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 湖北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DeepSeek概念 玻璃基板 柔性屏(折叠屏) 高压快充 CPO概念 机器人概念 F5G概念 工业母机 湖北自贸 半导体概念 传感器 华为概念 新能源车 3D玻璃 5G概念 量子科技 充电桩 全息技术 IPO受益 央国企改革 智能家居 蓝宝石 苹果概念 特斯拉 3D打印 移动支付 物联网 新材料 创投
一般项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光通信设备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移动终端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新型膜材料制造;光学仪器制造;光学玻璃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械设备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激光打标加工;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淬火加工;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融资咨询服务;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技术玻璃制品销售;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新型膜材料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国内贸易代理;销售代理;采购代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许可项目: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国家秘密载体技术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
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投资发展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业务三大业务格局。
1.如今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从政策驱动转化为产品力驱动,购置补贴政策的退坡对新能源销量的影响力已明显减弱,加上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的延期,电池成本趋于稳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和性价比的持续提升,预计 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达到 900 万,同比增速约 40%,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持续高增,新能源汽车用 PTC 电加热器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压力传感器、NTC 温度传感器等产品也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1 月 11 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 年要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 5G和千兆光网建设,启动“宽带边疆”建设,全面推进 6G技术研发。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推进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目前,光模块板块正处在 2019 年以来由 400G 升级驱动的新一轮周期中段,但在后 100G 时代,全球云服务商光模块升级路径开始显著分化(400G 或者 200G),未出现过去整齐划一的升级路径,驱动数通市场产品周期熨平,2023 年迎来 800G 升级新周期,有望迎来新增长。3.激光设备应用广泛,近年来,全球电子、微电子、光电子、通讯、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将使国内激光加工设备市场更具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公司始终秉持“企业前途在创新,创新关键在投入,投入重点是人才”的企业发展理念,持续探索完善有华工科技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围绕“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产品战略,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全面加大“猎鹰计划”推进力度,启用全员猎头引才新模式,持续推进核心员工能力提升工作,持续探索人才共建、技术共享模式,集聚人才体系新动能,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布局新产品、新赛道,全力拓宽发展空间。在研发平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加强了中央研究院的建设,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作为各项创新项目的决策机构,设立专家委员会对重大项目立项进行审议,以中央研究院各下属的技术研究中心和各研究室为各专业研发领域技术创新的核心单元,从基础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突破等多个维度推动公司创新变革,逐步将中央研究院打造成为公司的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及创新策源地,确保华工科技经营的高质量增长,并承担起“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国家使命。
2022 年初公司确定了近 60 项专精特新产品,形成了重点支持跟进的《“专精特新”产品册》,专精特新产品研发投入近 2 亿元。公司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咨公司、国机集团、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研发、市场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创造价值。开展中央研究院实体化工作,进行研发、中试基地建设,确定了组织架构,开展运行机制制度建设,遴选出第一批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末,将中央研究院打造成华工科技创新策源地。2022 年实现申请专利 370 件,其中发明 139 件,申请软件著作权 97 项,发布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 3 项,行业标准 9 项。获评 2022 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华工正源”积极顺应“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利用先进的光通信器件制造技术实现接入模块核心器件BOSA(光发射接收组件)自制批量交付,进一步增强在光通信器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光通信波片镀膜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实现用于接入网的单纤双向波片的稳定批量交付。为进一步贯彻“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实施,公司筹建了数据通信产品线,加大40G/100G等中高端器件的开发交付力度,目前相关业务已步入正常运转的轨道。此外,公司在原有的ONU BOX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的横向扩展,业务范围扩大至家庭智能机顶盒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在智能家庭入口处的市场地位。
“华工图像”2015年已形成两大基地(武汉、荆门)和三大业务(激光全息电化铝、全息二维码、激光全息转移纸)的经营格局,战略产品已在多个市场取得突破。传统电化铝产品在湖北中烟、四川中烟、江苏中烟和湖南中烟取得较大增长,此外在国家证件高端防伪领域也取得多项突破;全息二维码产品通过恒大冰泉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引领快消品行业的推广应用;全息转移纸中标湖北中烟和四川中烟,并成功开发了铂金浮雕转移纸,有望引领新的转移纸市场。在技术方面,公司坚持“市场牵引、技术推动、交付保障、良性循环”的研发方针,2015年推出多项开发新产品:零级衍射光变图像产品研发成功,裸眼3D、“猫眼”定位烫和大面积光化浮雕等新技术获得市场青睐,高速烫印技术取得新突破,全息定位转移纸项目建设取得里程碑式进展。2015年度华工图像实现净利润6319.67万元。
华工科技旗下“华工赛百”以打造产品质量追溯为核心业务的技术产业链,为制造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实现:布局以产品质量追溯为核心的技术产业链,通过整合华工科技赋码、传感、信息采集与通讯、智能装备等技术及产品等要素,融合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打造产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互联网全产业链追溯服务体系,为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和互联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业务实现。依托已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大数据平台系统,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的应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大胆创新,研制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大数据平台系统,将国家级平台、以及国家级的企业系统成员、产品GDS库彻底打通,形成跨平台跨业务领域的数据共享服务。2015年度,华工科技实现净利润3335.93万元。
2016年3月30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5.8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7亿元,拟用于激光精密微纳加工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基于激光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物联网用新型传感器产业化项目和智能终端产业基地项目。此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在契合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战略下,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高功率激光器、光电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符合公司战略规划,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产品进一步多元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公司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增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016年3月31日公告,公司制定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规划(2016-2018年),公司可以采取现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并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具备现金分红条件的,应当采用现金分红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原则上每年度进行一次现金分红,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公司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未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公司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该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 20%。
2016年3月1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工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工投资”)以不超过人民币 2000 万元自有资金,与天津瑞格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瑞格利”)共同出资设立目标总规模不超过 3.5 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基金。发起设立天津普利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购基金成立后,天津瑞格利为普通合伙人,华工投资为有限合伙人。将服务于华工科技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
2016年6月22日,国家科技部“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名单正式公布。由公司牵头负责的“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放疗装备研发”、 “工业级皮秒/飞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以及“高效智能激光强化设备研制及在铁路、航空领域关键部件上的示范作用”以及项目成功入选。
2016年,华工科技旗下华日激光完成了对加拿大领先的超快激光器Attodyne公司股权的整体收购工作。Attodyne公司专注于工业级超快激光器的研发与生产,并在北美及全球市场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收购工作完成后,将其作为华日激光北美的超快激光器研发中心,打通与北美的技术通道,进一步完善华曰激光在激光微加工技术的全球布局。
2018年8月3日公告,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华工科技投资所持有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2.5%的股权以公开挂牌方式出售,挂牌底价为35,480.4万元,最终交易价格和交易对手将根据竞价结果确定。本次出售华工创投股权后,将产生较大的投资收益,并补充流动资金。
2019年6月21日公告,公司将择机出售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持有的锐科激光股份,出售价格(复权价)不低于100元/股。华工激光目前持有锐科激光308.72万股,3月31日账面价值为308,200,754元。处置该金融资产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2022年12月10日公司对外公告,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正源拟与间接控股股东武汉国创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创新”)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工正源拟与国创创新及瑞创信达共同签署《增资协议》。华工正源拟以9,469.93万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瑞创信达43.06%的股权并放弃对瑞创信达增资优先认缴权,由国创创新受让前述股权并对瑞创信达增资4,500万元(以下简称“本次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华工正源持有瑞创信达47.27%股权,国创创新持有瑞创信达52.73%的股权,瑞创信达将由华工正源的全资子公司变更为参股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本次交易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转让瑞创信达控股权,是公司落实资本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下属企业做大做强的多项举措之一,是基于瑞创信达目前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未来发展潜力和资本运作规划,同时综合考虑瑞创信达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