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中国石油“十四五”重点工程——广西石化乙烯工程,在广西钦州港全面建成投产,首批固体化工产品合格并发运。

▲10月30日上午,广西石化乙烯工程首批化工产品发运
该工程总投资超300亿元,不仅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建成最大的百万吨级乙烯工程,石化产业实现关键转型,更成为我国石化行业跳出“规模依赖”、迈向“质量突围”的重要实践。

本次工程都有哪些亮点?








作为中国石油首个从炼油转型为炼化一体化的标杆项目,该工程历经两年攻坚建设,实现多项行业突破。建设期间,项目团队贯彻“六化”理念与“六大控制”要求,采用“一个现场+N个工厂”模块化模式,成功完成1760吨丙烯塔的精准吊装,使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管廊模块化建设的大型石化项目。从2023年7月开工,到2025年7月乙烯装置高标准中交,再到8月全球最大200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一次开车成功,项目稳步推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广西样本”。
技术革新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应用“分子工程”理念,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有效缓解我国石化产业“油多化少”的结构性矛盾;建成中国石油自有技术首套8万吨/年SBS和12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装置,采用全球首台最大双变频器无扰动切换电机的乙烯制冷压缩机等关键设施,进一步彰显我国石化领域自主技术实力。
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成品油产量349万吨、增产化工品306万吨,官能化橡胶、高端聚烯烃、高端膜料、管材料等产品将填补国内供给缺口。同时,项目新增用电实现100%绿电保障,炼油、乙烯装置能耗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标杆水平,构建起“资源—产品—绿色应用”的循环链条,契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该工程推动广西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格局转变。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产品可辐射西南、华南及东盟市场,助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万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带动下游包装、建材、汽车等产业发展,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来源:中国石油
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