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10月31日,在深蓝L06预售发布会后,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在与凤凰网科技等媒体的对话中,明确表达了其对电动车安全底线的立场:“电池如果做不好安全,我个人认为不能做电车,就不配做电车。”在此次交流中,邓承浩还进一步阐释了深蓝在智能化路径、成本控制与全球化拓展方面的战略布局,展现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思路与发展决心。
一、技术路线与品牌定位:做“人无我有”的差异化竞争
面对轿车市场“价格中位点低、竞争远超SUV”的现实,邓承浩毫不避讳压力,但他对L06的销量预期十分明确:“我们希望这款产品的月销量能够稳定超过1万台。”他进一步指出,L06将与S05、S07共同构成深蓝产品谱系中规模最大的三大车型。
在被问及L06最核心的竞争力时,邓承浩用十个字概括:“公路磁悬浮,智驾老司机。”他解释,“磁流变悬架”是市场唯一供给,源自军用技术,此前仅用于顶级豪车;“智驾老司机”则指L06标配带激光雷达的城区NCA,实现“人无我有”。
关于悬架技术的选择,邓承浩从技术底层厘清:空气悬架主攻高低调节,适用于大车型;磁流变则替代CDC,专攻阻尼调节,响应速度比CDC快10倍,“在100公里时速下,CDC响应一次要50厘米,磁流变只需5厘米”。他进一步指出,磁流变在支撑力、操控性与极限场景中表现更优,是“驾控型车”的理想选择。
针对智驾方案的选择,邓承浩首次系统阐释了深蓝的“双路线”策略。“深蓝未来是自主方案和华为的方案都有,我们是一个拥有丰富武器库的公司。”他指出,如深蓝S09这类“大马力、目标人群对华为乾崑感兴趣”的车型,会采用华为方案;而面向年轻人群的L06等产品,则主打深蓝自研的DEEPAL AD MAX,“体验同样好,且成本更可控”。
在被问及芯片选择时,邓承浩给出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未来汽车芯片的要求将超过手机。汽车车机的芯片一定要选择高能级的芯片,才能支撑复杂的感知与融合处理能力。
关于深蓝在集团内的定位,邓承浩坦言:“深蓝汽车生而与新势力汽车品牌竞争,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小鹏、小米。”对于与长安集团的资源协同,他揭示了独特的“内外兼修”模式:“一方面,深蓝汽车能够获得长安所有最优秀的资源。”同时,“因为深蓝汽车是一个独立的品牌,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所以深蓝汽车又具备敏捷性,可以获得市场化最好的技术和资源。”这种双重优势,使得深蓝既能拥有内部丰厚的土壤,又能吸收外部资源的阳光普照。
二、安全底线与成本控制:不以牺牲体验为代价的“堆料哲学”
当被问及15万区间搭载多项高端配置是否还有利润空间时,邓承浩的回应斩钉截铁:“这既不是品牌战略的豪赌,也不是规模盈利的布局。”他将其归结为两点:一是年轻用户对“驾趣、玩趣、智趣”的需求强烈;二是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必须直面用户的价格诉求。
关于安全问题,邓承浩强调:“电池如果做不好安全,我个人认为不能做电车,就不配做电车。”他透露,深蓝已交付65万台车,电池在停放或充电中“一起自燃都没有”。L06标配宁德时代电芯,并在设计与制造层面实现“PPP级安全”。关于门把手设计,他直言:“汽车企业永远是客户需求为导向。”几年前隐藏式门把手是趋势,如今消费者更倾向机械式,“我们就还给消费者机械式的”。
当被问及“如何在技术投入与成本控制间平衡”时,邓承浩揭示了深蓝的三大优势:体系支撑:“深蓝背靠长安,成本控制不以牺牲质量、性能为代价。”平台化与通用化:如S05与L06共用一体化压铸件,虽单台成本增加约2000元,但规模摊薄后实现成本优化。技术白盒化:电池、电驱、底盘、智驾等核心系统均自主研发或通过合资实现成本透明。他总结:“L06的磁流变、3纳米芯片、激光雷达成本都很高,但在深蓝强大的成本竞争力面前,这些是可控的。我们没有把成本投向企业盈利,而是投向了更强的产品竞争力。”
三、全球化进程:从北极圈到开罗机场的“深蓝热”
在谈及全球化布局时,邓承浩分享了最新进展。目前深蓝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S05在泰国罗勇工厂下线,成为首款真正全球化开发的车型。他透露,挪威经销商在北极圈内开设展厅,“两个月卖出几十台车”;埃及商场展厅月销300台,经销商甚至包下开罗机场大屏投放广告。
“我们明年的出海目标,是争取做到1万台一个月,”邓承浩说,“2030年,我们希望一半销量来自全球市场。”
在采访尾声,邓承浩再次强调L06的差异化定位:“它没有真正竞争对手。”既不惧与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比拼体验,也不逊于同级别产品的性价比。“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差异化的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