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五年,河南资本市场按下“加速键”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6:15

编者按

  2025年,“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之年。

  回眸这五年,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前进,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A股市场韧性持续增强。

  回眸这五年,河南资本市场砥砺前行,交出亮眼答卷。债券、股权、并购等多渠道融资协同并进,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即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资本市场“十四五”答卷》系列报道,聚焦融资畅通、并购重组、中小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全景展现“十四五”期间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

  大河财立方见习记者 郑棋文

  “十四五”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这五年,“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也不断健全。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乘着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东风,河南资本市场砥砺前行。

  从“小巨人”扎堆北交所,到上市公司量质齐升;从债券融资突破千亿元,到投融资生态日益向好,河南资本市场正以澎湃之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豫股五年,量质齐升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在河南这片热土,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渐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为“十四五”时期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1年开年不久,河南企业便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2021年1月29日,蓝天燃气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为当年增添了第一抹亮色。随后,刚刚过完春节长假,2021年2月25日,利通科技也迎来IPO上市。

  尽管此前河南企业上市节奏相对平稳,但这一年显然成为河南资本市场的“丰收大年”。翔宇医疗百川畅银金冠电气千味央厨力量钻石拓新药业同心传动凯旺科技——河南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捷报频传。

  与此同时,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的北交所,也为河南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重要融资渠道。彼时,河南一批极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迅速捕捉到这一重大机遇,积极谋划、精心布局,上市热情持续高涨。

  截至目前,河南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数量已达13家,位居全国第6位,在中部六省中更是位列第1位。而整体来看,2021年至今,河南新增上市公司共计28家,涵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北交所等多个板块,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全面开花。

  在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河南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也同步提升。通过持续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得到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更多河南上市公司坚守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展现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从“做大”迈向“做强”的清晰转型轨迹。

  “有进有出、能进能出”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过去五年,随着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的落地,河南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市场加速出清。科迪乳业、猛狮科技等上市豫企先后退市,促进了市场良性循环。

融资分红,双轮驱动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河南上市公司量质齐升,既有赖于企业自身硬实力的夯实,也得益于资本市场环境的优化。

  活水奔涌,润泽实体。近五年来,河南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强化、活力持续释放,债券市场、股权融资等多元融资渠道协同共进,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众多河南企业也在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借助直接融资工具实现跨越发展。不仅新增IPO首发募资金额超百亿元,还有多家上市豫企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融资。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间,河南28家新增上市公司共通过IPO融资156.41亿元,平均每家首发募集资金达5.59亿元。其中,共有4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金额超10亿元。具体来看,华兰疫苗的首发募集资金数额达到22.75亿元,成为过去五年河南最大IPO。天力锂能(维权)翔宇医疗中钢洛耐紧随其后。

  伴随着IPO融资与非公开发行融资功能的完善,河南A股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河南A股投融资生态迈向新阶段。

  据统计,近5年河南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超1300亿元。数据显示,仅2024年河南就有82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合计年度累计分红总额416.89亿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

千亿债市,扩容焕新

  无论是构建多元融资渠道还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着力点都在于强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效能。

  “十四五”以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债券融资环境迈入繁荣发展新阶段,融资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资本市场通过债券融资这一关键工具,不仅为企业注入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活水”,更成为企业推动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

  在河南,这一趋势尤为显著。5年来,河南债市不断壮大,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高质量答卷。与此同时,众多企业积极借助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工具,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8月11日,牧原股份披露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根据公告,该可转债简称“牧原转债”,拟募集资金不超过95.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23个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和4个生猪屠宰项目等。

  作为全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牧原转债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总额高达4.70万亿元,显示出资本市场对牧原股份龙头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强烈认可。

  而由于申购资金过于庞大,牧原转债的网上中签率仅为0.018%,创下了当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可转债中签率的最低纪录。上市首日,牧原转债毫无悬念地大幅上涨,收盘涨幅超过20%,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债”。

牧原股份的成功案例,深刻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成长的强劲支撑作用,也为“十四五”时期的河南资本市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河南债市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这并非个例。

  近年来,河南企业积极“借力”各类融资工具谋发展,在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方面活力迸发。体现在数据上,2021年至今,河南企业连续4年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超过1000亿元,存量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至5008亿元,较2021年翻一倍;债券发行加权平均成本压降至目前的2.54%,较期间最高点下降224个BP,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负担。

  此外,绿色债、科技创新债、知识产权ABS、类REITs等创新品种竞相涌现,今年以来发行规模达195亿元,较去年全年发行量增长121%,更彰显了河南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精准与高效。

资本赋能,打造产业跃升新引擎

  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助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放大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还不断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漫步中原大地,豫股豫企向高而攀,正展现着产业创新的澎湃动力和广阔前景。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沪深北交易所也同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支持措施。

  随后,河南上市公司积极行动,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拓宽融资渠道,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6月18日,神马股份首单交易型增信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高成长产业债)——“25神YK01”(243172.SH)完成簿记发行。本期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3+N年,债券票面利率2.59%,创市场同期限同品种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全场认购倍数高达3.69倍。

  无独有偶。在洛阳,通过全球化并购,洛阳钼业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成为全球矿业巨头,为河南企业“走出去”树立了典范。

  在郑州,宇通客车则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商,推动河南汽车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焦作,作为氟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多氟多通过资本市场的多次融资,抓住市场机遇,将业务拓展至锂电池、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实现了从传统氟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转型升级。

  从“小巨人”扎堆北交所,到上市公司量质齐升;从债券融资突破千亿元到投融资生态日益向好,河南资本市场正以澎湃之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河南资本市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活力,持续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效能,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能。

监审:古筝丨监制:王鲁峰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