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华润啤酒收购喜力在华(包含港澳地区)现有业务,其中,华润方面付出了40%的股份,与喜力达成了换股合作,双方借此实现了深度的利益捆绑。
由此,华润啤酒的高端化进程突飞猛进。
华润啤酒CEO侯孝海甚至公开表示,华润啤酒要与百威在高端产品领域一决胜负,要将其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从14%-15%提升至30%。
此前有行业专家预测,未来10年高端啤酒市场的增长率会保持在20%以上,而低端市场的增长率则仅为6%甚至更低。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产啤酒企业磨刀霍霍杀入高端市场,而这曾经是外资啤酒企业的核心市场。
打响进阶战,国产啤酒加速收复失地
国内啤酒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第一次的并购战。
在此期间,外资啤酒与国产啤酒企业跑马圈地,占山为王,形成了以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这五大巨头群雄割据的态势。
有数据称,这五大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其中,华润雪花主要市场为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地;青岛啤酒主要占据了山东和陕西市场;百威英博占领了黑龙江、吉林、湖北等地市场;燕京啤酒集中在北京、广西和内蒙古市场;嘉士伯则通过参股、控股或合资建厂的方式,成为了“西部啤酒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高端啤酒市场基本被外资啤酒品牌把控,主要品牌例如百威的科罗娜,百威的福佳、教士,以及嘉士伯的1664。国产啤酒则以中低端为主,甚至一度出现过酒比水贱的极端价格情况。
直到近几年,伴随着消费升级,国产啤酒的高端开始崛起。
核心腹地受侵,一度从容的外资品牌也有些坐不住了。
全球啤酒老大百威英博分拆出亚太区业务,即百威亚太奔赴香港上市,以此重点谋求亚太区或者说是中国区市场。
从其上市以来的财报来看,业绩表现疲软,去年第三季度旺季甚至出现了反常的净利润下滑。而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除了中国区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其它数据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