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我的前任老板,黄其森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17:1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房道大叔

  那个曾经在各种内部会议上多次声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泰禾掌舵人黄其森,还是没能绕开山海关。

  8月22日,泰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已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消息铺天盖地的同时,我是从朋友转发给我的信息得到的消息。

  过去6年,每逢黄其森有什么大事发生,都会有朋友转消息给我,而我,一般都是选择不予回应。

  没什么好说的,无论是谁,触犯法律,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

  外人在此时此刻看到的热闹,黄其森以及他的泰禾帝国,也许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大厦将倾,覆巢之下,谁对问题的感知最明显,毫无疑问。

  作为在泰禾集团工作过的一个牛马,黄其森曾经是我的大老板。

  如今,人虽然又“进去”了,但一日老板,终归是做过我的老板。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以下表述,都以“黄老板”称呼。

  离职泰禾那年,我37岁。带着些许的不甘和愤懑,曾经说过,等到哪天合适,我会写一篇文章:《我的前任老板,黄其森》。

  如今创业六年,泰禾依旧在苟延残喘,我也早已对过往不再有太多的波澜。

  感恩泰禾当年在我思考职业转型关键时,伸出了橄榄枝,教会我房地产相关知识同时,给了丰厚的薪酬,甚至在离职时尽力维护了体面。

  泰禾集团的烂摊子怎么收拾,暂且不表,但业内业外也都好奇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从个人视角,说点不同大家对他和泰禾过往的认知。

  初识黄老板

  2019年1月,临近春节的某一天,我正带着团队,在福州西湖宾馆做省两会直播访谈,接到了猎头的电话,说泰禾有个品牌副总经理的职位,问我有没有兴趣。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然后,一天之内,分别接到三个猎头的电话问我这件事儿。这极大勾起了我对泰禾的兴趣。

  此前几天,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是黄老板在北京的泰禾俱乐部里,每天接待全国各地赶来的面试者。

  那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文采,活灵活现的,我印象特别深刻。

  出于多年做新闻媒体的职业本能,加之联想到2018年8月份泰禾裁撤品牌部引发的舆论风波,我想,去不去泰禾不重要,只是想有机会当面采访一下黄老板。

  在答应了猎头同意接触后,一系列流程开始启动。

  我先是在泰禾福州,见了人力资源副总,面聊了一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彼时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以及听完福州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对各个项目的策划推广思路发表了个人见解。

  要知道,当年我在原新闻单位已经做到副总编,虽然对房地产专业知识不足,但是策划推广思路还是有点高度的。

  不得不说,泰禾确实很重视员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因为卖院子系列产品,又是品牌部高管职位,没点文化,还真应付不来。

  接下来和泰禾分管品牌部的副总裁余智晟电话面试。在准备去泰禾之前,我去检索了泰禾高管名单和背景。

  余总去泰禾前,曾经做过深圳福田区政法委书记。我又官媒出身,隔着屏幕相谈甚欢。聊完后没几天,我就接到人资电话,约定去北京和黄老板面试的时间。

  如果我没记错,我是在2月初的某天去北京面试,往来机票和住宿全部由泰禾承担。

  约定面试的时间是下午1点半,我在泰禾俱乐部一直等,等到晚上快9点,黄老板才抽出时间。

  正当我在一楼接到通知准备上二楼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女士,她拿着我的简历,没有介绍自己是谁,上来就用审视的语气问我:“你会写稿子吗?”

  我被问得一愣,然后面无表情看着她回答:“我是媒体的副总编,我每天都改记者的稿子,您觉得我会不会写稿子?”

  然后,不理她,朝着二楼走。

  她跟上来,从背后又问我:“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在XX报的工作情况?”

  要知道,当年我已离开那家报社有七八年。对此我也懒得说太多,就回了一句:“最近六年,我一直在央媒工作,您是不是更应该了解一下,我这段工作经历?”

  哈哈,如今想来,我当时的表现确实有点装逼过头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叫沈L,泰禾负责人力资源的leader,并且人家有多重身份。这或许也为我后来离开泰禾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不管她,我要见的是黄老板。反正她也没自我介绍一下,她如果有自我介绍,我态度肯定会好很多。

  当我推开黄老板办公室大门的时候,黄老板正坐在茶桌前,他那天应该是刚应酬完,满面红光。

  “小王你好,从福建过来的哈,坐坐。”黄老板很客气地主动向我打招呼。

  几句寒暄过后,黄老板直奔主题。

  他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怎么看,是不是喜欢传统文化。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很难回答。好在我是个“面霸”。简单说了几句之后,我就说,黄总,你要问我是否喜欢,我只能说,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岳麓书院相当于我的自习室。

  黄老板貌似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然后就问我:“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说来有点意思,我看过的那篇文章,曾经写过这个场面,说黄老板在位于通州的泰禾俱乐部连续多天的面试,都会问到这个问题。

  我看着他的眼睛毫不犹豫的回答:普通农民。

  黄老板并没有对我的这个回答表现出任何表情。那篇文章写了,问面试者的家庭出身,是黄老板的常规问题。后来我听说这是一个梗,可能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你家庭文化素养或者经济实力,是否和泰禾匹配。懂的都懂,我不多说。

  与黄老板该聊的基本聊差不多之后,我反客为主,我说,黄董,我今天来,也有一些问题想向您请教,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回答?

  他先是一愣,可能压根就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出:面试者居然主动加戏!

  但很快,他就表现得非常谦逊,一边泡茶,一边和蔼的看着我说:你问吧。

  我立马切换成采访模式,问了他三个问题:

  一是,2018年8月份裁撤品牌部,闹得舆情爆发,是怎么回事?

  他说,品牌部人太多,做不出他想要的东西,然后他去了解了一下,发现里面人员有不少是三本院校毕业的,还有很多关系户。

  对于这一点,黄老板非常不满,他觉得首先是人多,其次是关系户做不出业绩,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能请更高学历的人才?

  于是他安排人力资源部,对品牌部进行人员结构调整。结果人力资源部几乎是以“一刀切”简单粗暴的做法,把品牌部给办了。

  我说,指令是您提出的,您是明星老板,有人骂您“只负责开刀,不负责包扎”这个锅是您得背!

  我估计,黄老板听完我的话,脑海中有一万只“草泥马”飞过。

  但是他还是对我的大不敬表达出极致的克制,但我发现,有一瞬间,他的眼神显得好像特别疲惫。

  我赶紧趁热打铁地问了他第二个问题,我说,我工作的媒体和泰禾有合作关系,但是我负责审稿的时候,涉及到您的稿件,在写您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把您写得有点神经质,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话题,多少引发了他的些许不满,他一拍桌子,站起来奚落品牌部某某某水平不高,无法理解他的各种思想以及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就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吐槽起码有10分钟,中间有人给他打电话,他接起来调整好语气,说等会再打过来,他在会见客人。

  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为什么这段时间泰禾的多个项目对外推广的slogon,都不知道在说啥?比如说青云小镇的推广语居然是“福州进入葛岭时间”,不是应该“葛岭进入福州时间”吗?

  讲到这里,黄老板又开始感慨,确实,他早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除了青云小镇,还有鼓山院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说,你知道吗?我回福州,有一次站在鼓山院子的项目部,当天有点云雾缭绕,意境真的太美了,为什么就没有人能把我的那种感受通过一句slogon表达出来呢?

  聊了一个多小时,黄老板有点累了,但是我发现他吐完槽之后,似乎也轻松了很多。

  他说,你先回福建,有什么后续会让人力资源部通知。

  我说,黄董,我就是想来见你一面,至于泰禾是否需要我,不重要。即便泰禾想要我,我也不一定来。

  黄老板问我为什么,我说,和您聊天很愉快,因为我担心我离你太远,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无法准确理解你说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趁着他沉默几秒的空挡,我赶紧插话说,如果我不来泰禾工作的话,今年3月份北京开大会,我邀请您来做客我们的直播间。

  结果没到3月份,黄老板的那个title就因为换届被终止了,这是后话。

  深冬,北京的夜晚,寒风凛冽。

  入职泰禾

  坊间传言,每个在泰禾工作过的高管,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黄老板对员工热情与冰冷的一面。是的,坊间不说假话。

  回福州没多久,我就接到泰禾人资通知,可以去上班。

  面对百万年薪,我是有点忐忑的。泰禾面临的舆情麻烦不断,我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新闻媒体出身,14年了,一直追求客观报道,而服务企业思路完全不同,属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会不会适应这样的工作?

  但是想到那天面试,黄老板当着面吐槽他对公司品牌工作的焦虑,我觉得黄老板是个很有追求的老板,不妨一试。

  入职前的一个星期,我开始调整心态,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车里播放《卧龙吟》,把自己带入到诸葛亮的角色。

  很多工作,无关德行,只是社会分工需要而已。

  今天想来,我也没成为泰禾的诸葛亮,黄老板也不是刘备,他更像曹操!

  在中国地产江湖里,黄老板确实可以称为一代枭雄。

  入职泰禾,正当年初集团各个条线制定工作计划。黄老板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老板,讲话中气十足,霸气十足,表情也很丰富。

  有一次参加泰禾影院的工作会议。

  黄老板问底下的老总,2019年,准备开多少家泰禾影院?那个老总如实汇报说大概能开15到20家。

  黄老板又问,一家影院投入多少钱?老总回答1000-1500万之间。

  黄老板盯着他,放狠话:作为业务线的负责人,你的野心有点小了,一年干不到100家影院,你就走人!

  关于“干不到什么程度,你就怎样”这种话,在黄老板开会的时候经常能听到。

  比如他对那些分管区域的副总裁说:一年在泰禾赚不到1000万,说明你是失职的。

  比如他对某个新来的副总裁说:泰禾如果像你说的那么好,我请你来做什么?

  比如他对某个营销总说:听说你贪了我几千万,没关系,今年把业绩做到多少多少,你就继续干,我也不追究了。

  每月一次集团高管开会,全国各地的管理层齐聚北京,在泰禾俱乐部会关上一两天,大会上,相关副总裁讲PPT汇报工作和业绩,黄老板时不时会发表一些指导建议,当然也会当众叼人。丝毫不给这些高管留面子。

  大会开完,针对一些重点项目会开小会。

  我在泰禾的2019年,泰禾的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就有20多个,算上各个部门副总经理以及以上级别的管理层。每次开会都是100多人,来往差旅费用全报销。

  我曾经默默算过成本,一场会议的花费,大概要100万。

  每次来开会,散场的时候,大家匆匆忙忙去赶飞机,副总裁级别的人配备的奥迪A6在马路边停一排,这排场,很有电影里演的老大召集小弟,去干一票大的戏剧感。

  不得不说,泰禾员工的福利待遇,那在业内是非常不错的,以至于后来有猎头向我推荐工作的时候,专门谈到这点,泰禾的薪资水平不具备业内参考标准,因为,太高了。

  高薪意味着,在泰禾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

  讲个有意思的细节,在泰禾开会,有个潜规则是,会议中间上厕所是会被批评。开会之前,大家都得处理清楚。黄老板也很厉害,无论会议开多久,基本都不用去洗手间。

  和黄老板直接打交道的几次,印象很深。

  2017年底,黄老板在某个媒体采访上,声称泰禾要冲击2000亿,结果被深交所关注。

  有一次,黄老板把我们这些品牌部高管,叫到办公室指导工作,提到此事。

  他说,那次吹牛逼,虽然被罚了钱,但是股票上涨得更厉害,从收益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就是丢脸了。接下来,你们这些高管,还是可以出去说这种话,媒体问起,他来辟谣。

  这样既不丢他的脸,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这些话,虽然听起来不太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是不得不佩服,黄老板不但很聪明,还很有智慧。

  还有一次,武汉某个媒体搞泰禾负面,一家报纸的总编辑威胁品牌部一个小女生。

  黄老板听说后,非常生气,在给品牌部开会的时候,骂我们这群人太书生了。

  他给出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如果是媒体恶意去喷这个项目的话,就安排50个民工,去报社上班,就说因为媒体乱写,导致民工失业,无处可去,只好到报社呆着。看看报社怕不怕。

  不得不说,黄老板确实既懂套路,又有办法。

  这都是很小的事情,我在创业之后,经常会想起一些场面,听黄老板一席话,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黄老板对媒体的态度,有过一个很特别的评价。

  2019年,是泰禾舆情高发的一年。有一次,他在集团高管月度大会上说,媒体老师其实都是文化人,他们大部分人内心都是善良的。

  泰禾有这么多舆情,很多都不是媒体老师搞的,而是他福建有几个同样在做地产的老乡对手搞出来的。

  “他们搞我,是因为我看不上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举座鸦雀无声。如此场合,净说大实话的黄老板,还是很可爱的。大家想笑,又不能笑。

  听黄老板开会,前几场,你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他对市场的判断,对同行竞争的分析,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既不缺乏宏观视野和大格局,又不失具体细节的点拨。

  有时候他骂你,你反过来想,确实自己缺少了看问题的大方向和格局。

  如今想来,老板和员工最大的区别,就是老板是看大局的,员工终归是牛马,干一天算一天罢了。

  我和黄老板的“蜜月期”大概也就三个月。总归是自己当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老板的高要求。

  但在起初的三个月时间里,他有时候半夜会发个短信亲自通知第二天去北京开会,有时也会亲自打电话隔空指导工作。

  他对福州太熟悉,也太重视了,有些事情放心不下,也实属正常。

  他愿意给小高管亲自打电话,说明他确实很重视你,要是哪天他不理你了,估计你也快被离职了。

  关于他的热情和冰冷印象,是极端分化的。

  当年5月份,有个会议在广州开,正好赶上了我结石手术,我和他发短信请假,黄老板很快回短信,并且特意交代我要注意身体。

  我去泰禾后,写了几篇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院子情结的文章,他看后,也会当众表扬。

  还有我离职后,第一年创业的经历故事,在老领导全忠总的推荐下,黄老板居然也同意刊发在泰禾内刊《泰客会》上。

  这是他少见的温情一面。更多的人,总是爱传说他冷血的一面。

  比如有传说,他从航空公司挖过一个很不错的人才,没几个月,就弃之如敝履,搞得对方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的亲身经历,一位从其他地方挖到福州公司做营销总的人,因为刚来福州对市场还很不熟悉,去北京开了几次会。

  很快就收不到参加集团月度会议的通知。泰禾高管离职,没有太多理由,可能就是你某一句话说错了,黄老板看不上你了。

  除了以上的印象,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经历,想和大家分享,但涉及到很多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总之,抛开其他因素不说,黄老板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

  媒体描述他“南人北相”,这被视为一种“破格”的贵相,暗含超越地域局限的命理特质。

  这次被采取留置措施,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像往常一样化险为夷。

  泰禾之乱

  世人眼里的泰禾的乱局,无非高杠杆,高周转,现金流危机等一些热闹。

  相比这些热闹,泰禾里面的乱,和黄老板做事风格有很大关系。

  黄老板喜欢谈大局,做大事,同时,又偏爱亲力亲为抓一些细枝末节。

  用一位前同事对泰禾的乱象解读的话讲,非常形象:

  黄老板布局,喜欢挖个大坑,然后,为了填上这个大坑,各个副总裁,只能在周边挖小坑去填,各个部门也没办法,继续挖坑,填上领导的坑。

  久而久之,大坑带小坑,泰禾千疮百孔。

  比如说黄老板曾经隔着电话指挥拍下深圳地王的故事;比如说高峰期100多家银行给泰禾放贷,遇到泰禾有难,又集体提前抽贷的暗战。

  实际上,从内部管理上看,泰禾的问题也是一大堆。

  2019年2月份,我去面试之后,曾经感受到,泰禾是一艘大船,黄老板既是船长,又是舵手。可是随着大船出海多年,黄老板虽然还是船长,但已无力掌舵这艘即将滑落深渊的大船。

  泰禾工作近一年,是我打工做牛马呆过最乱的公司。

  一是,福州区域公司营销总走马灯似的换人。在我工作的10个多月,福州区域换了6任营销总。往坏了说,这人员流动太频繁,但是对我个人来说,跟着不同风格的营销总一起做事,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

  二是,公司高管,位高而权不重。遇到大事,就是黄老板的传声筒,一般小事,开会决策周期非常长。

  普通老员工背后对上级普遍缺乏认同,毕竟空降兵见多了,没几个能活久的。

  我去泰禾时,前一任品牌总曾经是南方周末的常务副总编,听说只在泰禾工作了8个月。

  去泰禾还没两个月,分管副总裁余总,涉嫌违法犯罪,被带走失联。摊上此等大事,泰禾人力资源总,紧急召集我们几个各自分管一个区域的品牌副总经理进北京。

  这位老总,讲话非常有水平,他说,他不懂品牌怎么做,但是既然黄老板让他分管品牌部,他只会管人。

  “大家都是原来的媒体高管,事情该怎么做你们自己清楚,在我分管你们期间,你们在品牌部的工作,好的,会在我这里放大,不好的,也会放大。”

  这可能是我迄今在职场生涯里,听到过最有艺术表现性的表达。

  这种群龙无首的乱局,直到全忠总来到泰禾才得到改观。

  可以这么说,我对房地产品牌、策划的基础知识,一是从黄老板身上看着他,悟出来的。二是来自全忠总的言传身教,虽然接触时间不长,有时候三言两句,足以。

  三是,确实要小心泰禾里面姓黄的人。个中真假,我深有体会。

  今天在分公司说的话,稍微有点情绪,很快就会被黄老板知道。然后等到时机成熟给你来个秋后算账。

  在泰禾离职人员的眼里,不能转正,不是你的问题,能转正就已经很牛了。

  2019年12月,全忠总给我打电话,要我去上海一趟面聊。我知道我要离开泰禾了。

  在上海的泰禾大厦,我的直属领导,泰禾副总裁全总说,有人一直在让我离职。

  我问,理由呢?

  全总说:工作能力不强,为人处世两面三刀。

  我看着全总,心里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我安排全总来福州见媒体的几天里,全总还和我说,泰禾再有困难,只要他在,我就不要离开泰禾。

  我当时,内心其实挺感动的,毕竟为了给泰禾品牌部省接待费,我搬空了自己家收藏多年的好酒招待。

  我问全总,黄老板怎么说?全总说,黄老板知道了。

  我说,那就让泰禾开除我吧,该给的赔偿给到位。全总说,这个没问题,黄老板有嘱咐,和我聊的时候,合理范围内的要求,都会满足。

  毕竟,是福州的媒体人,老家的人“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

  全总问我,能不能留一两个月再走,毕竟快过年了,顺便把手头工作移交下。

  当时我很意气用事,谢绝了全总的好意。犯小人了,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今天看来,确实是自己不懂事,白白再领一两个月,10来万的工资,有啥不好的呢?

  深冬,上海浦东机场,寒风凛冽。

  下飞机后,我想了想,还是给黄老板发了条短信,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1.我终于明白,当初您说的,为什么在泰禾工作过的很多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了。

  2.我也终于明白,当初您说的,泰禾在做产品上是研究生,在管理上还是小学生。

  3.入职泰禾10个多月,我自认为对得起这份工作,论能力,当初能按时转正,已经证明了我的能力。

  4.感恩黄董的赏识,将我带入房地产行业,教会了我房地产相关知识和一份奇特的工作体验。

  没过几分钟,黄老板回了短信:泰禾也要谢谢你。

  短信回复很官方,但起码还算有个态度。

  几天后,我被泰禾优化,泰禾按照“N+1”补偿,又过了一个月,泰禾退还了我被迫购买厦门湾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从此,我与泰禾,两不相欠,开启在福州做自媒体的创业旅程,继续延续自己做地产行业的梦想。

  这些年,再也没见过黄老板。

  当泰禾向市场低下了头,当黄老板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时过境迁,无限感慨。

  想起他说的“低头不见抬头见”。

  真的是,低头没得见,抬起头来,只能祝黄老板往后余生,身体健康!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