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以特定对象调研形式接待了机构投资者,天风证券、睿远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11家机构参与。公司董事会秘书董旭海、证券事务代表于礼玮及董事会办公室人员就氨纶、芳纶两大核心业务的经营现状、应对策略及未来规划与投资者展开深入交流。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特定对象调研
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董事会秘书董旭海、证券事务代表于礼玮、董事会办公室人员
| 参与单位名称 | 参与人员 |
|---|---|
| 天风证券 | 郭建奇、杨滨钰、唐婕 |
| 睿远基金 | 崔文琦 |
| 创元期货 | 吴岩 |
| 东方睿石 | 李良 |
| 青岛德恒辉 | 王军 |
| 神采私募 | 田稼丰 |
| 金桥投资 | 张辛、张兴 |
| 恒安人寿 | 王祉蘅 |
| 煜德投资 | 孙佳丽 |
| 中泰资管 | 张君 |
| 兴证全球基金 | 李楠竹 |
氨纶业务:工艺迭代降本增效 推进减亏计划
针对投资者提出的“氨纶行业过剩如何应对”问题,公司坦言,当前氨纶业务亏损主要因行业供大于求,同时自身在技术、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扭转局面,公司正从工艺改进与营销优化双管齐下。
工艺端,聚合工艺改进已接近完成,改造后流程缩短、能耗降低,产品品质提升;纺丝工艺改造计划于明年年中推进,将采用差异化技术提高纺速,增强产品稳定性。公司表示,现有产能未开满,工程技术迭代聚焦老项目改造,若产能充分发挥,未来新项目成本有望低于行业现有水平。
营销端,公司正调整策略,借鉴行业优秀企业经验,重点推进“T2T纺织材料再生项目”,为下游大品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强化终端服务能力。公司判断,尽管氨纶目前仍处亏损,但趋势向好,预计明年亏损规模将有所下降。
关于氨纶价格修复及产能利用率,公司指出,行业底部共识明确,但价格回升需看产能退出情况;当前氨纶负荷维持在6-7成。
芳纶业务:应对过剩压力 开拓超高层安全屋等新场景
对于芳纶行业供求过剩及新进入者竞争问题,公司表示将从技术储备与需求开拓两方面破局。
技术层面,公司将巩固现有成本、效率、品质优势,同时储备下一代工程技术,目标实现生产效率较当前提升1-2倍,若产能满开,将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势。
需求开拓层面,公司计划跳出传统应用领域,重点推进超高层建筑安全屋、新能源车防火罩等新场景。例如,国外超高层建筑安全屋可在火情时为人员提供避险空间,新能源车防火罩能防止火势蔓延,公司将直接提供成品罩子以拉动产品需求。
其他业务进展:芳纶涂覆隔膜试生产 多领域研发储备
在芳纶涂覆隔膜业务方面,公司透露产线已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将根据订单情况提升负荷。目前因成本较高,优先切入算力中心(高安全性、快充快放需求)、特殊电池(高低温性能要求)等特殊领域,半固态电池认证已进入收尾阶段。
此外,公司在纺织再生项目、印染数码打印(订单式交付、无污染)、纤维复合材料、导热膜等领域均有研发布局,探索增量业务机会。
本次调研中,机构投资者还关注了海外市场、氨纶基地产能转换等问题,公司表示氨纶海外空间有限,芳纶海外市场潜力更大,未来将重点开发;烟台与宁夏氨纶基地因产品结构不同,暂无产能转换计划,烟台基地盈利表现优于宁夏。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