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新股在线 > 正文

打造共链能力 带动产业协同发展

时间:2023-11-7 8:05:02

车间里“嘟嘟”的作业声音鸣响,空中单梁航吊上的设备忙碌地穿梭着;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做落车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内饰安装;在将近3个足球场大的车间里,摆放了数组未组装完成的列车。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中车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看到的生产景象。

株洲被称为电力机车的摇篮,这里从80多年前的粤汉铁路总机厂起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作为产业链上的‘火车头’,中国中车在补齐短板弱项之余,更加重视实施产业链创新引领工程,带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半月内可组装一列城际动车

中国中车在株洲打造的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聚集着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三家龙头企业,集聚4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产品和服务出口至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冲制一杯咖啡的时间,也就10多分钟,我们周边方圆5公里以内的产业链企业就会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用的上万个零部件,也可以集结全球产业链顶尖专家。”中车株机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监齐然向记者表示,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大大提升了生产和攻克技术难题的效率,本地化配套率超80%,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

中车株机形成了以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研发生产等三大主业为核心,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奥地利、墨西哥等国家成立多家子公司。

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现场技术主管陈宇杰告诉记者:“按CJ6型城际动车计算,三条产线同时开工,15天内便可以完成一列城际动车的组装。总成车间有六大工序,其中电联接、内饰安装、粘接部件工作量较大。”陈宇杰提及的CJ6型城际动车组基本配置为2动2拖的4节短编组,额定载客681人、最大载客897人。

陈宇杰表示,在中车株机总成车间组装的列车既面向国内市场,也面向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造”列车从中车株机出发,奔向世界各地。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城,蒙特雷轻轨3号线列车驰骋,年载客量超4000万人次;一列列“绿巨人”复兴号在川藏铁路上疾驰,奔驰在世界屋脊。

中国中车还不断创新出海方式。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29日,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株机承建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系统+”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以及既有车辆通信信号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全系统维保等。

“产业集中度高有着显著的优势,地理距离越近越有利于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大家会拧成一股绳面向市场,做好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齐然表示,“中车株机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成立分公司的时候,我们周围的配套产业链企业也会一同出海,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更有利于我们在海外发展壮大。”

打造共链新生态

一列动车组列车可以拉动一条何等规模的产业链?以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为例,一组“复兴号”动车组就有4万多个零部件,涉及钢铁、有色、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精密仪器等10多个行业,全产业链企业遍及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2100余家配套企业,产业拉动效应达到1∶5。

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等特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拉动力强。

中车株机带动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成长,是中国中车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链主企业发展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中车不断探索并推动产业链走向“更全面”。

目前,中国中车已打造出3个千亿级别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其中,山东青岛千亿产业集群带动260余家配套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雅万高铁动车组、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等明星产品从这里“驶出”。

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作为产业链上的‘火车头’,中国中车在补齐短板弱项之余,更加重视实施产业链创新引领工程,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中国中车以CR450、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等重大工程为引领,填补领域空白,抢占前沿高地,巩固提升产业链优势。”

“一链带多核、一链多平台、多链共平台”正是中国中车发挥延链、共链的思路。日前,中国中车在株洲举行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融通带动中小企业共链发展,深化拓展中央企业跨链合作,加强央地产业集群共建合作,带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在会上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中车将发挥装备龙头和场景牵引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协同验证、协同产业化,加快推动‘双赛道双集群’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不断拓展新业务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一家产业化集团,中国中车拥有140余年的发展历史,产品服务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涵盖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

除轨道交通装备主业外,中国中车还在不断拓展新的业务,进行多元化的布局。

上述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新兴产业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环保、工业数字、汽车电驱系统及零部件、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

追风逐电。以风电装备为例,中国中车将风电装备视为“立起来的高铁”,将高铁技术与管理创新性地引入风电领域,推动高铁技术向风电产业平移,有效解决了风电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目前,中车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集成、牵引传动、控制系统、车体技术等九大关键技术在风电装备的落地应用,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向风电产业延伸。去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16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这款超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就是由中车株洲电机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

中国中车2023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51%,主要是新产业和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增加所致。分业务来看,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营业收入的36.70%、21.06%、39.10%、3.1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李嫒嫒

热门股市要闻一览

沪市涨幅前二十
名称 价格 涨幅▼
壹石通 31.90 17.24
厦工股份 3.37 10.13
冠城新材 4.47 10.10
韩建河山 6.11 10.09
吉视传媒 4.48 10.07
盛泰集团 8.66 10.04
合富中国 11.85 10.03
兰石重装 10.54 10.02
国光连锁 23.05 10.02
华泰股份 4.50 10.02
松炀资源 22.86 10.01
标准股份 11.10 10.01
可川科技 32.08 10.01
603175 75.20 10.01
天马科技 15.61 10.01
福建水泥 7.81 10.00
振华股份 28.06 10.00
神马电力 44.32 10.00
大连圣亚 62.14 10.00
统一股份 25.31 10.00
深市涨幅前二十
名称 价格 涨幅▼
海马汽车 7.99 10.06
漳州发展 9.20 10.05
达华智能 5.15 10.04
摩恩电气 7.79 10.03
福建金森 15.14 10.03
罗普斯金 6.15 10.02
京泉华 29.32 10.02
平潭发展 8.57 10.01
粤 传 媒 12.75 10.01
博菲电气 36.17 10.01
德龙汇能 10.23 10.00
昇兴股份 6.38 10.00
闽东电力 11.67 9.99
海陆重工 10.80 9.98
雪人集团 12.45 9.98
华东数控 13.66 9.98
中国武夷 3.42 9.97
闽发铝业 4.09 9.95
盈新发展 3.00 9.89
和远气体 37.88 8.60
创业板涨幅前二十
名称 价格 涨幅▼
中能电气 7.67 20.03
招标股份 15.34 20.03
宝色股份 26.22 20.00
万里马 12.31 19.98
ST峡创 12.97 19.98
晶雪节能 27.85 13.49
新天科技 4.60 11.92
华兰疫苗 23.58 11.75
ST名家汇 4.55 10.44
中富电路 64.76 9.95
同飞股份 74.25 9.71
玉马科技 20.31 9.31
美信科技 67.90 9.13
科翔股份 15.90 9.05
本川智能 60.48 7.92
恒实科技 10.81 7.67
蒙草生态 4.52 7.62
麦克奥迪 18.88 7.27
科大国创 45.85 7.15
众捷汽车 38.43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