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27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5年度储能电池及储能部件集采陆续公布中标候选人名单。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共有116家企业入围本次集采候选人名单,其中76家企业入围了两个以上标包。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本次集采的最大赢家,共计入围17个标包,成为中标品类最广的企业。国宣电气技术(中山)有限公司紧随其后,中标10个标包。
本次集采涵盖了电池PACK、电池簇、直流侧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BMS、消防系统等全产业链环节。从招标结果看,储能行业正向更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2
116家入围企业全景图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5年度储能集采自8月份启动电芯集采后,近日完成了储能电池及储能部件的评审工作。本次集采涉及储能规模超过7.2GWh,共有116家企业成功入围。
从企业类型来看,入围名单涵盖了从央企国企到民营企业,从专业储能系统集成商到核心设备供应商的各类企业。许继电气、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等中国电气装备旗下企业表现突出,展现了集团内部协同的优势。
在电池环节,宁德时代、亿纬动力、中创新航、力神等头部电池企业成功入围280Ah和314Ah两个标段的集采标包。楚能新能源、天合储能、海辰储能、国轩高科四家企业则直接拿下总计7.2GWh的314Ah电芯订单。
在储能部件环节,国宣电气、英维克、苏州中集、高特电子、和本机电等企业入围次数较多,展现了在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多个标包流标,但大多数标包已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此次集采的全面结果,反映了中国电气装备对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全面布局。通过引入多家供应商,集团希望能够降低风险,确保未来储能项目的顺利推进。
2
七大关键环节分配
储能电池环节
在储能电池环节,集采共分为四个标包,分别采购电池PACK、电池簇、直流侧储能电池舱和电池PACK工序外委。
平高储能和许继电科同时入围四个标包,成为最大赢家。电工时代、德春电力、洛希能源、赛美科技、四维能源、卧龙储能分别入围三个标包,展现了对这些企业在电池集成领域能力的认可。
在电池PACK标包中,山东电工时代、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江苏德春电力等8家企业成功入围。电池簇标包则有9家企业入围,包括山东电工时代、平高集团储能科技、中能建储能科技等。
直流侧储能电池舱标包由合肥国轩高科、信义电源、东方电气等9家企业分享。电池PACK工序外商标包也有9家企业入围。
储能变流器环节
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在此次集采中经历了明显的分化。虽然单独集采储能变流器的八个标包均流标,但入围标段已有多家企业入选。
高压级联储能变流器标包吸引了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新风光、南瑞继保、西安西电电力电子、智光储能等企业入围。
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则吸引了恩玖科技、亚派科技、英博电气、盛弘电气、河南许继电力电子、禾迈股份、汇川技术等多家企业。
在户储变流器领域,禾迈股份、盛弘电气、迈格瑞能成功入围。这一结果反映了户用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专业厂商在该领域的优势。
BMS与消防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消防系统是保障储能安全的关键环节,此次也有多家企业入围。
BMS采购中,高特电子、协能科技、天邦达、华塑科技进入入围标段。这些企业在BMS领域各有专长,有的专注于大型储能系统,有的擅长工商业储能应用。
消防系统集采名单包含:中科久安、南京和本机电、许昌鑫安科技、新疆许继电力设备、安徽芯核防务、深圳市福吉科技、正华同安、湖北航天力源、智安行等。随着储能安全要求的提高,专业的消防系统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
液冷系统与变压器
温控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集采也吸引了多家龙头企业参与。
中标液冷机组的企业有许继电气、海信能源、英维克、TCL、同飞股份等。进入液冷集采入围标段的还有朗进科技(维权)、百仕高。这些企业在温控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储能系统的热管理需求。
在变压器领域,福州天宇电气、济南西电特种变压器、许继变压器等企业成功入围储能用干式变压器标包。变压器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效率对系统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机箱柜体与线束
在结构件领域,此次集采也公布了中标结果。
电池集装箱标包由河北科源智能电气、许继电气、沧州旭择特种集装箱等企业中标。工商储柜体标包则由许继电气、河北腾耀电子设备等企业分享。
在线束领域,采集线束(含CCS总成)标包由淮安麦禾田新材料、国宣电气技术、深圳市特普生科技等企业中标。铜铝排标包则由国宣电气技术、金锚电力控股、东莞市佳超五金等企业分享。
这些结构件和连接组件虽然不直接参与能量转换,但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是储能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小结
从此次中国电气装备的集采结果可以看出,储能市场技术路线转向大容量电芯。本次集采中,50Ah和100Ah的小容量标包全部流标,而314Ah大容量电芯则获得7.2GWh的采购量。这一反差清晰地表明,储能市场正加速向大型化演进。
楚能新能源、天合储能、海辰储能、国轩高科等能够推出314Ah产品的企业成为最大赢家。大容量电芯在单位成本、空间利用上的优势明显,更符合大型储能电站对电芯容量和集成效率的要求。
市场竞争转向质量与专业度。此次集采对投标人要求明显提高,企业需具备核心设备自研能力、三年内无火灾发生,储能系统供货业绩要求不低于1GWh等。这些门槛将拦住80%以上的中小储能系统集成商,促使市场向头部企业收拢。
应用场景转向多元化与专业化。从此次集采的细分品类可以看出,储能市场正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发展出更加专业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高压级联、模块化、户用等不同技术路线并存,满足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活动预告
NEW
爆料及投稿|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女士:1916859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