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多晶硅重组推进,光伏板块逆势大涨!三季度龙头盈利改善,业内人士:四季度或有反复

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7:57

  11月7日,A股光伏板块逆势上涨。

  截至11月7日收盘,亿晶光电(600537.SH)、弘元绿能(603185.SH)封死涨停板;通威股份(600438.SH)报收26.65元/股,盘中一度涨停;大全能源(688303.SH)报收32.00元/股,涨超6%;阿特斯(688472.SH)报收21.71元/股,盘中一度涨超7%。

  光伏板块表现活跃,或与盛传的“收储”计划密切相关。

  11月6日,上海证券报报道称,据接近多晶硅收储事项的人士透露,各方合计出资额可能在200亿元至300亿元,具体尚不确定。而产能收储所需总资金将高于此,具体金额目前亦不能确认。

  此外,据财联社,目前正在筹划中的多晶硅重组“联合体”计划成立700亿元左右规模的基金,采用百亿资金撬动700亿元的“承债式”收购。

  在数日前播出的节目中,硅料龙头企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公开表示,17家硅料企业已基本同意搭建“联合体”,预计于2025年内完成(搭建)。据时代财经了解,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采访为7月份录制。

  而在朱共山透露这一消息后,网上很快流传出17家企业的名单。11月7日,时代财经联系多家传闻在“联合体”名单上的硅料企业,但截至发稿前,未有企业正式确认以上消息。

  事实上,关于多晶硅行业成立“联合体”收储一事,今年内一直在行业内流传。

  今年6月,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在SNEC大会期间接受时代财经采访表示,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牵头,通过“直接出资+债务”的模式,成立一家由专业管理人员运营的公司,通过收购实现产能出清和产出可控,再通过利润偿付负债,进而推动行业产能的有序退出。

  “‘以大收小’中的大企业和小企业没有明确标准,其实就是希望用相对先进的产能或者相对更大的品牌去整合光伏产业的上游端。”他说,“即便是协鑫科技这样已经退出棒状硅的企业,收下其他厂商的资产也有意义。”

  在硅料收储持续推进及光伏行业反内卷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价格有一定的涨幅。其中,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从7月初的3.47万元/吨一路走高,到11月初的5.32万元/吨,区间涨幅约53.3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1月5日的文章表示,当前价格保持稳定,主要依赖于供应端的减产预期以及政策面的潜在支撑。供应端收缩的预期加强,11月国内多晶硅排产计划降至12万吨以内,主要受西南地区枯水期电价成本上升影响。另外,政策层面持续推进,《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国标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预计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将成为推动产能出清与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共11家,本月内预计有两家头部企业减产、检修,将对国内供应总量产生显著影响,总产量环比预计大幅下降12.4%。需要注意的是,虽然11月多晶硅供应预期收缩,但对比下游需求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一位光伏产品制造商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上个月行业硅料库存增加,硅料价格有一定涨幅,但下游产品没怎么涨。“下游利润更薄了,四季度各下游企业业绩更难了。”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已有多家龙头企业同比减亏。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第三季度大幅减亏,亏损幅度分别同比收窄33.53%、62.69%

  平安证券的研报则指出,光伏上市企业发布2025年三季报,头部光伏企业第三季度盈利情况环比有所改善,但依然承压。光伏板块盈利情况的环比改善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得益于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企稳,存货减值损失减少;另一方面,毛利率水平整体环比提升,其中硅料环节提升幅度较为明显。

  不过,前述人士表示,三季报业绩回升是源于上半年分布式装机还可以,陆续有回款。因此,四季度不好说,全国市场装机增量下滑很多,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同样不景气。

  据中原证券数据,2025年9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9.66GW,环比增长31.25%,同比下滑53.76%;海外出口方面,装机旺季基本结束,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25.63GW,环比下降6.01%。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四季度终端组件需求略显悲观,预计各环节供给端将逐步减少。同时,在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有望淘汰,产能出清过程将持续。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