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华大智造跌3.61%,成交额2.96亿元,换手率1.11%,总市值264.70亿元。
异动分析
AI智能体+基因测序+智能医疗+医疗器械概念+机器人概念
1、2025年7月31日公告,华大智造发布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杨梦团队联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Nattiya Hirankarn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发布了名为“PrimeGen”的干湿协同多智能体系统。PrimeGen以大型语言模型(LLM)为“中枢大脑”,协调搜索、引物设计、协议脚本生成、实验执行与质控四类智能体闭环协作,将原本需要高度依赖专家经验的引物设计与实验执行步骤,“摇身一变”成为智能、快速、稳定、可追溯、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
2、公司主营业务为基因测序仪及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根据2025年10月28日投资者关系记录表:随着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被集成于移动车厢内,形成“移动超声诊疗室”,该平台无需专业医生随车即可通过 5G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在实际应用中,该业务覆盖场景已十分广泛:既曾跨越 1600 公里,将上海、深圳的优质医疗资源输送至贵州思南县乡镇地区,开展甲状腺义诊服务;也曾与江苏省肿瘤医院联合组建移动筛查车队,深入南京社区完成乳腺等部位的检查工作,为全省肿瘤早筛网络的构建提供支撑。
4、据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各期,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100,114.61万元、61,522.04万元和127,648.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45%、22.34%及32.76%。
5、2023年4月13日互动易:由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MGIUS-R3应用于远程超声诊断检测,可实现专业医生直接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对病人实施远程诊断。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2865.16万,占比0.1%,行业排名128/132,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55亿,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 主力净流入 | -2865.16万 | -4867.84万 | -6865.76万 | -1.29亿 | -1.92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9493.29万,占总成交额的8.07%。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0.02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0.02元,近期该股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63.47,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北山工业区综合楼及11栋2楼,成立日期2016年4月13日,上市日期2022年9月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销售仪器设备、试剂及耗材90.89%,提供服务7.10%,其他(补充)2.01%。
华大智造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生物制造、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中盘、合成生物等。
截至9月30日,华大智造股东户数1.54万,较上期增加14.17%;人均流通股26794股,较上期增加69.94%。2025年1月-9月,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减少0.01%;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74.20%。
分红方面,华大智造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0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华大智造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752.58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09.79万股。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位居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734.95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18.28万股。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位居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581.97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22.02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