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TBR市场大变天

时间:2025年09月30日 09:05

轰鸣的卡车穿梭于中国的公路网,支撑其庞大身躯的轮胎,却陷入一场无声的崩塌。当PCR乘用车轮胎市场高歌猛进,新技术、新产能、新概念层出不穷时,TBR(卡客车轮胎)的世界却在经历一场彻骨的寂静。外资巨头悄然转身,几乎全面撤离中国市场这片曾经的沃土,留下一个看似被中国品牌绝对统治、产能庞大却又暗流汹涌的困局。中策橡胶、赛轮集团、双钱轮胎、贵州轮胎玲珑轮胎等巨头构筑的产能长城,能否抵御利润寒流与模式坍塌的双重冲击?这个曾托举中国轮胎企业登顶的支柱业务,如今更像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产能巨兽与利润荒漠

中国TBR轮胎的统治力毋庸置疑。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赛轮集团等领军企业持续扩张,中国轮胎在全球TBR产能版图中的权重日益增大,份额攀升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外资的撤退并未引发市场真空的恐慌,反而成为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争夺全球份额的契机。然而,这幅表面繁荣的产能地图之下,是利润的急剧荒漠化。巨量的产销量,并未带来与之匹配的丰厚回报。一边是轰鸣运转的生产线,一边是财务报表上日益干瘪的利润数字,巨大的产能规模与微薄的盈利空间,构成了中国TBR产业最刺眼的悖论——一个强壮却严重贫血的“单腿巨人”。

价格绞索下的窒息游戏

盈利困境的核心,在于TBR市场那条越勒越紧的“价格绞索”。与PCR消费者追求品牌、性能、舒适不同,TBR的核心买家——货运司机和物流车队,其决策天平上几乎只有唯一的砝码:成本。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已深入骨髓,这使得TBR市场成为一个残酷至极的“囚徒困境”。同档次产品之间,价格咬得死紧,利润空间薄如刀刃。品牌力和渠道优势?在中国TBR市场这片红海中,其溢价能力被压缩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少数头部企业试图破局,如阿特拉斯之家等的服务网络,通过增值服务建立口碑。然而,这终究是星星之火,未能燎原。一个最具讽刺意味的明证是:海量的“不三包”轮胎(无质量售后保证,价格极低)至今仍在市场大行其道。这赤裸裸地宣告:在可预见的未来,“价格为王”仍是TBR市场不可撼动的铁律。试图模仿PCR市场走高端化、品牌溢价的道路?在冰冷的成本算计面前,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一场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争夺市场份额的窒息游戏,参与者皆苦不堪言,却又无人敢率先松手。

快速迭代与失焦的战场

市场本身也在加速裂变。货运结构的变迁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长途干线货运追求极致耐磨,五六十万公里甚至更高的里程宣传已从卖点变为标配门槛。与此同时,短途城配物流、港口场内运输等场景迅速崛起,对轮胎的性能需求截然不同:更强调驱动性、转向灵活性、抗载重冲击以及城市路况的适应性。这直接推动了TBR轮胎规格的爆炸式增长和应用的极度碎片化。

面对碎片化的市场,中国轮胎企业的反应是积极的——产品线迅速扩充,细分规格层出不穷。然而,这种看似紧跟市场的“多元化”,在残酷的价格战背景下,却常常陷入失焦的窘境。一方面,为满足每一个狭窄的细分需求开发专用产品,研发、模具、生产切换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在终端消费者顽固的价格敏感度面前,这些为特定场景优化的“价值”很难转化为合理的“价格”,最终仍易沦为价格屠刀下的牺牲品。市场在细分,企业疲于奔命,盈利模式却依然单一脆弱,创新投入的回报被价格战无情吞噬。

鸡肋困局与艰难转身

巨大的产能规模、稳固的全球份额表象之下,是TBR业务造血能力的急剧衰退。它曾经是中国轮胎企业攻城略地、奠定江湖地位的基石。如今,这块基石却显得摇摇欲坠,难以支撑企业向更高维度发展的雄心。企业财报中,TBR板块贡献的利润率持续走低,甚至成为拖累。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局面出现了:靠TBR起家站上顶峰的企业巨头们,纷纷调转船头,一头扎进PCR乘用车轮胎这片“红海中的红海”去寻找新的增长点与利润“肉食”。

曾经被视为蓝海的TBR海外市场,如今也光环褪色。出海竞争同样激烈,贸易壁垒高筑,利润空间亦被不断压缩,“走出去”的狂热已然降温。对于今天的中国轮胎巨头而言,TBR业务陷入了一个经典的“鸡肋”困境:庞大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是沉重的资产,放弃意味着巨大的沉没成本和市场份额的流失;坚守则意味着持续投入资源,却难以从中获得足以支撑企业未来战略转型的丰厚利润和增长动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成为悬在决策者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巨人转身:

出路或在“价值”深耕

撕开产能巨兽的表面风光,中国TBR产业的危机已然深重。价格绞索下的窒息竞争、碎片化市场中的利润迷失、造血功能的持续衰竭,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旧有以规模扩张和低价厮杀为核心的TBR发展模式,已经触到了坚硬的天花板。单纯依靠更大的厂房、更长的生产线、更低的价格,无法为中国TBR带来可持续的未来。

破局之路荆棘密布,但并非渺茫。或许,真正的突围在于彻底摒弃对“量”的执着迷恋,转向对“价值”的深度挖掘。这需要超越产品本身的思维跃迁:

1、中策“侠”系列轮胎

中策“侠”系列轮胎是中策橡胶针对卡客车轮胎细分场景用户需求而研发的高端产品。该系列涵盖节油侠、重载侠、神行侠、绿动侠、轿运侠五大品类,拥有中策“天工· 商用车轮胎技术系统”等先进科技的加持,具有高耐磨、低滚阻、低生热等优异性能,全面满足长途、重载、节油、新能源等多种市场需求。

2、赛轮液体黄金系列

长途节油A级产品赛轮SFL12液体黄金卡客车轮胎,滚阻、湿地、静音3A“级产品赛轮SFL1等赛轮液体黄金卡车胎产品同台竞技,高品质、强性能、低故障的液体黄金卡车胎,全面满足卡友日常运输中对节油、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的“刚性需求”。

3、新玲珑·终结者系列

新玲珑终结者系列根据不同适用场景、不同车型,推出五大系列:远行者、安行者、韧行者、悍行者、力行者。专为细分市场高端轮胎用户打造,兼具高性能与高品质。

4、贵州轮胎三超系列

贵州轮胎三超系列 GL168A拥有超安全、超耐磨、超节油、高舒适几大特性。该产品带束层结构采用“带状钢丝无限带束层缠绕”核心安全技术,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紧箍胎体,防止胎体过度变形,保障轮胎行驶安全。

5、万力六边形战士轮胎

万力六边形战士轮胎,以其全面均衡的性能著称。直击长途货运轮胎的六大痛点,带来“超省油、超长运距、超耐磨、超安全、超舒适、超静音”的全面品质。  

TBR轮胎支撑着全球物流的命脉,其价值毋庸置疑。中国企业在产能规模上的成就值得肯定。然而,盛世之下,危机四伏。挣脱价格绞索的窒息,跳出规模至上的迷思,将庞大的产能转化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中国TBR“巨人”能否成功转身、避免沦为庞大而脆弱“泥足巨人”的关键。鸡肋,亦可烹饪,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赋予其全新滋味的配方。否则,庞大的产能帝国,终将在微利荒漠中耗尽其最后的动能。

(原创 责任编辑:Caite)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