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人类首次!中国又一重大里程碑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08:15

作者:信翰

这次,真要见证历史了

最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条让世界物理学界都大为震撼的计划——中国人造太阳,即将在2027年完工

注意关键词:人类首个!发电!2027年!

没错,中国要在地球上点亮属于人类自己的太阳届时,它将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也就是说,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点亮核聚变之光的国家。

什么是人造太阳

简单说,它不是造出一个真的太阳,而是让核聚变也就是太阳能量的来源在地球上受控进行。太阳能量的秘密是氢原子融合成氦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如果能让这种聚变,在地球上稳定发生,就意味着取之不尽、几乎零污染的终极能源。

但难点在于:太阳中心温度是1.5亿摄氏度。要在地球上复刻这种极端环境,就必须制造出能承受这种温度的“磁笼”,让等离子体稳定悬浮。

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工程的使命所在。

据了解,这台装置,能在地面上复制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产生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如果成功,人类将彻底告别化石燃料,这是全人类能源史的终极命题,而中国,正是那支最接近答案的团队。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大

传统烧煤发电,污染又费钱;风电怕没风,光伏怕阴天,几乎只能看天吃饭现在的核电站,虽然清洁但还有安全隐患。而咱们这个“人造太阳”,用的是跟太阳一样的核聚变原理,24小时稳定发电,极端天气也不停机,

过去几十年,能源一直是地缘政治的核心筹码。石油决定了中东格局,天然气影响了欧洲安全,而芯片算力的扩张,又反过来让电力成为新的稀缺资源。从俄乌冲突到AI时代,世界正在进入能源焦虑的周期。

因此,谁掌握能源,谁就掌握秩序。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日本、欧盟几十年来一直在砸钱推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但进度缓慢、成本高企。而中国,一边参与ITER,一边自主推进EAST与BEST体系。

但如今,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国家,是中国。一旦实现,能源将从稀缺走向充裕,从地缘走向技术。

为了这一刻,中国科学家已经准备了30多年!从2006年东方超环首次放电,到2021年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再到2023年实现403秒稳态运行,咱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不同于国际合作的ITER项目,中国版“人造太阳”是自主体系,从理论设计、核心材料到装配工艺,全链条国产。

在这场被称作人类最复杂工程之一的核聚变科技战中,以中核为核心的央企圈层,国家电网、东方电气中国石油等12家关键单位,已形成一个横跨设计、制造、燃料与输配的“国家队”。

而地方国资也在加速入局。在安徽,省市两级国资平台,把科研成果向地方产业链和制造能力转换;上海方面,也通过国资体系把传统电气制造的优势转向聚变装备,从超导线圈到真空容器、从电源系统到大型铸锻件,力求把“能造核心零部件”变成现实能力。

换言之,国家队负责顶层设计与系统集成,地方国资负责把技术转成产能与产品,两者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闭环联动。

市场端的反应也验证了这一布局中国核电上海电气、东方电气、西部超导厦门钨业联创光电……一批在聚变产业链上占据关键节点的上市公司,频繁受到耐心资本的青睐。

资本不是在赌故事,而是在提前卡位下一个百年能源周期。

这种从国家到地方、从科研到制造、从政策到资本的多维合力,正把“人造太阳”从科研愿景,推入工程兑现的快车道。

这场科技会战的背后,是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能源安全体系。从光伏、风电、电动车到聚变能,中国的能源技术路径,几乎都是从被动转型主动引领的样板。

尤其在聚变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从超导线圈、真空系统、磁约束控制到高性能材料的全产业链闭环,而这正是全球其他国家最缺乏的工程能力。

就在不久前,它的核心基座已经安装完成,相当于大楼的地基已经打好了。接下来,就是全力冲刺2027年的最终竣工!所以,这不是遥远的科幻。这是咱们这代人,极有可能亲眼见证的历史。

果说光伏让中国站在了能源转型的上半场,那么人造太阳,就是进入下半场的终极门票。

世界在看,中国在造。

有朝一日,当这颗“太阳”真正燃起,地球上的能源格局、科技版图,乃至国际秩序,都将被重新定义。这,就是中国正在干的,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它不声不响,但每一步,都在把我们推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2027年,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一旦这台机器运行成功,人类文明将迎来能源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当中国真的点亮那盏人造太阳的灯,你觉得世界能源格局,会从此改变,还是又一场新的科技博弈开始?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