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国产CPU/GPU企业Q3财报发布:从技术攻坚向市场放量跨越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0:50

近日,上市公司第三季财报密集发布。截至10月29日,龙芯中科海光信息寒武纪-U、景嘉微北京君正国芯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等8家国内CPU/GPU领域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数据勾勒出国产算力产业的发展轮廓:头部企业在规模化应用中实现业绩爆发,细分赛道玩家依托技术迭代打开增长空间,行业整体正从“技术攻坚”向“市场放量”加速跨越。

2025 年三季度,国产CPU/GPU产业站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共振的历史关口。全球范围内,受各云计算巨头大幅投资AI基础建设,算力芯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内市场,受外部技术限制持续收紧推动,国产替代从备选方案升级为必选路径,也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成长动力。

龙芯中科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主营收入3.51亿元,同比上升13.94%;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降14.89%;毛利1.49亿元,毛利率42.3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上升21.53%;净利润-9934.44万元,同比上升5.05%。

龙芯中科依靠龙芯新一代芯片高性价比优势积极拓展工控和开放市场,着力提升服务器主板ODM能力,强化包括CPU、操作系统、主板在内的“三位一体”能力。在半年报中,龙芯中科表示,其在信息化应用领域继续结合特定应用需求,基于3B6000M、3A5000、3A6000、3C5000、3C6000系列芯片持续优化存储服务器、行业终端、国密云等解决方案,形成系统级性价比优势。

在行业工控领域,基于3A5000、2K3000、2K2000、2K1500、2K0300 等芯片,积极拓展安全应用、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深化龙架构工业生态建设工作,研发不同规格、功耗、应用场景的开发板或核心模块,形成场景级解决方案。在开放市场,充分发挥2P0300、1D100和1C203等低成本优势,优化水表、打印机应用,开发电机驱动解决方案。通过解决方案带动芯片销售,显示出较好的市场前景。

海光信息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54.65%;实现净利润28.41亿元,同比增长34.83%。第三季度单季,公司营收达40.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60%,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3.04%。前三季度,海光信息的研发投入合计12.23亿元,同比增长53.83%,研发费用为25.86亿元,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占比27.24%。

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布局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深度学习加速器(DCU)的公司,海光信息的主营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产品能够广泛渗透政务、金融、电信等领域。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

寒武纪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46.07亿元,上年同期仅为1.85亿元,同比大增2386.38%;净利润为16.0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320.19%;毛利25.48亿元,毛利率55.29%。前三季度研发8.4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29%。从业务上看,寒武纪是国内主要的AI芯片公司之一,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及训练整机和边缘端产品,芯片应用于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

景嘉微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12.14%;净利润-0.73亿元;毛利2.26亿元,毛利率45.73%。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30.65%;净利润1507.67万元,同比增长246.66%。

景嘉微在图形处理芯片领域研发了以JM5400、JM7200、JM9系列和JM11系列为代表的一系列GPU芯片,应用领域由图形渲染拓展至计算领域,并与国内主要CPU厂商、操作系统厂商、整机厂商、行业应用厂商等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构建国内计算机应用生态。目前,景嘉微在全力推进由“专用”到“专用+通用”的发展战略,瞄准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方向,开展高性能GPU、模块及整机等产品的研发。

北京君正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7.35%;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下降19.75%;毛利11.75亿元,毛利率34.19%。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1.87亿元,同比上升8.5%;净利润为4119万元,同比下降61.48%。

北京君正在嵌入式MPU产品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需求增长趋势,尤其是在AIOT领域。同时,智能安防市场需求出现波动,竞争加剧,导致智能视觉产品的销售收入略有下降。在存储产品方面,随着汽车、工业和医疗行业市场逐渐复苏,存储芯片的销售收入在消费和行业市场均呈现周期向上的趋势。此外,模拟与互联芯片的销售收入也实现了同比及环比增长。

国芯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出现增长-44.92%;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增长率-0.03%;毛利1.00亿元,毛利率38.63%。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8805.5万元,同比下降57.7%;净利润为-4092.84万元。

尽管处于亏损状态,但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5年1-9月,自主芯片和模组业务实现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40.58%,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达7998.26万元,同比增长73.52%,凸显出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2.30亿元,研发费用的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9.03%,较上年同期增加41.03个百分点,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提供了保障。

瑞芯微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1.41亿元,同比增长45.46%;净利润为7.8亿元,同比大涨121.65%;毛利13.12亿元,毛利率41.77%。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0.96亿元,同比上升20.26%;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上升47.06%。

瑞芯微在财报中提到,受益于AIoT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的战略布局按预期推进。旗舰产品RK3588在汽车电子、机器视觉、工业应用及各类机器人市场的渗透,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在产品方面,瑞芯微专注于AIoT领域,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算力平台,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全志科技2025年前三季报营业收入为21.61亿元,同比增长28.21%;利润为2.78亿元,同比上升84.41%;毛利7.10亿元,毛利率32.8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8.24亿元,同比增长32.28%;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7.4%。

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硬件、物联网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处理器和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说明会上,全志科技还表示,基于RISC-V架构内核开发了多款芯片产品,并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后续将会持续根据客户需求推出新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

从 8 家上市公司的三季报来看,国产CPU/GPU产业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规模化应用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如几家核心AI芯片企业出货量的激增,印证国产芯片已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二是生态建设成为竞争关键,国产芯片公司均致力于大模型的适配,同时推进互联协议的开放,生态协同能力直接决定市场渗透速度;三是研发投入持续高企,8 家企业均保持高强度研发,为技术迭代提供了保障。同时行业也面临一些共性挑战:部分企业存在毛利率承压问题,现金流与存货管理考验加剧,高端市场竞争白热化,如何在性能上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仍是国产芯片企业的长期课题。

总体而言,2025年三季度国产CPU/GPU产业已进入“技术验证-规模落地-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环,不同赛道企业凭借差异化优势实现梯度成长。随着国内算力需求的持续释放与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场景适配能力的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持续受益。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