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000166 申万宏源 更新日期:2025-05-02◇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4-|252725.1| 3204.53| 2124.01|   89.24|    3.86|    3.10|
|   29   |       6|        |        |        |        |        |
├────┼────┼────┼────┼────┼────┼────┤
|2025-04-|251644.6| 1516.52| 2810.32|   88.48|    4.66|    8.08|
|   28   |       4|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4-30】
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 26家券商营收与净利双增领跑行业 
【出处】大众证券报【作者】gloria

  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数据显示,42家上市券商中26家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行业整体营收5088.47亿元,净利润147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7%、16%。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稳稳拿到“百亿元营收”,中小券商则凭借自营业务弹性实现业绩逆袭。业内认为,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催化下,券商板块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并购落地的国泰海通业绩亮眼
  根据已披露的2024年年报,中信证券以637.89亿元营收、217.04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龙头。2024年,中信证券共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55单,承销规模人民币703.59亿元,市场份额21.87%,IPO与再融资承销规模均排名市场第一,但与2023年相比,中信证券2024年A股承销规模减少2075.54亿元。
  关于中信证券行业“一哥”地位,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凯烽表示:“中信证券龙头地位稳固,资管收入增速保持稳定,交投活跃叠加经纪业务市占率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加速转型,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在权益市场平稳向好趋势下,中信证券经纪与资管业务收入有望持续回升。”
  除了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营业收入行业靠前的券商分别为国泰海通(原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国信证券,营收规模分别为433.97亿元、414.66亿元、354.71亿元、271.99亿元、247.35亿元、213.33亿元、211.29亿元、208.91亿元和201.67亿元。
  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变动情况看,26家券商在2024年实现了双增长。从单家券商情况看,国泰海通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居前述10家券商首位,分别达到20.08%和38.94%。
  另外,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券商,除了中信证券,还有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它们的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30.83亿元、25.83亿元、24.91亿元、21.4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9.72%、20.33%、48.14%、33.39%。
  值得一提的是,继2023年亏损近三千万元后,国盛证券母公司国盛金控在2024年扭亏为盈。据国盛金控4月22日披露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实现营收20.07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净利润1.67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2998.41万元。其中,国盛证券贡献了95%的营收。
  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今年4月份,在关税事件影响下,A股波动较大,为应对外部冲击,央行、汇金和国资委等多部委联合发力迅速推出稳股市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国家队资金增持ETF、国央企回购和增持股份、险企提高权益资产配置上限、六大国有银行先后发声推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
  针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表示:“目前券商板块估值和机构持仓位于低位,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各部委稳股市组合拳,提振权益市场信心,叠加券商业绩较好和回购催化,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机会。”
  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政策积极,会议指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对此,山西证券分析认为,政策定调积极利好券商。
  投资建议上,华西证券分析师吕秀华认为:“目前券商股估值已具吸引力,2024年年报业绩亮丽,叠加中美关税博弈的边际清晰化,以及未来稳增长政策预期,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30日,上海某私募人士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从2024年券商年报情况来看,券商已经不再仅依靠佣金收入来维持经营,而是逐步向‘质量提升’转型。从年报中可以看到,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的背景下,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科技赋能显著的券商有望快速突围。投资上,建议关注并购重组落地的相关券商未来业绩情况,从中寻找投资机会。”记者 张曌

【2025-04-30】
透视上市券商一季报:增长成主旋律,7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增超100% 
【出处】北京商报

  42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具体来看,33家机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两家超百亿元。同期,超八成机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家增超100%,最高增超800%。值得一提的是,一季报中,多家券商提到了经纪业务、自营投资收入对业绩的支撑。有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证券行业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两家机构营业收入超百亿
  4月29日,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券商相继发布2025年一季报。至此,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完毕,最新经营数据也随之揭晓。
  数据显示,一季度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依旧拿下全市场营业收入第一,相关数据为177.6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的国泰海通首份一季报也披露了亮眼成绩,以117.73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二,两家机构也成为一季度全市场唯二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券商。另外,华泰证券以82.32亿元营业收入排在第三名。
  含上述券商在内,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等共9家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超50亿元。另有19家上市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在10亿—50亿元之间。
  同期,信达证券、国海证券、南京证券等14家券商营业收入则在1亿—10亿元区间。其中,太平洋证券以3.08亿元的一季度营业收入垫底。
  对比2024年同期,42家上市券商中,33家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62亿元,同比增长800.98%。国联民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将民生证券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业务同比增长。同期,天风证券营业收入增幅同样较为明显,同比大增243.05%。
  不过,也有9家券商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中原证券、东兴证券、财通证券等6家券商相关数据同比缩水超两成。
  超八成券商归母净利润增长
  归母净利润角度看,多家券商业绩喜人。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以122.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超越中信证券,位居榜首,也成为唯一一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的上市券商。国泰海通在季报中解读称,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
  除国泰海通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5亿元、36.42亿元,各排在第二名、第三名。含上述3家券商在内,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12家机构归母净利润录得超1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情况看,增长成为一季度的主旋律。42家券商中,超八成机构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7家机构增长超100%。东北证券同比增长达859.84%,增幅最为明显。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达391.78%。此外,同比增幅超100%的还有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国联民生、天风证券则实现同比扭亏为盈。同期,仅第一创业证券、中原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4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整体来看,多家业绩增长明显的券商在一季报中提到了经纪业务、自营投资业务对业绩的支撑。例如,上述提及的东北证券在一季报中指出,净利润大增主要是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国泰海通在一季报中也表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超110%的东吴证券在公告中表示,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则主要系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增加。另外,华西证券指出,营业总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导致归母净利润增长,营业总收入增长则主要与经纪、投资业务收入增加有关。
  产业经纪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解读称,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状态,在震荡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交易机会,对于券商自营投资业务较为有利,此时机构可能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或正确投资导向,这种坚持也使得机构收获较佳收益。同时,IPO增长相对滞后的压力预期较为稳定,因此券商市场整体业绩表现向好较为普遍。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认为,2024年四季度以来股市的变化有目共睹,市场环境变化后,可以看到券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自营投资、经纪业务上发力,取得了较佳成绩。虽然当前投行IPO保荐可能仍处于承压状态,但市场整体并购业务活力带来的业绩收入也可能有较好表现。
  中原证券在4月25日发布的《券商板块2025年3月回顾及4月前瞻》中表示,2025年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证券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同时,市场各方积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估值再度走低为布局券商板块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充分换手整固后,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2025-04-30】
券商一季报收官:业绩向左股价向右,两大头部竞争“一哥” 
【出处】贝壳财经

  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达到122.42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错失“一哥”之位,以65.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紧随其后。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整体来看,上市券商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绝大多数券商迎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仅华创云信、锦龙股份两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
  然而,在业绩同比快速增长之际,券商股价却出现了“背离”。今年以来,仅湘财股份、中国银河等暗含并购重组概念的多家券商股价实现正向增长,逾八成券商股价出现了下滑,国联民生跌幅超过20%。
  券商一季报“开门红” “一哥”难敌重组“巨无霸”?
  截至2025年4月底,A股上市券商一季报业绩均已披露完毕。
  从营收来看,申万行业分类显示的49家券商概念股中,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两家券商保持领先地位,也是唯二的两家一季度营收超百亿的券商,前者一季度营收为177.61亿元,后者一季度实现营收117.73亿元。
  从营收排名来看,东方证券、国信证券跻身前十,分别位列第八、第九;招商证券、浙商证券退出前十,与此同时,中信建投证券营收从上年排名第八降至第十;申万宏源从第五降至第七;华泰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三,广发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五,中金公司则前进四名至第六。
  从营收增长幅度来看,逾七成券商一季度营收实现正增长,其中,华鑫股份、国联民生、天风证券营收涨幅超过200%;12家券商一季度营收出现下滑,其中,浙商证券、首创证券、西部证券、财通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股份和中原证券一季度营收下滑超过20%。头部券商中,仅申万宏源出现了4%左右的下滑。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49家券商概念股中,仅华创云信、锦龙股份两家在2025年一季度出现亏损。
  整体来看,近九成券商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逾10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其中,东北证券涨幅超过860%,国泰海通涨幅超过392%。
  具体来看,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达到122.42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错失“一哥”之位,以65.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紧随其后。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券商而言,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的快速增长。
  比如,国泰海通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也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券商个股一季度表现不佳,市值管理成投资者热议话题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聚焦科技成长风格的汽车、TMT、机械设备板块表现优异,代表周期价值风格的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非银金融等板块表现相对落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行业表现不佳,跌幅超5%,位列倒数第六。
  具体到个股方面,今年一季度,仅中国银河、信达证券、湘财股份、华西证券、东兴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股价实现正增长,其中多家券商是业内抱有较大期待的并购重组概念标的。逾八成券商股价出现了下滑,国联民生跌幅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业绩说明会上,市值管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磅话题之一。不少券商表示,2024年,新“国九条”和证监会《市值管理指引》等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公司积极响应,扎实开展各项市值管理工作,持续优化市值管理体系,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进而不断推动公司实现稳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中原证券非银分析师张洋在券商板块月报中分析,4月至今券商指数并未有效向上挑战月初的下跳空缺口,走势相对较弱,板块平均P/B集中在1.33-1.35倍的窄幅区间内波动。2025年后续时间内,新一轮增量政策有望在合适的时机加速出台,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短期波动难撼中长期向好趋势。目前券商指数仍处于震荡整固期,静待下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
  张洋认为,伴随着后续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市场的再度转强以及情绪的再度回升,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积极保持对政策面以及券商板块的持续关注。
  广发证券指出,资本市场政策着眼于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与功能性,增量利好政策频出。券商业绩底部回暖,但估值滞涨,估值存在一定“抗震性”,外部风险下内需及货币政策更值得期待,建议重视券商板块的预期交易属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2025-04-30】
经纪投行业务同比大增 申万宏源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逾42% 
【出处】经济参考网

  4月29日晚,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000166.SZ,06806.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申万宏源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54.79亿元,归母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增长42.50%;其全资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22.06亿元,同比增长36.76%。
  近年来,申万宏源紧抓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入市、开放提速等市场机遇,加大优质金融产品创设和供给力度,推动“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业务,积极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8.83%,推进双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双融业务余额及收入稳中有升。投行业务同时迎来“开门红”,共实现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79.40%。完成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行业第5,债券承销业务规模排名行业第5,债券分销业务银行间市占率保持行业第1,港股IPO项目位列中资券商第5,境外债券承销数量位列中资券商第7。此外,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巩固夯实基础,资管子公司新成立资管产品25只,主动管理规模较年初继续提升,代表性公募、固收、投顾、量化、衍生品产品业绩优良。
  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及时开展大类资产配置研判,优化调整配置及交易策略,投资交易业务保持稳健向好。据悉,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33.35亿元,同比增长13.95%。积极发挥投研交易优势,FICC业务稳健应对债券市场调整,灵活参与市场交投,综合回报率超越市场业绩基准(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收入双提升,多项ETF期权做市获AA评级。
  整体来看,公司积极创新服务科创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产业龙头,助力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投资多家“硬科技”项目;助力多家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军企业发行科创债近40亿元,多个品种发行利率创同期限全国最低、历史最低记录;主承销绿色金融债,创国内绿色金融债单期发行最大记录,成功落地首单新签发CCER减排量交易等。
  国际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挖掘国际合作契机,助力境内企业发行境外债券超30亿元,公告实施两单境外并购重组项目;新发成立A500 ETF等指数基金,便利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中国核心资产。
  公司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充分发挥行业功能和专业水平,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5-04-30】
申万宏源一季度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出处】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周尚伃)4月29日晚间,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合并营业收入54.79亿元,净利润22.47亿元,同比增长35.62%;全资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22.06亿元,同比增长36.76%。总体来看,一季度,申万宏源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扎根主业,聚焦转型,把握机遇,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聚焦业务发展,申万宏源紧抓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入市、开放提速等市场机遇,加大优质金融产品创设和供给力度,推动“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业务,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新客拓展,多措并举完善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8.83%,推进双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双融业务余额及收入稳中有升。强化“研究+投资+投行”联动,持续加强IPO、再融资项目储备,加快巩固业务优势,投行业务迎来开门红,实现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79.4%。完成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行业第5,债券承销业务规模排名行业第5,债券分销业务银行间市占率保持行业第1,港股IPO项目位列中资券商第5,境外债券承销数量位列中资券商第7。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巩固夯实基础,资管子公司新成立资管产品25只,主动管理规模较年初继续提升,代表性公募、固收、投顾、量化、衍生品产品业绩优良。
  应对市场变化,申万宏源及时开展大类资产配置研判,优化调整配置及交易策略,强化市场洞察和投研、交易等专业能力,投资交易业务保持稳健向好。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33.35亿元,同比增长13.95%。积极发挥投研交易优势,FICC业务稳健应对债券市场调整,灵活参与市场交投,综合回报率超越市场业绩基准(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拓展客盘业务规模,积极配置大类资产,FICC投顾业务委托规模稳步提升。积极有效服务客户需求,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收入双提升,多项ETF期权做市获AA评级。坚定价值投资理念,权益投资立足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优化组合结构,组合弹性进一步增强。信用业务高质量发展,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025-04-30】
42家券商一季报发榜!7家净利润翻倍,自营最牛暴增23倍,经纪全面“高歌” 
【出处】证券时报网

  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收官”。
  在2024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与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交投活跃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今年逾半数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
  4月29日晚上市券商一季报披露完毕,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共有7家券商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2家扭亏为盈,另有15家增速逾50%,仅有4家出现同比下滑。
  大型券商并购整合对行业格局的影响仍是市场焦点之一。国泰海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以百亿规模位居榜首,主要因为并购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不过剔除负商誉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32.93亿元,同比增长60.65%,行业排名下调。中信证券“一哥”地位仍难以撼动,营业收入及细分业务收入均保持全面领先。
  分板块来看,42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全面“高歌”。自营业务则出现分化,该板块是中小券商业绩的“胜负手”,如东北证券、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等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的券商,主要因自营业务大幅增长;而财通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等券商的业绩减少则受自营业务收入下滑拖累。
  大型券商归母净利润高增
  截至4月29日晚,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绩单”发榜完毕。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指标方面,大多数证券公司业绩增长明显。
  营业收入方面,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共有2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中信证券以177.61亿元排名第一,该收入规模同比增长29.13%;合并后的国泰海通以117.73亿元排名第二,收入规模增长47.48%。
  另一看点在于,营收前十阵容有变。东方证券以53.82亿元的营收挺进行业前十,位列第8位,收入规模增长49.06%。而大型券商招商证券跌出前十,一季度营业收入47.13亿元,滑落至第11位。
  净利润表现更受市场关注。42家上市券商中共有36家一季度实现增长,其中22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0%。另有2家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包括国联民生证券。
  国泰海通一季度以122.4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国泰海通解释,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剔除该因素后净利润为32.93亿元。中信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5.42亿元、华泰证券36.42亿元,位居行业前三。
  部分中小券商一季度业绩呈现“低基数反转”态势。东北证券归母净利润大增逾8倍,公司解释主要因为今年一季度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记者注意到,该券商去年同期基数低亦是重要因素,其归母净利润规模曾排名倒数第三。红塔证券、华西证券等也有相似情况,今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均实现翻倍增长,实现“深蹲跳”,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收入规模较小,排在行业后10名。
  另一实现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的长江证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近9.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50%。单季利润规模超上年总量半数的还有方正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95亿,同比增长52.37%。
  大型券商也实现业绩高增,比如银河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84.86%,公司解释因为财富管理、投资交易、投资银行等业务经营业绩增长。国信证券增长89.52%、广发证券增长79.23%。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的增幅也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申万宏源以集团主体上市,集团口径下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9.77亿元,排名第9位(下文数据仍以集团上市主体口径)。记者从申万宏源证券处获悉,申万宏源证券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06亿元,排名第8位,规模同比增长36.76%。
  有4家中小券商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财通证券与首创证券双双下滑逾30%。前者表示,主要因为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后者则称因为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下降。
  有券商自营收入实现逾20倍增长
  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今年一季度股债走势分化,券商自营能否把握机遇,受到市场关注。记者以“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口径计算自营业务,共有26家上市券商的自营收入实现增长,占比62%。
  中信证券自营业务以88.62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一,同比大增62.32%。国泰海通为40.10亿元,排名第二。中金公司为33.96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83.32%。
  前十的大型券商中,广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长106.47%;银河证券增长93.74%;国信证券增长71.42%。
  除前述广发证券外,还有7家券商的自营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比如,长江证券实现逾23倍的高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8.72亿元。又如,华西证券实现逾6倍的增长,一季度自营收入3.06亿元。
  有16家机构的自营收入出现业绩下滑。其中,财通证券一季度自营收入同比减少幅度达94.53%;中原证券同比减少87.68%。华林证券、中银证券、第一创业、国海证券均同比下滑超过30%。招商证券一季度自营收入亦同比减少26.19%,是大型券商中自营表现较弱的公司。
  3家经纪收入逾20亿元
  经纪业务一季度表现则全面向好。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42家上市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增长,增幅的中位值达到48%。
  国金证券分析师曾表示,券商经纪业务将受益于市场交投回暖,今年一季度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幅72.1%,叠加权益类公募新发份额同比翻倍至1101亿份。
  业绩数据显示,共有3家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超过20亿元,去年同期只有1家。中信证券今年一季度以33.25亿元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排名第一,同比增长36.18%。国泰海通以26.52亿元排名第二;广发证券以20.45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50.66%
  招商证券以19.66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49.01%。华泰证券的经纪业务表现从去年第三位滑落至第五位,该项收入为19.36亿元,同比增长42.60%。
  国信证券今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达到72.54%,增幅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前列,实现收入18.61亿元。不过尽管如此,该券商在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排名也仅仅从去年同期的第8位上升1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竞争激烈。
  7家券商资管收入“腰斩”
  今年一季度券商资管业务业绩呈现显著分化格局。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有19家券商在该指标实现正增长,23家券商业绩下滑,正负增长券商数量占比接近持平。
  共有3家券商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超过10亿元。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25.63亿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8.69%。广发证券的资管表现优于合并后的国泰海通,前者资管手续费净收入为16.92亿元,同比增长5.26%;后者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27.2%。
  中泰证券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超越华泰证券,以5.39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2.19%。而华泰证券该指标同比锐减61.70%,收入规模降至4.24亿元,排名滑落至第五,其跌幅在上市券商资管收入跌幅榜中排名前三。
  第一创业以2.45亿元的资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跻身前十,同比增长8.36%。而去年同期在前十阵容的首创证券,其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下滑52.52%,排名掉至第19位。
  同比变化来看,招商证券、长城证券的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40%。相应地,除前述首创证券、华泰证券以外,太平洋证券、山西证券、红塔证券、华林证券、南京证券的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均出现“腰斩”。
  投行头部效应显著
  今年一季度投行业务呈现结构性发展,股权融资规模仍处于低位水平,债券融资规模则表现增长。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有23家券商的投行收入呈现上升趋势,19家下滑。
  中信证券以9.76亿元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规模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2.24%;国泰海通以7.08亿元排名第二。两家头部券商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华泰证券以5.42亿元排名第三,同比下滑5.93%;中金公司以4.03亿元排名第四,同比减少10.47%。另有17家券商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超过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风证券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为2.09亿元,排在第9位。相较来看,过去在投行业务长期表现较好的国金证券排第19位;国信证券排第20位。
  从同比表现来看,华安证券、中银证券的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双双增长逾300%,国元证券、华林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也实现翻倍增长。
  而红塔证券、东北证券、华西证券、中原证券的一季度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下滑超过50%。其中红塔证券一季度投行收入规模最小,不足200万元,同比减少90.28%。

【2025-04-30】
申万宏源:4月29日获融资买入3204.53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4月29日获融资买入3204.5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2.72%,当前融资余额25.2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9%,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2932045257.0021240066.002527251570.002025-04-2815165178.0028103194.002516446379.002025-04-2521791032.0021127046.002529384395.002025-04-2413948010.0022120062.002528720409.002025-04-2343307746.0027765433.002536892461.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4月29日融券偿还3.10万股,融券卖出3.86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8.1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6%,融券余额418.54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29181034.00145390.004185356.002025-04-28219952.00381376.004176256.002025-04-25201450.0023700.004356060.002025-04-24250632.000.004160680.002025-04-230.00258108.003901764.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5.31亿元,较昨日上升0.4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29申万宏源10814291.002531436926.002025-04-28申万宏源-13117820.002520622635.002025-04-25申万宏源859366.002533740455.002025-04-24申万宏源-7913136.002532881089.002025-04-23申万宏源15266541.00254079422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30】
并购重组业务成大型券商收入主要增量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自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券商寻求收入新增量的主要路径之一。截至4月29日,已有42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年报。从42份年报对比来看,这一业务行业分化较大。
  并购重组业务收入通常体现在财务顾问业务中。数据显示,以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口径,上述42家券商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总额为44.42亿元。具体到各家券商,有17家实现正增长,增幅最高的券商同比增长75%;有25家则出现了下滑,最大降幅达79%。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该项业务增速较高。
  头部券商占据并购重组交易高地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通常涵盖企业并购重组、债务重组、资产整合、私募融资等各项专业服务。对于投行来说,开展并购重组业务的收入主要包含在财务顾问业务中。
  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42家券商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较2023年下降4.55%。整体而言,去年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前五名券商分别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其中,中金公司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为9.16亿元,稳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2.76%。中信证券这项业务收入为5.64亿元,同比增长2.51%。华泰、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券商该项业务净收入均在2亿元以上。
  在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实现正增长的其他券商中,第一创业同比增幅为75.76%,广发证券以52.56%的同比增速位居第二。东方证券、国信证券、浙商证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也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还囊括其他咨询服务的收入,因此其收入金额和增长情况仅能大致反映券商开展并购重组业务的情况。
  如果结合年报中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的分项目指标看,这42家披露了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的券商中,前三名依次是中金公司(4.18亿元)、中信证券(2.72亿元)、华泰证券(0.48亿元)。不少券商该项业务显示为空白。
  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行情正在进行,有望为券商整体业绩贡献更多增量。财信证券分析师刘文蓉认为,当前并购重组与2014至2015年的并购重组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较为相似,并购集中在中小市值公司及民营企业。新一轮并购重组主线是“聚焦主业”,高端制造、科技板块等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中小投行转向“精品化”求生
  整体上看,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榜单前10的券商,净收入总和为29.22亿元,占42家券商财务顾问净收入约七成,马太效应显著。另有25家券商去年该项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如财达证券、国都证券、华林证券、华安证券、东北证券等。2024年,已有9家券商该项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超过30%。
  “大型券商在财务顾问业务(尤其是并购重组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背后是资源、品牌、专业能力的综合作用。”深圳一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分析,“头部券商长期服务央国企及行业龙头,在央国企收购、跨境并购等复杂交易中经验较多,而且资源协同能力较强,能够提供‘投行+投资+研究’全链条服务。券商研究所对行业趋势的深度分析,可直接赋能并购标的筛选和估值谈判。”
  上述人士认为,未来,中小券商或应聚焦垂直领域或区域化交易。“中小券商并购重组可强化‘精品券商’定位,提供从标的筛选到交割整合的全流程深度服务,并联合银行、私募基金解决客户资金需求。”他表示。
  第一创业表示,一创投行将紧扣政策导向挖掘并购重组业务机会,持续关注优质资产,助力产业链整合。国金证券表示,公司发挥服务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行特色,紧跟并购重组市场复苏步伐,聚焦政策鼓励的产业并购领域。2025年,国金证券将持续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机会以及横向并购机会。

【2025-04-30】
券商“选股”清单揭晓:一季度新晋96只个股“前十大” 
【出处】证券日报

  券商作为具备投研优势的专业机构,其重仓股的动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密集披露,券商重仓股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记者梳理发现,有36家券商出现在224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其中,96只个股为券商新进持有,48只个股获券商增持。同时,券商纷纷披露最新“选股”思路及独到投资策略。
  共持有224只重仓股
  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记者发稿,截至一季度末,有22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36家券商的身影。券商重仓股持仓数量合计为40.99亿股,持仓市值合计为410.28亿元(以一季度末收盘价计算,下同)。
  在持仓变化方面,一季度券商的操作较为活跃,新进持有96只个股,增持48只个股,减持70只个股,反映出券商在一季度对市场行情波动的积极应对,通过及时调整持仓结构来优化投资组合。
  在上述224只个股中,有18只个股被2家及以上券商重仓持有。其中,藏格矿业、同心传动、川恒股份被3家券商重仓持有,古越龙山、佳都科技、苏泊尔等15只个股被2家券商重仓持有。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224只个股中,有26只属于硬件设备(行业,下同),有22只属于化工行业,有15只属于有色金属,属于机械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均有14只,有13只属于电气设备,有12只属于汽车与零配件。
  在一季度券商新进持有的96只个股中,邵阳液压、万祥科技、金道科技、同心传动均被2家券商新进持有。持股数量方面,中国石化被国信证券新进持有2.36亿股,持股数量居首。此外,宝丰能源被中信证券新进持有3127.54万股,森马服饰被国投证券新进持有3124.75万股。
  增持方面,一季度,券商合计增持48只个股,其中,川恒股份被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3家券商增持,内蒙华电、中矿资源均被2家券商增持。被单家券商增持股份数量最多的为内蒙华电,其被东方证券增持2346.83万股,富安娜、中南传媒分别被东吴证券增持1930.28万股和1630.37万股。
  减持方面,一季度,券商共对70只个股进行减持,其中,藏格矿业被3家券商减持,古越龙山、佳都科技、未名医药被2家券商减持。被减持股份数量最多的个股为伊之密,被国投证券减持727.6万股。
  对于券商重仓股的持仓变动,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的重仓股布局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二级市场的风险偏好。一季度,券商重仓股布局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化工、机械设备等板块,同时,在银行、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也有所布局,体现了券商对低估值防御板块和高成长赛道的看好。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参考券商重仓股行业偏好与个股选择逻辑,将券商重仓股布局作为筛选长期潜力板块的参考,但不能盲目跟风或‘抄作业’。”
  理性看待券商重仓股
  从券商持有重仓股的数量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位居第一的是中信证券,持有54只重仓股;其次是中信建投,持有25只重仓股;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均持有23只重仓股;国泰海通、申万宏源证券、广发证券持有重仓股的数量分别为20只、16只和11只。
  券商重仓股的布局情况与其自营业务紧密相关。近年来,券商的自营业务表现优异,成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证券行业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740.7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38.6%;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在主营业务中增幅居首。在此背景下,券商到底有何“选股高招”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多家券商披露了权益投资业务的最新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例如,中国银河持续完善多资产、多策略、均衡配置权益投资框架,强化中性和指数增强策略。国联民生权益投资业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以基本面研究为抓手,以精选成长股为矛,以红利价值股配置为盾,及时优化调整持仓组合。长城证券权益投资业务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构建金字塔式投资组合,个股投资侧重确定性、现金流、分红率,依托红利低波策略形成压舱石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同时捕捉技术创新、行业景气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参考券商重仓股布局之外,还应理智确定自身的选股逻辑。”张翠霞进一步表示,投资者在参考券商新进持有或增持个股的情况时,应关注机构对个股业绩或估值修复的预判,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尽量选择低价格、低估值、行业景气度高、自身成长性强的个股,警惕已处于高位、累计涨幅过高、溢价过高的个股。此外,券商的重仓股持仓基本以中长期配置为主,普通投资者要注意持仓周期的匹配性,依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动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利益受损。

【2025-04-30】
股东追踪|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申万宏源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近期申万宏源发布2025一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以下变化:1位股东增持。增持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增持6.54%至4.036亿股。机构或基金名称持有数量占流通股比例自持流通股份变动比例股份类型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5.96亿股26.34%不变流通A股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0.21亿股20.05%不变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5.04亿股10%不变流通A股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12.13亿股4.84%不变流通A股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1.25亿股4.49%不变流通A股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9.99亿股3.99%不变流通A股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352亿股2.54%不变流通A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4.036亿股1.61%6.54%流通A股新疆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901亿股1.56%不变流通A股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974亿股0.79%不变流通A股小科普:证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业务,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投资风格偏向稳定性和安全性,通常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国家队”角色,进行市场托底。汇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级别的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进行多元化的国内外投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稳健投资,注重价值和宏观经济趋势,对国有企业的持股较多。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战略储备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以保障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投资风格偏向稳健、长期,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平衡,倾向于获得稳定的长期回报。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金,支持半导体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投资风格偏向产业导向型,更关注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险资(保险资金):由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规模庞大且流动性要求高。投资风格偏向稳健、保守,偏好低风险、高稳定性的资产,如债券、优质蓝筹股和基础设施项目。信托(信托公司):提供信托服务,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和运用财产,为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提供桥梁。投资风格较为灵活,涵盖了房地产、股权、固定收益类产品等领域,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多样化。外资(外资机构):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代表,涵盖对冲基金、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风格偏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注重全球资产配置、行业龙头和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反应灵敏且策略多变。牛散:指的是指盈利能力非常好的散户,选股能力强,具有超强的股市洞察能力,牛散一般都能跑赢市场,并且获得不错的收益。牛散又名大户,散户中成功之后,就成了牛散。

【2025-04-29】
申万宏源:“22申证C1”于4月28日本息兑付及摘牌 
【出处】智通财经

  申万宏源(06806)发布公告,公司所属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发行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第一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30亿元,票面利率3.19%,期限3年,债券代码149904,债券简称22申证C1。
  本期债券兑付日为2025年4月28日,摘牌日为2025年4月28日,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已按照《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相关约定,完成本期债券本息兑付并予以摘牌。

【2025-04-29】
申万宏源: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2.47亿元,同比增长35.62% 
【出处】本站7x24快讯

  申万宏源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4.79亿元,同比下降3.54%。净利润22.47亿元,同比增长35.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增长42.50%。基本每股收益0.08元/股,同比增长33.33%。

【2025-04-29】
券商研究所人才争夺正酣外引内培“组合拳”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出处】证券日报

  从抢占分仓到生态重塑,券商研究业务正经历战略转型期。在行业竞争格局深度重构的当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已成为券商研究业务突破发展困局的关键变量。
  近一年来,券商分析师人数同比增长超15%,众多券商研究所积极采取外引内培的综合策略,不断优化研究团队结构,提升研究实力,致力于构建研究业务护城河。同时,各大券商也纷纷推出多样化举措,探索研究业务的转型路径,最新战略打法逐渐浮出水面。
  人才格局重塑
  明星分析师流动频繁
  从备受市场关注的分仓佣金情况来看,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券商共实现分仓佣金收入109.86亿元,同比下降34.74%。在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券商研究所正加快探索业务转型路径,并通过外引内培“组合拳”持续壮大研究团队阵容,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赋能研究业务发展。
  在外引方面,今年以来,证券行业明星分析师的流动现象愈发频繁,多位行业知名分析师选择转会。例如,4月15日,知名经济学家洪灝正式加盟华福证券,担任华福国际CEO兼首席全球资产配置官。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华福证券将“人才突围”确立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全力推进人才能力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研究体系与布局。
  3月份,原中信建投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果加盟东方财富证券,担任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随着社会各界的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需求与日俱增,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投资者对投资策略的需求会越来越深层化、多元化与系统化。东方财富证券策略研究团队将立足于基本面和量化,依托科技赋能,将深度研究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真正为投资者贡献价值。”
  国金证券同样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在短短一个月内迎来两位首席分析师。3月份,原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加入国金证券,任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宏观首席分析师;同月,原国投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固收首席分析师尹睿哲加入国金证券,担任首席资产配置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
  除了邀请外部人才加盟,内部自主培养也是券商研究所选拔领军人物的重要途径。在内培方面,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现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策略首席分析师的王胜将升任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去年12月份,天风证券研究所原副总经理唐海清升任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
  对于内培的优势,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申万宏源研究所本次内部提拔精兵强将,是结合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做出的选择。近年来,该所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力度,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库,各层级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也逐年下降,不仅显示出其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的成效,也为控股公司和自身的发展储备了强大的人才力量,夯实了团队可持续发展根基。
  分析师数量增势显著
  提升研究硬实力
  记者深入剖析行业人才流动情况发现,不仅明星分析师流动加剧,行业分析师从业人员总数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证券行业分析师从业人员数量为5606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62人,增幅为15.73%。
  目前,行业内有20家券商分析师人数超100人。中金公司以337位分析师的数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国泰海通拥有294位分析师,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中信建投的分析师人数分别为266人、170人和167人。
  与上年同期相比,有67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实现了增长,其中有25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增幅在30%以上。具体来看,一年来(2024年4月28日至2025年4月28日),除了因合并重组导致分析师人数大幅增加的国泰海通之外,分析师人数增加最多的券商为中信证券,增加了76人,增幅为40%;其次是华福证券,分析师人数增加47人,增幅达82.46%;浙商证券、东吴证券、中信建投、西部证券分析师增加人数均在30人以上。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券商在近一年时间内大力发展研究业务,实现了分析师人数的大幅增长。截至4月28日,东方财富证券、华源证券的分析师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6人、42人,增幅分别高达306.67%、700%。
  “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券商研究所推进业务转型、提升专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券商研究所需持续提升研究硬实力,做深做实在细分产业赛道的特色化研究,探索研究业务多元化服务模式,多维度发挥研究业务价值,才能在日渐加剧的行业竞争中打开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在研究业务布局方面,近期,不少券商披露了独到的发展战略。例如,东吴证券研究业务将深化“产业深耕+区域赋能”核心战略,持续提升研究能力,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研究覆盖面,巩固在长三角区域及新兴产业领域的特色化研究优势,提升在机构客户中的影响力,并加强研究所对公司各业务条线的支持。东方财富证券则将加快研究业务发展,广纳优秀人才,依托科技赋能,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积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助力。
  面对分仓佣金规模下滑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和经营压力,国金证券研究所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推进“构建数字化体系,赋能立体式研究”战略,同时积极拓展保险、私募、银行等客户;不断优化“国金证券研究服务”线上平台,提升对私募客户和高净值客户服务的覆盖效率。

【2025-04-28】
申万宏源: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站04月28日讯,有投资者向申万宏源提问, 董秘: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证券经营机构座谈会后,贵司有什么实质性行动和措施,可否动用一切力量,比如,回购股份注销。来实现中央的目标。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及监管机构号召,切实履行证券公司职责使命,持续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如有股份回购相关事项,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感谢您的关注!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互动平台查看更多

【2025-04-28】
监管严打“绕标套现” 光大、银河等近10家券商触及两融业务“三大雷区”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两融业务迎来严监管。
  近日,广西证监局对光大证券南宁金浦路证券营业部出具了警示函,起因是该营业部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其中包括“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此前,因为对“绕标套现”管控力度不足,银河证券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这并非个例。自2024年以来,针对券商两融业务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包括上述光大证券营业部、银河证券在内,近10家券商陆续被查出存在违规行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券商年报发现,在券商开展两融业务时,除了违规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违规协助客户开通两融账户、未能妥善管理客户交易行为也是常见的“痛点”。
  为此,中证协发布《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帮助券商解决操作难点;券商也希望通过修订合同约定来加强对客户行为的管理。今年以来,银河证券、长江证券等陆续修订了融资融券业务合同。
  三大“雷区”
  具体来看,券商开展两融业务过程中,容易触碰三大“雷区”:
  第一,违规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
  所谓“绕标套现”是指,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借入或套取资金买入非标的证券,或将借入资金转出信用账户等实现非正常交易行为的目的。
  根据《关于对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金浦路证券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该营业部存在向客户介绍人支付报酬,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客户回访不规范、不到位等违规行为。
  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项已明确,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不得“为客户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规避信息披露义务及其他不正当交易活动提供便利”。
  在此之前,中国银河也出现过类似的违规行为。
  据中国银河2024年年报披露,2025年1月17日,其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北京证监局认为,中国银河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绕标套现管控措施力度不足,构成为客户进行不正当交易活动提供便利;二是作为实际出资人参与“定增 + 融券”套利,构成变相违规减持不当交易行为。
  对此,中国银河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对监管函件中指出的问题,已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禁 止融资融券业务绕标套现的相关管理要求,并停止开展“定增+融券”套利业务,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违规协助客户开通两融账户。
  例如,2024年8月,甘肃证监局查出,申万宏源西部证券兰州西津西路营业部向客户提供开通融资融券的知识测试答案;同年6月,山东证监局查出,中泰证券个别员工存在通过个人微信向客户发送融资融券业务资质评估问卷答案的行为。
  2024年1月,山东证监局查出,国泰君安济南胜利大街证券营业部个别员工存在向客户提供风险测评重点问题答案和融资融券业务知识测试答案的情形。国泰君安称,针对上述问题,公司已采取下列整改措施:一是对相关主体落实责任追究。二是开展专项自查,全面排查山东分公司辖区内类似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整改闭环。三是夯实人员培训,并组织专项考试等。四是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客户沟通和服务工作。
  第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妥善管理客户交易行为。
  比如,2024年7月,宁波证监局查出,南京证券宁波锦寓路证券营业部营销人员办理客户融资融券业务佣金设置,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同年4月,华泰证券被查出: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中,对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不到位。
  券商修改合同“补漏”
  记者注意到,为了防范客户“绕标套现”,部分券商试图通过强制性合同约定来规范客户行为。
  4月24日,长江证券公告称,鉴于融资融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发生变化,以及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发展需要,为保护融资融券投资者权益,公司修订了《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将于2025年5月6日起正式实施。
  在合同中,长江证券要求客户作出保证,合法合规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相关条款包括:甲方(客户)承诺在乙方(长江证券)理性合规地开展融资融券交易,不通过融资融券交易套取资金,以实现购买非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或融资转出信用账户等刻意规避监管要求、扰乱交易机制的非正常交易行为,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风险和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甲方承诺不存在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以及其他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的情形。
  此外,3月19日,中国银河公告称,公司拟对《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融券合同》(含《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新增了一条内容:投资者在《融资融券合同》有效期内,不可进行绕标套现操作,不可进行以绕标套现为目的的融资融券交易,否则投资者信用账户可能被采取下调授信额度、限制交易、限制担保物划转、限制合约展期、强制平仓等措施,由此造成的损失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券商修改两融业务合同的背景是,在严查违规行为的同时,监管进一步完善了两融业务规则。
  2024年12月31日,中证协正式发布《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以下简称“示范实践”)。
  监管方面明确,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时,在处理客户关联人识别与核查、异常交易管控、防范“绕标套现”交易识别管理、客户融券和证券出借行为管理等操作重点、难点,可以参照适用《示范实践》。
  其中,关于防范客户“绕标套现”交易管理,《示范实践》从制度、合同、员工、系统设置四个方面整理了证券公司可采取的前端管控措施;同时,提供了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绕标套现”行为风险账户进行监控的方法,以及“绕标套现”实质发生后,公司可采取的分层压降举措。

【2025-04-28】
申万宏源:4月25日获融资买入2179.1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8.66%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4月25日获融资买入2179.1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8.66%,当前融资余额25.2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7%,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2521791032.0021127046.002529384395.002025-04-2413948010.0022120062.002528720409.002025-04-2343307746.0027765433.002536892461.002025-04-2217248128.0020714361.002521350148.002025-04-2126597824.0015972356.002524816381.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4月25日融券偿还5000股,融券卖出4.25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0.1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7%,融券余额435.61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25201450.0023700.004356060.002025-04-24250632.000.004160680.002025-04-230.00258108.003901764.002025-04-22124872.0028380.004177536.002025-04-214730.0035948.004081044.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5.34亿元,较昨日上升0.03%,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25申万宏源859366.002533740455.002025-04-24申万宏源-7913136.002532881089.002025-04-23申万宏源15266541.002540794225.002025-04-22申万宏源-3369741.002525527684.002025-04-21申万宏源10594250.00252889742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28】
券商披露互换便利业务进展 将平衡功能与效益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出处】证券时报

  互换便利工具于去年下半年推出,不少券商获得参与互换便利的业务资格。哪些券商实际开展了该项业务及进展如何备受市场关注,部分券商在2024年年报中进行了相关介绍。有券商表示,公司通过互换便利获得的资金用于持仓股票和股票ETF,将会平衡好互换便利资金的功能性与效益性。
  去年10月,央行宣布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通过互换便利操作,非银机构可将手中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置换为国债、央票,以便在市场上进行回购或卖出融资。且运用互换便利获取的资金仅可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申万宏源介绍,公司作为首批获得互换便利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整体参与进度属于同业前列。公司发挥了做市商专业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流动性支持,公司在北交所做市业务中创市场先例,为首家通过互换便利账户开展北交所做市业务。
  东方证券称,稳妥使用互换便利资金,高效筛选合适的A股标的,公司还响应政策号召,完成互换便利项下首笔国债换入交易以及国债质押式回购交易,成为首批落地该项创新业务的券商。
  中国银河表示,公司积极参与互换便利操作,有效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和压舱石作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有的券商还在年报中披露了与互换便利有关的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其中,国信证券年报显示,公司通过互换便利取得的债券为卖出回购业务而设定质押的期末公允价值,为29.44亿元;2024年末,浙商证券变现有限制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金额为5.21亿元,系互换便利业务的质押及持有产品处于限售期;东方证券在年报中披露,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同比增加16.55%,主要是债券卖出回购和互换便利借入资金规模增加。
  在年报中,券商还表示,将平衡互换便利资金的功能性与效益性。财通证券称,公司使用互换便利获得的资金持仓股票和股票ETF,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力争通过资金运作提高综合收益,强化投资研究及风险控制,平衡好互换便利资金的功能性与效益性,并加强互换便利与其他自营资金的统筹,通过统筹运作降低互换便利以及自营资金收益的波动性。未来,公司将持续用好政策资金,加强“投行+投资+投研”联动,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企业估值提升。
  东吴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将稳步开展做市业务,助力活跃资本市场,积极利用互换便利工具,借助综合资金成本降低优势,扩大投资范围。
  国信证券则表示,将继续加强非方向性投资策略的探索,同时也将结合互换便利和其他权益工具,适度扩大方向性投资敞口,兼顾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弹性。

【2025-04-27】
券业“黄埔军校”换帅!王胜执掌申万宏源研究 
【出处】券商中国【作者】孙翔峰

  被称为业内“黄埔军校”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迎来新掌舵人。
  券商中国记者4月27日获悉,王胜将升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所长,接替周海晨,成为申万宏源研究最新的掌舵人。
  王胜执掌申万宏源研究
  王胜2011年加入申万宏源研究,至今已经14年,目前还担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董事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站长、申万宏源资管董事。
  2024年9月23日,申万宏源证券召开干部任职宣布会,涉及研究所、承销保荐公司等领导岗位调整。郑治国不再担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转任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海晨兼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事实上,市场普遍认为,作为申万宏源执委的周海晨兼任研究所所长只是过渡之举,申万宏源研究很快就将迎来新的掌舵人,王胜便是最热门候选人之一。此次尘埃落定,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王胜在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申万研究人,王胜在研究所也历经了从应届毕业生、优秀分析师到研究所总经理的磨练和转变,他14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包含建筑、策略等多领域,是业内极少数同时获得行业和总量最佳的分析师。
  王胜当下一直坚定看多中国资产。在去年底做出的2025年度展望中,王胜表示,当前仍是牛市“起手式”,分为两波行情。2024年底是第一波行情,以“9·24”政策拐点,风险偏好提升为起点;以市场主要矛盾切换为国内外政策相对力量为终点,2025 年开年可能只是震荡市。
  王胜在当时的预测中指出,第二波行情最晚2025年下半年启动,反映2026年A股盈利能力拐头向上可见度提升,这可能是真正的大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2025年中前后,市场可能震荡加剧,财政发力需要看执行和效果。若市场出现了调整,交易性资金集中减仓放大波动,后续监管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第二波行情提前启动的条件,可能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牛市级别乐观预期发酵。
  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王胜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我们正站在20年未见的大牛市前夜。”
  王胜分析了市场预期改善的基本面因素。一是渐进式地产政策已经逐步体现出了效果。部分区域房价已经回到了中央首次提出 “房住不炒” 的2016年的水平。从金融学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不需要用政策继续刺激房价上涨,只要做到让房价下跌速度趋缓,市场的风险偏好就会回升。
  其次,渐进式的财政政策最终也会有累积的效果。如果加上政府专项债、土地财政的补贴,广义的财政赤字率已经达到近年来的高位,这也会支撑未来经济向上。
  第三点是2024年年中以来提出的 “反内卷”,以光伏产业为例,在供给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最终摸索出一条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而实现经济在供需平衡上的变化,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申万宏源研究管理团队“更新”
  作为业内“黄埔军校”,申万宏源研究最近几年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管理团队更新,大量“80后”登上管理岗位。
  2023年12月,“80后”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洋作为总经理助理加入班子队伍。2024年7月,迎来80后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赵伟。
  2024年12月,85后新财富轻工造纸“白金分析师”屠亦婷升任总经理助理,进一步强化了年轻化趋势。
  申万宏源研究通过逐步提速和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力度,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库,各层级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也逐年下降,不仅显示出申万宏源研究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的成效,也为控股公司和自身持续发展储备了强大的年轻力量。
  申万宏源研究这几年也在转型之中。自2019年起,申万宏源研究就启动内部转型布局,以“研究搭台,联合展业”为基础,从单一佣金收入向佣金、咨询服务及综合收入共同发展的模式转变,重塑自身专业价值和业务模式;包括特设产品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等架构,扩大了研究覆盖和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申万宏源2024年年报中也指出,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投研+政研+产研”研究体系,以专业能力与差异化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对内积极协同支持公司各业务条线发展,对外保持决策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申万宏源证券获得的佣金分仓收入为2.94亿元,佣金席位占比为2.68%。

【2025-04-27】
申万宏源研究所将迎新总经理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4月27日,上证报记者获悉,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王胜将升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总经理。此前,总经理一职由申万宏源证券执委会成员、研究所董事长周海晨兼任。
  本次职务变动前,王胜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申万研究人,王胜在研究所历经了从应届毕业生、优秀分析师到研究所总经理的磨炼和转变。他14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包含建筑、策略等多领域,是业内极少数同时获得行业和总量最佳的分析师。
  本次内部提拔“精兵强将”,是申万宏源研究所结合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而做出的选择,此次提任将进一步充实申万宏源研究所领导力量,也将持续加强申万宏源研究所研究战略布局,推动服务国家战略提质增效,全面赋能研究所“投资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
  申万宏源研究所高管年轻化提速
  近年来,申万宏源研究所在证券公司的引领下,积极实施干部年轻化战略。2023年12月,80后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洋作为总经理助理加入班子队伍。2024年7月,迎来80后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赵伟。2024年12月,85后新财富轻工造纸“白金分析师”屠亦婷升任总经理助理,进一步强化了年轻化趋势,夯实团队可持续发展根基,传承研究所“百年团队”行稳致远的企业文化。
  此外,申万宏源研究所通过逐步提速和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力度,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库,各层级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也逐年下降。
  在人才领域的持续投入和耕耘,确保了申万宏源研究所的传承,领导班子中生代“顶流”也将继续扛起研究领域“黄埔军校”的大旗。自2019年起,申万宏源研究所启动内部转型布局,包括以“研究搭台,联合展业”为模式,从单一佣金收入向佣金、咨询服务及综合收入共同发展的模式转变,重塑自身专业价值和业务模式;包括特设产品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等架构,扩大了研究覆盖和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申万宏源研究所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虽仍以分仓佣金为主,但其他证券投资咨询收入及内部业务协同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近年来申万宏源研究所加快推进转型,高度重视研究体系迭代更新,根据不同类客户的研究需求,形成“投研+产研+政研”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扩大研究服务覆盖面。在“投研+产研+政研”一体化的体系下,目前申万宏源研究所增加专业化、体系化的研究服务供给,已经实现对机构客户、产业客户、政府客户的全方面服务,并协助控股公司服务好个人客户。
  新所长频现搅动行业风云
  今年以来,卖方研究领域迎来一轮人事变动高潮,多位资深人士出任新职,为行业格局带来新气象。从老牌券商到新兴势力,研究所新所长的不断涌现,背后是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与新方向。
  今年4月,两位卖方研究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迎来职场新变化。黄燕铭正式告别国泰海通证券,下一站拟赴东方证券研究所。路颖则回归研究所,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今年3月,华金证券正式聘任资深产业专家杨烨辉担任公司研究所所长。原申港证券研究所所长曹旭特入职湘财证券,任研究所所长。
  今年2月,华金证券研究所原所长孙远峰入职太平洋证券,就任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院执行院长。财通证券研究所也迎来新所长——原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副所长、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孙彬彬。他正式加盟财通证券研究所,担任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1月,方正证券研究所原联席所长郑震湘重回国盛证券,担任联席所长。业内首个荣获白金分析师殊荣的赵金厚,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以顾问的身份重出“江湖”,加盟了爱建证券研究所,这也让爱建证券罕见获得了关注。
  对于卖方研究行业而言,新所长的加入不仅带来团队和业务的调整,也将推动行业竞争格局重塑。他们如何带领团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投资者提供更具价值的研究服务,值得关注。

【2025-04-27】
申万宏源研究所人事调整:王胜将升任所长,原所长周海晨仍掌帅印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又有券商研究所所长将发生变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现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将被内部提拔为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
  另据了解,申万宏源研究所原所长、现任申万宏源证券执委周海晨目前仍然是研究所的“一把手”。
  在公募降费引发的新一轮“洗牌”背景下,今年前4个月已有多家券商研究所“换将”,折射出行业谋求变革的基本态势。
  申万宏源研究所将迎来新所长
  据记者了解,现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王胜,将升任为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本次岗位调整属于内部提拔。从履历上来看,王胜此前曾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值得一提的是,从应届毕业生开始,王胜的分析师生涯一直在申万宏源研究所度过,先后从事行业和策略研究。
  不过在此次人士调整后,申万宏源研究所的实际“一把手”仍然是原所长周海晨。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周海晨目前仍然是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申万宏源证券执委会委员,并分管研究所。
  申万宏源某内部人士称,“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具体分工,但预计周海晨应该会继续往上走,王胜也会在研究所承担更多责任。”
  过去多年以来,王胜常以策略分析师的身份在业内亮相,并不时公开发表市场观点。近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预计接下来一两个季度仍会有波动,因为海外关税政策的影响还会在;此外,前期市场已经上涨了不少,需要一定休整时间。而后市仍然可以乐观以对,“我们正站在20年未见大牛市的前夜”。
  “过去十年,A股表现得一般,利率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年化收益率达到4.7%,而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只有1.1%,即使加上分红,也只有3.3%,这是违背常识的。因为一般来说股票作为一种成长性更好、风险更大的资产,收益应该比债更高。所以我认为A股收益率要补上,终究会有一个均值回归过程。”王胜这样表示。
  公募费改之下,研究所所长频繁更换
  今年以来,各家券商研究所更换所长的频率显得比以往更频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国泰海通、太平洋证券、华金证券、湘财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都迎来了新任所长。近期,业内还有消息称,原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或将加盟东方证券,执掌研究所。
  尽管上述研究所人事调整的目的不尽相同,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在公募降费引发的新一轮“洗牌”背景下,当前行业对于变革的追求。
  作为一家设立已有33年的老牌券商研究所,近年来申万宏源研究所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从分仓佣金排名来看,申万宏源研究所遇到了不少来自同行的挑战。
  目前,随着外部分仓佣金“蛋糕”大幅缩水,内部转型是不少券商研究所正在进行的。在一年多之前的一次采访中,王胜曾向记者表示,申万宏源研究所早在10年前就开始为可能出现的佣金政策改革着手准备。
  据了解,自2019年起,申万宏源研究所启动内部转型布局,从单一佣金收入向佣金、咨询服务及综合收入共同发展的模式转变。目前,申万宏源研究所收入虽仍以分仓佣金为主,但其他证券投资咨询收入及内部业务协同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另外,在研究所最倚重的人力资源建设上,以往申万宏源研究所在人才选用上,通常以内部培养为主,不过近年来也开始效仿同行从外部引援。去年,从国金证券引进宏观研究团队,就是申万宏源研究所此前为数不多的大手笔。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提拔新任所长之前,申万宏源研究所内部还进行了多次调整,呈现出干部年轻化的趋势。2023年12月,80后计算机首席刘洋升任总经理助理;2024年7月,迎来80后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赵伟;2024年12月,85后轻工造纸首席屠亦婷升任总经理助理。

【2025-04-25】
行业周报|证券指数涨0.82%, 跑赢上证指数0.26% 
【出处】本站iNews【作者】周报君

  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4月21日-2025年4月25日,上证指数涨0.56%,报3295.06点。创业板指涨1.74%,报1947.19点。深证成指涨1.38%,报9917.06点。证券指数涨0.82%,跑赢上证指数0.26%。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国信证券、东北证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湘财股份。
  本周机构观点:
  **中国银河本周观点**:
  行情复盘:本周(4.14-4.18)证券板块略微回调,单周上涨0.07%,跑输沪深300指数0.52个百分点;从板块比较来看,证券板块跑输21个一级行业,整体表现偏弱。个股方面,本周A股大部分上市券商实现上涨,平均涨幅0.96%。其中涨幅较大的有天风证券(4.64%)、华安证券(2.46%)、东吴证券(1.33%)、东方证券(1.33%)和国信证券(1.31%)。
  本周A股日均成交1.11万亿,两融余额延续下降态势本周(4.14-4.18)A股平均成交额为1.11万亿元,环比下降31.23%,相较年初下降21.37%。在换手率方面,本周A股平均换手率为3.44%,环比增加0.17pct。在两融余额方面,本周A股平均两融余额为1.81万亿元,环比下降0.41%,相较年初下降2.76%;其中融资余额1.81万亿元,融券余额为113.13亿元。
  本周A股迎来3家上市公司,市场股权募资金额超130亿元本周(4.14-4.18)A股市场实现股权融资近133.76亿元。IPO方面,A股市场共3家企业上市:信凯科技(001335.SZ)登录主板,募资规模2.99亿元;肯特催化(603120.SH)登录主板,募资规模3.39亿元;宏工科技(301662.SZ)登录创业板,募资规模6.32亿元。再融资方面,东方电气(600875.SH)、中钨高新(000657.SZ)、安瑞科(300286.SZ)、星云股份(300648.SZ)和迪哲医药(688192.SH)完成定向增发,分别募资41.23亿元、18亿元、8亿元、6.37亿元和17.96亿元;太阳能(000591.SZ)发行可转债(127108.SZ),募资29.5亿元。
  本周41只新基金发行,以指数基金为主本周(4.14-4.18)市场共计34只新基金发行,其中股票类基金28只,债券类基金4只,混合基金2只。股票型基金全部为指数型基金,其中24只被动指数型基金,4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中,2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1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1只短期纯债型基金。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家“稳增长、稳股市”、“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目标仍将持续定调板块未来走向,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投资者信心重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证券板块景气度上行,中长期资金扩容预期进一步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截至2025年4月18日,证券板块PB估值1.33x,处于2010以来19.6%分位,仍然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板块配置正当时。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的风险;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
  **广发证券本周观点**:
  国际巨头的优势之源:安联资管与贝莱德样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布局时间较长,品牌效应突出、渠道认可度高。八十年代以来,国际资管巨头以本地注册、境外注册+证监会认可两种模式布局香港,经过四十余年积淀,目前分销渠道优势明显。(2)在产品创设和投研体系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例如安联资管主动管理型固收产品业绩突出,贝莱德被动型产品费率优势明显。(3)充分利用全球资产配置和跨境募资的优势。国际资管巨头具有全球投研团队,擅长匹配专业团队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本土机构的立足之策:指数业务赋能的香港最大ETF管理人恒生投资。恒生投资通过同集团的指数业务赋能,创设了一批成功的ETF和指数基金产品,并抓住机遇接管盈富基金,成为香港最大的ETF管理人。恒生投资重视跨境投资机制,参与ETF互联互通、ETF互挂、基金互认,三只ETF通产品均位列南向通前十大持仓。凭借丰富的财富管理经验及服务方案,以及与内地业务联系紧密等竞争优势,恒生银行积极开拓跨境理财通业务,为恒生投资的产品销售创造了一定便利。
  中资机构的破局之道:南方东英与中银保诚样本。南方东英政策嗅觉敏锐、创新能力突出:聚焦不太依赖分销渠道的ETP,利用母公司发行QDII基金的经验,积极把握跨境机遇,成为香港RQFIIETF龙头之一;快速响应香港政策调整,形成在杠杆与反向产品领域的领先优势;以香港为大本营,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实现进一步国际化。中银保诚依托母公司渠道优势,聚焦主动型零售基金和退休基金:与中银香港和南洋商业银行合作,建立全面的产品体系;产品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价值投资特征突出;发力退休基金,为旗下的主动型零售基金引流。
  启示:(1)全球化资产配置,发挥跨境募资优势。贝莱德和安联资管通过多市场销售的UCITS基金和全球化投研团队,帮助香港机构和零售投资者配置全球资产。(2)深耕本地市场,重视中港跨境机制。恒生投资聚焦港股被动型产品,通过QFII、RQFII、ETF互挂及ETF通等机制,积极布局内地市场并丰富产品类型。(3)结合自身特色,聚焦优势赛道。南方东英具备丰富跨境产品经验,靠RQFIIETF起家,抢滩杠杆及反向产品;中银保诚有分销渠道优势,以主动管理型为重心。
  风险提示。香港资管行业发展经验的适用性;经济、政治、监管政策导致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外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可能难以被复制等。
  行业新闻摘要:
  1:中证协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今年重点围绕绿色证券标准制订开展工作。
  2:知名歌手旗下私募被监管“点名”,多地启动私募专项检查。
  3:券商掀起一季度业绩浪,多见50%上下高增速。
  4:私募机构迎专项检查,合规发展是生命线。
  5:金融圈上岸,证监会拟录名单,清北俯拾即是,头部公募、券商、四大成标配。
  6:推动资本市场女性领导力提升,中上协成立女董事专业委员会。
  7:券商年报密集披露,中小券商业绩亮眼。
  8:发展科创领域私募债,支持科技创新。
  9:私募业将迎史上最严检查季。
  10:市场波动起伏,如何寻觅稳健投资机会。
  龙头公司动态:
  1、中信证券:1)卖方研究竞争加剧 又有券商分析师转任上市公司董秘。2)“绕标套现”遭精准打击:中信、银河接连被指违规,光大证券营业部也踩红线。3)头部券商一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国泰海通净利预计破百亿赶超中信证券。
  2、东方财富:1)卖方研究竞争加剧 又有券商分析师转任上市公司董秘。
  3、国泰海通:1)卖方研究竞争加剧 又有券商分析师转任上市公司董秘。2)资深保代集中变更 国泰海通业务整合能力待考。3)黄燕铭,正式告别国泰海通。4)国泰君安4月18日斥资1684.35万元回购A股100万股。5)头部券商一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国泰海通净利预计破百亿赶超中信证券。
  4、中信建投:1)卖方研究竞争加剧 又有券商分析师转任上市公司董秘。2)中信建投证券完成发行14亿元永续次级债券。3)头部券商一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国泰海通净利预计破百亿赶超中信证券。
  5、中国银河:1)“绕标套现”遭精准打击:中信、银河接连被指违规,光大证券营业部也踩红线。2)头部券商一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国泰海通净利预计破百亿赶超中信证券。
  行业涨跌幅: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4-08-0.81%1.58%2025-04-090.52%1.31%2025-04-100.29%1.16%2025-04-11-0.45%0.45%2025-04-14-0.41%0.76%2025-04-15-0.58%0.15%2025-04-16-0.68%0.26%2025-04-17-0.20%0.13%2025-04-180.91%-0.11%2025-04-210.13%0.45%2025-04-22-0.29%0.25%2025-04-230.15%-0.10%2025-04-24-0.64%0.03%2025-04-250.92%-0.07%
  行业指数估值:日期市盈率2024-12-3157.732023-12-2959.68
  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中信证券0.20%-6.74%44.29%东方财富1.07%-9.49%68.43%国泰海通2.20%-1.83%34.45%中信建投0.94%-1.00%12.53%中国银河-0.37%-4.29%47.44%招商证券-1.46%-6.52%20.35%华泰证券2.23%-9.98%26.08%中金公司-0.45%-3.31%9.13%申万宏源0.21%-5.39%5.17%广发证券1.31%-2.02%24.12%国信证券5.85%2.79%26.99%东方证券0.22%-5.37%17.94%光大证券-0.31%-5.14%6.98%方正证券0.27%-6.07%-7.35%首创证券0.20%-9.41%1.61%国联民生1.06%-12.05%-7.35%兴业证券0.51%-1.68%10.36%浙商证券-0.09%-10.08%8.59%信达证券0.81%-10.81%4.64%中泰证券0.00%-5.12%-1.93%

【2025-04-25】
海诺尔三次冲刺IPO未果收罚单,保荐机构申万宏源遭警示 
【出处】南方都市报

  近日,深交所一连开出3张罚单,事涉拟IPO企业海诺尔的多项违规情形。除发行人海诺尔被罚外,保荐机构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保代、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也均收到深交所的罚单。
  根据深交所披露,据深交所现场督导发现,海诺尔存在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因此,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骆毅力,财务负责人牟雪飞,未能诚实守信,与发行人一同被采取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同时,董事长骆毅力还被要求到深交所接受约谈。
  海诺尔三次申报IPO均“带病”
  值得注意的是,海诺尔曾三次冲刺主板IPO上市,但均因“带病”被罚而告吹。公开资料显示,海诺尔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领域固废处置的专业化股份制公司,具有三十多年发展历程,海诺尔主要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务,采用 BOT、TOT、BOO 等特许经营方式,为国内中小城市量身定制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综合解决方案。
  2012年4月10日,海诺尔开启了首度申报IPO进程,但被创业板发审委2012年第24次会议否决。彼时,发审委关注到,海诺尔存在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处罚、部分项目超试生产期限运营且未取得环保验收许可文件、相关资质证书过期等问题,认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合理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
  2019年6月28日,海诺尔再次开启IPO申报,在此次申报稿中,海诺尔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对于环保措施的改进。但仅3个月后,海诺尔于当年9月就撤回了申报材料,12月,证券监管机构对海诺尔进行了现场检查。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告对海诺尔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指出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运营管理相关技术服务费会计处理不规范、未如实披露受限货币资金等问题。
  一年多后的2020年12月,海诺尔第三次冲刺IPO,在经历3轮问询后,于2021年11月成功过会。但创业板上市委同时也关注到了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问题,包括2020年12月和2021年7月,海诺尔的两个施工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就这样,过会近3年后,海诺尔的IPO申报仍卡在审核注册阶段,最终在2024年7月23日,因海诺尔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而就在此次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的9个月后,海诺尔再次收到来自深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
  未充分审慎核查,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多次被警示
  发行人海诺尔被罚的同时,其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也被深交所出具了警示函。
  根据深交所披露,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2名签字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相关核查工作不到位,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深交所决定对信永中和、廖继平、夏翠琼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同时,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此外,还存在核查底稿归集不完整、核查证据材料获取不充分等问题。深交所决定对申万宏源、秦明正、王鹏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因在保荐工作中履职不力,保荐机构申万宏源承销保荐近期已多次收到监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申万宏源在保荐业务上共受到7次监管处罚。
  2025年3月28日,上交所公告表示,决定对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及吴杏辉、雷晨予以纪律处分。经查明,保荐人在国宏工具系统(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
  2024年12月,西藏证监局发布公告表示,申万宏源作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超毅世纪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办券商,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履行审慎核查义务,未能发现超毅网络虚增虚减营业收入等情形,对申万宏源承销保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此外,2024年,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相关人员去年还分别被新疆证监局、中国证监会、宁波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涉及事由包括“对发行人个别供应商、客户履行走访等尽职调查程序不充分”“未能严格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督促从业人员勤勉尽责”“未能勤勉尽责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等。
  申万宏源保荐业务接连被处罚,其背后是监管部门对IPO“申报即担责”的多次强调。证监会表态,对于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行人,即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坚持一查到底,严惩欺诈发行,坚决阻断发行上市“带病闯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2025-04-25】
申万宏源:4月24日获融资买入1394.8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3.97%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4月24日获融资买入1394.80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3.97%,当前融资余额25.2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8%,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2413948010.0022120062.002528720409.002025-04-2343307746.0027765433.002536892461.002025-04-2217248128.0020714361.002521350148.002025-04-2126597824.0015972356.002524816381.002025-04-1817160854.0024300679.002514190913.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4月24日融券偿还0股,融券卖出5.3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5.06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4%,融券余额416.07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24250632.000.004160680.002025-04-230.00258108.003901764.002025-04-22124872.0028380.004177536.002025-04-214730.0035948.004081044.002025-04-18199606.0099803.004112262.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5.33亿元,较昨日下滑0.31%,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24申万宏源-7913136.002532881089.002025-04-23申万宏源15266541.002540794225.002025-04-22申万宏源-3369741.002525527684.002025-04-21申万宏源10594250.002528897425.002025-04-18申万宏源-7006090.00251830317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24】
申万宏源:“22申宏04”将于4月28日付息 
【出处】智通财经

  申万宏源(06806)发布公告,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品种二)(债券简称:22申宏04,债券代码:149899)将于2025年4月28日支付自2024年4月26日至2025年4月25日期间的利息3.45元(含税)/张。

【2025-04-24】
机构评级|中信证券给予申万宏源“持有”评级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4月24日,中信证券发布关于申万宏源的评级研报。中信证券给予申万宏源“持有”评级,目标价不超过5元。其预测申万宏源2025年净利润为55.67亿元。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家机构发布了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平均目标价5.00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均值为55.6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84%。其中,评级方面,1家机构认为“持有”。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报告日期研究机构研究员预测方向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2025-04-24中信证券田良持有5567160000.00005.0000更多业绩预测内容点击查看(数据来源:本站iFinD) 

【2025-04-24】
上市券商业绩增长仍具备较强确定性 
【出处】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文颐

  随着“国九条”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上市券商业务收入有望逐步修复。整体来看,当前市场热度下券商业绩增速有望保持高位,仍具备较强确定性,2025年一季度券商业绩有望延续2024年四季度的良好表现保持较快增速。
  自2024年9月末至今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当前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股基成交额同比高增,两融余额继续增长。2025年股市延续震荡回升格局,债券收益率先升后降,券商自营投资收益率具备韧性。随着“国九条”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IPO与再融资规模有望延续修复趋势,投行业务收入也有望逐步修复。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热度下券商业绩增速有望保持高位,券商业绩仍然具备较强确定性,2025年一季度券商业绩有望延续2024年四季度的良好表现保持较快增速。
  截至4月14日,已有24家上市券商披露2024年年报,根据统计,2024年四季度单季,上市券商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8%、94%,预计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整体营收同比增速有望达到31%,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32%。
  市场回暖业务增速修复
  分业务来看,在自营业务方面,2025年一季度股市偏强而债市震荡,券商自营投资收益率或环比回落。从2024年三季度末至2024年年末,沪深300指数从4018点小幅回落至3935点,累计下降2.1%。而2024年末至2025年3月31日,沪深300指数进一步回落至3887点,累计下降1.2%,整体转为结构性行情。
  从2024年四季度末到2025年一季度末,中证综合债净价指数累计变动幅度分别为2.7%、-0.7%。从收益率来看,短端利率明显回升,中长端利率也有所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回升至1.8%左右。考虑到券商自营持仓整体以固收为主,2025年一季度自营投资收益率或较前一季度环比回落。假设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自营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2.5%,大致保持在高于2023年四季度但低于2024年二季度至三季度的水平。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44家上市券商金融投资规模达到6.275.7%。尽管近年来在聚焦主业与集约化发展导向下,券商净资产与自营杠杆增速有所放缓,但在行业整体业绩企稳叠加市场热度回暖的背景下,未来金融投资增速有望保持稳定,假设金融投资季度环比增速保持在1.4%左右(近1年环比增速均值),综合来看,预计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自营投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35%。
  在经纪业务方面,2025年一季度经纪收入或保持高位。从成交额来看,“924”行情下市场交投热度显著回升,2024年四季度沪深两市当季股基成交总额为126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23%。2025年年初至3月末,随着相关概念及主题投资热度走高,带动资本市场交投热度保持活跃状态,前三季度沪深两市股基成交总额约为10068%,单季增速仍保持在2020年四季度至今的高位。
  2025年一季度股基成交额环比小幅回落,经纪收入有望延续同比高增状态。在佣金率方面,2024年公募基金降费逐步落地,2021年一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上市券商经纪佣金率(经纪收入/沪深两市股基成交额)从0.0535%下行至0.0404%,每年约下行0.004基点,佣金降费趋势仍然延续。假设短期内经纪费率仍延续历史下行趋势,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平均佣金率分别为0.0396%、0.0387%,后续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叠加财富管理转型提速,有望在中长期缓解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压力。综合来看,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为107%、70%。
  在资管业务方面,市场回暖有望推动资产管理规模企稳。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3%,管理规模较2024二季度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主要是2024年上半年市场热度回落,叠加下半年行情以个人资金入市为主。
  从主要分项来看,集合资管计划与私募业务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25年年初以来,权益市场延续企稳回升趋势,主动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稳步提升。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证券公司存续集合资管、单一资管、私募子公司规模分别为2.87万亿元、2.58万亿元、6430亿元,资管规模合计6.12%。
  在费率方面,前期部分券商大集合产品费率调降,叠加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稳步落地,预计资管费率有望保持稳定,假设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平均费率接近最近1年均值水平(0.72%)。券商资管业务整体收入有望延续企稳节奏,预计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资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4%。
  在信用业务方面,融资余额增速或持续提升。股市企稳叠加经济回暖,市场情绪修复带动全市场融资余额持续恢复。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全市场两融余额为1.86。随着市场情绪转向乐观,截至2025年3月31日,两融余额进一步增加至1.9325.6%。预计2025年一季度市场两融余额及股权质押需求保持平稳,2025年一季度末融资融券余额增速保持在25%左右。
  在息差收益方面,2024年四季度资金利率下行,但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升,预计两融与质押回购息差收益率随市场利率调整,并假设信用业务平均费率为2.0%、2.2%。同时考虑到2024年一季度市场情绪低迷叠加利率下行加速,券商利息收入基数较低,则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的信用收入增速分别为-2%、51%。
  在投行业务方面,并购重组推动再融资规模回升。在股权方面,根据iFinD统计,2024年9-12月,沪深两市股权承销规模为711亿元,同比下降46.5%,权益融资仍处低位,但较2024年三季度环比增长61.8%,呈现边际改善趋势。2025年前三个月,A股股权融资规模合计达到2306 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145.7%;其中,IPO承销金额为150亿元,同比下降31.7%;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推进的影响,再融资承销金额为2156亿元,同比增长199.7%。
  在债权方面,2024年四季度券商债权承销规模为3.7417.6%;2025年前三个月,券商债权承销规模为2.915.4%,再融资与债权承销为投行收入提供支撑。
  由于2025年一季度再融资与债权承销规模占比提升,而IPO占比回落,预计平均保荐承销费率或有所下降。根据iFinD统计的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证券行业股权承销保荐平均费率分别为2.82%、1.82%,由此预计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6%、40%。
  2025年业绩改善趋势或延续
  总体来看,2024年上市券商业绩预喜率较高。截至4月14日,已有35家上市券商披露2024年业绩相关公告,其中有28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增长公司数量占比80%,有2家亏损,5家业绩同比下降。
  2024年全年上市券商利润增速稳步修复,从整体净利润增速来看,35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净利润1369亿元(若披露区间则按下限统计),同比增长12%。按4月14日最新统计,11家市值超1000亿元的大型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其他券商同比增长37%。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5家券商净利润规模超100亿元,分别为中信证券(217亿元)、华泰证券(154亿元)、国泰海通(130亿元)、招商证券(104亿元)、中国银河(100亿元)。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国泰海通(39%)、中国银河(29%)、华泰证券(20%)、招商证券(18%)、东方财富(17%)、申万宏源(13%)、中信证券(10%)净利润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整体来看,多数券商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回升到两位数,2024年全年净利润增速较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呈现稳步修复趋势。
  随着券商陆续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多家券商净利润增速大幅增长。截至4月14日,已有11家上市券商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相关公告,国泰海通(350%-400%)、东吴证券(100%-1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倍,中国银河(70%-90%)、东方证券(62%)、兴业证券(57%)、华泰证券(50%-60%)、华安证券(80%-100%)、中金公司(50%-70%)、中信建投(50%)增速均保持在50%及以上。
  若不考虑吸收合并后的国泰海通,10家券商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如净利润为区间则按下限统计)达到49%。多数公告中均提到2025年一季度财富管理、交易投资、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当前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的多数为头部券商,由此判断上市券商2025年一季度整体业绩也有望延续修复趋势。
  关税扰动下市场波动加大,多家券商发布回购增持公告。近期在外围关税因素的扰动下,市场情绪带动股价波动有所加大。截至4月14日,有7家券商发布回购增持公告,东方证券、国投资本、国金证券、中泰证券、财通证券和国泰海通发布回购公告,回购金额在5000万元到20亿元不等,回购用途包括维护公司价值、可转债转股、减少注册资本等。长城证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华能资本拟增持公司股票,金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
  上市券商回购增持力度加大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叠加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国家队”资金的入市,稳市力度加大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券商2025年二季度业绩也有望保持稳定。
  从投资角度来看,券商龙头标的有望巩固多业务领域优势,2025年一季度业绩改善趋势或延续,重点关注多业务领域具备优势的头部券商。标的方面,2024年四季度券商整体业绩呈现修复格局,在市场交投热度维持高位,在2024年一季度基数走低的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券商业绩同样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头部券商在经纪、投行、资管等多业务领域具备优势,有望迎来业绩共振。
  在中型券商中,2024年至今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持续推进,可持续关注通过收并购和融资等方式积极扩大业务布局范围,后续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有望提升的券商标的。在小型券商中,交投热度仍在高位,可关注经纪等轻资本业务具备特色的优质券商标的。

【2025-04-24】
再度踩坑“研发投入”! 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又遭约谈 去年曾四收警示函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广州报道
  申万宏源投行业务再被监管“点名”。
  近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诺尔”)创业板IPO项目保荐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保荐代表人秦明正及王鹏采取约见谈话自律监管措施。
  当日,深交所公告连发3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剑指海诺尔创业板IPO项目。除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两位保代外,项目申报会计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信永中和”)、海诺尔及公司实控人骆毅力等均收到监管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在海诺尔项目涉及的研发投入的内控问题,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并非第一次“踩坑”。而因保荐项目问题,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去年曾收到四份警示函。
  海诺尔三次IPO“折戟”
  在上述监管函中,深交所指出,通过现场督导发现,海诺尔未如实说明其研发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向本所提交的研发费用有关问题回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2020年12月17日,深交所受理了海诺尔创业板IPO申请。记者注意到,事实上,早在2021年1月13日,深交所就曾对海诺尔下发审核问询函,其中要求海诺尔说明“研发费用的费用构成、核算方式,研发投入是否对应明确的研发项目,研发投入和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的主要差异、是否存在资本化的情况以及资本化的时点和金额是否准确”。
  对此,2023年9月28日,海诺尔披露的回复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海诺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0.39万元、933.54万元、1023.39万元和424.2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7%、3.79%、4.06%。彼时,海诺尔称,随着新增投运焚烧发电项目的需求,研发活动也相应增多,公司研发费用整体持续增长。
  2024年7月23日,因海诺尔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
  而在终止审核之后,仍遭深交所公告连发3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海诺尔IPO历程中出现的问题显然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次并非海诺尔首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
  海诺尔是一家具有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专业从事环保领域固废处置的专业化股份制公司,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此前,该公司两次申报创业板IPO均以失败收场。
  海诺尔创业板IPO之路坎坷,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信永中和或难辞其咎。
  在前述监管函中,深交所表示,项目保荐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两名保代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此外,还存在核查底稿归集不完整、核查证据材料获取不充分等问题。
  与此同时,深交所还表示,项目申报会计师信永中和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廖继平、夏翠琼,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相关核查工作不到位,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
  频繁踩坑“研发投入”问题
  事实上,因在保荐工作中履职不力,申万宏源已多次遭到监管部门处罚。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的处罚亦涉及发行人研发投入问题。
  3月28日,上交所公告表示,决定对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及吴杏辉、雷晨予以纪律处分。经查明,保荐人在国宏工具系统(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
  基于此,上交所决定对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予以通报批评,对吴杏辉、雷晨予以6个月内不接受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同时,对于上述纪律处分,上交所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
  值得关注的是,从具体的违规情况来看,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此次受罚,同样涉及发行人研发投入问题。
  公告显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存在“未充分核查研发人员认定及研发投入金额的准确性”的违规情况,保荐人未予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
  根据申报文件,国宏工具2020年度至2022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1276.30万元、1533.17万元和1864.62万元。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5%。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行人研发人员为57人,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1.61%。
  然而,上交所现场检查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发行人认定的研发人员中有15人属于非研发部门且主要从事生产销售活动,2人未与发行人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上述17人不属于研发人员。二是发行人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准确,将兼职参与研发的员工相关薪酬、同时用于研发及生产的设备折旧、研发过程中形成对外销售产品的领料费用均计入了研发投入,累计多计研发投入727.84万元。
  另外,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存在的其余两项违规情况为:发行人未经审议决策程序代控股股东对外履行对赌回购义务,保荐人未充分核查发行人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未充分核查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认定准确性。
  去年曾被出具四份警示函事实上,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收到的罚单并不止于此。据2024年报披露,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去年曾收到四份警示函,均是保荐项目存在问题。
  其中,2024年12月,西藏证监局向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出具了《关于对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作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超毅世纪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办券商,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履行审慎核查义务,未能发现超毅网络虚增虚减营业收入等情形,且存在未按期披露超毅网络重大资产重组持续督导意见的问题。
  此外,2024年,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及相关人员去年还分别被新疆证监局、中国证监会、宁波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涉及事由包括“对发行人个别供应商、客户履行走访等尽职调查程序不充分”“未能严格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督促从业人员勤勉尽责”“未能勤勉尽责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等。

【2025-04-24】
申万宏源:4月23日获融资买入4330.77万元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申万宏源4月23日获融资买入4330.77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44.75%,当前融资余额25.3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39%,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4-2343307746.0027765433.002536892461.002025-04-2217248128.0020714361.002521350148.002025-04-2126597824.0015972356.002524816381.002025-04-1817160854.0024300679.002514190913.002025-04-1718672726.0023720201.002521330738.00融券方面,申万宏源4月23日融券偿还5.48万股,融券卖出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元,融券余额390.18万,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4-230.00258108.003901764.002025-04-22124872.0028380.004177536.002025-04-214730.0035948.004081044.002025-04-18199606.0099803.004112262.002025-04-17328300.00186662.003978527.00综上,申万宏源当前两融余额25.41亿元,较昨日上升0.60%,两融余额超过历史7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4-23申万宏源15266541.002540794225.002025-04-22申万宏源-3369741.002525527684.002025-04-21申万宏源10594250.002528897425.002025-04-18申万宏源-7006090.002518303175.002025-04-17申万宏源-4897656.00252530926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4-24】
基金投顾业务稳健发展 券商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林倩

  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行业财富管理转型继续深入。多家上市券商表示,2024年公司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基金投顾业务得以稳健发展。未来将通过更专业的投研团队,推出更多元化的组合策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陪伴服务。
  基金投顾业务成绩亮眼
  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基金投顾业务的部分核心参数,包括管理规模、服务客户数、客户留存率、复购率。
  有的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规模保持百亿元以上。东方证券表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推出“悦”系列和“钉”系列两个产品体系,共27个投顾组合策略,合计规模约153.71亿元,较年初增长7.05%;存量账户数19.28万户,客户留存率58.18%,复投率76.80%。
  也有券商的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作为首批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国联民生表示,公司基金投顾业务保持规模和模式行业领先,其中独立投顾规模排名头部互联网平台首位,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买方投顾的重要基础,初具现代财富管理模式雏形。截至2024年末,国联民生基金投顾保有规模92.38亿元,同比增长40.10%。
  申万宏源的基金投顾业务则在复投率方面亮眼,该公司表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公募基金投顾累计签约客户超7万人,累计复投率超98%,客户平均使用投资顾问服务时间超1300天。
  招商证券表示,在基金投顾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新增养老基金优选等策略,持续优化智能定投模型等方式,有效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公司基金投顾“e招投”在2024年末累计签约客户数8.02万户,产品保有规模51.12亿元,同比增长9.79%。
  国投证券表示,基金投顾业务去年全年新增签约客户0.52万户,新增签约资产21.57亿元,管理规模达14.06亿元,累计签约资产规模51.97亿元。
  全方位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目前,基金投顾业务已经试点五年多的时间,60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其中包括29家券商。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投顾业务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创新,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稳定发展力量。
  “买方投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试点机构积极打造基于买方视角的投顾体系,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买方投顾服务模式,基金投顾业务规模持续上升,全方位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国联民生机构客户部总经理张荣升表示,伴随着证券公司投资顾问队伍不断扩充和成长,基金投顾策略成为证券公司实践资产配置、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工具。
  展望未来,东兴证券表示,将大力发展基金投顾业务,进一步提升“兴享投”服务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渠道合作,持续丰富公募投顾产品策略,强化产品供给能力。
  东方证券也表示,将继续秉持买方投顾的核心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不断提升产品引入、组合研究、顾问服务等能力,树立全市场基金投顾服务标杆,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贡献力量。

【2025-04-23】
申万宏源等在苏州新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4月23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苏州元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企业由申万宏源全资子公司宏源汇智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爱股网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