁、座椅导轨铝材等;制动、电池、电机、电控、动力、传感等系统铝材,如 ESP、IPB、电池箱体组件、电机壳体、氢燃料电池壳体、传感器铝材等。致力于满 足汽车轻量化各子系统零部件尤其对碰撞安全、强度、刚度、批产稳定性方面有更 高要求的关键载荷路径部件提供材料开发与部件制造,为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实现 低碳、安全、轻质、智能化提供关键助力。 3、新兴领域业务 1)汽车零部件:凭借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积累,公司基于专业深 厚的车规级铝材开发及应用基础,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向纵深发展, 为客户提供从轻量化材料到系统部件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2)工业热管理领域 铝材:凭借在热管理领域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的深厚沉淀,除汽车热管理外,公司 还持续助力储能系统、高功率充电桩、数据服务器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更高散热性 能、更精密轻量化的升级迭代需求;3)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铝材:在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公司持续满足该领域关键结构件、载荷机 构件、功能件等材料的升级开发要求。 报告期,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科技与研发优势 公司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轻量化系统铝材及部件研发与制造,坚持以技术创新 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及多家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在材料、装 备、工艺、结构、应用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开发创新,报告期公司共投入研发费 用144,594,688.0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8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技术研 发人员488人、拥有专利467项;凭借多年在汽车和航空等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国内 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公司始终积极探索产品在新兴领域和系统中应用创新 ,与各领域头部客户保持同步开发,持续助力市场空间的深化与扩大、企业竞争力 的夯实与提升。 2、硬件与质量优势 公司注重产品品质,保障车规级、航空级产品高性能与稳定性。公司已获得AS9100 D民用航空质量体系、BSENISO9001:2015/EN9100:2018(技术等同于AS9100D)航空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 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GB /T23331-2020/ISO50001:2018RB/T117-2014能源管理体系认证、CNAS实验室认可证 书等多项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将质量保障视为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引进了一系列先 进设备进一步来保障产品质量,公司拥有800吨至10,000吨级别的先进挤压设备, 并拥有进口低压真空铸造系统(LPC)、除气除渣精练系统、全方位探伤系统等国 内外先进熔铸系统来确保原材料的高端品质,基于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严格的 质量控制标准。 3、团队与客户优势 凭借在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材料和 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的重要供应商。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重要 供应商,公司已成为马勒、法雷奥、上海汽配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在全球汽车 热管理系统应用市场占据领先份额。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重要的铝材供应商,公司 已成为博世、海斯坦普、理想汽车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比亚迪、理想 、小米、赛力斯、蔚来、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内外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 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尤其在汽车底盘系统、制动系统等应用市场拥有竞争 优势。在助力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低碳节能、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 ,公司拥有较好先发优势、技术领先优势,将持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4、产能与项目优势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车规级、航空级 专用铝材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公司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公司在继续保 持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和大力推进在新能源汽车、航空 航天、海洋工程、能源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产能储备与业务发展。报告期,公司围绕 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 、“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年产14000吨高效 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及“年产10万吨绿 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等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 基地(一期)项目”等区域竞争力提升项目的建设前筹备进程。该等项目的推进, 为公司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稳步探索前行、持续发展创新、在各新兴领域横向加码和 纵深布局奠定坚实基矗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随着内外部环境持续变化,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 点: 1、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汽车领域铝挤压材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其他工业领域收入占 比较校因此,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与公司发展息息相关,未来汽车行业如因国家产 业政策或税收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减少、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出现较大或持续负增长,将对公司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2、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风险 随着近年来节能环保政策的逐步推行、汽车轻量化趋势的加强以及铝挤压材在航空 航天、军民融合、空调行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需求提升,更多企业将进入铝挤压 领域参与竞争;随着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铝挤压材市场 将面临更多国外对手的竞争。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和业绩增长也将面临一定挑战。 3、经营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在高性能铝材及配套深加工领域新建、在建项目的建设达产,公司资产规 模和业务规模的相应扩大将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的 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能力不能有效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 一步健全和完善,可能将会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最终对公司的盈利造成影响。 4、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年产1200万件汽 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年产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 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 ”、“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等在建拟建项目的启 动和推进将考验公司管理层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基建管理、产线管理、 业务拓展等管理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 洋工程、热管理等应用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该等项目在技术转化、 产品认可、工艺延伸、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能会对项目如期达 到预期收益造成影响。 5、安全生产的风险 公司铝挤压材产品生产包括熔炼、浇铸、均质化、探伤、切割、挤压、表面处理等 工序流程,其中熔炼、浇铸、挤压等工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生产人员在操作设 备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目前公司建立并执行“环境、健康、安全”EHS 目标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贯标建设及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作业行为规 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环境器具定置化等举措的实施建立长效安全管理体系 。虽公司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但未来仍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 险,进而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6、贸易摩擦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引发主要经济体间的贸易摩擦。近年来,部分国家积极推行对包 括铝材在内的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多项政策,国际经贸关系的调整将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短期内外部限制措施可能持续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存在较 大的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风险。 7、地缘政治风险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全球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海外市 场需求及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8、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执行的产品销售定价原则是“铝锭价格+加工费”,为应对铝锭价格波动影响 ,公司合理的安排铝锭的采购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铝锭采购时间与客户订单的 配比。如铝锭在公司经营成本中占比较大且出现价格快速持续上涨的情况,会对公 司当期毛利率等指标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该等情况持续,将继续对公司后续 毛利率等指标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为应对下游市场集中风险,在深耕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产 能布局,“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等项目的建设, 系公司主营业务在横向拓宽至航空航天、白色家电领域的同时亦将纵向延伸至铝合 金汽车零部件深加工领域,有利于促进公司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提 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和探索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坚持以客 户需求为服务重心,通过进一步对研发、生产、质量、物流等子系统的对客户需求 的全面支撑、对产品品质的切实保证,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公司市场开拓提供 坚实保障。 3、为应对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风险,公司依托多年的轻合金材料研发制造经验基 础,持续改善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管理体系,保持充满发展活 力的经营机制;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的积累、培养与激励,注重员工关怀、增 强员工归属感,以满足公司现阶段和未来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在量和质上的需求 ;狠抓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控制成本,不断推进精益生产,积累先进管理经验; 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加大完善内 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力度,使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公司各产品板块进 行分类运营和区域归口管理,以进一步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益。 4、为应对安全生产风险,公司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生产 管理目标,建立了“环境-健康-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江苏亚太轻合 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明确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与各部 门及岗位职责,并对安全生产费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危险作业、消防安全等事 项制定了专项规定。在部门设置上,安环部是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部门,部门配有 安全工程师、应急消防工程师以及现场安全员,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业 务指导工作。 5、为应对贸易摩擦风险,公司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努力加大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帮助公司核心竞争 力持续提高,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6、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公司开展宏观分析、优化资金预算、加强成本控制、积 极与客户沟通等,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原材料价格及海外市场需求波动风险的能力、 采取灵活积极的措施降低相关风险带来的影响。 7、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分析铝价的走势、优化采购流程, 继续通过采劝铝价+加工费”的产品定价模式、“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及 动态调整库存管理模式等;同时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适度使用自有资金 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铝价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在新形势下稳步探索前行 ,持续发展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深耕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底盘安全系统铝 材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轻量化材料开发到系统组件一体化制造业 务的纵深布局,凭借在汽车领域材料创新的深厚积淀及应用创新的开发经验,持续 助力工业热管理、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市场产品升级迭代目标;研发投入方面,公 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应用等方面持 续开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产能升级方面,公司围 绕高质量、高效率、低碳化方针,积极推动各项新建产能和技术升级项目的建设工 作,为公司在各新兴领域横向加码和纵深布局奠定坚实基矗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4,627,826.00元,同比增加4.12%;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024,213.35元,同比变动-15.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1,439,963.62元,同比变动-19.57%。主要原因: 报告期,公司热管理系统和底盘系统铝材业务整体稳步上升,零部件业务受下游量 产车型销量影响有所下降,同时新获得定点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子公司亚通科 技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及子公 司亚太青海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等陆续进入试制阶段,研发费有所增 加;子公司亚通科技、海盛汽零、亚太青海部分在建项目厂房及部分产线陆续投入 使用,折旧有所增加。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亚太中碳(山西)新材料科技有| -| -502.49| 9859.64| |限公司 | | | | |亚太科技(香港)发展有限公司| -| -| -|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 50000.00| 16972.58| 304760.00| |司 | | | | |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 -| -| -| |江苏亚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 |江苏亚太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 -| -1062.01| 5650.84| |司 | | | | |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35000.00| 7539.30| 131744.10| |江苏海盛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 70000.00| 2345.67| 82727.81| |公司 | | | | |苏州菱富铝业有限公司 | -| -| -| |辽宁亚太轻材科技有限公司 | -| -| -| |青海亚太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