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 野马财经
作者 | 方璐

耗时172天,豪掷6.65亿元没花出去。
青岛啤酒(600600.SH)豪掷6.65亿元、耗时172天的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简称“即墨黄酒”)100%股权的计划,黄了。
10月27日,青岛啤酒发布最新公告显示,鉴于截至公告披露日,《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本次股权收购交易终止,本公司无须就《股权转让协议》终止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认为,此次收购终止对青岛啤酒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像是一次战略探索中的“及时止损”。虽然失去了一个能与其啤酒业务形成淡旺季互补、丰富产品线的机会,但鉴于即墨黄酒股权因原股东资金问题被多次冻结,青岛啤酒选择在交割条件未满足时终止交易,避免了潜在的财务与法律风险,且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并不会动摇其稳健的啤酒主业根基,公司未来仍可凭借强大的渠道和资金实力,寻找其他更洁净的多元化标的。
截至10月27日,青岛啤酒报收于65.96元/股,跌幅0.2%,总市值899.82亿元。

图源:青岛啤酒公告

交易终止早有端倪
天眼查显示,即墨黄酒自今年9月以来多次遭冻结。10月10日,该公司再遭冻结。冻结消息传出后,青岛啤酒并未发布公告表态,仅对外表示“现在不方便说,等着看我们公告吧”。如今最新公告发出,宣布此次收购计划告吹,算是另一只靴子已经落地。
即墨黄酒在山东当地颇负盛名,其股东分别是持股54.55%的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鲁锦”)、持股45.46%的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华锦集团”),且新华锦集团是山东鲁锦最大股东。即墨黄酒屡遭冻结,主要受其母公司的违规行为拖累。
2025年8月26日,证监会青岛监管局官网刊文显示,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锦国际”,即ST新华锦(维权))实控人张建华控制的新华锦集团非经常性占用公司资金,根据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新华锦及其关联方非经常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4.06亿元。9月29日,新华锦被停牌,其A股简称变成“ST新华锦”。
即墨黄酒再次被冻结消息一出,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股权突遭冻结成为此次交易“最大障碍”。并称,青岛啤酒至今未支付交易款,收购协议已超过原定的120天有效期。若股权冻结未能在新华锦“保壳”大限前解除,交易可能自然流产。
如今,棘手问题持续设障,交易无法顺利完成,青岛啤酒宣告交易终止,已验证了此前的预判。收购告吹对青岛啤酒究竟有哪些影响?
肖竹青认为,交易终止对青岛啤酒短期影响有限,但青岛啤酒亦错失了一次多元化布局和淡季业绩对冲的机会。青岛啤酒原本希望通过收购即墨黄酒,实现啤酒与黄酒在销售淡旺季互补,即墨黄酒的冬季销售旺季恰好可对冲啤酒的淡季压力。但从财务体量看,即墨黄酒2024年营收仅1.66亿元,净利润3047万元,相较于青岛啤酒超300亿元的年营收,贡献比例较小,因此终止收购不会动摇其基本面。此外,青岛啤酒在此次交易中未支付任何款项,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财务风险可控。
告吹对青岛啤酒影响有限,但对于即墨黄酒而言,却是亏大了。肖竹青认为,无论是从资金、供应链,还是营销、已有的消费品市场经验等方面,青岛啤酒都是即墨黄酒可遇不可求的最佳战略合作伙伴。错过此次机会,即墨老酒很难再找到这样契合的合作伙伴。

寻求增长另谋他路
在今年9月份青岛啤酒举办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姜宗祥表示,青岛啤酒在国内拥有57家全资和控股啤酒生产企业,及2家联营及合营啤酒生产企业,设计产能达1400万千升,实际产能近950万千升,分布于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行业的领军地位当然不容小觑,但近几年陷入增长乏力的漩涡,大手笔收购即墨黄酒正是出于要打造新增长点的需求。从数据上看,青岛啤酒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保持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2024年打破了这一多年双增纪录,营收同比减少5.3%,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1.81%。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即10月12月份,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45亿元。对比4-6月份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超20亿元的规模,亏损6亿多元的冬季淡季,是倒逼青岛啤酒寻求新增长点的强势动力。
2025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再次实现双增,但增幅有限。上半年,营收约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约52.63亿元,同比增长7.21%。
青岛啤酒在2024年年报中曾提到,国内啤酒市场消费复苏乏力,全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啤酒产品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2025年半年报则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内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产量1904万千升,同比下滑0.3%。青岛啤酒方面认为,中国内地啤酒基本已经摸到天花板,进入“存量竞争”,现在消费者选择很多,如,啤酒、黄酒、白酒、葡萄酒等,还有饮料。
收购即墨黄酒失败,青岛啤酒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如何破解冬季销售的“淡季困局”?肖竹青认为,首先是产品创新,青岛啤酒可推出适合冬季饮用的热饮型啤酒、低酒精饮品、功能性或健康型啤酒,拓展消费场景;其次是节日营销,比如,在圣诞、元旦、春节等节点,强化礼盒装、限时促销等营销手段,刺激节日消费;再者是渠道深耕,要继续发力即时零售、电商直送,覆盖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提升淡季渠道效率;最后,要重视供应链优化,通过“新鲜直送”等业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复购率。
据蔡学飞分析,青岛啤酒要有效填补秋冬销售淡季,最为核心的是“打破单一啤酒品类的季节限制”,首先是产品多元化与品类互补,曾计划收购即墨黄酒正是出于此战略考虑;其次是渠道创新与场景拓展,比如,可与美团等合作大力发展“即时零售”,满足“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开设“新鲜直送”门店,主打保质期极短的高端生鲜啤酒,通过差异化产品提升价值。并积极拓展线上积极拓展线上电商渠道,利用双11、年货节等大型促销活动冲量。
蔡学飞进一步分析称,其次是营销创新与品牌活化,强化节日、体育营销等,在圣诞、元旦、春节等节点推出礼盒装和限时优惠,刺激礼品和聚会消费。赞助冬季体育赛事,将品牌与冬季热门活动绑定,创造消费场景,主动创造冬季消费理由,扭转“啤酒是夏季饮品”的固有认知。最后是供应链优化与内部提升,利用淡季进行渠道深耕和团队培训,为旺季做准备,通过精益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淡季固定成本对利润的侵蚀。
对于青岛啤酒的创新方向,此前姜宗祥对投资者介绍称,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上市了“樱花味白啤、浑浊IPA及全麦国潮、全麦逸品”等多款特色产品,未来将继续在“轻干”产品的基础上推出具有零糖、低卡特点的“超干”系列产品,并会继续研发更多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姜宗祥还强调,青岛啤酒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坚持全渠道发力,在继续深耕传统线下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线上渠道销售,进一步拓展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在更多的城市实现新鲜直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和场景化的需求。


跨界挑战不小
目前,青岛啤酒实施的是“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全国性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此外,加速培育大单品及创新品类产品,加快青岛主品牌“1+1+1+2N”产品组合发展,其中经典系、青岛白啤、高端生鲜1L铝瓶及超高端产品销量均保持稳健增长。从数据上看,上半年青岛啤酒主品牌产品销量271.3万千升,同比增长3.9%;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青岛啤酒研发费约4371.2万元,同比增长48.65%。主要是新产品研发投入。2025上半年本公司资本性新建、搬迁及改扩建项目共投入约9.49亿元。青岛啤酒强调,公司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及持续的经营现金净流入满足公司资本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过,2025年上半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48亿元,同比减少16%。
市场竞争从未止息,“一招鲜,吃遍天”显然已不再适合如今的存量竞争市场,联合、跨界成为如今时髦操作。据媒体报道,10月15日,古越龙山(600059.SH)与啤酒巨头华润啤酒(00291.HK)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同研发“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报道指出,此举“是古越龙山在面临业绩增长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推动‘年轻化、高端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华润啤酒营收增长同样有限。华润啤酒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未经审计的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约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不过,受益于啤酒业务高端化战略的持续发展和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2025年上半年集团毛利率同比上升2%至创新高的48.9%。上半年,未经审计的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及股东应占溢利亦分别创新高至人民币约76.91亿元及人民币57.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8%和23%,其中,啤酒业务未经审计的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及股东应占溢利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7.3%。
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寻求新的增长点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力的战略任务。“黄酒”为何成为啤酒巨头眼中的香饽饽?据蔡学飞分析,虽然当前黄酒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与创新活力,龙头企业通过高端化和年轻化双轮驱动,积极打破地域和消费群体的局限,并获得了政策的有力支持。
不过理性看,黄酒行业仍面临地域性壁垒(江浙沪占70%消费量)、场景单一(社交属性弱,自饮需求为主)、高端化乏力(主流价格带20-50元,高价产品动销难)等问题,未来与啤酒企业的协同效应能否释放,还取决于双方在渠道赋能、文化价值重构及产品创新上的执行力,以及黄酒大品类的发展情况。
你觉得冬天青岛啤酒适合卖点儿什么酒?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