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 | 2025-07-09 |
报告期 | 2025-06-30 |
预测类型 | 预增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00万元至51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值为:15967.7万元至18167.7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8.19%至54.83%。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00万元至51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值为:15967.7万元至18167.7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8.19%至54.83%。业绩变动原因说明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全球AI算力建设、高频通信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快速发展,带动公司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放量增长。公司1000吨/年PPO树脂、1000吨/年多孔碳等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生产线产能陆续释放,逐步实现满产满销;通过布局新领域、开发新应用,公司合成树脂产业市场份额扩大,实现销量的稳步提升;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持续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减亏,对公司整体业绩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4100 |
|
公告日期 | 2025-04-01 |
报告期 | 2025-03-31 |
预测类型 | 预增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2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至21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值为:6261.53万元至7761.53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5.58%至56.49%。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2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至21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值为:6261.53万元至7761.53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45.58%至56.49%。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一)AI算力、高频通信及半导体封装等快速发展推动高端材料需求激增。公司聚焦先进电子材料领域,产品涵盖半导体封装、PCB及覆铜板全产业链,凭借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品质性能优势,公司高价值量产品订单大幅增加,现有产能季度末实现满产满销。(二)300吨/年多孔碳生产线2024年3季度建成投产并实现满产满销,1000吨/年多孔碳生产线于2025年2月建成并陆续完成调试投产,报告期内已实现批量供货,有效满足消费电子与动力电池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三)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持续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减亏。(四)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为1,700万元左右,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对公司业绩没有重大影响。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1700 |
|
公告日期 | 2024-02-06 |
报告期 | 2023-12-31 |
预测类型 | 预升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6716768.7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3.27%。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6716768.7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3.27%。业绩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受益于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陆续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实现较快增长,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9100 |
|
公告日期 | 2023-03-01 |
报告期 | 2022-12-31 |
预测类型 | 预升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95955.3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82%。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95955.3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82%。业绩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经初步核算,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29亿元,同比增长7.98%;实现利润总额8.10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亿元,同比增长1.82%。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9500 |
|
公告日期 | 2021-07-21 |
报告期 | 2021-06-30 |
预测类型 | 预降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154.98万元至39960.7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0.97%至-1.6%。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154.98万元至39960.7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0.97%至-1.6%。业绩变动原因说明2021年1-6月,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以及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情况变化的影响,本期公司口罩业务较上年同期下滑所致。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5900 |
|
公告日期 | 2019-02-28 |
报告期 | 2018-12-31 |
预测类型 | 预升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4089508.1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0.01%。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4089508.1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10.01%。业绩变动原因说明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6,179,879,006.7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09%;营业利润667,268,676.8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9%;利润总额660,645,507.7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089,508.1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1%;基本每股收益0.8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6.2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72%。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749,037,218.11元,较上年末增长7.9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578,300,822.86元,较上年末增长22.3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6.60元,较上年末增长13.60%。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8000 |
|
公告日期 | 2018-02-28 |
报告期 | 2017-12-31 |
预测类型 | 预升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197959.7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6.82%。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197959.7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6.82%。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业的产品由于原材料的价格增长使得公司的产品价格随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且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且随着公司对新产业研发的投入,新产业产品的销售额也较前期有了较大增长。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7500 |
|
公告日期 | 2017-02-20 |
报告期 | 2016-12-31 |
预测类型 | 预升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3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5.45%。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3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25.45%。业绩变动原因说明公司2016年度业绩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一)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石墨烯新材料产品等部分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二)公司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和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期间费用得到良好控制,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8000 |
|
公告日期 | 2015-07-09 |
报告期 | 2015-06-30 |
预测类型 |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公司2015年半年度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31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3.50%以上。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公司2015年半年度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31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3.50%以上。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苯酚等主要原材料受市场原因,价格降低幅度较大,从而使得公司的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相比去年同期大幅降低。2.公司一直在持续完善经营管理,通过技术创新、开拓产品应用新领域、划小经济责任核算单位、精益生产等各种创新措施,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并增强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0.5100 |
|
公告日期 | 2015-01-23 |
报告期 | 2014-12-31 |
预测类型 | |
业绩预告摘要 | 预计公司201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26,212.97万元相比增长幅度在18%以上。 |
业绩预告内容 | 预计公司201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26,212.97万元相比增长幅度在18%以上。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201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以上,主要原因是公司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成本,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持续增长。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元) | 1.0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