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光伏电站出问题互相“扯皮”,十一科技被反诉索赔7000万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09:44

华夏能源网获悉,10月20日,新筑股份(SZ:002480)、乐山电力(SH:600644)相继发布公告表示,两家上市公司间接参股的桔乐能电力(沧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桔乐能”),就11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EPC总合同纠纷,向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一科技”)提起反诉,反诉金额超过7090万元。

一个月前,十一科技曾就该项目起诉桔乐能,涉案金额1.94亿元,主要理由为欠付工程款。而今,桔乐能认为十一科技工程逾期提起反诉,看样子双方的这场“扯皮”一时半会儿还很难了结。

十一科技是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龙头企业,而桔乐能背后亦有多家“实力派”股东。双方的纠纷,是光伏行业步入低谷期,电站建设上问题频发、债务矛盾增多的一个缩影,这正成为光伏行业难分难解的一团“乱麻”。

光伏工程出问题,双方扯皮互不相让

桔乐能与十一科技的纠纷,源于2020年10月的一份《EPC总承包合同》。当时,双方签署协议,约定由十一科技作为总承包人,负责“桔乐能110MW农光互补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采购工作。该项目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工。

不过,因工程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建设规模减少、部分手续未办理完毕等偏离合同约定的情况,发承包双方就工程结算产生巨大争议。

今年9月22日至23日,新筑股份、乐山电力先后发布公告,称桔乐能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十一科技起诉。

十一科技的主要诉求包括,要求桔乐能支付欠付的工程款1.37亿元、尚未确认但已并网的3.6MW项目工程款777万元、变更工程款2806万元等,共计1.94亿元。

对此,被告桔乐能态度强烈,声称将积极准备应诉材料,并将按法院要求及时提交。不仅如此,如今桔乐能还反诉十一科技,要求十一科技支付逾期并网违约金1495万元、赔偿发电量损失5595万元等,共计709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涉及的两家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

桔乐能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天眼查信息显示,桔乐能成立于2020年,由四川晟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控股。晟天新能源的股东中,新筑股份、乐山电力均为地方国资控股企业,分别持有晟天新能源51.6%、21.6%股份。此外,光伏龙头TCL中环也持有晟天新能源26.8%的股份。晟天新能源业务涵盖光伏电站开发运营,截至2025年6月,已在全国投资建设22座光伏电站,分布于四川、河北、湖南等多省份。

十一科技是老牌光伏工程承包商。其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第四机械工业部十一设计院,现由A股上市公司太极实业(SH:600667)控股,实控人为无锡市国资委。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的《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营业额2025年排名》中,十一科技工程总承包营业额排名全国第四。

随着整个光伏行业进入深度寒冬期,光伏电站相关问题频发,各类纠纷层出不穷,桔乐能与十一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亦不能幸免。

光伏工程纠纷高发背后有三大诱因

从公告可知,桔乐能与十一科技之间的法律纠纷缘自“工程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建设规模减少、部分手续未办理完毕等”多重因素。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光伏行业从2023年下半年突然停下狂飙的脚步,进而导致光伏电站项目诸多问题暴露出来。

一方面,随着行业步入寒冬,以及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收紧,很多光伏企业缺乏资金支撑电站建设,导致项目大量“烂尾”。

此次案件,十一科技便指责桔乐能欠付工程款1.94亿元。2024年,桔乐能的控股股东晟天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6.5亿元,净利润为1.44亿元。晟天新能源一年的盈利,尚不足以支付十一科技要求的工程款。

这类的纷纷在行业内很普遍。在此前,十一科技还曾多次因投资方拖欠工程款而将对方告上法庭,其中包括中利集团(维权)、华东光能等知名光伏企业。这些欠债企业大多已经陷入困境,或债务重组或破产倒闭。

另外一方面,出现纠纷也不全是项目方的问题,施工承包商也有“硬伤”。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延误问题,正成光伏项目的普遍性隐患。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心累计巡查的17504户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施工质量问题占比高达75.82%,支架基础埋深不足、焊接点不牢固、接地电阻超标等“基础性错误”频发。

就在今年4月,十一科技承包的某光伏项目,便出现了光伏支架倾倒、支架桩基连根拔起的问题。投资方牟盛太阳能经现场实勘,发现光伏支架桩基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钢筋不满足设计要求,外线线杆倾斜严重。因此,牟盛太阳能对包括十一科技在内的三家承包商提起仲裁。

此外,今年2月“136号文”明确提出,自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一政策标志着光伏发电告别了固定上网电价时代,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定价阶段。新能源电站的收益模型也因之改变,许多项目的收益前景严重偏离原有规划。

在政策环境剧变下,很多光伏开发企业选择终止项目来“止损”。包括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国投电力、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均在废止光伏项目时提到是受电价政策影响。其中,曾被誉为“中国电建史上最大”的51GW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也因为电价政策在今年4月终止。

光伏工程项目纠纷的大量爆发,是行业寒冬期的必然现象,就跟房地产陷入危机后乱尾楼、三角债大量爆发一样的。这些问题是光伏行业埋下的一颗颗“雷”,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大量矛盾冲突,对于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不利,期待能引起相关各方和行业监管部门的重视,及早处置,化解矛盾,消灭隐患。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