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机器人产业链再添超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6:43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120字,阅读完成需 6.5分钟。

近日,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发布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截至2025年10月21日,2025年新认定“小巨人”企业3482家,通过率约为18%;复核通过3916家,通过率约90%。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山东、上海六省市表现突出,新认定数量均超200家。

回溯前六批认定情况,工信部公布的入选数量分别为248家、1744家、4930家、4357家、3671家和3012家。

值得关注的是,七批公示名单中始终不乏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的身影。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第一批至第六批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5家、37家、133家、73家、85家和95家;第七批名单中,机器人产业链延续亮眼表现,超60家企业成功上榜。

此次上榜企业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包含法奥机器人、尔必地机器人、凯尔达、非夕科技、藦卡机器人等机器人本体企业,行健机器人、工布智造、中鼎股份、锋元机器人等系统集成商,思谋科技、肇观电子、英莱科技等机器视觉企业,麦格米特、鑫精诚传感器、因时机器人、三协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

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上下滑动)

(公开资料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机器人本体,多元赛道并行

在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有28家机器人本体企业上榜,覆盖焊接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赛道,呈现“细分聚焦、技术深耕、场景适配”的鲜明特征。

以凯尔达、法奥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焊接机器人企业,持续突破传统焊接工艺局限。比如凯尔达研制的机器人控制器基于工业计算机(由WinOS、RTOS及EtherCAT构成),相较国际主流的“专用PC+运动控制卡”或“PLC控制器”方案,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通过在线或线下软件更新实现系统快速升级,适配复杂工作需求。

法奥机器人则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推出AIRLab免编程智能焊接解决方案,通过“机械臂+AIRLab软件平台+工艺包”的模块化组合,无需复杂调试即可适配大尺寸、复杂空间焊接场景。

工业机器人企业聚焦细分行业需求,发力定制化与高性能产品。藦卡机器人开发20余款系列产品,涵盖六轴通用机器人、中空焊接机器人、压铸打磨专用机器人、SCARA机器人、冲压机器人等多种类型,负载范围从4KG到500KG。

依托十余年研发优势与细分市场定制能力,藦卡机器人还成立了“八大事业部”、“五大国内运营服务中心”和“三大海外国际技术服务中心”,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推进全球化布局。

尔必地机器人自主研发生产47款关节机器人产品,12款获广东省高新产品证书,覆盖通用、搬运、焊接等多个场景,负载范围3KG至500KG,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5mm。

移动机器人企业普遍掌握激光SLAM导航、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集群调度能力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从传统物流向工业、新能源等领域拓展。

具体来看,木蚁机器人专注L4级无人驾驶叉车及智能调度系统研发,通过激光SLAM融合多传感器的环境感知算法,实现动态建图与毫米级避障,支持人机混场作业;海豚之星采用AGV无人叉车模块式结构设计,其“小海豚”系列机器人、AGV无人叉车等产品已在50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成功应用。

巡检机器人企业针对工业高危场景和专业领域需求,研发高稳定性、高智能化产品,替代人工保障作业安全与效率。致景科技将视觉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入机器人,推出的纺织行业巡检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监测织机和倍捻机常见问题,以具身智能升级巡检效能;昱拓智能以“AI+机器人”为双驱动,其矿用巡检机器人获“煤安认证”,能在矿山井下复杂环境中完成设备状态监测、瓦斯浓度与温度采集等任务。

服务机器人企业围绕家庭、商用等多元场景,推出人性化、多功能集成产品,并加快全球化布局。库犸科技依托固态激光雷达、UltraSense AI Vision等核心技术,推出割草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等系列产品,适配不同面积和地形的庭院需求;金大智能、艾特智能等则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物联网(AIoT)技术,研发智能陪伴机器人,丰富服务场景体验。

系统集成商,整线能力升级

在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有18家系统集成商上榜。这些企业通过深度融合机器人技术与行业工艺,提供定制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连接机器人本体与终端应用的关键纽带。

就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来看,正逐步跳出单一工作站搭建模式,向“整线集成+数字化服务”转型。行健机器人将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结合,研发的关键自动焊接切割工艺装备已应用于国防和国家重大工程,形成机器人智能感知、模型数据驱动等核心技术;工布智造通过工业设计软件及视觉传感器构建三维数字模型,运用自主开发图形平台的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操作程序,驱动机器人本体、外部轴及生产设备联动,实现焊接生产全过程柔性制造。

再看物流仓储系统集成商,主要聚焦“仓储-搬运-分拣”全流程自动化,呈现“柔性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以中鼎股份为例,通过“工艺-设备-系统”深度集成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破解痛点,在硬件层面打造高密度立体仓储与高精度智能拣选体系,使仓储作业效率提升25%;在软件层面搭建平台化物流中枢与数字孪生仿真系统,自研MOM制造云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跟踪,推动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机器视觉,技术融合加速

作为机器人产业的“眼睛”,此次有6家机器视觉企业上榜,包括思谋科技、肇观电子、英莱科技等,呈现“技术高端化、应用场景化、产品模块化”的发展特征。

技术层面,上榜企业普遍突破传统视觉检测局限,向“AI+机器视觉”深度融合转型。肇观电子以自主知识产权的3D+AI视觉芯片为核心技术壁垒,构建从基础型到旗舰级的全栈式模组产品矩阵。特别是其视觉芯片,内置ISP、NN、3D引擎,具备高集成度优势。

应用层面,企业摒弃“大而全”思路,聚焦特定行业痛点开发定制化视觉系统。思谋科技以“大模型+全栈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提出具备感知-决策-执行全栈闭环的自进化工业智能体,构建数字工人与工业机器人的动态执行协同生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多领域,服务特斯拉、卡尔蔡司等全球300家行业头部企业。

产业协同层面,机器视觉企业积极与机器人本体企业、系统集成商开展深度合作。其中,英莱科技已成为KUKA、FANUC、ABB等多家机器人公司的激光视觉传感器官方认证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将机器视觉技术更高效融入机器人应用系统,提升机器人作业精度与智能化水平。

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突破

第七批名单中12家核心零部件企业上榜,涵盖焊接电源、电机、灵巧手、六维力传感器等关键品类。这些企业深耕产业链上游,以技术突破打破外资依赖,推动机器人产业国产化水平整体提升。

焊接电源领域,麦格米特凭借功率变换、数字化控制等核心技术积累,推出高性能、智能化产品,不仅实现进口替代,还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突破4万台,成为工业智能气体保护焊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六维力传感器企业聚焦高精度力感知技术,持续提升产品测量精度与响应速度,为协作机器人、精密装配机器人提供关键支撑。比如鑫精诚传感器,专注机器人高端测力/力矩传感器,掌握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等四种核心原理技术,构建覆盖全尺寸(Ф9.5mm~Ф500mm)、全场景的产品矩阵。

电机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兆威机电自主研发直流有刷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及空心杯电机全系列产品,配套自研PCBA电控系统,实现设计、制造、控制全流程自主可控;昊升电机具备年产6000万台电机的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及电动工具等领域。

写在最后

超6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入选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既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活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培育政策在高端制造领域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从产业链分布来看,本体、系统集成、机器视觉、核心零部件四大环节全面发展,形成“上游攻坚核心技术、中游强化整合能力、下游深耕应用场景”的良性格局。

未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替代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