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16家纺织企业人效对比:人均创收最高57万,劳动密集型底色未改

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8:43

16家纺织企业,其2025年上半年收入、净利,及人均收入及人均净利统计如下:

作为纺织行业颇具规模的代表,该16家纺织企业的数据,至少透露出以下几个信号:

1.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底色未改

纺织业的劳动密集型属性,在数据对比中一目了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83.5万元。而表中所列的16家纺企,上半年其人均收入也普遍仅集中在10-30万元区间

行业巨头如申洲国际(14.6万元)和鲁泰纺织(11.79万元),其人均创收能力与工业平均水平仍有显著差距。这深刻说明,尽管纺织行业不断在朝降低用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目前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前多数纺织企业的盈利模式仍高度依赖规模效应——通过庞大的员工基数和产能摊薄单位成本

2.纺织企业既可以“大而强”,也可以“小而美”

数据打破了“公司越大越好”的传统迷思,揭示了两种成功路径:

小而美”的极致效率:以嘉麟杰彩蝶实业为代表,它们以不足2000人的精简团队,创造了人均收入超56万元和31.88万元、人均净利2.73万元和3.78万元的优异成绩。其人效指标甚至超越了许多规模数十倍于自己的巨头。这表明,在特定细分领域(如高端户外面料、专业化纤染整),通过聚焦核心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同样可以实现极高的资本回报率和盈利能力。

“大而强”的壁垒优势:以申洲国际为例,虽然其人均收入不高, 但高达3.1万元的人均净利润远超行业均值。这背后是其作为“代工航母”的强大议价能力、垂直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控制优势,以及与优衣库、耐克等国际顶级品牌的深度绑定。申洲的成功证明,规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手段。

3.科技创新是提高人效的关键

如果说前两个信号揭示了行业的现状,那么科技创新则指明了未来的方向。16家企业中,人均净利最高的是台华新材,高达5.09万元。其核心在于掌握了高档尼龙66-FDY等高附加值功能性面料的生产技术。这种“人无我有”的稀缺性,使其产品具备高定价权,直接转化为惊人的盈利效率。

高科技溢价同样体现在收入上,国家统计局显示,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172万元/人,但高科技制造业超300万元/人。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