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武生物”)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机构调研,招商基金、中泰证券、开源证券等49家机构的66名人员参与。公司董事长胡赓熙、总经理何建明、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管祯玮出席,就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分红计划、研发管线及市场竞争等问题与机构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情况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其他(分析师电话会议) |
|---|---|
| 时间 | 2025年10月24日9:00-9:50 |
| 地点 | 电话会议 |
| 参与单位名称 | 共49家机构共计66名人员参加,包括招商基金、中泰证券、开源证券、中信证券等(详见附件)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 董事长:胡赓熙;总经理:何建明;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管祯玮 |
前三季度业绩:营收净利双增 核心产品表现亮眼
调研中,公司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26.67%,业绩增速跑赢营收。
按产品划分,核心产品“粉尘螨滴剂”前三季度销售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13.38%,保持稳健增长;另一重点产品“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表现尤为突出,实现销售收入4475.6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7.58%。公司称,该产品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学术推广深化、医生及患者对脱敏治疗认知提升,以及上市后临床试验提供的循证依据支撑。
分红计划:增加分红频次 每10股派现1元
为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公司在确保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增加分红频次。据披露,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已审议通过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具体为:以总股本523,58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该方案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研发管线:多款产品推进临床 深耕变应原诊疗领域
研发进展方面,公司持续加码变应原制品及创新药物布局:
- 2025年7月,“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得上市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进一步验证了药物长期疗效及停药后疗效维持,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循证支持;
- 2025年8月,用于诊断IV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皮炎诊断贴剂02贴”正式进入I期临床试验;
- 2025年9月,“烟曲霉点刺液”取得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 在研治疗产品“屋尘螨膜剂”(固体剂型)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产品采用舌下含服方式,具有吸附性好、给药准确性高、患者依从性优良等特点;
- “皮炎诊断贴剂01贴”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 此外,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物和新型抗耐药结核小分子药物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调研问答要点提炼
关于销售体系优化
公司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加大对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资源倾斜,任命一批骨干人员负责区域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未来将持续通过销售团队建设与市场推广推动业绩增长。
关于市场竞争格局
针对长春高新子公司与丹麦ALK-Abello A/S公司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产品合作的情况,公司认为,更多企业参与有利于脱敏市场的学术推广和教育,将共同推动市场扩容,实现行业共赢,不担心竞争压力。
关于费用控制与产品准入
公司称,2025年1-9月各项费用情况可参考三季报,费用投入将根据业务动态规划分配。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收费条码准入方面,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的《体被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明确变应原皮肤试验费计价单位“项”指每种变应原,不同变应原可叠加收费,各地区具体执行需结合地方政策推进。
关于舌下脱敏治疗的指南推荐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中国过敏性哮喘诊疗指南(第一版,2019年)》及2022年修订版指南均明确将舌下脱敏治疗作为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
未来展望
公司表示,将持续深耕过敏性疾病诊疗领域,优化销售管理体系,加大营销资源投入,坚持学术推广以推动变应原产品收入可持续增长;研发端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推进产品布局,保障研发效率的同时控制支出;运营与内控管理方面持续优化细节、提升能效,力争进一步提升业绩回报投资者。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其他(分析师电话会议) |
|---|---|
| 时间 | 2025年10月24日9:00-9:50 |
| 地点 | 电话会议 |
| 参与单位名称 | 共49家机构,包括中泰证券、招商基金、开源证券、中信证券、大成基金、中欧基金等(详见附件)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 董事长:胡赓熙;总经理:何建明;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管祯玮 |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武生物”)于2025年10月24日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机构调研,吸引了招商基金、中泰证券、开源证券等49家机构共计66名人员参与。公司董事长胡赓熙、总经理何建明、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管祯玮出席会议,就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分红计划、研发进展及市场竞争等核心问题与机构进行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情况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其他(分析师电话会议) |
|---|---|
| 时间 | 2025年10月24日9:00-9:50 |
| 地点 | 电话会议 |
| 参与单位名称 | 共49家机构,包括中泰证券、招商基金、开源证券、中信证券、大成基金、中欧基金等(详见附件)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 董事长:胡赓熙;总经理:何建明;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管祯玮 |
前三季度业绩:营收净利双增 核心产品表现分化
据披露,2025年1-9月,我武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26.67%,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产品端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 核心产品“粉尘螨滴剂”前三季度销售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13.38%,保持稳健增长;
- “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表现亮眼,实现销售收入4475.66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17.58%。公司称,该产品增长主要受学术推广深化、医生及患者对脱敏治疗认知提升、上市后临床试验循证支持等多因素驱动。
分红计划:增加分红频次 每10股派现1元
为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公司在确保持续稳健经营及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决定增加分红频次。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以总股本523,58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该方案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研发管线:多款产品推进临床 变应原诊疗领域持续深耕
研发方面,公司聚焦变应原制品及创新药物,多条管线有序推进:
-已上市产品深化:2025年7月,“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得上市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进一步揭示药物长期疗效改善及停药后疗效维持,为临床长期应用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诊断产品进展:2025年8月,“皮炎诊断贴剂02贴”(IV型过敏反应诊断)进入I期临床试验;2025年9月,“烟曲霉点刺液”取得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皮炎诊断贴剂01贴”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治疗产品研发:“屋尘螨膜剂”(固体剂型)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产品为舌下含服剂型,具有吸附性好、给药准确性高、患者依从性优良等特点;
-创新药布局: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药物和新型抗耐药结核小分子药物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调研问答核心要点
销售体系优化与市场推广
公司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加大对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资源倾斜,通过任命区域骨干人员提升管理效率,未来将持续依托销售团队建设与学术推广,推动变应原产品收入可持续增长。
竞争格局与行业协同
针对长春高新子公司与丹麦ALK-Abello A/S公司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产品合作,公司认为,更多企业参与有利于脱敏市场的学术教育和推广,将共同推动市场扩容,实现行业共赢,不构成竞争压力。
费用控制与医保准入
关于费用率,公司称2025年1-9月各项费用情况可参考三季报,费用投入将根据业务动态规划分配。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收费条码准入方面,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的相关指南明确“项”指每种变应原,不同变应原可叠加收费,各地区具体执行需结合地方政策推进。
舌下脱敏治疗的指南地位
公司强调,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2022年修订版)》及《中国过敏性哮喘诊疗指南(2019年)》均明确将舌下脱敏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为产品市场推广提供政策支撑。
未来规划:聚焦主业提升能效 力争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过敏性疾病诊疗领域,通过优化销售管理体系、加大营销资源投入、坚持学术推广推动产品增长;研发端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推进管线布局,在保障效率的同时控制研发支出;运营与内控管理方面持续优化细节与能效,力争提升业绩回报投资者。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